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组团穿越到晚明-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赤裸裸了吧?

    哼,冢中枯骨,必死之人,本来想点化你两句,既然你自己作死,那我也不会做那无用功了。

    “李将军,既是有军务在身,又何必来这一趟?本官虽是你们上司,但毕竟暂无节制之权,虚应故事没有必要嘛。你们几位就请自便吧。”王兴毫不留情地回了几句难听的,然后再不理他们,登上马车。

    李如柏等四人没想到王兴会当面给他们下不来台,脸一阵青一阵白,叉手而立,却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呸!”李忠可没那么大度,见李如柏四人竟如此无礼,气得低声骂道:“狗眼看人低!”

    

第336章 广佑寺内佛与炕() 
广佑寺位于辽阳城东部,西临白塔,东与护城河相融,占地约百亩,南北中轴线依次为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宝殿、万佛堂、藏经楼、僧舍,东西两侧各建钟楼、鼓楼、碑亭、配殿、圆通禅院。

    广佑寺始建于汉,金时臻于鼎盛。金世宗完颜雍之母李洪愿于辽阳出家,金庭特拨金钱三十余万在广佑寺的基础上为其营建“大清安禅寺“,并建“垂庆寺“尼院供其独居,诏李氏法号“通慧圆明大师“。

    金贞元三年完颜雍任东京留守,与母亲李氏在辽阳相见,母子俩往来于官邸与寺院之间。金正隆六年五月十六日1161年通慧圆明大师圆寂,葬于垂庆寺塔园,李颜隆撰写塔铭。金正隆六年十月1161年完颜雍于清安寺发动政变,逮捕政敌高存福与李颜隆。后宣告即皇帝位,改元“大定“,是为金世宗,尊谥李氏为贞懿皇后,将李氏生前居所改称“孝宁宫“。

    从广佑寺的历史可以看出,此寺对于金朝具有特殊意义,作为金人后裔的女真族(除叶赫一部外),如今正与大明对敌,将此寺辟为屯兵之所,自在情理之中。

    王兴带兵来到广佑寺,先将军队约束在山门后的校场上,然后带领下属在寺内查看,熊明德自然当起了“导游。”

    王兴等人先来到天王殿。

    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佛教寺院内的第一重殿,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塑像,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韦驮天王塑像,因此得名。

    天王殿最初多见于净土宗寺院,中国禅宗本不供弥勒,但两宋之后中国佛教出现禅净双修的局面,所以天王殿开始出现在大部分中国寺院里。

    广佑寺的天王殿,跟所有佛教寺院一样,所不同的是,殿里除了佛像没有被毁以外,在东西两侧各建了三排土炕!

    王兴忍着一肚子气,来到大雄宝殿。

    来自于后世的他知道,广佑寺的大雄宝殿,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殿,其中供奉的大佛,据说是世界上殿内佛身最高、体积最大的木质释迦牟尼坐佛像,总高21。48米,佛身高17米,仅佛面就有28平方米,垂耳长3米,张开的手掌可站8个人,一根手指的长度就相当于一个人的身高。佛像采用传统的“木雕漆金朱金“工艺。共用香樟木600立方米,黄金24000克。

    只见金光四射的佛祖端坐在莲花宝座上,神态凝重、庄严、祥和,与所见到的佛祖坐像不同的是,释迦牟尼抬举的右手轻拈一只金婆罗花,仪态甚是不凡。

    再往东西两边一看,王兴的鼻子差点气歪了,原来,这里跟天王殿一样,竟也建了土炕,所不同的是,这里共建了六排,整整比天王殿多建了一倍。

    “熊大人,我的值房在哪里?”王兴忍着气问道。

    “回大人,在三宝殿,值房和卧房皆设在那里,大人,咱们去看看?如有不满意之处,下官也好尽快改正。”熊明德答道。

    “不用看了。熊大人,想必各殿都建了土炕?”王兴问道。

    “是。要不也不能住得下五千多人啊。”熊明德答道。

    “这寺里的僧侣呢?”王兴问道。

    “回大人,僧侣全部迁到龙门寺了,只是圆通禅院原来供奉着‘通慧圆明大师’的塑像,有出于叶赫部女真的十几名尼姑每日上供上香。由于叶赫部臣服于朝庭,且与建奴有大仇,故而下官没有驱赶她们,只令她们居于禅院,无故不得出门。”熊明德答道。

    “熊大人,你这种安排我可不敢承受。”王兴摇了摇头道。

    “大人,这是为何?”熊明德问道。

    “熊大人,王某是圣人子弟,对儒家学说之外的宗教,虽不信,但也不是一点都不尊重。王某一是怕亵渎神灵,二是怕这些承载着佛教文化的佛像建筑有所损毁。所以,我不敢居于三宝殿,我的士兵也不敢居于佛像之侧。”王兴说道。

    “王大人,下官早就作此想,可周大人说已无其它地方可以屯兵,就指定了此处,下官也是为难哪。”熊明德一听王兴不满意,急得直搓手。

    “看你也很为难,这样吧,中轴线上的建筑内所有土炕全部拆除,在东西两边再建几排简易房子,不用太好,只要能保证冬季保暖就行。现在刘招孙、田有良两部还没有来到,目前兵舍大概也能住开。熊大人,这样安排可以吗?”王兴见熊明德确实为难,就想了一个折衷方案。

    “大人,主殿恢复原样,配殿还是住些人吧,要不这三千人暂时也住不开。下官保证,大军走后,一定全部恢复原样。”熊明德请求道。

    “行,就这样吧。”王兴答应了。

    “谢谢大人如此体谅下属。”熊明德连忙躬身施礼。

    “熊大人,不必客气。”王兴说道。

    “邢千户!”王兴转过脸叫过邢立宪。

    “卑职在!”邢立宪越众而出,叉手施礼。

    “晓谕各军,一定要约束士兵,不得损毁寺内建筑,不得骚扰僧尼。圆通禅院之外三尺划一警戒线,无故不得越过此线,如遇各位僧尼,一律低头避让,不得无礼直视,胆敢犯此两条者,一律杀无赦!”王兴严厉地命令道。

    “喳!”

    邢立宪简洁地答道。

    “素闻大人治军纪律严明,所过州府秋毫无犯,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下官佩服!”熊明德拱手说道。

    “大军驻于佛寺之内,本就是焚琴煮鹤的事,迫于无奈,熊大人才行此举,本官焉能再做出损毁建筑、骚扰僧尼之事?”王兴说道。

    “大人真乃大雅之士。”熊明德又一次赞道。

    “熊大人,先别忙着称赞本官了,还是先辛苦大人,安排我的军士们住下。”王兴道。

    “是,下官这就去安排。”熊明德躬身应道。

    随后,熊明德与洪承畴、白玉卒、高仲光、薛林、蒋华、黄浩等下去安排,王兴则与李忠两人带着数名亲随,在寺内各处随意观览。

    

第337章 被当菩萨供起来了() 
熊明德和洪承畴两人商量着,很快就把军队各部都安排好了。

    天王殿东配殿成了参知军事部,西配殿则为白玉卒和高仲光、张世河、朱元武、李开先及众亲兵所占,可以说,整个军队的军事首脑都在这里,天王殿成了军事指挥部。

    大雄宝殿东西配殿则住进了李忠、薛林的后勤部,及邢立宪的军法部。

    三宝殿东配殿共有四间,王兴独占北边两间,一间当值房,一间当卧房。南边第一间住的是蒋华、杜阳,第二间住的是黄浩、潘九、侯国盛、许显纯。

    西配殿则由其他锦衣卫占据。

    三宝殿前后门及王兴的值房前,各有两名锦衣卫站岗,王兴值房内,黄浩与许显纯一组,潘九与侯国盛一组,两组轮流,日夜伺候。

    三宝殿之后的万佛堂东西配殿,王兴准备留给刘招孙和田有良的,至于后面的藏经楼,王兴不打算住人了,藏经楼放着全是佛家经典,万一缺失损毁,自己可是罪莫大焉。不但不住人,王兴还派锦衣卫在楼前站岗,任何人不准靠近。

    最让王兴不放心的,是藏经楼后边的僧舍,现在全住进了当兵的,而在僧舍之后,便是守护“通护圆明大师”塑像的尼姑们。

    虽自己下了严令,但士兵的素质良莠不齐,况且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难免会有好色之徒铤而走险。

    为防万一,王兴令邢立宪划了警戒线,并由军法部派人日夜在警戒线外站岗,以防不测。

    王兴还派李忠带米面粮油去圆通禅院见了院主清心师太,说明了军队的态度、制定的军规和采取的措施,请众位师太放心静修。

    据李忠回来讲,清心师太一再感谢王副帅,说王副帅大有佛心,日后必有福报。王兴笑了一笑,也没怎么放在心下。

    自此,王兴带队就在广佑寺住了下来。

    住下来以后,渐渐地,感觉出不对来了,除了熊明德隔三岔五地到广佑寺来一回,李如柏、祁秉忠他们是一趟都不来,而且除了朝庭邸报,辽东的军事动态一无所知。

    杨镐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根本不想把自己这个副使放到应有的位置上,一来是看不起自己这一书生,二来因为自己的战略思想保守,可能也怕自己掣肘。

    总之一句话,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也不相信自己的人品。

    一方面让熊明德保证粮饷供应,以防自己寻衅滋事,另一方面却将自己排除在军事决策圈子之外,这明显就是把自己当菩萨供起来了。

    空有一番报国心,却是报国无门——王兴渐渐地郁闷起来。

    又过了接近一个月,七月初六,田有良部抵达,七月初八,刘招孙部抵达。

    王兴把他们安排好后,立即给沈阳经略使衙门去了公文,说明本部已经集结完毕,请定行止。经略使衙门倒是很快回文,说是请副使严格训练军卒,以待后命。

    王兴一看回文,就知道杨镐这是彻底不想用自己了。

    “奶奶个熊!不用就不用吧,就是把自己摆到副帅的位置,说了话他也不一定会听,白赚生气。行了,咱就遵照命令,练兵吧。说不定还能派上用场呢。”王兴很快就调整过心态来,决定好好练兵。

    刘招孙和田有良到来之后,他们的部队先是休整了两天,然后王兴就把他俩的部队分别编为104营和105营,让洪承畴派人对他们的军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101营、102营、103营则进行阵法训练。

    针对建奴骑兵多、步兵少的特点,洪承畴的参知军事部研究制定了一个“圆月”阵法。

    所谓“圆月”阵法,是指对敌阵形是半圆形的,最前面的是刀盾兵,其后是长枪兵,再其后是火铳兵、弓箭兵,骑兵列于阵后。

    这个阵形的特点是防守反击。

    敌骑冲阵时,刀盾兵架起一人多高的盾牌,一来挡箭,二来挡马,是第一道防线。

    敌骑如果冲破刀盾兵的第一道防线,长枪兵则迅速顶上,专刺马上敌兵,待将他们缠住,后头的火铳兵、弓箭兵则发铳射箭,射杀敌兵。

    敌骑当面冲击不果,必然向两翼冲杀,两翼也如此办理,必然迟滞敌骑进攻,而此时,阵后的骑兵再一冲而出,必然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王兴看了“圆月”阵法的方案,指出两点,一点是武器配备,一点是兵力配置。

    明军有战兵和辅兵之分,刀盾兵和长枪兵是战兵,火铳兵和弓箭兵都是辅兵,辅兵平时都是给战兵服务的。战兵和辅兵的数量配置是1:2:2,也就是说,每一个战兵,配备两个弓箭兵、两个火铳兵。

    针对建奴战斗力强悍的特点,王兴觉得这个配置不合理。

    对付骑兵,最有效的武器当然是火铳和弓箭,但现有的火铳技术很不过关,射程短不说,连续性还差,打完一枪还要清膛、装弹丸、装火药,对阵骑兵时,基本上就是一枪的事,打完了,根本来不及打第二枪,所以杀伤力有限。

    除了火铳和弓箭,最有效的武器就是长枪了。

    所以,王兴提议,给所以火铳兵都配备一杆长枪,立于刀盾兵之后,对敌时,先打火铳,打完之后迅速拿起长枪加入战斗。

    第二,骑兵少,还太分散。每营只有大约一百骑的样子,如果分散使用,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王兴提议,所有骑兵全部集中起来,由副指挥使高仲光负责训练、指挥。

    这样,既解决了武器方面的不足,也解决了兵力配置方面的短板。

    洪承畴对王兴的提议非常赞成,连忙对“圆月”阵法进行了修改,然后就按这个修改后的方案进行阵法练习。

    其实,这个阵法是建立在在平原上进行野战的基础上的,王兴也不知道,这个阵法在辽东能不能用得上。

    一来是看自己有没有出兵作战的机会,二来,辽东多山,进行大规模野战的可能性也很低。

    但不管怎样,有备才能无患,即使现在用不上,将来也一定能用得上。即使辽东战事结束,以后自己不带兵了,洪承畴、洪林、潘金等这次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也是非常难得的,毕竟这些人才是自己以后可以倚重的力量。

第338章 天真烂漫的雪儿() 
诸事有人操心,王兴就闲了下来。

    七月二十这日头晌,王兴来到校场的点将台,一边跟同样闲得蛋疼的李忠对座喝茶,一边观看校场上的训练。

    点将台是王兴来了以后,在校场的最北边修建的,是一个约有一米高的土台子,不过就是台子上面有简易顶棚。

    此时已经进入秋天,再有二十天就是仲秋节了。辽东的初秋与关里不大一样,除了正午时光让人感觉有些热意,其它时间已经微有寒意,到晚间就得披上夹袄,否则冷得让人受不了。

    这个时节正是练兵的好时候,不冷不热,所以,洪承畴安排得非常紧凑,尽量不让各军闲着。

    校场上,在最西边,刘招孙和田有良的兵还在练队列,东边,腾骧左卫在洪承畴的指挥下,在练阵法。而跑道上,高仲光在领着五百多骑兵练骑术,练马上格刺。

    远远的一个骑兵骑马跑来,这个骑兵左手执缰,右手持一杆长枪,快速跑动过程中,还时不时地单手舞动长枪,作出刺杀动作,伴着这些动作,嘴里还杀声不断。

    在作出刺杀动作时,必须大声喝杀,这是王兴要求的,他的理由是,大声喊杀,可以给自己壮胆,也可以震慑敌魄,练习时间一长,形成条件反射,一听“杀”声,就会立即做出刺杀动作,这对于没上过战场的新兵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没杀过人的兵,乍一见到血腥场面,如果没有较强的心理素质,都会瞬间傻呆,弄不好,这样一个条件反射的动作就救他一条命。

    王兴看到这个兵马速很快,手上动作也算纯熟,暗暗地点头。

    “切!花里胡哨,一点都不顶用,遇上努尔哈赤的兵,不用照面就得死!”

    王兴正看得津津有味,就听台侧有一个讽刺的声音响起,侧头一看,却是两个身着灰布僧衣的尼姑,一个是光头,一个却是留着长发,说话的,就是那个留着长发的尼姑,这个尼姑手里还提着一个用草绳编成的鱼兜,鱼兜里面有一尾鲑鱼,还在一动一动地挣扎,显见是一尾活鱼。

    王兴率部进入广佑寺以来,跟圆通禅院的尼姑井水不犯河水,除了让李忠去送过一次米面粮油以示善意之外,从没有打过交道。

    不过,尼姑们经常有人出院抬个水,或者去城里采买什么的。开始还有些许紧张,因王兴军纪严,士兵们见了她们都是赶紧避让于道旁,低头看地。久而久之,这些尼姑也就渐渐胆大起来,不再惧怕这些当兵的,有的尼姑就趁出来抬水或者采买的时候,或者看看当兵的训练,或者去军队伙食班借个油盐,有的还故意让当兵的给她们抬抬水,干点活什么的,当兵的都严格执行军纪,无论是借取东西,还是帮着干活,全程都是低着头的,不敢直视。

    王兴知道这些尼姑都是叶赫女真,女真族民风开放,女人泼辣大胆,跟男子一样抛头露面,并不像汉族女子那样恪守礼教,呆板地要死,所以对这些事也不以为意。

    今见竟有留发的尼姑,不由得看向李忠。

    “还有带发修行的?”王兴问道。

    “我就去了一回,没有问过。”李忠摇了摇头道。

    “请她们过来,我问问。”

    “好。”

    李忠答应一声,走到台子东侧,对那两个尼姑说道:“两位师傅,请上台来,我们副帅有请。”

    “你是太监老公?”长发尼姑听到李忠尖细的声音,抬头瞪着一双大眼睛惊奇地问道。

    “扑哧”王兴听了,一下子笑出来。敢这么直白地问李忠的,这个长发大眼尼姑,怕是天下第一人。

    李忠被问得有些不大自然,但看到这个尼姑才十四五岁,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而且王兴也有严令在前,自不好跟她一般见识。

    “是啊,咱家要不是太监,怎敢跟你们说话?我们副帅的军令严着呢。咱家去你们院里送过米面,你们没见过咱家吗?”李忠回头看了一眼王兴,见他正在偷笑,回过头来无奈地跟大眼尼姑解释了一句。

    “太监老公不是在宫里伺候皇帝老爷吗?你怎么出宫来了?”那长发大眼尼姑继续问道。

    皇帝老爷?真是奇葩的称呼!王兴听到这里又是一笑。

    “太监也有出宫办差的,不全是在宫里伺候皇帝。这不,咱家奉皇帝所命,就跟我们副帅一起来辽东了。”李忠又解释了一句。

    “好吧,你既然是皇帝老爷派来的,我就见见你们副帅。”大眼尼姑说道。

    听她的意思,好像身份挺贵重似的,肯去见王兴是为了给李忠面子。

    光头尼姑双手合什站在台下没动,大眼尼姑一人抬级而上,一点也不扭捏,款款走到王兴跟前,既不行礼,也不跟光头尼姑一样双手合什,就直直地看着王兴,等着问话。

    “请问师傅法号如何称呼?”

    王兴打量着这个女孩,见她个子不高,也就是一米五五左右,除了眼睛大以外,其他五官却是不大,但很紧凑,肌肤白嫩,虽不甚美,但却是感觉别有味道,尤其走路,步幅不大,却是非常紧凑,显得很是利索干练。

    王兴穿越到大明,第一次见到这么大胆泼辣的女孩,瞬间觉得回到了后世,不由得兴趣大起,但还是依着现在的规矩,客气地问了一句。

    “我没有法号,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