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息,能有一分就是万福,臣也不敢多言。”郭允厚说到。

    杨改革就奇怪了,这个家伙说什么一分钱息就够了,那岂不是说,这一钱的火耗里,自己可以拿到剩下的九分?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平常的州县火耗征收二成?自己的火耗才一成?杨改革纳闷了,难道自己又办错什么事了?

    “既然郭卿家如此说,那就如此定下来吧,朕在这银币的火耗里所获钱息,每一钱分给户部一分的钱息,剩下的,就归朕了,诸位卿家,没有什么要说的吗?”杨改革见这件事有很大的利润,立刻定下此事,奇怪的就是,就连这个戳破自己设下的迷雾的家伙,也只要了一分的利润,杨改革百思不得其解。

    “陛下且慢,臣有话说。”毕自严站了出来。

    “哦,毕卿家,有何事?”杨改革就纳闷了,怎么别人没意见,毕自严又有意见了?这可是自己人啊!

    “启禀陛下,臣敢问陛下,陛下的这银币,可是银八成九,铜一成一?重平库七钱二分?当值七钱二分?”毕自严看样子很焦急。

    “是啊!怎么了?毕爱卿?这个确实是朕定下的。”杨改革答道,这个,是自己抄袭的袁大头的比例,应该不会错啊!这个可是发行成功了的,一年就铸造几亿枚呢。

    “陛下,陛下以一成的火耗铸银币,如此一来,天下百姓必定会争相使用陛下的银币,可是,陛下,如此,可还有钱赚?”毕自严顾不得其他朝臣的目光,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

    不过虽然打开天窗说亮话,皇帝却依旧是迷迷糊糊的。道:“这个,确实能赚一些钱,不过不多就是,户部又分去一些,朕剩的也不多,也是诸位卿家看朕的内帑都能跑老鼠了,也就没和朕争,呵呵,这件事,就这样定下吧。”杨改革决定快马加鞭,定下此事。至于为什么毕自严这样焦急,杨改革也搞不明白。这个,在计划里,每年可是能赚上千万银币的。

    “陛下圣明,臣无异议。”郭允厚拿自己这个户部尚书当回事,立刻接下来。

    “陛下圣明,臣等无异议。”群臣跟着高呼无异议。

    杨改革又纳闷,这叫咋回事?这样积极?

    又看看徐光启,徐光启一副镇定的模样,再看毕自严,一副焦急的模样。杨改革搞不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改革觉得事有蹊跷,等了半天,也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的,这就怪了,只给了户部一分的钱息,居然没人出来说给的太低,真的是怪事。

    杨改革又等了半天,还是没人出来反对,这今天的大臣都是怎么了?被自己忽悠傻了吗?

    杨改革一直都很怕群臣知道银币赚钱这件事之后,会跟自己狮子大开口,要一半的分成过去,所以,这件事一直藏着掖着,那里想到,正真到揭开盖子,大白天下的时候,群臣都当活雷锋,才要一成的利润。

    唉……既然大家都不反对,那就通过呗。

    “既然诸位卿家没有异议,那就通过吧,等户部侍郎毕自严理的条呈上来之后,再具体的实施。”杨改革试探性的说道。

    群臣中间,有不少人动了动嘴皮子,鼓了半天的嘴,但是,最终,还是没说什么,这件事,就这样怪异的通过了。

    杨改革觉得事有蹊跷,准备呆会问个究竟。

    “既然没有什么事了,那就谢恩吧。”今天这次会议,是决定明朝未来走向的大事,隆重开场,可是,收尾,却极为简单,也没什么激情慷慨的言辞,就这样自然而然的结束了。

    ……

    散了会,杨改革道:“大伴,把两位师傅和毕自严请到平台去。朕有话要问。”杨改革今天虽然定下了移民钦差这种大事,可是,心里实在是放不下这铸造银币的事,这都是怎么了,群臣一个个都怪怪的。反应和自己的预料,完全相反。

    没多久,孙承宗,徐光启,和毕自严就到了平台了。

    一进来,杨改革就道:“铸币这件事,为何群臣的反应如此奇怪?”

    孙承宗和徐光启对望了一眼,毕自严见两位帝师没有说话,抢先道:“陛下,不是群臣奇怪,而是大家觉得陛下的火耗收得太低,而陛下给户部的钱息,又太高,所以陛下才觉得群臣怪异。”

    “火耗收得低?钱息给得太高?这是何故?还有那个,什么州县收二成的火耗是什么意思?”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此次陛下所言的火耗,九成是银,一成铜,这一成铜是要钱的,虽然比银便宜,可是,也毕竟很值钱的,这一成里,刨去铜的价钱,还得加上火炭,工钱,消耗等等,这个七七八八一除去,陛下,每一枚银币能获得的钱息,真的就不多了,臣估计,能有三分就万福了,还得预防有人从中做手脚,否则,还得亏钱呢,所以,郭允厚要陛下一分的钱息,这个,已经很高了,有钱息的三成了,陛下……,户部不用管事,只管坐在家里收钱,群臣自然不会说什么,至于那个二成的火耗,陛下,那是我朝的规矩,历来,官府收百姓的散碎银子,铸成银锭,都会收取二成的火耗,所以说,陛下,您这一成的火耗,几乎可以说,天下谁不用陛下铸造的银币?这官府每年靠铸造银币收的火耗,怕是没了……唉,陛下,失算矣……”毕自严抢答了问题,顺带还长长的叹了口气,皇帝今天干的这件事,实在是有点二,断了天下各州县的财路不说,还给别人当了一回大善人。

    “啊!……”杨改革发觉,自己那个什么一成一的火耗跟别人真的不能比,自己的心,真的不够黑。还有,这铸造银币的利息,好似不是自己计算的那样多,也许,自己计算错了。

    “……陛下,这还算是正常的,高的,三四成,五成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唉……”毕自严整个人都唉声叹气的,这本来是一件好事,现在搞成了一件赔钱的买卖。搞不好,皇帝还得往里面赔钱呢。别人收二成的火耗,皇帝这里收一成的火耗,再加上朝廷只准使用银币圣旨一下,这天下,还不都是用银币去?这银币的数量是上去了,不过,皇帝没从中赚到钱啊!

    这……,杨改革好像醒悟到什么。

    “陛下,都怪臣,都是臣的错,都是臣没说清楚,导致陛下错信了,今误了陛下的事,还请陛下责罚。”徐光启也是一脸的可惜,请求惩罚。

    “这,怎么个错法?”杨改革弱弱的问道。

    “哎……陛下啊!臣当初是说,让陛下留下一成的银作为火耗,那里知道,陛下的银币,银占了九成,这如论如何,也留不下一成银的火耗啊!臣原本以为陛下会按照铸造铜币的办法铸造银币,如果是银八铜二,每枚重七钱二分,那么,每个银币中,银占五钱六,假如这枚银币当值七钱,那这里面,钱息就有银一钱四,刨去火耗,如此,才能从中留一成银子……,可陛下如今直接把银币里银占到了九成,又当值七钱二,这无论如何,也留不下一成的银啊!”徐光启虽然刚才很淡然,但是现在就几个自己人了,也开始唉声叹气起来。

    “啊!”杨改革要崩溃了,原来自己以为自己可以赚很多钱的银币,其实,根本赚不了那样多钱,杨改革想起来,当日,徐光启给自己出主意,让自己铸造银币,确实是叫自己留一成的银子做火耗的,自己当时确实是按照这个计算收入的,可是,当天晚上,自己回去搜了一下袁大头,觉得袁大头是发行成功的典范,袁大头那样烂的人都可以发行成功袁大头,自己这个正牌子皇帝,如论如何,也不会比他差,准备照抄袁大头那个发行成功的典范,连银币的配比都是按照袁大头来的,就是八成九的银兑一成一的铜。那里知道,自己却把徐光启交代自己的留一成银的火耗给忘记到爪哇国去了。

    悲剧,悲剧啊!杨改革忽然明了,原来,自己只顾着学习袁大头,却忽视了孙承宗的话,杨改革目瞪口呆,感情,自己千藏万藏,生怕别人知道铸银币赚钱一事,原来就是自己挖个坑自己把自己埋了啊!

    “那岂不是说,朕在这铸造银币一事上,很难赚到钱了?”杨改革明白过来,自己铸造银币一事,悲剧了,自己把这银币里的银,比例定得过高,几乎赶上币值了,几乎没有什么余地。

    “回禀陛下,按照陛下目前定下的比例,确实是难以赚到钱了,如自严所言,这一成火耗里面,刨去开销,能赚个三分银子,已经是万福了……,如今,要赚到钱,也只能把银币里银的比例,降到银八铜二了,如此,陛下才有可能赚到一成银子,不,或者降到银八成四,铜一成六左右,仍当值七钱二,如此,陛下或许可以从中赚到钱,唉……不过,陛下如此一来,就是陛下自己舞弊了,如此,极易伤害陛下的名声,到时候,怕朝臣也不会轻易放过啊!”徐光启飞快的计算了一下银钱的比例,报出了数字。

    “……或许,陛下,可以和众位大人重新商量一下,把这银币的比例,重新定一下,改为徐师傅所说的银八成四,铜一成六,如此,可以赚到七八分的银子,陛下……”毕自严紧接着徐光启的话,就给皇帝出主意。

    “唉……陛下今日才定下银九铜一,现在又要更改,这君无戏言?岂非儿戏?这岂不是告诉天下人,陛下朝令夕改?这,万万不行……”徐光启立刻出言阻止这条路子,要是再去和那些大臣商量着改银币的比例,这岂不是拿皇帝的严肃性,神圣性,正确性开玩笑?有时候,皇帝的信誉比那个钱更重要,要是这样无端的消耗皇帝的信誉,不是一件好事。

    悲剧,大悲剧啊!杨改革终于明白,这个造钱,其实里面的名堂,远比自己想象的复杂,原来这钱息是如此算的,和自己自己原本那个算法,完全是两码事。自己原本看了几本小说,就觉得自己弄懂了铸币里面的猫腻,其实,根本就不是那样回事。

    不少书里写的,朝廷规定铜七铅三,实际用铜六铅四造钱,可以从中赚钱那一成铜的差价,杨改革一直以为这个就是赚钱的秘密,其实,真正的秘密在于币值,六钱的银子造出来的银币,掺杂其他东西一起铸造,重七钱二,当值七钱二两的银子,这个才是造钱的秘密,而那个什么减少银子的比例,只是的手段,根本不是正当的手段,这个,是要追究法律责任的。

    坑爹了!

    杨改革觉得自己就是个大悲剧。

    “等等,让朕想想,等等……”杨改革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不对啊!这袁大头可是不会骗朕的啊!为什么袁大头发行的那样成功呢?一次就发行几亿枚,没理由自己照抄他的就会失败。杨改革不相信袁大头是个好人,不从这铸造银币里赚钱,他是怎么办的?

    也不对,毕自严说了,天下人必定会抢着使用银币,发行量不成问题,只不过,自己赚不到钱,毕自严说这一成火耗里,自己最多赚个三分银子,还得分户部一分,那自己岂不是只能赚二分银子?那就是说,一亿枚银币,自己就能赚个二百万?这真的有点坑爹了。这样搞下去,自己算是白忙活了,怪不得户部尚书轻飘飘的几句话,这群臣都不说话呢,敢情别人都明白了里面的利润有多少,觉得没吃亏,所以就答应了,就只有自己这个傻瓜还不明白。

    特大号的悲剧啊!

    杨改革终于还是正视这个问题,既然已近发生了,如徐光启所言,自己也不好收回这刚刚说出去的话,这三分利润就三分吧,不,二分利润,就二分吧。这皇帝的信誉,有时候,比钱更重要。

    杨改革还是决定,按照袁大头的轨迹来,这是一个成功的典型,自己如果不按照成功的典型来,怕又会出什么麻烦,虽然按照袁大头的比例,赚的钱不多,可是,毕竟还是有赚头。

    “朕决定了,还是按照朕先前决定的,银八成九,铜一成一的比例铸造银币,毕爱卿,就麻烦你加快速度,写一分各种币值的条呈,朕要立刻开铸银币了。”杨改革决定力挺自己的决定,不管怎么说,从生产力角度来看,使用银币,比使用散碎银币要先进,从这一点,自己就有必要支持。

    毕自严无可奈何的道:“臣遵命。”

    毕自严显然没有从这个特大号的损失中回过神来,还在觉得铸币这件事,亏大了,道:“陛下,臣有些话,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有什么事,只管说。”杨改革道。

    “启禀陛下,陛下可考虑过铸本的事?”

    “铸本?这个怎么说?”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这铸造钱币,向来,都是需要铸本的,何况直接用银币铸造制钱?这需要的铸本,恐怕不是一个小数目啊!”毕自严觉得今天很窝囊,很不爽,觉得吃了大亏。

    “这个,朕明白,要把银子收上来,然后去铸造,这其中有个过程,确实需要一定的本钱周转,毕爱卿,你看,每年铸造亿枚银币,大概得需要多少本钱周转?”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一枚银币就需要银子五六千,就按六钱算,这铸造亿枚,那就是六千万两银子,这从收散碎银子到铸成银币,再到送出去,这其中,有个过程,就以每旬一个周转来算,一年三十六旬,所以,铸本,大概也需要一二百万两银子。”毕自严这帐算得,那叫一个伤心。皇帝一年忙活下来,贴进去二百万的铸本,到年底,才能赚二百万,这生意,亏大了。

    “轰隆”一声,杨改革觉得好像五雷轰顶一般!原来!这个生意,自己还得贴进去二百万两银子的本钱,到了年底,才赚二百万两银子,敢情,自己就是一活雷锋,专门做好人好事的,牺牲我那二百万两银子,幸福整个大明朝的人。

    杨改革才知道,今天不是一般的悲剧,而是一个特大号的悲剧,自己这样忙忙急急上马的“项目”,水土不服得很,自己不说那二百万铸本的事,关键是,银钱过亿,自己才弄了个二百万,还得出二百万的本钱,这收益,是不是太低了点,更关键的是,如今自己也拿不出那二百万的铸本,如今自己这个饷帝是嗷嗷待哺啊!

    悲剧,大悲剧!

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个起点,两种结果?

    杨改革现如今,是彻底的明白了自己这个铸币是多么的悲剧。

    俺们穿越者都是活雷锋。

    杨改革暗自神伤了一回,以后,自己对自己不清楚的事,还是不要太急匆匆的上马,还是多和自己的心腹商量一下。

    “唉……算了,这件事,总的说起来,朕也是大明朝的皇帝,为百姓谋福利,也是朕作为皇帝的义务,这就算是朕为天下百姓做的一件好事吧,毕自严,你回去之后赶紧写条呈,然后朕要尽快的定下币值,朕要尽快的发行新制钱。”杨改革还是决定面对现实,不管怎么说,这生产力是进步了,杨改革只能从这一点来安慰自己了。

    “臣遵命。”毕自严也只得怏怏的答应下来。

    不过,毕自严又跟着问了句:“启禀陛下,那铸本的事?”

    杨改革很想揪自己的头发,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这个可咋办啊!自己的内帑真的是见底了。

    “这个到时候朕会想办法的,再让户部出一部分,应该不是难事。”杨改革只能这样说,走一步看一步。

    ……

    杨改革“痛不欲生”,脑中一片混乱,本来还有事要做的,现在被这事一弄,搞得没有一点心情了。匆匆的让自己几个心腹谢恩,杨改革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平台,准备让自己的脑袋,好好的清醒清醒。

    平台里。

    就皇帝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没一个人,就连王承恩,也被皇帝赶出去了,只能待在门外。

    杨改革混乱得很,把一个个的从自己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东西,都一一的写在纸上,以此来发泄自己,整理自己的思维。

    移民,赈灾,迁徙,钦差,徐光启,河道,粮食,运输,围湖,造田,於田,铸币,铸本,驿站,驿卒,李自成,纸币,纸张,棉花,羊毛,纺织,羊吃人,玻璃,琉璃斋,新军,练兵,孙承宗,火枪,大炮,战舰,舰队,野猪皮,辽东,朝鲜,手榴弹,郑芝龙,台湾,海关,蒙古,山西,盐,日本,太监,东林党,煤山……

    写了密密麻麻一桌子的纸张,地上也飘落了一地。

    杨改革最后在纸上面写上“钱”,这样一个大大的字。

    这所有的东西,核心只有一个字,那就是钱,有钱什么都能办,没钱,什么都干不成,杨改革忽然有所领悟。

    所有的东西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始终绕不去一个钱字。杨改革面对这个钱字,看了又看,心开始安定下来,原本愤怒,不甘,懊恼,丧气,埋怨等等负面情绪,开始消散。

    杨改革拿起那一张写满了“钱”字的纸,瞧了又瞧,看了有看。虽然事情千万头绪,可是,只要自己永远抓住一个关键字“钱”,就能解开所有的节。

    不错,不错……

    杨改革明白过来了,头脑里,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脉络,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杨改革很利索的收拾起桌子上,地上到处散落的纸张。把一张“钱”字压在最上面。

    “大伴,大伴……”杨改革高声呼唤道。

    “陛下,奴婢在,奴婢在……”王承恩一直就待在门口,隔着门仔细的听这里面的动静,生怕皇帝出什么问题,那可就出大事了,听到皇帝的呼唤,立刻高声的答应,跑进来。待看到一个神采飞扬,精神饱满的皇帝,王承恩才松了一口气,看样子,皇帝好了。

    “大伴,把朕手里的这叠纸烧了。”杨改革心中有所悟,所有纷繁复杂的事都是表象,实质问题是钱。

    “遵命,陛下,奴婢这就让人去烧了它。”王承恩答应道。

    “不,就在这里烧,朕要亲自看着它烧成灰。”杨改革坚持着,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心中的秘密,关系到自己日后的命运,如果给有心人拿去了,又是一场**烦,这东西,是不能让别人看到的。只能烧了。

    王承恩虽然很奇怪,但是依旧答应下来,然后让两个小太监抬了一个火盆,当着皇帝的面,烧起那厚厚的一叠纸。

    见那一叠写满了自己心中秘密的纸化成了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