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脸色铁青的叶应武一马鞭抽了过去,吓的这位老兵仓皇逃窜。

    “天色不早了,车队也都已经赶过来了,还是速速赶路吧。”文天祥淡淡说道,随手拂去衣袍上的灰尘,在迎面的阳光中留下一道修长而孤傲的身影。

    此间事情已定,便没有必要再行纠缠,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在,文天祥的为人风格总是这样的决绝和雷厉风行,无论经历什么天灾**,甚至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也从未改变过。

    叶应武缓缓点头,却是下意识的将目光投向远处虎踞龙盘的临安城,除了身边的绮琴,这尽东南风华的十里临安,此次远去,再无一人是故人。

    “怎么?”文天祥看着直愣愣站在那里目光有些迷离的叶应武。

    叶应武挠了挠头,苦笑道:“没什么,只是感觉离开此间,竟也有些淡淡的伤感。”

    文天祥虽然没有翻白眼,但是也没有理会叶应武这么矫情的伤感,径直先去了。

第十八章 道左相逢是故人

    咸淳二年四月中旬。

    细细密密的春雨将漫漫官道笼罩,仿佛是垂下来的珠帘,遮蔽了天地,映衬着青山。

    虽然这时候的官道依然是夯实的土路,但是毕竟经过这么多年来往车马的碾压,早就已经厚实的如同今日的沥青马路,所以车队一路迤逦行来倒也没有什么阻拦。

    几乎七八天都耗在了好无休止的赶路上,再加上绮琴在临安城外一见后便回到城中相助春芳去了,叶应武心中失落,自然更加寂寞孤独冷,不由的心中抱怨宋时交通工具的落后和便宜老爹毫不着急,隐隐的怀念起前世飙车时迎风嘶喊的爽快。

    要是有一辆跑车,哪怕这红土官道的路况再糟糕,也早该到了。

    不过好在刚才打马所过的正是江南东路饶州(今江西景德镇)的界碑,只要再经过这一个州府,就是江南西路的地盘了,到时候就算他叶二衙内横着走估计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使君,叶相公发话了,让车队在前面的小镇休息,暂且避避雨。”杨宝从后面纵马赶上来,自从那日临安西郊十里长亭事后,这位亲兵队长便担任了传话的重任,一天到晚在车队的前前后后不知道来回要跑多少次。

    叶应武官拜兴**团练使之后,和官二代一个意思的“衙内”就已经被他明令禁止了,这个已经让高俅他儿子高衙内搞得臭名昭著的的称呼虽然在这个时代很流行,但是叶应武还是无法接受,取而代之的是很有范儿的“使君”,那杨宝也是战场上摸滚打趴下来的老兵油子,揣摩揣摩上司的想法还算是轻车熟路,所以一离开庆元府便开始称呼“使君”,天天叫的叶应武心花怒放。

    叶应武皱了皱眉头,前方的小镇已经显露出来,白墙黑瓦,流水环绕,是一座再典型不过的江南小镇,若是放在七百年后,定然又是一个可以吸引四面八方游客的好去处,只是叶应武这几日来已经走过了不知道多少江南小镇,早就审美疲劳了,更何况心中又急着赶路,自然是不想听便宜老爹的。

    “远烈,镇之公说的有道理,现在大家人疲马乏,歇歇脚也好。”文天祥缩在斗笠下,虽然看不清楚表情如何,但至少从语气上听起来是温言相劝。

    这位未来的南宋宰相倒也有些意思,作为一个文人,他如果要求坐马车,估计谁都不会拒绝,而且认为是理所当然,可文天祥偏偏要和叶应武一齐骑马走在最前面,哪怕是下雨也只是随手在身上披了蓑笠,丝毫没有在意雨中的丝丝阴冷。

    这也使得叶梦鼎、杨宝等人都高看了他一眼。而叶应武想起来历史上这位未来宰相干过的种种惊天动地、饶是忽必烈也头疼不已的壮举,没有特别在意,一路上和文天祥畅聊了不少历史军事以及自己对于未来的种种打算,毕竟两个人是搭档,如果不能相互敞开心扉,也只会一事无成。

    文天祥固然腹有诗书气自华,叶应武也仗着自己多出来八百多年的经验,尤其是知道南宋接下来的每一步发展,所以对于时局有异于常人的洞察力。因此两人不但聊得投机,而且也都获益匪浅。

    叶梦鼎似乎也意识到了其中的好处,不但没有再坚持将文天祥拉到车上去,反而每一次住店歇息时都会温言鼓励,恨不得将文天祥早早的绑在儿子的战车上。

    —————————————————————————————

    文天祥遥指着小镇不远方的酒旗,朗声吟诵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叶应武没有这等雅兴,只是细细思索着咸淳二年宋元边境形势。咸淳二年八月,元将阿术略地蕲州、黄州,俘宋军以万计。这在持续百年的打打停停的宋元战争中只不过是一场微不足道的交锋,但是这正是蒙古军开始扫清襄阳周围力量,准备兵困襄阳的征兆。

    整个持续了上百年的宋元战争,也因此而进入了最后的收官阶段,南宋终将在十三年后,消失在崖山海面上,为它殉葬的,是十万华夏儿女,也是整个民族精华之所在。

    只不过如今蕲州多了苏刘义的一支淮上精兵,又有张世杰统领水军在大江对岸结寨,再加上蕲州对岸兴**由叶应武统帅的部队,时局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最让叶应武好奇的是,阿术这位元朝名将到底会以怎样的方式拔掉这几颗在真正的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致命毒牙。

    “太平镇,当真是镇如其名,太平景象,太平景象。”文天祥没有发现叶应武一直在思考着什么,自顾自的打量着周围安宁的环境。已经临近中午时分,镇中各家各户升起了袅袅炊烟,和那细细的雨融为一体,构成了烟雨江南的美丽画卷。

    从暗流涌动、党争不断的临安,到硝烟遍地、海寇猖獗的庆元,一路走来看到的不是虚假的繁华便是**裸的萧条破败,突然在这末世景象中找到如此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即使是稳重如文天祥之辈,恐怕也有些心神荡漾了。

    在这乱世将来未来、东南天穹将倾未倾之际,世上真的便有五柳先生笔下的武陵桃源吗?

    听得文天祥话语,叶应武猛地一惊,这才发现已经进入小镇,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嗒嗒的声音。前方恰恰有一块碑,上面端端正正黑底白字写着小镇的名字,“太平镇”。

    好在这里是官道延伸的地方,见到车队如此架势,小镇上的居民们在好奇观看之余也没有什么惊讶,街道一侧仅有的一家规模不大的酒楼倒是很快便热闹起来,掌柜的白白胖胖的,探出头来一看车队,前面开路的一个个都是高头大马,腰间悬着刀剑,便知道来的是贵客,急忙招呼店伙计。

    “杨宝。”叶应武下意识的喊了一声,这几天快被折腾死的杨宝无奈的唉了一声,在众多亲卫幸灾乐祸的眼神中乖乖的跳下马来,第一个走进了酒楼中,负责张罗酒席。

    后面车队已经停了下来,叶梦鼎和叶杰一前一后冒雨走上前来。

    “爹爹。”叶应武不敢怠慢,急忙拱手行礼。

    叶梦鼎微微颔首:“小武,简单张罗一下即可,莫要浪费,而且可以减少一桌。”

    没想到叶梦鼎过来只是交代这么件小事,叶应武和文天祥都是愣了愣,虽然不知道此为何意,只得先应了下来。

    叶梦鼎似乎意识到两人的疑惑,微微笑着眯眼看着停在前方道路上的一辆马车:“这一次倒是老夫的故人在此,怎能不见上一面?”

    叶应武被触动了心中最隐秘的地方,固然是脸红一阵,文天祥也咦了一声,回头看去,那辆马车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而且有些破旧,甚至和叶家车队里搬运杂物的那些马车没有什么区别,不知道叶梦鼎是从哪里看出来故人在此。

    而叶梦鼎宦海沉浮这么多年,早就已经看透的世事的变化,又有何等故人能让他如此惦念,竟然远远地便认出了故人的车驾?

    “这么多年了,他的老脾气还是没变。走,进去瞧瞧!”叶梦鼎爽朗的说道,丝毫不见老态,语气中也透露出毫不掩饰的欣喜。

    —————————————————————————————

    小小的酒楼中果然有一老翁端坐在窗边一张桌上,细细的品味着瓷碗中的酒。身边只带着一名小童,怀中抱着酒坛,随时准备给老翁添酒。桌上虽然有几道精致小菜,但都未动过。

    叶梦鼎朗声大笑着走进来:“申甫兄,经年未见,你我已是两鬓斑白,不复当年豪气。今日纵风雨载途,你我却能道左相逢,何其幸哉,何其幸哉!”

    老翁有些诧异的抬起头来,旋即喜上眉梢,站起来拱了拱手:“还倒是何方权贵路过此地,原来是镇之老弟,来来来,要是不嫌弃的话便和我这糟老头子同坐一桌如何?没想到当年鲜衣怒马纵横临安的叶镇之,也有服老的一天,天下奇闻那!”

    叶应武和文天祥都是一惊,没有想到叶梦鼎当年还有此等事迹,想来其飞扬跋扈之举和豪情万丈之意,比之在临安风头一时无二的叶应武也相差无几了。

    “求之不得。”叶梦鼎笑了笑,丝毫没有在意老翁最后的感叹,“只是小弟疑惑申甫兄在临安为官,家又在黄州歙县,无论是为官还是归乡都与情理不合,为何在这饶州停歇?还望兄台解答一二。”

    老翁哈哈大笑:“难不成你怀疑我?老夫此次乃是奉旨监军,走一趟汉阳襄樊。你那声名在外的宝贝孩儿的兴**也在老夫的监察范围之内,到时候可莫要犯了军法,老夫可翻脸不认人那!”

    “奉旨监军?”叶梦鼎一惊,随之看到老翁脸上一闪而过的阴霾,心中已经明了一二,贾似道这是生怕苏刘义、张世杰、叶应武等人畏葸不前,使得他借助蒙古军的进攻消弱对手实力的如意算盘落空,偏偏派了这么个刚正不阿而且德高望重的人来监军,把事情已经打算到了这个份上,叶梦鼎不得不佩服京中那只老狐狸的手腕。

    也不知道是哪个妖魔投胎传世成了这等祸害,竟然将朝野当中所有涉及之人的心思都拿的死死的,恐怕这天下除了阎王爷没有人能够收得了他了。

    此时叶应武和文天祥等人已经陆续进来,叶梦鼎也不再详细询问,索性先放下此事,指着身后二人说道:“小弟给申甫兄介绍一下,小弟左手是江子远的得意门生文天祥,字宋瑞;右手便是犬子叶应武,字远烈。”

    “这两个青年才俊老夫听闻他们事迹,眼馋了多时,偏偏上天把这等好运气都落在了镇之你和子远公的头上,老夫可是深有怨言呢!”老翁不禁打趣的说道,“来,来者皆是客,老夫敬两位!”

    叶应武和文天祥吓了一跳,哪里敢让他敬酒,急忙上前先是行礼,又是端过酒杯,丝毫不敢怠慢。而且两人心中都已经明了,这位老翁既然被称之为“申甫”,那么便是提举洞霄宫、官拜少保的朝中宿老程元凤无疑了。

    此人以正直刚强闻名于朝野,今日得见,虽然已经须眉尽白、垂垂老矣,但是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的风采。而叶应武更是知道这位看起来身体颇为硬朗的老人只剩下了两年的阳寿,心中不禁有些恻然。返回这风雨飘摇的南宋末世仅仅一个月,就已经在那平石滩头、慈溪城上见到了太多的生死,但是想到眼前这已是垂死之人,叶应武心中依然无法接受。

    自己就像是见到过地府阎王爷生死簿的凡人,洞悉一切,却又什么都做不了。

    看到叶应武脸上有些迟疑,程元凤还道是叶应武害怕,反倒是笑了出来:“远烈贤侄听到老夫担任监军,莫非是怕了?”

    “嗯?!”文天祥和叶应武都是一惊,叶应武诧异的说道:“程前辈······”

    “称呼老夫‘伯父’即可。”程元凤和蔼的笑了笑。

    “是,程伯父,朝中让您来监军,其中目的,已经不言而喻。”叶应武脑子转的很快,自然明白程元凤前来监军是什么意思。

    程元凤放下手中的酒碗,淡淡说道:“哪怕是让老夫赤膊上阵,老夫也不会皱一下眉头。此事事关家国存亡,老夫也顾不上在意这中间有什么党争,只知道监督着你们保住我大宋的半壁江山,也保住华夏的缕缕血脉,仅此而已。谁敢临阵不前,自当杀无赦。”

    叶应武苦笑着拱了拱手,知道程元凤会错了自己的意思,襄阳事关重大,哪怕城中困住的是贾似道这个大宋祸害,自己也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现在自己担忧的是这三支实力单薄而且指挥不统一的军队说不定连阿术的试探性进攻都挡不住,更不要说救援襄阳了。现在偏偏出来一个不懂军事而且性格刚强的监军,事情变得更加错综了。

    现在自己最重要的任务便是以最快的速度训练出来一支精锐之军,方能撕开襄阳城外的蒙古军壁垒,救援襄阳于存亡之间,也救援这个南宋于存亡之间。

    偏偏这些道理,是跟程元凤这种没有上过战场、只有一腔热血的老夫子们讲不通的。

    突然间,叶应武甚至不想见到便宜老爹的这位道左故友了。

    风起青萍之末,君子得见。南宋倾颓亡国的气息已经越来越浓重,而窗外的烟雨也越来越迷茫。想到这里,叶应武忍不住轻轻打了一个寒战。时间,越来越少了,他几乎可以听见勾走大宋魂魄的黑白无常、牛头马面越来越近的脚步。

    “也罢,今日你我老友相会,且不要谈那军政,还是谈些趣闻轶事。”叶梦鼎察觉到二儿子和老友之间有些僵硬起来的气氛,急忙站出来打圆场,同时心中暗暗感慨,贾似道看似无心而且浅陋的一手,便毫不留情的击中了己方最隐秘的软肋要害。

    下意识的,叶梦鼎仰起头来,炯炯目光透过半掩着的窗看向外面,风雨凄茫,自己竟然看不透,这大宋的前途。

第十九章 风雨夜寥杀机重

    太平镇道左偶遇之后,程元凤的马车辘辘北上,直驱兴**一侧张世杰大江大寨。而叶家的车队则沿着饶州官道前往位于西南方向的隆兴府。临别时叶梦鼎和程元凤静静相望,似乎已经意识到这将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次相逢。

    叶梦鼎在雨中看着友人的马车远行,默然肃立了很久,方才长叹一声,怅然离去。

    而叶家的车队也在无声之中渐渐地加快了速度,仿佛要追赶那已经遗忘在江南烟雨中的时间。

    —————————————————————————————

    风雨凄茫,笼罩着前途和来路。

    马蹄嗒嗒,再一次回响在夜幕中的江南小镇上。灯火在风雨中摇曳,仿佛随时都会熄灭,池塘上的碧荷无精打采的垂着脑袋,静静等待着风雨的退去,似乎这漫长的雨夜已经消磨了曾经昂扬的斗志。

    这里不过是饶州东南的一处小镇,再往前几里就是江南西路的土地。如果不是夜幕已经笼罩而这风雨却丝毫没有停歇的架势,恐怕叶梦鼎还会毫不犹豫的命令车队向前,纵使前路已是风雨载途。

    “歇歇脚吧。”叶应武站在马下活动一下筋骨,自有店伙计们涌出来帮着牵马。见到来了这么多客人,店中掌柜也不敢怠慢,急急忙忙的迎了出来,想必也是这条官道上摸滚打爬有些年的老油条了,看都不看最前面的叶应武几人,直接冒着风雨到后面鞍前马后的伺候走下来的那位老爷子。

    叶应武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小子倒还挺会做人,当下也懒得计较这些,费力的脱掉裹了一天的雨蓑雨笠,大步走进温暖的客栈中。和外面那刺骨的冷雨相比,店中的些许温暖如同天堂一般舒适。

    叶杰默默的从后面走上前来,手中的一袋子碎银子全都扔到了掌柜的柜台上,从袋子口中闪动出来的银光将掌柜的眼睛都快亮瞎了,当下里便招呼伙计们加倍的伺候,并且亲自跑到后面给这些财神爷闷烧热水,这么冷的风雨还赶路,怎么也得洗个热水澡舒服舒服不是?

    “来些吃食,所有的人都一样。”叶梦鼎淡淡的吩咐,他虽然历来心高气傲,但是从来都不看扁家中仆人,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叶家既不富可敌国也不称雄朝堂,却依然有那么多家丁们誓死相随,跟着叶应武闯荡临安从不畏惧的原因所在吧。

    叶杰毫不犹豫的又掏出来一袋子碎银子扔到了柜台上,作为家中的大管家,无论家业到底多么昌盛而或多么衰败,他从来都不抱怨一句,相公吩咐什么全力去办就是了,叶杰所信仰的,不是什么神佛老君,而是“问心无愧”。

    —————————————————————————————

    罗幕低垂,青炉香烟。

    文天祥手里捧着书卷凭栏远眺,细细密密的烟雨笼罩着江南小镇,总是下个没完。雨中的缕缕灯火在风中摇曳,近处高低起伏的白墙黑瓦和远处蛰伏在黑暗中的黛色山峦交相呼应着。

    文天祥这等赏景看书的好心情,叶应武自然是一概欠奉的。此时的叶二衙内就在文天祥身后隔开的浴室里面,舒舒服服的泡在热水中,狠劲的搓着身上的泥。

    太不公平了,怎么着自己穿越回来也是风流倜傥小衙内,结果别说上街调戏良家娘子了,甚至就连几次上青楼都是为了江万里这帮老头子的归隐大计,好说歹说靠着正史上的叶应武孜孜不倦积累下来的好感勾搭上了临安花魁,虽然也算是各种扶过抱过,但是说实话的连手都没握过。叶应武很纳闷自己这一个月除了为江万里这个便宜师尊、为叶梦鼎这个便宜老爹拼死拼活之外,到底都干什么了。

    “老天爷,为什么这样待我!”叶应武愤怒的扑打着水面,但是却无人回答。更让他郁闷的,不是这一个月都干什么,而是混到现在竟然连个搓背的都没有,就算是睡觉竟然还和文天祥这么个大老爷们一间屋!这世道,还让人干不干啊!

    和你文天祥共事是老子三生修来的荣幸,和你文天祥睡觉······啊不,睡一间屋子算是什么道理?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一声闷响,吓得叶应武“呼”的站了起来。紧接着文天祥脚步声匆匆,被他视作珍宝的书卷随意的丢在桌子上发出“砰”的响声,这位历来淡定的文士少有的疾声喝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