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山盗墓贼-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有了gps这么精准的方向设备,罗盘指针的偏差一下子就被杨雷看了出来。杨雷急忙通过微型电话让其他的几辆车停了下来,随后他让王明在附近开着车慢慢的转着,直到找到了指针偏差的地方,才用电话通知其他几辆车过来。

    下车之后陈子杨也拿出了罗盘,仔细的比对着,两个人分别从两个方向一起查看偏差的指针,最后汇聚在了一个焦点处,然后几个人便拿出了工兵铲,开始在地上挖了起来。

第165章 大兴安岭

    因为工兵铲只是杨雷和伞石帅一人带了一把,所以几个人就轮流挖着。陈子杨和杨雷用罗盘把位置基本确定在了一个两米方圆大小的地方。

    本来陈子杨以为既然罗盘的指针反应这么强烈,可能这个东西离地面比较近,最多也就向下挖一两米的距离,就可以挖到了。可是没想到几个人挖了半天的时间,直至向地下挖了将近五米深,才挖到了东西。

    这里的地况很复杂,向下挖的时候除了土之外,不但有石块,同时也有不少很粗的树根,给挖坑增加了不少的难度和工作量。

    在杨雷的召唤下,陈子杨顺着绳索滑了下去,看到了他们挖出来的东西,陈子杨走上前去,用手套抹了抹上面粘着的土,看到的是一个类似于正八边形的石台。这个石台将近一平米的大小,石台的上面有八卦的图案,正好与八边形的石柱契合,在石台的侧面上隐约能够看到浮雕的龙纹。

    陈子杨仔细的观察着这个石台的材质。整个石台通体黝黑,看上去好像是由磁石一类的材质制成,难怪它可以影响罗盘,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磁石经历了1000多年的沧桑,还能够有这么强烈的磁性。

    就在陈子杨研究这个石台的功夫,杨雷在继续顺着石台向下挖着,随后陈子杨发现原来这个东西好像不是石台,应该是一根长长的石柱,只不过埋在土里的部分太深了,也看不出来它到底有多长。

    拿出了手里的罗盘,陈子杨发现只要他围着这个石台转,罗盘的指针就会一直指向这个石台的方向,看来这石柱的磁性真的是非常强,这也给他们下一步寻找这样的节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陈子杨在心里猜测到,可能这种磁石的石柱就是专门为了这段寻龙诀而制作的,分别埋在了这段寻龙诀每个节点上,顺着这个东西应该就可以找到渤海地宫的所在。

    掏出手机,陈子杨给这个东西左左右右的拍了好几张照片,告诉大家没有必要向下挖了。知道了他们要找什么东西就可以了,然后又让大家再把土石都回填回去。这一下可把杨雷气得够呛,一边骂着一边干活。

    “二杨,我还是那句话,你就是个犊子,你是折腾死人不偿命,一会儿挖,一会儿又回填,这把你闲的你。”就在杨雷一边骂着一边往坑里填土的时候,陈子杨想到了一个问题:林雪萍她们现在有没有破解这圆盘上地图的秘密?如果她们破解了,是不是也会顺着同样的路径找过来?

    那样的话等她们挖到这里的时候,会不会就发现这个地方已经被人挖过了。如果她们发现了的话,应该就猜到了是自己几个人已经捷足先登了,那么她们会不会继续深入?陈子杨很担心自己的这种做法会让林雪萍她们半途而退。

    可是随即他又想到,既然林雪萍费了这么大的心思混进了东朝国的科考队里,那么她们应该是对这个渤海地宫志在必得,所以也就没有必要想那么多了。

    本来陈子杨想建议大家就在这里伏击林雪萍她们,可是随即转念一想,或许林雪萍有另外的方法知道渤海地宫所在,甚至她们已经可能知道了渤海地宫的具体位置了,所差的只是临门一脚,需要的正是那个当做钥匙的黄金圆盘。要真是如此的话,他们在这里守株待兔,可就是吃了大亏了,所以还是必须要找到渤海地宫。

    等到这个大坑被回填完毕,已经快要到晚上了,众人索性就在李林的安排下,在附近的一个树林里安了营,休息了一晚。第二天,陈子杨给众人在gps上再次标记出了下一个节点的方向,随后几个人就又出发了。

    依照同样的方法,一个又一个的节点被发现了,所有的节点里埋藏的都是这种石柱,有的深有的浅,但是石柱的大小和形制均都一模一样。七天之后,这已经是陈子杨他们找到的第五根磁石的石柱了。

    每两根磁石的石柱之间距离都不相同,短些的相距十几公里,有一段通过平原之后比较长的路程,竟然两根石柱之间相差了有五十公里。陈子杨也没想到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会这么长,以至于他们当时找这根石柱的时候,在中间的这段路途上来回走了两次,就是害怕可能是已经错过了石柱,但是没有发现指针的偏差。

    通过这件事情,陈子杨发现了这些石柱间埋藏的规律,如果是在山区,或者是丘陵地带,一些不算好走的地方,两根石柱之间的距离就会比较近,如果两个石柱之间的路途比较平坦,比如是平原之类比较好走的地方,那么两根石柱之间的距离就会比较远。

    就这样,等到陈子杨找到第六根石柱的时候,已经远远的能够看见大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了,这是陈子杨第一次亲眼见到大兴安岭,以前他所接触的大兴安岭,都是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种被皑皑的白雪覆盖的深山老林。

    电视剧中的人每走一步都会掉进齐腰深的雪里,然后费了好大的劲才会把腿抽出来继续向前走。可是看着面前一片五颜六色的树林,陈子杨心里感慨着,这和他印象中的大兴安岭差的也太大了,这片山脉太美了!

    远远看去,山山岭岭斑驳陆离,层林尽染,一片翠绿、一片金黄、一片嫣红、一片酱紫,宛若一幅匠心独运的彩色画卷!本来陈子杨以为这个季节的山最美不过临海,可是看着面前这个让人震撼的景色,他才知道什么叫做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剩下的几个人可能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色,尤其是除了土木工三个人之外其他的人,他们都是自小就在城市里长大的,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么美的景色,全都冲着远方的山大声的呼喊着,听着回荡在山岭间的回声,几个人的心情不免大好,这将近十天的疲惫一扫而空。

    可是在随后两天的时间,陈子杨的面色就凝重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发现第七根石柱。四辆车在第六根石柱向第七根石柱的方向100多公里的距离上来来回回跑了三次,却一无所获。

    因为已经接近了大兴安岭的山脉地区,所以这附近的地形已经很不平坦了,说是丘陵地带都已经是自欺欺人了,汽车在这之间穿行都很费劲,按照之前的经验,陈子杨判断这两根石柱之间的距离并不会太远。

    可是在100公里的范围内都没有发现,于是陈子杨觉得这第七根石柱可能是被毁掉了,失去了磁性,又或者是被人挖走了。

    连着开了这么多天的车,几个人也都是疲惫不堪了,再加上现在根本就没有办法继续确定前进的方向,于是几个人就在距第六根石柱几十公里处的一个小村庄休息了下来。

第166章 意外的线索

    这个小村庄的规模并不大,前后只有三排房子,住着几十户人家,村子里的居民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年轻的一代人基本都出去谋生了。没办法,像这样的小村庄,地势比较偏僻,同时人口稀少,根本就没有什么赚钱的机会。很少有年轻人能够耐得住这里的清苦。

    听村子里的人说,最近几年这里的情况还好一些了,经常有人开着车自驾游,来到这大兴安岭地区,欣赏大兴安岭的美景,这些小村庄也可以给来旅游的人提供住宿和农家饭,近几年的经济情况还好些了,不像十几年前那么穷了。

    因为村子中的房间都比较小,所以八个人是分开住的,陈子杨所住的这间屋子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妇,带着她们的小孙女儿,一起住一个房间,西屋腾了出来,陈子杨和杨雷就住在这里。

    东北的民风淳朴,这里的人很好客,很热情,陈子杨他们一来到这里,热腾腾的农家饭就端了上来,虽然都是些便宜的土特产,但是几个人吃的也是别有风味儿,四个菜一个汤,在这里标准也不算低了。

    晚上的时候,陈子杨一直在为找不到第七根磁石柱子而发愁,而且这些天旅途的颠簸,让他的胸口疼得跟铁锤打过一样。胸口的疼痛再加上寻找渤海地宫的事情受阻,两件事情加在一起一起让他很烦躁,闲着没事儿就坐在炕沿儿上翻着手机,看着之前拍的几个磁石柱子的照片。

    这个时候,老两口的孙女儿小妮子,端了一大盆热水走了进来,说是给他们洗脚用的。杨雷很喜欢这个小女孩,从背包里掏出了一块巧克力给她,小姑娘一边吃着巧克力,一边东看看西看看,村子里平时也很少有人来,她看着两个人带着东西都新鲜。

    这个时候小妮子注意到了陈子杨手机里的照片,于是开口说道:“叔叔,你们也去过县里的博物馆吧。”

    “嗯。”陈子杨以为这个小姑娘是随便跟自己搭腔,于是就随口敷衍着,这个小姑娘说的什么他根本就没往心里去,现在陈子杨的心思都在这几根石柱子上。

    听到陈子杨嗯了一声,这个小妮子就继续说道:“你们一定是从县里来的,不然你们怎么会有博物馆里的照片?我跟隔壁家的姐姐去县里的时候,到过那个博物馆玩儿,里面就有这根石柱子,你是在那里拍的吧!”

    “嗯。嗯?你说什么!”听到了小姑娘的话,陈子杨才反应了过来,听这小姑娘的意思,她竟然见过这种磁石柱子。于是陈子杨赶紧问这个小姑娘:“你是在哪里看见过这种东西?详细的跟我说一说。”

    “就在县城里的博物馆里,你们不是从那里来的吗?博物馆里有一根这样的柱子,可长可长的了,比博物馆的房顶都高,根本就立不起来,只能横着摆在那里,我上次跟姐姐去玩儿的时候我见过,跟你照片里的这个东西一样一样的。”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了,想不到几个人无意间得到了这样一条重要的线索,陈子杨当时高兴起来,难怪几个人找了三天都找不到,原来这个东西可能是被人挖出来了。而且听这个小姑娘的意思,这个东西现在还放在博物馆里,这一下可把陈子杨和杨雷高兴坏了。

    再次让小姑娘看了看手机里的照片,得到了她肯定的回答之后,杨雷掏出了100块钱,给了这个小丫头,让她去买糖吃。小姑娘很腼腆地拒绝了两次,最后还是拿着这100块钱高高兴兴的跑到了老头老太太的屋子里,把钱交给了他的爷爷奶奶。

    老头和老太太千恩万谢,大晚上的还用碗端着两个煮熟的鸡蛋走进了屋里,说是给他们加个夜宵。

    第二天一早,陈子杨把这件事情跟队伍中的人都说了,同时跟老头和老太太详细打听了县里博物馆的位置,于是几个人便开着车奔向了三四十公里外的县城。

    等到了地方,陈子杨才发现这哪里是什么博物馆啊!这就是一个烈士陵园的展览馆。这个小县城之前好像打过什么仗,有一些烈士的遗骸就被安葬在了这里,并且在这里修建了一个面积并不是很大的烈士陵园。

    一打听之下几个人才知道,三年前有一个农民在挖山货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这根柱子,当时他以为是什么宝贝,于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这根柱子挖了出来,交到了县里。

    可能是因为这个东西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价值,而且这根柱子比较长,比较重,想运到外面也很费劲,对于这个并不算太富裕的县城来讲,这笔运输费也没有人出,于是所以县里也没有过于重视,就借着这个烈士陵园的展厅摆放在了那里。

    看着面前黝黑锃亮的磁石柱子,陈子杨仔细的研究了起来,虽然们之前挖出过六根,但是大多都是只挖出了石柱子的顶部,看到确实是这种他们寻找的石柱子,便停下不干了,毕竟这些东西挖出来对他们也没有用,而此时陈子杨才真正看到了这种磁石柱子的全貌。

    整根柱子横着放在展厅里,因为这个东西太占地方了,于是便被挤到了一面墙的墙根儿处,整根柱子大概有十几米长,竟然把这个展厅都占满了。这种磁石柱子上下一边粗,除了顶部平面上雕刻着八卦图案之外,其他的地方是一条从头到尾盘在石柱的上面的龙。

    龙头冲着八卦的那一面,而龙尾处却被铁皮似的东西包裹着,陈子杨靠前仔细的研究着,他发现包裹着磁柱底部的应该是铜皮,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处,因为年代过于久远了,这些铜皮上都生满了黑绿色的铜锈。

    虽然不懂这种工艺的原理,但是陈子杨估计这种磁石柱子能够经过了1000多年还具有这么强烈的磁性,也许就跟底部包裹的这些铜皮有关。

    仔仔细细地观察了整根石柱子,陈子杨发现这个石柱上的花纹实际上就是装饰用的,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其他用途,于是在给石柱拍过几张照片之后,便拉来了这里的管理员,向他详细地询问着这根石柱子的来历,以及发现这根石柱子的那个农民的住址。

第167章 有钱能使鬼推磨

    几个人询问起了这间烈士陵园的管理员关于那个挖出这个石柱子的人的线索。在给了这位管理员一些好处之后,他从之前的捐赠纪录里,翻到了这个人的信息。

    挖到这根石柱子的人叫做**富,就住在离县城十几公里远的一个小村庄里。得到了**富的具体住址之后,一行人便急忙赶去。

    因为怕人太多吓到这个当事人,于是就只有陈子杨和杨雷两个人去登门拜访。巧的是当时**富正好在家,听说了面前的这两个人是来询问自己关于那个石柱子的事情,他赶紧把陈子杨两人让进了院子里。

    可能这件事情是这个**富这辈子唯一一件值得吹嘘的事情,所以只要有人愿意聆听,他就愿意说,估计附近的十里八乡认识他的人,都被他的这段故事把耳朵磨起了茧子了。

    这个**富长得肥头大耳的,个子不高,体型比较偏胖,而且已经秃顶了,整个头顶油光锃亮的,最吸引陈子杨目光的是他长着一个跟老道一样的通红的大酒糟鼻子。

    两个人来的时候,**富正在院子里面扒玉米,给两个人拿了两个小板凳之后,**富在玉米盆的边上坐了下来,继续他手里的活儿,同时迫不及待的就跟两个人讲起了他发现这个石柱子的经过。

    杨雷给**富点上了一根烟,**富边抽边说道:“我是个农民,家里有这几亩地。三年前的秋天,我在家里收了地之后,便想进山找一些野山货,找找野山参,或者是采采野生的蘑菇之类的东西,好卖钱贴补一下家用。

    我们这里的农民大多数都是如此,这里一年四季除了冬天之外,其他的时间都有野生的山货可采,在农闲的时候,我们也大多都上山里去,靠山吃山也无可厚非,那天我上山采了一土篮子的蘑菇,然后我就拎着往山下走,可是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一篮子的蘑菇撒了不说,关键是把我老婆留给我的那块双狮表摔坏了。

    哎呀,这把我心疼的,那可是我老婆留给我的唯一的遗物了,还是我俩结婚的时候买的,双狮的你知道吧,双狮表上边还带日历呢!表蒙子碎了也就算了,关键是我看有一根表针摔得活动了,我手腕子一使劲,那个表针就滴溜溜的转,肯定是摔的脱扣了。我就想赶紧下山找个地方修修表。

    下山的路上,我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了一会儿,这个时候我发现我那个摔坏的手表的指针直直地指向了一个方向,然后我就围着这个地方转了几圈,竟然发现有一个地方,只要我围着转,手表的指针就一直指着那。

    当时可是给我高兴坏了,我以为这个地方肯定埋着什么宝贝,当时为了上山采山货,我手里拿着一把小锄头,于是我就在那个地方刨了起来,可是刨了半天,挖了半米多深,也没发现有什么东西。

    因为当时天快黑了,记下了那个地点之后,我就回家去了。第二天,我拿着锄地的大锄头又到了那个地方,挖了大半天的功夫,我就把那个柱子的顶部挖了出来。一看这个东西,我估计就是个宝贝,当时我非常的高兴,以为这是我老婆在天之灵保佑我,让我发笔小财。

    可是继续挖下去,我才知道这个东西有多大,越刨越深,越刨越深,我一直干了有十几天的功夫,才把这个东西彻底刨了出来。那十几天可真不好过,不但天天早起晚归受累不说,而且还像个做贼的似的,生怕被别人发现了,再跟我一起分钱。

    那根黑色的石柱子被我刨出来之后,看着这个庞然大物,我的心就凉了,当时我认为这个东西宝贝肯定是个宝贝,可是太大了,这么大的东西我自己一个人根本就没办法拿走,而且这个东西就算我拿走了,也没有办法卖。

    思前想后,索性我就报告到了县里,告诉他们我发现了一个文物,想混点儿奖励钱什么的。当时县里也比较重视这个事情,特意从市里请来了一个专家。

    那个专家前前后后仔仔细细地看过之后,说这个东西并没有什么考古价值,只不过可能是以前民间的一种祭祀用的叫什么什么叫图腾的东西,而且上面的花纹也残破了不少,同时材质也不名贵,是什么吸铁石之类的东西做的,所以我的手表指针才会被柱子吸引。

    听到了市里的专家这么说,县里的人也都很失望,随后弄了一辆大车把这个东西拉走之后,就放到了烈士陵园的展览馆里,别的地方也放不下这根柱子,因为实在是太大了。

    到了我这里,别说是补偿了,连点儿烟钱都没给我,我白出了十几天的力,每天一个往返,搭工费力不说,一点好处都没有得到。”**富说了半天,眼中露出了一丝失望的神情。

    杨雷一看这个机会,赶紧又给他点上了一根烟。随后问道:“你还记得挖出这根石柱的地方吗?”

    “怎么能不记得?那十几天的功夫,我天天往返,而且在那里一干就是大半天,闭着眼睛我都能找到那个地方。”说到这里,**富瞪大了眼睛,看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