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生韩信-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有二十步的距离了,近的似乎可以用长戟触及。

项羽脸上露出了微笑,可心中又有些遗憾和失落,这一戟是他借着马势的雷霆一击,即使是韩信武功再高强,他也有自信能在他身上戳出一个血洞。

只可惜这天下少了一个对手,一个有趣的对手!

他项羽也少了唯一的结义兄弟!

却不料韩信突然从马腹下钻出,脚倒挂在马鞍上稳住身子,双手猛的张弓发力。项羽只见马腹之下一寒光射来,想要挥戟挡开却已经来不及了,只得强行缩身避开胸腹要害之处。

‘扑哧’一声血花溅起,羽箭贯穿项羽的肩膀而过,顿时血流如注。项羽面色痛苦的怒吼一声,挥戟就要刺向韩信,韩信已经翻身上马举枪迎上,两人又混战在一团。

项羽肩上血流不止,虽然依旧勇猛异常,可却渐渐有了不支之色。韩信原本就和他相差无几,数十招下来便取得了优势。

项羽一边奋力厮杀一边却也眼观四方,他注意到秦军的步卒已经结阵围援上来,这对本就不占优势的楚军无疑是个坏消息。项羽狂热的头脑渐渐冷静了下来,他见楚军久久不能取胜反而是胶着成一片,他自己也是负伤在身拿不下韩信,便萌生退意。

项羽大戟一挥逼退韩信,便调马想走。韩信哪会放过这么千载难逢的机会,贴身紧紧相随缠上他。项羽猛的一夹马腹,乌骓忽然扬起马蹄,狠狠的踢在韩信坐骑腹上。那马悲鸣一声,翻身倒下,韩信猝然不急下狼狈不堪的滚落地上。

项羽已经趁此机会摆脱韩信,快马杀回军中,大吼道;“撤!”

项羽带着亲卫左突右冲,迅速汇齐了大部楚骑,趁秦军没有合围前便猛冲了出去,远远遁走。

此战楚军损失了近半精锐,而秦军虽然取胜,可损失却远远高于楚军,足足死伤七千多人,看到如此战果韩信实在笑不出来。

秦军的士卒们却不这么想,他们欣喜若狂,因为他们亲手击败了不可战胜的项羽,不但没有全军覆没,反而伤了项羽重创楚军。

想比与其他秦军的兵败如山,他们已经是创造了一个奇迹,这让他们如何能不自豪!

韩信收拢残兵,向西继续撤退,项羽却并不肯善罢甘休,楚军一直紧紧跟在秦军身后,似乎在等待机会一雪前耻。韩信一边小心翼翼的率部缓缓退却,一边派轻骑急赴最近的宛乌渡口收集过河船只。

所幸河东之地秦国的势力才刚刚退出,而反秦诸侯还没来得及接手,这里算得上两不管地区,所以韩信的撤退并未受到什么阻拦,只需小心项羽紧紧跟随的追兵即可。

秦、楚两军就这样对峙着西行了一天,期间项羽试着发动过几次偷袭,都被韩信沉稳的应对挡住。项羽兵少,并不想强攻,见偷袭不成也是立即撤兵,并不纠缠。

直到走出山丘之地,韩信才长舒了口气,这里已经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平原之地项羽就再没有办法隐匿踪迹了,项羽若还是紧紧跟随,那韩信大可以反击楚军。

果然,出了峡谷后,就没有再见到楚军的踪迹了,韩信仍然派出斥候四处打探,扎营的时候也是小心谨慎。

这一日黄昏,秦军刚刚扎下营寨正在埋锅造饭,见远方高处上瞭望的士卒挥旗示警,士卒们急忙放下手头的碗筷,匆匆抓起兵器结阵防御。

远处只见一骑快如闪电般奔驰而来,待近了些才看清正是项羽,秦军顿时哗然,士卒们纷纷躁动不安,猜测着项羽孤身前来的目的。

项羽只是疾驰到离秦军营地三箭之地便勒马停了下来,高声喊道;“韩信,可愿出来一见。”

韩信微微一笑,他见项羽谨慎的停在三箭外的地方,就算韩信动了将他擒杀的念头,项羽也能仗着乌骓的速度从容离去,看来这个大哥果然是粗中有细。

韩信正要出营赴约,却被赢可伸手拦住。赢可面露担心的说道;“韩大哥,你现在是我们唯一的支柱了,谁知道项羽他安了什么不良居心,还是谨慎些为妙吧。”

韩信晒然一笑,摇了摇头叹道;“若说这天底下还有一个人不会想着暗算别人,那这个人一定是项羽了。”

“项羽是什么人,英雄也!英雄只会想着如何光明正大的击败对手,这种小手段若他为之,那他就不是项羽了。”

项羽远远的见韩信应约而来,下马迎上大笑道:“二弟,好久不见了。”他看着韩信笑容真切,毫无忸怩之情,仿佛前日的厮杀并没有发生一样。

也只有韩信懂得项羽,知道他是真的光明磊落之人,拿得起放得下。便笑着迎上去,和项羽相拥一抱,二人皆是大笑。

“大哥,肩上伤势如何?”韩系看着项羽肩膀上缠着的纱布渗出了鲜血,便语带关切的问道。

项羽不以为意的摇了摇头,笑道:“不妨事,这点小伤我休息段时间就可以复原了,到是二弟你的本事长进了不少呀,前日我都差点死在你的枪下了。”

韩信讪笑,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说来惭愧,我马上冲杀的本事是及不上大哥你,也就靠点小伎俩暗算得手,实在惭愧呀。”

项羽哈哈一笑,摇头不以为然道;“二弟你太谦虚了,本来就是生死相搏,哪有什么暗算不暗算之说,输了就是输了,只有弱者才会需要借口安慰。不过你要小心哦,我项羽可不是甘心认输之人,这场输就输在我太轻视你了,下次我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

待听及韩信说起他所使的枪法是久闻于耳的秦地王家枪法,项羽不由赞道:“以前常常听叔父说起王翦枪法了得,我祖父项燕都不是他的对手,今天看来确实名不虚传。”

“只可惜却虎父犬子了,想王翦和王贲何其了得,他们的后人竟如此不堪。不过那王离带兵打仗不怎么样,死的时候倒是像一名秦国的将军,他是拒不肯降,力战而死的,到也没有丢你们秦国的脸。”

韩信听到项羽说起王离的结局,虽然是在意料之中,却还是不免有些神伤。幸好如项羽所说的一样,王离到临死前总算保全了一名秦国将军的尊严,没有贪生怕死的投降楚军。

马革裹尸,这似乎已经是他最好结局了。

又听项羽说起项梁,韩信不由脸色一黯,犹豫了会才说道;“其实大哥,我一直想向你请罪的,项伯父的死,多少和我有些关系……”

“哎!”项羽忽然伸手打断了韩信的话,道;“此事不必再说,战场之上向如如此,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哪还有什么请罪不请罪之说。你我各为其主,我志在反秦,你志在保秦,我项羽虽然嫉恶如仇,可还是明事理,不会随意迁怒于人的。”

“就像你我,虽未兄弟,可还不是一样在战场上舍命厮杀。”项羽盯着韩信,缓缓的说道:“战场归战场,兄弟归兄弟,我项羽在战场上从来不会留情,希望二弟你也一样。”

韩信点了点头,又见项羽马上挂着整整齐齐六个大酒坛,不由笑道;“大哥可是想和小弟一醉方休?”

项羽大笑道;“正有此意。”又看了一眼不远处秦军的军营,邹眉道:“这里人多眼杂,喝的不痛快,我们找个安静点地方再好好大醉一场。”

随着项羽牵马来到了一处僻静的地方,项羽伸手解下马鞍上酒坛,随手扔给韩信一个。见韩信接过便举起酒坛笑道;“来,为我们兄弟重逢喝。”

两人高举酒坛,相碰而喝,项羽这一口足足喝下了小半坛。项羽一抹嘴唇,大笑道;“好酒,痛快!痛快!”

韩信笑道;“大哥你还是这么好的酒量,我可要申明下,论酒量我可比不过你,咱今天不比酒量,只为痛快。”

项羽哈哈一笑,“好一句只为痛快,我项羽平生能有你这个对手,倒也是件痛快的事情。”

说完拉着韩信的手,指着远处的山川河流豪气万丈的说道;“二弟,你看这大好河山,若是没有对手那岂不无趣。我们兄弟二人就以这秦人的江山为棋盘,天下苍生为子,好好的对弈一盘如何?”

韩信沉默了片刻才苦笑着说道:“大哥你也太抬举我了,你是号令天下的英雄,钜鹿一战后天下诸侯无不以你马首是瞻,我想楚国那徒有虚名的楚怀王早晚也不再会是大哥你的障碍。而我只是区区秦国的一个将军,朝不保夕,命途揣测,如何能与你相提并论。”

项羽微笑的看着他说道;“时势造英雄,这就要看你的本事了,你从来不缺把握机会的能力,你缺的只是机会而已。这次既然我项羽杀不了你,想来日后你早晚会成为我的心腹大敌,而且我们的三年之约转瞬即至,韩信,你可千万不要让我失望哦!”

“这场争夺江山的游戏若是没有对手的话,那我的日子一定会很乏味的。”

听着项羽的豪言壮志,韩信心中顿时豪气大生,大声应道;“必如大哥所愿!”

两人相视大笑,随即举坛豪饮。

这一场酒足足喝到月落星沉,喝到酩酊大醉。在韩信的记忆里,那次是他一生中醉的最厉害的一次,他甚至都忘记自己是怎么回到军营中的。后来还是醒来后赢可告诉他,项羽将烂醉如泥的他放到了军营门口,再自行离去的。

和项羽一别之后,韩信就再也没有这么酣畅淋漓的醉过了。

缺乏对手的项羽是寂寞的,那日后的韩信又何尝不是呢?

第三卷《秦失其鹿》终,敬请期待第四卷《江山裂》。

秦嗣断绝,庙堂崩裂。关中半壁无主,将军可有意乎?

正文一百一十二章大厦将倾(上)

夜晚的咸阳宫静得可怕。…_吧(。PS8。m)

清冷的月光映在殿外巡夜的羽林卫脸上,他们仍然保持着整齐的军姿,仍然恪尽职守的守卫着他们的陛下。从秦孝公时期至今,数百年如一日。

宫人门则提着灯笼踮起脚尖,小心翼翼的行走在每一个宫殿中。他们脸带紧张,目光有些神经质的四处看向那些火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仿佛随时会出那里扑出一只吃人的恶魔。

已经到了新的一年,是为秦二世三年一月。按照秦宫以往的惯例,每年新年的第一天都必须由秦王亲自操典祭祀大典,祭拜四方天帝,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今年的大典咸阳宫就显得冷清的很多,祭祀是请一名老的不知道年纪的宗室贵族来主持的,因为他们的皇帝——二世皇帝陛下生病了。

胡亥的病是心病,却不是为前线的战事失利担心所致,事实上他甚至还不知道前线的秦军败了。整个咸阳都已经惶惶不安的担心着秦国的国势,而赵高仍然告诉他天下已经大定,章邯不久将要班师回朝。

他的病是因为惊吓过度所致。这二年多来,胡亥肆意嬉戏取乐,纵情女色,原本就单薄的身子更是被酒色掏空,以致精力每况日下,整日昏昏欲睡,时常产生幻觉。

一日他正在和宫人嬉戏,忽然满脸恐惧的跳了起来,指着殿门害怕的喊道;“不要过来,不要过来。”随即浑身颤抖钻到桌子下,任宫人们怎么苦劝都不肯出来,直到主管祭祀太卜来了才脸色惨白的从桌下爬了出来。

原来胡亥恍惚间看见了他惨死的哥哥姐姐们,正幻化成临死前的惨样来向他索命。从此之后,胡亥就再也无心嬉戏,经常神经兮兮的嘴里含糊不清的说着,终日瞪大眼睛警惕的看着四周,有时会突然指着一处角落大吼大叫,让宫人们去把那处地方掘地三尺。连带着整个咸阳宫的宫人也变得神经质起来了,每日都紧张万分,到了深夜没有事情绝不敢出门。

见皇帝如此,国势又江河日下,朝臣们纷纷惶恐不安,赵高便让太卜请来了一名大祭司去咸阳宫为皇帝镇灾去邪。那名大祭司在咸阳宫捣鼓了一天,掐指算了算说道是皇帝在祭祀的时候心有不诚,沾染了秽、物,让皇帝移居偏殿,闭门斋戒修身向四帝请罪方可。

胡亥对此深信不疑,马上移居偏殿闭门避祸,整个秦国的国事再也不过问了,悉数托付给赵高。赵高每次朝会,皆是持节代行天子之权,俨如皇帝一般。

而此时的咸阳,早已经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四个月前报来的定陶大捷让秦人欢欣鼓舞,章邯俨然成了秦帝国的救星。又紧接着精锐的北方军团南下会师钜鹿,源源不断的辎重和补给通过直道输往前线,秦人们不畏辛苦的加紧劳作,只为了前线能打败叛军重新平定关东。

此时的大秦似乎已经看到了中兴的希望,而三月后传来的战报却让整个秦国瞬间陷入了绝望的边缘。

秦军败了,而且败得是如此之惨。王离的二十多万北军几乎全军覆没,他本人也死在乱军之中,而章邯十战皆败,损失惨重,被迫退守棘原和殷墟。

在朝会上,关于是否救援章邯的问题已经吵的炸开了锅,朝臣们分成两派。老成持重的一派认为应该救援,因为章邯是秦国的中流砥柱,他手中的军队也是大秦可以依赖的最后一支大军。若是章邯也覆败了,那秦国的国势就真正不可挽回了。

另一派则是赵高的亲信,他们刻薄的辱骂着章邯,穿着公卿大臣的服饰却如同骂街泼妇般肆意用污言秽语咒骂着章邯的无能,指责他不臣之心,应该严责查办。

这两派人当庭对骂起来,整个朝堂上乱哄哄的。这时一直没说话的赵高忽然站了出来,提高嗓门大声道:“吵什么吵,也不看看你们的身份,一个个都是公卿大臣,还有没有一点仪态讲究。”

群臣畏惧赵高的权势,顿时鸦雀无声下来,只听见一声小声的嘟嚷在人群中响起;“秦国都要亡了,还管什么仪态。”

赵高目中一寒,怒目瞪下群臣厉声道;“谁说的,站出来!”

群臣皆是默然不语,也没有人敢站出来,赵高看着黑压压一片人头,也只好暂时作罢,心想回去再问问亲信是谁乱嚼舌头的。

赵高咳嗽两声,又道;“诸位修要慌乱,关中乃是四塞之地,有函谷天险在手,我们自然可以高枕无忧,大不了尽舍关东,我们秦国恢复二十年前的样子就是了。”

又仰天哈哈一笑,故作豪气的说道:“有我赵高在一天,大秦就不会灭亡的。”

赵高半眯着眼睛,本以为如此豪气的话会激起群臣的一片掌声,却只听见寥落的几个亲信的大声叫好声,大部分百官仍然是默然低着头一言不发。

赵高重重的哼了一声,面露不悦,心想看来还要加大力气整治下这一群的公卿大臣们。这些老家伙,既不敢得罪自己,也不附和自己,每次都是沉着张脸一言不发,弄的赵高好是尴尬。

“至于章邯……”赵高故意拉成声音,装作沉吟的样子,其实心中早已有了主意。

百官大多侧过头去,伸长了耳朵想要听赵高究竟是怎么打算的,毕竟他才是现在大秦真正的主事者,而不是那个只会躲在深宫中玩乐的小皇帝。

赵高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高声喊道;“他拥兵四十多万,却连几个反贼都打不过,我看他不是打不过,是不想打,还拼命的向我们要救兵。他想干什么?他这是想掏空朝廷,想掏空我们大秦,他这是想拥兵自重,想要自立为王!”

赵高的咆哮如同炸雷般在冀阙宫的殿上响起,诸臣皆是目瞪口呆。原本还是在讨论该不该增援章邯,可赵高却直接给章邯安了个谋逆之罪!

一名赵高的亲信趁机站出来拍马道;“丞相说的对,这个章邯一看就知道是天生反骨,明明有四十万大军在手还向关中求援,我看之前他传来王离全军覆没的消息八成也是假的,一定是他吞并了王离的军队,还杀了王离做顶罪羊,丞相一定要派人去好好彻查他谋逆一罪。”

赵高的一众亲信纷纷呱噪,大声称是。赵高却笑眯眯的伸手示意安静,洋洋自得道;“诸位此言差矣,你想章邯可是大军在握呀。俗话说狗急了还会跳墙,若我们逼急了他,若是他反戈一击攻打关中,那就不妙了。”

“不如我们下一道旨意,催促他速速出兵和叛军决战,粮草我们可以给他,增援却是一个没有。那时候章邯在关东和叛军相互厮杀,无论是胜或者是败,对我大秦都是个好消息。我们只需紧守关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各位说是不是,哈哈哈哈!”

其实赵高有赵高的打算,他自然不会真的以为章邯会有拥兵称王的念头,而且他也知道钜鹿之战秦军是真的大败了。

赵高平生自负最擅长揣摩人心,他知道章邯这人虽有雄心却无雄志,他充其量只是想拥兵自保而已,若轮称王割据,他章邯是万万做不出来的。之所以他想往章邯头上扣屎盆子,是因为大秦糜烂至此,必须要有个人来承担责任,而这个人决不能是他赵高。

以前是李斯,那现在就该论到章邯了。

而且他还有一个最深的顾虑,他若是取代胡亥为帝,那这种拥兵在外的边关大将就是他最大的威胁。他赵高能掌握咸阳,能掌握关中,却绝对无法掌握几十万秦军。所以不论如何,他都不希望章邯做大,最好是他在关东和叛军两败俱伤,替自己守住门户。

这就是赵高,他精通权谋之术,却无大局意识。他只是想当然的认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却不知一切都已经失控。一年前他还轻蔑的嘲讽李斯过于自负才华,是自取灭亡之道,可现在轮到了他,却犯了同样的错误。他过高的估计了自己,却低估了天下人,所以李斯临死之前嘲笑他政治上的浅薄和可笑,可惜他自己永远都不会明白自己的可笑之处。

既然拿定了主意,赵高就放手去干了。他一面下令心腹率两万多精锐去函谷关修缮加固,防止关东之敌,一名派使者以胡亥的名义下了一道措辞严厉的诏,全文只有十六个字;全力灭贼,不得有误。延误战机,军法处置!

章邯接到旨意后,仰天长叹。他叹的是自己的私心作祟,错过了最好的决战机会,凭空让项羽做大。他叹的又是秦国那摇摇欲坠的江山社稷,他现在虽有有心保全,却无力回天。

他也在叹自己,他章邯一生为大秦卖命,为皇帝卖命,却落得个时刻受猜忌的下场,他如何能不心寒。

此时此刻他也很想进兵,想要和项羽一决雌雄,想要一雪前耻,哪怕是身死军中他章邯也心安许多,而不是在这里整日受到自责的煎熬。可是他知道现在士气低落的秦军绝非楚军的对手,更何况还有各路反秦联军在一旁助阵。他只好忍气吞声的退守自保,等待着来自关中的援助,可是等来的却是皇帝轻飘飘却沉甸甸的十六个字。

章邯并没有放弃,他仍然心存幻想,想着陛下一定是被赵高这种奸佞小人给蒙蔽住了双眼,所以才会是非不分,不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