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谨言-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刚进腊月,李三少就着手准备,甭管有多少豆丁和面团子,全都放马过来!

“言哥。”楼二少拉了拉李谨言的长衫,“到时辰了。”

“什么?”李谨言低头,“睿儿说什么?”

“练字。”

楼二少话音刚落,墙上的自鸣钟就当当响了起来,设计精巧的两扇小门打开,几名或提着花篮,或手捧蟠桃的仙女依次出现,李谨言看看时间,再看看仰头看他的楼二少,时间怎么掐这么准?

“睿儿,今天过年,过年休息。”李谨言弯腰想把楼二少也抱起来,可他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左手抱着小胖墩已经够吃力,再想单臂把楼二少抱起来?

可能性趋近于零。

忽略现实挑战高难度的结果是,李谨言给小胖墩和楼二少成功做了一回肉垫,三个人一起倒在地毯上。一旁的几个面团子还以为是在玩游戏,小炮弹似的冲过来,压上。

楼六的姑娘都在往这边爬,照顾她的奶娘跟在后边,头上都冒出了汗。

一群面团子叠罗汉,看得牌桌上的楼家女眷笑得牌都打不下去了。

直到楼少帅从二楼下来,笑声才渐渐停歇,叠成一摞的团子也被分开,李谨言盘腿坐在地毯上,抓抓头发,他的形象啊……

白老和楼大总统也看到刚刚一幕,楼大总统摸摸光头,哈哈大笑,白老却没笑,只是欣慰的点头,“赤子之心,好孩子。”

“岳父?”

“尔乃莽夫。”

楼大总统:“……”他没想问这个……

李谨言“自暴自弃”的坐在地上,对着几个面团子做鬼脸,面前却突然多出一只大手。

“少帅?”

“起来吧。”

楼少帅单手将李谨言拉起来,转身又把楼二少“拎”了起来,或许是幼小生物的第六感都比较强,楼老虎一下山,甭管是山豹还是面团子,全都老实了。

“哥。”

“舅舅。”

“啊啊。”

“咿呀。”

华夏语和火星语掺杂,却无一例外的都在和楼少帅问好。

李谨言再次挠头,这些面团子见到他就往身上扑,见到楼少帅就乖乖问好,平平都“长辈”,这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言儿,随我来。”白老开口道:“逍儿,看顾小辈。”

让楼少帅看孩子?

不只李谨言满脸惊讶,楼家一干女眷也都面露诧异。

楼夫人开口问道:“爹,怎么……”让逍儿看孩子?不怕水淹大帅府吗?

“就这么定了。”白老负手道:“言儿还不快走?今日五篇大字可曾写完?”

没等李谨言说话,楼二少在一旁道:“禀外祖父,今日初二。”

“哦?”

“过年,理当休假。”

“睿儿从何得知?”

“言哥说的。”

白老颔首,李三少捂脸。话说山豹弟弟啊,就这么把你言哥卖了?白疼你了啊……

最终,李谨言乖乖跟在白老身后上了楼,浑身冒冷气的楼少帅带着豆丁们去游戏房。

片刻之后,楼夫人道:“大总统,还是让小五和小六跟去看看吧。”

“夫人说的对。”

让自己那个整天放冷气的大儿子看孩子,怎么想,都相当的不靠谱。

书房里,白老并未马上让李谨言写字,而是将刚刚三人谈论的政事一一讲给李谨言听,其中就包括赵福仁一事。李谨言只是听,并没有插言,白老说完,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可明白了?”

“是,多谢外祖父教诲。”

“于政治官场一途,不需精通,却要懂。”茶杯放下,没有丝毫的声响,李谨言突然间发现,楼少帅喝茶时的样子,竟与白老有七八分的相似。

“外祖父,谨言受教。”

“再有不懂,可以问逍儿。”白老慈祥笑道:“今日即是初二,不需外出,习字便增加到六篇吧。”

李三少:“……”

游戏房中,缩小版的火车轨道,发出呜呜声的火车头和绿色车厢,十几盒拼图,放大版的绒布娃娃,还有占据了地板五分之一面积的“战场”,坑道纵横,木质士兵玩偶,火炮,甚至有装甲车和缩小版的飞机。

战场模型做得十分逼真,玩具厂耗费了整整一个月,也只做出了两套。一套被李谨言当场打包带回了大帅府,另一套却被北六省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要走了,说是这么好的东西,只当做玩具太浪费。

“国外训练指挥作战的沙盘,都没有这个精巧。”

听到玩具厂厂长的转述,李谨言开始思考,将这款玩具推向市场是否合适。最终决定,沙盘还是要做,不过供应的对象暂时转向国内的各所军校。

这样的玩具,可以丰富军校学员的“课余生活”,也不会被军校教官斥责玩物丧志。

当然,钱还是要付的。

制作的地区也可以扩大,例如朝鲜,日本,俄国……都可以在内,有备无患嘛。前提是能得到准确的地图。

进…到游戏房后,豆丁们一阵欢呼,让人预料不到的是,豆丁们最感兴趣的,不是布偶也不是火车,竟然是战争玩具。

等到李谨言写完六篇大字走下楼,却发现客厅里空无一人,循着声音走向游戏房,宽敞的房间,楼家人几乎全都聚到一起。几个姑爷看着铁路玩具双眼放光,三姑爷手下也有一家玩具厂,不过只做些市面上常见的积木和布偶,见到这个火车玩具,就像看到了金山。

火车能做,汽车应该也能做,那飞机呢?

“弟妹……不是,谨言,三姐夫有事想和你商量,你看?”

“玩具的事?”李谨言笑道:“正巧我也有话想和姐夫说。姐夫觉得这个玩具怎么样?其实还有更多种类可以开发。”

三姑爷是聪明人,听到李谨言的话,马上闻弦歌而知雅意,脸上的笑更加真诚了。

七姑爷也是生意人,却对玩具一途没有多大兴趣,顶多看个热闹,看过后,就和二姑爷等人回到客厅继续打牌。楼家的女眷们也觉得房间里的这些都挺新奇,兴趣却不会太大,看过后也就不再驻足。倒是楼大总统和楼少帅,此刻正踞“沙盘”两端,分别指挥着几个小豆丁调兵遣将,大杀四方。

别看这群面团子年纪小,天分却不少。

楼二少和小胖墩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不需要多教,两人就知道要用装甲车去“揍”对方的步兵。至于飞机,楼二少看过,小胖墩却没有,可在见楼二少怎么做之后,也有样学样,到后来,楼大总统和楼少帅反倒没了用武之地,只任凭几个面团子在“战场”上厮杀。

李谨言于军事上一知半解,也能看出战斗双方的布局都有模有样,并不是在“胡闹”。

该感叹家族兴盛不是没有道理的吗?

战斗最终以楼二少一方胜利告终,正巧楼夫人派了丫头来传话,该用晚饭了。小胖墩也没气馁,站起身,霸气十足的一挥手,饭后再战。

一月二十六日,大年初四。

李庆云夫妇抵达了苏州火车站,下车时,来接他们的是孙清泉的副官。

“师座公务繁忙,夫人也出门会客。”

副官的解释有些干巴巴,李庆云和三夫人也没心思计较,他们现在只想尽快见到李锦书,不管女儿生前做了什么错事,死后总要入土为安。

老太太坚持不许李锦书进李家的祖坟,李三老爷只能将她的骨灰带回去另作安葬,三夫人哭肿了眼睛也没有办法。

车子最先开到孙家宅邸,既然是借口探亲,总要先见见家人。

孙清泉和三夫人的父亲已经仙逝,家中只有老母,也同李家老太太一般,整日吃斋念佛。

母女俩见面时,孙老夫人看着红肿双眼的三夫人,叹息一声,“清荷啊,娘当初是怎么教你的?好好的一个女儿,怎么就教成了这样?”

“娘……”

“行了,事情过去也就罢了。人死万事皆空,葬了罢。”

三夫人不出声,只是哭,老夫人摇摇头,扶着丫头的手转身回了佛堂。

孙清泉只是匆匆见了一面,孙夫人带着李三老爷夫妇去了李锦书的住处。简单的灵堂里,只有一个丫头和一个婆子守着。

李锦书是腊月二十九出事,被人两刀扎在了胸前和腹部,脸上也被划了三刀,送进医院后,医生尽全力也没能救回来。

刺死李锦书的人已经抓住,另外在场的一个人却跑了,孙清泉尽力弹压,苏沪两地的报纸上还是登出了“佳人为情殒命”的消息。

添油加醋之下,李锦书简直成了人尽可夫,行事…放…荡…女…子的代表,幸亏报纸上没有登出姓名,否则孙夫人都要没脸出门了。

“清荷,锦书死时,还有了三个月的身子。”孙夫人看着三夫人,没有错过她眼中的埋怨,既然如此,她还做什么好人?“许家人不承认,牢里那个也一口咬定不是。从锦书死到现在,许逸文都没露面。”

三夫人听了这番话,犹如晴天霹雳,孙夫人却不再言语,借口还有事起身离开了。

孙夫人走后,三夫人呆坐半晌,几乎连哭都哭不出来了。

一月二十七日,大年初五,李庆云和三夫人带着李锦书的骨灰踏上北归的列车,孙清泉和孙夫人都到车站来送。

一月二十八日,楼家的女儿女婿陆续离开关北返家,闻知李锦书的死讯,李谨言派人去李家吊唁,却被告知,李家根本没有开设灵堂,李谨言听了,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派人去给豹子传话,在南方的行动撤销。

二月一日,俄国各城市再次举行罢工运动,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战游…行,部分国家杜马议员也出现在了游行的人群中。

同日,德国宣布再开无限制潜艇战,目的是为逼迫协约国同意和谈。两日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宣布断绝同德国的外交关系。

此时,距离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只有一个月,而距离美国正式参战,也仅剩下两个月的时间。

224、第二百二十四章

德国在1915年的无限制潜艇战;曾让协约国损失了一百三十多万吨的货物;其中损失最大的就是英国。之后;因两次误袭美国商船;造成美国平民死亡;加上其他中立国家的抗议;第一次无限制潜艇战才被迫中止。

日德兰大海战后,威廉二世和德国总参谋部都清楚的意识到;单依靠海上主力舰队;无法与强大的英国海军抗衡,若想在海上牵制英国;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潜艇。当陆地上的战斗开始对德国不利;空中的战斗也无法取得更多优势;通过大量击沉协约国商船,掐断英国的海上贸易,是德国唯一能让敌人坐到谈判桌前的方法。

威廉二世和德国总参谋部最终做出了决定,无论中立国抗议与否,即便同美国断绝外交关系,也要将无限制潜艇战继续下去。这已经不再只是为了战争的胜利与否,而是为了德国的“生存”。

“如果美国参战的话,德国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摆在了德国人的面前,但德国总参谋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人想要踏上欧洲战场,至少也在一年以后。何况,德国目前有一百五十八艘高性能潜艇,每天都能保证有四十艘潜艇在海面下进行“狩猎”,美国的运兵船和运输船,有极大可能被德国潜艇发现并击沉,美国人会冒这个险吗?

在此时的英国人看来,美洲大陆曾是大不列颠的殖民地,美国的经济再发达,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在法国人眼中,美国人在独立战争中受到了法国很大的帮助,独立后又得到法国的支持,才能在“欧洲世界”立足,他们应该“报恩”。而在德国人眼中,美利坚则是一个视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

“利益高于一切的美国人不会孤注一掷。”

这就是德国总参谋部得出的结论,威廉二世也欣然接受。

“与其寄希望于美国人,不如想办法和华夏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德国驻华全权公使辛慈在发回国内的电报中写到:“即便无法同华夏人结盟,也不能让他们倒向协约国。华夏人对俄国的进攻,甚至是对日本的进攻,都能拖延敌人的脚步。”

不只德国,英法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华夏的一举一动。比起远隔大洋的美国,华夏距离欧洲的位置“更近”。

“一旦华夏参战,这个重新焕发活力的古老国家,很可能成为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

美国只有十万出头的常备军,他们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别说是操纵坦克和驾驶飞机,连渗透战,弹幕徐进一类的战术听都没听说过。

他们只知道堑壕,只知道步枪,只知道方阵队形,他们的头上还戴着牛仔帽,他们对战争的乐观情绪,就像美国政府那张奇怪的征兵广告一样,让欧洲人无法理解。

不过,他们的工业制造能力和大量的生力军,完全可以“弥补”这一切的不足。

战术不熟悉,可以训练。

装备落后,也不是问题。

英法等国需要的是美国的物资,美国制造的武器,和大量能充当“炮灰”的美国大兵。

别以为同为“白色人种”,彼此之间就会缺少算计,如果不是潘兴将军一力坚持美国军队要独立作战,恐怕这些被“正义”和“英雄主义”冲昏头的美国牛仔,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会成为欧洲人的炮灰。

就算如此,战争一开始,只经过短暂训练,从没见识过欧洲血腥战场的美国牛仔,还是被惨烈的战斗和可怕的伤亡数字吓到了。

比起眼前震耳欲聋的炮声和随时可能面临的死亡,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简直就像是在过家家。

华夏军队则不一样,在欧洲人激烈厮杀时,华夏军队也在不停的出击,打日本人,揍俄国人,还和东南亚的英法殖民地军队动过手。虽然殖民地军队多以菠萝头阿三为主力,可从指挥这些菠萝头进攻的英国军官口中,还是能够获悉华夏军队的战斗力有多么的强悍。

即便打个折扣,也要高上美国牛仔一截,更不用说被武装起来的非洲人。

可惜,华夏政府对于欧战的态度很明确,保持中立。就算近期这种态度出现了些许“动摇”,也依旧无法判断华夏会倒向哪方。

于此同时,潜伏在海底的德国潜艇,再次开始了狩猎。

仅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德国潜艇出没的海域,几乎成了一片死亡之地,中立国开往协约国的商船数目一下锐减,只有美国等为数不多的国家还在坚持。

为了对抗德国潜艇,英国人用尽了办法,Q型船,水下听音器,防潜网,组织巡逻舰在主航道上来回巡逻……凡是能想到的办法,英国人都一一实践,收效却依然不大。

德国潜艇指挥官很少再上Q型船的当,哪怕船上的水兵表演再逼真,大呼小叫四处跑,就差跳海了,也没有德国潜艇会傻傻的浮出水面,给船上的大口径火炮当靶子。英国舰队在主航道巡逻,而德国潜艇就潜伏在距离主航道几公里的地方,恪守“规矩”的英国舰队,发现他们的几率微乎其微。

德国潜艇也不是“无敌”的,使用内燃机和电池驱动,让潜艇里的味道很难闻,碍于潜艇内部结构,最多也只能携带八枚鱼雷。

英国人应该庆幸,德国人的潜艇只能在水下十二个小时,否则,他们遭受的损失将是现在的几倍,甚至于几十倍。

无限制潜艇战造成的后果很快在协约国内部显露,各国的物资尤其是食物供应,变得更加紧张,连英国都开始了更加严格的食物配给制。前线士兵的伙食,也下降到了一个“糟糕透顶”的水平。大不列颠统治海洋之后,英国人从来没有为食物发愁,可是现在,就算是中产阶级也只能拿着饭盒乖乖排队。

运气不好的,排上一整天,也未必能得到够全家人吃的面包。

黑市变得更加兴旺,大量从美国和华夏走私来的货物,尤其是罐头和面粉,在黑市的价格高得离谱。

饶是如此,为了填饱肚子,英国人也不会吝惜口袋里的钞票。当英镑不再管用,黄金,首饰,怀表,瓷器,银制的餐具,开始大量流入黑市,其中有“收藏价值”的,将通过中间商的手,送往瑞士,再运回华夏。

将元首画作卖给商行的奥地利骗子,再没出现过,许二姐发誓,若是再被她看到这个人,她会让他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上!

英国人不再惧怕德国的齐柏林飞艇,高爆子弹和燃烧弹被战斗机使用后,速度缓慢,体型庞大的飞艇,简直成了战斗机最好的靶子。飞到伦敦上空的齐柏林,往往都被打成一团团巨大的火球。

好在德国人还有哥塔式双翼轰炸机,只不过轰炸机体型再大,携带的弹药数量也无法和飞艇相比,在1917年,德国对英国本土的轰炸,再无法轻易撼动大不列颠的神经。

唯一能让约翰牛紧张的,就是战场上的死伤和严重紧缺的物资。

所有英国人都在期盼商船的到来,中途出现的一些小插曲,却时常使人哭笑不得。

例如,一艘美国商船满载而来,卸货后发现,船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货物都是女士高跟鞋和各种化妆品,翻遍了货仓,也找不到一袋面粉和一盒罐头。

再例如,一艘华夏商船到港,满怀希望的将船上货物卸下,却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价格昂贵的丝绸。往昔,英国人曾狂热的追求东方丝绸,现在,毛毡毯子都比这个实用!只有对战场毫不关心的贵妇人,才会在见到这些时欣喜若狂,而她们的丈夫,恐怕只想哭。

期间也有日本商船,他们运来的东西更加让人无语。可以想象吗?一船瓷器!

这样的乌龙事一件接一件,但无论运到港口的货物是什么,都会被全部买下,若是这次不买,天知道下次商船会什么时候来。

东西不实用没关系,可以到黑市去交换,总是能找到用途。

法国的情况更糟糕,德国也好不到哪里去,意大利也是如此。

本着打酱油顺便占便宜的念头加入协约国,却被推到战场南线,独自面对奥匈帝国和德国的进攻。意大利人非但没有得到预期的好处,反而因战争引起了国内经济衰退,工人大量失业,社会情况愈发不稳。意大利国王很后悔,他当初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和英法“搅合”在一起?

威廉二世已经被惹恼了,若想不被报复,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下定决心之后,意大利军队“超常”发挥,在进行了九次的伊松佐河战役中,对上奥匈帝国军队,总算取得了一定战果,尽管他们每次的伤亡人数都比奥匈军队要多不少,而在德国军队增援时,这个数字还会成倍扩大……

此刻,意大利正计划发起第十次伊松佐河进攻,无论如何,只有协约国取得胜利,意大利才能得到期望的战争红利。不过,意大利人还是失算了,就算同盟国被打败了,意大利也没捞到任何好处,之前承诺的条件,英国人和法国人完全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