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水的王二杀官造反,前任巡抚私自拦截消息,蒙蔽圣听,此事,大家都知道吧……”毕自肃丝毫不避讳的说到。

    众人本来热得浑身大汗,一听这话,浑身一个激灵,浑身发冷。

    “……陛下派了新军前去白水围剿,战事很顺利,王二自首,从众就擒,以换命的要求,说出了这个消息,由陛下的新军,带队千户官吴三桂传出来,吴三桂乃是陛下的平台侍从,早年还在关外和东虏野战过,是个少年英雄,这个消息,绝对是可靠的……”

    大小官员纷纷惊异皇帝有神人庇佑这件事,向来传得神神秘秘,没料到,在这种事情上,似乎也有神人庇佑,在民变造反的前几rì,居然会获知这个消息,很多人都在想,皇帝是不是真的在梦里会梦到神人指点啊?

    毕自肃很满意众人的眼神,越发的自信起来。

    ……

    七月二十二,注定是一个不能平静的rì子。

    府谷县皇甫村,很多人都聚集在土地庙前,似乎商量着什么。

    “大伙都在这里,就都怎么办吧,今天刚从城里得了消息,狗官们似乎已经知道我们明天要起事的消息,是走是留,是继续起事,还是躲起来,总之,得有一个说法……”一个孔武有力的大汉面sè凶恶的说到。

    这些人,就是准备在明天扯旗造反的各路人马,有活不下去的灾民,有逃跑的边军,还有犯事的通缉犯,还有常年的惯匪。突然得到消息,府谷县居然晌午就关了城门,城里一派繁忙,城墙上,似乎还有兵丁巡逻,这些人知道,他们的消息泄漏了,官府有了准备了,所以,在这个小村子里商量着怎么办。

    “我老王头就说几句吧。”这个自称老王头的,名字叫做王嘉胤,正是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带头人之一。

    众人的目光都瞧向这个在当地很有声望的中年男子身上,他的话,代表了当地绝大多数人。

    “我老王头早在当初就说过,扯旗造反这件事,要慎重,……如今,官府已经提前知晓了消息,有了准备,还造反肯定是不行的了,再说……天子有德,肯拿出千万两白银救济我等活不下去的人,我们还造个什么反呢?我们造反不过是活不下去,想找条活路罢了,当初商量这件事的时候,我王某人可就说过,什么造反不造反,我们不懂,我们只是要口吃的就行,当初圣天子的移民消息还没传到这里来,我才答应你们,如今,有了圣天子的移民,再说,消息已经泄漏,那就别怪我王某人了,我王某人也要为大伙着想,能活下去,我们是不会造反的……”这个叫做王嘉胤的见事情败露,立刻把自己的观点摆明,那就是放弃造反,去找皇帝的移民点,这样,活下去的希望,更大。

    “哼,老王,你已经是谋逆了,你以为,你现在停下来,官府就可以不追究了?哼,造反可是诛九族的死罪,现在不扯旗,到时候,死得更快……”先前说话的那个蛮横的大汗威胁道。

    “我老王死不死不重要,关键是大伙得活下去,大伙信得过我老王,才推举了我老王出来出头,我老王既然答应了,就自然要把大伙带到能活下去的地方去,如今,官府已经知道我们要造反的消息了,自然是有了准备,还让大伙去造反,这不是拿起鸡蛋碰石头吗?不沾泥,就恕我老王不能奉陪了,我老王不能拿着大家伙的命去赌……”王嘉胤作为这一代最有影响力的人,之所以有影响力,别人信得过他,自然是有原因的,公道,肯为别人着想这是最基本的。所以,见事情不妙,准备另寻他路。他们是遭灾的农民,和那个叫做不沾泥的蛮横大汗不一样,蛮横大汉他们原先就是土匪,山贼,惯犯,如今,见陕西大面积遭灾了,才有了借着天灾博一把的心思,才是一心要造反的主,打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主意。

    “你……”这个叫做不沾泥的蛮横大汉气得暴跳,眼看就要起事了,可是,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最为主力的老王头居然缩头了,没有了他们灾民的参与,他们几个土匪,山贼想闹事,顶多就是抢一把就跑,和扯旗造反扯不上什么关系。

    “杨六,你怎么说?”这个蛮横大汉见老王头说不同意扯旗造反了,转向另外一个人,一直看着远处发呆的人。

    这个被称作杨六的人好似才回过神来,道:“这事,我得考虑考虑,老王头都不参与了,我怕是也不会干了,如今,得乘着官军还没反应过来,赶紧到移民点去,然后坐船到南方去,到那边重新开始吧,我杨六瞧着,如今的天子,没有失德,造他的反,怕是成不了事,如今圣天子有好生之德,皇天有浩荡之恩,我也不打算干了,当初,还有几成希望,可圣天子的千万白银移民一出,这几成希望少了大半,如今更是泄露了消息,连剩下的这点希望也没了,我看,还是把兄弟们都送到南方去得了,这陕西,呆不下去了……唉……,圣天子啊,你要是早出几年……”说着说着,这个叫做杨六的人,不知不觉中流出了眼泪,他杨六代表的这伙人,和王嘉胤和不沾泥又不同,王嘉胤是纯粹遭灾的农民;而不沾泥则是纯粹土匪,山贼,惯犯;他们最特殊,他们是破产的屯军,逃跑的边军组成的一个特殊的集合。

    杨六之所以流泪,就是因为他以前也是边军,还是一个小头目,只是,实在是被逼无奈,上面的银子发不下来,却有严苛的租子,地里又不出粮食,没办法,才带着一群兄弟出走,占了一片无主之地,当起了天不收,地不管的存在,土匪不像土匪,山贼不像山贼。如今,他从一些老关系那里,知道了皇帝不光有千万白银的移民赈济,还知道,皇帝前一阵,刚刚给他们补发了几百万两的欠响,听说下半年,还有另外一半,边军们,个个多多少少都领到了银子,心思也安定了不少,原本他还打算劝说一些老关系一起闹事的,如今,是没戏了。听说,皇帝很大方,花钱毫不含糊,更是听说,皇帝还免了他们的税,想起种种,杨六就黯然得很,要是知道结果会是这样,他当初就不该带着兄弟们出走,忍一忍该多好啊如今想回去,是不可能了,如今事情到了这一步,想回头,难了,想到心酸的种种,也只是默默的泪流满面。

    “哼,圣天子,圣天子,你们一个个口口声声的说圣天子,要是他是圣天子,这陕西就不该有旱灾,为什么他一当皇帝,这陕西就如此大旱?颗粒无收啊还没失德?依我看,正是到了改朝换代时候了,所以,老天才降下如此的干旱,助我等成事呢,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怎么可以错过?”那个叫不沾泥的,疯狂的叫嚣着。

    听了不沾泥的话,老王头和杨六都没作声,只是冷冷的看着他。这个人,和他们,完全是两码人,他们不过是想活下去才和不沾泥这伙人纠结在一起,如果是平时,那还得防备着不沾泥他们抢劫,如今事情败露,扯旗造反成功的希望渺茫,更是有一条活路摆在面前,权衡了再三,他们还是决定分道扬镳。

    “老三,去给大伙说一声,让大伙背好包裹,准备启程,今天晚上能到黄河边上过夜最好,我们要赶快赶到移民点去……”老王头当即立断,决定不再和这些人纠缠了,如今,官府刚刚得了消息,怕是得有一些的时间准备防备有人造反,所以,得乘着这个时机,赶快移民走,迟了,怕就走不了。

    一直站在王嘉胤身后的一个年轻人,立刻转身,去办事了。

    “老王头,你敢走,就不怕我告密吗?”见老王头动真格的了,蛮横大汗大怒,老王头带的那些灾民,占了他们这些人当中的六成,少了他的参与,即便是造反,也不顶事,官府怕还不会给个造反的待遇,怕会说成土匪抢劫,于是,准备撕破了脸皮威胁。

    “不沾泥,我们终究不是一路人,要不是这灾荒之年,我们怕还得提着刀子防备你们抢劫呢,哼,和你们共事,我老王头真是瞎了眼,幸亏回头的早,要是真的跟你们一起共事,怕怎么死的也不知道呢,要告密,尽管去,我老王头的命不值钱,死了也就死了,告辞……”老王头倔犟脾气发作,越是受威胁,越是强硬,和蛮横大汉,彻底的撕破脸皮。

    “你……”蛮横大汗虽然暴怒,但是无法,这里的人,他只有二成,打起来,没有什么优势,只能恨恨的说几句狠话了事。

    “杨七,告诉兄弟们,我们也走,迟了,就来不及了……”杨六见老王头和不沾泥撕破了脸,也立刻走人,这里,已经没必要呆下去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 注定不平静的一天(二)

    第三百四十四章 注定不平静的一天(二)

    七月二十二。{闪舞小说网 }

    下午。

    几个勋贵正在寻欢作乐,成国公朱纯臣正是其中的一员。

    一群歌舞伎穿着轻薄的衣衫,扭腰送胯的表演着,红衣白浪,荡漾而来的是阵阵香风,说不尽的yin靡。

    朱纯臣和一些个勋贵正看得入迷。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匆匆走进来,在朱纯臣耳边小声的说了几句。

    朱纯臣略带**的表情立刻变了。

    “散了,散了……”成国公立刻驱散了表演的歌舞伎。

    其他几个勋贵也是正看得痴迷,见主人家忽然散了歌舞,一个个十分不快,又看成国公一副有事要说的模样,知道又有新消息了。

    “国公,可是有消息了?”一个勋贵开口问到。

    成国公笑了笑,道:“在外面探听到的最新的消息,这次陛下运银子,确实运了不少,市面上传言是三四百万,六七百万个银币,其实,是整整五百万个银币,这个消息,是宝源局里出来的,应该是可信的,呵呵,据说,陛下这次翻了上十辆马车,打破不少箱子,被人捡走了几十万的银币,呵呵,宫里刚得消息,错不了的。”

    自从琉璃斋传出了金山的名声之后,成国公就吃不好,睡不好了,琉璃斋是座金山,他知道,他一直就想把琉璃斋弄到手,不过,皇帝太强势了,弄皇帝的产业,朱纯臣还不想把自己的脑袋搭进去,所以,也就渐渐绝了这个心思,但是,听说这次皇帝要卖琉璃斋的股份,他那点心思,又被勾了起来,给弄得痒痒的,于是,皇帝的事,越发的上心,特别是皇帝银钱的事,越发的上心。他要通过判断皇帝到底缺不缺钱,好以此判断琉璃斋是不是真的要卖了,或者说,值不值得买。

    “啧啧,我说,这事,可就稀奇了,你说宝源局到银行里才多远?还是在内城,这怎么就会被撞翻上十辆马车?丢几十万个银币?这事,也就是在我朝当今陛下这里才会发生,钱多的无处花,才会出这事啊从古至今,可听说过皇帝在内城被人抢了几十万银子的事?”一个勋贵调侃道。

    “也是,这事,说明啊陛下手里的银子多的没地方花了,特意送点钱给老百姓呢,说明陛下手里的银子多呗,说明陛下不缺银币呗。”另外一个勋贵也调侃道。

    “就是,我说,国公,那事,你就别想了,陛下根本就不缺钱,要卖琉璃斋这事,怕陛下原先是想卖的,不过又舍不得,又不卖了,如今流出的那点股票,怕还是陛下面己宫里的贵人,给的一点体己钱,陛下手里又不短银子,为啥要卖琉璃斋?即便是卖得千万两银子,可是,也毕竟是坐吃山空,钱变成了死钱,可就不经花了,那里有琉璃斋这个金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的好?十年,二十年之后,这琉璃斋显然的,可比一千万两银子值钱啊嘿嘿,说句大不敬的话,要是我,我是不会卖的,如今陛下是不缺银子,会弄钱,可是,我大明朝十几代皇帝,也就出了这样一位天子呢,往年那个天子不是过紧巴巴的rì子?陛下他能不给子孙考虑一下?十年一晃可就过去了……”一个老成一些的勋贵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劝朱纯臣不要老想着买琉璃斋的股票了,这事,在勋贵里,也不是什么新闻,朱纯臣想买琉璃斋的股票,可是又吃不准划算不划算,陛下卖不卖,又不敢到皇帝那里去问,于是,到处打听消息,这股票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纯臣这些天,可没睡好觉,琉璃斋是座金山,人人都知道,他朱纯臣更是眼馋得不得了,在勋贵里还有些分量的他,开始钻研这个东西,正路,偏锋什么的,反正,用了不少,就是要套出琉璃斋的消息,让他去问皇帝本人,他又没那个胆子,如今这天子,虽然年少,可是,确干了不少大事,那威严,算是起来了,朱纯臣说要去问陛下,又怕皇帝责怪他这点鸡毛蒜皮的事也来烦他,又没那个胆子。

    朱纯臣本来还蛮高兴,不过一听众人的说辞,心里的鼓,又敲起来,七上八下,没了主意

第三百四十五章 各人的选择

    第三百四十五章 各人的选择

    七月二十二。

    平台。

    杨改革也正在召集自己的重臣,准备商议一下陕西的事,不管怎么说,这样大的事,自己不可能躲在家里一个人去cāo作的,得调集各方面的力量,集众人的智慧。

    如今来的人,是这个帝国核心的掌管者。

    平台里,比外面凉快一大截,杨改革受不了炎热的天气,于是,降温,就成了宫里一项大事,皇帝走到哪里,温度必须降到那里。

    内阁,尚书们,在外面走出了一身汗,才进平台没多久,身上就干了,说不出的爽快,大臣们,也羡慕皇帝会享受。

    “陕西的事,最终还是来了啊朕虽然早已做了准备,不过,没想到,还是来了啊”杨改革见人来齐了,首先叹息了一声,这历史的惯xìng,实在是强了些,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惜,依旧未能阻止历史的脚步,当然,历史还是有一些偏转的。

    “陛下,不用太过担心,文有徐子先在陕西移民,武有陛下的新军在那边,应该是万无一失的。”施凤来劝解道。

    “是啊陛下,不用太过担心,……天佑我朝,如今,让我朝提前得知了消息,可以从容对应……”张瑞图也如此说道。

    重臣们也是纷纷劝解皇帝,皇帝的脸sè好像很差,好像受了很大的打击,在众臣看来,皇帝为陕西耗费了无数的心思,结果陕西还是有人造反,这对皇帝的打击肯定是很大的。

    “陕西的事,是有所准备,不过,朕还是不希望生灵涂炭啊一旦这些人裹挟了大量的灾民,这事,又是个麻烦事啊”杨改革不住的叹息。自己穿越过来,面临压力最大的一件事,莫过于陕西造反,为此不知想了多少办法,事到头来,更是患得患失。

    “算了,孙师傅,还麻烦先把陕西的情况说一下吧……”杨改革感慨了一番,心思逐渐的转变过来,开始忙碌正事了,开始吩咐孙承宗介绍陕西的情况起来

    “遵命,陛下。”孙承宗如今,也回城了,开始全力替皇帝运作参谋部,替皇帝出谋划策,风已经起来了,接下来,就是替皇帝听风,看风。

    “……目前得知的消息,重点是府谷……”孙承宗开始拿着指挥棍,在平台那个硕大的沙盘上面,讲解陕西的局势,其他的众臣,围了沙盘的差不多三边,空出一边多归皇帝一个人站。“……也就是说,这次干旱,遭灾最重的陕北延绥地区,这个地方,也是转运灾民最难的地方,这个地方,黄河行船已经是大大的不便,粮食,人员转运都会额外的消耗……”

    “……这个地方,是陛下最担心出问题的地方……”说道这里,孙承宗停了一下。

    见皇帝没什么反应,又说道:“……为此,陛下已经在绥德布置了新军,除了派到白水的吴三桂一部,其余的新军,都在绥德,因该可以及时的驰援……”孙承宗解说到。手里的棍子,不是在在沙盘上的几个城池上面盘旋。

    “……陕西巡抚早在赴任之前,陛下就已经交代了要注意防御民变,已经授权陕西巡抚调动各地卫所的军队对各地的民变进行镇压……”孙承宗从各个方面开始讲解这次陕西的问题。

    说了半天,群臣都是静静的听,没人说话。

    孙承宗把大致的情况解说完毕,杨改革才道:“如今陕西的情况,也就是这些,虽然朕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可是,仍希望各位能给朕出谋划策,拾遗补漏,各位,就说说,陕西方面还有那些遗漏的吧。”杨改革虽然做了种种布置,但是一个偌大的帝国,问题千条万条,一个人治国,实在是太累,杨改革即便是穿越者,更是有逆天的***,但是,仍然是给闹得头晕眼花,不得不问自己的大臣。

    众大臣没说话,杨改革等了半天,见没人说话,道:“怎么,大家都不说话?难道就没有人替朕分忧?”

    “启禀陛下,臣有疑问。”一个官员出来问了个问题。

    杨改革道:“问吧。”

    那个官员道:“启禀陛下,臣敢问,如今的消息,全部都来自一封信,这消息的可靠与否?陛下可否把信给我等看一下,如今陕西的事,之前陛下已经做出了种种布置,已经没有太多要说的,唯独这个最新的消息,出自一封信,陛下要我等议事,我等也只能从这一封信出发,从这一封信里进行推敲而已……”这个官员把自己的问题说了出来。

    杨改革点点头,觉得说的没错,杨改革一开始,是不打算把吴三桂给自己的信公开,因为里面有很多吴三桂为那个王二求情的东西,杨改革觉得事情蹊跷,所以,准备等详细的消息,不过,此事,被这个官员一说,杨改革觉得,确实有必要把这信给大家看看,因为,所有的种种,都来自这封信,如果不给大家看信,要大家讨论,显然,大家也说不出个什么。

    于是,杨改革把吴三桂给自己的信件,发给大家看,众人一个个拿过信件,仔细的阅读着,好从里面琢磨出一些有用的东来来。

    等了很长一气,众人才把信件传阅完毕。

    “诸位都看完了吧,说说如今该怎么办吧。”杨改革问到,处理国家大事,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不够,必须集众人的智慧。

    “启禀陛下,臣从这封信了,看到了一些东西,不知道……”施凤来犹豫的说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