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原黑暴-第5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中华帝国皇帝向欧洲教廷派出了一个使团,其目的是要说服欧洲教廷号召欧洲各国把奥斯曼帝国赶出欧洲领土。据各路间谍提供的消息,中华帝国使团说服教廷的理由是,奥斯曼帝国在三十年前派遣大军和罗斯王国大军一起,进攻了中华帝国皇帝起家的老巢破奴城。这场数百万人大战虽然以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带领大军获胜,还是造成了中华军巨大伤亡。这个仇恨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一直念念不忘,他发誓要血洗奥斯曼帝国进行复仇。中华帝国使团给教廷另一个出兵理由是,奥斯曼帝国控制的疆域阻碍了中华帝国与欧洲各国的文化和商品交流,为了欧洲的繁荣发展中华帝国需要搬开奥斯曼帝国这个绊脚石。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与欧洲所谓文化交流就是一个屁话,打通商道才是其真正目的。

    关于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的各种传闻早就让奥斯曼和欧洲满天飞,大家都认可一点,那就是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是一个报复极强的人。根据从教廷传来的可靠消息,中华帝国征战奥斯曼帝国并不希望欧洲人参与过深。中华帝国使团还交给了教廷一份地图,上面明确标注了欧洲大军与中华帝国大军非交战区红线,就是怕中华大军官兵分不清欧洲人和奥斯曼人的区别,万一攻击失误将给欧洲大军造成不必要伤亡。只是中华帝国送到教廷的地图,被教廷列为最高机密,奥斯曼暗藏在欧洲的间谍并没办法看到这份地图。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奥斯曼帝国苏丹美荷梅特四世,不敢派遣大军去攻打在埃及的中华帝国商队。不久,中华帝国皇帝亲自率领大军攻占了西班牙人殖民地菲律宾的消息传到了奥斯曼帝国,加深了美荷梅特四世对中华帝国入侵的忧虑。

    本来奥斯曼帝国在间谍刺探到中华帝国要来进攻的消息后就一直在备战,中华帝国攻占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为奥斯曼苏丹美荷梅特四世敲响了警钟。奥斯曼苏丹美荷梅特四世是一个能放眼看世界的睿智君王,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奥斯曼严酷的宫廷斗争中取得最后胜利。奥斯曼苏丹经过多日思考分别向欧洲教廷和中华帝国派出使者,他在备战的同时还希望瓦解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的战略企图。奥斯曼苏丹美荷梅特四世眼光高远,他从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向欧洲教廷派出使者联合攻击奥斯曼帝国,就已经预感到其中巨大的威胁。奥斯曼帝国与欧洲交战多年,在灭掉拜占庭帝国之后,奥斯曼帝国就成为欧洲教廷眼中头等威胁。只是奥斯曼帝国多次打败欧洲联军,并占领了欧洲国家大片疆土,这个仇恨不是轻易可以化解。

    奥斯曼苏丹美荷梅特四世说服教廷的理由,主要还是中华帝国过于强大,不仅仅对奥斯曼构成威胁也对整个欧洲构成了威胁。最明显的例证就是中华帝国占领了欧洲强国西班牙的殖民地,中华帝国的属国美洲帝国不但消灭了英国人在北美洲的移民,其兵锋直指中西班牙人另一个殖民地墨西哥。至于说奥斯曼帝国派使团到中华帝国,其主要目的是要刺探中华帝国大军的虚实,以便在未来战争中做相应兵力部署。同样,奥斯曼帝国也在做最坏的打算,整个帝国开始收缩军力,把主力大军集中在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西侧。奥斯曼帝国如此排兵布阵,主要还是利用奥斯曼帝国特殊的海峡天险,阻挡中华帝国大军最后的攻击。

    中华帝国大军的战力是如何强悍,奥斯曼帝国大军虽然没有直接交过手,但他们打不过中华帝国商队的护卫队,很自然认为中华帝国大军肯定比商队的护卫要强不少。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奥斯曼苏丹美荷梅特四世认为与中华帝国入侵大军直接对抗并不明智,他采取的方略是节节抵抗最后在地形有利于奥斯曼帝国的二个海峡地带与敌决战。为了这个战略目标,奥斯曼苏丹美荷梅特四世下令,在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修建防御工程。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还在海峡西岸大量存储粮食,并加快了海船的建造。苏丹美荷梅特四世认为,中华帝国大军听说舰队也很厉害,但中华舰队不可能航行数万里之后马上投入海战。美荷梅特四世还听说在通往东方的航路异常艰辛,就算是欧洲帆船要航行到东方的中华帝国至少需要一年多的时间,而且还经常出现帆船沉没事件。

    由此,苏丹美荷梅特四世推断,这次中华帝国大军入侵奥斯曼帝国很有可能只会出动陆地大军。基于这个战略上的判断,奥斯曼帝国备战时只要控制了住了马尔马拉海和地中海,中华帝国陆地大军几乎是不可能攻破奥斯曼大军最后的防线。奥斯曼帝国在紧张备战,中华帝国大军也在乞儿吉思地区进行集结。中华军参谋部通过理藩司送来的泰西谍报,开始绘制奥斯曼帝国版图。这些奥斯曼地图谍报来源于中华帝国在泰西的盟国瑞典,在得到中华帝国海船支援之后,瑞典人就在中华帝国的授意下有目的刺探奥斯曼帝国谍报。

    奥斯曼苏丹美荷梅特四世在接掌大位之初,对欧洲各国采取了分化瓦解的政策。奥斯曼帝国对于远在北欧的瑞典王国并没有太大戒心,这也使得瑞典商队在奥斯曼帝国畅行无阻。特别是美荷梅特四世掌权之初,奥斯曼帝国正处于苏丹易卜拉欣一世遇刺的混乱时期,瑞典商队中的间谍用黄金买通宫廷内官(也就是没有卵子的男人),获得了奥斯曼帝国机密的地图。瑞典人凭借这份地图和奥斯曼其他谍报,从中华帝国收获了五艘海船和二千两黄金的奖励,在这样的重赏之下,瑞典人偷窥奥斯曼帝国谍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帝国的远征之路(三)() 
乞儿吉思方圆数百里曾经翠绿的草原布满了黑云般的帐篷,密如黑蚁的马群集中在大营外数个区域欢快地啃食嫩绿鲜草。在整个营地正中是帝国皇帝张平安高大的御帐,帐篷里皇帝张平安正快意地对着一帮小参谋骂娘。打仗对于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来说,就是他生存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理由,张平安早已习惯了常年征战的生活。只有到了令人血脉偾张的战场,张平安那颗渐渐老去的雄心才能回归年轻。在战场上一次次打败对手,并将敌人尸体踩在脚下,张平安才能体会到那种难以言状的莫名快感。这种发自心底的愉悦,不是那些懦弱之人可以理解,只有那些在战场幸存下来其精神又没有被压垮的老兵才能体会其中滋味。

    很显然,以官场老狐狸自居的皇帝张平安,早已厌烦了官僚之间所谓政治斗争。因为这些官员没有人有胆量跟他直接对抗,而张平安在朝争时不过是一个党争的仲裁者,他对这种成天的内耗早就感到了厌烦。特别是皇帝张平安派钦差在水师数百艘战船的威慑下,罢黜了南洋帝国皇帝张尚德,结果是不甘受辱的张尚德以自杀结束了生命。儿子张尚德的死亡对皇帝张平安打击很大,虽然张平安内心就不喜欢张尚德,却也不愿意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子张尚德的自缢促使皇帝张平安远离朝堂,他也想通过战争来转移糟糕的心情。皇帝张平安远离帝都长安不久,他那颗征服异族的雄心让他精神再次振作。

    少了庞杂烦心事扰乱心神,皇帝张平安的注意力成功转移到对敌战场。经过数月跋涉皇帝张平安在亲卫营和近卫营的随扈下,来到了帝国西部边陲帖良古惕和乞儿吉思行省交界处集结大军。多年征战的经验让皇帝张平安非常注重战场谍报,要是没有特殊原因他从不打无准备的战争。张平安往往在数年前就对未来的战争进行战略布局,他派遣使团出使教廷,就是要挑拨泰西诸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仇恨。中华老祖宗传下来远交近攻的谋略,张平安玩得异常熟络。最近这百年来,奥斯曼帝国入侵泰西双方的仇恨不可能化解。对于泰西教廷来说,奥斯曼入侵希腊已经威胁到教廷的安危,虽然中华帝国十分强大还是外来异教徒,至少中华帝国信仰的佛教,远没有奥斯曼帝国信仰的绿教那样有侵略性。

    果然,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派去教廷的使团,很快就得到了教廷积极回应,教廷教皇亚历山大七世派遣使者来中华帝国觐见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教廷派出的红衣主教康德斯,率领近一百人的使团出使中华帝国。这次教廷派出的使团规格很高,主教康德斯是教廷中最为年轻的红衣主教,他来中帝国除了协商欧洲诸国攻打奥斯曼帝国这件大事外,还要解救在马尼拉被俘虏的神职人员和西班牙人。教廷使团走的路线是过地中海到亚历山大港,走了一段陆路,在中华海商联盟控制的苏伊士,再乘坐海船抵达中华帝国南方的广州府。教廷使团到达中华南海时,正赶上中华帝国派遣水师战船兵压南洋传达皇帝罢黜南洋国皇帝。

    上千艘各式帆船云集南海,遮天蔽日般黑色船帆,把红衣主教康德斯一行吓得不轻。陪同教廷使团的中华帝国理藩司主事毛永坤告诉康德斯,从战船上旗帜可以看出,这只是中华水师中央船队和北方船队。毛永坤向康德斯解释说,这里的战船和武装货船数量只有中华水师的三成,帝国还有更多的战船和辅助武装货船。毛永坤的话语中多有不实,他想借此展示中华帝国的强悍实力。进入中华帝国本土,主教康德斯的眼睛似乎就不够用。宽敞的官道两边农田中劳作的农夫个个脸色充满自信地笑容,整洁干净的城市街道,身着鲜艳衣服的女人,无一不在显示出中华帝国的富足。

    此时教廷所在的梵蒂冈跟中华帝国一比较,那就是一个充满牲畜粪便臭气的乡村小镇,怪不得到过中华帝国的欧洲人都在传说这里的土地流淌着奶和蜜。康德斯使团到达南京,参访了前朝的皇宫,随后乘船经过运河到达北京。主教康德斯看过宏伟的紫禁城之后,不住地感慨中华帝国皇宫的肃立威严。在教廷使团到达中华帝国长安城后,他们立刻被眼前的繁华所吸引。教廷使团唯一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的是,明明是帝国最富有的皇帝,他修建的宫殿规模远不如使团在南京和北京所看到的那么宏大。且不说宏大了,他们甚至认为帝国皇帝张平安的皇宫有些寒酸。

    陪同教廷使团参访的是帝国礼部尚书卢鼎世,向其介绍了皇帝张平安虽然富甲天下,却将个人财富用于收养战乱遗孤。所以,皇宫可以修建的不华丽,但帝国收养孤儿的十个金狼营每一个都大得如同一座城池。这让教廷使团意识到,中华帝国皇帝不像传说那么凶残,他至少也有非常仁慈的一面。教廷使团觐见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之后,与中华帝国方面达成多项共识。教廷使团不仅从中华帝国手中要到了在马尼拉战役中所有被俘神职人员,也同中华帝国理藩司达成了释放马尼拉被俘西班牙人的协议。正如皇帝张平安所料,教廷对奥斯曼帝国敌意很深,他们非常想将奥斯曼帝国这个恶魔彻底消灭。教廷使团也认可皇帝张平安攻打奥斯曼帝国的目的除了复仇外,还要打通中华帝国通往欧洲的商道。

    在关于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的传闻中,这个皇帝嗜好赚取黄金和经商,开辟欧洲市场就是中华帝国攻打奥斯曼帝国另一个合理的缘由。中华帝国皇帝亲自向教廷使团讲诉商品流通的重要性,也谈到了要维护商品交易市场稳定带来的好处。张平安不厌其烦地向康德斯主教阐述稳定市场的重要性,就是要向教廷表明一个态度。那就是欧洲市场是中华帝国商品最重要的流通地区,中华帝国不希望在欧洲发生战乱进而影响到商品买卖。这是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在向教廷明示,他对欧洲领土并没有野心,主要原因就是害怕战乱后中华帝国的商品卖不出去。皇帝张平安宣示和释放战俘的诚意打动了教廷使团里所有人,他们纷纷表示一定会与中华帝国配合打击奥斯曼帝国。

    教廷使团成员来自于欧洲各国贵族,他们大都是各个国王派来试探中华帝国虚实的官员,这些人已经有了明确选择他们的国王自然会随大流紧跟教廷脚步。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深知,这场攻打奥斯曼帝国的战役并不容易。首先是路途遥远运输粮食到前线,几乎是前线战兵每消耗一石粮食,长途运输中损耗就达四石。况且中华军弹药和其他辎重军资消耗不是一个小数目,仅仅运送物资一项,就占到了整个作战钱财准备的七成。所以,中华帝国必须在战场之外联合泰西各国,令奥斯曼帝国两面受敌无暇专心对中华军作战。遥想当年破奴军成军之处,破奴城遭到蒙古林丹汗和建奴女真两路百万大军的围攻,那时的张平安做好了随时杀身成仁的准备,其中甘苦他体会最深。

    正因如此,皇帝张平安在进行战争准备时,一方面联合外力,另一方面他下令参谋部在制定战役方略时多注重细节。这也是皇帝张平安达到乞儿吉思集结大营后,时常敲打参谋部作战参谋的原因所在。熟悉奥斯曼帝国地图的张平安,早就察觉到这场战役的关键是要拿下两个海峡,才能完成对奥斯曼帝国致命打击。中华军作战参谋谋划这场战役的方略中存在一个重大缺陷,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达达尼尔海峡最窄处只有一里半,中华军工兵营善于搭建浮桥可以在此地抢滩登陆后构建浮桥。参谋部同样的谋划还出现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方向,这里也有二处地点宽度不足二里,参谋部认为也可以在此搭建浮桥。

    参谋部的这个作战方略一交到皇帝张平安的手中,立刻被张平安给丢到地上。皇帝张平安对于打仗这样的大事从不马虎,他认为参谋部这帮参谋谋划方略太过儿戏。参谋部的参谋们包括参谋长古新,全都忽略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地理不利因素。这两条海峡由于连接了黑海、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三海相通必然会出现暗流往来涌动,这样的海况驾船尚且不易如何能顺利构建浮桥。仅凭此一点,参谋部的作战方略就是拿中华军将士们的生命在冒险。更何况中华帝国水师不可能配合主力登陆作战。

    这是因为中华军水师战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航行数万里,从爱琴海方向配合陆路作战。这场战役张平安还舍不得拿水师船队冒险,万一水师战船和武装货船在危机四伏的海路中何时能达到地中海,中华军上下谁也没有完全把握。特别是中华帝国确定了对海上强国英国用兵,皇帝张平安最害怕英国人在这个时候对中华军水师背后捅刀子。中华帝国水师在大规模正面海战中不怵英国船队,但在茫茫大海上中华帝国水师也担心,英国大量海盗船对落单商船的袭扰。所以,皇帝张平安给中央水师出击方略是,将攻击重点放在打击波斯帝国所在阿拉伯海沿岸。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帝国的远征之路(四)() 
为了配合皇帝张平安为水师制定长远方略,中央水师将派出三十艘战船和五十艘武装货船的先遣船队,在非洲东岸为中华帝国开辟补给海港,方便中华军水师未来修补受损帆船补充给养。要是这支先遣船队能抵达非洲西岸,则采取稳扎稳打的方略,探寻全新的补给港口。其实中华军只要控制了阿拉伯海湾,就等于将中华军的补给线缩短了一大半,从阿拉伯北部港口通往前线的陆路,基本上可以为进攻大军补充足够的作战物资。所以,中华军第一场战役的目标将是要控制阿拉伯沿海,一方面张平安在为中华帝国的未来夺取这里沙漠地下黑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这个远大的目标,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放出了中华军中的两支恶狼。中华军战力最为强悍的两支骑兵大军雄鹰营和利刃营,在得到皇帝出击的圣旨后,分成了数股骑兵大军出现在波斯帝国的国土之上。这些年,历史上曾经强大无比的波斯帝国早已分崩离析,在波斯的土地上只有数个部族组成的小国家。弱小的民族在奥斯曼帝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成为其属民,波斯这片土地由奥斯曼苏丹任命的帕夏统治。蒙古帖木儿帝国强盛时期,波斯沦为帖木儿帝国属国。随着蒙古帖木儿帝国消亡,波斯人还是没能逃过被外族统治的命运。奥斯曼帝国把波斯人一直当成下等人对待,让曾经富裕的波斯地区沦为一个极为贫穷之地。

    波斯人曾经也想反抗,然而数次起义被奥斯曼帝国大军血腥镇压后,彻底打断了波斯人高傲的脊梁,再无血性的波斯人从此沦为了奥斯曼帝国的奴隶。是个人都不愿意被外族人所压迫,特别是波斯人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他们时刻都想着恢复祖先的荣耀。在奥斯曼帝国逼迫下,波斯人被迫向东发展势力。可波斯人在向东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比奥斯曼帝国还要强大的对手中华帝国。一系列小规模冲突下来,中华帝国强悍的军力折服了波斯人,他们派出部族长老向中华帝国表达共同对付奥斯曼帝国的建议。没想到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的回答令他们极为恐惧,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告诉波斯人,要么诚服要么灭族。

    中华帝国在波斯东部驻防有强大的骑兵军团,要不是中华帝国与西班牙人打仗,这支强大的骑兵军团早就拿下了整个波斯地区。依附强者是弱小民族生存不二法则,早就被蒙古帖木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轮番征服过的波斯人,在中华帝国强势面前再次选择了屈服。相对而言,中华帝国皇帝要比其他入侵者要好上不少,皇帝张平安不允许波斯人直接参战,只让波斯人为中华帝国大军提供马匹和当向导。中华帝国不要波斯人直接上战场,在波斯部族长老们看来就是保留了他们生存下去的希望,他们的部族青壮不需要在战场上流血拼命,进而赐予了波斯族群生活的未来。

    因此,中华帝国两支骑兵大军攻入波斯领土,得到了波斯各部族积极响应。张黎部雄鹰营和胡明利刃营虽然在异国土地上作战,他们几乎没有遭到有效抵抗。这两支大军根本就不是在打仗,而是在比谁每天行军的速度更快。短短半个月之后,这两支主力大军深入波斯境内千余里,逼迫中皇帝张平安不得不紧急下旨让他们暂缓行军的脚步。皇帝张平安下这道暂缓进攻的圣旨,主要还是中华军后方辎重跟不上他们的步伐,造成了前锋与后方主力严重脱节。在北方的主攻的雄鹰营张黎部得到圣旨后立刻停了下来,而负责攻击南方的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