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原黑暴-第5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在京城扰民,可这帮杀神不好惹,谁要是敢在华国公面前耍横,那可真印证了那句老话,寿星吃砒霜嫌自己活得太长。混迹在行走骑兵队列中的张平安向北张望,朱红色的高墙斑驳多有破损,高大的承天门(现今天安门)城楼东侧塌了一个角,紧闭的中门有数颗铜钉不知所踪。金水桥前数百红甲羽林卫倒是个个精神,华国公坐骑到了近前他们高举右手,做出禁止靠近的手势。哪知张平安根本就没有前往紫禁城的打算,他从承天门向南前往大明门东边的礼部衙门。礼部衙门出来迎接华国公一行的只有礼部左侍郎吴仪承和十余官员,此人本是南京礼部郎中。在天启年受到过破奴城宣慰使司的关照,成为了华国公一系人马。

    今年吴仪承冒险从南直隶坐海船到了辽东,很快就由一个闲赋在家的礼部郎中,一下连跳数级升为礼部侍郎。华国公张平安下马后,拉着吴仪承这个自家人嘘寒问暖说着闲话。因为张平安根本就没见过吴仪承身后的官员,他从这些官员小心翼翼地表情上推测,这帮礼部官员很有可能投诚过大顺朝。这些人底子潮想要在新朝混下去,就得投靠有背景的上官。身为大明新朝复辟的最大功臣,华国公张平安不但功劳大实力还很强。有了这些优势,华国公自然在朝堂上威望高嗓门大。老于世故的张平安对礼部左侍郎吴仪承表现得特别亲近,就是向礼部所有官员暗示,吴侍郎是他华国公一系的人,张平安将在各个方面力挺吴仪承。华国公到礼部学习演礼的消息,不但在礼部传开也传到紫禁城之内。

    新朝成立诸事繁杂,举办新皇登基大典需要大量的银钱,许多幸存下来的崇祯朝官员们纷纷上朝表示忠心。为加强本系人马的话语权,华国公以激烈的言词上了奏本,对叛国官员的人品进行了猛烈抨击。首辅杨涟当然清楚朝廷运转需要大量人手,华国公张平安的这道奏折虽然听着解气,却不符合当下政治需要。因此,当杨涟得知华国公在礼部演礼,特地从大内出来找华国公张平安协商。所谓演礼,华国公根本就不需亲自演示,而是由礼部主事匡舟代为演示。就在身穿七品绿色官袍的匡舟演示三遍之后,侦缉处拿来了匡舟的简历。仅仅扫了一眼,张平安立刻叫停了匡舟再次演示三拜九叩之礼。这个为官清廉,匡舟在大顺军入城后宁愿上街洒扫讨吃口,也没出任大顺朝官员。对于这等忠臣张平安还是很为尊重,他写了一张条子,叫人给匡舟家送十石大米。

    对于清廉之人给银子就是打他的脸,送粮食救急总比送金银更加实惠。华国公还向侍郎吴仪承交代,要好生对待大明忠臣。随后,礼送走匡舟之后,张平安在礼部正堂与吴仪承喝茶闲聊。这时,有守门军士来报,大明内阁首辅杨涟来访。侍郎吴仪承赶忙向华国公告罪,起身跑向大门外迎接首辅杨涟。华国公张平安地位高于首辅杨涟,处于尊重张平安只是在正堂门口行拱手礼。侍郎吴仪承从杨涟匆忙赶来的态度上看,是有要事与华国公商议,他让人奉茶后退了出去。双方太过熟悉,杨涟也没有过多废话,直接进入了主题:“华国公,咱们共事多年,老夫有话就直说了。闯贼荼毒京城收刮了大量金银,这些金银去向老夫就不多说了。新皇登基破奴城宣慰使司只拿了区区三十万两白银,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

    听罢,张平安心里哀叹,有些事真不能摆在台面上说。面对杨涟的指责,张平安苦笑着答道:“唉,杨阁老说话越来越实在了,把话说得如此直白让我这张脸都见红呢!我一个外藩顶了个国公的帽子,难道就该傻乎乎地为大明打仗?破奴军缴获的金银难道是从大明户部银库掠夺?嘿嘿嘿!杨阁老,做人要厚道,杀敌我破奴军从不退缩,战场缴获的金银归我破奴军所有乃是太子金口玉言。怎么着?白纸黑字写下的字据还想反悔不成!”

    杨涟被张平安的话堵都难受,这个华国公智谋过人,太子在辽东请求破奴军入关时,的确对张平安关于从闯贼手里缴获金银归破奴军所有的奏疏有过同意批复。当时太子朱慈烺和杨涟都没有考虑得如此深远,以至于造成了现在的被动局面。杨涟在破奴城宣慰使司十余年,太过了解张平安的为人。别看张平安连口责问,却是以笑虐口吻说事,进而表明华国公内心不是不拿银子,而是看朝廷能给出什么样地价码。对此,杨涟倒是早有准备,他拿出破奴城宣慰使司白山书院山长李桂品一封私信递给张平安。当张平安仔细阅读万这封私信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李桂品在信中向杨涟求情,希望大明朝廷开科取士之时,能多偏向一下破奴城宣慰使司下辖四个书院。破奴军常年在关外与恶敌交战,书院里刚刚有所成就的学生就被张大帅招入军队,以至于书院长期处于人才匮乏地窘境。

    张平安在破奴城宣慰使司大力支持教化百姓,能读书的人倒是越来越多,可教书的人才这些年来却没有多少增长。李桂品的意思是大明朝廷开恩科时,给破奴城宣慰使司考生一些关照,激发读书人走科举之路。李桂品此言绝无私心,他只是想把自己教化天下的理想落在实处。山长李桂品的这个理想,也关系到整个破奴城宣慰使司的颜面,不管有多大困难张平安必须想办法支持。既然杨涟都把这事儿摆在桌面上了,张平安自然要就此与朝廷讨价还价。要说张平安到京城后最不缺的就是金银了,大顺军拷饷得来的数千万两的黄金白银堆满了张家庄六个大库房。至于绸缎、古玩、字画、古典书籍更是数不胜数,即便是张平安天天抱着金币才能入睡的财迷,也是第一次见识到什么叫金银如海。

    大明首辅杨涟摆出筹码,华国公自然是见招拆招。张平安一边对杨涟请茶,一边有意无意地说道:“如今朝堂之上二臣太多,这般不知廉耻的儒家败类应该尽早清理出朝廷。新皇登基开恩科取德才兼备之才,乃是当务之急,本国公愿出一百万两白银修缮国子监。呵呵呵!杨阁老,破奴城读书人可都指望着你老人家让他们出人头地呢!”

    杨涟等了半天才听到张平安蹦出这点屁钱来,心中多少有些不满。不过这是个好开头,至少张平安这个老抠出了一个大价钱。跟张平安这个狡猾异常的人磨牙要有耐心,双方经过一个多时辰的会商,华国公张平安答应出白银四百万两用于新朝一年用度。首辅杨涟也知道大明官员们肯定要从这钱里贪污,他请张平安借用了四百破奴城算学高手,重新建立新朝账目。新科取士的员额,杨涟承诺朝廷将向破奴城宣慰使司倾斜。破奴军手中有从大顺军手里缴获的大量金银,身为主帅的张平安当然有一定支配权。本来破奴城民事衙门享有战场缴获金银的全部,可破奴军主力大军入关之后,民事衙门最有权利的总理陈良和副总理龙涛,在与张平安交到中变得异常小心谨慎。这二人可以说是最了解张平安脾气秉性,他们已经能感受得到张大帅内心的野望。

    在陈铮他们看来,张平安是个极度能隐忍之人,早年间破奴军实力较弱时张大帅把不要脸的个性发挥到了极致。那时,他们跟张平安争权张大帅可以容忍,现如今破奴军实力足以扫平天下之际,张平安嘴上说不想当皇帝,当皇帝宝座离他那么近时,谁知道张平安会不会动心。为此,他们再要想跟张平安在银钱上较劲进而得罪了张平安,一个秋后算账就能要了他们全家老小的性命。张平安一直在强调讲学习,搞得破奴城宣慰使司文官们个个研读史书,他们多少多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与开国皇帝搞对抗。张平安属于异常狡猾且多疑的人,部下想在他面前耍花招其结果往往很惨。哪怕是部属想表演自污来证明自己没有野心都不行,因为自污这套把戏张平安已经玩了很多年。所以,陈铮他们选择在关键时刻放权,用以试探张大帅的反应。

    没成想张平安很有节制,从大顺军手中缴获的数千万金银他扣下了三成,一是作为破奴军饷银,二是让新朝能顺利运转。对于朝会华国公一点也不上心,他在张家庄数次上奏疏表明不想过多参与朝堂事物。对此,还未登基的朱慈烺倒是非常理解,毕竟破奴军还在打仗,大顺军虽然在山海关战败依然还有几十万大军向西逃窜,南方伪明的存在对新朝来说依旧是重大威胁。有了银子很多大事自然办起来就顺畅许多,朱慈烺终于可以摆脱太子身份登基称帝。而被围困在天津卫的大顺军刘宗敏部,也终于迎来了最后时刻。

第一千零二百一十九章猛虎出柙斗转星移改天换地(十一)() 
海风吹入陆地带有一股淡淡咸腥,天津卫西北七十里的一处平原上,破奴军征夷行营三支战兵营对大顺军刘宗敏部的围困进入了第十二天。其间,大顺军数次突围皆被破奴军打回了原地,三千人的伤亡就令数万大顺军不敢乱动。大顺军权将军刘宗敏本想带兵阻挡登陆的破奴军征夷行营,却遭到了破奴军数万骑兵的包围。大顺军这场长途奔袭走的有些匆忙,如此众多的战兵却只带了三天的粮食。大顺军所在的大良镇倒是不缺水,做饭可以拆废弃民房木料当柴火。随着天气渐热,就是在露天睡觉倒也合适。随着被围时间的延长,大顺军里那些原明军战兵渐渐忍受不了饥饿,开始乘着夜色逃到了破奴军大营外。刚开始对于逃跑的士卒,大顺军权将军刘宗敏虽然愤怒却没有出手制止。

    这是因为大顺军在多年征战中,不止一次被大明军队包围过,每一次都或多或少出现逃兵。在战场上逃跑刘宗敏或许没有这么好心他会立刻下令斩杀逃兵,黑夜里出现逃兵,大顺军还害怕追击逃跑引来破奴军大军进攻。虽然破奴军不喜欢打夜战,但从大顺军前几日夜晚突围的结果上看,破奴军夜战还是有很强的攻击力。出现逃兵刘宗敏开始是不想管,等到后来缺少粮食时他是不愿意管,毕竟多跑一个人就少了一份吃口。等到刘宗敏发觉只剩下老营战兵时才发觉不妙,只是这个时候上万老营将士都在看着他,为强装真定刘宗敏也能选择固守营盘。说是营盘,其实连一顶帐篷都没有,大顺军老营将士就在大良镇等待救援。权将军刘宗敏很清楚,他派出的传信骑兵能不能突破破奴军巡查斥候骑兵都是个问题。破奴军中央集群主力云集京城,征夷行营大总管张通被张大帅调到天津卫,主持对大顺军刘宗敏部作战。

    征夷行营大军一直是破奴军在海上的奇兵,随着大顺军主力向西溃败,主帅张平安开始将作战的目光瞄向南明伪朝廷。为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将征夷行营主力调往台湾行营。为此,在天津卫大良镇四周方圆数百里之地,集中了破奴军五支战兵营十余万大军。破奴军主帅张平安在张通离开京城前就嘱咐张通,这大顺军权将军刘宗敏能抓就抓,不能抓活口就打死在战场。张平安非常清楚,刘宗敏这个人对破奴军来说没什么用,即便是抓了活口也要交给大明朝廷斩首。破奴军于大顺军西侧布下了炮阵,三百七十门火炮黑洞洞炮口对准了一万大顺军营地。各部六万骑兵列阵在大顺军四周,准备展开对敌总攻之际,大顺军军营之中突然打出了白旗,大顺军突然出现的变故着实让调派大军的都统领张通疑惑不已。只不过能不战而胜确实减少了破奴军的麻烦,都统领张通下令让大顺军派人来商讨投诚事宜。很快,大顺军权将军刘宗敏派来信使,提出了投降条件。刘宗敏称,他可以带部投降破奴军,希望破奴军保留他部属今后能继续为破奴军效力的机会。

    听完刘宗敏的这个投降条件,张通差点笑出声来。张大帅在他临出京前特意嘱咐过,说闯贼老部将们都有在局势不利时投降的暗招。其做法无非是先假意投降,并要求保留其队伍的完整,然后再找机会逃脱危局。大顺军从李自成开始就多次通过投降保存实力,随后再行高举造反大旗。这一招法李自成大顺军用过多次,在四川的大西皇帝张自忠也用过。看样子刘宗敏把破奴军当成了好欺骗的明军,再次祭出临战投诚的保命大法。都统领张通当着刘宗敏信使的面沉思良久,算是同意了刘宗敏投降请求。只不过都统领张通提出了自己的条件,要大顺权将军刘宗敏亲自向自己交出战刀。看着大顺军信使飞马远离的背影,在都统领张通身边的征夷行营参谋长赵四道不由得轻轻叹了一口气。虽然赵四道并不清楚张大帅给张通说过什么话,极为熟悉张通做派的赵四道还是从上官的语气中,听出了别样的内涵。都统领张通是个极为善于接纳部下谏言的将领,在征夷行营商议军情时左二丫和付瑞阁两人往往能主导军议时的方略。

    但张通却能赢得部下们拥戴,带领征夷行营取得一场又一场大战的胜利。今天张通语气过于迟缓,就说明刘宗敏投降这事张都统另有打算。果然,张通转脸对赵四道下令,一旦确认刘宗敏身份立刻抓捕,并做好出击准备。赵四道听罢都统领张通的这个命令心中再次感叹,有什么样的统帅就有什么样的部下。很明显张通看穿了刘宗敏诈降的把戏,并打算将计就计耍弄一下对手。赵四道马上安排各部出击命令,并做好了大战前安排。大顺军权将军刘宗敏在得到破奴军准许其投降消息后,亲自带领三百骑兵赶赴破奴军主将张通所在阵地。破奴军主将所在之地不难辨认,破奴军大纛旗边一杆稍小的黑狼吞日战旗明显要大于其他军阵战旗。战役行营情报处副统领周兴,在得到张通抓捕刘宗敏的军令后,特意找来数个大顺军老营逃兵,让他们辨认刘宗敏的身份。当刘宗敏骑队还没有靠近,就有投降的大顺军卒认出了领头的将领就是大顺军权将军刘宗敏。阵前抓入的买卖当然归情报处,这些被近卫营协统钱明荣训练的好手,在斥候骑兵的配合下顺利抓住了刘宗敏。

    随后,破奴军进攻号角吹响,炮队在统领杨奎的命令下换装实弹向大顺军主营开火。大顺军此时被破奴军突如其来的炮火打蒙,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破奴军会对他们发起进攻,再加上权将军刘宗敏不在大营坐镇指挥,慌乱中的大顺军阵地很快被黑色骑兵大潮吞没。在京城的华国公张平安最近当起了说客,他说服的对象是被俘的大顺军中制将军李岩夫妻。大顺军军制并未完全理顺,各个部将手下几乎还是他们自己嫡系人马。李岩的部属多来自于家乡子弟兵,红娘子的娘子军则是收容大顺军所经之处沿途落难的女子。红娘子在作战中受伤被俘,她手下受伤的娘子军得到了破奴军随军医署全力医治。特别是破奴军中医署有大量的女护兵,这让被俘娘子军惶恐的内心得到了安慰。不但是娘子军得到了破奴军医治,李岩受伤部属不管职位高低都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李岩不是傻子,被俘后不久,红娘子就被送到关押李岩的大营,如此优待他们夫妻,李岩推测破奴军或许想招降于他。

    果不其然,待红娘子能骑马时,他们被送到了西直门外张家庄。破奴军主帅张平安到没有急吼吼地直接召见李岩夫妻,而是将他们部属全部送到张家庄南独立建有大营。李岩夫妻两和其被俘的部属们,得到了破奴军辅兵待遇,除了没有饷银饭食跟破奴军辅兵没有区别。刚刚开始李岩和红娘子夫妻还以为破奴军特别优待他们,可红娘子派手下女兵与看守他们的破奴军交谈,很快得到了答案。这男人最大劣势在于经不起漂亮女人的诱惑,这些战兵很快就跟漂亮的娘子军交了底细。红娘子得知,他们饭食一天能吃一顿羊肉,并不是破奴军战兵饭食。按照破奴军规定,战兵营战兵一天必须吃两顿肉,粮食管饱还有蔬菜,给他们吃的饭食与破奴军战兵营相比差了一等。破奴军以战场军功排定他们的地位,哪怕是一个入伍不久的新兵,只要在战场上立功家里就能分到相应的土地。

    更令李岩惊奇的是,所有破奴军战兵都识字,个个都能背诵千字文。李岩有秀才功名,他倒是听说过华国公张平安张平安教化天下的豪言壮语,没想到他居然看到了华国公将这豪气冲天的承诺化为现实。李岩虽然在破奴军中地位不低,但大顺皇帝李自成进入京城后,就对李岩所有的建议置之不理。大顺朝丞相牛金星数次向皇帝李自成进谗言,要将李岩打发到山东戒备南明可能地北伐。只是山海关战事出现重大变故,才使得李自成赶李岩走的决定没能成行。向河南转移财货的决定本是丞相牛金星的差事,没成想在直隶高阳附近遭到了破奴军抢劫。这事情跟李岩无关,牛金星为推卸自己的责任向皇帝李自成告状,楞说是制将军李岩怠慢军情坐视大批财货被破奴军劫走。

    牛金星这个奏本传到山海关之时,破奴军已经与大顺军展开战斗,大顺皇帝李自成自顾不暇才使得李岩逃过一劫。制将军李岩在大顺军威望很高,丞相牛金星的所作所为自然有人向李岩传递消息。身为京城留守的大顺军制将军,在得知牛金星数次三番诬陷他并将其置于死地的消息后极为震惊。只是大顺军主力在山海关与破奴军陷入苦战,顾全大局的李岩努力压制心中的怒火,并未向大顺皇帝李自成写奏章自辩。李岩隐忍引起了红娘子的愤怒,她曾经数次向带娘子军向丞相牛金星讨要说法而被李岩拦住,只是这布满与仇恨的种子渐渐在李岩夫妻俩心中成长。

第一千零二百二十章猛虎出柙斗转星移改天换地(十二)() 
破奴军主帅张平安之所以花费心思招降李岩,主要还是想招揽可以为自己所用的人才。在张平安眼中,大顺军里人才济济,只是能为破奴军所用的人却没有几个。打仗破奴军将领经过多年征战,已经能熟练运用各种适合破奴军的战法。而大顺军将领指挥作战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大顺军一般战将还没有进入张平安的法眼。特别是大顺军中主要将领流寇本性比较重,这些人要加入破奴军不但起不了好作用,很有可能带坏破奴军整体风气。至于说李自成手下孩儿兵出身的将领,张平安就不指望了,他自己就培养了数十万的孩儿兵。张平安自认他带兵的能力比李自成强,有没有这些将领都一样。特别是李自成几个被俘的侄儿,张平安则是选择了给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