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862-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令,国内虽然已经派出了援兵,还向波斯发出了请援,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短时间里我们能靠的还是只有自己。哈夫阿巴廷不能再守了,敌人已经向艾哈迈迪派出了偏师,直接威胁到了大布尔干油田,那里是万万不能有失的啊。”

    科威特的这场战争,韦承恩如果应付得体,力保国家利益不失,虽然前途没有了,回国后却也能得到一个比较体面的位置座。可大布尔干油田要也保不住,皇帝陛下的怒火先不去说,只想一想科威特发展公司的损失有多么巨大,就可以预料到后果的严重性了。整个科威特发展公司可是凝聚了半个中国金融界的利益的。谁让他们损失惨重,他们就能让谁永世不得翻身。

    与大布尔干油田相比,哈夫阿巴廷算什么?丢了它,韦承恩半点害处都没有。这里之前只是起到了一个门户作用,哈城不失,敌军武装就不可能威胁到艾卜赖格,威胁到科威特。现在这一作用随着部族武装分兵绕道三百多华里去进攻艾哈迈迪,就已经变得没有了。

    参谋长的退兵提议,可说是真心实意的为韦承恩考虑、着想。

    “退兵!虽有的弹药全部带走,物资能带走的都带走,带不走的全烧掉!大炮不能有失。如果布置撤退,参谋长,由你去前线负责组织。”

    “是!”

    参谋长身子一正,打了个军礼,然后快步走出了指挥部。中国驻军的最高层用很短的时间解决了取舍问题。而此刻多尔玛巴切宫里,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和奥斯曼帝国整个上层,正在为中国驻伊斯坦布尔大使递交的一份外交书而头疼。

    意志不坚定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已经隐隐的为之前的打算和作为后悔了。自己怎么就忘了波斯的穆扎法尔丁。沙呢?

    波斯的实力和地位虽然远不能跟奥斯曼相比,但也不是半岛的那群部落野人能媲美的啊。不要说五千人,穆扎法尔丁。沙为了跪舔中国,就是派出五万人他都愿意。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可是知道的,最近波斯国内与中国签订了一连串的利益条约,穆扎法尔丁。沙得到了中国赠送的大批军火,随同的还有很多中国籍的军事顾问和教官,组建了三个师的王室直属部队和五座级别不等规模不同的现代军事院校。中国与波斯的关系较之去年密切的太多太多!

    奥斯曼的帕夏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他们也忘记了波斯,因为这个国家比1882年结束了与沙俄最后一次战争后,地位大跌的奥斯曼都还不如。当今的国王穆扎法尔丁。沙,甚至要依靠英国人和之前俄国人的力量才能抑制住国内的皿煮派。这样的国家实在令人提不起考虑的劲儿,很容易被遗忘。

    结果,就是这个被遗忘的国度现在给奥斯曼找来了一个大大的麻烦。

    “现在改怎么办?”

    “科威特虽然是帝国的领土,可按照之前我们与中国签订的协约,那里的一切权利都归中国。我们没理由也没权利不允许波斯的军队进入那里。除非我们要跟中国正式撕破脸皮。这是万万不行的!”

    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为了利益,奥斯曼帝国在拉中国下水之后,就在中国最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一脚将中国踩得更低;为了利益,一年前对中国还充满恐惧和警备的波斯沙阿穆扎法尔丁。沙,可以毫无压力的派出自己掌控的所有军队来帮助中国,如果中国需要的话。

    奥斯曼帝国的帕夏也一口道出了现在奥斯曼帝国的一个根本性国策——不可能与中国翻脸,两边必须保持着准同盟关系。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当然认同这一点,如果说之前中东大规模发现石油,自认为有了一个聚宝盆的他还有些洋洋得意,把奥斯曼与中国的‘友谊’看的也不那么重了。但现在他的头脑就已经清醒了。奥斯曼帝国还跟中国有着盟友一样坚定的友谊呢,英法就干直接捣腾半岛部落造反,奥斯曼帝国要是再丧失了中国这个强大的盟友,他们是不是会直接发兵朝着奥斯曼开战呢?

    就是因为这种心理,当波斯王国从另一边冒出来的时候,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才会隐隐后悔。这件事情肯定会破坏中奥友谊的。即使中国短期内不会跟奥斯曼拉开距离,两国实际上也已经有了间隔。要重新弥补,不知道需费多大的劲儿和多长的时间呢。

    越想,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就越是后悔。自己当初怎么就那么短视呢,打着小算盘要逼一逼中国人,结果现在好了,逼中国人逼到了自己头上,追悔莫已啊。

    同样的这时候,波斯王国的穆扎法尔丁。沙,现在就笑眯眯的对着儿子穆罕默德。阿里。沙说:“跟中国人打交道,老老实实的就行。中国人的文化对他们的国策和外交方针有着绝对的影响力,中国人自己限制住了他们自己的胃口,是不会同英国人那样贪婪的要吃尽一切的。所以,千万别学阿卜杜勒。哈米德耍低级的小聪明,他现在肯定后悔死了。”(未完待续……)

    。。。

第七百八十八章 对英报复() 
今年北京的天气有些热。八月下旬了,秋老虎还在继续肆虐。

    中东的战争牵动了中国千千万万人的心,股票市场风云皱起,哈夫阿巴廷的失守,艾哈迈迪的威胁,让科威特发展公司的股票直降到了3000元以下。

    这家最高时候股票价格突破70亿元高位的新兴公司,牵动的可是无数人的利益。不知道多少家报纸这段日子里都在呐喊着出兵中东,荡平半岛。

    以至于让已经高调展开的下届内阁选举都受到了影响。那些首辅、次辅以及阁臣们的候选人羽翼群,如果在地方——府一级——议会、省谘议局大会上,不宣讲两句他们的支持者对中东战争的关注和对半岛部族的惩罚态度,这些人都很难争取到地方代表的支持。

    中国第四届内阁都要走完时间了,二十年‘宪政’的发展,即便始终慢慢、慢慢的前进,回望身后,也走过了太远的距离。

    第五届整个内阁成员都被国会选举纳入了‘管辖’范畴,而不再只限于内阁首辅和次辅了。

    每一个内阁大臣都是一场‘选举’,每一个位置可都可以说牵动无数人的目光和利益。因为内阁的选举可投票者还只限于国会,即便这个国会的成员规模在过去的时间里已经满满增加到了2000多人的规模。可这还是非常非常之小众!

    中国的内阁选举距离全民还有着太大的间隔,甚至下一个百年过完,都不可能实现。因为刘暹不允许西方式的政党的出现么。整个政府就相当于一个专、政的政党,中国现下的内阁选举模式很像刘暹前世的大天朝。只不过是内一个位置‘选举’两字的意义落到了实处。国会代表们不再是举手机器,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权利拥有者。而且内阁每一个位置上的候选人都不低于三个,不会出现天朝那样的单个候选人,而且还允许了‘独立候选人’的出现。

    刘暹不是在否认前世的大天朝。而是真心认为大天朝渐渐有点‘既要当**;还要立牌坊’的意思。

    他们本来就是一党、专、治么,那就像太祖爷时期的红朝那样专心致志放心大胆地搞独、裁就是了。讲究毛的皿煮啊?

    对于前世的政府,刘暹就觉得他们最初是在西方的压力下,才不得不拿起‘皿煮’这个幌子的。可到了新世纪,却越来越把‘皿煮’的‘意见’看重了。至少舆论外观上,给他的赶脚是这样。

    那时的网络上,为什么说起太祖爷的时候。比如中国都是用红朝。而时间挪到当世,比喻中国都是用大天朝。除了国力增强而政府真信度却在大幅度下降外,意识形态上的一定改变也未尝不觉得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中国国内存在着太多的美分党和带路党了。

    刘暹已经‘离开’了那个时代,对于那个时代一切都不存在意义,甚至于他都把美分党的老母给打的奄奄一息,苟延残喘,也没毛的用。最真诚的祝福,只是希望另一个时空大天朝的头头脑脑门千万别常凯申——“搞皿煮无量,搞独、裁无胆”。真要到了哪一步。中国真就危险了。

    这是刘暹内心中最坚定的理念——军政难以分家的中国,文化思维党同伐异的中国,政治分裂就意味着军事分裂,就意味着国家的分裂!这种想法根深蒂固。不可动摇。所以他始终认为中国就要专治,要排除政党。

    可是中国没有了政党,还有乡党和同党。每一名内阁成员候选人,都有自己的基本盘。同时为了扩大胜券。就需要羽翼们分散到各地去拉支持,尤其是那些影响力巨大的地方。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香港、武汉等等,这就需要大批的人手和相当数量的金钱支持。到了地方也不能空口白牙的,光说嘴边话,必须许下一定的诺言,对地方发展有利的允诺,不然人家凭什么支持你?

    经过了第四届内阁选举的‘模式试验’,在第五届内阁选举大扩开的时候,每一个目标候选人似乎也都套用上了这个模式。只是时间还短暂,利益集团还有没跟这些候选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自然也就没有形成前世老美总统选举时那样的盛况了。

    但将来这一幕是注定会出现的。政治和利益的结合,官与商的结合,不仅是中国,在全世界都是如出一辙的。只要‘市场’发展到那一层次,一切就都水到渠成。

    刘暹不管底下人怎么倒腾,只要不使出暗杀一类的手段,他是不管的。即使某个竞选人受到了恐吓,作为当选后就能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最耀眼的一批人之一的他,要是没能力处理这件事,这个人也很难让人相信他能担负起整个国家的责任。

    事实上,竞选中的种种恶劣攻击手段,也是一种优胜劣汰。政治人物没有真正清白的,下作狠辣的黑暗手段是他们的另一面保护层。

    真正的政治家就应该在无所不用其极的刀光剑影中脱颖而出,而不是一路坦途的顺风顺水,后者只是温室里经不起风浪的太平宰相罢了。

    中国的政治力量很分散,随着老一辈人的陆续退下,‘二代们’和侍从系,诸多官员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大大的减弱,因为没有了强大的外来压力,侍从系大体上还在官场上保持着这个名头,实际上则已经四分五裂了。

    内阁成员连同汉地各省一把手,分门别类的能够归纳出七八个派系,派系下面又有小山头,现在全都动了起来,一切关系都利用了起来。几十个‘宣传队’流窜全国各地各大城市,

    就在中国国内‘宣传战’打响的时候,国家的正常运行也始终在保持着平稳。刚刚有那么一点后世湾湾拉选票规模声势的国内舆论宣传,根本影响不了大局。

    8月20日,中国宣布35%的英国贸易商品提高关税额,其中很多都是交易量低少的小项,真正的大项只有一个,可是就这一个就让英国人感到了真心的疼痛——印度出口的棉花被提高了15%的关税!

    这当然是中国政府对于中东战争发起的报复。

    信息清晰无比。

    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或多或少的迎来了一波关税提高,但其中最多的就是英法。

    法国人与中国很少有直接的贸易往来,但英国不一样。除了之前战争期间间断的几年外,中英之间的贸易金额一直都是位列前五,甚至是前三的。

    别看印度棉花被提高了关税似乎只是一项惩罚,英国人可是知道,在中国的西北部,中亚和新疆的棉花种植业正在蓬勃发展,这两个地方的棉花质量也非常优异,尤其是新疆棉。这才几年时间?全世界都打响了名头。

    中国自产的棉花增多,从外进口的数量自然就在减少。而且最近两年北美也得棉花产量也在恢复,虽然运输费用要比印度棉高出很多,可北美的变化不需要关税啊。那属于中国的内部交流。都在不断地挤压着印度棉的市场占有率,现在又提高印度棉的关税,实在令英国人不能不联想到整个棉花市场。中国人极有可能是借机生事,提高印度棉的价格,减少印度棉的市场份额。

    如果英国人因为气恼或是短视、自高自大,认为中国离不开印度的棉花,以此跟中国展开贸易战争,别的商品种类前景如何,现在还没谁说的准确,可印度的棉花,一旦这时儿离开了中国市场,很难想象它们是否还能重新回到这个国度。

    眼下之英国,不愿意正式中国的实力和地位的人依旧有很多很多,但是在白厅,这种人绝对是小数。大英帝国的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更是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即使在之前的战斗中他意志坚定的支持俄国和美国,和中国为敌,但谁也不能说他是一个头脑不清醒的人。

    保持着清醒和理智的大英帝国的大脑,清楚的认识到印度棉花站在了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在国会上他用犀利的言辞痛批了一小部分议会代表针对中国发起反击的提议,坚定的通过法案,减小印度棉花的出口税率,降低成本,尽全力维持它们在中国的市场。另一边让英国驻中国大使萨道义爵士,向中国政府提起外交抗议。

    中国不为所动,到了25日,再度就中国出口到英国的一部分商品进行了限制,其中包括生丝、黄连、奎宁、清肺止咳的枇杷类药物和新兴神药——阿司匹林。

    生丝的作用不需要多言。现在军事和民间有太多的东西要用到它了。而除了中国以外的别的几个生丝生产国,日本、波斯等等,或是要巴结着中国,或是中国的小弟,而且它们的产量加在一块还没中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多。中国绝对是生丝世界的主宰者。

    黄连则是中国出口欧洲的传统商品之一,只是之前的数量都不大。但自从这种药品和黄连素在巴拿马运河工地表现出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之后,欧洲人再一查探消息,接着发现黄连还是中国进军南洋和雨林作战的必备药品,一下子就在全世界打响了名头。(未完待续……)

    。。。

第七百八十九章 掀起反英浪潮() 
枇杷类药物是坐上了黄连的顺风车,一块在欧洲出的名。

    巴拿马运河就算是再地处热带地区,雨水丰富,工地中狼烟动地场景也是少不了的。中国人,尤其是那些占据着领导岗位的中国人,就将大量的止咳糖浆和枇杷膏待到了巴拿马,很快日本人也受到了影响。当西方人的眼睛关注着巴拿马运河的时候,顺带就让枇杷类药品一块进入了西方世界的眼睛。

    欧洲的工业绝对是发达的,而越发达的地方空气质量就越不好,枇杷这东西清肺止咳,在欧洲工业发达的区域里有不小的市场。

    这些年中国的实力不断在强大,世界形象的改变让中国本土一些本来不被西方世界看在眼中的物品,如今有了全新的价值。医药类是其中之一,很多丸剂、丹剂、散剂和煎膏剂的,能够外敷口服的中医药,都成为了近几年中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

    全国的医药业也都在发疯了样的把中药体系中占据着主体地位的汤剂类药品,做成具有同等效用的口服型药品。不需要保证同等的功效,只要具有相应的功效就行。而且还需要适合大众。

    中医药对病人的关注是方方面面超级多的。一样的药,一样的病,只要人不一样,治不好病,甚至让病人病情变的更恶化,都不是啥稀罕事。能够适应大众化,这才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最大难题。

    所以,现今中国的中医药出口药物,要么是已经解决了这一点——枇杷膏。要么就是黄连这种直接的药材,跟南洋出产的奎宁。也就是被康熙当成神药的金鸡纳霜,是一个性质。

    金鸡纳霜原产地是美洲秘鲁。是防治热病,尤其是疟疾的特效药,为欧洲人开拓一个个殖民世界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南洋的金鸡纳霜,准确的说是东印度群岛上的金鸡纳霜,其产量是什么时候远远地将南美原产地甩在身后的,刘暹不知道,他也不需要知道。他只要能确认全世界至少80%的奎宁产自南洋,这就足够了。

    英国人在印度和非洲地区有着大量的利益,他们离不开这种东西。

    而阿司匹林就是近两年才在中国市面上出现的神药了。中国军队里则已经出现了将近七年,是军队中常备的镇痛解热药品,另外对抗风湿,促进痛风患者尿酸的排泄,抗血小板聚集及胆道蛔虫治疗都有良好的效果。

    这自然是在刘暹的主导下产生的又一项显赫的发明成果了。之所以拿到市面上来,是刘暹记得这东西就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集的这段时间中发明的。具体是谁他就记不得了。

    刘暹除了组织人力物力研发阿司匹林,还让人研发了青霉素,至于在青霉素之前大规模流行的另一种抗菌消炎药品磺胺,刘暹是真心不知道那玩意儿是什么。他化学超差的。那青霉素看名字就知道。而且多次出现在小说当中,让刘暹好歹有些印象。阿司匹林更是与柳树皮化了等号,刘暹对于这种药物的贡献,就特么这一句话了。只是提供了足够的经费和大量的研究者。就提前七八年搞出了阿司匹林。

    到了1897年,为了不让外国人赚了便宜去,他这才公开了这种药物。在化学医药刚刚起步的这个时代里。阿司匹林绝对能称得上——神药。

    只是现在都1899年了,眼看19世纪就要过去了。欧洲方面怎么半点也没见这东西被发明、投入使用的消息?难道他是记错了吗?还是蝴蝶的翅膀把这玩意给扇没了?

    反正生丝和药品对于大英帝国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形不成质的威胁,但绝对能给白厅添一添堵。

    这更是一种态度的表达。要是英法在半岛发动战争了。中国却还平平静静,对此一点反应也没,这必会令中国的威望下挫。所以,中国连续的贸易‘措施’,明显就是针对英国人的报复。

    而就在25日当天下午,距离对英关税提高的命令被宣布不到五个小时,文教部直属的长城电影厂,跟北京、上海、广州三家地方国资电影公司,联合宣布他们要合力拍摄了一部《鸦、片战争》的电影,资金总投入1亿华元。

    这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在电影诞生之初期,这个成本完全是疯狂,是不讲回报的投入。

    与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