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别说,得郭允厚这个户部尚书的提醒,杨改革才意识到,自己确实有这样一笔钱,今年加收了四五百万两银子的税,名目就是去赈灾,赈灾那千万两白银是整个赈灾工程的预算,也就是说,到了明年,如果继续执行加税,可以多得四五百万两银子,因为第二年这笔钱已经不需要转到赈灾款里去了。

    “郭爱卿的意思是?”杨改革不解的问道。

    “启禀陛下,臣的意思是,可以乘着今年秋税尚未缴纳的空档,下令再加税三厘,如此,可多得一百多万两银子,用于战事;可以如此告知百姓,因为今年多交了三厘税,所以,到明年,加的九厘的税则只需要交四五厘,如此,今年多交三厘,明年则可少交四厘五,如此到明年,百姓可少交一厘五的税,算是给百姓的优惠,如此,朝廷,陛下可得银钱救急,百姓也算是得了些实惠……,不知道陛下以为如何?”郭允厚这个户部尚书当的那叫一个窝囊,皇帝指了一位下任户部尚书,一个侍郎把他这个尚书都给架空了。他憋屈啊对皇帝那是又恨又怕,出的这个主意,也不知道是好心,还是下黑手,反正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杨改革糊涂了,这到底是加税啊还是减税啊?

    今年加三厘,明年减四厘五,杨改革算了半天,算是明白了,这就是典型的卯吃寅粮,今年征明年的税。

    “启禀陛下,臣反对今年再加田税。”帝党里有人说话了是首辅施凤来。这可就是怪事了,支持派改反对了。

    “说吧,为什么。”杨改革纳闷了,这辩论会开的,正反方还会调换位置呢。

    “启禀陛下,我朝还从来没有预征下一年田税的事,我朝二百多年,都是一年征收一年,从来只有拖欠田税,从来就没有过预征下一年的规矩,太祖定下的这个规矩,就是节省民力,为民谋利,不使朝廷逼迫百姓过甚,如果因为事情紧急就开这种口子,岂不是坏了祖宗定下的规矩?岂不是坏了我大明朝二百多年的规矩?这个口子百姓如何看陛下?朝令夕改啊陛下,此事,绝不可行,于陛下,于朝廷的威名都不利,为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就把陛下和朝廷的名声搭进去,不值得啊”施凤来对于大事倒是迷迷糊糊,没什么过人的看法,但是对于这种官场上的规则,历代留下来的规矩,那是门清,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倒是明白得很。

    杨改革本来还觉得郭允厚这个今年加三厘,明年减四厘五的办法不错,现原来,这小子在使坏税,害自己呢,要不是有个知根知底的施凤来提醒,自己怕是一时口快,就给答应了呢,这个口子国民党时候把税收到二十一世纪的事,就会在这里重演,自己或许,可以提前结束皇帝的生涯了。

    “陛下,臣以为,这事虽然有点出格,但是,百姓也不吃亏,毕竟,到了明年,陛下不是又还少收他们四厘五吗?这不是又节约下来一厘五了吗?百姓们肯定会乐意的,百姓们肯定会支持陛下的。”没人知道郭允厚是怎么想的,反正,这个主意,看上去,摸棱两可,说是预征明年的税也行,但是,说是给百姓的优惠也行。

    “这个办法就不用考虑了,夏税如今都还没入库呢,秋税完全入库,要到明年去了,朕如今就等米下锅,等不了了。”杨改革也没心思去辨别这郭允厚到底是个什么心思,干脆以时间来不及给拒绝了。

    “启禀陛下,臣敢问,那明年的加税,是不是该减一减呢?毕竟,明年不需要赈灾了,即便是陛下要钱去打仗,也不需要收那样高,有二百万两足以,臣以为,陛下应该节约民力,以民为本。”郭允厚不知道处于什么心思,又要求把明年的田税减下去了。

    杨改革快吐血了。这郭允厚,难道就是专门给自己作对的吗?自己明年那点收入,还刚刚发现,还没来得及高兴,你就要减税了,这不是诚心跟我过不去吗?那可是四百多万两银子啊

    杨改革黑着脸,神情败坏的道:“这个事,明年再说吧,今天,就只讨论加税的事。”杨给被郭允厚的这一击,打得眼冒金星,明年那四百多万两的收入,如果没人多嘴,恐怕还没人注意这四百多万两银子,现在这郭允厚这笔收入,算是曝光了,rì后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这笔钱,唠叨这笔钱。自己商税还没收上来,田税恐怕又要减下去一大截了。

    听了皇帝和郭允厚的对话,很多大臣都点点头,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这笔收入,确实有必要让皇帝给个说法,必须让利于民,今rì战完了这件加税的事,下次,开个辩论会,让皇帝减税。

    郭允厚的话说完了,一副淡定的模样继续站在反对派的阵营里。

    郭允厚给皇帝的这个套子,可谓是下得深,杨改革很无奈,还不能恶狠狠的对人家有意见,还得保持风度,风度……如果现在就打击郭允厚,肯定得落下个打击报复的名声。郭允厚这尚书的位子,怕是还要坐一段时间了。杨改革发觉,这朝堂上,不是自己想的那样简单,明箭易躲,暗箭难防啊这世界上,不光是自己一个人会挖坑,大臣们很多也都是挖坑的高手呢。

    杨改革是黯然神伤,税还没加上来呢,眼看着,田税又要掉下去一大块,这悲催的,果然,税不好加啊

    下面的辩论还在继续。

    双方你来我往,各自使出自己的绝招,互有胜负,杨改革倒是看得不亦乐乎。

    ……

    一个小太监在门外探头探脑,见大殿里吵得正热闹,犹豫了一下要不要进去禀报,脑袋缩出去了。

    不一会,就有个太监,悄悄来到王承恩身边,在王承恩的耳边小声的耳语了一会。

    王承恩听了,皱着眉头,到皇帝的身边小声的禀报道:“陛下,外面站在丹陛下的百官,已经晕倒几个了,外面rì头实在是太大了,不少官员都受不了了,陛下看是不是?”王承恩得了消息,外面太阳太大,晒晕死了几个,再这样下去,就真的有人被晒死了,如今,可是正六月啊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那丹陛可是光秃秃的石阶,没有一丝的遮盖,躲避的地方,今天的太阳也是格外的毒辣。

    “哦?”杨改革惊讶道。

    “回陛下,是的,小苏子刚才禀报,说是晕倒好几个了,很多大臣都是大汗淋漓,怕是得找个yīn凉的地方歇息一下了,否则,怕会出事啊”王承恩解释道。

    “嗯,朕知道了。”杨改革点点头,确实该体恤一下,这外面太阳那个大,杨改革即便是在这太和门里,也感觉得到火辣辣的热浪。

    “停”杨改革喊道。

    正在激烈辩论的大臣们都望向皇帝皇帝为什么喊停。

    “诸位卿家,刚刚内臣禀报,说丹陛下站的百官,因为rì头太毒辣,已经晒晕倒好几个了。”杨改革说道。

    群臣才猛然觉得,这夏天的rì头,实在是毒,虽然身处太和门,有高大的大殿遮挡,可是,依旧很热,不少人都是出汗不止,才想起来,外面还有一群低级别的官员呢,这大殿里因为地方有限,即便是皇帝体谅大家,让很多人都到大殿里来躲避风雨,可是也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进到大殿里来。

    “大伴,传旨外面丹陛下的百官躲避一下太阳吧,反正今rì也不是什么正式的朝会,让他们站在屋檐下面yīn凉处听就是。”杨改革本着人道主义的jīng神,让正在太阳底下暴晒的官员躲下太阳。

    “遵命……陛下有旨,着丹陛下站立的官员,往大殿屋檐下yīn凉处,躲避rì头……,聆听辩论。”王承恩先是答应下来,然后就是高声的宣旨。

    ……

    不一会,丹陛下的那些官员们,一个个都跑到屋檐下面来躲避太阳了,杨改革差点爆笑,这些官员,那晒得一个黑,有些人脸上,甚至还有盐粒。堪称“包青天”。

    这些得皇帝特许,在太和门屋檐下躲避的官员们,那叫一个伤心,本来不过是想来看热闹,那里知道,这rì头太毒,居然会晒晕人,他们也开始怀念以前上早朝的好来,以前上早朝,虽然半夜三更就要爬起来往紫禁城赶,天寒地冻得厉害,可是,人怕热不怕冷,冷了可以多穿点衣服,热了呢?总不能连皮都扒掉吧?如今的新皇帝,改了早朝的规矩,早上太阳出来之后才上早朝,好是好,不用半夜三更爬起来,冬天也不用受那个冷,可是……,到了夏天,这rì头,也忒毒了点,还没到午时呢,就晒晕好几个,平rì里早朝时间短,还不觉得,今rì时间稍长一点,问题暴露出来了。

    大殿里的群臣一阵恶心……,伴随着这些躲避太阳而来的人,还有一阵汗臭……

第三百零四章 朝堂上的大战(三)

    第三百零四章  朝堂上的大战(三

    大殿里的那些大臣是敢怒不敢言,那些在外面暴晒过的低级官员们,一个个浑身是汗,而且不少人是汗流浃背,汗流了,干了,再流,再干,身上都有盐层了,那个汗臭啊再加上某些个别人的狐臭,堪称毒气弹,毒得满殿的大臣头晕目眩。

    这又不能说什么,这是皇帝为了体恤别人,特意让别人进来躲太阳的,只能忍受这种能熏死人的味道。

    那些低级别的官僚们,很多都是对这今天这个收税的事感兴趣,特意来看个新鲜的,如今得皇帝的准许,可以旁听辩论的现场,很多人都是喜出望外,这太阳,没白晒。

    “好了安静安静刚进来的官员点,别拦得太死了,好歹让众卿家喘口气|……好了,你们接着辩论吧。”杨改革坐在宝座上,也是闻到一股子的“毒气”味,受不了,赶紧让大家点。

    虽然恶心,但是还的接着继续辩论,皇帝已经开口了。

    战斗在继续。

    不过,都没什么新意,无外乎就是拿加税是祸害百姓,百姓苦不堪言说事,收税的税监如何如何的嚣张跋扈,如何如何的害人,帝党这边呢,咬死了,如今战事紧急,没钱是万万不行的,刘延元更是大出风头,谁敢反对收税,他就问一句,rì后东虏入关,你来负责?你陪着他一起死?问到这个问题,反对派则是没人敢应声了,这种事,只要不是傻子,看过皇帝的推测的,对东虏入关这种可能xìng,那几乎都是相信的,如今的情报就是林丹汗失利,局面正在朝着皇帝的推测走,如果应付北方战事的钱不到位,导致东虏入关,这责任,谁担得起?谁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冒险?反对收税无非就是想多赚几个钱,但是没有为了赚钱把命也搭进去的,这买卖显然不划算。

    时间渐渐的越拉越长,从刚开始的时候,帝党的火力猛烈,逐渐的,帝党就开始有气无力了,这嘴巴都讲起白沫子了。倒是反对派这边,因为人数众多,可以轮番上阵,倒是jīng神旺盛得很,很快就占了上风了。

    两边的战斗,依旧在继续。

    “启禀陛下,臣反对收税,加派之害以税计,商税之害以rì计……商税非困商也,困民也,商人贵买绝不贱卖,民间物物皆贵,皆由商算税钱……况复而宁知底极乎……”一个大臣半百不白的话说到,这就是炒剩饭,说来说去,都是这一套。

    当然,如今即便是反对派反对皇帝收税,也没有人拿什么收税导致天怒人怨,上天降下惩罚这些和皇帝说,毕竟还没到那一步去,如今这个皇帝,已经拿出了千万两白银去赈灾,更是在北方大量的使用银钱备战了,如果还这样说皇帝,怕也真是说不出口了,这话就彻底的和皇帝撕破脸皮了,怕是要被皇帝嫉恨到死,也没人愿意用这套说辞。

    杨改革在心中对这种说法是嗤之以鼻,这看似是说得有道理,不过,这个说法明显有漏洞,比如自己的琉璃斋,和老百姓困不困有根毛的关系,自己不收税,又有几个老百姓用得起玻璃?自己收税了,倒是让那些买得起玻璃的人多花了几个钱,不过买的起玻璃的人,又在乎那几个钱?

    当然,表面上,杨改革还得装做很受教的样子,让反对派更加来劲,好似皇帝已经逐渐的被我们说服了。

    反对派是更加的来劲。

    “启禀陛下,臣反对收税,今一货一人,税而又税,?膏咋髓,一羊十皮,颐颐而来者,无所牟其利,抑且有其害,是重困商也,如XX大人所言,商人贵买岂肯贱卖?民间货物腾贵,百姓生活困顿啊陛下,万万不可收税……”一个反对派出来反对道。

    杨改革继续装,装作认真的聆听,装作是有很大的收获,其实,心中早已骂翻天了,二十一世纪的人岂是那样好忽悠的?

    “启禀陛下,臣反对收税,臣举一列,如河间一府,地瘠民贫,税额两万五千有奇,敲骨吸髓久矣,夫民不堪命也,而陛下如果收税,则税繁则商困,商困则来者稀,必须取盈其额,……河西大小货船,船户有船料,商人又有船银,进店有商税矣,出店又有正税……百里之内,辖者三官,一货之来,榷者数税……陛下,这收税如何使得?百姓还过不过rì子啊?”一位大臣更是举例说到。

    杨改革更是鄙视,这种拿一个贫穷地方的税举例有根毛用,rì后,一个商业发达的城市所收的税,可以抵得上内陆几个省,也没见收税了就发展不起来,收税了,还可以反哺不发达地区,比如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就经常见到什么对口支援之类的东东,倒是这明朝,最后因为收不上来税而倒台的,让后世的人看了,少不得要叹息一声,这些反对派的说辞,也就能迷惑一下见识有限的人,比如历史上那个崇祯,要迷惑如今的杨改革,那是不可能。

    ……

    随着时间的推移。

    反对派开始在人数上显现出优势来,打口水仗的时候,人多,口水也多,帝党们早已大战多时,嘴巴的白沫子都出了不少,和反对派斗嘴,早已是有心无力。朝堂之上,一时,全是反对派的声音。

    杨改革听这些反对派的话,完全不屑一顾,要是收税是错误的,是有罪的,是该死的,那么,rì后所有的国家的都是疯子,都是神经,都是白痴。反对派们说的这些道理,对杨改革是没有丝毫的触动,反而让杨改革觉得恶心,也就明朝的这些“白痴”“傻瓜”才会这样想和这样说、这样做。放在rì后看来,明朝的这些管理国家的不是白痴,就是自私自利到极点的人。

    杨改革今天这样安排,就是给反对派“行方便”,目的就是让反对派赢,而自己帝党这边,得必须有一番激烈的“抵抗”,言辞激烈的交锋,最后因为迫不得已而宣布失败,让反对派赢得“艰难”,赢的“真实”,赢的让人看不出破绽。这本是一出安排好的戏,不过,也被反对派那些恶心的想法恶心得不行,问道:“既然诸位卿家说收税有如此之大的罪恶,如此不应该,那朕想,是不是也该把田税,盐税,关税,等等一切税都取消了?如此,百姓岂不是更加的好过rì子,更加的轻松?大家以为如何?也议论议论。”

    皇帝一说话,众臣就觉得窒息,脑袋短路,皇帝真的是敢想敢说啊连取消天下所有税这种事也敢说出来。所有的税都取消了,谁给我们发俸禄?朱家的天下大概也是不想要了吧?

    群臣都惊恐和尴尬的看着皇帝,不知道皇帝这是什么意思,看皇帝好像很正常,不像是失心疯啊

    “呵呵,你们继续,继续,就当朕没说。”杨改革只是实在是看不惯那些唱黑收税的人,所有,特意出来恶心一下反对派而已,今rì这场辩论,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反对派赢呢,杨改革即便是有种种的言辞和理论和这些反对派辩驳,但是,也是假装不知道,不说。

    整个辩论,除了开始的时候帝党火力凶猛一段时间后,渐渐的就不行了,这帝党在人数上吃亏,就显现出来了,因为人数少,说话也是渐渐的有气无力了,就连今天最能战的刘延元,如今,声音也是嘶哑了,其他几个帝党,早已不怎么说话,因为口水已经喷干了,这大殿,又每个喝水的地方,天气更是炎热,更容易口渴,也就刘延元时不时的出来猛烈的反攻一阵,然后反对派的人又蜂拥而上,将刘延元淹没,刘延元也学了个赵子龙七进七出,不管什么事,他就抓住一件,谁敢耽误了兵费,他就跟谁急,跟谁拼命,要别人把命和他绑在一起,这一招,倒是吓住了不少人,成了他的杀手锏。

    即便如此,帝党的人也渐渐的支持不住了,刘延元的声音早已嘶哑,说话都费力了。

    杨改革也不在意,今rì,就是要让反对派赢,赢得艰难呢,好让自己的计划得以施展。

    反对派因为气势渐渐的压倒了帝党,洋洋得意起来,战斗**愈发的强大。就连那些酱油党,也时不时的为反对派叫好。

    整个辩论的现场,反对派已经占了上风了。

    唯有刘延元一个人的杀手锏,还起一些作用,没有人敢正面回应刘延元,也没人愿意陪刘延元一起死,抵制收税不就是为了多赚两个钱,有必要把命搭进去吗?

    “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边关战事紧急,东虏可能绕道入关一事,确实不得不防,银两也确实拖不得,臣谏议陛下,动用存在大明皇家银行里的银子,暂时度过难关,也无需多,大概二百万两就够了,待到了明年,秋收之后,可多收四白多万两银子,除了用作军费,还可以把今年借去的二百多万两银子抵上,如此,就不用收税了。”反对派也是给刘延元这个杀手锏搞得没办法,不得不提出这种办法。那就是动用李若涟那个银行里的银子,然后用明年加收的那几百万两还上,因为明年继续加收的话,不用在转到赈灾移民的事上去了,所以,倒是可以腾出不少银子。

    这倒是出乎杨改革的预料,反对派为了使刘延元这个杀手锏失效,居然肯让步,让自己动用刘若连银行里的钱去打仗。

    “这位卿家说得也有道理,用明年加收的田税还今年的开销,倒是一个救急的好办法,不过,这些银子,很多都是藩王,勋贵们的,朕怕他们会有意见啊”杨改革倒是想用那里钱去搞纸票子,用纸票子的杠杆作用,把一份钱变成两份、三份,如果今天这些官僚们支持自己调用那批钱,也是件好事,起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