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忠心吗?”
“将军,你莫要说了,俺,俺”周仓就像是一个做错事儿的孩子一样,被苏辰一席话说得泪流满面,自责不已。
待他心情平复一些,苏辰才说道:“你若是不想做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你若是还惦念袍泽兄弟之间的那点情义,你就要迷途知返,彻底划清和黄巾的界线,带领手下的兄弟们好好活下去,为了他们的妻儿老小,也为了你自己,你明白吗?”
“将,将军,俺还可以吗?”听到这话,周仓仿佛看到了一道重生之门,犹如一个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诚惶诚恐地问道。
“当然!”苏辰肯定地答道:“只要你迷途知返,效忠朝廷,本将军可以保证你和你手下的几万兄弟不仅能活下去,还会比将来活得更好,本侯许诺,将来某一天,你与你手下的弟兄,一个个都能吃饱穿暖,有房子住,有媳妇儿娶,终老田园,得享天伦,只要你愿意相信本将军。”
“真的会有这么一天吗?”
“会的!”
“那好,俺相信将军。”周仓似乎下定了决心,不知道是因为心中的愧疚,还是对将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见他双膝跪地,纳头拜倒:“周仓,周元福拜见主公!”
“元福快快请起,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不必多礼。”说服了周仓投降,他心情很不错,心说总算给关羽找到一个扛刀的人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21章 该怎么封赏是个难题()
“元福,本侯封你为司马,令你协助张将军和邹校尉整编黄巾俘虏,你可愿意啊?”
“末将遵命!”
有了周仓协助,俘虏的整编就轻松多了,战果统计完毕之后,张辽第一时间汇报给了苏辰。
“主公,本次大兴山之战,我军伤亡二百三十八人,主要损失的是汉影,其中先登营有两个士兵被撞倒在地,踩踏成重伤。”
“本次战斗缴获马匹三百余匹,粮草五千石,军械车马无数,总共歼灭黄巾士卒九千余人,俘虏黄巾降卒五万人,部分黄巾逃入村落,远遁深山,无从追击,还有的不知所踪。”
听了张辽的汇报,苏辰点点头,开始思考如何给朝廷写战报,不一会儿,就写好了战报,一份抄写给刘焉,另一份命人火速递往洛阳。
孙宾硕去了洛阳之后,苏辰就让他在那里住下,代表他打好和各方面的关系,尤其是大将军何进那里,不容有失。
之前大破三十万黄巾的战报就是由他递往洛阳,交到孙宾硕手上,再由他面呈大将军何进,而后由何进递给当今陛下。这个途径是对他最好的方式了,身为北中郎将,直接受大进军何进管辖,虽然是协助董卓,但他也不会把所有的功劳都分给董卓一份,现在也是他站到前台来的时候了。
事实上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完全可以直达天听,可说是直达天听,最后还不是要落到其它人手里,要么是何进,要么就是十常侍,他身为清流一脉,蔡邕的女婿,在明面上必须和十常侍保持距离,这是节操所在,所以只能让何进转交朝廷。
写好了奏报,他把周仓叫过来,问道:“元福,五万俘虏中青壮大概有多少人?”
“回将军,能战之兵大概有一万人左右,其余都是些老弱妇孺,被裹挟而来。”说到这里的时候,他有些脸红。
“嗯。”苏辰没有在乎他想什么,沉吟半晌,说道:“你将一万青壮去芜取精,留下一半五千人,编为两部,一部护送这些老弱妇孺北上,前往归化城安置,另一部由你统领,今后便负责我军粮草辎重,如何?”
“遵命!”
“对了,护送降卒北上之人,本侯已经想好,就由田司马亲自走一趟,待会儿本侯把他叫进来,你二人交接一下。”
“诺!”
周仓很快就和田豫选出了五千精壮,田豫亲自带领两千五百人,在五百汉影的协同下,护送几万人北上,这些人都是难得的劳力,虽然是老弱妇孺,可那些身体羸弱的早就死掉了,剩下的都算是身强体壮之辈,干点活儿不成问题。
徐晃的大军赶来,带来两个消息,一个是朝廷的旨意,另一个则是青州刺史龚景的求援信。
刘宏自从得到黄巾叛乱的消息后,寻欢作乐的心思也淡了,整日里都担心黄巾会不会打到洛阳来,甚至已经动了迁都之念,要不是一帮老臣极力反对,只怕他早就出逃了。
大将军何进负责剿灭天下黄巾,首当其冲,每日都要去给刘宏奏报,可是三个中郎将,左中郎将董卓在广宗和张角对峙,一时间僵持不下,右中郎将皇甫嵩又在颍川长社被波才围困,迟迟无法突围,北中郎将苏辰那里更是没有抱希望。
所以何进愁啊,日思夜想,几乎把头发都愁白了,却还是没有任何好消息传来。
不只是何进发愁,事实上十常侍更发愁,要知道皇帝的心情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家性命,虽然他们没有后代,可他们有家族啊,甚至有过继的儿子,孙子,为了他们的身家性命,他们也要把皇帝给哄高兴了。
可是,无论怎么哄,皇帝就是高兴不起来,就连朝都不上了,大臣们急得上蹿下跳,太监们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何进急得就像是干涸的河流。
整个洛阳上空都飘荡着一股子浓浓的愁绪。
就在此时,苏辰的一封战报犹如久旱逢甘霖一般,他这一场及时雨实在是来得太及时了。
当拿到苏辰大破三十万黄巾大军,于万军之中斩杀三十六渠帅之一的程远志及其副将邓茂的时候,何进心中那叫一个渴遇甘霖。
他也没管战报的真假,直接就把这一封战报送到了刘宏的案桌上。
刘宏拿到战报一看,顿时龙心大悦,当场放下奏折后就去临幸了几个美女,还顺带着夸奖了张让赵忠二人一句。
两个太监被皇帝这么一夸,那真叫个心中甜蜜啊,犹如坠入蜜罐之中一样,心想身家性命总算是得到了保全。
第二日,上朝之后,刘宏就把战报给忠臣传阅,并说道:“诸位爱卿,正所谓国难思良才,板荡遇忠臣,什么是忠臣?像苏爱卿这样的就是真正的忠臣。”
“朕自得知黄巾贼逆叛乱以来,不曾睡过一个好觉,每日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哪个州府又被攻破了,哪里的郡县又被黄巾贼寇占领了,哪里的百姓又被屠杀了,凡此种种,皆没有一个让朕舒心的消息。”
“可今日,远在北方平定黄巾的苏爱卿却是给朕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苏爱卿集结兵马,在归化城下与程远志三十万大军对峙,以弱胜强,庙算无敌,大破三十万黄巾贼寇,擒杀了贼首程远志邓茂,人头也送到了洛阳。”
“危难之际,苏爱卿力挽狂澜,为朕分忧,诸位,此可当忠臣呼?”
刘宏一席话把苏辰夸到天上去了,不过这一封战报来得正是时候,可以说此时的政治意义十分巨大,已经远远超过了战报本身叙述的东西。
这一封战报,给大汉朝廷满朝官员增添了信心,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大汉的希望,更看到了皇帝的所作所为,所以,这一封战报的政治意义十分巨大。
除了朝廷之外,普天之下的官员,士族,百姓都在看着天下的一举一动,这一封战报更是增添了全天下百姓的信心,如此,还不重要吗?
底下的朝臣议论纷纷,大多都是夸奖之言,无论是哪个派系,听到皇帝的这一番话,都放下了成见,明白大局为重的道理。
只是有少部分人对于苏辰私自收纳三十万降兵之事颇多微词,只不过在大势所趋面前,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很快就给淹没了。
看着议论纷纷的朝臣,刘宏正襟危坐,问道:“诸位爱卿,苏爱卿立下如此大功,该如何封赏呢?”
“这”
刘宏这么一问,却是没有人说话了,苏辰虽然立下了大功,可到底还比较年轻,而且现在已经是北中郎将,位高权重,要是再升,那可就有些太另类了。
虽然朝臣们都赞同皇帝的褒奖,也认为苏辰立下了大功,可若说是重重地升官,他们就不那么爽快了。
刘宏见众人低头不语,心中不悦,直接点名问道:“袁爱卿,你以为朕该如何封赏有功之臣?”
刘宏点的乃是司空袁逢,也就是袁术的父亲,袁逢和其弟袁隗此时并列三公,袁逢是司空,袁隗是太尉。
袁家在袁逢,也就是袁术袁绍的老爹这一辈有四房子弟,老大袁平,其子就是那个十八路诸侯讨董中的一路诸侯,山阳太守袁遗。
老二袁成,官至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就是袁逢过继给袁成的,在下面就是袁逢和袁隗了。
袁家之所以被称为四世三公,就是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幼子袁敞为司空,袁安次子袁京之子袁汤为司空、司徒、太尉,袁汤之子袁逢亦至司空,袁逢之弟袁隗亦至司徒、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号称“四世三公”。
被皇帝点名,袁逢也不能不答,只好说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破虏侯此番立下大功,可以增加他的食邑。”
苏辰的破虏侯食邑不过百户,也就是个亭侯,比起董卓的列侯,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儿,袁逢的这个提议倒是合了许多大臣的心思,增加食邑,不外乎就是多给了点钱而已,既能让皇帝高兴,又不至于让其升得太快,算是一个两全之策。
只是袁逢低估了刘宏的期望,听到这个回答,不置可否,脸色有些不虞。
接着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后面一点,又点了一个人的名,问道:“周爱卿,汝以为朕该如何封赏?”
刘宏这一次点的人乃是洛阳令周异,周异正是周瑜的老爸,洛阳令品秩不高,但国都的县令,地位极高,自然不能以普通县令来衡量,其地位相当于郡守仿佛。
周异出列答道:“回禀陛下,苏破虏不到而立之年,已经初登高位,若是再行升官,只怕并不是一件好事,须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
“那你以为该如何?”听到周异的话,刘宏语气不善地问道。
周异诚惶诚恐地答道:“微臣以为,除了增加食邑之外,陛下不妨犒赏其父或者其子,又或者赏赐他麾下将士,如此一来,既遂了陛下对他的赏识之心,又不至于让他木秀于林,如此却是两全其美。”
“嗯!”这一次刘宏难得的没有反驳,而是仔细思考,到底该怎么封赏苏辰。
至于周异,总算是侥幸过了这一关,心说朝堂之上,伴君如伴虎,眼下他年老体衰,天下不宁,或许也是时候回庐江老家颐养天年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22章 寻觅张郃()
“启奏陛下,苏破虏有一子,名叫苏进,如今已有三岁,陛下不妨恩赏其子,再加之以食邑,如此定能让其领会到陛下的恩遇之心。”
周异刚刚说完,立马就有人响应,要知道其父苏寔已经是度辽将军了,位高权重,要是再行封赏,那就势必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直接把矛头对准苏辰的儿子。
要是苏辰知道自己儿子几岁都被这些大臣们打探得清清楚楚的话,也不知道该是什么样的心情了,俗话说不遭人妒是庸才,可这些朝臣对他未免也有些太热心了吧。
刘宏争取了诸位大臣的意见,最后又问了问何进和张让,最终下了圣旨。
当旨意传到幽州的时候,刘焉告知传旨的太监,苏辰前去打黄巾了,正好徐晃在接收刘焉给的粮草军械,于是就把这传旨的太监一并带了来。
听说朝廷天使驾临,苏辰不敢怠慢,立即吩咐左右:“来人啊,沐浴更衣,摆设香台,本侯稍后要接天使旨意。”
因为条件有限,简单地洗漱更衣,而后穿上整齐明亮的银白色铠甲,在祭台前单膝跪地,准备听天使传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中郎将苏辰,公忠体国,勤勉有加,夙兴夜寐,为朕分忧今赏其食邑千户,其子苏进封关内侯,麾下众将各有封赏,钦此!”
“臣苏辰领旨谢恩!”
从宦官手上接过圣旨,苏辰笑眯眯地问道:“敢问公公贵姓啊?”
传旨的太监被称作公公,心情大好,一扫路途之中的不快,脸上也笑得十分灿烂,回答道:“蒙侯爷垂问,奴婢左丰,乃是宫内的小黄门。”
“原来是左公公啊,营中已经备好了酒宴,公公里面请,稍后本侯再来与公公详谈!”
“侯爷先忙,不用管奴婢。”
“公公请!”
将左丰请进了营中吃喝,他打开圣旨,粗略地再看了看,随即对着身边的虎卫说道:“准备好十坛五原仙酿,金银珠贝两箱,骏马十匹,待会儿把这些东西送进左丰的营帐,告诉他这里面四成是他自己的,其余六成是给张让等人的,明白了吗?”
“属下明白,只是”
看到他为难的表情,他也知道,这种事派他一个护卫去办着实有些为难,于是说道:“算了,这件事儿本侯让公明去办,你去把他叫来。”
“诺!”
不一会儿,徐晃来了之后,苏辰对他吩咐了一番,虽然徐晃不知道为何要讨好这些阉人,不过还是听命是从。
这也是苏辰会选择他的原因,若是交给张飞鞠义,肯定会把这件事情办砸,而若是交给张辽徐庶,他又怕二人年纪太小,被左丰轻视,所以只能派稳重的徐晃去办这件事。
左丰吃饱喝足,又拿了这么多礼物,自然对苏辰十分热情,送走了左丰,他才召集众将,说道:“诸位,皇帝陛下给你们升官了,这是圣旨,你们也都看看吧。”
众人见到圣旨,几乎要顶礼膜拜,好在升官的激动让他们暂时忽略了这些,争相传阅。
徐晃被封为讨寇将军,鞠义被封为讨逆将军,张辽被封为虎威将军,当日出战黄巾,主要是这三人的功劳,所以都被封为杂号将军,田豫,徐庶二人皆封都尉。
六健将榜上无名,颇有些气闷,毕竟他们是最早跟随苏辰起家之人,而今后来的徐晃鞠义都被封为了将军,而稚气未干的张辽也成了将军,就连田豫徐庶两个小子都被封了都尉,几乎和他们平级,虽然官居校尉,可六健将都有些不服。
这一表现也被苏辰看在眼里,事实上他之所以不让六健将离开狼骑,除了他们是比较适合的统领之外,主要也是考虑到他们的修为还是太低了。
若不是身在狼骑之中,他们修为不高,却凭借资历先一步登上校尉之职,只怕已经引来了别人的不满,而如今虽然没有封为将军,可统帅狼骑,是苏辰的心腹,如此也算没有亏待他们了。
当众人传阅之后,对于六健将的垂头丧气装作没看到,转而说道:“诸位,刘使君送来了青州刺史龚景的求援信,信中提到青州各郡黄巾糜烂,齐郡广县更是被管亥大军团团围住,龚景派了几十个斥候,才终于有人逃了出来,将求援信送到了刘使君处,而刘使君将此信交给本侯,其意不言自明,诸位有什么想法,尽可直抒胸臆。”
苏辰话音刚落,张飞便说道:“主公,这有何难?既然那龚景老儿派人来求援,而刘使君又把求援信交到了主公手里,咱们大军直接开拔即可,俺老张正愁没有打过瘾呢,正好去青州会会那管亥。”
“哈哈哈哈,翼德勇烈,大家都这么看吗?”
看到张飞叫嚣,鞠义丝毫不退让地说道:“主公,咱们出征以来,还没打过什么打仗,既然青州有仗打,咱们就去青州,反正刘使君提供了足够的粮草,咱们吃到青州没有问题。”
“我等也是此意,还请主公决断!”徐晃张辽正向附和。
看到大家战意昂扬,苏辰当即拍板道:“既然众将士都赞同大军开赴青州,那在此地休整一晚,明日一早,我等便行军青州,诸位都下去准备吧。”
“诺!”
其它人下去了,他单独把六健将留了下来,看着有些丧气的六人,问道:“魏续,你等可是对此次朝廷的封赏心怀不满?”
听到这话,魏续当即起身,恭敬地答道:“主公恕罪,末将不敢!”
“不敢?还是没有?”
面对苏辰的追问,魏续不知道该如何答复,只是低下了头。
他这副样子,苏辰哪里还不明白,只好宽慰道:“魏续,你等六人自从五原开始就追随本侯,可以说是本侯最为依赖的心腹之人,几年过去了,犹记得当年起家之时,本侯被和连俘虏,是尔等冒死相救,整顿士卒,才有了今日的狼骑。”
“主公,我们”
“莫急,听本侯说。”止住了几人插嘴,苏辰继续说道:“本侯也知道尔等十分努力,只不过天资有限,时至今日依旧在练气境底层徘徊,本侯将尔等放在狼骑之中,以为心腹,虽然各自统兵不过一曲,但已经官至校尉,平日里一切供应与本侯等同,如此尔等还不能理解本侯的一片苦心吗?”
“非是本侯不把尔等调出狼骑,独领一军,实在是尔等修为不够,对于排兵布阵又不甚精通,所以才没有拔苗助长,若是哪天尔等自信能够独领一军,本侯一定遵从尔等的心愿,放尔等出去统率一军,如此你们明白了吗?”
“我等惭愧,辜负了主公的厚望!”六人齐齐向他赔罪。
话说到这里,他们当然理解了苏辰的苦心,对于鞠义三人被封为将军之事也不再愤愤不平了,谁让他们的修为不如鞠义徐晃,排兵布阵又不如张辽呢,除了三人,他们在军中的地位甚高,已经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了。
“你们能够想清楚最好,好了,都下去准备吧,今后努力修炼,不要等有遭一日被众将远远甩在身后,那时可就丢了咱们五原儿郎的脸面了。”
“主公放心,我等必当奋起直追,一定不会给主公丢脸!”
“嗯,下去吧!”
等六人下去之后,苏辰轻轻一叹,刚起家的时候还行,到如今,六健将已经有些跟不上他的节奏了,尤其是将来手下出色的将领会越来越多,要是他六人不思进取,一味地仗着资历说话的话,那势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