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改革那个冏,直想打自己的脸,没想到自己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吖……丽娘,吖……”杨改革冏得死,不知道说什么,只能把孙丽娘揽进自己怀里,这好事好歹是说出去了,剩下的,就是多安慰安慰吧。

    孙丽娘靠在杨改革的肩膀上,又开始不住的小泣起来。

    “公子,可是说真的?”孙丽娘小声的问道。

    “是啊丽娘,这件事,我觉得实在是太幸苦了,不适合你一个女人去做,这收购羊毛的事,整天要和关外的蒙古人打交道,我听说蒙古人常年不洗澡的,我怕你给那些野蛮人熏着了,整天的在外面跑,我可是真的怕你给晒黑了,到时候,不好看了,可别怪我不要你啊……”杨改革将错就错,反正那种低级到不能再低级的借口都说出口了,那就接着用这个接口得了,虽然这个借口很无耻,可是貌似用来哄女人确是不错。

    “嗯,丽娘知道了,既然公子心疼丽娘,那丽娘依了公子便是,不知道公子要丽娘把生意交给谁?”孙丽娘也不再抽泣了,转而问杨改革把这生意交给谁,心里虽然有些不愿意,可是,还是很甜蜜的。

    “这个人,是田贵妃的老爹,叫做田弘遇,他早年曾经在陕西经商过,对蒙古很熟悉,朕要找的这种羊毛,正是在陕西关外出产,你在蓟、宣、大边墙之外,是收购不到朕要的那种羊毛的,他又是个男的,正当壮年,有经验,这种跑腿、爬山涉水的事,正合该交给他去做,我的丽娘要去和那些蒙古粗人打交道,我可舍不得……”杨改革继续哄孙丽娘了。

    “田贵妃的爹?田弘遇?喔,丽娘知道了,丽娘这就把生意交割给他,不会误公子的事的。”孙丽娘很爽快的答应道。

    “那就好,这件事,就这样定了。”杨改革见事情搞定,终于松了口气。把孙丽娘抱在自己腿上,任孙丽娘靠在自己肩膀上,现在,专心的哄人了。

    孙丽娘就坐在杨改革的腿上,脑袋靠在杨改革的肩膀上,用胳膊搂着杨改革的脖子。

    “丽娘,我刚才听你说有人定制酒具的事,我倒是觉得,这玻璃的生意,还可以扩大、深挖。我觉得,你可以组织一些工匠,专门成立一个研玻璃用途,改善玻璃工艺的机构,叫做研部,给这些工匠比较高的待遇,相信,他们必定能作出更多,更好的玻璃,造更多的玻璃制品,我也想到一个玻璃制品的好东西,也许可以赚钱,我见那灯笼虽然防风,可是,却没有玻璃透明,里面的蜡烛,油灯什么的光,透过灯笼之后,已经不怎么光亮了,我倒是觉得,可以用透明的玻璃做一个玻璃罩子,罩在灯上面,一来,可以防止风把灯光吹灭,二来可以防止烟火熏着眼睛什么的,丽娘觉得呢?”杨改革开动脑经开始哄人了。

    孙丽娘搂着杨改革的脖子,在杨改革的耳朵边上轻轻的说道:“公子,这倒是一个好主意,丽娘这就叫人去做,丽娘就依公子的,成立这个专门负责研的部门。”

    “嗯,很好,我还觉得,还可以做一种挂在马上用的灯,我见到了晚上,出行不便,特别是骑马,没个灯照明,很是不方便,我觉得,如果开出一种挂在马上,骑马候用的灯,必定会大卖特卖……”杨改革开始显摆自己的历史知识了,这马灯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如今玻璃出来了,自己甚至都开始提炼石油了,这马灯,是该出场了,是玻璃产业的延伸产业,是无论如何,也要做大做强的。

    “公子,你是说挂在马上的灯?这个要如何制作?想在马上颠簸得很,寻常灯具,蜡烛、油灯、灯笼什么的根本不可能挂在马上的,只要几下,灯里的油,铁定会散落下来,那灯的火焰,怕是会烧掉灯罩的,岂不是很危险?”孙丽娘不相信的看着自家男人,这种东西实在是太强大了点。

    “嘿,丽娘,这就是你的想象力有问题了,你想,如今有了玻璃,是不是不怕风了?即便是灯火烧到灯罩,也没关系,是不是?再说,灯油容易洒落出来,你不能叫人做个密封的油罐吗?”杨改革开解到,这马灯,是煤油灯的一种,在手电筒出来之前,可是风靡了几百年的,甚至在早年的火车上,还用这种灯作为交通信号呢,自己有了玻璃,不开出这种马灯,实在是暴殓天物,因为自己的石油工业已经启动了,那个叫做李延翼的胖厨子,已经再给自己熬石油了,rì后这石油的提炼一完成,立刻可以当作马灯的燃料,这石油还愁销路吗?自己要把石油工业做大做强,少不得要把销路问题考虑好,石油工业做大做强了,才能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对缓解明末的人口压力,有很大的帮助。

    “这……,公子,能行吗?”孙丽娘将信将疑的问道。

    “丽娘,你就听我的,不会错的,这玻璃生意是你独家生意,做出来的灯,也铁定是你的独家生意,你想想,一旦我说的这几种灯问世,你想想,天下多少人家要换这种灯?这是多么大的一条财路?你要是能做出挂在马上的灯,别的不说,我大明朝的军队,就要采购无数,如何,现在不怕了吧……”杨改革身为皇帝,在自家的店子里采购一些独家的军用产品,谁能说什么?杨改革给自己的女人打气。

    “啊……,丽娘明白了,一定按照公子的吩咐去做。”孙丽娘是彻底给自家男人的气势压倒了,大明朝有二百多万的官兵,要是真的成了军需,这确实是一笔大买卖,琉璃斋的生意,有一部分,也是和军需有关的,比如望远镜,就琉璃斋里的高端产品,一般人有钱都买不到,这利润大的吓人。孙丽娘幸福的依靠在自家男人身上。

    杨改革觉得这软玉抱在自己怀里,温香就喷在自己脖子上,渐渐的来了兴致了。

    “……呵呵,丽娘想起来了,公子上次来,说有件好笑的事,莫非,就是说勋贵们存钱的事?如今,那个什么大明皇家银行可是厉害得不得了,听说,那个银行里面的银子,比户部太仓里的银子还要多呢,陛下,可是真的?”孙丽娘问起上次杨改革来的时候,说的一件趣事。

    “大明皇家银行?哦?那个是朕开的,现在管事的叫做李若涟,朕的武进士,现在是锦衣卫千户了,你说的那个银子比户部还多,这个确实是真的,现在那银行里的银子,怕是存了五六百万以上了……”杨改革搂着软玉温香,得意的解释道,这可是自己的一笔横财啊

    “这样多五六百万两?”孙丽娘吓了一跳,她这琉璃斋可谓rì进斗金,是天下人都羡慕的好生意,可是和那个银行一笔,就不算什么了,人家几天就收了五六百万两银子。

    “呵呵,是啊五六百万两,只多不少,朕还没准平民百姓存钱呢,要是完全放开了,还不止这个数呢。”杨改革得意的说到,这件事,纯粹就是一个意外加误打正着,谁能料到没让勋贵们存钱,居然导致他们求着自己存钱呢?

    “…唉…果然是厉害啊以银为业,以银为行,确实是名不虚传啊丽娘和这个生意一比,就不算什么了。”孙丽娘对自己的生意很有成就感,可是和这银行一比,又相形见拙了,也只能是叹息一声。

    “呵呵,丽娘,可不能这样说,你这个是实业,李若涟那家伙,可是金融业,和你这个根本不搭边,没有实业,这金融业怎么展?”杨改革套用rì后的话解释道。

    “公子,何谓金融业?”孙丽娘没听明白。

    “这个,金融业嘛,就是,……银行的买卖就是金融业……”杨改革也不知道咋解释,随便扯了一句。

    “哦,这样啊丽娘明白了,既然大明皇家银行是公子开的,那丽娘可就把琉璃斋的银子都存到银行里去了,也算是替公子分忧了。”孙丽娘说道。

    “这个不错,这个不错,确实,rì后的银钱,都存到大明皇家银行里去吧,我给李若涟打个招呼,对了,rì后的大额交易,也可以使用大明皇家银行开出的银票,把那些和琉璃斋打交道的客商,都介绍到大明皇家银行里去……”杨改革得孙丽娘提醒,心中也豁然明白很多,自己那个银行,目前还是一个纯粹的储蓄银行,应该展一些能盈利的业务了。

    “好的,丽娘知道了,不过,公子,这大明皇家银行,现在只接受当官的存钱,没有功名和爵位的,存钱也不给利息,这如何是好?丽娘如果介绍商户去哪里,可没有利息,又该如何是好?”孙丽娘答应下来,又提出一个问题。

    杨改革现在为了钓鱼,特意的让李若涟不接受民间的资本存入,存了也没利息,为的就是人为的制造资源稀缺,人为的划分等级,在人们的心目当中,造成一个能存钱是恩赐的结果,是高人一等的存在,是有地位的人才能办到的事,一般人我还不让他存呢,给人们造成一个心理上的饥渴。

    “这样啊这件事,我再想想。”杨改革在银行业务和吸储上面权衡,是不是彻底的放开口子,怎么样才能获利更大。

    杨改革还在考虑是不是放开这个存储的限制,忽然觉自己怀里的软玉温香,似乎呼吸急促起来。低头一看,自己怀里的人儿,已经满脸羞红了,原来,是自己的自然反应在作怪……

    那个什么银行的事,立刻抛到九天云外去了……

    ……

    从琉璃斋出来,天已经黄昏了。

    “大伴,吩咐上次那几个专门制作猛火油柜的工匠,让他们制作小一些的猛火油柜,能提在好,这猛火油柜里,也不要用石油了,用菜油,或者灯油,桐油什么的试试,叫他们加快制作,做好了,朕有重赏……”杨改革从琉璃斋出来,立刻吩咐王承恩让那几个工匠制作喷灯,自己的温度计,可等着喷灯去封口呢,有了喷灯,这玻璃制品的工艺,又可以提升不少,玻璃产业的产业链,又可以延伸不少,自己投入海量银子的玻璃场,才值当,要逐渐的把玻璃行业上下游能赚钱的都囊括进去。

    “遵命,陛下,奴婢这就派人去。”王承恩答应道。

    杨改革庆幸,孙丽娘这边是摆平了,可是,心中的烦恼,没有消退多少,那羊毛、羊吃人的事,还是没着落。生产地址放在那里?一直是杨改革心中悬而未决的难题。

    【感谢书友“同袍梓儿”的打赏啊求票,严重的求票,有票的别吝啬,多多打赏一些,才更加有动力写得更多。】

第二百七十七章 邮政局和招待所分家

    第二百七十七章邮政局和招待所分家

    五月二十三。

    杨改革才起床没多久,正准备去上朝去。今天又到了上朝的rì子了。

    王承恩在一边小声的说道:“陛下,昨rì陛下吩咐的,要做的那个小猛火油柜,已经做好了,兵仗局的富明德带着那几个做猛火油柜的工匠在宫外等候呢。”

    杨改革莫名其妙,昨天天快黑了自己才叫人传信给那边,今天一大早就造出来了?这也太快了点吧?没睡醒?杨改革砸了砸自己脑袋。

    “不会吧,大伴,这样快?好像昨天晚上朕才吩咐他们做,今天就做好了?”杨改革纳闷了。

    “回禀陛下,听富明德说,这猛火油柜早年就做出来过小型的,只是没大用,所以一直丢弃在一旁无人问津而已,富明德知道了陛下要制作小型的猛火油柜,就带着工匠们把以前制作的那个小型的猛火油柜给拿来了,请陛下过目呢。”王承恩解释道。

    那就怪了,以前就出过小型的猛火油股?也就是说,以前就有小型的烧猪毛的武器?杨改革纳闷。

    “算了,今rì还要早朝,早朝过后再说吧。”杨改革打算等早朝过后再说。

    “奴婢遵命。”王承恩答应道。

    ……

    太监们抬着步辇,浩浩荡荡的往太和门而去。

    太和门大殿。

    众臣一番叩头,高呼“万岁”的口号,接着是唱歌,就差再跳只舞,就可以和rì后的传销比高低了。

    杨改革几天不见这阵势,倒是觉得这阵势挺稀奇的,有时间了,得给这群家伙们弄一只舞跳跳,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传销组织了。

    “平身吧。”杨改革说了声。

    “谢陛下……”众臣异口同声的答道,然后才起身,按照自己的官阶高低,依次战好。

    “今rì有什么事要奏啊?”杨改革问道。

    首辅施凤来首先就说了几件鸡毛蒜皮的事,他是首辅,不管怎么说,也是第一个说话的,所以,有事没事,这个规矩是不能改的。

    杨改革听了直打哈欠,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根本就不用拿到朝议这种地方来讨论,平rì里就可以批了,杨改革如今对国事,也算是有点了解了,知道哪些是重要,哪些是不重要,那些东西需要立刻批,那些东西是扯蛋的东西,看看也就罢了。

    ……

    就在杨改革快要睡着的时候,一个杨改革不认识的官奏到:“启禀陛下,臣有一事,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有什么事就说吧。”杨改革心里暗骂,这不是废话吗?你都说了有事要奏了,还问我该不该说,要是不该说你就干脆别奏。

    “启禀陛下,刑科给事中刘懋上奏说,恳请陛下下旨治驿。”

    “你说什么?驿站?”杨改革原本沉重的眼皮子,一下子猛地睁开了。吓了一跳,这是哪位猛人啊居然和驿站扯上了?这不是要自己的老命吗?吓得失声问起来。

    “回陛下,是的,刑科给事中刘懋上奏,恳请陛下整治驿站。”这个大臣很肯定的回答道。

    新鲜事来了,给力的事来了,杨改革如打了鸡血一般的激动起来,喔喔喔这驿站在明末可是一个大名鼎鼎的词啊可是一个不详的东西啊自己前些rì子才给驿站加工资,现在又有人提出来整治驿站,这是要干什么啊?

    “刘懋?是吗?刑科给事中?”杨改革问道,刘懋这个人的名字,怎么就这样熟呢?再想想,好像明末历史上那个著名的裁汰驿站,提出的就是这名字啊杨改革的心,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沮丧,还是害怕,还是愤怒,反正,很想见见这位李自成的缔造者。

    “回禀陛下,是的。”

    “刘懋可在啊?”杨改革问道,冥冥中似乎有一种力量,召唤着,使得杨改革很想看到这位历史制造者。

    “回陛下,刘懋官小,在殿外侯着呢。”王承恩小声的提醒道。

    “召刘懋入殿。”杨改革的好奇心,那是膨胀得厉害,准备看看这位刘懋到底长什么样,历史可以说是在他手中缔造的啊一个小小的举动,使得他也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召刘懋入殿。”听见皇帝要召见人的话,边上的太监,立刻大声的传令。

    不一会就有人领着一青袍小官进了太和门大殿。

    杨改革仔细的大量着这个人,大约有四五十岁的模样,身穿青袍,头戴乌纱,身形微胖,瞧着,好像一富态的老爷。

    “微臣刑科给事中刘懋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刘懋很极力使自己能平静一点。

    杨改革看了半天,这个四五十岁的“老爷”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李自成的缔造者?过了半响才道:“平身吧。”

    “谢陛下。”刘懋这才恭恭敬敬的站起来,低着头,等待着皇帝发问。

    “刘懋?你是那一年进士?”杨改革现在养成习惯了,先问问别人的出身。

    “回陛下,微臣是神祖四十一年进士。”刘懋小心的答应道。

    “神祖四十一年?”杨改革知道这个神祖大概是说万历,但是要推算万历四十一年到现在有多少年了,还有点难度,没适应这种纪年的方法,转而望向王承恩。

    王承恩见皇帝望着自己,小声的道:“陛下,神祖四十一年到如今有十五年了,……陛下可记得赈灾的副钦差周延儒,他就是当年的状元。”

    和周延儒是一届的?当了十五年官,还是个七品官?周延儒如今可都当到赈灾副钦差了,是侍郎,而和他同样是副钦差的张九德可是有工部尚书的衔,这个刘懋的官运可不不是一般的差啊杨改革记得,进士起步就是七品啊给事中貌似是从七品,这岂不是说,这家伙干了十几年,半步都没挪动过?想到这里,杨改革好奇的看着这个四五十岁的富态小官。这得是个什么人啊?要不就是太清廉,或者是太不懂人情世故,或者,是个二百五白痴。

    能考中进士,是白痴的情况估计不可能,那就只能是太清廉,不懂人情世故了。

    “刘懋,朕问你,你上的奏疏是说驿站的?你打算把驿站怎么样?”杨改革也不废话了,直接问了最核心的东西,要是你说裁汰驿站,那干脆,你这个官也别当了,回家抱孙子去,杨改革如今是不敢碰那根弦。

    “回禀陛下,微臣以为,当今天下州县困于驿站者约十之七八,而驿站用于公务的仅十分之二,用于私事的占十分之八,……微臣以为,陛下,该整治驿站了……”刘懋很镇定的答道。

    “你是说,是整治驿站,而不是裁汰?”杨改革生怕自己听错了字,把裁汰听成了整治,这个,可和历史上的不一样啊

    “回陛下,是的,驿站弊政丛生,虚耗钱粮,……陛下前些rì子不是拨了不少银子给驿站吗?这些钱粮,陛下的本意是要拨给驿站的驿卒,以犒劳驿卒传递军情,公文之辛苦,这是陛下怜悯驿卒们辛苦而特意赏赐的,可是,据臣所知,这些钱,大部分都没有用到驿站驿卒身上,大多被鲸吞掉了,大多用在了迎来送往之私事上,陛下的银钱,甚至没出京畿,就用掉了大半,根本就没有用到陛下所想之处,故,微臣恳请陛下下旨,整治驿站。”刘懋继续专心的答道。说的话,声音不大,不过,这里面透露出来的信息,倒是让杨改革感觉到了寒冷。

    杨改革听这个小官的言语,就觉得天降雪花,身体变冷,这大明朝,都说是坏在了裁汰驿站之上,自己原本就对这一块敏感,如今这个李自成的缔造者在自己面前谈驿站的事,杨改革就觉得周身发冷。再听这个李自成的缔造者所说的内容,心中更是一片冰凉,自己拨出去了银子,还没出京畿就花了大半,也就是说,自己那个给李自成加工资的美好愿望,破灭了,给这群官僚完结了。那钱,更本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