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人说,在韩爌看来,这种天方夜谭的事,即便是知道了也只能埋到心里,这能说?人家那里有三百多位新科进士呢,你要说人家另建朝廷,人家不跟你拼命才怪,这种无凭无据的事,也只能烂在心里,韩爔觉得,他当这个钦定的反对派第一人,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将来跟皇帝说说,说不准皇帝还能给他整点什么名流青史的事做做。

    韩爔又觉得,自己真的生不逢时了,也太老了点,如果年轻一些,说不准可以跟着这位皇帝干更长一段时rì,说不准可以整出一番更大的事业来。

    茶楼里,到处都是发泄,漫骂,诅咒的声音。但也有些人,只顾喝茶,并没太理会这些争吵。

    …………哼,那些贱骨头,以为安置就可以变chéng rén上人,以为带个官品办衙役的事,就可以高人一等,殊不知,他们干衙役的差事,即便是这一代不是贱人,下一代,也必定是贱人,他们想跟那些积年的老吏争,怕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他们抢了积年老吏们的饭碗,那些老吏们焉能放过他们?嗬嗬……,诸位,不是我王某人诅咒他们,诸位看着,要不了一二十年,等他们那些人的小崽子们出来谋事的时候,他们是不当贱人都不成了,现在别看他们风光,将来也一辈子是当贱人的命……嗬嗬……”有人带着毒恶的诅咒说道。认为即便是安置的这批人安置的时候带着官品办衙役吏员事,是官身,不入贱籍,可到了他们儿子要谋的时候,也不得不在父辈们做事的衙门里找一份衙役的差事,依旧还是得入贱籍的。

    “……,对,现在别看他们风光,等过了一二十年,那些人就知道,陛下可不是什么为他们好……”立刻有人赞同。

    不过,赞同的声音不是那么多,寥寥无几,更多的是闷着喝茶。

    韩爔也在闷着喝茶,这种说辞,在韩爌看来不值一提人家皇帝如今在搞全民教育,不说真正的让全部人都读上书,可让大部分官宦人家读上书那还真的能做到,如今每年拨的二百万两银在,要办打这一点,几乎没有任何难度,一二十年后,即便是那些武人不教儿子读书,他们的儿子就一定不读书?那皇帝这全民教育是办给谁的?这人说话还真不用脑子啊!还一二十年,如今这位圣上才当了几年的皇帝,就超过了大明朝几百年间的变化,你还能预见到一二十年后的情况?要是你们真的有这本事,如今也就不会输得那么惨了。

    韩爔心里鄙夷了一番,心思又到了那个悖论里去了,到底是大家都读书好呢,还是只能少数人读书?按理说”圣人的理念,是越多的人读书越好,可明显的,读书的人多了,这官越不够分”这可是一个大悖论啊!将来肯定要出大问题的,或者说,将会引发大变萃,心里胡乱的想了一阵,见这些人还在议论这事,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在昏暗的灯光下,放下茶杯,清了清嗓子”道:,“诸位,听老夫说几句。”

    众人见韩阁老要说话,也立刻安静下来了。

    ,“诸位,如今最关键的事,是兵部尚书一职,据说陛下也有意袁自如,可惜,如今东虏又在林丹汗那里占了大便宜,大有风云再起的架势,所以,辽东那边,袁自如暂且也就走不开,即便是陛下属意,怕也一时间不可能来上任了”韩爌开口把话题提到了正事上。

    众人听说是这事,又议论开了。

    “阁老,我等当力陈陛下,袁自如当兵部尚书,最为适当”

    “对,阁老,袁自如做兵部尚书,再好不过了,也符合陛下的规矩,即有战功,也有战绩,也领过兵,更知兵,陛下自己给自己定下的规矩,想必也没话说……”

    众人立刻围绕这个话题说起来。一致赞成力tǐng袁崇焕。

    “……诸位稍安,根据老夫分析,陛下怕也是属意袁崇焕的,这个职位,怕都不用争,否则,陛下也不会让别阁老暂代兵部了”韩爌笑着说道,他是袁崇焕的座师,袁崇焕能当兵部尚书,那他的实力,自然又涨了不少,自然是高兴。

    ,”

    那阁老的意思是?”众人不解了,既然兵部尚书一职连皇帝也属意袁崇焕,他们更是要推袁崇焕,那取这职位有何难?还用得着争?

    “……,诸位,老夫要说的是,自如去任职兵部,那这辽东巡抚,又该何人?”韩爌解释道。

    众人明白了,原来是要争辽东巡抚的职位,这个职位也是个关键职位,不说别的,就光光每年从辽东巡抚手里过的银钱,就值得争了。

    众人恍然大悟,又开始就谁当辽东巡抚争起来。

    韩爌见把众人的话题引到这上面,才稍微舒坦一些,又开始独自喝茶了,放这些家伙在这里讨论谁该去当辽东巡抚,谁该去建功立山韩爔听了一些人的〖言〗论,心里更加摇头,就凭你们,也想弄个功成名就?也不拿镜子照照自己,没皇帝的允许,没皇帝的支持,你们能当辽东巡抚?怕是做梦呢,皇帝在辽东投入了那么多心血和jīng力,岂是让你们去糟蹋的?皇帝怕也有了属意的人了,不然,也不会让出兵部尚书这个职位。

    曹于汴今rì,话始终是不多,也不知道是太老了,还是被今rì的场面惊着,端着茶杯的手,时不时的就抖动一下。

    听到这群人高谈阔论怎么怎么对付皇帝,曹于汴就一阵烦躁,要是皇帝那么好对付,也就不会有今rì之败了,要是那些安置的官军那么好对付,皇帝会huā这么大的力气搞这事?想动用如此之多的资源办这事,也就仅次于上次办盐商,办盐商那次皇帝得了多少利?如果比照办盐商来算,皇帝这次的收获,至少不会比办盐商少多少,可惜,到如今,他还看不出皇帝的意图在那里?仅仅就是一个安置退役的官军?这虽然会给皇帝带来很多好处,可曹于汴觉得,明显的,皇帝的付出和收获不太成比例,如今大琉球,辽东大把的地,随笔画几块,凭他再多功臣,官军也都安置了,可为什么还要往关内跑?

    又听到韩爌说要争辽东巡抚的职位,曹于汴心思更加的乱,谁适合去当辽东巡抚?谁可能去?皇帝又属意谁去?还没看透皇帝上件事的布局,这件事又要谋划1了,曹于汴觉得,心情真的很烦躁。

    烦躁之处,曹于汴更是暗骂眼前的这些东西不成器,皇帝随便挑一个人就能挑大粱,可他们这帮人呢?白送给皇帝皇dì dū不要。

    见韩爌在安静的喝茶,心里又骂韩爌老狐狸,做事向来留一手,这次,倒是让他占了大便宜,本来还以为后手会忽然发力捡便宜的,那里知道,还是韩爌看得更准,皇帝根本就没正眼看过他的后手,毫不留情的就拒绝了,甚至还立了条规矩……,如今袁崇焕当兵部尚书,怕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爌@。

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去年的事

    第六百零三章都是去年的事

    七月初六。

    又是早朝时间,君臣依旧是如往rì一般上早朝,对于昨rì的输赢,有人记在心里,面上好似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般;有人记在脸上,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

    一番礼节过后,又是齐声朗诵《正气歌》,这才开始议论今rì的事。

    “今rì可都有什么事要奏啊?”杨改革扫了一遍群臣,才威仪的问道。这个威仪,倒不是装不出来的,皇帝做久了,这威仪自然就有了,只要不嬉笑笑场,这威仪倒是时刻都会挂在身上。

    “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施凤来依旧是第一个说道。

    “哦,有何事?”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今有琉球国使者上奏,言他家国主被倭国奴役,倭国yù对我朝不利,恳请我朝发大兵解救,救他国主复国……”施凤来是上来就说这个事。

    众人一听,是这事?皇帝又要打仗?反对派们那是立刻炸毛,武人的地位刚刚大涨,又打仗,那地位岂不是还要涨?当下就准备拒绝,可想想,不对啊!这似乎不是皇帝安排的啊!那琉球国的使者到京城里来,可不是一年两年了,皇帝没登基之前,这事就有了,去年皇帝好像还答应他家,帮他家国主还国呢,这……,不少人糊涂了。

    杨改革倒是准备再接再厉,打过了东虏,接着去敲打,这海军,总是要走出去的,如今,总算是腾出了手,那的好戏也就要开场了。

    “这个事啊!朕如果没记错,去年朕好像还答应过琉球使者,帮他家国主复国的是吧?”杨改革装作回忆了一下,才问道。

    “回禀陛下,是的,当时陛下可怜他国国主被倭国奴役,十分震怒,答应帮他国主复国的,不过那时我天朝水师也不齐备,也无法帮他家国主复国,如今,我水师jīng备,倒是可以实现陛下的承诺了!”施凤来立刻说道,作为传声筒,那自觉的履行了职责,将皇帝要说的话说了出来。

    “诸位卿家,既然朕承诺过帮他家国主,那就都议论议论,该怎么办吧。”杨改革说道。

    大臣们立刻开始议论起来,虽然这里面很多人和皇帝越来越不对付,有越来越和皇帝顶牛的架势,可也不得不说,经过了这么多事,皇帝的威严那是与rì俱增,有人打定了主意和皇帝斗到底,可更多的人对皇帝的感觉,那就是惧怕,皇帝一不打人板子,二不随便杀人,更是个好好先生,什么都好说话,甚至很多事都可以依着你,可也就是这么个皇帝,不动声sè之间,办成了很多难以想象的事,把很多事、很多人随意的揉扁了、搓圆了。更多的人对皇帝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即便要和皇帝对着和干,也得就事论事,有真凭实据,有事没事和皇帝对着干,总有一天得倒霉。

    众臣议论了一回,很多大臣都是持的既然皇帝承诺过了帮人家,如今又有这个能力那自然是要帮的,自然是要出兵赶走占领琉球的倭人的,大明朝向来对属国都不错,赐钱,赐物向来都不吝啬,甚至出兵打仗也不在话下。

    曹于汴心里那个烦躁,辽东巡抚的事他还没想明白怎么应付呢,今rì又来了个出兵琉球的事,这事可真的是一堆接一堆,和皇帝对着干,这不是什么人都应付得来的啊!实在太伤脑筋了,这事他敢肯定,皇帝有yīn谋,可皇帝的yīn谋在那里,他却看不明白,真的是纯粹帮琉球国的国主驱赶倭国人?

    韩爌心里那个叫屈,皇帝您都说了,去年就应承了人家,今年还叫咱们议论,这还有什么要议论的?还要咱怎么反对?如今大明水师兵强马壮,舟船众多,还能不去怎么地?前些年花几百万银子,十几万人马帮朝鲜打仗都干了,如今赶几个倭国人还能不去?

    众人的脸sèyīn晴晦暗各不一的讨论了许久。

    杨改革见也讨论的差不多了,也就压压手。众臣都安静下来。

    “朕看诸位也都讨论的差不多了,也就都说说吧。”杨改革说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应该即刻出兵,助琉球国国主复国,琉球国乃是我大明的属国,岂能让他人奴役?这分明是没把我大明放在眼里,今rì可欺我大明属国,明rì,就该欺负到我大明的头上了,今rì不为我朝属国讨回公道,他rì还有那个属国认我大明为正朔……”施凤来当仁不让的第一个站出来说到。

    杨改革点头称是,这可不是将来会欺负到明朝头上来,那是已经欺负到明朝头上来了,这援朝之战不就是欺负到明朝头上是什么?

    见施凤来说过了,其他人也跟着出来说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我朝如今兵强马壮,舟船众多,自然该当助琉球国复国……”

    “启禀陛下,臣以为,琉球向来对我朝恭谨,毫无背离之心,自当扶植于他,况且陛下去年就答应了琉球的使者,岂能废弃承诺,自当该信守承诺,助他国国主复国。”

    更多的人站出来,倒是赞成皇帝帮助琉球复国的。不说别的,就光皇帝去年就承诺了帮人家复国这一条,就不好反对。

    即便是曹于汴,也只能直咂嘴,这件事,他理应反对,可怎么反对?如果要反对,去年就不该让皇帝答应人家琉球国,去年就答应的事,如今怎么反悔?曹于汴只觉得嘴巴那个苦,如果说皇帝要搞事,去年就在谋划了……,想到这里,曹于汴只觉得嘴巴更苦了,也只能安慰自己,这不过是个巧合罢了,皇帝应该没有那么厉害,海外之事,那能知道多少?想着想着,曹于汴觉得……这是在骗自己。

    “启禀陛下,臣反对……”曹于汴即便是心里再苦,也不得不出来反对,这嘴里的话,和他心里的一样苦,苦的不能在苦。

    曹于汴一出口,众人就都看着他。今rì的反对派差不多都偃旗息鼓了,没想到,这老家伙还是出来了啊!和皇帝斗,也不用这样吧,这还能怎么反对?这可是去年就定下的。还能不要了这天朝的面子?

    “哦,卿家倒是说说,为何反对?理由是什么?”杨改革问道。

    “启禀陛下,无他,我朝刚刚经历了大战,尚未回复元气,又为何要为他人争战?这糜费何其多?陛下,当节省民力啊!”曹于汴也只能拿这个说事。

    “呵呵……”杨改革干笑几声,又道:“……朕记得辽东大战,一直都是在陆地上打的吧,水师都没机会出场,如今跨海帮琉球复国,自当是出动水师,这又何来大伤元气之说?”

    曹于汴只觉得嘴巴里不是滋味,水师和步卒,马队的区别,他自然知道,可也实在是拿不出什么说辞,也只能老生常谈。

    “户部可在?”杨改革见曹于汴低着头,苦着脸,又问毕自严。

    “臣在!”毕自严赶紧出来。

    “如今要帮琉球复国,户部的银钱可还充裕?能拿出多少军费?”杨改革问道,见曹于汴低着头苦着脸,杨改革直接就堵曹于汴的第二个理由,你不是说糜费,没钱吗?如今的朝廷可不是以前的朝廷了,以前那朝廷过的rì子那叫一个苦哈哈,如今,不指望各种夏秋税,光是盐税,就先收了五百万两,户部的rì子可宽裕着呢,如今还拿这个来搪塞,自己可不会给面子了。

    “回陛下,户部银钱尚充裕,夏税即将入库不算,拿出四五十万两银币充做军费也还拿得出。”毕自严立刻说道,说实话,毕自严如今也不知道,他弄到的这些银子该怎么花,朝廷向来是过惯了苦rì子的,那年不是勒紧了kù腰带过rì子?如今一下子忽然变宽裕了,一时间,还不习惯,故此,银钱都堆在太仓里发呆,一部分又给毕自严存到银行里吃利息,也算是节约理财的高手了。

    “哦!……曹卿家可还有话要说吗?”杨改革哦了声,拿眼睛看着曹于汴。

    “回陛下,臣无话可说了。”曹于汴心情沮丧得很,苦着脸答应道,虽然他很想阻止皇帝,可实在拿不出什么有力的说辞。以往拿钱财,拿民力来给皇帝施压,如今对这位皇帝不起作用。

    “那位卿家可还有话说?”杨改革又充满着威仪的问道。

    众臣连忙底下脑袋,避开皇帝的锋芒。

    “启禀陛下,臣有话说。”韩爌觉得,自己这个反对派,还是得说点什么,不然,对不起自己这个反对派的身份。

    “哦,韩卿家有何事?只管说。”杨改革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我朝如今在和东虏开战,虽然赢了一场,可东虏如今又闹腾起来,刚刚把林丹汗打得大败,大有再起的架势,臣以为,东虏未定之前,不宜将水师的力量分开,也不宜两面作战……”韩爌说道。

    “兵部如何说?”杨改革又问道,也不打算自己回答。

    “回禀陛下,其实,水师于东虏作战,虽然用处非常之大,可实际,基本上都是运输船在起作用,而实际战舰没有太多发挥的机会,如帮琉球复国,也仅需要从北洋水师中分出一支舰队即可,想东虏没有片舟可以下海,多些战舰,少些战舰,也无甚问题,如果陛下觉得北洋水师的实力不够,还可以从郑芝龙处调拨一些战舰即可……”孙承宗不得不出来说道,说话之间,有些不情愿,但皇帝要他说,他也不好不说。

    杨改革也不希望孙承宗直接出来和文臣们斗,不管怎么说,自己和文臣之间,孙承宗也还是个纽带,如果直接把孙承宗推出来参与争斗,很多事,则可能是无可挽回的,尽管杨改革知道,和文臣之间有一个生死争斗,可也还不得不给文臣们留一些念想,做事,还是得留一线。

    这个大明朝,除了文官治国,难道还能武人治国?除开皇帝不说,掌管大明朝武装力量的,也只能是文臣,某些底线,杨改革再和文臣争斗,也不希望武人掌管最高武装力量,如果由武人掌管整个大明朝的武装力量,这事可真的就是没底线了,也流毒无穷,杨改革还真的从来没考虑过,也是无法想象的,孙承宗就是这么一个底线……,杨改革一直希望孙承宗当一个比较中立的底线,不太或者说不直接掺乎自己和文臣之间的争斗,以比较中立的姿态树立在自己和文臣之间,告诉文臣,不管怎么斗,皇dì dū还是相信文臣的,起码不会武人骑在文臣头上,……这其中的轻重,怎么捏拿,杨改觉得,相当的麻烦。不过现在,孙承宗暂代兵部尚书,也只能让孙承宗出来说几句了,想到这里,杨改革又是一阵烦躁,刘廷元实在太不争气了,净坏自己的事,自己还得给他擦屁股。

    “嗯,孙师傅说得有道理。韩卿家可还有问题?”杨改革有些不爽的说道。

    “回禀陛下,臣没有话要说了……”韩爌也出来lù了个脸,也准备收兵了,对于一年前就承诺下来的事,现在反对,实在是没什么理由,这叫皇帝的脸往哪里放?这叫明朝的脸往哪里放?

    “还有那位卿家有话要说?”杨改革又问道,想到兵部尚书这个职位还得由孙承宗代理好一阵子,杨改革又是一阵烦躁,语气也越来越不善。

    众臣一致沉默,见皇帝的脸sè不那么好,这事又是一年前说定了的,也就没什么说辞了,徒惹皇帝发火,被大骂一顿,也实在没意思。如今事不占个理,跟皇帝斗,那可真的是没法斗。

    “既然诸位卿家都没话,那就这么定下了,由参谋部谋划一下,看怎么帮琉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