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胡乱折腾的架势。毕竟整个大局有文天祥在操控、有六扇门和锦衣卫带着造势、还有江万里和叶梦鼎这样的官场老狐狸保驾护航,还真的没有什么需要叶应武操心的。

    就算是没有自己,这在大宋也已经是别人难以匹敌的组合了。

    书房当中。叶应武正在仔细端详着自认为画的还算是很不错的图纸,而站在一旁小心翼翼研墨的惠娘随意看了一眼。却是忍不住险些笑了出来。自家夫君忙乎了半个上午,画出来的东西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不过就是一个长条形的家伙,而中间有那个几个圆滚滚的凸起,也不知道是作为装饰还是有别的妙用。

    而且叶应武想了想,竟然又提起笔在上面写了一个“铜”字,更是让惠娘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自家夫君虽然总是时不时的冒出来令人击节而叹的诗词,而且这一手挥毫泼墨的本事也是很厉害,但是却从来没有见到过他画画,现在看来这绘画果然是叶应武的硬伤。

    不过叶应武倒是没有这么感觉。毕竟能够用毛笔把东西画的这么像,他自己已经很佩服自己了。现在需要的就是等待一个能够把这个东西造出来的人。

    “夫君,你这一上午就是为了能够把这个东西画出来?”惠娘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道,声音中带着浓浓的不解。堂堂天武军的叶使君,放着那么多军政大事不管,竟然躲在书房里面画······管子?这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叶应武郑重的点了点头:“这个东西可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铜管,而是某殚精竭虑想出来的,能够替代突火枪的新式火器,从而可以和飞雷炮形成高低远近的搭配。”

    “代替突火枪?”惠娘一怔。突火枪的威力她也是曾经见识过了,不过也知道突火枪的枪管因为是用南方比较常见的粗竹子制造,虽然做工简单,但是使用寿命却是不敢恭维。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突火枪很容易就炸膛,敌人打不到倒是先把自己人弄倒了一片。而现在叶应武在这个管子上面表明“铜”字,难道是想要用铜管来代替突火枪的竹管?

    叶应武笑着说道:“突火枪这种东西不但填装费劲。而且能够打出去的距离也实在是太短了,天武军想要对付蒙古鞑子。可不能只凭借这突火枪和弓弩,毕竟现在在南方多山多水,蒙古鞑子骑兵的威力还发挥不出来,所以突火枪勉强支撑一下还是可以的,但是以后一旦北伐,北方多为平原,蒙古鞑子的骑兵能够挥洒自如,所以咱们必须有一种能够克服蒙古鞑子骑兵的火器。”

    看了一眼震惊的惠娘,叶应武接着说道:“而飞雷炮只能够攻击比较远距离的敌人,这种新式的小火器拿来对付靠近的鞑子骑兵,却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此时出现在叶应武脑海中的,是一百年后朱元璋北伐的时候在明军密集的火铳下呻吟的蒙古骑兵,是六百年后八里桥之战英法联军枪口下一排一排倒下的僧王骑兵。无论是在哪个时代,火器都成为克制骑兵不二的选择,而火器面前的牺牲者,往往都是蒙古骑兵,也不知道算是命运的轮回还是骑兵的悲哀。

    而现在自己既然已经来到了这个时代,那就让蒙古鞑子的骑兵更早的在火器的前方呻吟吧。

    “那夫君准备怎么命名这种新式火器?”惠娘的眼眸中已经泛起了奇异的光芒,显然很想知道自家夫君的脑子里面到底都还装着些什么不为人知的宝贝。

    叶应武想都不想,直接在纸上写上了“火铳”两个字:“铳者,斧之孔也,这铜管之上亦有一孔,便命名为‘火铳’也罢。对于起名字某可没有什么好的主意。”

    既然历史上这种东西就叫做火铳,那么叶应武也没有更改的意思,毕竟一时间他也想不出来什么好名字。

    惠娘白了他一眼,却并没有说什么,显然已经不知道应该如何吐槽自家夫君起的一点儿都不走心的名字,不过看到叶应武乐在其中而且振振有词的份上,也只能放过这个不谈。

    当然作为一个再标准不过的文科生,叶应武捣鼓捣鼓飞雷炮这种东西还是可以的,但是对于火铳这种已经有些技术含量的东西,可就真的是束手无措了。这些事情还是要交给两个叶应武愈发期待的人。而且其中一个还是在虎头山抓住的俘虏。

    伸了一个懒腰,叶应武显然没有再多画出什么火器的意思。毕竟能够凭借着记忆把火铳画出来已经够让他心累的了,再多的火器叶应武甚至没有见过实物。也只能让那两个家伙自己头疼去吧。

    “惠娘,今天中午吃什么,某的肚子已经咕咕叫了。”叶应武笑着看向王清惠。

    惠娘俏皮的吐了吐舌:“什么都不吃,厨房没有做饭。”

    “你这小妮子,还真是反了你了,难不成想成心饿着夫君?”叶应武佯做生气,“莫不是想让某对你行家法?”

    惠娘急忙闪开,自家夫君的家法她可是听说过的,家里面从婉娘姊姊到琴儿姊姊。哪一个听到“家法”这两个字,不是为之色变。当下里也不再逗叶应武,惠娘老老实实的交代:

    “厨娘今天家里有事,妾身就让她回去了,所以让外面酒楼送的,刚刚就已经遣人去拿了,估计现在也快到了。只是因为见到夫君认真,妾身便一直没有说。”

    叶应武点了点头,刚想要说什么。突然间传来敲门声,却是惠娘的贴身丫鬟晴儿小心翼翼的探出了脑袋:“郎君,外面有人求见,自称姓陈。”

    “姓陈?”叶应武一怔。旋即笑道,“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什么说曹操。曹操到的,这位姓陈的难道是夫君一直等候的谁?”惠娘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叶应武伸手拍了拍桌子上长得实在难以入目的图纸。笑着说道,“这火铳你夫君可没有本事弄出来。还得靠这个姓陈的先生。”

    惠娘没有再多说什么,自家夫君的脾性她也是知道的,既然能够被叶应武称呼一句“先生”,说明此人必然也是学识渊博之辈。

    “惠娘,要是饭菜来了,你先吃便是,无须等某,某和这位陈先生,倒是有很多事情需要聊一聊。”叶应武冲着惠娘吩咐一句,旋即快步走出书房,一扫刚才疲惫的神色。

    ——————————————…

    “启禀将军,咱们派出去的二十多名斥候,都已经四五个时辰了,到现在没有一个回来的。”站在涟州城头上,一名虞侯有些惊疑不定的对张世杰说道。

    张世杰点了点头,五河口那边送来的消息他也已经收到了,蒙古鞑子肯定还是要对涟州下手,可是一直过了一晚上都没有看到蒙古鞑子的身影,反倒是镇海军枕戈待旦弄得全军上下疲惫不堪。

    蒙古鞑子到底在打着怎么样的算盘,明明昨天晚上就是最好的时机,可是他们却偏偏没有出现踪影,倒是今天早晨派出去的斥候,现在竟然全都没有了消息,要知道之前的几天镇海军派出去的斥候也不少,可都是一个人都没有折损的回来的。

    “蒙古鞑子这是想要断了我们的耳目?”镇海军前厢都指挥使王虎臣按剑站在张世杰身边,脸上流露出诧异的神色。

    “怀都果然不是一个好对付的角色。”张世杰没有回答王虎臣的问题,而是忍不住轻声感慨道。

    现在统领整个淮北战事的,正是阿术麾下的大将怀都,当初因为为了牵制南宋在两淮的兵力,阿术特意命令怀都率领数千精锐步骑东去淮北,支援接连战败的蒙古山东各部,因为怀都这么一支生力军的出现,使得淮北的宋军都不敢轻举妄动,直到镇海军北上,双方才又重新有了摩擦。

    因为淮北的战事一下子变得胶着,所以怀都也没有胆量率领麾下儿郎重新返回襄阳,这也使得他在天武军的飞雷炮面前逃过一劫。

    “那虞侯以为,怀都想要怎么办?”王虎臣轻声问道。

    张世杰摇了摇头:“怀都的心思,某还没有猜测出来的能耐,所以现在咱们最好的选择就是静观其变。反正只要涟州、海州等地牢牢的把握在手中,不怕他能够翻出来什么惊涛骇浪。”

    王虎臣没有再多说,而是目光炯炯的看向北方,怀都你会不会按照常理出手?

    “鞑子,鞑子骑兵!”突然间前方传来一声惊呼。

    张世杰和王虎臣对视一眼,都是下意识的猛地跑向城墙边。

    天地震动,远方无数的蒙古步骑已经展露出狰狞的身影。难怪派出去的斥候都毫无音讯,面对这样庞大的敌人他们几乎没有还手的能力,毕竟放眼望去单是骑兵就有足足五六千人。

    蒙古骑兵如风一般,不等镇海军反应过来,便已经逼迫到寨墙外面,箭矢呼啸破空!

    “鸣鼓,左厢撑住,前厢出城,击其侧翼!”张世杰怒吼道,佩剑已经一把拔出,直指前方!

    不管你们什么时候来,也不管打着怎么样的算盘,既然来了那就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八章 民心不可违(下)

    ps:感谢书友星如雨123的打赏和赠送支持!

    不得不说因为所有的斥候都已经没有了音讯,所以镇海军被突然间出现的蒙古骑兵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是毕竟是镇海军,苏刘义按照天武军的方式训练了一个多月的精锐劲旅,即使是第一次上战场,依然展现出了超乎淮军的顽强。

    一名名盾牌手率先冲出营帐,紧接着长矛手和弓弩手熟练地散乱而出,脚下步伐也是不断调整,这样才能够尽量少的减少被箭矢射中的风险。不过毕竟是五千多名蒙古骑兵的骑射,如斯威力,不是镇海军这些“小伎俩”就能够应付过去的。

    如雨的箭矢当中不断有士卒惨叫着倒下,不过他身边的袍泽依旧毫不犹豫的迈步向前。他们可是镇海军,镇海军怎么能够因为简简单单的几支箭矢就害怕了呢!

    更何况还有部分镇海军将士原本就是天武军右厢的士卒,天武军在襄阳大展雄风,更是让他们羡慕嫉妒恨了好久,现在终于轮到自己上场了,说什么也得让蒙古鞑子见识见识咱们镇海军的能耐。

    “弓弩手!”王大用面沉如水,并没有太过惊慌,毕竟在斥候失去消息之后,他就已经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只不过还没有来得及让镇海军左厢各部做好准备,蒙古骑兵就已经呼啸而来。

    王大用和王虎臣号称镇海军“双王”,一个是左厢都指挥使,一个是前厢都指挥使。同样都是受到叶应武的赏识提拔而在众将士当中崭露头角的年轻骁将。现在虽然不知道前厢的表现会是怎么样的,但是王大用说什么也不能让左厢就此崩溃。

    (作者按:正史上王虎臣和王大用并肩防守沙洋堡。与边居谊防守的新城互为犄角之势,后寡不敌众。两人被俘,宁死不屈,伯颜攻克新城,因进攻沙洋两城死伤过多,而将王虎臣和王大用杀害)

    就像天武军各厢都指挥使一提到自己手下儿郎,都互相不服气一样,镇海军“双王”虽然并驾齐驱,但是谁都想要压对方一头,现在真正上了战场。更是最好的验证的时候。

    似乎也是因为为了平衡两员属下大将的心态,张世杰不得不让镇海军左厢和前厢轮流在城北驻扎,而现在正好是镇海军左厢当面对上突如其来的蒙古骑兵。

    随着王大用一声令下,正在奔跑的弓弩手飞快的站定,同时扣动了扳机。而更多的士卒飞快的跑向不远处的床子弩。对付近在咫尺而且颇为密集的蒙古骑兵,还是这种独步天下的巨弩比较有用。

    不过察觉到营寨中的宋军已经稳住步伐,蒙古骑兵竟然出乎意料的飞快从寨墙两侧撤退,而大队的蒙古汉家步卒已经气喘吁吁得紧随着骑兵冲了上来。

    蒙古步骑进攻节奏之快速,令所有人都吃了一惊。这根本不是蒙古鞑子原本的风格啊,要是换做之前,一定是在双方用箭矢互相招待了对方一顿之后,步卒才会发动攻击。

    这一次蒙古步骑不但来的快速。而且进攻也很是快速,似乎并没有把那些高大的寨墙放在眼里。

    而站在涟州城墙上的张世杰,却是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他似乎已经明白蒙古鞑子为什么要这么做了,因为只有这种如同海浪一般接连不断而又绵长的进攻。才能让宋军和蒙古步骑之间保持足够近的距离,这样的话双方的弓弩器械差距可以降到最低。毕竟距离这么近,就算是不瞄准也能够夺去敌人的性命。

    更重要的是,宋军和蒙古步骑距离近,使得张世杰身边小心翼翼的蒙着防尘布的飞雷炮,根本起不到作用!宋军总不能对着自家的寨墙发动攻击吧。

    张世杰苦笑一声,难怪蒙古鞑子的进攻来得如此晚,显然是怀都在认真考虑了如何应付宋军这种威力巨大的新式火器之后方才做出如此进攻的打算。这也是为什么蒙古步骑的进攻一直拖延到五河口之战后第二天的中午。

    如果这样解释的话,一切倒也说得通。不过现在张世杰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把蒙古步骑打退。

    涟州城门已经洞开,镇海军前厢快速出城。

    而蒙古步骑显然也发现了这边的情况,两只蒙古骑兵千人队飞快的调转马头,向着城门的方向冲击。涟州没有护城河,如果能在城门关闭之前冲进去,恐怕整个涟州唾手可得。

    张世杰冷冷一笑:“床子弩!”

    其实不用他吩咐,城头上的床子弩已经拉成满月,等着张世杰一声令下,拉动巨弩的十多名士卒同时大吼一声,猛地松开弓弦。一支支粗大的箭矢呼啸着从城头上跃下。

    “重装甲士开路,弓弩手掩护,其余儿郎随某沿着寨墙冲杀!”王虎臣怒声吼道,他身临战局,自然没有张世杰站在城头上看的分明,但是也很清楚,必须要把这些贴近寨墙的蒙古步骑驱赶开来。

    镇海军前厢弓弩手飞快的对准越来越近的蒙古骑兵,好在他们出城不远,还有城头上的中军、后厢弓弩手掩护,应付三支蒙古千人队还是绰绰有余的。

    床子弩射出的箭矢在蒙古骑兵当中肆虐,而蒙古骑兵也同时弯弓搭箭,直对准刚刚出城门的镇海军士卒。箭矢呼啸,双方尚未接触,就已经通过密集的箭矢把交战推向白热化。

    蒙古骑兵来得太快,再加上镇海军弓弩手虽然平时练习不少,但是也是第一次上战场,紧张和没有经验双重作用之下,大多数的箭矢都落在了蒙古骑兵的后方。

    冲在最前面的千人队径直撞进了镇海军前厢重装甲士的阵列当中,重装甲士不过数百人,虽然他们一个个站在那里拿着巨大的斧头。显得分外彪悍,但是蒙古骑兵都很清楚。只要冲过这些可怕的大块头,后面的宋军弓弩手和轻甲步卒就是任由他们劈砍的板上鱼肉。

    而且因为镇海军前厢只有半数人出城便被蒙古骑兵迎面堵上。所以此时城门依旧是大开着。

    张世杰死死按着城墙,涟州是座小城,护城河和瓮城这种东西当然是一概欠奉,否则张世杰完全可以把这支不知天高地厚的鞑子骑兵放进瓮城里面,然后集中箭矢让他们全都去见阎罗。

    不过好在重装甲士终于不负众望,总算是减缓了蒙古骑兵冲锋的速度。本来蒙古骑兵最擅长的就是通过飞快的马速不断骑射,打乱对方的阵脚,然后一击定胜负,可是现在因为前方大开的城门对于他们的诱惑力太大。终究还是没有按照常理出手,现在终于尝到了苦头。

    骑兵一旦丧失了速度,对于居高临下的弓弩手来说,就是最好的靶子。城墙上一时箭如雨下,毕竟那些重装甲士对于箭矢根本不在乎,即使是神臂弩的箭矢都没有办法贯穿他们厚重的步人甲,但是蒙古骑兵就不一样了,他们赖以纵横天下的衣甲都很是单薄,面对箭矢的打击就只有受伤和死亡两种选择。

    “长矛手。突刺!”殿后的一队长矛手终于在自家将士死伤不少之后冲出城门,上千名士卒眼中带着熊熊燃烧的怒火,依旧排成整齐的队列,飞快的向前跑动。

    张世杰猛地一抬手。城墙上的弓弩戛然而止。下一刻前厢长矛兵已经狠狠地撞进蒙古骑兵散乱的队列当中。

    而另外一边营寨处,王虎臣一马当先,镇海军前厢士卒紧随其后。沿着寨墙扫荡蒙古汉家步卒,有如秋风扫落叶。不过很快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剩下的两千余名蒙古骑兵飞快的包抄过来,骑射的箭矢纷乱。落入前厢士卒当中。

    “砰!”一声巨响传来,紧接着是漫天飞舞的石弹。

    蒙古一直隐藏着没有胆量使用的投石机,终于还是不得不投入战场。而大队的步卒再一次出现在天边,并且飞快的向这边奔跑,同时还携带着不少云梯等器械。

    不得不说投石机突然的发威还是吓了宋军一跳,尤其是不少投石机直接投掷熊熊燃烧的火炭,更是让寨墙后方的两座望楼被点燃,大火冲天而起,犹如两把火炬,分外夺目、

    而暴雨一般的石块猛地砸在寨墙上、寨门上,也砸在猝不及防的宋军士卒身上,短时间内营寨内宋军士卒大片大片的倒下,王大用的牙齿几乎都要被咬碎,可是对于这种射程远、威力大的投石机,他也束手无策,毕竟寨墙外面堵着密密麻麻的蒙古士卒,床子弩根本没有办法发威。

    “终于还是忍不住了么。”张世杰冷笑一声,心头反倒是轻轻松了一口气,“飞雷炮!”

    操控飞雷炮的工匠和士卒早就已经等的不耐烦了,如果不是蒙古鞑子耍赖,一支支步骑径直冲到营寨下面,恐怕飞雷炮早就把他们炸上天了。且不说襄阳安阳滩那边,单是昨天飞雷炮在五河口逞威风,就已经让这些工匠和士卒们羡慕,现在他们也要用这些飞雷炮来书写属于自己的功绩。

    只不过蒙古投石机在短暂而密集的抛射之后就选择了沉默,不过宋军士卒还是估摸了对方隐藏的地方,十台飞雷炮同时冲着天空露出黑黝黝的炮孔,不久之后城墙上就已经回荡着独有的闷响。

    沿着天边一线,爆炸声同时响起!

    虽然已经预料过飞雷炮的威力,不过张世杰感觉自己的心还是被猛地揪了一下,显然也被吓到了。而周围那些镇海军士卒,纷纷爆发出惊呼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