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后来的明成祖朱捷夺嫡,借兵朵颜三卫,然后到土木堡之变,然后到万历的三大征,又到后来的东虏后金的崛起,一五一十的都讲了出来。

    杨改革听着孙承宗讲古,这明朝和蒙古的纠葛,才逐渐的明白了几分。

    “大伴,给孙师傅搬个椅子,递杯茶润润喉。”杨改革见孙承宗说的嘴冒白沫,就叫王承恩送杯茶过去。

    “谢陛下!”孙承宗说的嘴都冒烟,这才把明朝和蒙古的历史纠葛说道清楚。

    “就是说。现在,我朝,还是这蒙古的宗主国了?关外,广大的草原,其实都是我大明的疆域?。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是的,现在蒙古很多部落都受过我朝的册封,乃我朝的藩属,不过,也时常有蒙古人犯边,好在这边关有边墙,军屯,诸堡,众将士,危害尚不严主。,不过。如今朝廷入不敷出,边关常常欠响。这边军则力。已经越来越差了,”

    边军的战斗力?杨改革叹口气,精英们贪婪,漂没,吃得满嘴是油,肥肠大耳,却连基本的军饷小生活费都不发给边军,还指望着别人用生命保卫自己,貌似,没有比这个更加恶劣的要求了。

    “既然是我朝的藩属,那就是说,联要收买其中的几个部落,或者让一些部落去打另外一些部落,完全可行?。

    “回禀陛下,我朝现在一直都是施行恩赏分化之策,每年赏赐一些听话的部落,分化不听话的部落,达到削弱蒙古总体的意图,不让他们壮大,不让他们拧成一股绳,以免他们抱团寇边,这样既有历史由来,又有实际效果,所以,一直都是如此做的。如陛下所说的收买,也就是这个意思孙承宗解释着。

    一直都在恩赏分化蒙古部落?一直都在收买蒙古人?杨改革觉得,这个不就是自己想做的吗?怎么前人已经做了?问道:“那每年一般都会恩赏多少?会给那些部落?。

    “回禀陛下,不是每年都有恩赏的,看情况,有时候一年一次,有时候几年一次,恩赏的多少也没有定数,多的十几万两,少的几千,几万两都有,至于是那个部落则不定,草原上,经年的厮杀,部落之间经常吞并,所以,一般都是赏赐几个较大的一些部落,和我朝关系较好的一些部落孙承宗细细的给皇帝解释这其中的门道。

    原来是这样回事。

    杨改革又陷入了深思,呆呆的坐在龙椅上发呆。

    孙承宗却在一旁着急,这皇帝不知道在干什么,准备干什么说的话摸不着头脑啊!做事,好像也完全没有章法啊!见皇帝始终一副不急不躁的样子,心中更是焦急。下了决心,决定问问皇帝,前面说的几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敢问陛下,陛下月才所说,关于细作,夜不收的事,陛下如何打算?这军国大事,还得用自己的啊!用外人,始终是不放心,一旦误事,就是军国大事,事关社稷啊!陛下!还有,这将满桂的六千人,分成六个千人队,是为何?力量过于分散,萨尔浒大败,犹在眼前啊!”孙承宗真的急了,顾不得那样多了。

    杨改革的内心,思量了许久,考虑再三,这个事,终于下了决心,这个事,光是埋在自己心里,是不行的,事情牵扯过于庞大,自己还得有人把关才行,否则,一个步骤走错,可能全盘皆输啊!

    “大伴,将这个大殿的人清空,联有极为机密的事,要和孙师傅说,你将这个大殿团团围住,十步之内,不允许任何人靠近,明白吗?这个,你亲自把关。”杨改革下了命令,这件事,关系实在重大,不得不谨慎,这古代的房子,都是些木头做的,隔墙有耳,在古行是很容易实现的。

    王承恩诧异的望着皇帝,有什么事居然重要到要驱赶整个大殿的人?还要派人围住,不准靠近十步之内?这得重要到什么程度啊?

    不过诧异归诧异,还是很快执行了。霎时间,整个大殿的人,毒了个干干净净,一排排的卫士,将这个大殿围了起来,整个大殿,就只有杨改革和孙承宗了。

    孙承宗见皇帝如此慎重,也觉得惊奇,道:“陛下,何事如此慎重?”

    杨改革见人都退了出去,门也关上了。于是抽出一个用纸封起来的纸袋子,和后世的“档案袋,小极为相似,不过,在袋子的封口上面,用鲜红的大字写了“非君不得擅起,违者杀无赦”的字样。让这个普通的纸袋子显得杀气腾腾,那几个鲜红的大字,异常的妖异。

    “孙师傅看看这个杨改革从这个纸袋子里,抽出几张纸,递给孙承宗。

    孙承宗疑惑的接过,拿在手里,端详起来。

    一看标题,脸色就变了。

    再看内容,身体就轻轻的颤抖起来。

    还没看完,整个人已经气的颤抖起来。胸膛急剧起伏,鼻翼张开,呼吸粗重得吹动了胡须,两只手不受控的颤抖着,把这张薄薄的纸,抖得“哗哗”作响。

    “哗啦!”这张薄薄的纸,终于受不了孙承宗的颤抖,被孙承宗“抖。成了几片。

    “国贼当诛,,国贼当诛”

    “国贼耸诛”孙承宗咬牙切齿的不停咒骂着。杨改革面无表情的看着孙承宗气得发抖。

    好一阵,孙承宗才好了点,给皇帝打了一个躬,道:“陛下,臣失礼了。臣实在没料到,这国贼已经到了如此猖狂的地步,已经到了丧尽天良,卖宗卖祖,认贼作父的地步了。实在没料到啊!如今和陛下当初的推测一结合,臣更是觉得恐怖,如不是陛下识破,我大明朝,恐怕要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孙承宗浑身不受控的颤抖着,这几十年练就的定力功夫,在这个消息面前,被打得粉碎。被皇帝的这个消息刺激了,实在受不了,这个消息,实在是让人气愤,让人愤怒,让人暴躁如雷,也过于惊人,如果是成了事实,完全可以置大明朝于死地。

第一百四十四章 步骤

    杨改革则面无表情,这件事,得益于历史的记载,如果没有历史的记载,谁能想到,居然会发生这种事。

    这件事,就好象杨改革穿越过来的时候,美国靠近墨西哥的某个州,有一些大商人觉得美国可能垮台,于是暗地里把美国的一举一动都通报给墨西哥的毒枭,妄想着这些毒枭有朝一日,打进美国,成为美国的主人之后,他们能得到好处一般不可思议。

    “能告知老臣消息的来源吗?”孙承宗气得不顾君前失仪,失声的咒骂了一会,发泄了心中的愤怒,才逐渐的变得理智起来,开始思考这其中的问题来,这消息的来源,就得首先怀疑,如果消息来源不可靠,这件事,也就没有必要讨论下去了。

    “孙师傅,这斤。消息,确实可靠,千真万确,如果没有确实可靠的消息,联能如此大动干戈?至于来源吗?呵呵,大明朝诸多厂卫刺探消息,如果认真,不管什么事,总还是会有蛛丝马迹的杨改革敷衍孙承宗了,这完全是得益于历史的“先知。”要真的靠明朝自己的特务系统,什么锦衣卫,东厂,那是不可能搞到这种情报的,想历史上,就连野猪皮进关,这样大的事,锦衣卫和东厂事先都没有一点消息,可见,这明朝被骂臭了的的特务统治其实也就是那样回事,被人夸大了而已,颇得“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精髓。

    看看后世的特务,特务组织,那才真的叫牛,往往敌人的作战命令还在敌人的司令部里放着着,自己这边就已近得了消息,这个才叫特务,再看看这明朝的,敌人都打倒京师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完全就是门外汉级别的。看看后世的国家,那个强点的国家没有出名的特务机构?干的事不是阴险狡诈?看看美国的特工,刺杀,绑架,阴谋颠覆他国那样少了?杨改革就奇怪了,怎么都把明朝这特务统治批得体无完肤,后世的现代国家却都在努力的弄自己的特务机构?“只准后世放火,不准明朝点灯

    “确实可靠孙承宗已经逐渐的冷静下来了,开始考虑这个消息所造成的影响,大明朝的锦衣卫那可是大名鼎鼎!东厂,那比锦衣卫,更甚一筹。说不准还有皇帝的什么其他秘密机构给皇帝刺探消息,孙承宗想到这里,也就不再怀疑这消息的来源和准确性了。即使是他这个帝师。一旦牵扯到锦衣卫和东厂这些皇帝的禁离,也不好过分的说道了。

    既然陛下的消息可靠唉问这个话,想这个问题,孙承宗也是叹息了一声,这连商人都到通敌谋逆的地步了,那岂不是说,这大明朝眼看着不行了,很多人都在另外找靠山,投靠新的主子了?这大明朝,看来,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加的不堪,更加的虚弱,孙承宗瞬间觉得,自己老了很多,那颗火热的心,也冷了许多,这心中的杀气,顿时疯涨。

    “嗯,这个消息是真的,联的这份名单上面,详列的八家山西商人通敌的名单。这八家,走私物资,军火,粮食给东虏资敌不说,还替东虏收集情报,刺探消息,甚至埋伏细作,内应,所以,东虏对我朝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说,了如指掌,可能就连联在早朝上说了些什么,要不了几天,内容就会摆在东虏的桌案上,孙师傅,以为联会在这个问题上乱说吗?这可是几百颗人头落地的事。”杨改革可不是胡乱的吹嘘野猪皮的厉害,从历史来看,明朝对野猪皮,是单向透明,明朝的一举一动,造什么,出什么兵,那里有多少兵防守,什么战斗力,都一清二楚,这些,如果没有明朝内部人士协助,能这样不露痕迹的做到?野猪皮的间谍,细作都是克格勃练出来的吗?个个精干无比?甚至更离谱的是,经常攻城,都是里应外合,这个,没有明朝的内部人士做埋伏,做掩护,做内应,野猪皮能做到这种程度?恐怕野猪皮自己也没想过能入关坐天下。还会耗费无数去布只能使用一次的间谍?

    “既如此,那这些国贼该杀,欺君罔上,大逆不道,该连诛九族”孙承宗准备大开杀戒了,说话间,几百颗人头就要落地。这件事,仁慈不得,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到了这个地步,也不用讲任何的情面。

    “他们是该死,该杀,该诛九族,不过,仅仅就是诛杀他们就行了吗?。杨改革问了这样一句。“那陛下的意思是?”孙承宗疑惑的问了这一句。

    “光杀他们有什么用,联要对付东虏后金,还要赈灾,对付日后的难民造反,需要的是海量的、持续的军饷、赈灾开支,光杀几个山西的商人,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杨政革对于杀山西商人弄银子,已经想的不是一天的天了,那可能有几百万两的收入,大肥羊不宰还去宰谁?如果他们不通敌,还两说;通敌

    “那陛下的意思是?难道,陛下,准被…盐商,果然需要大开杀戒了。”孙承宗长叹一口气,已经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孙承宗一直参与了杨改革大部分的核心机密,比如以前的盐课,布置锦衣卫对付盐商,盐耗子的事,就是孙承宗参谋的,所以,皇帝稍稍一说,孙承宗前后一联系,立刻就明白了。

    “呵呵,孙师傅明白了?”杨改革见孙承宗一副“是这样的吗?”的表情,就知道孙承宗不不傻,已经猜到自己要怎么干了。

    “陛下是打算将这山西商人一网打尽,然后详列出他们谋逆的证据,然后携天下的言论,言商人无义,无耻,通敌卖国,杀鸡做猴,转而严查盐商,一举将盐商扳到?”孙承宗简单的说出了皇帝的打算。

    “嗯,不错,正是如此。联打算将这山西的商人宣传成不忠,不孝,不义,卖祖求荣的典型,在大明朝,掀起一场严查天下商人是否叛国,通敌的严打行动,让这全天下的人都对那些商人嫉恨,远离商人,把商人这个阶层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录离出来,让他们都噤若寒蝉,让他们孤立无援,让那些和盐商们靠得很近的官吏们,不敢和他们有任何瓜葛,否则,就是谋逆来对付他们,如此盐商们,就算是被孤立出来了,就在此时,联将这晒盐抛出,后有锦衣卫压阵,一举扳倒那些盐商,彻底的把大明朝的盐业,控制在联的手里,如此,联的军费也不愁了,赈灾,也有银子了。”杨改革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陛下把天下商人都列为严厉打击的对象,这天下没有了商人,货不能通四方。不甚方便啊!必定会引起动荡的,陛下的目标,仅仅是盐商,应该将目标缩小一下。”孙承宗提醒了一句。

    “是的,孙师傅说得没错,联受教了,宣传的时候,联会说清的,小商人只是为了生活,不在严查之例,即使是大商人,也分个三六九等,只是针对某一部分具有重大嫌疑的人,时间也不会太长,有得三五个月,这晒盐估计也该抢占市场了。那些盐商没了官府的保护,根本算不得什么。

    如果有盐商跳出来跟联作对,更好,联正缺银子作军费呢。不妨杀他几家,这样,一年的军费也够了。”杨改革大大咧咧的谈论这自己的计划,谈论着杀盐商充军费。

    孙承宗面对皇帝一环接一环的行动计划,有点目不暇接,想了一会,才道:“如此甚好,就是说,在铲除盐商的时候,以谋逆来压制和盐商有瓜葛的官吏,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然后一举把盐商们扳倒,这点可行,锦衣卫就是专门处置谋逆的,想必,没有什么人胆子大到和谋逆牵扯上关系的,何况,锦衣卫后面,还有陛下的新军看着,陛下这招,是击中了百官的软肋了,砍断了盐商和官吏们的联系啊!把这盐商孤立起来,如此,仅仅是个盐商,倒是真的不愁的。”孙承宗说到这里,也是松了口气,皇帝的这个计划,看似很“合理”孙承宗一直很担心皇帝和百官们摊牌,决战的时候出岔子,现在看来,有这样一番算计,到不用担心了。

    锦衣卫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谋逆,叛乱,如果是锦衣卫办其类型他的案子,不涉及到谋逆,百官们,可能还会出来组织反抗一下,上上奏疏,用言论压制皇帝,一旦到了谋逆的事上,又有“真凭事据”的证据牵涉到谋逆,那个脑子不好使的敢站出来说个不字?当官的,谁也没烧坏脑子。

    见孙承宗理会自己的意思,杨改革道:“确实如此,先是搞臭商人的名声,然后是孤立商人,分离百官和盐商,最后,砍杀盐商。”杨改革自己也总结了自己的计划,就是四步走。

    在这封建社会,没有比谋逆更大,更让人敬畏的罪名了,这个罪名,抄家杀头都是轻的,动不动就是夷几族,诛十族,这个,才让人感觉到头皮发麻,一旦和谋逆牵扯上了,那是怎么也洗不干净的,在这封建社会,讲究的就是忠君,所以,先把这山西商人通敌谋逆的罪名证据搞出来,然后搞臭商人的名声,然后掀起全国的严查严打活动,借着全国严查谋逆商人的名头,逼那些盐商的保护伞不敢轻举妄动,然后迅速用晒盐,扳倒盐商,控制住全国的盐业,就算大功告成了。

    这山西的商人,可谓一个引子,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发动,就必定是雷霆一击,将这盐商盘踞全国盐业,官僚分红的格局,一举打破,将盐业,彻底的收拢到自己的手中。这一步步的走下去,都不能走错,时机”必须把握得充分,不能错了步调,需要一个老成持重的人来做这件事,而这个人,不是孙承宗就是徐光启。

    “孙师傅给联把把关,务必不要使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错失了。否的,这大明,真的就完了,还请孙师傅不耍菩萨心肠,务必金卜二六,杨改革对自尸的泣个庞大、复杂的计划。自只帆月具体步骤该怎么走,只觉得这头脑不够用。这宅男,玩玩游戏倒是拿手,说到玩册谋,想计策,那还得练几年,有了几年的功力,效果可能好一点。

    孙承宗的手不断的抚着自己的胡须,思索着。想了一阵,才道:“陛下,这第一步,如陛下所说,就要借这登基大赦之际,将这盐课,给免了去,这介”会很快了吧。”孙承宗总结杨改革的第一步计划,也顺便问了杨改革一个问题。说到大赦的名头,杨改苹用得可多了,这废除盐税是一个,还有一个捞钱的名头,就是大赦魏案相关人员,只要你交银子,统统减轻,名头就是皇帝新上台,不想看到人头落地,要和谐。这不,已经攒了五百万两银子了。可谓是大丰收。这魏忠贤呆在凤阳不死,就是朝中大臣们的紧箍咒,你不交,可以,这案子就定不下去,搞不好那天。那九千岁就重回朝堂了,那时候。魏忠贤可不是皇帝那样好忽悠。这东厂的老虎凳又该开张了,所以,介于重重官僚之间的压力,大多数人还是咬牙交了银子。

    “孙师傅所料不错,这大赦天下也就一锤子买卖,过了就没有了,所以,也就要多装几咋”这魏案的银子已经交齐了,想必百官们都盼着联定案呢,这定案,就要借着大赦天下的名头啊!这盐课,也就要跟着一起免了。很快了。呵呵呵说到自己得意的大赦名头,杨改革得意的笑了笑。

    “陛下好算计孙承宗会心的称赞了一回皇帝,孙承宗也听说过,皇帝这次,攒了不少,对于这种攒银子的做法,原本,孙承宗是不赞成的,但是,如今被这国事一逼,也就赞同这皇帝攒银子了,起码还有得攒,这边关的军费也才有着落,否则,不堪设想啊!

    “这第二步,就是实行专利法了,让这专利,成为保护晒盐的一**宝,陛下,不如,这专利法,也同大赦一起?”孙承宗带着一丝笑意的对着皇帝建议。

    反正这大赦是个大箩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这百官们想把自己的罪孽用这大赦一笔勾销,那可以,这专利法你们也得捏这鼻子认了,这废除盐政,你们也得捏这鼻子认了,否则。你们那罪孽也别想免。

    杨改革笑了笑,道:“这个当然,联可没有那样多的心情和群臣扯皮,这能用大赦装的,尽量用吧,反正也就是一锤子买卖,用了就没了。”

    孙承宗忽然觉得,这上天果然给这大明朝送来一位拯救大明的“圣明天子。”虽然有时候的行为很怪诞,但是,心里装的是天下万万百姓。

    “这第三步,自然就是派人选盐场,晒盐了,这个可能需要徐子先的协助,他对盐场这方面比较熟悉。”孙承宗建议皇帝用徐光启主持晒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