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大唐做神仙-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程怀亮是一个胸无大志的纨绔也罢,程家的基业足够他去肆无忌惮地挥霍。可偏偏这家伙一心想着建功立业,这般纠结之下,也就让他变成如今这般。

    秦泽忽然发现自己才是整个长安最胸无大志的纨绔,从一开始他就只想做一个彻头彻尾的纨绔,可是等秦泽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停不下来了。

    程怀亮的这种语气,听得秦泽心里十分难受。

    秦泽盘膝面对程怀亮坐着,而后盯着他的眼睛,严肃地问道:“你当真是决定要出海?哪怕这一去有可能会葬身海底,也要去吗?”

    “从小的时候,耶耶就教某骑射武艺。也是从小的时候,某就幻想着有一天能够骑在战马之上,而后在战场厮杀,甚至某还幻想过自己马革裹尸的那一天。可如今空有一身武艺,却只能守在长安。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学什么骑射,学了兵阵战法又有什么用?”

    程怀亮说这话的时候,更像是在自言自语。

    秦泽知道这家伙是受了什么刺激,自从大唐六路大军攻破突厥之后。大唐的战力就上升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对外的名声也是到了极点。

    军械监的那群人更是疯狂地制造火药,他们才不管这东西有多么危险,他们只知道自己的陛下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征服天下。

    经过秦泽这将近一年的努力,现在各路大军之中,能够使用的火药的人数也已经不在少数。再加上各种各样的火药弹层出不穷,也是让大唐的实力更上一层楼。

    对于火药这东西军械监的这些人可是有着无穷的精力。现在在大唐学院的地底,第三代的火药已经被研制出来。

    因为对硝石、硫磺的提纯,让火药的威力直接翻了五倍。而且也不再像之前那样赤裸着引线,军械监的这些工匠,已经将这引线给隐藏,这样一来安全性能也大大提高。

    整个长安有多少个火药作坊秦泽不知道,可是他却知道自己脚下的这个作坊中,每天生产的火药都足够炸掉半个胜业坊。

    同时火炮的雏形也已经制作完全,现在秦泽和工匠们正在研究如何在里面制作出膛线,以此来提高炮弹的准确性。

    这些都只是时间问题,毕竟现在大唐的炼钢水平,几乎已经达到了手工炼钢的巅峰,所需要的只是实践罢了。

    如此巨大的转变,也让大唐变得昂首挺胸起来。大唐向来就是这般,在军事上面从来都是极其强硬。

    所以在攻破突厥之后,大唐又将注意力放在了吐谷浑上面。这片土地之上有着大量的牲畜,这对于大唐来说有着极大的诱惑。再加上贞观二年吐谷浑数次进犯大唐,这让如今的大唐如何能忍。

    于是大唐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备战,可这并没有程怀亮什么关系。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再上战场了,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他的身份。

    看到程怀亮这样,秦泽也是不由地叹息一声,而后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我知道你心里的想法,实话告诉你这一次陛下答应出海,可并不只是为了猎杀蛟龙,陛下真正的目标是倭国。”

    “倭国?”程怀亮明显有些吃惊,看着秦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当初听到陛下执意要出海寻仙丹,程怀亮也有些失望。还以为是陛下受了妖人蛊惑,可如今听秦泽话里的意思,明显是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李二的确想要长生,所以他对于那颗所谓的蛟龙内丹很是渴望。可是当秦泽献给他一颗烛龙之眼之后,李二悸动的心终于是平复了下来。

    而这个时候的李二就又恢复了一代圣君的风范,倭国不是想要借助这次机会谋害大唐吗?那大唐又为何不能将计就计,借助这次机会谋害倭国呢?

    现在有这些遣唐使带路,大唐的军队想要靠近倭国还不是易如反掌。既然有胆子觊觎大唐,那就要做好灭国的代价。

    “倭国如今也是内乱不止,自从贞观二年倭国老皇帝推古死后,倭国的堂就发生了皇位继嗣之争。

    现在倭国之中最大的两个家族皇族和苏我家族正在争夺皇位,所以现在正是倭国最虚弱的时候。你若当真想要出海,我自当将你举荐给陛下。”

    据秦泽所知,倭国现在的执政人应该就是苏我虾夷拥立的田村皇子。而若是按照遗召真正应该执政的当是山背大兄王。

    所以现在其实倭国的情况也不是很好,田村这一次派遣唐使来大唐,就是希望学得大唐的先进技术,而后用来镇压山背大兄王背后的皇族势力。

    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呀,火上浇油这件事秦泽可是最喜欢干了。苏我家族现在已经是孤注一掷,如果这一次不能全面压倒皇族,那可就不是重新换个执政人那么简单。

    既然苏我家族想要得到大唐的科技,那皇族肯定同样也希望得到。这么一来大唐可就是处在主位。

    这对于秦泽来说,简直不要太熟悉。

    这件事秦泽早就和杜如晦他们达成了共识,估计现在遣唐使还在沾沾自喜,自己用一小块破石头,就牢牢栓住了李二的心。却不知道一张大网已经慢慢展开。

    程怀亮听秦泽的话也是一愣一愣的,不过因为从小就接受的兵法教育,还是让他瞬间就明白过来秦泽的意思。不过随即又是一皱眉道:“先不说那些遣唐使会不会将大唐军队带入倭国,再说这一次也不能同时带上大量军队,想要攻破倭国怕还是不太容易。”

    “先派去的自然是不能人数太多,可是我们可以选择在后面跟着。届时就先有一队人马假装被倭国控制,然后让他们带着去倭国。你等就可以跟在其后,到时候还怕会找不到他们。”说到这里,秦泽也是一顿,然后看向程怀亮道:“只不过这样一来,你们的危险就非常大。不熟悉倭国情况就强攻,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你决定真的要出海的话,我希望你能够联系到皇族的人。”

    这一次来的遣唐使,自然不可能全部都是苏我家族的人,这点是不用怀疑的。而这段时间秦泽已经抛出了诱饵,就等着别有用心的人上钩。

    进攻倭国可不是一件小事,哪怕程怀亮真的要前去,也要等到军械监的人将火炮给做出来。

    只有这东西才能尽可能地保证他们的安全,不仅如此海船也要尽快地做出来。

    尖底海船的制作非常麻烦,将作监的这批工匠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做出了一架只有一间房屋大小的海船。

    对于秦泽他们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放大版的模型。当然如果这东西真的能够立在水面之上,那他们就可以制作真正的海船了。

    下水的这一天大唐学院附近被牢牢围了起来,就连身体才康复的杜如晦也是来了这里。

    海船重达上千斤,为了将这东西给运到水边,也是足足动用了上百匹马。

    在海船地下挖出凹槽让它一点点向泾河滑去,所有人也都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心里也是无比期待着。

第三百九十章 鱼饵() 
泾河最深的地方也只有二十来米,至于秦泽选择下水的这个地方,也不过才十来米。

    虽说这个深度浅了一些,不过对于这艘小船来说已经是足够了,毕竟这不过是一个放大的模型。

    所有人都静静盯着海船,尤其是齐作监,更是恨不得亲自上去参与移动海船的工作中。秦泽当然不会让他上去,万一他要是出个好歹,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也是让人把他给死死拉住。

    随着海船附近泥土被慢慢挖开,海船也是慢慢下降接触到了水面。这个时候工人们也是停止继续挖土,而是将另一边用来挡水的土坝给挖开。

    水坝被挖开,水很快就留了进来,水面很快上涨,一直沉寂不动的海船也是开始不断摇晃。看到这一幕就连秦泽也是暗暗握紧了拳头,说到底自己也是个半吊子,自然不能保证这次真的能够成功。

    好在在摇晃了片刻之后,海船终于是慢慢安稳了下来。

    “成了。”齐作监第一个叫了一声,随后也不知哪里开的力气,竟然几步就飞扑到了海船边上,而后一翻身跳了上去。

    看着他的这副小身板,秦泽也是不由地苦笑一声。只不过秦泽也知道,这两个多月的实验终于是出了成果,齐作监哪里会不高兴。

    一旁的杜如晦也是高兴不已,齐作监的高兴或许只是因为自己做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海船,而杜如晦的高兴则是在于大唐攻破倭国的时机又成熟了一成。

    “起初陛下将军医署交代给你,我等还以为是看重秦侯的才干。毕竟当初战场之上,秦侯可是足足将伤兵死亡率下降到了三成。可如今某才知道,原来陛下早就有了安排。”杜如晦看着面前欢作成一团的齐作监等人,也是极其欣慰地说道。

    “还远远不够,陛下想要建立的是真正教化万民的大唐学院。而如今大唐学院之中,也不过才寥寥几门学科,这对于陛下来说还远远不够。”经过这大半年的发展,如今的大唐学院之中,除了明文署以及工匠署还另外多了一个百科署。

    百科署主要就是教授一些水利、修桥铺路的知识。未来秦泽还打算开办算学署、农业署……

    “已经很不错了,自三月学院开办,如今也不过才过了六月有余。就已经发展到如今地步,已经是实属不易。”

    杜如晦这话说的的确不错,短短的六个多月,秦泽就将大唐学院充实到了这一步,的确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自然是知道大唐学院真正隐藏的是什么。也许在外界看来,如今的大唐学院不过就是一个教授军医的地方,可是杜如晦却知道大唐学院的地底还有一个基地。那里才是大唐学院真的核心,或者说是大唐的核心。

    所以现在看着行驶在泾河上的海船,杜如晦也是怎么也不敢轻看大唐学院一分。

    秦泽摇摇头,叹了一口气道:“如今的大唐学院不过只是一个空架子,除了军医署其它学院的人数还不到五十,实在是规模太小。也是如今世家的心思放在了突厥之上,否则大唐学院也不可能发展这么快。只不过终究是纸包不住火,一旦大唐学院的真实情况被世家探知,怕是又要生出诸多事端。”

    秦泽和世家的矛盾,归根结底不过就是以陇西李氏为首的皇室和世家之间的矛盾。

    世家大肆垄断朝堂,为的就是能够屹立不倒。而如果秦泽能够另辟蹊径在庶族之中为大唐培养士大夫的话,那么世家引以为傲的优势将不存在。

    所以那些家伙们肯定不会这么让秦泽施展下去,事实上这几个月一来,大唐学院之中也是出现了众多别有用心的人。只不过却是被秦泽给赶走,在大唐学院还未成气候之前,秦泽是不可能让不明来历的人混入其中。

    只不过就像秦泽说的那样,世界上终究没有不漏风的墙。想要混入大唐学院或许不可能,可是接近大唐学院却不是太难的一件事。

    就比如现在,刘和就以一个普通工人的身份接近了大唐学院。虽说这里离大唐学院还有着众多的距离,可是却已经是他们靠得最近的一次。

    这里处在泾河的上游,乃是河水最深的地方。如今的这片土地已经被全部平整,刘和正跟在一大群工匠一起在这里修建码头。

    照例又是放饭的时间,刘和很勤快地凑到了一边的督工身边。然后将自己碗里的荤菜都是拨给了对方。

    经过这些天的相处,他已经发现这个督工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个督工可是的的确确大唐学院的人,这可是刘和他们梦寐以求的突破口。

    将碗里的荤菜拨过去之后,刘和也是直接就坐在了督工的身边。而后用力拔了几口饭,就若无其事地说道:“也不知这码头还要修多少天?家里的庄稼已经成熟,还等着小子回去收割呢。”

    这是这些天以来,刘和和督工说的最长的一句话。以往的时候,他就发现和自己打着一样注意的人不在少数,最开始也的确有人从督工嘴里问出了一点什么。可是很快就被对方给察觉出来,然后就再也不开口了。同时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也是直接就被驱赶。

    刘和不像那些人,在他看来那些人才是真正的傻子,而且还是一些没有耐心的傻子。

    刘和就不同,他很有耐心,所以他才会谋划如此之久。他做这一切都是有计划的,先是装出督工同乡的身份,然后每次做工的时候,也是从不偷懒,自然就给督工留下了好印象。

    再加上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将荤菜拨给督工,也是一点点获得了督工的好感。最起码有时候督工也会和刘和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

    而刘和自认为最聪明的一点,就是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来接近督工。

    “怕是再有个五六天也就差不多了。”督工低头拔着饭,嘴里嘟囔着说了一句。

    刘和脸上一喜,随后也是笑眯眯地从怀里摸出了五枚铜钱,然后塞进了督工的袖口里。脸上也是带笑道:“督工,小的之前求你的事……”

    “放心,你小子这么识趣,某自然是要照顾。”督工也是欢喜地将铜钱收下,然后才抬起头看了看四周,才小声地问了刘和一句:“你小子还有什么手艺没有?比如会不会造船?”

    刘和心里一喜,当下也是惊喜地道:“会那么一点。”

    “那就好,实话和你说。这次侯爷要做的可不仅仅是修码头,真正要做的是造船。既然你会这门手艺,也就跟着我吧。”督工点点头说了一句,转而就又是开始吃起饭来。

    话不能问多,否则就会引起怀疑。这个道理刘和是懂的,不论如何既然答应让自己继续留在这里,那就证明自己还有的是时间。

    造船这边秦泽可一点不担心,毕竟那里可是由唐俭盯着,任谁也逃不出他的那一双火眼金睛。至于秦泽则是忙于田地的收成。

    贞观四年是大唐风调雨顺的一年,因为所有的土地都翻整过,加上有着大量的淤泥,所以今年的收成格外的好。

    单说农户种的粟、大豆都是足足高产了快一倍。至于白叠子则是生长的更好,而且因为有了大量的肥料,所以品质也是极佳。

    李二免了泾阳县三年的税收,再加上田地的高产,也是瞬间让整个泾阳县的农户成了附近州县里面最幸福的农户。

    过去泾阳县可一直都是周围州县嘲笑的对象,当初更是有着大量农户逃离泾阳县。可是如今……

    “娃娃们日子好喽,粮仓里的粮食都放不下喽!”

    这就是泾阳县的农户们现在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对于他们这种没见过世面的说法,秦泽自然是嗤之以鼻。

    亩产四石这在后世,简直就是一种耻辱。可是在这个年代,竟然值得这些人这么高兴。

    不过秦泽心里还是依旧为他们感到高兴,毕竟每次看到这些人脸上的笑脸,秦泽就感到无比的充实。

    亩产四石已经让农户们诧异不已,若是让他们知道秦泽真正的目标是亩产十石。估计这些农户肯定会认为自己的侯爷又犯病了。

    秦泽当然没病,现在的田地已经是调养到了最佳的地步。不仅有些淤泥肥料,而且因为种植过大豆的原因,土地的氮肥会更加充沛。这样一来来年这地里种别的庄稼,自然会是更高产。

    田地既然已经没有了发展的余地,秦泽就打算从庄稼的种子上动手脚。

    高中课本里的基因杂交用到这里,就是最好的一个选择。

    秦泽特意让农户们将最好的种子收集起来,然后单独找一片空地,准备来年种植。

    按照秦泽的预计,这样下去最迟三年之后,就能够获得更为优质的庄稼。当然如果不是因为大唐学院的农业署没有建立完全,秦泽也不会用这种笨方法。

    毕竟只要将种子种在大棚之中,这样一年之间就可以成熟两次。如此一来三年的时间,也就可以缩短到一年半。

第三百九十一章 养猪吧() 
泾阳县大丰收,农户们的粮仓第一次堆满了粮食。秦泽没有加收赋税,事实上就他这几口人,也根本吃不完这些粮食。

    卢县令看着自己县仓里的粮食,也是高兴的不能自已。更加让他高兴的是,这些农户们竟然偷偷往县仓里塞粮食。

    这在任何时候都是难以想象的事,以往农户们都是想着如何偷交一些赋税,又哪里会有人偷着多交赋税的?

    所以当秦泽看到县仓外地上堆满了粮食之后,也是不由地叹息一声。这就是大唐的百姓,是这么的纯朴,这么的简单。

    卢县令立在秦泽身边,也是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哪怕他再三令五申,也是没有办法阻拦这些农户。这些农户们甚至已经开始趁着夜色往这里丢粮食,所以哪怕是被发现,这些人也是照丢不误。

    “这是农户们在感谢侯爷,今年泾阳县大丰收,一年的收成抵上寻常时候两年的收成。陛下又免了这些的赋税,农户心里也是感激才这么做。某做了一辈子的泾阳县县令,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一幕。”

    卢县令蹲下身子,从地上的粮袋里抓出一把粮食看了看,脸上的表情也是更加高兴了。都是上好的粟米,颗颗都是十分饱满。

    秦泽点点头,也是蹲了下来,抓了一把放在手里,半开玩笑道:“去年的这个时候,这些农户还在担心侯爷我会不会把他们给卖了。现在这么做,岂不是存心消遣我。找人把这些粮食都卖了吧,然后用这些钱卖一些牲畜回来。”

    只种田还远远不够,毕竟老百姓们不能只吃粮食。而且随着现在猪肉的受欢迎,大唐的养猪市场也是出现了巨大的空缺。既然粮食吃不完了,就用来养猪。

    还要再弄来一些鸡、鸭、鹅之类的,这些东西吃草籽就行,同时也能帮忙吃一些害虫,对庄稼也是有好处。而且养的好的话一天一个蛋,也能改善一下百姓们的生活。

    卢县令听秦泽这么说,也是摇摇头,叹息一声道:“都是饿怕的人,那里舍得用粮食来喂猪。再说了鸡鸭这东西虽然能产蛋,可是孵化起来却太麻烦,养殖起来也很难成规模。”

    这点秦泽是知道的,母鸡在孵蛋期间是不下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