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十二章 挑衅

    杨改革决定找回场子来。

    这口气如何咽得下?

    脑经开动,急速运转,想着对策。

    忽然看到桌面上摆了不少奏折,有一本是翻开的。那上面的字,比后世那种蝇头小字可大多了。整张纸上面,没写多少字。心中一动。

    杨改革觉得自己找到了“反击”这群NPC的武器了。

    “这本奏折是谁写的?怎么如此的冗长?朕不是说过了吗?奏折不要写些不相关的东西,要简洁,明了,用最短的字说明问题……”

    杨改革无端的就发火了。说是骂写这本奏折的人,实际上,大殿里的这群人,都骂进去了。

    大臣们个个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皇帝又发那门子的疯。

    ……

    “臣等知错,陛下教训得是……”这些大臣也干脆,直接承认错误,让皇帝的火没处发去。

    杨改革晒笑,心道:你们这群NPC,还想跟我斗,就知道你们有这一手。杨改革又说到:“诸位爱卿,你们看看,这也太不节约了……想当年,张居正为了节省开销,连我祖万历皇帝的蜡烛都要裁减许多,多了就说是浪费……也才支撑起来我大明朝的朝政……,今rì,朕觉得这张居正教训得极是,我大明朝,目前,也是内困外焦,岁入频频告急之时,也应当发扬这节俭节约的jīng神,该省的省一些,该节约的节约一些……,比如,今rì这奏折,如此大的一本折子,费了如此许多的纸张,却只写了聊聊几十个字。为此,朕觉得,这样太铺张浪费了,应该节约,朕觉得,rì后,这字,大家还是不要写得太大,原来一张纸也写不下几个字来,这样不好,应该节约……最好把字写得越小越好,这样,同样一张纸,可以写更多的字,费许多纸张的文书也可以缩归一张纸,这样,一天节约一点,一年下来,也可以为我大明朝节省不少开支,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杨改革一口气说了一大串,理由就是节约,号召大家把毛笔字换成“钢笔字”。这就是纯粹和这群大臣斗,你们讹我的钱,我就叫你们不舒服。

    大臣们则是目瞪口呆的看着皇帝陛下一个人吐沫横飞的演讲,说什么要节约,要大字改小字,以后要把几张纸的字集合到一张纸上去……,这群大臣晕了,这万邦来朝之国,什么时候变成叫花之国了?也太抠门了一点吧?糟糕,老朱家又出怪物了。

    当下就有一位出来反对,道:“启禀陛下,微臣认为不妥。”

    “如何不妥?”

    “启禀陛下,微臣觉得,我泱泱天朝上国,怎可为了几张纸,落了我朝的颜面?以致我朝颜面扫地?”这人说得道理很强大,面子问题一直都是俺们天朝上国的光荣传统,怎么可以说不要就不要了呢?

    但是杨改革驳倒他这个理由也很简单,问到:“户部尚书可在?”

    “臣在。”一个老头子立刻站了出来答应道,应该是户部尚书了。不过杨改革不认识。

    “户部可还有银子?今年又亏空了多少?”杨改革问的问题很直接。

    “……启禀陛下,户部现已无银,……至于亏空,今年恐怕也有三四百万两吧……”这个老臣子估计是急的,头发都白了,说话的时候也是眉头紧皱,说的话也让很多准备出来说点什么的大臣闭嘴了。

    “很好,刚才户部尚书也说了,户部无银,尚且亏空三四百万两,难道诸位爱卿觉得不该节约吗?嗯……?”杨改革说着,又特意的用眼睛盯刚才那个说大道理的人。

    那人见皇帝使出了“杀手锏”,缺银,也就再也不好说什么天朝的话了,要是还说,皇帝铁定让自己去筹银子,补户部的亏空。到那时候,自己可就只有上吊一条路了。

    ……

    众大臣又是一阵沉默,没人接话,皇帝要勤俭节约,这事新鲜的,从来都是大臣们劝皇帝节约的,就没有皇帝自己要求节约的,这群大臣估计也是头一次遇到,这历史上,估计也是头一次遇到吧。思维混乱,一直转不过来弯。

    这个话题,还真不好拒绝,皇帝要求节约,难道当大臣的不同意,坚持大手大脚?这说出去,恐怕立刻被人用笔写在史书上,“青史留名”。

    还有,现在户部亏空,如果谁不同意,皇帝准会派他去筹银子,那样可就悲剧了,放着好好的官不当,去筹银子?

    所以,众大臣也都开动脑经,思索着这件事的对策。

    想了半天,终于有位出来,道:“启禀陛下,臣想知道陛下要求的这个小,要小到什么程度?要聚合多少张纸的文书为一张?”

    这人是问到了点子上了。

    “这个,这……”杨改革其实很想说小到rì后自己读九年义务教育时候的那种字就可以了。但是那是不可能的,现在没打印机,靠毛笔写出那种字,这天下的读书人,多少人要自杀啊?

    杨改革一时也说不出具体的大小,那些大臣还以为既然皇帝说不出个什么所以然,那么,节约这事,就算是过去了,就算皇帝再说什么,那也就是把字体稍微缩小一点,应付一下得了。

    ……

    就在诸位大臣都以为松一口气的时候。

    杨改革看着自己的手,道:“那就以朕的指甲盖为限,大,不要过朕的大拇指盖,小,不要小过朕的小手指指甲盖……”杨改革看着保养得很好的,很光亮的指甲盖,相当得意的说道。

    杨改革心中快活啊!这样小的字,那些大臣个个都上了年纪,还要看这样小的字,哈哈,那可真的是折磨他们啊!

    那群大臣一听,大不过大拇指的指甲盖,小不过小手指的指甲盖,个个都拿自己的手出来比一比,有的手比较大一点,还觉得还行,虽然小了很多,但是还能将就,有的人的手则比较廋弱,一看自己的手,心里顿时就凉了半截,这样小的字?如何书写?要人命啊!

    当即就有人跳出来反对了:“启禀陛下,微臣以为不妥。”

    “有何不妥?说说?”

    “启禀陛下,这字,实在太小了,诸位大人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如何看得清如此细小的字迹?要是因为这个耽误了国事?……”这个人担心的也是有道理的,说得在理,大臣都是上了年纪的,字太小如何看得清?耽误了事谁负责?

    “这个?看不清?”杨改革思索了一会,就道:“这个,全靠诸位爱卿们克服了,朕会以身作则,也希望诸位爱卿以身作则,带头把这字迹缩小,节约用纸,节约开销,我大明朝,每天耗纸无数,书写的公文文书无数,如果全部都改小字书写,这得省下多少银子?这是一项节流的好事,诸位爱卿难道以为朕是在游戏?玩乐?说笑吗?国家尚且不富裕,连赈灾的银子都发不出,现在只要求诸位爱卿把字写小一点,节约一点用纸,难道诸位爱卿都觉得很困难吗?想那流民连饭也吃不上……”

    杨改革头头是道的说起来。

    下面的大臣有的人受不了了,跳出来,反对了:“启禀陛下,臣反对此事。”

    “又怎么了?说说。”杨改革不耐烦有人打断自己说话。

    “启禀陛下,这从古到今,从没有把这字体缩小一说,陛下以指甲盖为限,这也太荒唐了,毛笔还有手指大小呢,如何写得出这样的蝇头小字?这叫天下文人如何书写?陛下纯粹是在瞎胡闹!”这人也比较厉害,上来就尖锐的批评杨改革。

    大殿里一片寂静!所有的人都看着皇帝如何应对这个人的挑衅。

    杨改革心里也冒火,道:“瞎胡闹?你的意思朕吃饱了没事干,和你开玩笑吗?”

    那人也比较直接,接声道:“正是。”声音慷慨激昂,准备赴死,一副我不怕,有本事你打我的表情。

    “你……”杨改革怒火中烧,气得说不出话来,肺疼。

第六十三章 大出血

    杨改革可真的是气得浑身发抖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言官进谏?

    杨改革觉得自己肺都快气炸了。一个小官也敢顶撞自己,自己要是不用点手段,那以后岂不是没有消停的了?任谁都可以朝自己发火?那自己岂不是郁闷死?别人的受气包?杨改革一想到这里就火大。想和那个官玩真人PK。

    可惜的是,越发火,越激动,心里就越没主意。有砸东西的冲动,很想用个东西甩那个小官。杨改革又看到这是“故宫博物院”,是自己家,扔了就是扔自己家的东西,这里的东西在后世可全都是价值连城的文物,舍不得,在动手还是不动手之间徘徊。

    坐在龙椅上忙活了半天,怒气才逐渐的平息下来。脑经才清醒一点,这应该是一个言官了,故意用激烈的言辞刺激自己,好达到出名的目的的,杨改革也听说过明朝的“言官”,“廷杖”,这东西。

    ……

    下面的群臣都眼巴巴的看这这位年轻的皇帝怒火中烧,无处发泄,都估摸着该出“廷杖”了,那出言刺激杨改革的小官,也挺身抬头,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估计也是在等皇帝的廷杖,打完之后,自己也就该出名了。

    太和门大殿就这样诡异的安静。

    杨改革的心神煎熬了半天,心想,自己虽然是要写小字,折磨你们这群人,但是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节约,现在居然被人说成是胡闹,心里也觉得挺委屈的。写小字又没有错,自己后世就是用的还小的字。

    杨改革想了想,努力的使自己冷静下来,觉得纯粹的发火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出“廷杖”这东西,如果自己是以前那个崇祯,毛头小伙子,估计就用了,但是自己是后世来的,自然知道这明朝言官的德行,自己是文明人,对打人屁股也不感冒,体罚,是不对的,剥别人裤子,更是流氓,于是转头对王承恩说道:“大伴,可有记录朕言行的史官?”

    王承恩答道:“启禀皇上,有的。”

    “嗯,很好,让史官记录一下,朕今rì以勤俭节约之名号召群臣用小字,写小字,聚几张纸的字为一张纸,为朝廷节流,节省开支,那个什么……叫什么来着的,出言反对朕提倡节俭节约,说朕是瞎胡闹,让他如实记录……”

    杨改革的声音不算大,似乎就是说给王承恩一个人听。但是大殿里极为安静,群臣都听得是一清二楚。都对皇帝陛下这种做法感到直冒冷气。立刻想到了一个成语:遗臭万年。

    那个言官听了杨改革对王承恩说的话,立刻煞白了脸,本来是想利用激烈的言辞激怒皇帝,让皇帝脱了自己裤子打板子,这样自己可以出名,没想到,皇帝还真能忍,居然不打自己的屁股,还让史官记录自己反对皇帝提倡节俭节约的话,这样一来,自己不用靠“廷杖”来博出名了,自己将遗臭万年。当下就觉得天旋地转,这皇帝的手段,实在太辣。顿时摊倒在地。

    许多大臣瞧着着急,看到自己同僚被皇帝弄得站都站不稳,立刻出来和皇帝求情,求皇帝别这样写,因为这样一写,这个人算是玩完了。一生,一辈子,后几百年都是别人唾弃,耻笑的对象。

    从来就只有大臣劝皇帝节省,节约,不要铺张浪费的,现在皇帝自己主动提出来节俭,节约,居然还有人法对,说是瞎胡闹。这个,实在是……脑经转不过来弯啊!太阳现在兴从西方出来了吗?许多大臣都这样想。

    杨改革没有给这些人机会,还没等那些人站出来说话,就跳下龙椅,说了声“退朝吧。”

    ……

    一声长长的“退朝”。

    崇祯元年二月的最后一次早朝,结束了。

    一干大臣的话都蹦到嘴边了,皇帝又退朝了,一口气憋在喉咙里,特难受。望着皇帝转身离去的背影,许多大臣都觉得,这皇帝有点陌生,有点看不透。许多人又用怜悯的眼光看了看摊倒在地的言官,觉得这个人很可怜。这个人算是完了,特倒霉。恐怕过不了今夜就要自杀吧,很多人如此的想到。

    杨改革刚出了太和门的大殿,就盘算自己的损失:“大伴,你说说,什么叫做白粮啊?”

    王承恩也是一脸的愁容,回到:“回陛下,白粮,就是向江南五府征收的粳、糯,专供皇宫大内和百官用的额外漕粮……”

    啊!原来是这个啊!杨改革总算明白那些官为什么得意了,原来,自己的粮食专供、补贴没了,连带着还要掏银子补文武百官的那份。杨改革在心中惨叫,损失巨大,这皇宫里还不知道多少人要靠这个吃饭呢,这文武百官还有多少人要领这份米呢,现在“免了”,那就的自己就的掏钱了,杨改革对京城庞大的太监群体和官僚群体感觉到了恐惧,人实在太多,吃也会吃穷自己啊!

    杨改革心中惨叫,今天被那群人坑了,还不知道自己损失多少呢。又问王承恩:“大伴,你说是江南五府?”

    “回皇上,是的,江南五府。”

    “朕好像免了其中四个地方的,那岂不是说,只有一个地方没免,那岂不是说要补贴八成以上的白粮?”杨改革心中在哀叹,中了别人的计了,好在还有二成,那群大臣做事也没做绝了。

    “回皇上,是的。”王承恩跟着杨改革一起上早朝,当然知道这君臣是怎么斗法的,也对今年少了八成的白粮表示出担忧。

    ……

    杨改革无比郁闷,今天在白粮这件事上大输了一把,那个什么捉弄大臣的写小字也未赢,最多算个平局,倒是弄到了一个小官,算是小赢一把,今天算起来,顶多就是一平局。

    杨改革觉得,这群人的智商也不低,如果自己不是皇帝,掌握着主动权和最后的拍板权,要跟他们斗,估计要吃很多亏。

    ……

    “那往年的白粮都有多少?”杨改革无比郁闷,还是先算算今天损失了多少再说。

    “回皇上,往年的白粮一般都有二十二万石之多……”王承恩也知道这个消息对杨改革是多大的打击,说道最后,声音已经小的不能再小了。

    啊!晴天大霹雳!杨改革差点昏厥。二十二万石?那是多少?好庞大的数字,果然没猜错,这京城里的人,很多人都靠这个吃饭,现在归自己掏腰包了。

    “那得掏多少银子?”杨改革心中泪奔不止,我的银子啊!我本来就是一饷奴,你们这群没良心的,还来讹自己的钱。

    王承恩小声的答道:“启禀陛下,近年京师的米价渐贵,白粮又是上好的米,估摸着,二三两银子一石能买到都是好事……”

    二三两银子一石米……杨改革真的崩溃了。那样岂不是说,自己要补贴六十六万两银子出去?这帮子没良心的人啊!果然是挖了个大坑给我,我还兴奋的跳下去啊!杨改革心中,再次泪奔。

    “那岂不是说,朕要补贴八成,岂不是要补贴五十万两银子出去?”杨改革的数学成绩还可以,很快就算出自己要掏多少腰包了。那群大臣事没做绝,五个府,留了一个府给皇帝吃口新米。算够意思了,没让皇帝吃陈米。

    “回皇上,好像是的……”王承恩今rì也把脑袋低的不能再低了,差不多快埋到胸口上去了,今天皇上损失大笔银子,可不要招惹皇上。

    好大一个晴天霹雳啊!杨改革真的是心都疼了,大出血。看着这金壁辉煌的“故宫博物院”,有了拆了去卖古董、卖地皮的心思,也有了站在“故宫博物院”门口收门票的心思。

    好在王承恩又说了句:“……不过皇上,仓里还有些旧米,可折些出去……”

第六十四章 对策

    “还有一些旧米?陈米?”

    杨改革有些喜出望外了,这样说来,自己可以少支出一笔费用了?

    “启禀皇上,是的,历来内库都存了足够多的米,以备不时之需。”王承恩是个老太监了,对这些,也还是清楚的。

    储备粮?杨改革心中一动,想起来了,这京师,是皇家重地,达官显贵们的聚居地,不可能没有储备粮的,记得明朝历史上,后金历次对京师的围困,抢劫,时间长达数月,但是也没听说京师粮食不够,可能有些紧张,但是绝对没有到吃不上饭的地步,可见,这明朝的储备系统,也是非常完备的。

    “内库存米?储备粮?那岂不是说,朕可以支付这些陈米,作为今年的白粮咯?”

    王承恩咬咬牙,回答道:“回皇上,是的,不过光凭陈米是不够的,还需要支付些银两,估计也就够了,待来年换成新米储存,可刚好清空了历年的陈米……”王承恩也是下了狠心,决定宁愿得罪文武百官,太监,京营等等的人,让他们都吃陈米,也要给皇帝省些钱,不管如何,王承恩都坚定的站在皇帝这一边。

    “……哈哈,好,大伴,这个主意好,把仓库的陈米换成新米,还可以省一大笔的开支……”杨改革对于王承恩的这个主意十分赞赏,这可省了多少钱啊!今年野猪皮是不会进关的,也就是说,今年的储备系统,可以暂时冒险清下仓,明年换上新米,等待野猪皮的来临,杨改革又快活起来,对于自己知道历史,从容应对感到十分庆幸。

    当然,对于京城里那些靠着白粮过活,天天吃白粮的人,这不是一个好消息,他们的恨意,杨改革现在还感受不到。如果杨改革知道了,也会对他说:要恨,就恨那个提出免了白粮的人吧。

    ……

    睡午觉。

    虽然今天被那些大臣宰了一刀,大出血一回,但是杨改革决定用陈米支付今年的白粮,可以省不少钱,实际花费少得多,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虽然有些纠结,但是还是能接受。

    午睡时间并不长,才一个小时,很快小太监就叫醒了皇帝。杨改革准备洗漱一下就去新军的军营训练,培养枪杆子的忠诚度。

    王承恩走过来,道:“启禀皇上,那李来福求见,说有重要的事要禀报皇上。”

    “李来福?就是那个负责搞拍卖的那个?”杨改革才起床,还有点迷糊。

    “回皇上,正是此人。皇上可要召见?”王承恩问道。

    杨改革也在思索要不要召见他,自己交给他的事可是一件也没办成,让他卖宫里的收藏,一件也没卖出去,准备让他卖彩票的,结果彩票没搞出来。这人可真的是个倒霉蛋。自己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