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物语-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这鼓舞了文人雅士更喜欢往残园来。

梅兰妮兴趣缺缺的翻着那几本;提醒道;“你别光想到广告效应;清朝的文字狱这么厉害;别把祸招来了。”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了;现在编辑的是个老秀才;是个谨慎的人;我也和他讲了;看见‘清风’;‘明月’;‘夷’;‘蛮’;等词要特别当心。春末时;有人写落花诗;中有‘清风最无情;摧得百花飞。’我就没有选用。后来;那人来问;为何不用他的诗;我让老秀才告诉他;曾有人写过‘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因此遭了文字狱。那人倒吓了一跳。我说这诗只要改一字也使得;把‘清风’改成‘东风’;就行了。他还感激不尽。我后来将那改了的诗刊了出来;他特地来谢我;还称我是他的一字师。那些文人雅士也就是好这一口。有时那诗文写的太差了;也不能刊。如今写诗作文的人多了;刊登的诗文就要挑拣了。不能让那些没水平的诗文毁了我们残园的名气。”

说起名气;有时名气大了;反而是负担。

梅兰妮想到自家的皮毛生意;对齐逸说;“如今皮子卖的这样好;早晚会引起皇族贵族们注意。很快就会让范家警惕我们了。”

华记今年才开始供应皮毛;那些中下层的官员穿着华记的皮衣;虽然皮子不名贵;但是;很快就能看出它的优点来。柔软是肯定的。矾鞣和硝鞣的皮子相比之下太硬了;再有;这两种鞣皮不能遇水;碰到水了就更硬。皮毛的硬软是皮子的外观重要指标;一眼就能做出比较。

皮毛有名气了;贵族;就会来问津;这可不是好事。在封建社会中;权力就意味着豪夺。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认知。

齐逸对这种情况非常了解;他说;“所以;我和金大掌柜说;这次买完了;皮毛就不要在自家店里卖;找人批发过去卖;象卖毛呢那样。”

梅兰妮说;“潘掌柜肯定是不愿意。他今天还为皮子的销售感到自豪。三百多张的皮子十几天就卖完了。”

“他不愿意也没办法。这年头很多贵族之家;皮子当黄金储藏。记得以后的和绅家里抄家单子上各类皮毛要六万多张。这些皮子他们哪里肯花银子买。”

梅兰妮点头;在苏州时;很多商家并不喜欢和贵族家做生意。那些人很会仗势欺人;给的钱常常连成本都不到。所以;很多皇商;在和皇家做生意时;他们是亏着本的;但是皇商的衔头让他们可以去欺压比他们弱的群体;更狠的去欺压他们;把从上层所亏的本;从下层再赚回来。这就是人所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齐逸说;“我们卖这些皮子;就算是广告;今后有人来问;我让铺子里的人和来人说;我们以后不再卖皮子了;我们的成本都收不上来。这样;等我们把皮子批发给晋商;他们也有生值的空间。”

“找到了下家了?”梅兰妮问。

“就是那家卖毛呢的‘聚福源’。他们今年进了我们的呢子卖的很好。见到我们卖皮子;愿意进货。金大掌柜已经和他家说好了;下次有皮子就最先给他家。”

‘聚福源’的老板姓王;是和华家最早做砂糖生意的商家之一。

华记对他们的合作伙伴;都很不错。他们的毛呢首先就考虑批发给了王家;让他家成为在北京地区的唯一销售代表。

由于他们的羊毛前期梳理到位;所以;织出的呢比别人的羊毛制品柔软。所以很受欢迎。

而华记总是联合小商户;抵制那些垄断的大商家。

在这个年代能垄断的商家;是很厉害的;官商勾结的典型。这样的商家;虽然也是有经商的才能;但是;他们更加知道投靠什么人和如何投靠。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重农抑商’。长期的严酷压制造成两种结果:一种是极有反抗的精神;另一种是极度的懦弱。中国的商人就是后一种。他们毫无例外的选择了与官僚阶层的勾结。所以尽管商人已经在历史上出现里几千年;始终没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他们成了官僚阶层的皮毛。

最会狐假虎威。

237 裘皮

这日;华记文玩铺子来了个管事模样的中年人。

穿的十分讲究;皮袄外加皮背心;团纹缎做的面子;耳上套着狐皮耳套;腰上除了荷包等;还挂着一块上好的羊脂玉挂件。那身装束没有百来两银子下不来。

那人进了铺子;非常傲慢;直接点明要见掌柜。

潘掌柜一见就知道不是善茬;谨慎迎前;“不知客官来本店有何贵干?”

“听说你家皮子好;我来买皮子的。”

潘掌柜面带笑容道;“客官莫非听差了?我们这是文玩店;专买玩意儿的;不卖皮子。”

那人四周看看;是没看见任何皮子。

“前日里我们街坊说了;他那皮子就是在你家买的。”

潘掌柜笑道;“看客官您说的;如果我有皮子;能不卖给你吗?做生意不就是讲买卖吗?实在是没有。”

“那好;以后如果有了皮子;就给我留下;我全要了;不能卖给别人。”

“客官您说笑了。我们不卖皮子;到哪给你留去?敢问客官贵姓啊?”

“我家姓范。和你说了;你就记住了。你家皮子;我们包圆;你敢卖别人;别怪我带人来砸店。你也不打听打听;张家口的范家皮行的生意你也敢来抢。”

潘掌柜道;“这位客官说话就过了;我们怎敢抢人的生意;天下万物;你总不能一家全包。各人做各人的生意;何来抢字?”

那人冷笑道;“饶你会狡辩。你家的皮子卖的比我家的便宜;怎么不是抢了。”

金大掌柜和齐逸闻讯赶过来。听到他如此说。

齐逸道;“这位客官;是不是我们的皮子卖的比你家贵就行了?”

那人打量着齐逸;“我们在这里理论;你插什么嘴?”

潘掌柜道;“这是我们的少东家。”

那人皮笑肉不笑地;“是进士老爷;失礼了。我家主子说了;如果你们要卖皮子;也不是不可以;我们范家包了。”

明显那人来之前对华家做过研究的。不过;那人虽然是商家;但是他的后台要硬的多。

齐逸说;“就几张皮子;也不是什么好皮子;不过是狼皮;兔皮之类。你家见多识广的;哪里看的中这样的皮子;还烦劳大管家你特地过来说;实在是不敢当。”

“知道自家的皮子不好;就收敛些;别往贵人跟前凑。”那人很不可气的说。

齐逸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脸上带着笑。也不多说什么。

金;潘两人打了几句哈哈;把人给送走了。

来的这个管事;他的主子范家是内务府的。是正儿八经的皇商。大清立国以来一直是掌管京都地区的皮毛和药材生意的。这百来年;没人敢和他家叫板的。皇亲贵族都穿的是范家皮子。

范家的三爷范毓馪是清朝的第一个红顶商人。

说起范家是和清朝的兴起是分不开的。

在明末;明清两国相敌;清人在那穷山恶水的苦寒之地;物质十分缺乏。当时以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王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八家为首的山西商人提供清人军需。后来大清立国后;为了表彰他们的卓越贡献;把他们招进皇宫;赏赐黄马褂;并且“籍隶内务府”。其中;范家犹为出色。记载:顺治“稔知永斗名;既招见。将授以官。以未諳民社;力辞。詔赐张家口房地;隶内府籍;仍互市塞上。”

自此后;范家就为皇室办运皮张。近百年来没人能和他并肩。又因为清朝把同蒙古和俄罗斯的皮毛生意也交给他家垄断。

北方的优质皮毛都由他家经手;到不了别人手里。

华记在大同收的皮毛与范家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华记收到了毛皮基本上是属于档次很差的毛皮了。偶尔有狐皮已经算是很好的了。一般都是灰鼠皮;黄鼠皮;狼皮;兔皮;这些当时属于不精贵的毛皮。而且数量少。表面上看;对范家根本够不成威胁。

但是;华记的皮子虽然没有他家好;但是鞣皮的质量比他家好了不是一点半点。

裘皮讲究的是皮板柔软有弹型;毛面平顺光亮;染色牢固。

同样的皮子;范家的皮板就要硬很多。

作为老牌的商家;立刻就嗅出了危机。

清初的八大晋商;如今除了范家;其他七家都已经败落了。而范家还是很强势;这和他家的商业敏感是分不开的。

清朝朝廷和宫廷穿裘皮衣服是有讲究的。朝廷发布某月某日起大家都要穿小毛衣服。某月某日起大家都要穿中毛衣服。某月某日起大家都要穿大毛衣服。什么时候是袍子;什么时候是披褂;都有严格的规定;一点不能错。

皮毛也分等级;貂皮特别是紫貂;那只有皇帝可以穿。连皇后;亲王等只能用熏貂。

官越大;穿的皮毛也可以越好。小官们当然还是收敛些;不要穿的太名贵了;当心受弹骇。

华记的裘皮等级不高;但是鞣的极好;穿起来并不掉价。这让穿华记裘皮的小官们出了记风头。

齐逸借着孝敬老师的名义给沈德潜送了件灰鼠皮袍子。

沈是苏州人;过去又穷了大半辈子;对于裘皮的好坏知道的并不多。这件裘袍他也就当作一般的小毛袍子穿。

他现今做着果亲王的老师。果亲王年龄虽然小;但在富贵丛中长大;轻裘软缎见识的多了。他一见老师这件裘皮的出锋;就知道是件好裘皮。

于是关照管事替他也弄一件来。

王府的管事按照老规矩;向范家要皮子。

范家听说是果亲王要;挑了好的送了过去。

没想到;果亲王发了火;没有一张看的上眼。认为他们见他年纪小用差皮毛在搪塞他。

说实在的;果亲王年纪是小;但是他恩宠正盛;皇帝的同胞;谁敢怠慢?

但是;果亲王小小年纪就封了王;身边围着众多奴仆;以他为中心;他打小就被惯坏了。他有了偏见是很难改过来的。

范家不知如何得罪了小亲王;自然要做调查。查出了原委;十分震惊。这如果不早早的遏制住了;一但;华记的皮毛让宫中贵人们得知;范家的皮毛如何自处?

满人是北方民族;他们最喜欢穿裘皮。如今朝中流行的是出锋裘。这种裘衣自康熙初年从宫中流行开了。现今是连商人都穿。国中稍要些余资的人;都做件这样的裘皮衣服。所以裘皮的需要量很大。仅靠范家是无法满足需求的。

但是;人吃独食久了;就不想让人分一杯羹去。

这才派出一个管事来警告。

果亲王见到老师的皮袍;就象是个提醒。他这种人就是把这种时尚的追求看做是生命的目标的。心里别提多少别曲了。他又不问老师这件衣服的来历。就在家里发火;砸东西。

他身边的太监从小就会看主子的脸色;梢一揣摩;就明白了他的心事。

也不用人吩咐;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查了清楚。就向他汇报;“奴才打听了;沈师傅的裘衣是他的一个学生送的。那家人在朝阳门外开了家文玩铺子;就在那里卖的皮子。买过的人都说;他家的皮子柔软;毛色齐整。”

果亲王的眼睛一瞪;意思说;那还用我吩咐;去卖啊!

小太监说道;“家里派人去过了。回来说是;他家以后都不卖皮子了。范家特特地派人到他家去说;如果再卖皮子;就派人把他们的店砸喽。那范家说;天下只能他一家卖皮子。”

“谁卖皮子;我不管;你只管拿好皮子给我。”

小太监道;“王爷;就因为范家的皮子比不过别人;才不许人家卖的。他家拿来的那些皮子;你都看不上眼。”

在果亲王眼里;没有得到一件好的皮袄;这事比国家大事都大。

他终于想办法在皇帝哥哥跟前给范家上了次眼药;“这些年来;皇家的裘皮都由他家供。但是;他家不用心;就拿这样的皮子来糊弄。别人家有了好的皮子;他家不说学着点;反而不许人卖。”

皇帝登基以来;一直在密切注意朝廷中的两大党派的争斗。张廷玉为首的张党;和鄂尔泰为首的鄂党。这年;鄂尔泰死了;那张党也不能让他一枝独大。乾隆又成功的将张廷玉赶出了权力中心。皇权都已回归。皇帝心情大好。有心思关心些琐事。

两家的皮子样品都拿到了皇帝跟前。皇帝也是自小看好东西长大的;东西的好坏一看就能明白。

“怨不得六弟要抱怨;这果真是差的太多了。”

一旁的后妃们见了皮样子;也有评论。一致认为华记的皮子硝的比范家的好。

“他家的皮子不是硝的;是铬鞣的。”嫔妃中有人说。

“哦?”乾隆看去;说话的是淑嫔。

淑嫔是海保的女儿;虽然在后宫中不是最漂亮的。但是行动做派都比别人有吸引力;一举一动都最能引人眼球。特别是在穿着打扮方面比别人强。同样的衣服她都能穿出别人没有的韵味。而且懂得比其他嫔妃要多。到底从小在苏州长大;见识比那些人就广了。和她说起话来轻松愉快;她知道如何得体应答。又因为海保家败落了;她没什么后台;所以皇帝宠着她;也不怕她娘家生事。无事时爱把她招在跟前。

238 皮革

淑嫔拿起皮毛细看了看;“这种铬鞣的皮子比硝鞣的皮子不同。硝鞣被称作假鞣;遇水退鞣;皮板发硬掉毛。铬盐鞣制的成品具有耐水;耐温;耐汗;耐老化等性能。皮板柔软。手感好;穿着舒服。”

乾隆听她说的这么专业;大为欣赏;“爱嫔不愧是织造府出来的。有见识。”

其他嫔妃暗地里撇着嘴:不就是知道点皮毛;有什么了不起的。

淑嫔还有更有见识的话;“这种鞣皮的方法本不是中原所有;应该是来自西洋。”

其实淑嫔说的也不对;西洋如今还没有这种鞣皮的方法。

乾隆见自己的嫔妃中还有这样的广识之人;心中也是自豪的。脸上就带了出来了。

其他的嫔妃心里更是不以为然了。

但是如今的淑嫔不是几年前才进宫的容贵人了。对于这些都知道如何应付了。

淑嫔看者铬鞣的皮子;心里一动;要好好打听打听这家姓华的人家。看来那家也是有个有来历的人。

只是这宫门比海深;与外界的联络基本上都切断了。如今要做这事还要好好筹划筹划。

在淑嫔想心事时;乾隆也被这事提醒了。

世间许多事情都有相同之处:

在朝廷上不能让一派做大。可是范家在北方的生意独大了百年。真所谓一手遮天。如今是他家自己不上进;还不许别人上进。受损的可是皇家。用不上好的皮毛。

在范家;子孙们记着的是范家几代对与大清的卓越贡献。

而在皇帝心里;只觉的大清为了他家的那点贡献已经做了太多的回报。而范家如今很不知好歹。想到这里;皇帝心里有些不平衡了。

皇帝心里的不平衡;很快就有表现了。

内务府的一个小官员;来到华记文玩;来定购皮子。

文玩铺子的潘掌柜告诉他;说是华记以后不再卖皮子了。

那小官告诉他;这是内务府的定单。

这意思就是皇家允许你家卖皮子。

潘掌柜心里可惜着;但是嘴上还是照着吩咐过的办;回说道;“在商言商;要做到言而有信;答应过人家不再卖皮子了;就要做到。不过;我们不卖了;聚福源还卖。官家可以到那里去问问。”

小官不管谁家卖;他只要能完成任务就行;聚福源只不过相隔几步路。就去了那家。

商人对商场上发生的事情是很注意的。聚福源的王掌柜知道前些日子范家派人去华记警告;不许他们再卖皮子。心里正在踌躇;要不要卖皮子;卖皮子的利润肯定好;但是得罪了范家那可不是玩的。如今接到内务府的定单;那就是等于皇家开了许可证的。

王掌柜高兴决定;要卖皮子了。还赶紧找了金大掌柜催问皮子什么时候可以到。

金大掌柜被催不过;也电报了大同;立刻将皮子运来。

幸好那面很快回音;很快发出运输队。

金大掌柜才松了口气。

果亲王府也派了人来买订皮子。

王掌柜满口答应;皮子一到;立刻就送到府上去。

这次果亲王府来的是个年轻的小厮;平日里出趟门不容易;来到这新地界;办好了差事;就打听哪里有好玩的地方。

他们这地最好玩的地方就是残园。

尽管天寒地冻的;那小厮还是去了趟残园。

会办事的人;眼里始终有事。

那小厮虽然识字不多;但是见到残园门口放着的诗刊;知道是书;想起自家主子喜欢收集书本。这又不要钱;就拿了两本回去;到主子面前献好去了。

果亲王爱新觉罗。弘瞻是个在诗词方面有才华的人;师从名师;加上正处于青春反抗其;以诗词自负。见到这两本诗刊自然是要问个究竟的。

那小厮也是个清醒人;一五一十的说了个明白。

弘瞻这年也不过十二;三岁;虽然袭了亲王;但还是个孩子;而且是个熊孩子。做事喜欢我行我素;加上他早继了亲王之位;这王府里还没什么人能管束得了他。

听说了有这样一个地方;不顾天气寒冷;带着几个伙伴;来到残园吃火锅。

王府什么吃的没有?来这里当然是为了留诗;留了诗就希望能上诗刊。写好诗也知道不能以真名现世;给自己取了个笔名“自得居士”。

写好了诗;改了两字;自己也觉的好;有了这几首诗;他的这次活动也美其名为‘诗会’。

他回去后;就惦记着看新的诗刊。

他王府的小厮三天两头来打探;有没有新的诗刊出来。

这时;齐逸早就陪着梅兰妮去了大同。

北方的冬天经常下雪。一下了雪;这路上就难走了。道路上的雪并没什么人清理;要等它自然融化。有时雪还没有完全融化;新的雪又下来了。雪积的多的地方;还会结冰;有冰的地方;连马蹄都会打滑。所以冬季的马车最容易翻车。

雪后;天气放晴了;北面也来电报告诉他们道路已经通了。他们就抓紧时机;赶去大同。

齐逸还是第一次走这条西北商道;看什么都新鲜。

如今这条商路可不象前些年那样荒凉了。既使是冬天;他们路上也看见有不少商队和旅人。

他们虽然离开了北京;但是;北京的消息都由电报发到沿途的客栈;所以;他们还是很快能知道北京的动向。

他们一路上视察自家的产业;到了大同已经是冬月的月底了。

他们进大同城时;天上开始飘雪了。

大同客栈里;康大掌柜热情的迎出。“来的巧了;再晚一天;路上一积雪;就不好走了。哦;小爷也来了;那可是咱们这里的稀客。”

几个人寒喧着。康家畦将母子两引进了住处;自有女佣张罗着姜茶;热水。

房间烧着炕;和炉;很是暖和。

房屋是砖瓦结构;学着北京客栈的建筑;也用了玻璃窗;透光性很好。

房间里的摆设一眼就看的出当地的风格;但是看去很干净。

母子两梳洗毕;桌上已放上了两碗咖喱牛肉面。黄黄的汤料;配着绿色的香菜叶;冒着热气。一碗下去;鼻尖冒汗;全身的寒气都驱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