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6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自己捞好处的,真正能为民的又有几人?这个把戏大家一直都是这么玩的。

    话题陷入了沉默。

    杨改革的脸sè也是变了几次,最终又平和了下来。

    “……实际,这个词,和前面两个比起来,虚得很,前面两个。都是实打实的,看了字就能理解意思的,可这个却不是……”杨改革想了想,努力的组织着语言,用自己能解释的清的语言说道。

    “……回禀陛下,臣迷惘……”徐光启心头也是一紧,这个问题,即便是他。也不好这么直白的和皇帝交谈。

    “……这个词,理解起来,该是老百姓自己做主。可实际可能吗?朕治下的百姓有万万,疆域万里,rì后还要扩大,能想象远在倭国的战争需要一个远在云贵深山中的老樵夫去指挥和做主吗?”杨改革带着一些鄙夷的语气说道,这倒不是杨改革鄙夷那个老樵夫,而是鄙夷〖民〗主的虚伪xìng。

    “……回禀陛下,不能……”徐光启尽量简短的回答道,这些问题,实在是不好回答,他也只能尽量的少说话。

    “……是啊!不可能。就这个时代来说,物质基础根本支撑不起,即便是物质基础能支撑,人人都要做主,这显然也不太现实……”杨改革的声音越说越小,到最后。几乎听不见。

    徐光启只能是装做没听到,虽然他很想询问一下皇帝到底说了什么。

    “……所以说,这个词,实际的含义应该是怎么为民做主……,是谁为民做主的问题……”杨改革带着鄙夷和不屑说道。

    “……”徐光启脑子已经不够用了,今rì皇帝的话实在太多了,内容实在是太过于繁杂了,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皇帝的话。

    话题太沉重了,又陷入了僵硬。

    沉默。

    杨改革沉默着,民 主这词虽然看上去很漂亮,可实际,却不是那么回事,虚得很。谁为民做主,怎么为民做主这个问题,杨改革是有〖答〗案的。

    “……朕之所以准备将来把这个词给孔胤植,也是有原因的,关于谁为民做主,怎么为民做主,却是关于这场变革的一个大问题……”杨改革依旧是带着鄙夷和不屑说道。

    “……还请陛下明示……”徐光启觉得自己越来越跟不上皇帝的节凑了。

    “……嗯,要说谁为民做主,怎么为民做主这个问题,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明确变革中谁受益,谁支持改革,谁推进改革,……朕的目的是希望变革成功,自然需要有人支持,谁支持,自然就要让谁为民做主,……不是么?或者说,成为能为自己做主的人……”杨改革带着一些缥缈的语气说道。

    “……说得直白一点,谁支持变革,谁是朕的支持者,朕就让谁做那个为民做主的人……”杨改革的思绪也有些混乱了,断断续续的说着,越说,声音越小,到最后,几乎听不见了。

    徐光启算是听得惊心动魄,他一直就有看不透皇帝的感觉,可今rì和皇帝谈话才知道,皇帝所谋,皇帝所想,皇帝所考虑的问题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深,其内容更加的让人惊心动魄。

    谁是皇帝这场变革中的受益者?谁支持变革?谁推进变革?这个问题,徐光启清楚得很,皇帝希望兴起工商二业,工能利器,商能富国,有利器才能平虏平倭,有了商才能收到更多的税,才能支撑大明朝的运转。自然的,是这二业最受益,他们也才肯支持变革,也就是说,按照皇帝的想法,rì后的工商,工包括他们这些协助皇帝推动变革的人才是“为民做主”的人,而“为民做主”的人所代表了什么,自然不用说,而如今商工二业又是一个什么地位?皇帝的这场变革,他已近摸到了一些边了,仅仅是摸到一些边,就感觉到了漫天的压力。

    话题又僵硬下来。

    又是沉默。

    “……算了,这个话题就暂且不说了……”杨改革又忽然终止了这个话题。杨改革知道,现在这么跟徐光启说这个,徐光启只怕不理解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用意和缘由。这个话题还得押后,至少要等徐光启听完自己全部的话之后,大概才会有所明白。

    徐光启松了一口气。这个话题,实在太重,他根本不好插嘴,也插不上什么嘴。历来都是皇帝想尽千方百计的集权,维护自己的统治,可如今却是皇帝准备放权,他真的不好说什么,也实在不明白皇帝是怎么想的,工商二业成为“为民做主的”人……

    “……这个,就再说说儒这个问题吧。或者说,说一说朕的那儒字新解,人需儒的事……”杨改革又换了一个话题,这些话题,涉及到了变革的方方面面,杨改革不得不一个一个单独拿出来说,虽然这些话题看似没什么关联。

    说到这个话题,徐光启倒是轻松了不少。刚才的那个问题,实在太压抑了。

    “……还请陛下示下……”徐光启问道。

    “……朕倒是想知道,徐师傅对这个儒字是怎么理解的。又怎么看朕提出的这个儒字新解,人需儒……”杨改革问道,变革必定涉及到儒家,因为儒家已经渗透到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杨改革必须要重新对儒来定义,而人需儒,则是杨改革对儒家变革种下的引子。

    “回禀陛下,儒,柔也,术士之称……”徐光启倒是开始讲解起儒字来。从儒的来源到形成,到发展,到独尊儒术到治国安邦,以及儒家的礼乐,仁义,忠恕。中庸,德治,仁政,伦理关系等等……,长长的说了一大气,多是解释儒以及儒家的思想,对皇帝提出来的人需儒倒是没有过多的解读,徐光启也感觉到了,皇帝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今rì和他说这些,必定会有大事,他倒是不宜就这些问题和皇帝纠缠不清,还是应该先看看皇帝说什么。

    杨改革倒是笑着听的。

    “……徐师傅说的这些,朕都知道,徐师傅可知道,朕是如何看儒的么?”杨改革笑着说道。

    “回禀陛下,臣不知,还请陛下示下……”徐光启问道。徐光启倒是想知道,皇帝会有什么样的看法。

    “……儒分开就是人需,朕提倡人需儒,可能徐师傅不太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儒应该是伦理〖道〗德,应该是治国安邦的理论依据,应该是天下运行的章程,为何还要把他分开,分成这个不怎么相干的人需二字……”杨改革说道。

    徐光启默默地听着,皇帝和他说了这么多东西,虽然东西多的已经让他头昏脑胀了,可他也知道一点,皇帝还有更大的事没说出来,这些都不过是表象而已,自己还得认真打起jīng神来听。

    “……朕对儒以及儒家的看法就是这不过是维护帝王统治的工具罢了……”杨改革说道。

    “……”徐光启连忙低下头,甚是惊骇,原本以为这个话题会比较轻松,没想到,这个话题更加的“惊悚”也不知道是谁教的皇帝,皇帝居然对儒理解的这么透彻。

    “……这么说徐师傅可能觉得不理解,或者说,无法赞同,更不好和朕争辩这个问题……”杨改革看着徐光启低下头,又说道。

    “回禀陛下,此实在不是为臣者该言语的,还请陛下见谅……”徐光启不得不如此说道,即便他和皇帝的关系不一般,可这个问题,还是不要讨论的好,实在太直白了,即便要说,也要隐晦的提醒,不该这么直刺刺的说出来。

    “……无妨,徐师傅是朕的师傅,这个问题说了也没什么的……”杨改革道。

    “……”徐光启只能无语了。

    “……至于为这么说,朕想,或许古代先贤,或者说,造字的先贤们就已经把儒是什么很好的融入了这个字当中……”杨改革见徐光启没有话说,自己说了起来。

    “……臣愿闻陛下高见……”徐光启见皇帝说到造字的人就已经把儒字解释透了,也来了兴趣,把这身为臣子的一些忌讳扔到了一边,专心和皇帝讨论起这个问题来。

    “……这个儒,以及儒字产生的年代,徐师傅可知道么?”杨改革问到。

    “回禀陛下,臣略知一二,若是按照《说文解字》上说,儒本身可追溯到殷商后期。是专门负责婚丧嫁娶的,指的是术士,而具体的儒字的出现,则能考据到周朝大篆……”徐光启疑惑的说道。脸上有些不自然。显然,这儒的前身不怎么光明,对这方面有些研究的都知道,那个时候搞这些玩意的人地位可不高。

    “既然儒字能考据到周朝,而且大篆也是人需为儒是吧?那朕问徐师傅,周朝所谓的‘人”又是指的谁?”杨改革带着一些神秘的微笑。带着一些蔑视问道。【大篆的儒也是人需的写法】

    “……这……”徐光启有些懵了,周朝的“人”是指谁?难道周朝有人不是“人”。徐光启越想越觉得有问题,可问题在哪里,又找不到具体的东西,越想越觉得疑惑,明明能想到,能想通,可就是抓不住那最关键的灵光一点。思索了半响还是抓不到那灵光一点。徐光启也只能放弃,道:“……回禀陛下,臣愚钝。还请陛下指教……”

    “……朕简单的把周朝的人分成两种,一种奴隶,一种奴隶主,在周朝,这两种人中,奴隶占了绝大多数,被少数的奴隶主统治着,那个时候所谓的‘人需”则很明白的,就是奴隶主的需要。所谓的‘人”就是指奴隶主,徐师傅难道觉得,周朝的那些可以随意打杀,买卖,欺辱。伤害,甚至活埋祭祀,只是一件人型牲口的奴隶是‘人’么?那个时候的‘人”会把奴隶当成‘人’么?而把儒解chéng rén需,则很明白,儒是为‘人’服务的,‘人’需要什么,‘儒’就是什么,……所以朕说,儒是人需,儒就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或者再说得直白一点,儒在当时,地位并不高,连坐上宾都算不上,只能算奴隶主的狗腿子,而儒又通懦,懦弱的懦,那个时候的儒,其实就是指那些懦弱的没有什么力气武力的狗腿子,若是把儒的偏旁换成虫,则又是指一种蠕动的虫子,综合起来,在那个时候,儒就是一种只知道吃米或者其他东西,赢弱的专门为‘人’服务的狗腿子……,儒这个字从一出生开始,造字的人或许就把儒的本质融进了这个字里,这也正是我中华文字的神奇之处……”杨改革说道。

    听皇帝说的话,徐光启只觉得浑身发冷,皇帝这话,可是把儒给解析得够透彻,够毒辣的,虽然徐光启入了夷教,可本身还是以儒家门徒自居,可如今皇帝把儒说得如此直白不堪,徐光启除了浑身发冷,就是浑身冒汗,冒冷汗。

    徐光启确实被皇帝这番惊人的〖言〗论给吓着了,吓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什么蠕动的,懦弱的,只知道吃米的,只知道迎合主子的狗腿子……,要说皇帝和儒家没有泼天的仇恨是说不过去的,徐光启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把儒家说得如此不堪,皇帝真的和儒家有这么大的仇恨?按照皇帝的说法,如今的“人”貌似就是皇帝本身,而儒家如今正是为皇帝这个“人”在服务的。

    疲惫,加上这番〖言〗论,将年事已高的徐光启打击得摇摇yù坠,身形晃动起来。

    见徐光启有些摇晃,杨改革赶忙过去扶着,道:“徐师傅快坐着……”

    杨改革扶着摇摇晃晃的徐光启坐下,喝了。茶,徐光启才好一些。

    看着疲惫不堪的徐光启,杨改革又有些自责,或许不该把儒说得这么不堪的。可若是徐光启知道有清朝两百年的愚昧和落后,儒家又是一个只知道迎合统治者的蠕虫狗腿子,又有中华百年的屈辱,大概就会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批判儒家了。

    “……到后来独尊儒术,儒家的成功,则很好的说明朕的这个观点,因为董仲舒迎合了汉武帝皇权之上的观点,所以才能独尊儒术,……这个时候的‘人’以及‘人需”想徐师傅也应该明白是指什么了吧……”杨改革见徐光启好了一些,又说道。

    徐光启动了动嘴,没有说什么,那个时候的“人”自然是指皇帝、皇权“人需”自然是皇权至上,包括董仲舒等很多人弄出来的迎合皇权的儒家理论,实际还真的和孔圣人没什么关系,皇帝的这个观点,虽然看似稀奇古怪。可确实很独到,很毒辣,将儒一针见血的批判了出来。

    “……再说一说,为什么孔圣人为什么一生不得志。不能被那个时代的统治者所亲睐,不能很好的为那个时代的‘人’服务,……因为按照朕的这个理论,既然儒是为‘人’服务的,是按照‘人’的需要而生存的,那为何会有后来的焚书坑儒的事?何为没有成为那个时候的显学,不能独尊儒术?反而只是百家中的一家。反而不太受待见,难道是孔圣人的儒学不够水准?”杨改革又说道。

    坐了一会,喝了茶,徐光启感觉好多了。

    这个疑问,也是徐光启的疑问之一,听皇帝这么说,又抛下心中其他的所想,问道:“……臣愿聆听陛下教诲……”

    “……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候的儒,也就是孔圣人没有搞清谁才是‘人”没有搞清谁是‘人’。服务错了对象,自然会不得志,自然无法成功……”杨改革解释道。

    “……臣愚钝,还请陛下解释……”徐光启连忙问道。

    “这就是涉及到了‘人’的定义,不同时代的‘人”其定义是不一样的,这涉及到了两个时代的转折,孔圣人所处的年代和秦汉所处的年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人’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孔圣人所处的以及以前的年代,是奴隶社会,‘人’则是指奴隶主,奴隶主对奴隶有生杀大权,可以随意处置,那个时候的奴隶。称不上人,故此,为奴隶主服务,则是那个时候对儒的定义,但到了孔圣人时代,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需要,战争需要等原因,奴隶已经不再是可以随便打杀的奴隶了,奴隶在向‘人’这方面进化,甚至可以凭军功从奴隶变成‘人”这是商鞅法家能成功的原因……徐师傅说说,到了秦汉,随意打杀人,坑埋人是个什么事?到了此时,社会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已经不是奴隶主,而是君王,分封主,地主,是以皇帝为首的地主分封制,奴隶已经不再是可以随意打杀的奴隶,已经叫做平民百姓了,杀人也是要偿命的,故此,孔圣人这个时代的‘人’不仅仅是单单指以前的奴隶主,‘人需’也不仅仅是奴隶主的需求,还要兼具了一些即将变成平明百姓的奴隶的需求……,孔圣人显然没有明白当时什么是真正的‘人”又如何会被时代所接纳?也只有到后来汉武帝时期,儒家重新调整了方向,不仅仅迎合了‘人’的统治需求,也迎合了平民大众的一部分需求,这才有了后世儒家的风光,因为到此时,平明百姓也有了一部分‘人’的权利了……”杨改革尽力的解释着。

    这种新奇的理论不断轰击着徐光启的脑海,徐光启整个人已经呆在那里了。

    “……如今朕推动的这一场变革,说起来,和当年孔圣人那个时代却又几分相似,相似在‘人’的范围扩大上,当年‘人’的范围是从奴隶变成了平民百姓,平民百姓拥有了作为‘人’的一些权利,这种范围上的变化,彻底的改变了那个时代,从此时代从奴隶时代进入到了分封时代,当年的儒家因为没有及时的调整好这个‘人需’的范围,在当时却是被时代所抛弃的,如今,朕所主导的这场变革,也需要再次将‘人’的范畴扩大,平民百姓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权利,或者说,从基本的平民百姓变成能做一些自己主的‘人”而儒家的这个‘人需’范围,也需要随之调整,随之扩大,否则,也必定被时代所抛弃,这也是朕变革的一个关键……”杨改革语重心长的说道。

    徐光启很是无语,听了皇帝说了这么久的话,除了身体上的疲劳,还有jīng神上受到的冲击,令他心神疲惫,思维混乱不堪。

    “……回禀陛下,若是臣没理解错,陛下所说的这一场变革中,‘人’的范畴扩大,是说人人都读书的事吧……”徐光启沉默了半响,终于是接上了这么一句话。

    “……嗯,不错,基本算是这个了,朕身为皇帝。虽然鄙视儒家,但也不可能真正的废弃儒家,儒家如今也依旧在维护皇权本身,朕作为这个时代最主要的‘人’。作为儒家为之服务的最主要的‘人需”本身受益是最大的,所以不可能将儒家置之死地,……总之,如今的皇权和儒家的关系牵扯的太深,儒家和整个社会牵扯太深,完全将儒家摒弃。是办不到的,除非改朝换代,而朕恰恰是最不愿意改朝换代的那个人……”杨改革有些落寂的说道,若是自己穿越过来不是皇帝,而是一个普通人,那估计不会走这种改良派的路子了,估计不会耗费如此之大的心血去改革什么儒家了,而是烽火燎原。改朝换代了,一切用刀子说话,谁不服就砍了谁。一切简单明了得多,那里像现在这般,走一步看十步,处处受到牵制,处处小心。当然,这其中各有利弊,也不能一味的说造反容易。

    “……回禀陛下,臣有些明白了,所以陛下才会坚持的支持人人都读书,只有如此。这‘人’的范畴才会有途径的,合情合理的,以较平和的方式扩大,也才能在不斩断儒家的情况下,以最大程度来延续和传承儒家,实现较为平稳的过渡。不使社会过于动荡,免华夏遭劫?”徐光启万般感慨的说道,算是有一点明白皇帝说的意思了。

    “……算是吧,朕既然无法斩断和儒家的关系,也不能推翻儒家,毕竟这儒家本身就是为朕以及朕所代表的这个阶层所服务的,那朕也只有走改良这条路了,所以,朕给孔胤植设下了封圣的愿,只要他愿意协助朕,朕就成全他封圣的愿望,……实际,说起来,这本该就是他家的责任,可惜他没有这样的觉悟,也不可能有这种洞察力,儒家里也没有这种有魄力的人,也只能朕一点一点的逼他了,这也是朕说让徐师傅帮孔胤植的原因……”杨改革有些落寂的说道。从封建的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化迈进的这条路上,能看得清的人实在太少,自己也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才能窥见一些脉络,曲高和寡的处境,实在不好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