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3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多少的利息,也不在乎百姓们能够从中得到怎样的利润。朕只要要让南洋世世代代都成为大明的国土,在这片土地上拼搏的,也都是大明的百姓。”

    梁炎午郑重点了点头:“臣明白了,还请殿下放心。”

    叶应武轻轻呼了一口气,算是了却一桩心事,梁炎午自会拿着叶应武在奏章上开列的条款去和那些幕僚们商议。在南洋来回几个月,这些年轻的幕僚们也都变得成熟稳重了很多,而且和在向叶应武、梁炎午两人学习的过程中消磨了草率和急迫,总算都能够以平静之心思考问题了。

    这些人以后都还是要放出去历练,成为大明栋梁的,现在稳一稳他们的性子也好,毕竟以后叶应武北伐胜利,大明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战事,地方主官需要的也不再是热血激昂、冲锋陷阵的将领,而是这等能够踏踏实实、稳下心来为百姓办实事的官员。

    叶应武一边憧憬着未来,一边穿过回廊。

    临安大部分城中建筑尚且在修缮当中,临安府知府就算是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让明王殿下住在断壁残垣之中,所以索性把葛岭后乐园收拾整理了出来,葛岭位于湖东,自贾似道去后,这个偌大宅子当中的仆人也就散去,而后来临安战火并没有波及到这个似乎被世人遗忘了的天堂。

    而且贾似道的园子,在外人看来颇有些不祥,所以这几个月来一直荒废。一直到叶应武御驾到来,临安府无奈之下才只能把这少有的空地给明王殿下收拾打理出来。不过叶应武对此也没有嫌弃,他本来就是不是迷信之人,更何况贾似道又间接死在自己的刀下。

    作为一个胜利者,入主这宅子,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庭院中的太湖石和苍松,覆盖着白雪。雪已经越下越大,池塘中、小径上已经积了厚厚一层。

    前面引路的婢女小心的推开门,叶应武点了点头,大步走进去。

    转过屏风便是一张巨大的床榻,即使是叶应武第一眼看到也吓了一跳。不过想想便知道这后乐园是贾似道的安乐窝,这等享受的东西自然少不了。而微儿蜷缩在床榻一脚,额头上盖着湿巾,带着婴儿肥的小脸蛋红彤彤的。粉雕玉琢的小人儿现在看上去却虚弱无比。赵云舒坐在床榻边忧心忡忡的看着自家妹妹,从婢女手中接过来拧好的湿巾,换掉微儿头上那一块。

    “姊姊,药煎好了。”惠娘小心翼翼的将药碗递过来。

    “烧还是没退么?”叶应武一边解下外袍,一边沉声问道。(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一章 雪满后乐园(上)

    小心的掖好被角,赵云舒忧心忡忡的摇了摇头:“已经请了临安最好的大夫开的药,虽然只是小风寒,但是孩子年纪还小,没有办法下重药,只能这样拖着。”

    作为历史上最为富裕的朝代,南宋的医疗也达到了顶峰,只不过和后世相比,依旧不是一个水平上的。这个时代的人们,还是只能依靠中药的调理,面对大多数的疑难杂症,依旧是束手无策。而年幼的孩子,因为风寒早夭,也实属常见。

    叶应武默默地点了点头,他不是学医的,对于这一块也知之甚少,而且战乱频发的宋末刚刚结束,人命如草芥,相对于鼎盛时期,这个时代的医术已经有明显的下降,人们甚至不会在乎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明天是不是还有命活在这个世上,更何况一个生病的女孩。

    “随行的御医怎么说?”叶应武看着惠娘给昏昏欲睡的微儿喂药。

    “御医也无计可施,只能这样养着。但愿不是什么大碍,只不过这孩子已经发烧有三四个时辰了,头滚烫滚烫的。”赵云舒低声说道,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赵云微发烧,有很大的关系是因为冒着雪在断桥上跑的那一程,让赵云舒后悔怎么当时就答应了这个丫头的要求。

    御医虽然是能够找到的最好的大夫,但是这些御医心中的小九九,叶应武却也很清楚。他们治病向来都是采取最保守的方法,毕竟人是自然病死的,只能怪医术不发达,无力回天。但是如果人是因为他们下药下错了或者下重了而死,那他们就可以等着人头落地了。

    见叶应武只是阴沉着脸,舒儿心中也不由得被揪了一下,伸手拽住叶应武的手臂:“夫君,妾身一时糊涂,没有听从夫君吩咐,可是事已至此,夫君一定要想办法救救微儿。妾身没有什么,这孩子命苦,夫君也是知道,这么小就失去父母,又长在宫廷,能够依赖的只有奴一个姊姊,如果微儿就这么······奴又如何独活?”

    叶应武轻轻呼了一口气,挤出来一丝笑容,拍了拍赵云舒的肩头:“舒儿别怕,不还有某的么。”

    话音未落,叶应武挽起袖子站起来:“来人,把生姜切碎之后,加红糖大煮,另外给某提一桶温水来。”

    原本站在屏风一侧惶恐不安的婢女们急忙退下,而惠娘放下药碗:“夫君,难道你有办法?”

    “某尽量吧,还有注意好通风,正对着这边的窗户关上,其余的全部打开。”叶应武一边下令,一边看向着急的赵云舒,“舒儿,你帮某一个忙。”

    “夫君尽管吩咐。”赵云舒急忙应道。

    沉默片刻,叶应武指着床榻上蜷缩的小小身影:“把微儿衣服脱了。”

    一轮弯月挂在空中,雪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停了,冷风呼呼的在庭院中横扫。因为后乐园占地颇大,而叶应武此次南巡一概轻车简从,所以带来的随从远远占据不了整个后乐园,使得偌大的葛岭上只有一小片灯火,看上去颇为寂寥。

    如果不是能够看见不远处灯火下肃然伫立的百战都将士,恐怕大半夜在这等地方行走,都能够被吓个半死。

    靴子踩在松软的雪上,嘎吱嘎吱作响。前面提着灯笼的婢女一点儿声音都不敢发出,只是低着头带路。惠娘低声说道:“夫君,你先带着舒儿姊姊休息,妾身自会看着微儿。”

    叶应武怀中搂着已经睡过去的赵云舒,点了点头。这个丫头从下午开始就忙前忙后的,一直折腾到这将近午夜,反倒是中间惠娘被她赶回去睡了一觉,现在精神抖擞。

    “刚才微儿就已经醒了,某摸了摸头已经没有那么热,等会儿除了喂药之外,再喂点儿红糖姜水,捂着被子睡上一晚上估计就没事了。”叶应武尽量压低声音嘱咐,“某先把舒儿安置好了再回来,惠娘你要是困的话,就先去休息吧。”

    惠娘眨了眨眼:“夫君你还是照顾好舒儿姊姊吧,她今天折腾得可不轻,如果也累病了可就足够你心疼的了。”

    ————————————————

    小心翼翼的将舒儿放在床榻上,叶应武轻轻呼了一口气,伸手褪去女孩的外衣和靴子,解下玉簪和金钗,然后拽过被褥盖在她身上。赵云舒无意识的轻轻翻身,手腕垂在床沿上,露出衣袖里那昆仑羊脂白玉的镯子。

    叶应武摇了摇头,舒儿是真的喜欢当初自己用扇子换来的这个镯子,即使是远行南洋也随身携带着。靠在床榻边,一股困乏之意泛上心头,叶应武打了一个哈欠,眼皮子终于快架不住了。别看他刚才很精神,但是实际上下午晚上的都没有休息,而且擦拭喂药实际上大半都是他干的,刚才只不过是在惠娘面前掩饰罢了。

    而似乎感受到了目光的注视,长长的眼睫扑闪了两下,舒儿睁开眼眸,旋即下意识的惊呼一声,整个人缩到床榻一脚,看着靠在床边已经睡着过去的身影:“夫君?你······你怎么?”

    叶应武一下子惊醒过来,急忙伸了一个懒腰:“某没事,刚才只是打了一个瞌睡罢了。舒儿你先睡吧。惠娘还在那边看着,某过去看看。”

    伸手拽住叶应武的衣袖,虽然俏脸上带着疲惫之色,不过赵云舒还是坚定的摇了摇头:“夫君,还是妾身过去吧,夫君也已经······”

    叶应武微笑着说道:“某于国是一国之主,于家亦是一家之顶梁柱,既然某还在这里,岂有让你们来回操劳的道理?舒儿听话,乖乖的躺下休息,某把惠娘拽走休息,就回来陪你。”

    赵云舒沉默了片刻,缓缓松开手:“那·······妾身等着夫君回来。”

    叶应武重重应了一声。

    ——————————————————————

    脚步声在大堂上孤单的回响,恭恭敬敬站在堂下的几名御医即使是大冬天,额角上也有汗珠冒出。

    叶应武的目光在他们身上扫了一遍,终于还是一句话都没说。御医们不敢看叶应武,一个个的都将目光投向站在叶应武身边一直保持缄默的女子,他们之中甚至还有两人是前宋太医院当中的,和这位王妃算得上旧识。他们几个没有能耐治得病,结果让明王殿下用不知道什么来路的土法子治好了,先别说以后还能不能继续在太医院靠着这本事混口饭吃,现在只要明王殿下跺跺脚,就是身首异处的下场啊。

    站在门口的江铁和吴楚材,自从他们几个进了门,冰冷的目光就一直在他们后背上逡巡,只要叶应武一声令下,这两个家伙的手中刀剑绝对不介意将这些没用的御医全部劈砍在地。

    赵云舒抿了抿唇,微儿现在虽然已经没有大碍,但是毕竟身体还有些虚弱,归根结底也是因为这些御医不敢出手的缘故。虽然体谅他们为皇家诊病的难处,不过这一次险些要了自己心中最疼爱的妹妹的性命,赵云舒即使是心地善良,也不想管他们的死活。

    “臣参见殿下。”梁炎午和另外两个人快步走进来。

    见到来者,叶应武阴沉的脸色顿时消融:“没想到马老相公能够亲来。”

    时为大明两浙安抚大使、两浙东路安抚使的马光祖拄着拐杖缓缓走来。当时在临安叶应武孤立无援的时候,正是当时的参知政事马光祖和礼部尚书陈宗礼两位老人在关键的时候站了出来,使得叶应武一步登天成为前宋枢密院使,在和贾似道的斗争之中没有落于下风。

    所以对于这两位老人,叶应武还是很感激的,更何况两人还远远没有到告老还乡的地步,身子骨都很是壮实。而且大明草创,正是人才青黄不接的时候,对于这等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前朝重臣,自然是需要多加任用。毕竟相比于那些还在成长中的新官员们来说,这些老臣办事更为稳妥,也不用叶应武事事躬亲。

    尤其是大明礼部尚书陈宗礼,这位老人家简直就是叶应武的梦魇,每一次礼仪大典都要被老人家带着一群人折腾的死去活来。

    “老臣一副残躯,当不得殿下如此惦记。”马光祖顿时微微一笑,目光落在叶应武身后的赵云舒身上,不过很快就收了回来,脸上浮现出一丝失望之情,不过毕竟是官场老狐狸了,面部表情收放自如还是能够做得到了,很快呈现在叶应武面前的还是一如临安初见时候和蔼可亲的样子。

    不过刚才马光祖的表情变化叶应武还是尽收眼底,轻轻一笑,这些前朝老臣的心意他当然明白,包括自家爹爹恐怕心中也有这样的小算盘。虽然叶应武代替前宋,成为新一代王朝的开国者,但是这些老臣毕竟大半生的心血都投在了前宋上,现在前宋亡了,但是他们自然也不想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岁月光阴消磨,最后一无所留,所以这赵家皇室最后一丝血脉就成了他们天天盼望的。

    只要赵云舒能够为叶应武诞下孩子,赵家的血脉就依旧在流传。至于这个孩子最后会不会登上皇位,实际上这些老臣倒还真的不很关心,他们在意的,只是自己效忠了一生的前宋赵家,能够平平稳稳的传承下去。

    这些老臣的心意,叶应武很能理解,如果换做他,可能和这些老臣的所思所想也一般无二,不敬谁都不想看着自己毕生心血付之东流,更何况这些前宋留下来的老臣在大明的官职上也是兢兢业业,没有什么可挑剔的。所以叶应武也就由着他们去了。

    毕竟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情况,当年唐太宗麾下那些前隋老臣,不也一天到晚期盼着杨妃能够诞下龙子,甚至这孩子能够登临大宝么。

    叶应武现在担心的,只是这些老臣们的野望,最后会不会害了自己和舒儿的孩子。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叶应武真正在意的,是赵云舒这个丫头的肚子怎么就是没有动静。

    见叶应武有些失神,梁炎午急忙轻轻咳嗽一声:“殿下。”

    “哦,”叶应武肩膀微微一抖,旋即笑道,“朕看见马老相公,有些激动。舒儿,你先退下吧。”

    赵云舒应了一声,冲着几人盈盈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马光祖站在中间,左边的是叶应武的幕僚梁炎午,右边则是临安府知府李世修。只不过年纪尚轻的梁炎午和李世修都有自知之明,进来之后就一直低垂着头,不敢冒犯王妃。

    叶应武沉声说道:“朕命诸位前来,便是为了商讨医疗之事。昨天西湖大雪,郡主受了风寒,卧床至今,而太医院御医束手束脚,不敢施为,以致朕不得不亲自为郡主诊断。归根结底在于平时遇到这等病例太少,也在于医疗手段方法已然落后退步。”

    叶应武说的很重,让那些太医们更加羞愧的低下头,毕竟明王殿下说的也是事实,让他们无力反驳。

    “朕也知道你们的难处,无意问罪,但是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朕决定在临安设立传授医学之学院,暂且命名为‘临安医学院’,归属太医院和学士院管辖,你们几个有罪在身,朕虽不责罚,也不代表就此放过你们,这医学院便交给你们,有需要的,可以找太医院或者学士院,甚至可以直接上奏于朕。而朕想让你们做的,就是将太医院的医术推广,也吸纳民间的医术。至于院长,还请马老相公亲自出任。这也是朕劳烦马老相公之处。”

    医学院?

    大堂中一众人都有些诧异的看向叶应武,没有想到叶应武并不是打算问罪,而是打算在这临安建立一个医术交流和传播的机构。

    马光祖轻轻呼了一口气,在来之前他一直好奇叶应武为什么会把自己叫来,这些御医的生死,似乎和自己风马牛不相及,叶应武也不可能为了怎么责罚这几个人而在这雪后初霁的寒冷日子把自己拽出来。

    虽然马光祖的第一反应是自己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岂是那么容易胜任的,不过他也是老而弥辣的人,顿时明白而叶应武实际上只是想让自己挂一个空名。到时候凭借马光祖的名号,就足够让很多人蜂拥而来。

    更何况有这些太医院的御医坐镇,哪一个不是天下少有的名医?

    几名御医劫后余生,对于他们来说,不用战战兢兢的伺候皇室,还能够教书育人、取长补短,从而增进自己的医术,何乐而不为?

    “臣遵旨!”马光祖和几名御医同时拱手行礼。

    而叶应武看向临安知府李世修:“医学院是学士院重点之一,也关乎到能否为大明培育更多优秀的大夫,从而拯救更多人的性命。所以医学院所有求,朕希望爱卿能够一一落实。”

    这还是李世修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见到叶应武,他的手激动地都有些颤抖。临安府现在虽然不再是大明的帝都,但是毕竟也是整个江南的重镇,更是从江南出海的必由之路,所以临安府的地位短时间内还没有谁能够撼动,在李世修之前朝廷派来坐镇临安府的更是李叹和汪立信这两个大员,所以李世修也很想在自己的任期中做出些政绩,一来为自己的履历增光添彩,二来也能够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结果谁曾想到老天爷保佑、明王殿下开恩,想什么来什么。这医学院一旦办了起来,就相当于将临安确立为天下医学之中心,也成为救死扶伤之圣地,李世修又如何不激动?

    当下里他急忙连连拱手。

    叶应武点了点头:“学士院那边,朕会和他们详谈,医学院尽管筹备便是,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

    见叶应武顿了顿,几名御医急忙说道:“臣等愚昧,还请殿下明示。”(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二章 雪满后乐园(下)

    看着一众御医,叶应武沉声说道:“临安医学院的建立,不只是为了将太医院的医术和民间进行交流、相互进步,还有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大明的北伐。”

    隐隐明白叶应武的意思,包括马光祖在内所有人都霍然抬头看向叶应武。明王殿下的经历大家都清楚,是从一个小小的团练使靠着实打实的战功打拼起来的,他最大的依仗就是那些陪同着他南征北战、忠贞不渝的将士,所以叶应武并不是简单的爱兵如子,而是以兄弟袍泽待之。

    古往今来,凡是有战争,就必然会有伤残,不过无论对于文官还是武将,士卒不过都是烂命一条,他们受了伤、没有办法征战沙场,那就等于这个人没有用了,不会再有人关心他的死活。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民间和宫廷的医术都趋于丰富和完善,但是偏偏在战场上的伤亡依旧居高不下。真正有效的,还是千百年老祖宗流传来的些许草药和金疮药,治疗一些刀剑小伤靠谱,但是再大的伤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而显然叶应武是要改变这个局面:“以后北伐,临安医学院与南京护理学院配合,负责从川蜀到两淮各处战场的医疗保障,朕没有多少要求,只是需要你们尽最大的可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肩头沉甸甸的,御医们纷纷颔首。他们现在也明白这个根本不是一个轻松愉快的活计,战场上的刀枪皮肉外伤,和他们平时调理的宫廷妃嫔内疾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个是需要最快见效,另一个则是需要常年的调理。换句话说就算是他们现在能够诊断大多数的内科疾病,到时候面对那些嗷嗷惨叫的将士,还是束手无策。

    渐渐地这些御医们明白叶应武为什么强调的是与民间交流,而不是传授,因为在这一方面上,太医院的御医并不占优势。

    “好了,你们这些御医先退下吧。”叶应武摆了摆手。

    马光祖他们几个都是一怔,原本以为创办临安医学院就已经是一件大事了,现在才明白原来这只是开胃菜。等到御医们离开,叶应武沉声说道:“现在朝廷的头等大事,除了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