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勃见其并不想回长安,心中略显踌躇,“如此不行,公为之奈何?”
“事已至此,不知樊将军可愿等到陛下回长安之后,再做定夺?”卢绾颇显有些无奈地问道。
旁边的周勃稍微抿口温酒,心中暗自思量,淮南英布未反之时,八万大军便在燕代停留,今过去数月,仅与蓟城相互对峙,此事若传到长安,难免会有流言蜚语,到时候某与樊将军怕都自身难保,最为重要的就是久不回长安,又有重兵在旁,陈豨之辈,当为警示也。
“公心中所想,某也清楚,不过周勃来此终究为副将,不若待某出城,禀告于樊将军,他自会定夺,这些时日,其出兵缓慢,就是为了保全燕王之身,还请公稍安勿躁。”周勃很是认真地说道。
卢绾见事情有转机,不免暗喜,当日便将周勃送出城去,希望能够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使得两军勿有侵犯,淮南既定,便亲自前往长安谢罪。181
第485章 蓟城破燕相守义()
周勃回到汉营中,将卢绾的心事一五一十的告诉给了樊哙,使其心中颇为惊讶,也不在询问张胜等人的事情,只顾琢磨着如何回应卢绾。
“那卢绾真是这么说,某就说当初此事定有蹊跷,没想到真是吕皇后从中作梗,不过这个事情似乎有点不好办呐,毕竟每日在陛下身边的唯有吕后和戚夫人啊。”樊哙亦是不住地叹息道。
周勃在旁,面色飘忽不定,“将军,此事当断就断,不断余乱啊,那卢绾与吾等对峙,其不过自保也,而今汉军八万,岂可在此久留?”
樊哙觉得这话里有话,便有些疑惑地问道:“汝亦是博览群书之人,今有何话,一并说来,某自当思量。”
“勃不善言谈,然陈豨等人的后果,与某等略有相似,其为赵相,却因兵权而误,才落得今日后果。”
“今朝中掌权者乃是吕后啊,陆言与萧何权利不管几何,终究属于外臣,若陛下从淮南回来,听说吾等还在与燕王对峙,其心有疑,吕后在旁,稍加润色,吾等为之奈何?将军可曾想过?”周勃很是认真地说道。
樊哙脸色颇有不屑,“周将军多虑了,那吕后之妹乃是吾之妻也,纵使天大罪过,必会饶了吾等!”
“当真狗屠也!难道你的性命还比得上皇太子的权利,今汝在外执掌兵权,就是对太子的威胁,其中利害,汝怎么就不晓得呢!”周勃当即喊道。
别说这番话还真有作用,那樊哙也是猛然惊醒,“周将军虽是武将,当真不乏谋略也,吾等若保不全,何来询问他人之事也。”
于是乎,两人计定,准备夜袭蓟城,这个时候的卢绾心中尚存一丝侥幸,毕竟周勃能来,就说明汉军还不愿妄动兵戈。
还在苦苦等待汉军的回信,是夜丑时,蓟城无防,樊哙与周勃也未用任何兵法,直接就地攻城,加上云梯,向城楼爬去。
燕军早知卢绾与汉军讲和,岂会料到今日之事,然兵已入城,需趁着兵势未大,便与汉军厮杀一处,霎时间蓟城内,烽火连天,星月不见。
燕相为人谨慎,听到城门处的喊杀声,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汉军夜袭蓟城,当下便忙不迭地跑向燕王府。
卢绾此刻还在做着春秋大梦,希望以后能够回到长安,与刘邦当面讲明造反之事,就在这时,耳边却想起了慌乱之声。
“大王,大王!不好了,不好了!汉军已经入城了,还请速速逃离!”正是燕相在寝宫外喊道。
卢绾猛然被惊醒,慌忙整理衣衫,向着宫外走去,见只有燕相站在门前,其余丫鬟随从皆是慌乱逃窜,不知所往。
“丞相,这府内外难不成进贼了?为何这般噪杂喧闹?”卢绾颇为疑惑地问道。
燕相当即向前扶住卢绾,“启禀大王,汉军已经入城了,前些时候周勃来此,定是为了使我军放松警惕,所以今日才会前来攻城!”
卢绾猛然惊醒,当即跺脚,“狗屠之辈,当真狡诈,竟不念同乡之情,丞相且走,某与之决一死战!”
“大王快走才是,如今某之妻儿已被张胜送往匈奴,今某无所挂念,大王趁此机会,前往北门,趁夜赶往匈奴,最为稳妥也,老奴愿死守此城!”燕相很是果决地说道。
卢绾甚是感动,遂与燕相辞别,“丞相为国为君,实乃忠臣,未曾想却与某背负千古骂名,只望日后能够沉冤昭雪!”
两人话别之后,卢绾亲自带领千余人向着北门逃去,燕相在四门楼之间组织了万余燕军,同时攻向南门,欲与汉军死战。
两军于城中交战,直到辰时初,方才渐渐平息,此时的燕相身边仅有数千人,依旧是誓死不投。
樊哙怎么也没想到,一座小小地燕王都,竟然能够拼死抵抗三四个时辰,今见到燕相手下仅有千余人,不觉大怒,遂冲上前去,与之决斗。
数千燕军,怎么敌得过万余汉军,片刻之间,燕相身边只剩下数十人,樊哙见状,颇为不悦地走上前去。
“汝等判贼,有何面目以死抵抗,当真是愚钝!”言语间甚是鄙夷。
燕相此刻蓬头垢面,血染衣襟,见樊哙这般,当即反驳道:“各为其主,有何不可,汝若为吾,难道还要投降耶!”
樊哙闻言,愈加愤怒,“当真是不知死活,某且问你,燕王卢绾逃往何处,若是指明道路,便饶你不死!”
“今兵败至此,自不辱命,大王逃往何处,汝且自追,吾等岂会轻易说出!”燕相颇有气势的说道。
“冥顽不化,尔等本是反贼,有何大义可言,今保你不死,偏欲自寻死路,左右上前,即刻将判贼斩杀!”樊哙陡然大声说道。
燕相眼神凌厉,竟使得周边汉军不敢向前,“吾等虽为叛军,但亦是为主,今死尚可,岂能假他人之手!”言罢当即自刎而死。
后方数名燕军见丞相如此大义,皆随其前往黄泉,恰巧周勃这时从南门赶来,见到燕相已死,心中大为怜悯。
“将军何故逼死于他,当初某来燕国游说,曾与燕相交谈片刻,其言语举止甚是得体,乃为忠臣也,不曾想却落得如此下场!”周勃颇为动情地说道。
樊哙倒是有些不屑,“叛贼而已,何故怜悯,周将军若是觉得不妥,可将其安葬郊外,也算是尽友人之情了。”
经过一夜的激战,燕军三万,投降数万,竟还有万余人战死,可见燕相与卢绾还算是颇得民心,而汉军亦是损伤七八千余人。
樊哙占领蓟城之后,立即派人搜查各处,竟不见卢绾与张胜身影,心中颇为无奈,直到诸事安排妥当,才有人禀告卢绾逃往匈奴的事情。
蓟城王府中,周勃与樊哙对坐,气氛稍显尴尬,“周将军莫非还在因燕相之事,与某怄气?”
“勃乃副将,岂敢与将军不合,况燕相已亡,多说无益也。”周勃言罢,当即满饮一杯清酒,甚是洒脱。
樊哙见状,也就不再多问,遂转移话题道:“今卢绾逃往,燕地尽归汉家所有,吾等为之奈何?”
第486章 鲜卑城卢绾封王()
周勃闻言,当即放下酒杯,“古今往来,征伐夺地,岂有不擒王之理?当日陈豨遁逃灵丘,公仍紧追不舍,逼其自刎,况燕王卢绾乎?”
樊哙在旁,亦是觉得有理,但卢绾已经逃到匈奴,当初汉并不是与匈奴未交战,那场战役基本上举国皆知,汉皇帝被围白登山,刘盈差点就登基。
“吾等受陛下旨意,先杀陈豨,后诛卢绾,今陈豨已决,卢绾尚不知在何处,当真使人为难啊。”樊哙有些无奈地说道。
“将军既然知道有今日之苦,当日为何不听某之言,直接攻打蓟城,使卢绾无处可逃,哪有今日之患也?”周勃有些冷嘲道。
“当日有当日之思,今日有今日之苦也,某岂能料到吕后所为,当日所思全为陛下着想,未曾想今日却因吕后而忧。”樊哙缓缓地说道。
周勃在旁,稍微叹息,“既然如此,那就先在蓟城布防,看那卢绾是在匈奴长久安身,还是带兵复攻蓟城。”
“事到如今,也只有这般了,如今回到长安亦是无事,倒不如在此多加留心,免得卢绾不死心,勾结匈奴,复取蓟城。”樊哙言罢,当即一杯温酒下肚,燕地当真严寒呐,当初楚汉相争的时候,完全就是你死我活,现在天下安定了,行军打仗还要瞻前顾后,免得惹祸上身,立了军功,丢了性命。
燕地诸事不提,且说卢绾带领千余骑兵,行军两日方到鲜卑诚,而张胜已经将家属安排在小长安,慕容敬亦是亲自出城相迎。
鲜卑诚中,略设小宴,卢绾见慕容敬如此礼遇,心中颇为感激,诸位叙礼毕,慕容敬首先开口说道:“燕王于汉被冤,着实可恨,今来鲜卑诚,可如归家也。”
“族长礼遇,卢绾没齿难忘,不知小长安城中可有汉军将领,与某一般?”卢绾来此,还是需要找点同病相怜的人慰藉一番。
这时旁边的冒顿单于忽然开口道:“那小长安乃是慕容族长所建,专门接待汉人,其中若说汉将,倒有一人,名曰韩信。”
慕容敬闻言,心中大惊,这个事情若是暴露了,传到汉朝,陆言当真无生可言,毕竟现在汉皇帝尚在。
就在卢绾疑惑之时,慕容敬急忙说道:“此人便是代王韩信,并非什么淮阴侯,不过与前些时候去世了,我已经厚葬。”
韩王信早年投靠匈奴,因心中思汉,故而带兵欲要讨回百里之地,于是与汉军在合城交战,被柴武斩杀。
“原来如此,族长当真是宅心仁厚,鲜卑诚乃是诸族领地,某乃汉人,不便久留,愿族长怜悯,准我前往小长安。”卢绾缓缓地说道。
慕容敬当即摆手,“燕王在汉地乃是王侯,吾等自然不敢亏待,既然公愿往小长安,那也无妨,不过应有王号才是,倒不如就地封王。”
卢绾在旁,心中大喜,“某不过是沛县山野村夫,何德何能,竟以王位相待,还请族长收回成名,某在此终老即可。”
“慕容族长向来都是言出必行,汝就不必客气了,毕竟要以礼相待不是。”冒顿单于很是随意地说道。
卢绾不好推辞,因此慕容敬当即下了一道诏书,封卢绾为东胡卢王,这个王号意思很简单,封地东胡,姓氏为卢,故而为东胡卢王。
此后卢绾一直居住在小长安,后一年,去世于城中,也算是善终他乡,而张胜亦是照顾其家人左右,甚是忠心。
卢绾那时旁边还有一个部将,名曰卫满,可以说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在中原地区不是很出名,当初蓟城破,卫满亦是带领千人逃走,逃到了真番,也就是某鲜半岛的黄海北道附近,大家也都明白是什么地方,他国不便多说。
那个时候,真番属于燕国,而且设立的有官职,后来燕国被灭,真番被箕子占有,卫满就逃到了其所在地。
箕子见卫满有点文化,便认命为博士,给了点封地,相当于诸侯,说来这卫满也是侠义之士,喜欢召集六国余党,当时虽然六国破灭,汉朝建立,但海外的六国余党还真不少。
这卫满就在封地之中,利用自己是燕国人的便利,召集了诸多流民,久而久之就有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
卫满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因此想占领真番,当时消息不灵通,卫满就欺骗箕子说汉朝派数十万大军前来攻打,其威力势不可挡,怎么说我卫满也是大王一手提拔的,所以请大王来我的封地内,我卫满定会拼劲全力保护大王。
箕子不知是诈,心中觉得卫满这个人仗义啊,就许诺了卫满的请求,前往其封地避难,卫满趁此机会,率军向箕子的都城王险城进攻。
卫满军与箕子军交战,箕子军不敌,使得王险城被占,箕子得知消息,大为震惊,立即带领自己的军队,趁卫满尚在王险城的时候,逃离了卫满封地。
似乎是从海路逃往了马韩地区,箕子逃走后,卫满自立为王,定都王险城,建立卫氏半岛政权。
像这种人物,在他国稍微有点名气,本国对于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很关心,但卫满确实很厉害,能够将箕子政权取而代之,应当让大家了解。
闲言少叙,燕赵之地皆平不提,且说淮南之地,英布亦是做好防护,并且进攻其他的地方,而非固守一方。
刘邦刚出长安的时候,心中多少有些郁闷,自己前前后后分封诸地,共有数王,现如今仅有吴苪善终,以及平南王尚在长安治理诸君。
剩下的诸王基本都是反叛,没有一个让人安心的,最痛心疾首的莫过于燕王卢绾,刘邦与他乃是两代交好,没想到他也勾结匈奴,与汉朝对抗,当真可恶!
想来汉家定国到如今也有七八年了,没有一天是安定的,因此便对自己的部将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语。
即“非刘姓者不得封王,非有功者不得封侯!”
此话也算是保全了西汉二百年的国祚,可惜万万没有想到,西汉最大的问题却是外戚干政,最后还被王政君的侄子给篡了汉家天下。
第487章 淮南英布夺诸城()
英布分封为淮南王之初,仅有九江郡,其中有寿春、皋城、丹阳等地,后因吴苪去世,稍微占据了衡山等地,长沙哀王于其辖地内亦是不敢多说。
后因爱亲之事反汉,当然内心的恐惧也占据一部分原因,毕竟兔死狗烹的典故自春秋战国便屡见不鲜。
前期英布造反,刘邦未曾赶到,亦是使其占领了诸地,当日淮南王府内,英布召集门将,其中最靠前的自是栾步,而太宰与老丈人对此只能排在后位。
不过太宰的心中颇为担忧英布反汉,遂首先开口道:“今刘邦御于海内,吾等仅有尺寸之地,何故要兴兵作乱耶?大王若降,那朝中平南王岂能不帮你解决忧虑。”
英布在旁,略微冷笑,“刘邦为人狡诈圆滑,侯爷当初见秦朝不力,便与之为伍,举荐贤良,多出计谋,未曾想现如今却被囚禁于长安,自身安危尚不可知,吾今日起兵,就是为了保全侯爷,使其不受天子束缚!”
“然吾等将兵集合,刘邦还未赶来,当如何行事?”英布的老丈有些无奈地说道。
英布面色淡然,颇为淡然地说道:“而今的皇帝年纪大了,心中定然厌恶打仗,哪里能够亲自带兵,若是派遣将领,左右无人,想来韩信、彭越皆死,其余将领吾等何惧耶?”
栾步在旁亦是颔首,“大王所言是也,不仅贤良将才皆身故,且谋士唯有陈平一人,素于大王交好,岂肯为皇帝卖命,今先起兵,占领诸地,方为上策!”
于是乎,英布率先向东攻打荆国,其地王侯名为刘贾,是为刘邦的远房堂兄,因在楚汉相争的时候立下战功,故而封王,其辖地为淮河以东五十二城。
刘贾虽有谋略,终究不敌英布,而且未曾想到英布会先攻打自己的王都,因而只得仓促应战,败走富陵,被英布乱军杀害。
此战乃首胜,使得淮南军士气大胜,英布也因此劫持了刘贾的所有部队,渡过淮河攻打楚国,也就是当初韩信所受封的土地。
韩信被污蔑,被贬为淮阴侯,随后刘邦认命四弟刘交为王,此人便是浮丘伯的弟子,当初曾在东郡与浮丘伯任职,由于秦末苛捐杂税较多,故而与师傅隐居山林,待到刘邦起义,刘交出山佐助,因而封王。
当时浮丘伯年迈,听闻英布来攻,心中大为惊讶,毕竟在他眼中,英布仅为陆言的随从,未曾想却有今日之气势,当真百思不得其解。
刘交不敢迎战,遂与穆生、白生、申公商议,也就是当初浮丘伯的另外几名弟子,其师徒五人很少有分离,此种情谊,甚为少见。
楚王宫中,五人对做,面色各显焦灼,毕竟都是搞文学的,现在敌军来攻,自然有些慌张,刘交稍显开口问道:“老师,今英布来攻,可有御敌之策?”
浮丘伯颇显镇定,缓缓说道:“今楚地千里,兵精将广,固守本国疆域即可,待到陛下赶来,诸事可解。”
旁边的申公倒比较好战,当即反驳道:“师傅年迈,不喜战事,然今英布率军前来,渡过淮河,其军甚是勇猛,然我军亦是以逸待劳,有何可惧,不若集结兵力,与之一战,想来定能击垮贼军!”
刘交闻言,略微颔首,“申公此言是也,老师守城,乃是良策,然吾等师兄弟岂可在此偏安一隅,等候大军前来,如此陛下定会轻看吾等,老师可于此留守,吾兄弟四人前往迎战即可。”
遂不等浮丘伯多说,刘交便整军欲与淮南军交战,其为主将,穆生、白生、申公为副将,各带两万兵马,兵分三路,这样的话,各路有难,可相互支援,而且还可以保证主力军不被全部歼灭。
楚军营中,刘交正在研读诗书,忽见有副将穆生进来,不免有些惊讶,“某与贤弟一队,明日便可攻袭英布军队,为何不早些休息?”
“兄长,某觉得吾等应该合兵一路,不应分开行事,那英布擅长用兵打仗,百姓畏惧,若是一路战败,其他两路恐难取胜!”穆生颇为镇定地说道。
刘交面色微笑,有些打趣地说道:“想必是贤弟夜读兵书,可是看到了兵法大忌?”
穆生有些惭愧地挠了挠头,“兄长所言是也,兵书有云,诸侯于国而战,兵危则将逃,如今吾等在楚地作战,士卒熟悉地理,若是一路军队被冲散,诸将肯定会各自奔走逃命。”
刘交当即摆手,“贤弟多虑了,明日英布军就会赶往徐僮之地,今晚好生休息,以待敌军,莫要想些子虚乌有的事情了。”
穆生见状,也就不再多劝,次日清晨,刘交与穆生所率领军队首先赶到徐僮之地,英布军亦是随后而到。
两军于此,英布首先策马而上,与穆生交战,穆生属于儒生之列,自是不敌英布勇武,仅三四个会合,便败下阵来。
英布见状,心中大喜,立即命左右士兵冲杀上去,刘交见穆生不敌,立即用兵掩护,眼前的阵势还未摆好,那英布已然率军赶了上来。
数万士卒于徐、僮之间交战,由于楚军副将先败,锐气被挫,不到半个时辰,楚军便不能迎敌,四散而逃,刘交与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