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那不是钦差吗?吓得哆嗦起来。

    不过没有哆嗦的太久,很快就稳定下来,跪在地上的身子弓的不能再弓了,头杵地,屁股跪坐在小腿上,杨改革只看到一个脑袋和背。

    “草民愿意给皇上办差。”

    “嗯,那就好,其实要你办的事也不是什么难事,也是你的老本行,朕新近登基,很缺银子花,所以想把宫中的一些字画收藏什么的拿到宫外就变现,你明白了吗?”

    李来福已近吓死了,皇帝让自己从宫中拿东西出去卖,这不是要自己的老命吗?从来就没听说过那位皇帝会这样干的,从来就只有好东西往宫中送到道理啊!李来福的身子就像筛糠一样乱抖起来,刚刚稳定一下的情绪立刻变得惧怕起来。

    “李来福,你也不用怕,朕不会把你怎么样的,朕只想把这些收藏换成银子,你只要办好差,好处少不了你的。明白了吗?”杨改革看着李来福筛糠一样的颤抖,也不和他废话,让王承恩直接把他架出去了事,至于他肯不肯,由不得他。

    这件事办的有些不爽,杨改革想了想,对王承恩道:“大伴,这件事你和那个李来福多说一下,让他照着朕的旨意办就是,不要害怕。嗯,可以赐他一个百户当当,让他做起事来顺当一些。”

    “回皇上,奴婢明白了。”

    “唉~”杨改革叹了一口气,几件事都办的不是很顺利,又想起来昨天晚上的噩梦,觉得更不爽。

    <;ahref=>;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四章 开始调戏明朝的精英

    每旬逢三、六、九就会上朝。

    今天是十二月中旬的十九rì。京师的天气那是一个冷。杨改革觉得自己好像穿了十几层衣服,但是脸部,手部碰到外面的冷空气依然觉得冷。

    今天是上朝rì,杨改革同样采取了9点上朝的时间,让那些大臣们在寒风中冷了几个小时。

    一片的跪地上,然后高呼万岁,又叩三次头,杨改革才按照规矩让大臣们起来。

    要说京城里第一件大事,那莫过于魏案逆党了,但是还有一件事,让冬天里的京城一下子火爆起来。

    皇帝让人追脏,缴赎罪银。拿银子换命。这事可稀奇了。有的说皇帝要钱不要脸,有的说皇帝昏庸。但是也有的说确实,明年皇帝就要改年号了,按照规矩是要大赦天下的,刚当皇帝就杀这样多的人,确实够不吉利的。追赃,缴纳赎罪银也不见得是件坏事,这皇帝还是有几分仁慈之心的。

    总之,议论纷纷,朝臣们也就这个事展开了讨论,和攻击,但是杨改革根本就不认识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只觉得他们都是NPC,看着下面一大群人七嘴八舌的讨论。杨改革有的只有陌生。

    过了一会。干坐在椅子上的杨改革就觉得没意思了。于是就开口说话了:“诸位爱卿,朕现在有一事不明,觉得很玄乎,也想请诸位爱卿讨论讨论。”

    大殿了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都眼巴巴的看着皇帝,不知道皇帝会说出个怎么样的问题来。

    “是这样的,昨rì朕在梦中,梦见一神人告诉朕,只要朕能把随便一张纸对折30次,就能折出50个泰山那样高,朕觉得很神奇,又不相信,但是神人告诉我,这是可以的,朕觉得不可思议,想了想,决定和众位爱卿同享神人出的问题,有哪位爱卿能告诉我为什么?能不能吗?”

    这问题一出,底下一片大臣就是傻眼了,这算什么问题,一张纸也能折出50个泰山那样高。不可能,绝不可能,如果是那样,那还要到泰山祭天干吗?直接在一张纸上祭天不就得了。

    于是达成纷纷说不可能,胡说。

    “诸位爱卿都说不可能,可是朕梦中这位神人告诉朕,这是可以的,并且千真万确。难道哪位神人错了?”杨改革作出不太可能的意思。

    “那位神人告诉我,实践出真知,如果不信,可以自己用张纸试试。”说完,杨改革手挥了挥,小太监们立刻把准备好的纸张给众位大臣发下去。

    “诸位爱卿,说实话,我也不信这小小的一张纸能折几下就能折出五十个泰山的高度,所以,诸位爱卿都自己动手实验一下。”

    下面的众位大臣都是面面相窥,一张纸能折出泰山的高度,还五十个高,这实在是太难以令人相信了。有些大臣开始用手中的纸折了起来。

    ……

    “启禀皇上,老臣折了一下,但是最多才折九次就不行了,诺,这就是老臣折的。”说完,这位老太龙钟的大臣还举了举手中的一小坨白sè的东西,那就是一张纸折了九次之后的结果。

    “启禀皇上,老臣也只折了九次,也只能折这样多了。”

    “启禀皇上,微臣折了八次。”

    “……微臣也是八次。”

    “……七次”

    下面的众位大臣也都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己折的数量。

    杨改革笑了笑,说道:“众位爱卿,你们说这有没有可能呢?折三十次的时候会比泰山还要高?”

    众位大臣傻眼了,纷纷看着自己手中的那一团纸,实在想不明白这团纸还能比泰山高?

    “启禀皇上,老臣认为不能。”

    “启禀皇上,微臣也认为不能。”

    “……不能……”

    “……估计不能……”

    ……

    大臣们几乎都说不能。要不就是不语。

    杨改革笑着说:“既然众位爱卿都说不能,可是哪位神人却偏偏告诉朕这能。”

    “启禀皇上,可千万不要相信妖言啊!这怎么可能。那他分明是一个妖孽,妖人,蛊惑皇上。”

    “……是啊!是妖人,妖孽。”

    “……妖人,妖孽。”

    “……对,是妖孽啊!”

    ……

    底下群臣都附和说是妖孽的话不可信。

    杨改革早有准备,就准备在这样讨论国家大事的环境里讨论一下科学的东西,用科学来打击一下腐烂,狭隘,不知上进的官僚们。

    “众位爱卿都说不可信,不过,哪位神人却证明了给我看,让朕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杨改革之顾着自己说,却不知道说错了话,皇帝那里有五体投地的,那不是给别人磕头下跪么。

    好在大殿里的人也都没太在意,都在想看看皇帝口中的那位神人是如何证明的。

    杨改革挥了挥手。

    几个小太监匆忙的把一个东西抬进了太和门大殿,上面用丝绸盖着,不知道里面是何物。

    一个小太监揭去了丝绸,露出里面的一大叠宣纸。

    杨改革说道:“众位爱卿亲看。这是一叠纸是常用的宣纸。注意是压严实的。大约有1尺高,共有大约2000张宣纸,所以,每章宣纸大约有两千分分之一尺高。如果对折一次,那么,它就会变成2尺高,一张纸的高度也就是两千分之二尺高。第二次对折,那么它的高度就是两千分之四尺高……”

    “……第十一次的时候它大概就有一尺多高了,准确点就是两千分之二零四八尺。”

    “第二十次的时候就已经有大约两百六十二尺之多了。”

    ……

    “第二十五次的时候大概有八千多尺了。”

    ……

    “第三十次的时候已经大约有二十六万八千五百六十六尺,合约有两万六千丈那样高。泰山有多高?大约有四五百丈高吧,就算有五百丈高吧,大约有五十多个泰山那样高了……”

    杨改革的话已经让那帮子大臣们震惊的无与伦比了。在他们心目中,泰山就是高的象征,没想到一张小小的纸却有它五十个那样高,实在是太让人无法接受了,当然你要能把纸对折三十次。

    实际上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数学题,一张纸的厚度连续乘以30次2,别看一张纸薄,但是当你连续30次乘以2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这是一个恐怖的高度。

    沉默,绝对的沉默。

    沉寂,绝对的沉寂。

    死寂,绝对的死寂。

    一棒子大臣都已经被杨改革弄得目瞪口呆,死死的站在原地不敢动弹。

    “众位爱卿,你们还认为朕梦中的哪位神人是妖孽否?”杨改革面带微笑着问道。

    底下大臣一片死寂,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一个人开口。

    杨改革心里得意想,你们这帮死货,小爷我一个数学问题就把你们搞得头晕眼花,跟我斗,玩死你们,以后还是要多听我的为好,不然以后玩死你们。

    半响,大臣们才醒悟过来,神灵才回体,都站在大殿里默不作声,眼睛看着前方地面,似乎能看出花来一般。

    “散朝吧,诸位爱卿回家找个帐房先生,再用朕的方法仔细算一算吧,看朕是否算错了。”说完杨改革头也不回的走了,至于政务,下回再说吧。

    于是,天启七年的最后几天里,大明朝的心脏,京城之内,许多上朝的大臣都在家里找人堆宣纸,然后找一打的帐房先生在那里算。算盘打得那个啪啪作响,下人们都不知道老爷要干什么,后来才知道,皇帝梦中有神人教授,告诉皇帝一个奇怪的办法,这个办法能让一张宣纸变得比五十个泰山还要高,天啊!五十个泰山。不是说泰山是天下第一高山吗?

    皇帝。

    梦中。

    神人。

    传授。

    这个话题,在天启七年最后的rì子里,成了大明朝京师最热门的话题。

第五章 准备练新军

    '''CP|W:250|H:190|A:L|U:file1。/chapters/20109/11/1705845634198351367457049915188。jpg'''(图:孙承宗像)

    文华殿里,崇祯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

    枯燥的太监声音响起。

    “巡抚宣府右都御史秦士文报:插汉儿即虎墩兔憨争哈喇慎所分部落,谋犯塞……”

    太监的声音不急不慢,徐徐道来,如果不是声音中参杂了一丝的尖锐,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太监在读书。

    杨改革只觉得头晕,只一个上午,就觉得头晕眼花,这奏折里的话实在是太难懂了,深奥,生僻,摇了摇头,问道:“等等,这杀胡堡在那里?归化城又在哪里?那个什么插汗儿又是什么?”

    内阁的几位大学士面面相窥,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皇帝的话。

    杨改革摇摇头,说道:“地图呢?上大地图,把他挂在朕的前面,朕才知道那个什么归化城在那里,还有杀胡堡在那里。”

    内阁大臣连忙叫人找来地图,匆匆忙忙的挂在了文华殿的柱子上。

    杨改革走到地图边上一看,地图虽然粗糙,也画得不是很准确,但是也知道了大致在那里,绝对的纯手工。想了想,估计那里就是以前的山西大同到内蒙古的呼和浩特那里了。

    “怎么蒙古这种废柴都可以打劫我大明朝吗?众位卿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见?”杨改革无语,连蒙古那种废柴都可以在自己家里打劫,实在是叫人无语。真的是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纯粹的比烂。

    内阁大臣都不作声。没人知道该怎么办,组织大军杀回去?一没钱,二没人,没钱就不用说了,没人,广宁之败,把大明朝拿得出手的jīng兵都耗空了。这才几年?根本就没有拿到出手的官军来。

    看样子内阁大臣是没有什么好办法了,都漠不作声,杨改革叹了口气,道:“这个就在这里暂停了。下一个话题,记得用简单的白话把事情尽量简单的说清楚,不要老是把事情搞得那样复杂,朕伤脑经啊!”

    杨改革扶了扶额头,看文言文的繁体折子,对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二十一世纪宅男来说,确实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

    那位复杂宣读折子的太监又继续说到:“户部主事刘鼎卿劾大学士黄立极。”

    杨改革又有点头疼了,这户部主事是干嘛的啊?这大学士黄立极是谁啊?好像我也不认识啊。不过这尚书下面好像是侍郎,侍郎下面员外郎了,再下面才应该是主事吧,这好像差了好几级,嘿嘿,有意思,下级告上级啊。算了,既然都不太懂,那就跳过了。

    杨改革挥挥手,内阁的大臣们算是松了口气,知道这表示皇帝不讨论这事了。杨改革不知道这其中的那一位是黄立极,奏章上面就是弹劾他的。

    接下来比如什么释放蓟镇总兵备道耿如杞,官复原职。

    杨改革之觉得头大:“这个问题你们内阁自己考虑吧,给你们三天时间,限期完成。如果有不同意见,就投票,少数服从多少,明白?”

    对于这个问题,杨改革是一点印象也没有。

    “臣等明白。”一干大臣对皇帝的放权行为表示十分的赞同。

    “下一个。”杨改革又挥挥手。

    一个上午下来,杨改革有点想死的感觉了,不过还是坚持了下来,知道自己这是头几次,不太熟悉的缘故,慢慢的就熟悉习惯的。

    和孙承宗学习兵法,按照杨改革的说法,实在是没有太多的东西要学。

    杨改革认为,自己怎么也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来了,兵法在他眼里那就是渣啊,在杨改革看来,打仗胜利的关键就是怎么将更多的攻击力投送到敌人的身上去。

    没有足够的实力,再先进的兵法也是渣。

    孙承宗对自己的这位皇帝学生也是惊叹中带着哀叹。真是个天才,可惜是位皇帝。不然驰骋沙场,也是一员能流芳百世的名将。

    “孙师傅,这些兵书我基本都大致的看了一次,也听您给我讲解了一番,我心里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了。”杨改革这样说到。

    “哦,陛下,有什么心得吗?”孙承宗问道。

    “孙师傅,在我看来,一只军队能打胜仗的关键因素在于三点,纪律、意志、组织这三种要素,这三要素有这一个共同的目标,将更多的杀伤力作用于敌人身上,直到敌人崩溃。”杨改革大胆的用未来的观点忽悠孙承宗,杨改革要的是尽快的组建新军,而不是和孙承宗学习什么兵法,正儿八经的学习兵法,没有个十年八年根本不会出师,可惜崇祯二年野猪皮就要进关了,这绝对等不起的。

    “陛下,说说您的看法。”孙承宗有点疑惑,带着凝重的问道。

    “这三种要素组成一个完美的组合,目的就是把军队的杀伤力投送到敌人身上,先说说组织吧,十个普通的小兵由一个小旗管理着,5个小旗上面有一名总旗,总旗上面有百户,百户上面有千户,千户上面有指挥使。这就是组织,没有了组织,任何军队都不叫军队了。纪律吗,一只军队纪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比如岳家军的纪律就非常强,宁可睡在街上,也不会进百姓家里,比如本朝的戚大帅的戚家军,可以站在雨中一两个时辰不动一下。纪律就非常的强,强悍的纪律可以使他们在战场上忘乎所以,只记得纪律二字,可以在敌人的铁骑冲锋之下仍然按照规定列队,搏杀,只管向前,他们的战斗力也将非常强,例如安营扎寨,守城冲锋,这些都是纪律的一种体现,可以视为战争纪律。意志,一只军队的战斗力(杀伤力)靠的是战斗意志来释放的,尽管是一只很强的军队,但是如果没有很强的战斗意志,那也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最强的意志是信仰,愿意为某种信仰,信念去自愿牺牲,去战斗,例如保家卫国,这样的意志力是最强的,接下来才是金钱,物质方面的,充裕的物质保障,比如月钱,烧埋钱,赏银,这些都是增强作战意志的手段,强烈的作战意志,能保证一支军队在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依然在战斗。有了这三样,这只军队已经是一只强悍的军队了,如果再配给足够杀伤力的武器,将会是一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军……”

    ……

    孙承宗沉默了好一会,才道:“陛下果然是天纵之才,对于兵法居然有如此的看法,实在是令老臣汗颜,老臣已近没有多少东西教你了。”孙承宗也挺郁闷的,皇帝才读了几天的兵书,既然比自己读了几十年的兵书还要厉害。这皇帝怎么忽然变得如此厉害了?

    “孙师傅,朕准备练新军,但是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想请孙师傅帮忙。”

    “新军?难道陛下认为现在的军队已经不能用了吗?”

    “孙师傅,难道你觉得现在还有那只卫所那只军队有战斗力?”

    “呃!这……”孙承宗本是文人,但是在军中混得久了,对于目前大明朝各个卫所的军队多少有些了解。要说还有那只军队很有战斗力,孙承宗自己也不相信。

    “孙师傅,大明朝已近是积重难返,卫所军的战斗力几乎没有,所以,训练一只新军已经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保卫我大明朝的重任。孙师傅您看呢?”

    “唉~陛下,臣尽力而为吧,陛下对新军肯定是有些新想法的,不知道陛下有哪些要交代的?”孙承宗和杨改革聊了蛮久,自然知道皇帝陛下对于训练军队有很多自己的看法,所以就先问问杨改革有哪些地方需要遵从杨改革的新想法。

    “给,孙师傅,这是我这几天根据一些心得写的一点东西,孙师傅看看。”杨改革递给了孙承宗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这是?”孙承宗翻看小册子,扉页上写着《新兵cāo练手册》。

    “这是朕最近一段时间的心得,把它写了下来,就集成了这一本下册子,孙师傅看看,有哪些不妥。另外如果新军招来,还请孙师傅按照册子上面的内容来训练新军。”杨改革给的那个小册子是根据他印象中军训的内容和看了N多年小说得出的内容。无外乎就是加大体能训练,天天吃肉,作死的训练,列队,站军姿,行进,等过了一两个月之后进行格斗,武器训练,最后进行实战演练,大约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了。

    孙承宗刚开始看的时候还是皱着眉头,但是看了一会,却是越开越心惊,这分明是一本集成了历代练兵大家的jīng华之作,没想到皇帝会有如此的才华,真的是天降大幸于大明朝啊。

    孙承宗是越看越激动,居然激动的拉着杨改革的衣袖道:“陛下真的是天纵之才啊,真的是天佑我大明,有这本小册子,陛下训练出的新军,必将是一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