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自己么,叶应武坐在马背上,下意识回头望向东方。

    临安,某叶应武这一次,却是要载誉归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地同此悲

    ps:这是字数最少的一章,绝对不是鄙人偷工减料,而是因为认为任何的其他故事,都不配和这一段文字放在一起。

    咸淳三年二月初二。

    民间所称,龙抬头是也。

    襄阳城西,岘山。

    巨大的摩崖石刻下,一条条白幡迎风飘动,天地之间一片肃杀之气,仿佛那刚刚萌动的春意,也都要被扼杀在这肃然当中。沿着山岩,放眼望去,战旗漫卷,军列森然。一排一排的刀枪剑戟,无声地直指向朗朗穹霄。

    文天祥一身大宋官员朝服,静静地伫立在摩崖石刻下,风吹卷他的衣袖,划动他的肌肤。不过这个即将走马上任的襄阳知府、京西南路安抚使,此时却是目光炯炯,看向前面的高坡,没有丝毫的表情。

    山坡之上,一座巨大的石碑昂然指向天空,仿佛下面站立的森然阵列、枪林剑海,都不能让它有所畏惧。就在石碑的一侧,便是岘山的摩崖石刻,上面斗大的文字,虽然历经岁月风雨摧磨,却依旧展现着当年的遒劲有力,甚至比往常还要鲜红上三分。

    就像是鲜血重新凝结在上面。

    站在文天祥对面的杨宝,手按佩剑,在风中默然抬头,看向摩崖石刻,“壮哉岘,脊南北,翳墉壑,几陵谷。乾能央,剥斯复。千万年,屏吾国!”。

    大宋淳祐十一年(公元1252年),时任京湖制置使的李曾伯,曾经在岘山率军和南下的蒙古军几度血战。终于击退蒙古,并且在岘山勒石记功。以悼念战死之将士。

    (作者按:后咸淳元年,年迈之李曾伯触怒贾似道被夺官去职。不知所踪,李公除血战襄阳功绩赫赫,也为南宋末年爱国词人。)

    或许当年意气风发、勒石记功的李曾伯不会想到,十七年后,又是一群人站在这摩崖石刻下,悼念他们战死的袍泽,这不过和上一次守卫襄阳、击退蒙古不同,这一次,是堂堂正正的将十五万南下蒙古步骑大军尽数歼灭。成南宋十余年来前所未有之大捷。

    站在杨宝身侧,王进、边居谊等人抬头看向石刻,都是目光炯炯,而唐震这个文人,甚至身体颤抖、眼眶已然湿润。十七年,十七年!多少大宋好儿郎浴血奋战十七年,终于有颜面重新回到这岘山,重新面对先辈,拿出傲人的功绩、祭奠英勇的将士!

    一个人的一生。又有多少十七年;这个王朝,又有多少十七年?

    “叶使君,到——!”远远的听到一声呼喊。

    “叶使君,到——!”又是一人高声喊道。一人的声音在山谷中回响,依旧有震天动地之气概。

    “天武军各厢,列阵!”杨宝、王进、边居谊和代替江镐而来的尹玉。同时向前迈出一步,代表天武军参战四厢同时高喝。

    声音刚落。在山坡下森然伫立的天武军方阵,就像是分开的海洋。井然有序。一排排低垂的长矛就是这翻涌着的浪涛,带着不可抗拒的强悍,迎接唯一能让他们心悦诚服、誓死相随的王者!

    山谷之中回荡着枪矛顿地整齐划一的声响,一匹雪白的战马率先出现在山谷尽头,马上骑士一身银亮战甲,缓缓前行。而随之跃出地平线的,则是赤红色飘扬的将旗,斗大的“叶”字即使是站在山坡上依旧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百战都五百骑兵排成长阵,紧紧追随着叶应武,每一个人都是昂首挺胸,每一个人都是鲜衣怒马。

    看着眼前数万将士排列的阵型,听着山谷中的回声,叶应武的嘴角边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笑容。做到了,他终究是,做到了!

    “参见叶使君!”站在最前面的两名都头,高声吼道,脸庞已经憋得通红,仿佛比对方声音低一点儿都是一辈子的耻辱。

    话音未落,整个山谷中所有的将士,无论是山坡上的这些战功赫赫的都指挥使,还是沿着山谷排开的普通士卒,整齐划一的单膝跪地,向策马前行的叶使君表达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战场之上将士甲胄在身,即使面向皇帝也不必单膝跪地行礼,更何况是本来就没有明确要求跪礼的大宋,单膝跪地已经是一个披甲士卒能够表达出的最崇高的敬意,而今天在叶应武面前他们毫无保留,就像是那日兴州百姓满城跪拜一样。

    好男儿只跪天地、跪父母、跪心悦诚服之英雄!

    叶应武看着身边一张张或许还稚嫩的脸庞,眼眸之中带着凛然的气息,一把抽出佩剑,昂首将剑刃指向天空:“天武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天武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无论是每一名将士,还是文天祥、邓光荐这些文官,都是拼尽全力,用最后的力量怒吼。或许他们在今天之后就要各奔东西,或许他们在今天之后就已经不是天武军的士卒,但是在此时此刻,他们就是天武军不可分割的一员,在这一刻每一个人之间已然血肉相融。

    就算是离开天武军,又能如何,大家终究都是天武军的一名将士,就像是正在两淮奋战的镇海军,天武军上下又有谁不曾把他们看作天武军的一部分、看做自己生死与共、托付后背的袍泽兄弟?!

    声音震天动地,带着一个强军的骄傲,发自灵魂的骄傲。

    叶应武在山坡脚底翻身下马,身后传来整齐的声响,所有将士重新面向山坡站立,就像是大海在送走王者后重新归复它的宽阔和不可匹敌。

    百战都五百骑兵也是同时下马,面对那高耸入云的石碑,他们没有继续坐在马背上的资格。死者为大,所有天武军战死的将士。都值得拥有这份独属于他们的权力和尊严,是他们用鲜血与生命。换来了天武军的无上荣光。

    狂风鼓动衣袖,带着阵阵悲鸣呼啸。文天祥独自一人缓缓走下山坡,冲着叶应武一拱手:“参见使君。”

    叶应武点了点头,看着一侧的摩崖石刻,心中也是没来由的一震,脚下的步伐也不由得放慢。仿佛在这里看着他的,不是天武军的全体将士,而是两次襄阳大战所有战死的忠烈英魂。

    白幡迎风舞动,狂风卷动赤旗,仿佛带来隐隐哭声。

    山上。松涛如浪如潮!这冬风中,没有寒梅、没有迎春,只有这孤傲的雪松,昂扬卓然,就像是守卫岘山的将士。

    “他们的忠魂,还在啊!”叶应武喃喃说道,“或许其中不少,就已经化作了这苍松,依旧守卫着这一方山河。”

    文天祥默然不作答。目光之中却已然有晶莹光芒,作为一个心智极其坚强的人,他已经不知道这是自己多少年来第一次有放声哭泣的冲动。不为了别的,就为这苍松。就为这天武军战死的将士、鲜血染红了的土地,就为这摩崖石刻遒劲的大字和背后的功业!

    没想到某文天祥此生,亦能生逢此悲壮之幸事!

    在文天祥念头转动、心中感慨的时候。叶应武已经走到石碑脚下,一张案桌摆放在那里。两侧香炉中香烟袅袅。而就在那香案上,没有别的什么花里胡哨的贡品。只有一颗头颅,正是阿术的首级,没有什么比阿术的首级更能慰藉天武军牺牲将士在天之灵的了。

    叶应武看着阿术的首级,又抬头看向冲天的石碑,默然不语。

    江铁快步上前,斟满一碗浊酒,叶应武点了点头,伸手接过酒碗。虽然只是再普通不过的粗瓷碗,但是却仿佛凝聚着一份厚重,凝聚着一份独属于天武军的血火战史。

    这飘荡着的酒液,仿佛折射出天武军的金戈铁马、血火征程。

    紧紧端着酒碗,叶应武转过身,天空就在他的头顶,脚下的山坡一直绵延向尽头,山谷内外天武军无坚不摧的钢铁阵容森严浩荡,赤红色鲜血染就的战旗迎风漫卷。

    无尽的白幡就在身前身后飘扬,仿佛要为所有迷失方向的英灵指引属于他们的方向。

    来看看吧,来这岘山看看吧!

    “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叶应武高声说道,风把他的声音从山坡顶端一直吹向山谷,仿佛这句话不是叶应武说的,而是天地之间本来就有这样的回响。

    山野之间一片寂静,只有叶应武的声音在回荡。

    郑重的喝了一口酒之后,叶应武猛地将酒碗掷向大地,酒碗碎裂,酒液四溅像是断线的珍珠:“天武军的好儿郎,魂兮归来矣!为国牺牲之英烈们,魂兮归来矣!天为庐兮地为床,山为陵兮海为香,华夏之英雄,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文天祥等人追随着叶应武,轻声念着。

    “魂兮归来——!”无数的天武军将士,同时低低的追随着叶应武呼喊,仿佛这四个字有着无限的魅力,能够唤醒那些在他们的前面永远倒下的袍泽。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松涛翻涌,战旗飘扬,白幡舞动,此是国殇!

    不知是谁,率先轻声哭泣起来,紧接着,整个山谷上下,哭声愈发高涨。没有人去阻拦,没有人去反对,仿佛在这悲哀的声音当中,所有人都听见了自己的心声,都听见了那天空中英灵的呼啸。

    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天武军四厢浩荡北上,沿着汉水两岸齐头并进,激战郢州外、血染虎头山、怒战安阳滩、追击鹿门山再到最后截杀吕文焕,最后站在这里,好好地站在这里的儿郎,已经只有之前的一半,有一半天武军将士倒在了这片土地上,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肥沃天地,也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捍卫了这片山河。

    他们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苍天大地。

    “想哭,就哭吧。”叶应武听着风里带来的哭声,已经不知道是人在哭泣,还是英灵在哭泣,还是整个天地,都在哭泣,几乎是下意识的,叶应武看向文天祥他们。

    叶应武话尚未说完,唐震、文天祥甚至还有这些一次一次浴血拼杀的将领,全都放声大哭,泪水浸染土地。他们活着,从襄阳这血肉磨坊当中杀出了一条血路,他们哭泣,不为自己的英勇和幸运,而是为了那些永远倒下了的袍泽。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今天,天武军将士祭奠牺牲袍泽,便是这伤心时。

    山谷之中,恐怕只有叶应武一个人没有哭泣,这个一战天下知的叶使君,此时紧紧抿着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言不发。在这悲声中,叶应武却是隐隐感受到了一丝欣慰。自己拼尽全力锻造这支军队,现在他的军魂已经铸就,将会牢牢支撑着这支军队,为了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尊严战斗下去。

    看着山谷中的士卒,叶应武缓缓闭上眼睛,这是某的天武军。

    也是某叶应武的天地,某叶应武的时代。

    更是,某叶应武的青山九万里!

    终究没有白白走一遭。

    山谷中传来哽咽的歌声,或者说这已经不能算是歌声,而是将士们发自心底的喑哑呐喊。渐渐地,声音愈发整齐,最后化为铿锵有力的字节,在山坡山谷之中回荡。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息,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不知不觉得,叶应武也已经随着歌声轻轻哼唱,两行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流淌,复归于天地。(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意浮江汉(上)

    叶应武晕晕沉沉的坐起来,伸了一个懒腰。

    他自己也不知道昨天晚上庆功酒喝了有多少,不只是叶应武,襄阳城内外,天武军所有的将士都喝得酩酊大醉,在星辰夜空之下尽情的呼喊、歌唱,一直到后半夜,城中的百姓依旧乐此不疲的将一坛坛美酒送到营地,伴着篝火和这些拯救了襄阳阖城的将士们载歌载舞。

    叶应武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来的,只知道眼前一黑,就直接卧倒在了营帐当中,估计着实把王进他们吓了一跳。

    “醒了?先把醒酒汤喝了吧,昨天人回来都不省人事了,只好先让你睡下。”惠娘急忙端起来桌子上的醒酒汤,还散发着淡淡的热气,不过当看到叶应武半果的上身时,还是忍不住手微微一抖。

    不是因为上面棱角分明的肌肉,而是胸口的那一道伤痕,无论怎么样都让人触目惊心。这是随州之战留给叶应武的纪念,也是叶使君此生中第一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上一次烛火黯淡,没有注意到,现在看上去却是怎么都不能无视了。不过叶应武只是轻轻一笑,任由惠娘舀起来一勺汤,小心翼翼的吹了吹方才喂过来。

    “什么时候了?”叶应武伸手揉了揉有些痛的太阳穴,自己好像也已经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喝的如此烂醉了,以至于对昨晚的记忆都已经有些模糊。

    惠娘柔柔的伸手替他掖了掖被子:“时候还早,再睡会么?”

    叶应武苦笑一声:“起来了就不睡了,今天也要收拾行装。返回兴州了。折出来不知不觉得也已经快一个月了,终归还是要回去的。”

    惠娘微微一怔。眼眸之中的光彩有些黯淡,不过还是轻轻点头:“嗯。夫君这一次回兴州,不知道准备停留多长时间?朝廷不是还让天武军入临安献捷么?”

    “入临安献捷。”叶应武重复了一遍,“贾似道和翁应龙倒是打的好算盘,难道以为进入了临安,某叶应武就不能把他们怎么样么。不过既然是朝廷的旨意,而且这一次那位贾相公也算是给了某一个天大的好处,终归不能让他失望不是,在兴州停几天,吩咐交代一下事情。启程便好。”

    惠娘突然间想起来一件事情:“对了,上一次曾经前来拜访的那位陈先生,刚才在门外求见,另外和他前来的还有一位,不知道是什么来路。妾身先让他们二位在议事堂等着。”

    叶应武一怔,旋即飞快的坐起身来:“来,更衣,这件事情为什么不早告诉某?”

    能够和陈元靓一起来的,也就只有郭守敬了。毕竟对于郭守敬,叶应武当时吩咐的是只要他想开了就可以让他出来,现在还有陈元靓陪着,此间的意思自然不言而喻。

    看着叶应武突然流露出来的喜色。惠娘倒是吃了一惊,没有想到这两个之前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的人竟然在叶应武心中具有这么高的地位,叶使君赏识人才的能耐现在更是随着他的威名传遍大江南北。甚至有人说叶应武是“许子将再世”,但凡是他提拔任用的人。没有一个让叶应武失望过,也没有一个不是翘楚人物。

    不过惠娘还是急忙解释:“这两位先生倒是一直在议事堂中低声讨论着什么。晴儿说见他们两个也没有慌张和着急的意思,所以妾身才没有及时告诉夫君。”

    叶应武点了点头,能够让这两个蒙宋之交最著名的工匠、科学家低声讨论甚至忘了别的事情,肯定也就只有自己之前给他们的图纸了。毕竟无论陈元靓和郭守敬有多大的能耐,他们的目光也始终受到整个时代的限制,见到叶应武的图纸自然分外新奇。

    每一个科学家都有着极高的探索和求知欲,这两个家伙自然也毫不例外,更何况是刚刚在襄阳大展神威的飞雷炮的图纸。

    一想到这里,叶应武倒也不再着急,毕竟他也不是初来乍到的时候了,现在怎么着也是见过了大世面,且不说宋末三杰都乖乖的给他叶应武打工,就连蒙古南征主帅阿术,都被叶应武枭首,所以虽然知道郭守敬和陈元靓这两个人对于天武军的主要所在,叶应武也并没有喜若狂的感觉。

    惠娘亲自给自家夫君系上腰带,而叶应武伸手揽住女孩的纤腰,还带着酒气的嘴对准位置,猛地吻了上去。惠娘猝不及防,几乎是下意识的想要推开他,不过就算是叶应武喝醉了酒到现在还没有醒过神来,这力道也不是惠娘能够比得上的。

    两个人重新卧倒在床上,叶应武突然见微微抬头,唇分,惠娘俏脸如同火烧一般,轻轻抿了抿樱唇,星眸半闭,一副把头埋进沙漠中的鸵鸟的样子,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叶应武嘿嘿坏笑着松开她,飞快的站起身,一边向房门外走去,一边高声喊道:“晴儿,快点儿过来好好照顾惠娘。”

    晴儿本来就在外间,叶应武和惠娘折腾的声音自然也听得很清楚,此时急忙低着头跑进来,看也不看就知道使坏、可是自家娘子却对他束手无策的叶使君、叶大官人。

    ——————

    “这飞雷炮的道理,小弟倒还是能够看得明白。”陈元靓伸手在飞雷炮的图纸上指着,虽然他和郭守敬的年龄差不多,但是郭守敬此时已经在北方有所名气,不是他这个大山沟沟里面的编书匠所能够比拟的,所以在郭守敬面前自称一声“小弟”倒也无妨。

    郭守敬点了点头,陈元靓看得明白,他自然也很清楚,一直到看见了图纸,才不得不让人感慨这飞雷炮的制作是有多么的简单,甚至可以说没有这图纸,照样能够生产出来。

    难怪天武军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凑齐这么多的飞雷炮。甚至郭守敬都怀疑在襄阳之战前,叶应武手中就已经有了数量不少的飞雷炮。只不过他一直忍着没有使用,宁肯用天武军将士更多的伤亡来换取阿术对于天武军的掉以轻心。最后在安阳滩一战中把所有的飞雷炮一股脑的拉出来,一阵狂轰滥炸,最后底定战局。

    如此心计,也难怪能够战胜蒙古统帅当中的翘楚——阿术,也难怪能够把盘踞南宋朝廷的顶端这么多年的贾似道弄得团团转,恐怕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缔造天武军战无不胜的神话,也只有这样的人能够实现他上一次在牢房中想自己阐述的宏伟蓝图。

    想到那艘体型巍峨庞大的巨船,又想到比肩汉唐的伟业,饶是郭守敬性格颇为沉稳。也感觉到胸膛之中有热血翻涌澎湃。他是典型的北方人,北方汉人,也是在建炎南渡后沦落胡尘的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