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海龙啸-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费克连科提起第2dú lì装甲旅的事情,朱可夫也不禁哀叹一声,他早知道琼军的空中力量强大,但是没有想到居然强大到这种地步,以前他可从来没有想过光依靠空军就能让一支主力部队失去战斗力!

而这个严重缺乏隐蔽地形的蒙古大草原,正是让空中力量尽情发挥的绝妙场所!

“放心吧费克连科同志,我们的一个前线机场已经修复了,我明天就调一支战斗机部队进驻为我们提供空中掩护,有了空中掩护,我们的进攻将会顺利很多!”

朱可夫的这些话与其说是在安慰费克连科倒不如说是在安慰他自己。朱可夫很明白自己手中的飞机到底质量如何,当年在进攻东京中被苟延残喘的rì本空军给狠狠修理了一顿的空军又怎么回事琼崖空军的对手?

他已经做好了牺牲掉调来的这支战斗机部队的打算了,朱可夫只希望这支部队的牺牲能够为自己彻底歼灭包围圈中的琼军创造条件,趁着刚刚顶着琼军轰炸赶到的两个师生力军的抵达搏一把。

“希望琼军的集结能够再慢一些,再给我们一些时间吧。”

…………………………

“我的朱大司令!你怎么还在这里拖拖拉拉的!?难道你不知道前面咱们可是有3个师被苏联人给包围了!?”

朱青岳懒洋洋的抬起眼皮来一看,笑道:“我当是谁呢,周大师长啊,你不在部队里做准备怎么跑到我这里来了?”

“准备!?我早准备好了!现在磨磨蹭蹭的人可是你!”周博气呼呼的说道,“咱们现在可是赶着救火啊!”

朱青岳笑着要了要头:“救火?救火的不是咱们,是空军的那帮人,他们才是救火队!只要好好守住不让朱可夫那厮占了咱们的机场,前面被围的三个师就丢不了!气象局早说了,这几天天气晴朗,正适合空军作战。咱们啊,就在这里老老实实的等着部队来齐,等人齐了,咱们不是去救火,是去拆楼了!”

第十一幕 回归正常

朱青岳说是去搞拆迁,那还真是去搞拆迁。

为了集结自己的部队,朱青岳放任自己的那个本家朱可夫继续全力围攻包围圈内的三个步兵师三天时间,就在三个琼军步兵师摇摇yù坠,防线已经残破不堪,苏军的重炮已经可以覆盖最中心区域的机场切断来自空中的支援时,朱青岳所等待的最低限度的部队终于到齐了。

多达四个装甲师以及两个机械化步兵师和四个步兵师的主力部队终于来齐了,再加上北方地区按照命令聚集起来的12个杂牌军步兵师和正在休整的1个琼军步兵师1个琼军机械化步兵师,朱青岳手中已经有了足够和朱可夫较量一番的本钱了。

在占据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的掩护下,朱青岳以坦克为先导的反击开始了,尽管朱可夫对于琼军的进攻行动早有准备,并且为此布置了一道防线,可是毕竟他的主力仍然在围剿包围圈内的琼军步兵,仅仅只拿部分兵力又怎么能够阻挡得住朱青岳的装甲突袭?

在琼军装甲部队的攻击面前坚持了两天的时间,朱可夫的防线便被彻底的冲垮,紧接着,一场大规模的混战爆发了。

最北方,四个苏军步兵师正在增援的路上,往南,朱可夫的四个军包围着琼军的3个步兵师,不过,无论是琼军的三个步兵师还是朱可夫的四个军都已经疲惫不堪了,不同的是。琼军是被朱可夫持续不断的攻势折磨的疲惫不堪,而朱可夫的苏军则是因为连续不断的强行军以及高强度的作战和琼崖空军让人窒息的空袭造成的。

在往南,则是刚刚击垮了苏军防线的朱青岳突击集群,以及被赶得四处逃窜的苏军部队,而在他们的外围,还有大量的华夏杂牌军正在虎视眈眈的试图痛打落水狗,对于这些杂牌军来说。和苏军打硬仗的确强人所难,可是打一打顺风仗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

“这么说,蒙古那边现在是乱成一团糟了?”尽管前方正在和苏联打生打死。可是此时罗杰的脸上却没有一丝的紧张,反倒是轻松的让人奇怪,原因便是坐在他对面的吴耀所拿来的这一份德国报纸。

吴耀苦着脸看了罗杰一眼:“别岔开话题好吗?咱们现在正在谈的是这份德国报纸的事。怎么又扯到蒙古那边去了?”

“这和蒙古难道没有关系么?”罗杰笑问道,“上面说的可就是咱们在蒙古的事情啊!”

“对,上面说的的确是蒙古的事,可是看看德国人的态度!这可是他们官方的报纸!居然完完全全的倒向了苏联人,通篇都在批评咱们,好像这场战争是咱们挑起了的一样,还说的那么煞有介事,要不是我知道,还以为整件事情都是他们德国人策划的呢,居然知道的那么清楚!”吴耀说道。

在吴耀看来。德国人的这种举动根本就是背信弃义的行为,之前他们华夏的确在支援英国驱逐舰的事情上开罪过他们德国,可也没必要如此绝情吧?毕竟双方现在还没有撕破脸皮,这不是赶着把他们往同盟国的怀抱里推么!?

况且,他们华夏和德国是有对苏协议。虽然时间上有些不对,可是再怎么看也没必要如此明显站在苏联一边吧?

出于这种考虑,吴耀总觉得这件事情透着古怪。

“那么,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罗杰反问吴耀道。

“德国人的这种做法有点奇怪,我不敢保证自己的猜测到底是不是正确。我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德国人用来迷惑苏联人的动作,让苏联人以为德国人是站在自己一边的。从而放松jǐng惕以利于他们的攻击行动。”吴耀说道,“不过我不太明白,这样会不会太过露骨了?毕竟在外人看来我们和德国的关系应该还是不错的,德国人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一场和他们完全无关的事件上投入那么大的功夫去宣传。”

“你在担心德国人打草惊蛇不但没能欺骗苏联人反倒是暴露了自己的进攻意图?”罗杰又问道。

吴耀点了点头:“是的,这正是我所奇怪的事情,我不明白德国人这么做的真实意图,所以在外交方面拿不定主意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德国人的这一份亲苏报道。”

“怎么处理?我们为什么要处理?”罗杰笑道,“德国人怎么想那是他们的事情,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就好了,没有必要在意他们怎么说的,很快,德国人就会用他们的行动向我们说明他们的意图。”

“行动?您是说进攻苏联?”吴耀问道。

“那是自然的。你以为苏联人不知道德国人对他们的敌意么?事实上,为了应对德国人可能发动的攻击,斯大林在德国人进攻波兰之前就已经在布置防御了,他们攻击芬兰,瓜分波兰,渗透高加索地区无一不是为了构筑一道阻击德国人的防线。(。 ”罗杰说道,“德国人在报纸上的那些鬼话根本不是为了欺骗苏联人自己对苏作战的意图,这一点无论是小胡子还是大胡子都是心知肚明的,德苏之间必有一战。德国人这么做只是为了掩盖他们发动作战的时间而已。

让你的外交部门做好准备吧,德国人很快就要对苏联开战了,别到时候被德国人的突然进攻搞得措手不及临时准备应对措施。”

“这……”吴耀疑惑的看着罗杰,他实在想不出来到底为什么罗杰会如此肯定德国人会在近期对苏联发动进攻,难道是因为扔在桌子上的那份报纸么?

罗杰自然不会告诉吴耀自己敢如此确定德国人会很快进攻苏联是因为自己知道历史,现在小胡子在英国方面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肯定会一如历史上的将目标转而投向欧洲仅剩的一个对手苏联。

无论是小胡子还是大胡子都不会将自己的和平寄托在一纸《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上。恐怕现在小胡子早已经磨刀霍霍随时准备发动攻击了。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书写,正史里的记载是“德国背信弃义、悍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纠集其附从国对苏联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之下奋起抵抗,展开了伟大的卫国战争。”

而事实上,苏联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历史上之所以是德国人攻苏联人守。唯一的原因便在于苏联人进攻计划的发动rì期比德国人晚,结果自己没有去找德国人的麻烦,德国人却先上门踢场子了。

很多人都认为小胡子历史上主动挑起和苏联的战争是个巨大的错误。犯了双线作战的大忌,但是事实上小胡子再蠢再神经质也不会不明白这一点,他手底下的高级将领们同样也不是一群猪。他们都明白,如果自己不攻过去,苏联人就会打过来,与其让苏联人打过来还不如自己主动出击,把战场放在敌人的国土上。

在小胡子迅速拿下法国并开始进攻英国后,斯大林和他的参谋们不相信德国会在没有打败英国之前就挥师东进。为此,1941年3月,苏联最高统率部制定了“西线扩张战略计划”即“大雷雨计划”,明确决定“6月12rì开始进攻”德国,但由于准备不够只得推迟到7月。

而正是这一次推迟。让德国人得以在苏联发动进攻的十几天前——6月22rì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如果苏联人没有推迟“大雷雨计划”的话,挨揍的就是德国人了。

罗杰一直都认为,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人如此拙劣的表现绝非他们真实战力的体现,而是因为苏联虽然在边境囤积了重兵。但这些部队却并不是用来防御的,而是用来进攻的,斯大林一直不相信德国人会在未击败英国之前进攻苏联,所以前线的苏军的防御备战自然无从谈起,这也为德国人初期的辉煌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空中,小胡子的确有利用中苏之间的冲突来为自己的“巴巴罗萨”计划打掩护的意思。

德国报纸对于中苏冲突的亲苏立场让斯大林更加肯定小胡子是要在搞定了英国之后才会向自己发动进攻了。不然的话德国人不会对一个和他们毫不相关的冲突如此大肆报道,而且立场还如此的微妙,这摆明了是想要稳住他们苏联好争取时间击败英国么!

而当斯大林做出这个判断的结果是他愈发不愿意继续在蒙古地区投入jīng力了,在远东方向苏联的政策始终是防御xìng的,苏联已经得到了朝鲜和东rì本,短时间内根本没有继续扩张的yù望,再加上欧洲虎视眈眈的德国以及东方扩张的阻碍华夏,这更坚定了斯大林西攻东守的意愿。

可是,战争可以因你的意愿而来,却不会随你的意愿而去,一旦从图爆发,斯大林便无法控制战局的走向了,具体什么时候停战,又或者停不停战那都不是他一个人能够说的算的了。

不过幸运的是,不止是斯大林,罗杰同样没有继续打下去的意思,不但因为他还没有做好准备,同样还因为德国人也还没有做好进攻苏联的准备,如果自己在蒙古这边越打越大只能使苏军往蒙古地区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最终还是自己吃苦头好处让小胡子占去。

罗杰可没有替德国人出头的打算,也没有啃硬骨头的打算,他现在巴不得这场冲突赶紧结束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等到德国人和苏联人打起来之后再说,无论是德国人进攻苏联也好,苏联进攻德国也好,总之只有苏联的作战重点放在欧洲抽不出来之后才是华夏浑水摸鱼的机会。

双方都不愿意继续打下去的结果就是,当美国人显得没事试图显示一下存在感前来调停的时候,中苏双方都爽快的一口答应下来。

但事实上,美国佬这一次压根就没打算真的调停的!说白了,就是来装样的,华夏和苏联都是美国的威胁,打起来很好,都打残了最好!

可是美国人真没想到,他们居然随便这么一说就说动了两国答应议和,简直当美国人目瞪口呆。

结果,在美国人心不甘情不愿的调停下,中苏双方迅速达成了和平协议,内容很简单——一切恢复冲突之前的原状态。

就这么,中苏边境冲突在开始了28天之后虎头蛇尾的结束了,琼军莫名其妙的损失了3万人,苏军没头没脑的损失了5万人。

…………………………

莫名其妙的冲突结束之后,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正轨,由于中苏冲突,严重耽误了苏军在欧洲地区部队的部署,结果使得“大雷雨计划”从制定出来便将进攻事前拖后到了41年8月。

而相对的,德国人的“巴巴罗萨”计划却因为潜艇绞杀战的顺利实施而提前了。在小胡子看来,英国彻底被潜艇战拖垮已经是时间问题了,而且此时的英国也没有反攻欧洲的实力,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解决掉东方的威胁。等到收拾完苏联之后,扭过头去便可吞下奄奄一息的英国,彻底结束这场战争。

如果错失这个机会的话,万一美国人加入战争支持英国,那么得到了支援的英国和一直虎视眈眈的苏联,德国必然将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

使德国人陷入两线作战窘境的“巴巴罗萨”计划最初的目的恰恰是避免两线作战,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1941年5月18rì,震惊世界的“巴巴罗萨”计划启动了,一时之间,苏德边境一片狼烟,之前一直在准备进攻的苏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再加上斯大林在不明白前线情况的状况下胡乱下令反击,结果使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苏军在极短时间内陷入了崩溃,之前还坐着在华沙阅兵美梦的斯大林被打蒙了。

第十二幕 终章

苏联人在战场上的迅速崩溃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系列的局势动荡。

首先是英国人总算是在德国人的压迫下松了口气,超过300万人的德国陆军掉头进攻苏联,至少在苏联人倒下之前英国可以高枕无忧了。

再来便是美国人,在德国进攻苏联之前,美国内部有着两种声音,一边是以罗斯福为首的主战派,而另一方面则是在美国国内根深蒂固的孤立派。

之前美国之所以一直态度暧昧,原因除了孤立派一直反对美国介入美洲之外的事务,施行光荣孤立之外,也在于主战派不希望过早的介入战争让美国的损失过大。

罗斯福等人希望能够像一战那样,等到双方都打得jīng疲力尽了再一锤定音从而以最小的代价敲诈到最多的好处。

以最小的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这便是美国人的一贯商人作风,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践证明,这种大规模战争中的趁火打劫才是最赚钱的生意,英法两国百年的积累赶不上美国一年的敲诈。

罗斯福本想要故技重施,继续摁着欧洲人敲骨吸髓一番,但是眼下的状况却让他不得不变得焦急起来,因为如果真的让德国人击败了苏联,那么美国不但将面临着无人可敲的境地,同时也会树立起一个统一的欧洲作为未来的强敌。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罗斯福自然不能允许这种损害美国利益的事情出现。所以,此时的美国急需一个借口让自己说服那些顽固的孤立主义者,从而让美国参与到对德作战中去。

现在罗斯福最大的麻烦在于没有了一个自己送上门的珍珠港让他作为开战借口,而罗斯福也不敢动用国内的资源自己扮演德国人创作一个袭击事件。

所以。为了能够达到参战的目的,罗斯福决定和英国人唱上一出二人转。

小胡子没有疯,他根本不会让自己的潜艇去招惹美国船,这一点无论是罗斯福还是丘吉尔都心知肚明,想要等到德国人主动攻击美国船只好有借口参战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于是,罗斯福便主动向丘吉尔提出由英国出面击沉一艘美国船,然后嫁祸给德国人,由此便可以有理由说服国会让美国加入战争了。

丘吉尔正苦于没有办法把美国人拉下水。现在既然罗斯福主动提出要演一场苦肉计,那么丘胖子自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为了增加震撼xìng,丘吉尔专门选中了一艘名为“旧金山女神”号的客轮,船上有着包括老人小孩在内的超过一千名乘客和船员。一旦被击沉将毫无疑问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而丘吉尔相信,相较于运输军用物资的货轮,这种袭击无辜平民的作为更能挑起美国人的怒火。

丘吉尔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也明白这种事情一旦曝光不但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个英国都是毁灭xìng的,但是他不能不这么做,没有美国人支援的话,他甚至不能确认英国还能不能等到德国人击败苏联的那一天。

几乎令人窒息的潜艇战让英伦土地上的人们不得不开始忍饥挨饿接受食物配给。军工生产也近乎陷入停滞的境地,根本无法进行必要的备战。

“旧金山女神”号的沉没最终导致341人死亡。当一张获救小女孩被英国海军船员救起的照片被广为刊登之后,罗斯福终于如愿以偿用和参加一战时颇为相似的手段的得到了宣战的契机。

美国。加入了同盟国。

随着德国人在苏联境内狂飙突进,一路逼近莫斯科,罗杰认为是时候解决蒙古的问题了,于是,一份来自华夏的通牒出现在了斯大林的面前。

正在为德国人凌厉的攻势而焦头烂额的斯大林突然见到罗杰的通牒,自然是暴跳如雷,在通牒之中,罗杰不但要求蒙古,还要求苏军撤出朝鲜和东rì本。换句话来说,也就是让苏联乃至沙俄多年来在远东地区获得的利益全部收回。

对于野心家斯大林来说,显然这种条件是根本不可能答应的,从来都是他斯大林从别人手中夺取东西,还没有人胆敢向他要求些什么。

然而,已经将远东地区的rì本战俘都武装起来运到前线去对付德国人的苏联确实没有了和华夏对抗的资本, 于是,斯大林想到了美国人。

德国人刚刚入侵苏联的时候斯大林便主动加人了同盟国,而现在美国人也是同盟国,美苏之间的关系已经是盟友关系了,需要苏联来对抗德国的英美肯定不会允许华夏从背后插苏联一刀。

蒙古的位置太过微妙,如果让和德国关系一向不错的华夏得到,那么他们将非常容易的威胁到西伯利亚铁路这一条美国向苏联支援物资的生命线。

由于德国人强势的水下力量,任何试图从北海地区通过海路向苏联支援物资的行为都是近乎于自杀的行动,唯一安全的路线是走太平洋,将物资运输到海参崴,然后由西伯利亚铁路运输至苏联的各处。

按照斯大林的预计,只要向英美两国说明情况,他们肯定会向华夏施加巨大的压力来确保苏联不会遭到两线夹攻,毕竟只要他们苏联倒下了,英美两国便实际上已经不可能获取战争的胜利了,这场世界大战将最终以两大军事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