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皇帝明白自己那个“王”字的意思,徐光启才又说道:“启禀陛下,既然陛下不打算把李若涟钱庄里的钱拿来做储备银,臣愿意把家中多余,用不着的银子存在陛下的钱庄里,如此,陛下的钱庄,不是有钱了吗?如此,陛下不是可以腾钱出来做储备银了?”徐光启现在说的办法很简单,就把自己家的银子存到皇帝的钱庄里,然后腾出钱庄里的钱做储备银。简单一点说,就是吸纳储蓄,转手放贷。其实,暗地里说的是让皇帝到大明朝各个王爷家里搜刮一下,让大明朝的王爷,每家都存点钱到皇帝的钱庄里,这钱庄里不是就有钱了吗?这大明朝的藩王可是有不少,每个王爷存个几万两,这一百万两的储备银,也就不算什么了。不过,这种话不能明说,只能暗地里会意,不能言传。这要是让那群王爷知道是某个大臣出的这个馊主意,放他们的血,他们怕是要放某人的血了。

    “啊呀!!!”杨改革高兴的跳起来,一个拳头就砸在自己的手掌心里,如此简单的事,自己怎么就忘记了呢?后世银行的吸储功能,自己怎么就忘记了呢?既然干的是银行,那么,吸纳储蓄,是一项重要的功能啊!自己怎么把这个忘记了?更重要的是,徐光启叫自己找那些藩王们吸储?这……是何等的人才啊?这……可真的是一条财路啊!杨改革一想起明末那群藩王的肥硕程度,也就流口水。杨改革记忆最深的就是,好像李自成攻打某个大城市,很久,很多次都没攻打下来,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大城里的王爷拿出巨资来犒赏军士,军士们有钱拿了,战斗力自然就高,凭借着高大的城墙,李自成也只有吃瘪的份,杨改革心想,要是自己找这样的开明王爷吸储,怕问题不大啊!这种王爷还算比较明事理,自己哭哭穷,多解释解释,拉一下关系,应该没问题,何况这只是吸储,又不是逼他们捐钱,每年还有利息呢,要是这种王爷多几个,自己一百万两的储备银,怕是一点问题没有啊!想到这里,杨改革高兴了,这徐光启,还是有点小聪明的啊!不,大智慧……

    几个人被皇帝的大动作吓了一跳。见皇帝这高兴劲,明白徐光启说的这个主意恐怕是打动到皇帝了。

    毕自严也有几分眼色,立刻道:“启禀陛下,臣也愿意把家中用不着的银两存在陛下的钱庄里,为陛下分忧!”毕自严立刻跟进,这就是表忠心的好时候啊!虽然银子不一定存很多,但是,这个姿态,他一定得做足咯。

    孙承宗皱着眉头还在思考徐光启的问题,还在为徐光启担心,见毕自严忽然跟进了,才发觉,自己已经落人之后了,也立刻道:“陛下,子先的这个主意,确实高,确实妙,臣也把家中用不着的银子存在陛下的钱庄里,以解陛下无银做储备之忧,另外,臣会号召京中各位臣工,踊跃的在陛下的钱庄里存钱,以供陛下腾出银子做储备银之用。”孙承宗也醒悟过来,徐光启这个办法,确实是高,不过,这个主意,只能是皇帝和那些王爷自己去商量,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不好在其中掺乎,这要是被所有的藩王嫉恨,这日子,也不好过啊!明面上号召京城里的官员把自己家的银子存到陛下的钱庄,也算是解决了一点皇帝无钱的烦恼。

    孙承宗对皇帝一门心思做生意,揽财,现在是没有什么抱怨,没有什么指责了,跟着皇帝把帐一算,孙承宗发现,要是皇帝什么也不做,做一个乖乖的“好”皇帝,那这大明朝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等死。要指望着户部解到内帑里的那点银子,皇帝不饿死才怪呢。

    “好!好!好!……好!徐师傅,孙师傅,这个主意好!这是好事,好事啊!……朕支付利息,支付利息……,朕看看支付多少利息啊!存一年……该有个百分之五的利息吧……”杨改革高兴得只差手舞足蹈了,有了银行,然后找那些肥猪一样肥的藩王们吸储,自己的窘境,又可以大大的缓解了,忙着给这些人报自己银行的固定期存款利息了。

    地上的几个人又互相的看了看,支付利息?

    “……敢问陛下,支付利息?这何解?”徐光启不解的问道,这在钱庄里存钱,皇帝难道还给我们钱不成?

    “是啊!就是给你们存钱的人支付利息啊!不多,一百两银子,一年下来,也就五两银子的利息罢了,诸位不要嫌弃,不要嫌弃啊……哈哈……”杨改革实在是高兴,这自己怎么就没想起来开银行还能搞储蓄呢?这来明朝,很多思维,都固化了啊!现在想起来,自己是皇帝,自己可以潜规则那些官僚,藩王,让他们都存钱在自己的银行里,自己拿着这些钱,去训练军队,去造大战舰,去移民,去打仗,这样,才能渡过这两年的危险期啊!过了这头两年,自己有无数的金手指赚钱,还怕还不上利息?

    徐光启几个人有点意外了,这向来,在钱庄里存钱,不是俺们存钱的人给钱庄钱吗?怎么现在皇帝还倒给我们银子?怪事了,皇帝的手,也太撒了点吧。

    “启禀陛下……这,臣不敢收这利钱。”徐光启推辞了。

    “哦?为什么呢?为什么不要,在银行存钱,给利息,是理所当然的啊!”杨改革不解的问道,想当初,自己没少到银行里办事,没事的时候就看那个银行的存、贷款利息。多少记得一些。这银行存钱,绝对是有利息的,记得自己穿越过来的那一年,银行的利息大概在百分之三四的样子,只不过是借,还是贷就忘记了。

    “回禀陛下,这向来,在钱庄存钱,都是存钱者付给钱庄钱,曰‘保管费’,现在陛下还倒给存钱者利钱,这……陛下,怕这银行……”孙承宗很担心,按照皇帝这个搞法,要不了几天,这银行就得关门了,同僚们的银子就要打水漂了,自己出的这个主意,就彻底的馊了,同僚们还不把自己剐了啊!

    “啊!什么?在……存钱还要存钱者给钱庄钱?朕没听错吗?”杨改革是大吃一惊!差点连“在古代”这种话都说出来了,在古代,开钱庄的心,TMD不是一般的黑啊!吃完存款人,再吃借款人。两头吃啊!自己可还真的头一次听说有这规矩。

    “回禀陛下,据臣所知,这是千真万确的。不会错的……”孙承宗当下就如此回答道。

    “回禀陛下,确实,在钱庄存钱,还得收保管费的。”徐光启也如此说道。

    “……确实……”毕自严也如此说到。这个,可是常识啊!这皇帝身处深宫,不知道民间的生活啊!几个人都如此的想到。

    呃……杨改革“跌”座在龙椅上,忽然又“跳”起来,“哈哈”大笑。

    “好!好!好!这件事,好!就如此,就如此啊!朕还是决定,给付在朕的钱庄里存钱的人利息,不多,年息,百分之五。”杨改革被古代钱庄的规矩吓了一跳,然后就想起来,有了自己这给利息的钱庄,那别人还不削尖了脑袋,把钱往钱庄里存啊!自己这完全可以借鸡生蛋嘛!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地上的几个人见皇帝又是跳,又是叫的,还给存钱的人钱,叫利息,这,皇帝的胆子可真大啊!想法,非同凡想啊!做事,果然不一般啊!

第二百一十四章 庞氏骗局就是榜样

    动次革又是跳,又是笑的。让地上的几位大臣很担心。年息就按百分之五算吧,两年的。这个得加一点,年息起码得百分之六,要是三年的那就得百分之七了。”要是存五年的,联给得直嚷嚷,立刻把利息调高到五以上,把五年的利息调高到百分之十以上,这就是要把那些官僚,地主阶级家的钱全部都搬到自己的银行里啊!这自己不就是有钱了吗?凭着自己的无数金手指,借别人的钱赚钱,这基本上没有一点难度。

    地上的几位大臣痴痴的看着皇帝,看着手舞足蹈的皇帝,都心想,皇帝大概是疯了,”子,觉得这样下去他不是一个事啊!

    哦!呵呵。徐师傅有什么话?。杨改革见徐光启说话,立刻安静下来。

    地上的几个人看到皇帝忽然有变正常了,知道皇帝没疯,但是,更加的对皇帝这种超高的利息担忧了,这皇帝要是疯了,还好一点。这高昂的利息,就当是皇帝疯的时候胡言乱语。不算数;这没疯,才麻烦,这存一百两银子。存五年,每年就给一成的利息。这要是村十年。那岂不是说,一百两变成二百两了?这个”,当真是比挖金子更容易些啊!

    徐光启的心噗通噗通的狂跳,这一算利息,不得了,皇帝大概是疯了。这得阻止皇帝啊!

    “启禀陛下,这利息,是不是太高了点?这存五年的,每年给一啊!向来,都是存钱者向钱庄缴费,陛下能给这存钱者利息,已经是够仁慈的了,还把利息定得这样高?这”陛下,三思啊!完全没有必要”年息百份之五,臣觉得,已经非常之高了,”徐光启面对皇帝这种高额的利息,受不了,要这样,皇帝也不怕被利息吃垮?要知道。这大明朝可是藏富于民啊!民间有钱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万一都冲着皇帝的一成利息来,皇帝岂不是连裤子也要赔掉?

    面对徐光启焦虑的说教,杨改革笑眯眯的。这就是徐光启不懂了。这个,利息,杨改革是参考二十一世纪的利息定的,这年息百分之五,也许是比二十一世纪稍微高了点,但是谁都知道二十一世纪银行的利息那是超低,所以,杨改革觉得,这在明朝,为了吸储,这利息,他稍微高一点,是应该的,否则,谁愿意到自己这里存钱?

    “呵呵”这个”孙师傅,这件事,联心里自有主意,这件事,联还是有把握的,徐师傅就不要担心了”小杨改革笑眯眯的,这件事,杨改革可是有九成把握的,自己现在极度缺钱,不怕钱多,利息高一点。自己是不怕的,因为自己是穿越的,有无数的金手指,就等着银子下锅,开工呢,用别人的钱赚钱,没有比自己这个穿越者更加合适的人了。这在古代搞银行,注定是自己的一条财路啊!现在,谁也别想阻挡自己用银行吸储的钱去赚钱。

    徐光启很焦急,这件事,皇帝虽然说自己有主意了,但是,徐光启却担心皇帝会乱搞,到时候把别人存到钱庄的钱都花光了,怕会闹出不小的风波来啊!

    “启禀陛下。不是臣多嘴,这件事,实在是”陛下,这利息。实在是高了点!陛下,请听臣一言,这利息,绝不可如此之高,要按照陛下这样高的利息,天下的人,还都不把银子存到陛下的钱庄里去?到时候,时间一到,陛下用什么给别人付本钱利息啊!”陛下,五年,眨眼可就过了啊!到时候,可是连本带息要还一份半的啊!这”陛下徐光启真的急了。这利息,一年一成,五年就有五成,十年就翻一翻,到时候拿什么给别人付本金利息?的人大概都知道什么叫做“庞氏骗局”拿后来者的钱还以前的钱。这种勾当,一个叫做“麦道夫的家伙,居然干了几十年,诈骗金额几百亿美元,家产,一千多亿,”自己这个皇帝,有无数的金手指不说,如果仅仅用麦道夫这家伙的经营水平,也能支撑几十年呢,几十年之后。这大明朝还在不在,还另说呢”哈哈哈杨改革眼泪都笑出来了。

    几个人看着皇帝狂笑到哭。更是不知道皇帝发的那门子疯,这事实在是严重之极,皇帝居到底是在笑还是在哭啊?

    “哈哈哈,,这件事,徐师傅,联真的有办法摆平,这件事,徐师傅不要担心,联确实是缺钱用。但是联赚钱的功夫,几位怕还不知道吧”唉”,嘿嘿,这玻璃厂就是联开的,以玻璃厂的赚钱速度几位难道还觉得,会还不起每年到。想的就是如何尽快的借到无数的钱,好助自己度过难关,至于十年后是还五十还是一百,那是次要的,为了打消“自己人”的顾虑。不得不把一点点秘密透露出来。

    下面几位又是张大了嘴,惊骇的望着皇帝,这琉璃斋和皇帝的关系不一般。这京城的官场上,不少人都闻出味来了,不过,没有人想到,这就是皇帝开的,都以为,这是皇帝利用权力在里面吃干股,当保护伞,那里知道,这居然是皇帝自己开的,这区别可就大了。

    半响飞徐光启才把张大的嘴合拢起来,遂变得眉开眼笑的道:“启禀陛下。陛下既然有如此的生财之道,那臣就不担心了不担心了”不过,臣还是提醒陛下小钱庄付利息,是前所未有之事,臣以为,先给百份之无的利息,看存钱的人多不多,如果不多,再加高利息不迟,陛下以为呢?。徐光启听皇帝这样一说,就不怎么害怕了,从坚决反对皇帝给高利息,现在变成希望皇帝按照市场行情给利息。

    呃”,有道理,如果百分之五的利息就有足够多的人来存钱,也即没有必要给百分之十。这个”还真的看看情况再说啊!杨改革同意了徐光启的看法,这利息的多少,还得看市场的反应!

    “嗯!这哼徐师傅说得在理,联接受了,先把利息定低一点,看存钱的效果再说,对了,玻璃厂的事,几位千万要替联保密啊!不要泄露了。呵呵”。杨改革依了徐光启的意思。又叮嘱不要泄露了秘密,其实,京城里的人大多知道这琉璃斋的玻璃和皇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京城,你干这样大,这样吸引人的生意,没个后台,怕是根本不可能的。

    徐光启见自己的提议被接受,也就不再在这件事上说什么了,这开钱庄就开钱庄吧,发票子就发票子吧,这大明朝现在要的就是钱,皇帝是个能捞钱的好手,这算是老天爷给大明朝送来了一位救星啊!至于其他的什么,就不管了。

    孙承宗和毕自严对这琉璃斋的玻璃也是有所了解,对这玻璃的赚钱速度,那也是有所了解的,自己家里的娘们们都讨论去买块大镜子,好用来穿衣了,否则,就是没品小就在这凉城里抬不起头啊!听她们一说这穿衣镜的价格,那就两个字“肉疼”!这既然是皇帝开的店子,那就好,那就好啊!赶明叫媳妇多买几块,也算是替皇帝分忧了”

    君臣几个欢欢喜喜的,一扫刚才尴尬和郁闷的气氛,一切能用眉飞色舞来形容了。

    杨改革盘算今天自己的收获小很大,这纸币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顺带解决了储备金的问题。顺带,还解决了银行的吸储问题。这一连串下来,如果操作得好,自己当真可以赚不少钱,这个,比开金手指赚钱,还要快,这就是当皇帝的好处,远比从小人物从基层爬上来要容易弄钱得多,只要给出政策。随便出个主意,就有数不尽的钱。

    徐光启今天为皇帝解决了不少的事,心中也是得意,见皇帝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估计皇帝是在想什么开心的事。也捋着自己的胡子。自从被皇帝诏还朝,第一天见皇帝就被皇帝尊称为师傅以来,徐光启一直就很纠结,皇帝叫自己的那声师傅,叫得实在是让人心中有愧,疚,自己没有给皇帝帮上什么忙,白得皇帝如此的信任,心中有愧。直到今天,为皇帝解决了这储备金这个大问题,心中的那点愧疚,才一扫而空,皇帝的这声师傅,现在也不算白叫了

    徐光启捋着自己的胡须,也想着如何替皇帝敛财的问题,想着想着。就想到一件要紧的事了。

    “启禀陛下,臣有一件事。是和发行钞票沾得上一点关系,不知就是一门心思的搞钱,自己也应该一门心思的帮皇帝弄钱,至于其他,就暂时放一放吧。

    正在神游天外的杨改革听到徐光启又有什么“高见”立刻问道:“哦?呵呵,徐师傅,又有什么高见?只管说,没有什么该不该的。”即将要发大财的杨改革此时”爱。死这个老头子了,这个老头还是很有智慧的,能替自己解决问题。

    “回禀陛下,臣见陛下要重印宝钞,发行钞票,臣忽然想起来。在海外,一些蛮夷也发行一种银子做的货币,称为银币,臣和西洋传教士谈起海外风情的时候,常听传教士谈起他们那边的银币,臣觉得这里面,或许有些赚头,不知道陛下”徐光启是个天主教的信徒,和老外的联系非常的紧密,知道老外的事,也就很正常了。

    “银币?”杨改革有点诧异了,老外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用银币了吗?杨改革挠挠脑子,银币?金币?

    “回禀陛下,确实,为银币小似乎是蛮夷们通用的货币,相当我们这边的银子一样不过好像还有金币,不过远不如银币多”。徐光启解释道。

    “等等。徐师傅。你是说。洋人们,在用银币了?这个没搞错?而且。这里面还有赚头?”杨改革的脑子有点混乱,但是还是抓住了几个。关键,第一个小就是老外用银币,第二个就是这里面有赚头。

    “回禀陛下,是的,是银币,臣家中还有一些蛮夷使用过的银币。好像称为鹰洋的,确实是银子做的,臣和西方传教士谈起这货币的时候,就谈到这银币。就谈到了鹰洋。臣还和他们换了一些留在家中研究”似乎很有赚头,或许”徐光启为了大明朝的中兴,可是干了不少事,什么自己种番薯,玉米,自己晒盐,自己拜西洋人为师,自己入洋教,自己翻泽西方科学书籍,自己制作科研用具,甚至练新军,购买老外的先进大炮,自己仿制等等,可以说,是一位一心望着大明朝好的“好人”。

    “什么?鹰洋?”杨改革这回,是大吃一惊!这明朝就有鹰洋了?这鹰洋不是常常出现在清末的各种里吗?怎么这明朝就有鹰洋了?还流传到了明朝?这?这个世界,确定没搞错?杨改革这回是惊讶得不得了。

    杨改革一脸震惊的看着徐光启,这家伙不会是个穿越者吧,越看越像啊!

    徐光启一脸的茫然,这皇帝怎么听到鹰洋的反应这样大?难道这里面有什么忌讳不成?

    “回禀陛下,确实,是鹰洋”。蛮夷制作的银币,银币的样式类似我朝的铜钱,不过中间不穿孔,比铜钱稍厚,这银币的一面,印制得有鹰叼着一条蛇,所以,称之为鹰洋”徐光启觉得自己还是把这银币和鹰洋解释一下,否则。自己犯了什么忌讳还不知道呢。

    “呃”鹰洋”这个徐师傅,你确定?”杨改革弱弱的问了句。要是这个时代洋鬼子们就开始印制银币了,那自己可真的该追赶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