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原黑暴-第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了吗!别废话,就给我们一个痛快话,今晚这酒你是喝还是不喝?”

    龙英图被逼得没有办法,南京镇守太监万德福刚上任,如何敢才来就得罪一帮南直隶勋贵。要是万德福把勋贵们得罪了下场一点相当地惨,南京镇守太监这个内廷肥缺,资格深厚的御膳房少监高起潜花了无数银子都没谋到,只要有人在皇帝面前下眼药,高起潜就能取代万德福拿下南京镇守太监这个肥缺。他万德福孝敬上面的银子还没有捞回本,他此刻也只能同情地把眼睛往屋顶上看,好在勋贵们没有针对他,龙英图就当为皇上尽忠吧!

    被逼无奈的龙英图连桌子上的凉菜都没有吃,先是三大碗赔罪罚酒,已经令龙英图快晕倒在地。龙英图喝完罚酒,照例得向上官们一一敬酒。“草原烈火”纯度极高,相当于后世六十五度,龙英图酒还没敬完已经大醉倒地。这下勋贵们不干了,都在说龙英图偷奸耍滑必须罚酒。于是,他们叫来自己在楼下的家丁,把瘫软在地的龙英图架入座椅中。一壶又一壶“草原烈火”灌入龙英图口中。龙英图只能下意识咳嗽向外喷酒,大约灌了五壶酒,这帮勋贵放过了龙英图,让家丁带龙大人下二楼去醒酒。

    很快,勋贵家丁就把龙英图交到饭庄伙计手中,早就有所准备的伙计把龙英图架到二楼包房小屋里,不到一炷香的功夫饭庄伙计们把龙英图送到屋外。然后,“全聚德”的伙计们一边拿出昂贵的龙延香重点为其头部熏香,随后戴上帽子把彻底瘫软的龙英图放在一把太师椅中。而那些勋贵家丁们这时接手,把浑身瘫软的龙英图交于饭庄门外龙英图随从手中。在屋外焦急等待的锦衣卫校尉,一看上官被灌醉紧张的心情好了不少,他们手忙脚乱地抬龙英图入轿回到南京锦衣卫千户所。

    然而,到了千户所锦衣卫校尉抬出龙英图时,就发觉他脸色灰白没有了呼吸。龙英图随行的锦衣卫百户和校尉赶忙找来一块门板,脱光了龙英图身上衣服,检视了数次也没发觉一丝伤痕。锦衣卫中刑讯高手不少,深知许多暗杀手段,特别是锦衣卫接手龙英图时他还是有呼吸的,咋一到自己衙门龙英图就死亡了呢?这个秘密还是一个喜好看书的锦衣卫力士所解开,宋代刑律高手宋慈写过一本洗冤录,曾经记录过一个案例。

    就是用滚烫的铁钉顺着头骨缝直插人脑囟门,这人一般都会在一炷香的时辰死亡。所以检验尸体的锦衣卫百户打开龙英图发髻,还真发现了一颗隐藏在头皮上的钉头。看到这个结果,锦衣卫们连屁都不敢放。在“全聚德”的人都看到了龙英图离开时还是有呼吸,到了锦衣卫千户所死亡就与接风的勋贵们无关了。更何况勋贵们还有一个有力的人证,就是南京镇守太监万德福,要是锦衣卫拿龙英图的死亡说事,勋贵们就会反击说锦衣卫自己杀了龙英图栽赃陷害南直隶勋贵。这帮勋贵手里握有兵权,锦衣卫找文官的茬都有顾忌,更别说这帮有权有势的地头蛇。最后,锦衣卫南京千户所写了两个文报,一份正式文报说龙英图受到南京官员热情接待,不胜酒力醉死客栈。另一份密报上书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详细诉说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锦衣卫指挥佥事龙英图的死亡,令石柱宣抚使秦良玉感到一身凉意,她到这时才意识到惹了大麻烦。秦良玉是上过战场的老将,在与破奴城宣慰使司护卫的对峙中,能感到对方嗜血的杀气。这种杀气绝对是上过战场杀人无数的百战老兵才能散发出的独有气场。秦良玉虽然身处蛮荒,并不代表她不懂官场世故。破奴侯张平安的事迹早就传遍了大明南北,秦良玉从心里还是很欣赏破奴侯这个孩子。至少破奴侯数次与建奴对战,还杀了老奴酋努尔哈赤,也算是为秦良玉家报仇雪恨了。

    只不过秦良玉也认为破奴侯张平安心眼不大,做事有些斤斤计较太看重蝇头小利。然而,龙英图死后镇守太监万德福派人传话,他可以让石砫大军安全过长江,后面的路请秦良玉千万别走水路。在前往京师的路上,切勿随意购买食物,特别是在南直隶的地盘一定小心加谨慎。南京镇守太监万德福这个南直隶的实权人物,在得知锦衣卫指挥佥事龙英图的死讯后,只能派人传话而不敢写书信,秦良玉也就猜到她招惹的祸事背景有多黑。

    。。。。。。。

    对马岛海波不惊,千舟竞渡,上下对马岛中间浅浅的海峡,数百艘各式帆船穿梭往来热闹非凡。破奴军征夷行营大总管张通把主营设在上对马岛西北部,并在此修建了栈道方便军资装卸。身背刑讯大皮囊的破奴军情报处千总军官周兴,带着五十多手下,站立于码头不远的一处小山上眺望来往货船。周兴是个坚持信念之人,他心中一旦认定了郑一官是个隐患,就一定得想办法铲除这个祸害。

    上次军议时,水师协统杨千图和征夷行营副总管宋美新否决了周兴抓捕郑一官的动议,这令周兴非常恼火。在对马岛外海的帆船中,郑一官船队占据了整个运输船队的三成,破奴军兵败倭国郑一官船队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利于破奴军的言论。这些谣言不但指向征夷行营大总管张通,更对制定征讨倭国方略的张大帅大肆嘲讽。周兴作为张大帅的学生,最痛恨指责张平安的言论,周兴只用了二天就追查出幕后造谣之人是郑一官船队书吏姚旭。

    今天周兴就是带人前往码头抓捕姚旭,然而,周兴带人进入码头,上了郑一官主船抓捕姚旭的差事并不顺利,情报处行动队七十余人遭到了郑一官船队数百水手的包围。尽管破奴军情报处行动队不受破奴军战兵们待见,就是这帮行动队爷们权利大,经常横行在各大战兵营中。即便是行动队不受大家伙待见,可毕竟也是破奴军自己家兄弟,兄弟之间闹闹矛盾是自己的事,外人想要欺负自家兄弟破奴军将士当然不会答应。

    随着行动队吹起了敌袭急促号角,码头上督察队、辅兵、水师炮船、快船纷纷向前包围了郑一官所有帆船。摄于破奴军强大的军威,郑一官只能咬牙放行,面对破奴军情报处冲入自己主船搜捕自己的手下,郑一官面色铁青双眼通红眼神中的恨意不绝。周兴用了小半个时辰,在郑一官主船底层搜到了刚刚服毒的姚旭,周兴当场就预感到事情或许不仅仅是造谣那么简单。

第七百一十章海波未平危局现(五)() 
周兴看到服毒的姚旭第一眼,就判断出姚旭服用的毒物是砒霜。他一面下令借用码头不远辅兵的帐篷作为临时审讯地,一面给督察下令对刑讯地三十丈内进行警戒。周兴对于砒霜这种毒物的药性理解是相当地深刻,这种毒药人吃了是必死无疑但不是马上能死。即便是人大剂量吃下砒霜,也有数个时辰才能慢慢咽气。周兴曾经拿女真俘虏试验过多次,大量食用砒霜要是身体不错,至少能活三个时辰,这么长时间足够一个人说出一切。

    周兴带着姚旭抵达临时刑讯地,马上叫人取来金汁给姚旭灌下催吐,随即周兴打开刑讯皮囊,剥光姚旭身上衣服稍作休整立刻上刑。张大帅发明的刑讯用具威震天下,周兴又是破奴军中排名靠前的刑讯高手,仅仅一个“钻木取火”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姚旭的精神随即崩溃。姚旭是个读书人,虽然没考上功名,他也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钻木取火”这个刑罚很是简单,不大的钻头钻入口腔几个敏感牙床点,那种直冲脑心地疼痛令受刑讯的人意志崩塌。

    就在姚旭即将开口之际,跟随张平安时日不短的周兴,先是给手下把总王小溪小声耳语让他继续去找郑一官的茬,说是姚旭交代郑一官是谣言幕后指使,周兴还找来码头上督察把总张顺要他配合演戏。破奴军督察经过张大帅数次调整,一般是由孩儿兵出任,能当上督察把总的孩儿兵个个是不怕事且聪明伶俐地主儿。当王小溪准备再次登上郑一官主船时,遭到了随后赶来的张顺地阻拦。两人是一个要强行再次登船,一个寸步不让斥责王小溪破坏与友军的安定团结。

    两人都是头戴红盔的把总军官,一般碰到这事儿破奴军将士都躲得远远的,谁也不愿意介入到这帮凶汉的争吵之中。而郑一官裹着皮袍蜷缩在码头主船船舷边,焦急地静听两人吵架。只是这两人越吵越离谱,他们都是金狼营孩儿兵出身相互之间很是熟悉,俩人吵毛了开始翻对付在金狼营中的伤疤。一个说张顺在金狼营偷看女孩子洗澡,另一个马上反击指责王小溪偷女孩子裹裤收藏,这些无用的话语把郑一官急得掉眼泪。

    大冬天里,他们两个孩儿兵把总在码头上吵得满头流汗,船舷内侧郑一官则是听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这都快一个时辰了都没听到一点有用的东西。好在郑一官哭的时间不长,就听到了一个他想要的消息。上刑没多久的姚旭没熬过“披麻戴孝”这个刑罚,说是刚扒下一层皮中毒的姚旭就吐血身亡。即使是这个好消息依旧不能减缓郑一官内心中的恐惧,他当然知道后果是什么。锦衣卫福建千户所千户彭杨德上月派人找到他说是有要事相商,郑一官没有一丝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郑一官算算时日,这几天应该是有消息从南面传来。早前彭杨德告诉郑一官,锦衣卫将调用外地兵马,解救他们被破奴城宣慰使司软禁的家人,郑一官只需派船在南京下关码头接应即可。彭杨德一点也不担心这个消息会被郑一官泄露,毕竟是郑一官一族的家人,要是消息走漏倒霉的将是郑一官的族人。所以,郑一官才在破奴军征夷行营撤离倭国时,放出谣言转移视线。哪成想,破奴军侦缉能力比锦衣卫还强,差点让破奴军发现破绽。

    在破奴军情报处混迹许久的周兴,早前年纪小心性还未完全成熟,他内心里只想着为死去的亲人报仇雪恨,对待女真鞑子在刑讯中从不顾及后果。张大帅知人善任,他没有阻拦周兴为家人复仇,只是教导周兴的时间比张无忌多出不少。在张平安谆谆教导下,逐渐长大的周兴虽然在很多地方赶不上张无忌,可他已经能独自甄别出谍报中隐藏的阴谋。审讯姚旭得到了消息并不多,姚旭只是说郑一官最近心绪不佳,姚旭只知道郑一官派出数艘蜈蚣快船前往南方。

    至于说郑一官派快船去南面干什么,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姚旭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看着即将死亡的姚旭,周兴带着数个手下骑马向张通主营跑去,没有张通的同意周兴没有抓捕郑一官的权利。张通在接到周兴是报的紧急军情后,召集了征夷行营所有将领议事,在议事前他先给杨千图下令,破奴军水师全营戒备。前来议事的征夷行营将领,除了左二丫、费金、付瑞阁外,还有从虾夷赶来的宋美新,千总参谋赵四道今天正好从下对马岛布防回来禀报军情,也参加了今天的军议。

    在怎么处理郑一官的问题上依旧是分成了两派,宋美新是觉得周兴有些小题大做,他认为郑一官暂时没有什么大问题。而水师协统杨千图则坚持以前的观点,认为破奴军水师近阶段离不开郑一官船队的帮助。而行营副总管付瑞阁则支持周兴拿下郑一官,统领左二丫更是心黑地提出,张大帅说过宁肯错杀一万,绝不放过一个与破奴军作对之人。既然郑一官将来会成为破奴军潜在敌人,当然要坚决杀掉以绝后患。

    亲卫营协统费金对此保持沉默,他对这里的情况不是很熟悉不敢轻易表态。而随军千总参谋赵四道,则是官职太小不适合表态。面对军议时的僵局,征夷行营总管张通左右为难。自从破奴军撤离倭国张通的威信一落千丈,破奴军很少打败仗,征夷行营这场兵败被官兵们认为主将无能才使得全军溃败。虽然张通上报张大帅为此次兵败承担罪责,但张大帅的处罚文报没下来前,张通依旧是征夷行营主将。

    这场争论从中午持续了近二个时辰,最后张通亲自拍板抓捕郑一官,静观事态发展再做最后定夺。哪知张通刚做完决定就从码头传来消息,郑一官带领十五艘福船起锚出海。这下在座的征夷行营将领们傻了眼,这个时候临近黄昏,即便不是水师将领大家也知道破奴军水师不擅长海上夜战。特别是近海多暗礁,船一旦撞上礁石必将船毁人亡。付瑞阁站起身来,手指宋美新骂道:“张大帅如此信任于你,你们就是这个报答大帅的知遇之恩吗?。”

    “你个混账东西瞎说什么呢!大家赶紧回营戒备才是,相互指责于事无补!”左二丫制止了付瑞阁的冲动,他提醒张通赶紧布置善后事宜。

    水师协统杨千图此时羞愧难当,郑一官在这个时辰起锚出海只能是心中有鬼。杨千图深知郑一官拥有四百艘各式帆船,这股强大的力量让他不容忽视。破奴军船队比郑一官船队规模小,但火炮数量却比郑一官加起来还多。在杨千图看来,郑一官船队的弗朗机炮和虎鐏炮都没有啥用,而且破奴军船速比郑一官快一半,而且破奴军快船更是比其快上一倍有余。郑一官船队有水手在破奴军与倭国水军交战时,在破奴军炮船上帮忙,他们都对破奴军犀利的火炮赞叹不已。杨千图认为郑一官是个知道进退之人,不会立刻找破奴军麻烦。

    他刚把这个想法说出口,张通手里的茶碗就砸了过来。张通怒骂道:“杨千图你个白眼狼,张大帅为了水师得罪了多少人?你们所用火炮占据了破奴军新式火炮的八成,破奴城、平安城、平顺城和奴儿干都司出产的精钢青铜,七成都喂到你水师狗肚子里了。要是水师损失一艘炮船,你如何能向大帅交代?万一郑一官倾巢出动围攻你水师,一旦你们水师战败,我破奴军征夷行营将困死在对马岛上。”

    张通所言字字见血,破奴军水师三十多艘炮船如何能逃得过郑一官船队四百多艘船的围攻。他们只需要困住征夷行营主力,采用蚂蚁啃大象的战法围攻破奴军水师,除非是朝鲜水师帮忙,要不然破奴军水师必定全军覆灭。当然了,郑一官船队的损失绝对也不会小,四百多艘船能回去一百艘也算是高看他了。但这个严峻的后果谁也不想看到,张通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当夜下令左二丫部撤离对马岛前往虾夷,付瑞阁部和费金部连夜撤往朝鲜釜山。

    张通深知破奴军进驻朝鲜正是朝鲜国王求之不得的事,建奴派使者威胁朝鲜国王李淏。建奴使团要朝鲜提供粮食的无理要求,遭到了李淏言词拒绝,并用行动羞辱了建奴使团。朝鲜国王李淏这样做的底气,来自于近在咫尺的破奴军。上次破奴军也就五千余人,就打得建奴数万大军逃离朝鲜。有破奴军在朝鲜,国王李淏敢向皇太极脸上吐吐沫。朝鲜人对于破奴军进攻倭国倒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破奴军为朝鲜出气报复倭国,朝鲜上下感激还来不及呢。

    再加上破奴军除了在釜山设有军马场外,就没有骚扰过朝鲜国,上次破奴军为救援汉城征集了些骡马牛羊战后也进行了归还。因此,朝鲜国上下对破奴军感观极好,要是张通用征夷行营的名义在釜山驻军,朝鲜国王李淏肯定举手欢迎。此时张通只考虑了对马岛上破奴军需要分散转移,这么多大军的转运,几乎把朝鲜海船全部征用。本来从虾夷入侵日本的三万蒙古骑兵,在云集陆奥后被张通抽调走货船,成为了一支孤军。

第七百一十一章海波未平危局现(六)() 
最近征夷行营向破奴军张大帅传递军情走了个捷径,他们顶着朝鲜使团的名义从大明天津卫登陆,直达京城交于西直门外张家庄破奴侯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为了开辟这条军驿快路,同时向破奴军输诚,朝鲜议政府决定帮助破奴军欺瞒大明朝廷。因为破奴军给出的理由很是充分,征夷行营只负责对倭国作战,大明破奴侯并没有给征夷行营帮助朝鲜抵抗建奴入侵的权利。要是建奴入侵朝鲜需要破奴军出兵时,等破奴军绕个大远禀报军情,等张大帅批准后朝鲜国说不定已经亡国了。

    于是,朝鲜国王李淏向大明崇祯皇帝写出言词恳切地奏报,朝鲜是大明最忠诚的藩属国,大明天朝对朝鲜有再造之恩。特别是万历皇帝数次派遣上国大军歼灭倭寇,朝鲜国不敢忘记天朝的大恩大德。为此,朝鲜国王李淏恳请大明朝廷,允许朝鲜国在大明京师设立驻京衙门,朝鲜国将在每年的春秋两季派官员祭拜大明先帝神宗朱翊钧皇帝。朝鲜国王在奏疏中强调,为不增加母国的负担,朝鲜驻京衙门费用自理。只是恳求大明朝廷,朝鲜使节在通关时给予方便,并把登陆的地点设在天津卫。

    朝鲜国王李淏的奏章一上,把接到奏章的崇祯皇帝感动地泪流满面,这朝鲜国真的很知大义恩德,这都过了几代了还惦记着神宗先帝的再造之恩。朝鲜国王李淏的这个奏疏,不但感动了崇祯皇帝,还感动了大明朝廷几乎所有官员。只有兵部尚书孙承宗对此有些怀疑,他猜测这里面搞不好有不可告人的阴谋。自打孙承宗从破奴城回到京城后,就数次上表回乡致仕。崇祯皇帝则是亲自挽留,朱由检有自己的小心思。

    破奴侯张平安就是个不是东西的脏抹布,看着十分恶心人,但在关键的时候这个脏抹布还是会发挥作用干些脏活。既然破奴侯是脏抹布,孙承宗就是那个用抹布擦桌子的人。崇祯皇帝心腹曹化淳数次劝谏说,建奴所在辽东大旱,要不是顾忌破奴侯在破奴城,很有可能再次入关劫掠大明京师。关闭榷场后,万一破奴侯放任建奴入寇大明,难道皇帝还想再次下罪己诏吗?崇祯皇帝听罢深以为然。

    随后崇祯皇帝下诏,准许朝鲜国在京城设立驻京衙门,具体地点由礼部寻找。朝鲜驻京衙门地点还没确定,朝鲜国王李淏又干了件让崇祯皇帝掉眼泪的事儿。他再次上奏崇祯皇帝,闻听母国干旱多日,朝鲜虽然也遭到灾难,但朝鲜百姓闻之母国受灾无不焦急。特筹集了朝鲜出产大米二千石敬献母国救急,只是朝鲜土地贫瘠不能为母国分忧,朝鲜君民对此万分羞愧。李淏还在奏章着重强调,这个贡米乃是朝鲜上下孝敬母国的心意,切勿按进贡仪程对待。

    李淏的意思是,这是儿子孝敬老子的东西,不要按贡品惯例加倍赏还。朝鲜国王李淏的表态,除了崇祯皇帝感动外礼部官员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