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臣-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也不过几两银子,也就勉强够一家子花销的,有的人能领几份,可是也好不了多少。朝廷给他们每人几百亩地。一年的收成下来怕得有几十上百两,还不收取他们的税赋,这样下来。赚的银子可不是多了吗?难道这样不好,硬要在京城里受罪?”

光绪说的满面通红,只觉得自个儿极有道理,下头的满臣们却是抹了一把汗,皇上说的倒是轻巧,自谋生路,还什么田地,旗人能种地的吗?从前的银子虽少,可是人家是坐享其成,现在说是给了银子给了地。却要自个儿干活的,满京城里的旗人有会做寿材,有会唱戏,会好抽烟泡儿、翻筋斗、要钱、逛窑子的。就是没有人扛过锄头翻过地。让他们去和汉人一样到田里去干活。不如杀了他们的好。

不过此时的光绪正在兴头上,谁也不敢顶嘴,吴辰浑身不自在的继续低眉顺眼的看着脚下的靴子。维新的事没有他的份,他只需要看热闹就成了,光绪表面上看上去柔弱,可是心底却是坚强的,誓要推行新政到底,吴辰才不拦呢,最好你把这些人都得罪了个遍才好,否则恭亲王拿什么借口出来难?

第二章送到。

勾结

消同酥站出来应道!“泣几日各衙门都有此惫懒,许多圳 尔能推行,户部借口说没银子,工部到现在还没有拿出修建铁路的章程出来,礼部那边到现在还在讨论中小学堂的事儿,兵部那边借口没饷,至今还没有建立新军的框子来,吏部、刑部连响应的人都没有,都在躲懒。家人府里到处都是说新政坏话的。八旗衙门也是如此,皇上,要推行新政,应采取更严厉的手段了。”

康有为点头附和:“臣研习过日本国维新的办法,要推行新政,唯有政令如一,用强力的办法颁布下去。与此同时,还需要钦差四处督办。凡有怠慢者,都要革职查办,户部怠慢差事,就革掉户部尚书,礼部不能推行新政,就摘掉礼部尚书的顶戴花翎,工部阻挠新政,就锁拿工部尚书流放边疆,新政推行,事在必行,朝廷可以容纳反对的意见,可是若谁要从中作梗,就是抗旨不尊,视违逆罪论处。”

康有为这一席话立即引起了不少人的警觉,康有为敢说出这样的话来。若是没有皇上的认可,他有这个胆量?看来这往后的日子难办了,几十上百万生活没有了着落,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还有什么建学堂。教授西学,科举还要不要?孔圣人还要不要?咱们这些正儿八经科举出来的官员是不是该靠边站?

养心殿里的气氛显得尴尬异常,除了那些维新派,不管是王公,还是大臣都是一脸阴郁,任何的新政,必然会姊造一个新的利益阶层而打击旧的利益集团,而他们显然属于新政的牺牲品。

吴辰缩在人群中央,冷眼看着热闹。光绪这一套在维新党看来似乎能收到奇效,可是在吴辰看来,这些人也实在过于幼稚,变法?哪有这么容易,这个帝国实在太大。庞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四兆兆的人口,排除掉旗人的因素,像你这样激进的变法只会引起各地的暴乱。真以为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是好玩的事儿?偌大的帝国,却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又不能在对外战争中转移视线,就凭这些就想变法,把佃户弄到城市,让佃户住在城市的贫民窟里每日劳作化八个时辰看看,立即就是暴乱丛生,瞧你怎么弹压,况且四万万人投入到工业大潮中,生产出来的工业品卖给谁?自己买自己吗?想都甭想,人英国人几百万工人制造的商品向全世界倾销都还嫌不够,四处用军舰去敲开新市场,四万万人制造出来的商品将是多么的恐怖?制造出来先面临的就是经济危机,除非这大清朝能像英国人一样,四处开拓市场,侵占殖民地。否则弄什么新鲜玩意都是死路一条,征服全世界嘿嘿大清朝不是一向被人征服的吗?不向人割地赔款就已不错,就这副烂摊子。还想着新政,

他不经意的笑了笑,正好被光绪瞥见,光绪目光落在吴辰身上:“吴辰,你笑什么?可是认为翁师傅和康先生说的不对?你有什么主意。来说说,联听说你在朝鲜的新政做的不错,为什么不说些心得?让这朝堂里的臣工们见识见识。”

吴辰笑嘻嘻的道:“皇上,臣只是拾人牙慧而已,这新政还是康先生的最好,朝鲜与朝廷是不同的,新政的大方向其实臣与康先生都是不谋而合,只是细节上却不能一致,所以嘛,这朝廷的新政,臣真说不上什么来。”

光绪面无表情的点点头,对于吴辰,他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这个。家伙就像个泥鳅,怎么抓都抓不住,他几次想力敲打敲打他,可是每次甩出拳去,却现自个儿打在一滩烂棉花上,丧气至极,他咳嗽了一声,一锤定音道:“康师傅说要从严督促新政的推行,诸位有什么意见?没有就好,这样吧,就在军机房里建一个维新督察衙门,让康先生来兼管着,下头设几十个委员,专门督促新政实施,就先这么办。”

恭亲王率先

“万岁”无数人无精打采的应付。

光绪点了点头:“联乏了,今个儿先议到这里,明日再谈维新督察衙门的委员人选吧,康先生和翁师傅留下。”

众人纷纷出殿。吴辰是个狗不理的,没人和他打招呼,他也不愿意和人闲扯,自个儿独自走在最前头。拐过了一条长廊,后面有人叫:“吴大人,稍等。”

吴辰扭过头去看,恭亲王气喘吁吁的赶过来,朝着吴辰笑了笑:“吴大人怎么这么急,有事儿吗?”

吴辰摇摇头,回应道:“我倒是想有事儿,你瞧瞧,我和这里的人格格不入,只能形影单行了,亏得王爷还愿意搭理,要不然有苦都没处说过。”

奕  大笑了两声:“这是常有的事儿,人嘛,都是这样,见不得别人好的,吴老弟年纪轻轻就已位极人臣,谁看了不眼红耳赤?大家伙都在妒忌着你呢,咱们大清朝。也就出了吴老弟这个怪才,寻常人一辈子都巴望不上你这地步呢。”

奕  一句话,将吴辰逗乐了。吴辰道:“这也是时运,王爷,今日皇上的话你认为怎样?”他刻意压低了声音,奕  自动找上他能有什么好事儿,还不是商量这个的,让他说不如自个儿提出来,他不喜欢这么多弯弯绕绕。

奕左右张望了下,与吴辰并排着向宫门出踱步,一边道:“皇上这样做,是在自毁长城,吴老弟,你的意思也是如此吧,吴老弟在朝鲜也是办洋务的,应该知道这朝廷要维新,比起朝鲜却是大大不同吧。”

吴辰点点头:“这个。是没错。皇上要推行新政,想用铁腕手段,正好合了王爷的心意,现在咱们耍做的就是等,不出半个月,你等着瞧吧。保准走到处怨声载道,新政耍牵动的人太多,旗人、官员、乡仲、士子,这些都是立国的基础,皇上这样做,只是搬石头砸自己脚,王爷。到时候该是你收拾人心和局面的时候了。”

奕  笑了笑:“这还得麻烦吴老弟。有吴老弟助益,本王志在必的。到时候,我封你为王,咱们一起稳住局面。”

奕早就想好了,原本是打算给吴辰封个公爵的,谁知光绪抢先了一步,人家跟着自己干,做的是杀头的买卖,若是事先许诺的好处还没有光绪的多,还怎么让人卖命。虽说大清朝自古有非旗人不封王的规矩。可是奕想,凡事都得有个变通,这大清朝到了这个份上,还抱着那些祖制岂不是愚蠢之极,这是权宜之计,他自信自己登基之后,定能收拾这烂摊子,等大清朝缓过劲来。吴辰就算是三藩,还不一样把他收

了。

吴辰倒是却之不恭,王爵?似乎到也不错,有总比没有的好,自个儿辛辛苦苦,若是一点儿奖励都没有。装什么清高,蚊子大小也是块肉不是,在吴辰眼里,什么狗屁王爵其实也就是蚊子肉,叫的响,却换不了银子不能吃喝。

“那就得多谢王爷厚恩了。”

奕热络的拍了拍他的肩:“你我不必来这一套,你的功劳,本王铭记在心,将来只要咱们成功,总不会忘了你。

”奕说的情真意切,很有诚意,可是天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这种承诺,其实就是空谈,不过这种事儿也是必不可少,若是连一句许诺都不愿意说的,谁愿意给人卖命?

“吴某自此以后唯王爷马是瞻。”吴辰笑嘻嘻的做了个请安的姿势,这时远处几个。小太监里面过来。奕咳嗽一声,高声道:“吴大人,既然如此,今个儿就说定了。你我曾经有误会,如今大家伙儿都怀着报效皇上的心思,咱们弃了前嫌,过几日来王府里听戏,可不准爽约。”

“一定,一定。”两个人心照不宣的对视一笑。,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 卞 ,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密会

消有为风尘仆仆的由人引着讲入养心殿,纹此天他也苍7丁不少。新学要办,报纸要办,铁路要修。军舰要买,还有应付那些个不怀好意声言要刺杀他的旗人,他算是维新的总管,什么事儿都要过问,还要时不时入宫来向光绪禀告进程,维新新政都维系在他和光绪身上,能不焦头烂额?

光绪见到康有为,脸上的阴霾黯淡了一些,道:“康先生坐着说话。”

康有为欠身坐下,叹了口气:“今日旗人又闹出事儿来了,崇文门那边,几十个旗人阻在门洞口,向过往的行人征什么过路税,不给的就拳打脚踢,这事儿闹了很大的动静,正好进京述职的河南巡抚入京,于是产生了争执,这河南巡抚的戈什哈教刮了他们一顿,谁知来了更多的旗人,足有数百上千之多,说什么打死汉人巡抚之类的话,死了几个人,若不是天津新军过去弹压。现在恐怕已经不可收拾了。”

光绪怒道:“九门提督是吃干饭的吗?八旗都统衙门为什么不出面?这些人都是酒囊饭袋,没一个能办事儿的,过些日子就把这些衙门统统裁撤了,他们不愿意做,这天下人愿意做的人多的很。”

康有为忧心仲仲的道:“里面有几个旗人是黄带子,他们是归家人府管,九门提督衙门、八旗都统衙门都不能干涉,这才酿成了大祸。皇上,就在那里头,还有许多旗人高喊着您您

光绪黑着脸:“说吧,无非是一些谣言罢了

“许多人高喊着皇上不是满人,其实是汉人,说打死了汉人巡抚。不如冲进宫去打死汉”,汉人皇帝

光绪狠狠的敲击桌案:“谁这样大的胆?他们这是要造反吗?联自问没有亏待他们的地方,为了安置他们。联连皇庄子都准备拿出来,他们还要怎么样?哼哼,,联不是满人,他们是什么?”

原本光绪不是满人的谣言其实传的并不太广,也只是有人牢骚编造的段子,大家伙儿虽然听得津津有味,可是真正信的人不多,等到后来,新政真正实施出来,许多人没有了生计,这个谣言就开始真正的深入人心了,非但旗人们相信。连汉人也信,旗人除了泄不满的因素。还因为光绪做的事儿对于他们来说是切实的损害了旗人的利益,这样的人是旗人才见了鬼?他们宁愿相信皇上是醇亲王不知从哪里捡来的野孩儿。汉人之所以津津乐道,则算是一种精神胜利法,你们旗人不是耀武扬威吗?嘿嘿,咱们汉人也有了“皇上”具让你们得意一眸子。

这个谣言有时候是致命的,旗人们的不满已经到达了顶峰,有人在问。这大清朝到底是旗人还是汉人的?有的甚至开始对汉人产生了入骨的仇视,汉人是敢怒不敢言,这矛盾爆出来,一有导火线,就很难收拾。

光绪无力的坐下:“联不就是为了咱们大清朝吗?他们是旗人,是咱们大清朝的根基,为什么就不明白联的苦心,他们的见识太短了。”

康有为道:“皇上英明,下头的人体会不到您的苦心,也是常有的事儿,皇上只要继续朝着自个儿的方向去办,有朝一日我大清朝焕一新,这些人也就安生,但凡革新,都会有重重的阻碍,商鞍变法、王安石变法,有人成功,亦有人失败,皇上走到这一步已经极不容易了。只要再加一把劲,必能成功,皇上的丰功伟绩,也定能恩泽万世。

光绪笑了笑:“联知道你是在给联鼓气,有时候联在想,联推广新政。真的只是为了大清朝,难道这大清朝和他们没有干系?他们这样做。这样的令联为难,难道定要将大清朝拖下万丈深渊才高兴,这于他们能有什么好处?哎,联有时候真的不想再做下去了。”

康有为颇为同情的看了光绪一眼:“皇上,非常人行非常之事,凡夫俗子们怎能体恤,现在这个份上,放弃只会徒增人的笑柄,皇上下了决心,就该力排众议,不需要理会下头的反对,一力进行到底。”

光绪眸光一闪:“联明白的。联只是想想罢了,这维新,联无论如何也要推行下去他顿了顿:“吴辰现在在做什么?我瞧着他倒是清闲的很,这个人”联给过他两次机会,可是现在看来,他并不能为联所用,有朝一日,必是个祸患。偏偏他现在近在咫尺,联却对他毫无办法。”

康有为道:“臣听说他和恭王爷走的很近,东交民巷里的洋人也争先拜访他

光绪点点头:“六叔和他倒是不打不相识,这一次多亏了六叔,应当给他点赏赐,不能让人以为联薄恩寡义,这些天怎么没见他递牌子进来?。

“这个就不得而知了,恭王爷现在天天邀请宾客听戏,似乎有那么一点儿解甲归田的意思,又或者是皇上的新政他并不认同,这才故此作出这副姿态

光诸苦笑:“六叔是皇族中最懂洋务的,许多人还叫他鬼子六呢,想不到连他也不支持联,联的新政就这么的不济?还是六叔生怕新政会损害自己的名望和好处?”

康有为抿了抿嘴:“这事儿或许都有,幕王爷也是旗人嘛。”吼州天叶了口与!”你众样一说。联倒是想出宫安老专,就强孤府。去看看六叔,联想听听他的心里话。顺道儿看看他在做什么,李莲英,你去准备吧。”

一边低眉顺眼的李莲英连忙应了一声,他原是慈禧的奴才,此时慈禧软禁在瀛台,光绪也不知是什么心思。竟叫李莲英伺候着他,李莲英暗自庆幸,这些天都在努力巴结着光绪,听到光绪吩咐,立即匆匆的去准备了。

一,

恭亲王府,张灯结彩的戏台上。四喜班名角时小福调着嗓子,立即惊诧了四座,引起一阵轰然叫好,鼓锣声进入了**,几个,武生跳出来,连续十几个空翻,又是一阵叫好。

四喜班号称四大徽班之一,自然有不同凡响的功夫,时小福又是风头最近的梨园人物,嗓音委婉,高亢嘹亮,略欠圆们,吐字音真切,但仍不脱徽调味道,唱法属阳刚性质。唱腔极富情韵,有“天下第一青衣”之誉。恭亲王能请来他们,还是需要费一番功夫的。

奕  此时正磕着瓜子儿,别人喝彩时他的表情仍有些僵硬,表面上是听戏,其实思绪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这京城里的态势没有人比他更加了若指掌,身边坐着津津有味看戏的贵宾,明是听戏,其实待会儿还有些事儿商量。

来的人有多罗敦恪郡王奕综。这位慎王爷奕综赋性粗荒,书读得也不好,但是却有着很多优点,政绩上自然不如六弟恭亲王奕欣和七弟醇亲王奕骡,但是却可称是堪与恭王比肩的人物。他对外不摆王爷的架子。夏天一件粗葛布的短褂子,拿把大蒲扇,坐在什刹海纳凉,能跟不相识的人聊得很热闹。冬天也往往会裹件老羊皮袄,一个人溜到正阳楼去吃烤羊肉,甚至在  “大酒缸”跟脚夫轿班一起喝“二锅头。”所以阑甸间的动态,在天潢贵胄之中,谁都没有他知道得多,他结交的人,据说这北京城里三教九流都囊括了。就连白莲教,据说也有他的干系,不过白莲教是造过反的,大家知道,也不敢说出来,谁敢说他的不是?

还有瑞亲王载漪、肃亲王隆勤、郑亲王松德、庆亲王奕助,这些亲王虽然位高爵重,可是比起奕  来,还差了那么点儿档次,平日里奕就是个善于交际的人,这些王府之间经常走动,一起看看戏,原本不算是什么事儿,可是今日每个人都有那么点儿凝重,只等着这好戏散场,曲终人散。

到了晌午,一曲打金枝终于落幕,宾客们纷纷散去,唯有这几个亲王、郡王不约而同的留了下来,奕  挤出点笑意,几个王爷慢腾腾的到了一处书房,分别坐下,有人端来了炭火盆、热酒、热茶、**,还有几盘子点心,奕  笑了笑:“今个儿来的不是奕  的兄弟就是叔侄,咱们不要这么客气,没有这么多规矩不是。”他叹了口气,打开了话匣子:“咱们今后能再团聚的日子恐怕不多了,这叫及时行乐,趁着功夫多叙叙亲情,将来大伙儿到了天涯海角也好彼此有个念想,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呢,咱们都是一个祖宗出来的,哎,,不说这个,喝酒。”

庆亲王奕助是个急性子。顺着奕  的话道:“六哥,凡事说清楚不是。怎么个就要天各一方了?咱们不都在京城好好的吗?皇上要处置的那些旗人,咱们是天潢贵胄,想必没有干系的吧,您这样说,我倒是觉的悬了,不会连咱们都不准在京城里呆了吧。”

罗敦恪郡王奕综今个儿穿着的是一件叫花子才穿的百袋衣,不过这百袋衣做工倒是警卫精细,针线活自然是一等一的,他怡然自得模样咬着蒲扇,面露讥消的道:“话是这么说。我正好认识几个洋人朋友,你知他们怎么说,什么是维新,什么是君主立宪,恐怕你们现在还不明白吧?”

众人纷纷摇头,唯有奕  一脸无动于衷,他是鬼子六,兼着总督各国事务大臣的差事,跟洋人打了不少交道,这个东西他还是知道的,只是他明白,这事儿不髅让他来说。得让三哥说出来。

奕综继续问:“英吉利国你们总知道?”

“这个谁不知道。”集漪算是里头辈分最低的,也最年轻,听奕综卖关子,就迫不及待的叫嚷起来:“三叔能不能把话儿一次说完咯,照您这样说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奕综翻了个白眼,道:“英吉利实行的就是君主立宪制,皇上的维新变法,就是跟着他们学的,什么叫维新,就是皇上把大权放下去,放给谁?这个自不必说了,英国人叫内阁,咱们也可以说是军机处,在前明也是叫内阁的,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一旦放了权,这天下的事务都落到了军机处手里,诸位,军机处现在充斥的什么玩意儿想必都知道吧?”

第三章送到。涧书晒细凹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