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超级军备-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寺内正毅没有去看电文的内容,眼神涣散地摇着头,仿佛要说服自己一般,不断重复地喃喃说道:“不,这是支那人的诡计,一定是支那人的诡计……”

    此时士气大涨的沂蒙自治联军却是猛地将突进阵地的日军打了出去,重新稳住了防线。

    砰砰

    激烈的枪声再次响起,日军在密集的子弹射击下相继倒地身亡。

    日军这一波攻势再一次宣告失败,可失魂落魄的寺内正毅和神尾光臣却没有下令继续展开新一轮的进攻,日军不得不全面退了下来。

    日军全面退下去,沂蒙自治联军再次爆发出了响亮的欢呼声。

    “东洋人退了,哈哈!”

    “龟儿子的,再攻啊,怎么不攻了?”

    “攻什么攻啊,东洋人的英吉利爹落到司令手里了,这会不定哭成什么样了!”

    “有道理,哈哈……”

    ……

    公元1914年10月28日,沂蒙自治联军司令王默用明码发出通电,宣布击溃歼灭入侵青岛的英日联军大部,击毙日军司令官神尾中将,俘虏包括两千英军在内四千余人,取得战役的决定性重大胜利!

    当天下午,全国各大报刊均紧急加印号外刊登了这一重大消息。

    “大捷,青岛大捷!沂蒙自治联军分兵南下突袭,一举歼灭围攻青岛之英日联军!”

    “青岛大捷,沂蒙自治联军取得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日军司令官神尾中将毙命,日本谋夺青岛之计划彻底失败!”

    “两千英军被俘,英国支持日本自食苦果!”

    ……

    消息传开之后,举国为之沸腾!

    北京、天津、青岛、上海、武汉、重庆等各大城市一片欢腾,无数民众涌上街头,用漫天的鞭炮和礼花疯狂庆祝着这振奋人心的胜利。

    甲午以来,泱泱中华受尽了东洋人的欺辱,这个恶邻多少次在中国的身上掠夺和榨取利益。

    一个《马关条约》让中国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并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日俄战争之后,无数日方矿山工厂在东北建立,疯狂地用白菜价掠夺中国的资源。

    如今日本又借口对德国开战,公然出兵谋夺青岛乃至整个山东。

    然而,现在他们被打败了!

    一个日军中将,至少两万余,近一个师团的日军被歼灭,这是多少年没有取得的重大胜利!

    “败了,东洋人打败了!”

    “青岛大捷,我们打赢东洋人了!”

    “沂蒙自治联军万岁,王司令万岁!”

    ……

    一个又一个年青人像疯子一样高声欢呼着在街头狂奔而过,街面上的民众不仅没有丝毫见责,反而随大流地加入欢呼的狂潮中去。

    北京。

    尽管非年非节,尽管这里是北洋政府的核心之地,尽管很多人都知道袁大总统并不待见甚至敌视沂蒙自治联军司令王默,但还是有无数人自发地为沂蒙自治联军的胜利大肆庆祝。

    噼里啪啦!

    自从青岛大捷的消息传开来后,北京各街道各胡同的鞭炮声就没停下来过,整个北京城几乎都要被鞭炮燃放产生的烟雾所笼罩。

    坐在福特轿车里,英国驻华全权公使朱尔典看着街面上疯狂庆祝欢呼的中国人,脸色漆黑如墨,眉宇间依然残留着一丝震惊和难以置信。

    英国那边措辞极为严厉的斥责电报已经到了,内阁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无论如何都必须让沂蒙自治联军释放被俘的两千英军。

    朱尔典明显感到内阁对他的强烈不满,如果不能救回这被俘的两千英军,恐怕下次英国方面发来的就会是让他回国述职的电报。

    败了,日本人怎么就能够败了呢?

    直到现在,朱尔典依然无法接受日军战败的残酷事实。

    支持日本夺取青岛,换取日本为大英帝国卖命,从而维持住远东的局势,这是以朱尔典为首的远东官员给英国方面提交并最终被采纳的建议。

    至于中国人的利益和想法,对大英帝国来说无足轻重,朱尔典自然是无视了。

    北洋军也的确如预料中一样丝毫没有抗议和插手青岛之战的胆量,可万万没有想到会冒出来一个沂蒙自治联军,不仅公然向英日联军开战,并且还取得了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该死的中国人,该死的王默!

    如果此刻王默在他眼前,朱尔典绝对会不顾平日里保持的贵族绅士风范,对王默狂喷口水。(未完待续。)

第204章 大英帝国需要中国() 
噼里啪啦!

    漫天的鞭炮声依然在持续,街面上到处是奔走相告、欢呼庆祝的人群,以往在北京城横行无忌的英国大使馆专车如今却也只能如蜗牛般慢慢爬行着。⊙,

    “公使阁下,街面上的中国人实在是太多了,汽车没办法加速,前往中国大总统府上恐怕还要一段时间。”坐在前排司机右边座位上的秘书艾伦回过头对朱尔典说道。

    “我知道了。”朱尔典面目表情地回答了一句,随即便闭目养神了,他实在是不想继续看到街面上中国人疯狂庆祝的场景。

    看到朱尔典这般反应,一直忐忑不安偷瞄着朱尔典脸色的艾伦终于大松了一口气,他很清楚公使阁下此刻的心情十分恶劣,所以有点担心公使阁下会拿他当出气筒借故斥责。

    艾伦是个新上任的秘书,自然不明白朱尔典先生在人前总是要尽力维持他大英帝国的贵族绅士风范。在朱尔典先生心中,他代表的是大英帝国文明世界的形象,自然不能像野蛮无礼的下等人一样毫无仪态地骂街。

    在朱尔典先生克制心中恶劣心情,在秘书艾伦胡思乱想的时候,英国大使馆的专用车缓缓在北京街面上前行着。

    福特轿车车头上插着的米字旗对北京民众还是很有威慑力的,大多北京民众见到这辆车,纷纷让开了道路,因此轿车也没有因为街面拥堵而停滞不前。

    没多久,不远处的一名巡警注意到插着米字旗的英国大使馆专车,知道不敢怠慢,于是连忙向上级长官汇报。

    随后,便呼啦啦来了一大队手拿警棍、打着绑腿的巡警凶神恶煞地挥舞着警棍,大声呼喝着驱赶街面上自发参与庆祝活动的北京市民,为英国大使馆专车打开了一条便捷的大道。

    绝大多数挨打被驱赶的北京市民并不敢表露出任何愤怒和怨言,自鸦、片战争以来,他们早已习惯洋人在中国的地面上享受超国民待遇,更何况这是英国大使馆的专车。如果谁胆敢阻碍这种插着米字旗的特权车。被巡警当场打死那也是白死了。

    “神气什么啊,青岛那边的两千军队还不是让沂蒙自治联军给俘虏了!”

    偶有几个年轻人愤愤不平地低声抱怨了几句,却差点没将他身边的同伴给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制止道:“你不要命啦。洋大人的事不要乱说,小心招祸!”

    小年轻却是越发来劲了,冷笑道:“说几句洋大人的事就要招祸的话,那咱们这中华民国算什么?看看沂蒙自治联军,洋人要是敢炸刺。他们可不仅仅是说几句,而是直接出兵打过去!还是王司令说得对,洋人又怎么了,现在已经不是满清了!”

    “就你明白,别把巡警招来了,快走!”同伴生怕小年轻还会蹦出什么要命的话语,连忙强行拉拽着小年轻离开了。

    这是一个独特的个例,却又有一定的代表性。

    随着王默率领川军出川,一直保持着对洋人的强硬态度,并一而在再而三地对洋人动武并最终取得胜利之后。全国各地民众对洋人的畏惧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褪去。

    洋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是被王默收拾了,最终连一个屁都不敢放。

    伴随着这样的想法,绝大多数国民以往对洋人弯下的脊梁慢慢挺直,“洋大人”至上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丢进了垃圾桶。

    当然,这种内在的细微改变,安坐在轿车里,享受中国巡警开道的朱尔典公使阁下是感觉不到的。

    看着卖力替轿车开道的中国巡警,朱尔典公使阁下一如既往地微微昂起头,此前的烦闷和消沉一扫而空。大英帝国外交官骨子里的高傲再次迸发了出来。

    有巡警的开道,英国大使馆的专车很快抵达了袁大总统的府邸门前。

    朱尔典整了整身上笔挺的西装,带上礼帽,右手拄着一根文明棍。从轿车里走了出来。

    能在大总统府门前担当卫兵的自然是有眼力见的士兵,以往朱尔典一过来,马上就会有卫兵过来迎候,并且有卫兵第一时间进府向袁世凯汇报。

    然而,让朱尔典错愕的是,今天大总统府门前的卫兵却没有半点动静。似乎围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聊着什么。

    “听说这沂蒙自治联军是土匪呢,怎么这么厉害,连东洋人和英吉利洋人都能打败。”

    “屁的土匪,也就是挂着个名头,这分明就是川军少帅王默偷偷摸摸在山东组建的新军。”

    “土匪也好,新军也好,能打败洋人,夺回青岛,那就是大快人心!”

    “小点声,这话要是让府里的其他人听到了,不收拾你小子才怪。”

    “怕个鸟,照我说,大总统当初就不应该怕什么狗屁英吉利洋人,让咱们北洋军出兵青岛。既然区区一支新军都能打败东洋人和英吉利洋人的联军,那凭咱们北洋军的实力,就更能打赢了!”

    “这倒也是,要是青岛是咱们北洋军夺回来的,那该多好啊!”

    ……

    大总统府门前的卫兵俱都十分兴奋地讨论着沂蒙自治联军击败青岛英日联军的事,哪怕明知道王默是他们大总统的对手,但也对王默一举夺回青岛的壮举十分钦佩。

    刚从轿车优雅风范地走出来朱尔典公使阁下听到卫兵们的议论,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没当场摔了个狗吃屎。尽管他很想无视区区几个下等人无知的言论,可他的脸色还是阴沉似水,气得七窍生烟。

    “洋人来了!”有注意到朱尔典的卫兵低声喊了一句。

    随即,所有卫兵马上闭嘴不言,连忙肃立目不斜视,重新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有人第一时间向府里汇报。

    朱尔典心里很想狠狠地收拾这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卫兵,让他们明白大英帝国的威严不容冒犯,但为了保持一名外交官的风范和形象,他还是选择当做没听到那些下等人的无知妄言。

    不一会,很快就有人出来将朱尔典迎进了大总统府。

    袁世凯今天的心情十分烦躁恶劣,原因毋庸赘言,当然是因为沂蒙自治联军出乎他意料地击败了青岛的英日联军。

    哪怕在得知沂蒙自治联军是川军少帅王默组建起来的新军时,袁世凯也并不认为狂妄嚣张的王默能够真的击败英日联军。

    可结果却是沂蒙自治联军不仅胜了,而且还是大胜,俘虏了全部两千英军,几乎将日军给打残了。

    说心里话,袁世凯真的是被王默的凶残给吓住了,随手组建起来的新军都能有这样的战斗力,那么经过多次实战淬炼的川军又会有怎样的实力?

    想到这点,袁世凯就不能不忧心,不能不烦躁。

    “大总统,朱尔典公使阁下快到了。”杨士琦提醒了一下出神的袁世凯。

    在听到下面人来报朱尔典登门拜访时,袁世凯就多少猜到朱尔典上门的目的,所以将前来议事的杨度和杨士琦留了下来,协助应付朱尔典。

    “嗯。”回过神来的袁世凯微微点了点头,抛开那些乱七八糟的烦心事,打起精神准备应付登门拜访的朱尔典。

    此时,朱尔典便在总统府下人的引领下进了客厅,双方一番客套的问好见礼之后,分主客入座。

    挥手让上茶的下人下去,袁世凯微微笑问道:“公使阁下公务繁忙,今天亲自登门拜访,不知是有什么要事?”

    朱尔典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大总统阁下,你应该知道,在我的努力下,这么多年来大英帝国一向对你以及贵国是鼎力支持的!”

    这一点倒是真的,准确点说站在袁世凯个人的角度上是真的。朱尔典所代表的英国势力从前清时期就对袁世凯鼎力支持,一路将他扶上了中国民国大总统的宝座。

    袁世凯自己对这点也是十分感激的,点点头说道:“我对公使阁下以及贵国这么多年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我也希望公使阁下以及贵国在未来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帮助我国。”

    朱尔典皱了皱眉,对于这样外交式的回答有些不满,紧接着说道:“想必大总统阁下也已经知道了,青岛那边,沂蒙自治联军扣押了我国那支两千人的军队。这是对大英帝国的挑衅,我国内阁对此极为不满,已经有议员向议会提交了增兵青岛的议案。”

    欧战正是如火如荼之际,英法已经焦头烂额,这种时候增兵青岛,恐怕就连傻子都不会相信这样的鬼话。

    若不是顾及朱尔典的颜面,袁世凯绝对当场就会不屑地冷笑出来,这种毫无底气的恫吓也想唬住他?

    “公使阁下,在青岛之战爆发之前,我国中央政府就曾公开宣布过,中华民国作为中立国,对胶州湾附近区域交战国的行动不负责,同时也将潍县东站以东划为了特别行军区。所以,贵国如果还有什么军事行动的话不妨直接进行,无需再向我国通报了。”袁世凯一本正经地说道。

    前一次,袁世凯让中央政府做出这样的决定,他只感到屈辱和憋气。可如今再复述一遍这个决定,他心中却是十分快意和解气。

    袁世凯这话把朱尔典噎得差点没当场一口血吐出来,可又说不出什么话来。作为中华民国大总统都这般认怂,让你随便增兵,在自家的土地上随便开打了,你还想怎样?(未完待续。)

第205章 调停,又见调停() 
朱尔典对一向顺从大英帝国的袁世凯这另一种形式的抗争十分不满,很想当场发作,然后拂袖而去,可想到内阁那边对他逐渐加深的不满和指责,终究还是强忍了下来,说道:“大总统误会了,这只是我国少数几个议员的提议,我会努力争取让议会否决增兵议案的。∑。∑不过,青岛之事总是要解决的,我国被沂蒙自治联军扣押的那支两千人的军队必须无条件释放。这需要贵国中央政府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不知道大总统意下如何?”

    必要的帮助?无非是看中北洋中央政府的大义名分,想用这点逼迫王默放人罢了。由此可见,英国人恐怕是真的拿王默没什么办法了,所以才会试图动用外交手段逼迫一个强硬的军阀就范。

    袁世凯对朱尔典的这种想法嗤之以鼻,当然,表面上还是十分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地说道:“公使阁下,如果我国中央政府能有帮得上的地方,自然是义不容辞。只是,你也知道,王氏父子这样的地方军阀向来不服从中央政府的管束。尤其是王默,年轻气盛,包括贵国在内的诸多世界强国他都不放在眼里。我国中央政府如果下令他释放贵国的军队,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这一点,身为中国通的朱尔典自然是明白的,不过他依然信心满满地说道:“大总统大可放心,我并没有这个意思。我今天登门拜访,是代表大英帝国邀请贵国中央政府加入到对青岛战事的调停中去。此次调停,不仅有我大英帝国参与,而且法兰西王国、俄罗斯帝国还有美利坚合众国都会是调停的一员。我相信,王默即便再怎么蛮横无理,也不会无视整个文明世界的态度的。”

    袁世凯听到这话,既感到意外震惊,又有些反感。

    所谓调停,不过是一群殖民者狼狈为奸在一起维护自己的利益罢了,还假模假式地摆出一副为了世界和平和努力的样子。实在是令人作呕。

    面对如此众多世界强国的干涉,袁世凯真不知道王默能不能顶得住这样的压力,反正他自认为是没有和这些西方列强拼命的胆量的。难道真的是江湖越老,胆量越小吗?

    袁世凯刚想开口答应朱尔典的要求。此时一旁的杨度突然插话说道:“公使阁下,我想请问一下,贵国联合如此众多的国家干涉调停青岛战事,不知道贵国对于青岛的最终归属是什么态度,能否支持我国收回青岛?”

    听到杨度的插话。袁世凯马上将要说出口的话给咽了回去,他的确是没胆量与西方列强抗争,但这不代表他不想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在其位谋其政,袁世凯这个中华民国大总统虽然算不上特别称职,可也没有什么严重失职。总体来说,他这个大总统多少还是有把中国的国家主权利益放在心上的。

    1912年初,中华民国初立,外蒙趁机举兵叛乱,袁世凯就断然下令出兵平叛,并最终歼灭叛军。迫使外蒙由独立改为自治。

    现在,如果能够趁机收回胶州湾租借地的主权,袁世凯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听到杨度的问话,朱尔典脸色一僵,他很不愿意回答这种问题,可注意到在场的所有中国人俱都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想了想,只得说道:“我大英帝国一直都承认贵国是胶州湾租借地主权的所有者,不过……在驱逐德国人之后,胶州湾租借地具体交由谁接管。这个要看调停的结果如何。大总统,就我个人而言,自然是愿意看到贵国中央政府收回青岛的管辖权的。”

    不愧是经验丰富的外交官,空话套话张嘴就来。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杨度脸色难看地冷声说道:“如果我国连收回自己领土主权都办不到,怒我直言,我实在想不到我国中央政府还有什么参加调停的理由。”

    朱尔典的脸色顿时有些阴沉,他不明白中国人这是怎么了,以为对大英帝国百依百顺,生怕触怒大英帝国的他们现在居然一个个都再三拒绝和冒犯大英帝国的威严。

    “大总统阁下。请问这也是你的意思吗?我是否可以认为,贵国拒绝参加调停?”朱尔典隐隐带着些怒气向袁世凯质问道。

    这个时代世界头号强国的威慑力还是非常大的,见到朱尔典有气恼发火的迹象,袁世凯连忙说道:“公使阁下误会了,我国并没有拒绝参加调停的意思。只是,您得理解,我国中央政府总得要向全国民众有所交代的。”

    现在王默率领沂蒙自治联军夺回青岛基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