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构迫切的想发明肥皂,但仔细考虑之后,又放弃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就是做最后的整顿,然后等到李二的到来,在李二验收完成果以后,把所有的任务交差,回归长安,那时才能清闲一阵子,到那时再说吧,现在,没时间!
杜构用凉水狠狠地把脸搓洗几遍,然后感觉浑身舒爽了,这才擦了脸,出了门,开始了一天的晨练。晨练杜构一直在坚持,无论是否训练兽营,晨练都没有断过,在兽营练的是武功,晨练练得却是身体,持之以恒的晨练才能让自己活得更久。
一番伸展运动之后,杜构又去跑了五公里,然后才慢悠悠的走回来,回到院子里,又练了几遍太极拳和八段锦,折腾了足足近半个时辰,这才罢休。
回到小院时,小小已经把造反准备好了。香喷喷的大肉包子,一碗小米粥,两碟小咸菜,杜构美美的吃完早饭,刚想去找马周,却被杜母拦下了。
“臭小子,别想溜走!”
“娘,嘿嘿,您吃完早饭了?”
“别扯别的,你老实告诉我,你到底什么时候娶妻?”
杜构脸色一垮,旋即耸了耸肩,没办法,看来只能说实话。
“娘,您早就有儿媳妇了!”
杜母脸色顿时大喜,看着杜构,期待地问道:“谁?哪家的姑娘?我认识吗?年龄多大?你这臭小子,还真能瞒着,也不说带回来让娘看看。”
杜母兴奋地问了一大堆,杜构捂着脑袋,吞吞吐吐的回答:“您认识。”
“我认识?我见过?”
“当然!”
杜母更诧异了。“不对啊,你身边的女子我都看过了啊?没有合适的啊?你说的不会是云澜吧?”
杜构急忙解释。“娘,别瞎说,人家云澜身上早有婚约了,您别乱点鸳鸯啊!”
“云澜那姑娘有婚约了?”杜母满脸错愕,还大为惋惜,似乎很看好云澜,尤其是那大屁股,真的很不错。
杜构不知道杜母的想法,否则肯定又要浮想联翩了。
杜构把云澜的事简单对杜母说了一遍,这事先是经过云澜同意的,云澜也希望杜构能给他出出主意,让他们家摆脱那个无赖。
杜构对这些俗礼懂得不多,便说找老杜帮忙,云澜也答应了,所以杜构才把云懒的事说了出来,要不然,他不会背后泄露云澜的隐私的。
杜母听完,顿时义愤填膺。“怎么会有这种人?你放心,回头我就跟你爹说,必须把那人赶走。云澜这么好的姑娘,可不能便宜给别人。”
杜构打了个哈哈。“咳咳,娘,我也是这么想的,嗯,我这去找云澜,和他一起想办法。”
杜构说着就要往外走,却被杜母揪着耳朵拽了回来。
“哎呦喂,疼疼疼!娘,轻点。”
杜母冷笑着掐着杜构的耳朵不松手。“臭小子,就你这点小心思还想蒙混过关?我告诉你,连你爹在我面前都没有秘密,就凭你?”
杜构直接服了,心中内流满面,自己这个老娘确实厉害的不讲道理啊。杜构想着,估计这一辈子,他们爷俩都逃不出老娘的手心了。
“娘,您松手吧,我说还不行吗?”
杜母这才松手,神色淡然的盯着杜构。
杜构揉了揉耳朵,只能老实交代。“娘,其实不是孩儿想瞒您,只是这个媳妇不好娶啊!”
杜母眉头一跳。“怎么?她身份太低?”
在杜母想来,以杜家的地位,还没有什么女子是娶不到手的,就算是世家也得给老杜三分面子。只是杜母不知杜家爷俩已经和世家掰了,否则,应该就不会这么自信了。
地位高的没什么难度,但要是地位低了,那还真就不好办了,从古至今,因为身份不对等而被拆散的情侣多不胜数,所以,杜母也以为杜构是犯了这样的事。
然而,杜母的得到答案却是。。。。。。
“不是太低了,是太高了!”
“太高了?”杜母笑了。“你这小子,身份高怕什么》以咱们杜家的杜家的地位,除了公主,什么姑娘娶不了?”
杜构一听,不吭声了。
杜母愣了。
“臭小子,你不会真的看上哪个公主了吧?”
杜构羞臊的点点头,天地良心,两世为人没娶过媳妇,杜构还真有些小羞涩。
杜母确实渐渐地皱起了眉头,不过旋即又松开。“公主就公主,咱们家的构儿,就算公主也能配得上。你看上的是哪位公主?”
杜构干咳一声,绕着弯子回答:“您见过的。”
“我见过?”杜母又是一愣,旋即突然想起什么,倒吸口冷气。“你小子。。。。。。你不会看上长乐公主了吧?”
杜构点点头。
杜母无语了。“你小子,还真是有眼光啊。那可是长孙家势在必得的儿媳妇,你居然也惦记?”
“什么长孙家的?又没定亲,而且,我跟长乐可是情投意合的。”
杜母挑了挑眉。“长乐喜欢你?你挑明了?”
“当然。”杜构有些自豪。“娘,长乐那边已经非我不嫁了!”
“好儿子,真给娘长脸。”杜母顿时眉开眼笑,对于长乐,他肯定是满意的,论身份,长乐绝对是适龄成亲女子地位最高的。论品德姿色才能,长乐也都是当世最顶尖的。简直就是当母亲的最理想的儿媳妇。
“儿子,放心,既然喜欢,那就别放手,不就是长孙家吗?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杜家也不是泥塑的。”
“娘,嘿嘿,您放心,长乐的事,孩儿已经在准备了,这次孩儿立了大功,这事就八九不离十了,之后孩儿再努努力,长了肯定跑不了。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孩儿若是娶了长乐,那以后的规矩就多了去了,孩儿可不想让您和爹爹受委屈!”
杜母确实浑不在意,甚至还没好气的瞪了杜构一眼。“臭小子知道什么?那些规矩都是应该的,哪有什么委屈的?行了,这事我得去跟你爹爹说说,这到手的儿媳妇,可不能丢了!”
杜构笑了笑,心道,以老杜的眼光,肯定早就猜到了,只是一直没说罢了。
杜母走后,杜构神情渐渐凝重,别看杜母说的洒脱,但实际上,这年代还真没有哪家愿意尚公主的,实在是那些规矩太苛刻,也太不近人情了。杜母之所以装着不在意,只是不想委屈了杜构,但杜构却不能不在意!
“任重而道远啊!”
杜构单手背后,眼神逐渐深邃!
第265章 口水横飞的朝堂()
杜家庄被袭一事,普通百姓知之甚少。毕竟这事世家不想家丑外扬,皇帝拿不准杜构的事,也想有些拖延,所有双方都在默契的沉默,都在等一个爆发的契机。
不过民间平静,生层官场却是不停地风云激荡,局势几乎一天一变。
一开始是关陇集团官员上书抨击山东世家,明里暗里都在以黑卫为要挟,逼李二打压山东世家。然后紧接着山东世家也没有坐以待毙,一方面以那些人冒充黑卫为缘由据理力争,一方面暗中派人警告关陇世家,陈述皇家掌握造纸术的危害。
也许是山东世家说动了关陇集团,第二天朝堂风气在此大变,居然对山东世家的事情只字不提,反而把杜构造纸的事情公开挑明,而且拿着杜构管工部要的一万贯钱和数百工匠为把柄,抨击杜构坑骗朝廷钱财,在杜家庄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府邸,并且训练私兵,劳民伤财,饶的杜家庄百姓苦不堪言等等,就差把杜构说成是千古罪人了,然而最后的总结却是杜构必须公开新式造纸术技术,让工部审核,看是否真的能造纸,如果不能,那必须要严惩杜构。这摆明了就是既要造纸术,又要争取主动权,把杜构的把柄钻到自己手中。这种事皇党的人肯定不同意,老杜的旧臣也纷纷据理力争,短短两天,就让朝堂上的三伙势力全都冒了头,几乎一般的官员站了队。
然而,无论朝堂之上怎么争吵,吵得如何凶,甚至有的人吵得面红耳赤,撸胳膊挽袖,就差大打出手了。但就这样,李二也没有给与任何回应,甚至就连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和其他五部尚书、侍中王珪、中书令温彦博等一帮实权宰相全都没有表态,就任由下面的官员吵得热火朝天。
实际上,所有人心里都清楚,朝堂上争吵的官员,无论吵得在凶都没用,他们只是大战时击鼓呐喊壮声势小喽啰,顶多也就是为了给这件事情施压罢了,上面的人不开口,他们就算打起来也解决不了问题。不过,他们同样也清楚,一旦三省六部的偷偷开口了,那这件事,也就到了需要决断的时候了。
第三天,山东世家再次被拉下水,三方势力开始了再一次的争吵,这一次吵得更凶,甚至逼的李二当朝发火,骂一群百官为无礼泼妇,地痞无赖之流,然后直接退朝。
第四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百官休假三天,长安城欢庆三天,随着日子越来越好过,很多百姓手里也都有了些许余钱,所以,中秋节一年比一年热闹,今年其实还不算明显,毕竟刚打完仗,这几年又灾荒不断,朝廷虽然已经开始休养生息,但时间毕竟不长,如果再等一年,也就是明年的中秋节,恐怕就会比现在要热闹的多。
长安百姓大肆庆祝,享受着来之不易的轻松。杜家庄的事情也就这样被暂时搁浅,似乎被遗忘了一半,整个长安都听不到有关于这事的讨论,事实上,明眼人都清楚,所有人都在憋大招,各个势力都在私下里不断的活动,商议,就等着三天后,八月十八那天,将此事彻底了断,而到那天,估计他们也会逼的李二不得不摊牌。
现在的局势虽然混乱,但实际上很明朗,就看李二是否会妥协,如果李二不妥协,那山东世家必然要遭殃,但李二同样讨不到好,山东世家为了维护颜面,也为了反击李二,必然会疯狂的报复杜构,到那时,别说杜构是老杜的儿子,就算是现任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的儿子也没用,罢官罚钱都是轻的,搞不好甚至会有牢狱之灾,而且老杜回朝堂的事也必然会夭折。
八月十七夜,李二一脸烦躁的在立政殿坐立不安,身边的长孙皇后想安慰,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良久,李二猛然坐下,然后一拍桌子,满脸的郁闷加愤怒。“哎,朕当初怎么就鬼迷心窍信了他一个十几岁的孩童?”
李二现在是真的很埋怨杜构,其实这件事本来应该是李二占据主动,毕竟是山东那边先动的手,如果杜构那边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并不需要多么严丝合缝,只需要给李二一个借口,他都不至于这般被动。但是呢,六天过去了,杜构居然一封奏报都没有,这就有些太过分了,李二要不是知道老杜也在杜家庄,估计都会亲自派人询问了。
长孙皇后见李二开了口,心里稍稍松了口气。说话了就好,说话了就说明李二心中有了决断,虽然他知道这个决断对那个十几岁的孩子可能会很不利,但是他现在还不知道杜构已经勾搭了长乐,在长孙皇后心中,只要李二心安了,他就轻松了。
“陛下,您也消消气,这次的事怪不得您,也怪不得那杜家小娃,只是一切都来得太突然罢了,这次也许不是坏事,至少,也能给那杜家小娃一个教训,让他懂得什么叫人情世故,免得以后越来越张扬。”
李二沉默片刻,突然仰头叹了口气。“也只能如此了,只是,可惜了。。。。。。”
可惜了什么,他没说,也没人知道,只是从李二的口气能听出了浓浓的惋惜和淡淡的憋屈。
事情发展到现在,李二确实觉得太憋屈了。本来好好的一盘棋,都要最后收盘了,硬是让一个臭气篓子给泄了气,任谁都得憋屈。
李二郁闷一会,就要脱衣歇息,他现在什么心情都没有了,就想睡觉。
然而,在这时,突然高公公紧急求见。
李二有些疑惑,高公公做事很有眼色,向来让李二都很舒服,他这时候求见,如果不是非常必要的事,绝不会如此。
李二心中起疑,不知为了,心里突然起了波澜,感觉左眼皮突然疯狂的跳了起来。
李二稳住心神,唤高公公进来。
高公公急忙有些气喘的跑进来,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被累的。
李二见此,眼神更是凝重,高公公如此做派,更显得此时不小。
高公公也不墨迹,来到李二身边,直接把一份奏章递给李二。
“陛下,蓝田急报!”
李二顿时变了脸色!
第266章 扬眉吐气的李二()
八月十八,又是开朝的日子。
一大早,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就全都早早的到期了,几乎没有人请假,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今天是定乾坤的日子。今天,众位大臣已经做足了准备,一定要逼着李二表态,不会再给李二借口拖延。
而今天的结果,也势必会影响一时的朝局。就看李二怎么抉择了,保杜构,则山东世家安稳,不会有太大的动荡,朝局也不会有太大的变故,众人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争权夺利,造纸术可是一块大蛋糕,因为已经有消息传出,新的造纸术成功的可能性达八成以上,而且工序简单,成本低廉,纸张的品质比现在的粗纸好上数十倍,几乎可以断定,只要竹纸一出现,现在所有的纸张,除了宣纸,大部分都会被淘汰,除了一些比竹纸更廉价的纸张还会生产,但也只能供给那些连廉价竹纸都负担不起的普通农户,这些生意,利润和以前相比,肯定是少的可怜,稍有些根基的大家族,都不会再盯着这些小利益了,现在竹纸,才是各大世家眼中的财富,是所有世家势在必得的东西,就算不能独吞,也必须要跟着喝汤,这就是各大世家的想法。
不过,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李二决心保杜构的前提下,如果李二铁了心要舍弃杜构,那结果就很难说了,首先,山东世家肯定会被李二报复性打击,朝堂将会有大批职位空缺,那就是李二培植寒门势力的机会。不仅如此,一旦李二舍弃杜构,没准会一拍两散,直接把竹纸技术一同毁灭。这个也很有可能,只要李二强势把杜构捉拿入狱,那进了天牢,何去何从就任由李二拿捏了。虽然最终结果竹纸同样可能保不住,但到那时,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李二舍了杜构,算是吃了亏,换来的就是,李二牢牢地掌握了主动权!
时辰一到,一帮大臣心思各异的进入大兴殿,还是和平常一样,先是一套拜礼,然后一番客套话之后,早朝正式进入正轨。
和前几天一样,刚一开始,三方就已经开始争吵不休了。只是这一次要文明许多,朝臣尽皆引经据典,没有再向前几日那般失态,前几天是为了造势,今天是为了决断,那就绝不能给李二发火的机会。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发现了一个怪事,前几天的李二,虽然也很安静,但是脸色一会不怎么好看,沉静的面孔下,那是隐藏着无尽的怒火。有怒火的李二虽然可怕,但却让一些朝臣很心安,李二有了怒火,就说明漏了相,那就说明事情依旧在掌握之中。
但今天不一样了,今天的李二非但看不出丝毫的火气,脸上甚至还带了淡淡的笑意。那笑容中绝对没有半点冰冷,就只是单纯的开心,甚至还有些许看好戏和幸灾乐祸的意思。
明眼人都看得出,李二今天似乎是真的很高兴,绝对不像是装的。这就让百官心里直打鼓了。发怒的李二绝对要比开心的李二更加可怕。
朝堂最前方,三省六部的各位大佬全都一脸懵,甚至本来都有了默契,这时候该他们发言,好把事情彻底揭开,逼着李二做决断。但是现在,却说都没有开口。
因为所有人都把不准李二的脉,他们都猜测,事情可能出现了他们不知道的转机。
但是不对了,这几天他们一直都在注意李二,宫里的消息也都在证明,李二昨天连晚饭都没吃多少,显然还在郁闷发愁。但怎么仅仅过了一个晚上,就大变了个样子?
所有人都沉默了,在未知的情况下,没人敢出头。
慢慢地,朝堂争吵的声音也都小了,因为本来这时候该三省六部的大佬亲自上阵了,他们这些小喽啰今天只负责开场,然而到时间了,大佬们集体沉默,他们准备的词都说完了,剩下的都不知道说啥了,总不能把刚才的词再骂一遍吧?
而且,很多人也都看出了气氛不太对,渐渐地都不在说话了。
又过了一会,朝堂里彻底陷入了寂静之中,就连一直在乱拳出击、趁势撒泼的程咬金都安静了。
一时间,朝堂中,安静的落针可闻。
又过了好一会,李二才意犹未尽的砸了咂嘴,似乎这场戏看的有些不过瘾。那不进幸的样子让一帮老臣看的脸皮直抽抽。
李二轻咳一声,扫视了下方臣子一眼,然后直接宣布。“传朕旨意,命礼部做准备,两日后的旬假,朕要与百官巡查蓝田,相关事宜,一切从简!”
李二话一出口,下方所有人脸色都变了!
巡查蓝田,那岂不就是要考察杜家庄?
皇帝出宫,而且还要出帝都,那自古以来都是大事,如非必要,百官肯定要上奏否决。毕竟皇帝的安危大过一切,每一次皇帝出巡,那都是大张旗鼓,劳民伤财。如果任由皇帝的性子经常出宫,那朝廷有再多的钱都不够皇帝挥霍的。
但这次,百官出奇的安静。原因有很多,第一,蓝田就在长安周边,如果路上不耽搁,一上午就到了,李二也顶多在蓝田停留一天,第二天就会返回,而且一切从简,倒不会劳民伤财。
第二,李二巡查蓝田,也是有理由的,毕竟那里出现了新式造纸术,而且还涉及到世家与皇权的争斗,认真一些也不为过。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按理说,李二不应该愿意巡查蓝田,因为一旦过去了,那么杜构做的所有事都将瞒不住,造纸失败也就会成为铁一般的事实,而且杜构在蓝田也闹出了不少的乱子,甚至还私自扣押了县衙的捕快,如此种种,一但李二到了蓝田,就代表杜构完了。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虽然李二之前就很可能打算抛弃杜构,那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