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承恩看着这群大臣个个没人样了,见四周的侍卫,甚至太监们也没个正形,皇帝更是一副哭笑不得尴尬样,不得不咳嗽一声。

    “咳咳……”

    场面这才安静下来,文华殿这才像个处理政事的地方,刚才还在玩暧昧,玩涎脸的众臣们,立刻转变神sè,又变得极为严肃起来。

    “丽娘不进宫,这件事,就不要再说了,再想想其他办法吧。”杨改革道。

    明朝和其他各朝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皇帝的老婆,皇后,或者是其他妃子,向来都是小姓,寒门,出身很低,不像很多朝,皇帝,皇子的婚姻都是一桩政治交易。

    比如崇祯的皇后,就是寒门出身,老爹据说是个算命的;田贵妃的老爹更是个经商的,后娘更是一个风尘女子;甚至还有皇帝娶离婚的妇女的事,而明朝的藩王们,如果娶个杀猪匠的女儿,这完全很正常,所以说,这是明朝的一大怪,也是一大奇事,放其他各朝,绝不可想象,所以也才有了终明一朝无外戚之祸一说。

    群臣这就没办法了,不能封诰命,正主子又不肯把人带进宫里去,那这可怎么办?

    “谁说封不得?封不得诰命夫人,难道还不能封个诰命吗?我朝秦良玉秦总官兵可就是一员女将,为何孙姑娘就封不得?”一个大臣忽然爆出个冷门。

    “这不同,秦总官兵乃是按照土官例,袭的他夫家的官,所以,即便是封了官,做了朝廷命官,这也是有迹可寻,属于特例。”一个大臣立刻反驳。

    “启禀陛下,臣不认同,秦总官兵袭的是夫家的官职没错,可是,他夫家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土官,宣抚使而已,如今,秦良玉秦老夫人可是实权总官兵,都督佥事,更是领的二品官官服,已经开了女子为官的先河,既然如此,孙姑娘的封赏又何难?臣以为,不用诰命夫人,去掉夫人,直接以诰命封之就是,何须如此烦恼?只需有功于我大明,有功朝廷,有功于百姓,那里有那样多的规矩?向来就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说,又有前例可循,封赏是没问题的。”

    这个人的一番话,说道杨改革的心坎里去了。

    “不错,不错,这话朕爱听,秦老夫人的事迹,朕从小就耳闻,对秦老夫人是敬佩得很,只要有功于我大明,我大明朝历代皇帝,都不会吝啬,也绝不会歧视女子,该封赏的封赏,该加官的加官。”

    皇帝一句话,就扯上了几代皇帝,这让还想争辩几句的大臣,闭嘴了。秦良玉受大明朝三代帝王的尊崇,是不争的事实了。已经在上两代皇帝那里得到封赏了,在当今这位天子的心目中,更是有地位,特意招进京来拱卫京师,加官进爵不是什么难事。既然事情以她作为标杆,还是嘴上积点德吧,以免rì后同朝为官见面尴尬。

    大臣们也就不那么反对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不如就授予一个七品的散官承事郎得了,既体现了陛下、朝廷的大度,又和如今的官制没有冲突,孙姑娘更不需要出去做官,所以,臣觉得,陛下,此散官倒是很适合孙姑娘的。”首辅施凤来是想尽一切办法为了皇帝说话,要为皇帝力战到底。

    “是啊陛下,臣也以为,授予一个散官比较合适,我朝是根据官职而给官阶定官品,对孙姑娘可能不太适合,所以,给个没有具体官职的散官,倒是正合了孙姑娘的情形,既可以体现朝廷的大度和陛下的睿智,又可使孙姑娘得到封赏,两不误。”礼部尚书何如宠也站出来,为皇帝说话了,这件事站在公允的角度上,一件度量衡的衡器换到的不过是一个七品的散官,这个只能说,女子就是吃亏。衡器那可就是以前的鼎啊是和国运,法理联系在一起的重器,古语说的定鼎中原,现在就是这些衡器在其那个时候鼎的作用。

    “陛下,臣赞同……”有些大臣也赞同这个提议,散官在明朝,实在是不算什么,就是有点荣誉罢了,没有一点实权,对现行的体制没有什么影响,用来打发人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陛下,臣也赞同,不过,臣以为,介于孙姑娘乃是女流,又有进献度量衡衡器之功劳,所以,臣以为,陛下,应该给予孙姑娘一些特权,比如,见官者,无需跪拜……”帝党的人也不是吃素的,立刻为皇帝捞取好处了。

    “好那就这样办吧,给个七品的散官,见官不拜。”杨改革顺势就定了下来。

    其他大臣也当是没听见,一个散官,没有官职,对如今的官制没有一点干扰和影响,不跪拜,那是因为她是皇帝的女人,你叫她跪拜,就等于是叫宫中的后妃们对你跪拜,你这是什么行为?

    “吾皇圣明。”众臣一齐参拜。这经筵的歪楼行为,才算是得到了遏制。

    ……

    温度计以及封赏的事,告一段落。

    杨改革又盘算着,自己或许,该启动那件事了,那件事绝对将会是明朝的一次核爆炸,绝对是明朝的一次改变历史走向的大事件,这个时候启动,或许,正是时候。

    “诸位,今rì,朕有件事,要说。”杨改革清了清嗓子,准备启动那件事了。

    群臣见皇帝说话,立刻站好,结束了交谈。

    “最近,各地的赈济花销巨大,战事又是四起,远的不说,就前几rì,朕就派了一旅jīng锐到陕西去镇压民变,今rì,又得了消息,和林丹汗的联合达成一致,都是需要用兵的,一用兵,诸位也知道,花销就是一个无底洞,朕也感觉到了压力啊朕的内帑逐渐的枯竭了,所以,想跟各位朕想找个办法,补充一些内帑,否则,到时候,打仗没钱了,岂不是祸事?”杨改革说道。

    众人一听是这件事,脸sè立刻就变了,内帑枯竭,皇帝要干什么?明显的,就是要捞外快啊皇帝能捞的地方实在是不多,最常见的就是加税。比如矿税,商税什么的,而这些,正是明朝士大夫的禁脔,谁都动不得,就连皇帝也不例外。

    这回,施凤来不敢跟皇帝站台子了,这可是和整个官场为敌啊施凤来缩缩脖子,夏rì炎炎,觉得脖子有点冷。

    大臣们都缩头缩脑,没人作声。

    “诸位可有什么好买卖,可增加朕内帑的收入呢?朕急需银子去打仗,没银子,怕这仗是达不成咯。”杨改革又说道。

    众人绝不相信皇帝会没钱打仗,只相信皇帝是想从哪里搞点钱,最有可能的就是皇帝想收税了。

    “陛下,陛下的琉璃斋,rì进斗金,怎么会缺钱呢?陛下说笑了。”一位大臣期期艾艾的说出了大伙心中所想。皇帝会缺钱,那真的是见鬼了,大家还指望着皇帝给大家发钱呢,那银行里,据说存了五六百万两银子,没钱?骗鬼去吧。

    “呵呵,琉璃斋虽然能进一点钱,可是,也经不住四处打仗啊打仗,那就是烧钱,再多的钱也不经花啊毛文龙那里要银子,袁崇焕那里要银子,林丹汗现在也要银子,边关将士们,补发欠响,军饷都需要银子,京师需要拱卫,这也需要银子,陕西要镇压民变,更是需要银子,赈灾,这个就不说了……朕的意思是,想加收一点商税,把商税好好的整顿一下,以此来缓解一下朕内帑的压力,将士们去打仗,也不至于没银子发饷银啊”杨改革已经准备开启明末的核武器了。

    虽然皇帝的账目大家都清楚,可是,大家依然不相信皇帝,没钱还到处打仗?还到处撒钱?说没钱,谁信啊?就是要找个借口收税嘛,说白一点,就是找个借口从我们身上刮皮,群臣戒备的望着皇帝。

    “陛下,不可和百姓争利啊陛下如果加收商税,必定会导致百物腾贵,必定会伤到百姓啊百姓乃是我朝的根本,陛下,不可加收商税啊”一个大臣跳出来哀嚎道。

    杨改革心中冷笑,就知道你们会这样说,你们这群家伙,就不能说点别的?一个茶叶产地的税务机构,一年就给我收几两银子的茶税,这他**的还好意思说伤民,茶叶那是平民百姓喝得起的吗?

    “哎……,不收商税收什么呢?田赋是不能再增加了,户部又是个没钱的,朕的内帑眼看着就要耗尽了,打仗难道可以暂停吗?收矿税吗?或者其他?市舶司的也行?”杨改革抛出了几个税收的名目,这几个名目,在万历朝的时候,因为皇帝派太监收税,最后导致死人的,也因为这个,万历是被文人们批臭了的,其实,万历平均到每年,也不过收了四十几万两的税,也没收多长时间,对于一个人口过亿的帝国来说,只能说是毛毛雨,四十万两银子摊到每一个人头上,其实,不过几文钱,真是伤到了一根毛。面对商业上的巨额利润,这点钱,根本不值一提。

    “陛下,如今天下多灾,天下民力已穷,正该是养天下元气的时候,陛下不可再多收税了,因该多从其他地方想办法。”

    “既然商税不行,是于民争利,伤害百姓,那就课矿税好了,这些年,坑矿税也没怎么正经的收过了,如今,正是国家亟需用钱的时候,收一点上来,也好缓解一下朝廷紧张的局面,这矿税和平民百姓没什么关系,也不会伤到他们,就收矿税吧,如果收矿税,朕可以和户部平分,呵呵,如何?”杨改革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到。

    群臣个个低着脑袋,这坑课是那样好开的吗?开坑挖矿的,那个不是一方豪强?那个没有背景?收税的人被打死的山里都不知道,还收税?再说,收税就是从我们身上拔毛,官僚们个个不作声,以沉默应对皇帝,这矿税不仅收不得,而且收不到。

    “都不说话?那就是不行咯?既然收矿税也不行,那就加收、整治市舶司的关税,如何?这个不仅和百姓无关,更是和我大明治下的人没什么关系,这回应该没问题了吧?”杨改革皮笑肉不笑的问道。这都是在为启动原子弹做准备。

    群臣又是沉默,这海上贸易,在江浙,乃至福建,两广,那是大把的人靠着这个获利,那家当官的没把银子往这里面投一点,从这里收税,就是扒我们的皮啊大臣们为什么要把市舶司整成残废?不就是为了多赚一点银子吗?重整市舶司肯定是不行的。

    “怎么了?没个说话的?这商税还有个说法,不与民争利,可是这坑矿税,市舶司的关税和百姓没什么关系了吧?诸位就不说道说道?”杨改革面带讥笑的说道,以嘲笑的口吻嘲笑自己的大臣们。

    感谢“同袍梓儿”的打赏,感谢“菜鸟喜欢巴雷西”“一号老大”的月票,呵呵,现在搞活动,一张月票算两张,机会难得,求票】

第二百九十七章 同床异梦

    第二百九十七章  同床异梦

    杨改革想收一点税,连说了好几个税收的项目,群臣都是以沉默应对,就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这个税是万万收不得的。

    要是收税那样简单,当初,我们就不会费了那样大的jīng力,把各种税搅黄,把各种税整成残废了,大臣们个个缩着头,这事,是没法和皇帝沟通了。

    “诸位,就不能说几句话么?”杨改革继续以嘲笑的口吻问道,以前不知道明朝的税是怎么弄的还好一点,眼不见为净,如今知道了明朝税收的种种,对这些明朝的顶梁柱们恨得咬牙切齿,气不打一处来。

    一位大臣实在是受不了皇帝的嘲笑和逼迫了,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既然陛下缺钱,何不让百官,勋贵们认捐呢?每人捐一点,就是个不小数目,也算是做臣子的为陛下尽力了。”

    “认捐?朕觉得,我大明朝的薪俸,本来就是极低的,再让大家认捐,大家还要不要吃饭?何况,认捐也不可能每月都捐,朕打仗,也不是打一个月就不打了啊大家的薪俸本来就少,再要每个月都让大家认捐,大家是不是家里都不用开锅伙了?”杨改革怎么可能会让认捐这种事来抵消收税?收税是年年收,月月收,认捐,那只会让自己挨天下官僚阶级的骂。

    这个站出来说话的官员立刻缩着脖子,退了回去,这招忽悠皇帝,没用。

    文华殿里,夏rì炎炎,不过这气氛,就好比开了zhōng yāng空调一般凉飕飕。

    户部尚书郭允厚想了很久,还是站了出来,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夏税也开始收了,最迟不过八月就会全数到齐,到时候,朝廷就有钱了,可以缓解朝廷的窘境,到时候朝廷有钱了,也不会让陛下以内帑独支各地战事,如今离八月,也不过一个多月的rì子,陛下,臣以为,只要再坚持一段时rì,坚持一个月,这银子,就有了,也就不用收税,更不用靠百官的认捐了……”郭允厚是硬着头皮站出来说话的,他是户部尚书,没银子,头一个就要找他,他迟早是要站出来说个办法的,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个望梅止渴的办法了,能拖就拖吧。

    杨改革服了,还能这样干的,要是打仗能暂停那就好了,可惜,打仗从来就不是打游戏,打倒一半了还能按个暂停,出去撒泡尿再接着打。

    “夏税怎么用,那些地方需要用到夏税,历年都是怎么用的,户部就没个底?没个定数?能全部挪给朕去打仗?郭爱卿,你觉得你能挪出来多少?”杨改革如今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刚来明朝的初哥了,什么都不懂,对明朝的税也明白得很,说是夏税,其实,明朝主要的收入,都在秋税上面,夏税在几百万的样子,这个几,不会超过五,一般都在二、三徘徊,也就是说,夏税实际上才二三百万,秋税则在两千万左右,所以说,实际上,即便是熬到了八月份,能收上来的夏税也不会超过全年税收的五分之一,这点钱,历年都是有定数的,要靠这个钱去打仗,很不现实,杨改革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好骗的毛头小伙子,自然明白其中的猫腻,如果真的按照郭允厚说的办,等到了八月就会发现,夏税已经所剩无几,什么事都办不了,然后朝臣肯定会叫皇帝盼着秋税,然后,一年就过去了。

    皇帝郭允厚就不说话了,夏税怎么用,他用脚趾头也想想得出来,真的全挪给皇帝去打仗,那是天大的笑话,实际上,户部历年正真的收入,能调用的,入了户部的,就没超过三百万两,其余的,根本就没户部什么事,从田里收上来,直接就在地方消耗掉了,还指望夏税去救命打仗,一万年也别想。

    群臣发现皇帝也不是好唬弄的,个个更是把脑袋低得更低,这事,真的是没法和皇帝沟通了。

    文华殿的气氛,再次沉闷下来。

    “启禀陛下,臣觉得,加收商税,矿税或者是关榷税,这个,一时间也难以有个说法,不如,下次朝议的时候再议,那时候,人多,主意肯定也多些,陛下以为呢?”一个大臣出来,来了个拖、拖、拖的办法。

    杨改革很鄙视这些官僚,为了自己那点私利,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杨改革心中盘算,这个原子弹,就是要放个响,就是要百官们参与进来,就是让百官们无话可说,听到有人搞拖延战术,也就答应了,道:“好吧,朕就依这位卿家的,下次朝议的时候,把这件事,当成一件大事来议吧,今rì就到这里吧。”

    杨改革则鄙视的看着这些官僚,心中恨恨的道:叫你们现在嚣张,叫你们吃里扒外,叫你们不干人事,到时候就叫你们好看,有你们哭的时候。杨改革手里的原子弹,一旦放出来,其威力之大,会席卷整个大明朝,动摇一切在明、在暗的规则,绝对会成为改变历史走向的东西,所以,现在说这件事,为的就是先给自己建立一个核防护所,免得到时候误伤自己,到时候,一旦核弹爆炸,摧毁了明朝现有的规则,自己就可以边看好戏,收拾残局,重新订立规矩,否则,核弹爆炸的时候,伤到了自己,那自己就不好重立规矩了。

    群臣见皇帝不再说这事,纷纷庆幸自己逃过一劫,放到了朝议上去讨论,会有更多的人和皇帝扯皮,拖沓,要说收商税,那更加不可能,皇帝如果蛮干,万历帝的前车之鉴不远。

    君臣同床异梦,各自怀着各自的想法,散了经筵。

    杨改革很高兴,事情正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而群臣们再怎么聪明,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会想到一颗即将席卷整个明朝的原子弹会爆炸。

    “大伴,把刚才那个太医找来,朕有话说。”散了经筵的杨改革并没有离开,依旧在文华殿里。

    “遵命,陛下。”王承恩答应道  。

    不一会,那个姓王的太医就到了,进来,依旧是先磕头行礼。

    “臣太医院院使王济仁【虚构】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杨改革吩咐道。

    “谢陛下”王太医带着一丝兴奋的神情,谢恩,站了起来,天下能得皇帝看重的人,都发达了,这回,轮到他了。

    “王太医,朕问你,你们太医院可研究过朕给你们的那些器具,有什么用,你们搞明白了没有?”杨改革前些天,就叫人送了一批温度计,酒jīng灯,玻璃管,放大镜这类的东西给很多地方,这太医院就是其中之一。

    王太医是太医院的院使,也就是太医院的一把手,自从接到了皇帝赐下的东西,非常高兴,立刻叫人用黄绸子包裹了这些器具,高高的供奉起来,天天叫太医院的太医们烧香膜拜,要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用,王太医就知道有一个用,那就是用来膜拜。

    “回陛下,臣还没来得及……,没来得及,也,也不敢用御赐的东西,这僭越……”王太医磨蹭了半天,终于说出了这几个词。

    “僭越?朕没听错吗?”杨改革还是头一次听别人跟他如此说僭越这个东西,觉得好笑,自己赐下的那些东西难道是光看的吗?

    “……”王太医很害怕皇帝。

    “那朕给你的那些东西,你不是烧香供起来吧?”杨改革觉得真的是一个天大的玩笑。

    “回陛下,为了表示对陛下的敬意,臣把陛下赐下的东西用黄绫包裹,供奉在太医院的正堂之上,倒是每天都带着太医们磕头行礼……”这位太医也是一个诚实的人,皇帝怎么问,他倒是怎么回答了。

    “……”杨改革也是一脑门的瀑布汗,这个笑话有点冷了,自己还指望着太医院用那些器具搞点科学研究,或者是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