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第4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他们还听到了一些断断续续的说辞,像什么“三天时间,等我们休整好扑上去,英法联军就是一坨屎也能筑起一道舍命的防线让我们付出更大的……”、“空军能宰掉那四十万头猪么?”等等,以往总是一丝不苟的严谨认真,甚至可以说是刻板的的古德里安嘴里冒出来的,可见这一次他是多么的愤怒与失望。

    8月3日零时起,和另一个时空的同样事件一样,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双方军人人员、同样的故事,而随着时代的不同,他们当中的另一方也是战争主要发起者,德**队却有着不同于另一个时空的作战装备,即便是这样,装备jīng良的德军也只能严格按照希特勒的命令,望着英法联军疯狂的修筑工事并安排从海路撤退事宜。

    德国人感到失望的是不能歼灭、俘虏更多的英法联军官兵,而对于英法联军而言,他们的悲催境地早已酝酿而成,因为在此之前,德军B集团军群的两个集团军已经强渡了斯海尔德河,现在正向利斯河进攻。

    其中,第6集团军在斯海尔德河进攻,各坦克军在贝蒂讷至海岸之间业已展开,第4集团军则位于两者之间,该集团军与所属赫普纳和霍特的两个坦克军一起追击被击溃的法军第9集团军残部和调来支援它的各兵团,在莫伯日西南地域围歼了法军一个强大集团,从后方攻占了莫伯日要塞,随后对在里尔以东和以南实施远距离推进的敌军进行了夹攻,形势十分危急。

    随后德军在梅嫩附近向利斯河发动进攻的强势进攻,在比利时军队和英军之间打开了一个很深的缺口,法国不得不撤走了滞留在比利时的军队,用以支援在南部作战的兵力,随后两天里如同被抛弃孩子一般的比利时军队,在德军一系列包围突击下不得不向海岸退缩,来到了绝望的濒海边沿。

    危难关头,比利时国王利奥bō德国王再也也不愿听从丘吉尔、魏刚等人的指指点点,他认为应该和自己的军民生死与共,而他自然也知道军队已难逃被歼的厄运,所以他选择让军队投降,而几乎与此同时被围的英法军队占领了一个狭窄的滨海地域,法国人很难摆脱向南突围的念头,因此长时间留在里尔地域,这使他们和英国人都面临很大危险。

    因此,在8月3日至5日这敦刻尔克周边地区的德**队,在被希特勒强行勒令禁止行动的期间里,英法联军彻底拥堵了敦刻尔克周边狭窄的海滩,按照英国陆军总司令部得估算,能从英吉利海峡撤出的部队官兵人数恐怕远远达不到四十万的这一数字,因为他们知道德军只会休整三天,三天后他们就会如同饿狼一般凶猛的扑上来,因此必须有壮士断臂之举,留下一批部队充当必死的殿后英雄。;

    8月5日晚十八时五十七分,另一个时空的相同事件命令还是由英国海军部下达了,代号为“发电机”的行动就此正式实施,虽然在此之前英国陆军总司令部就曾预想过会有几天这般狼狈撤出的模样,但他们却没有估算到现在的形势远远比当初拟定计划之时还要更加的险恶,当初计划的布伦、加莱和敦刻尔克三个撤退港口中,只剩下敦刻尔克一个港口可以使用,并且从8月3日拂晓开始,答应了希特勒会用空军的特有方式消灭掉海滩上的臭虫们的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已经让他的部队连番轰炸敦刻尔克港口。

    生如夏huā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诗词歌赋里倡导的生命价值观往往有时候等同于狗屁,因为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如同草芥一般一文不值,恰如如今的三十余万英法联军官兵一样。

    敦刻尔克是一座已经很有历史的古城堡,自公元9世纪以来一直是法国北部重要港口,到近代以来它已经是法国三大贸易海港之一,像共和国销售往西欧地区的产品,都是用集装箱船直接运到这个很靠近荷兰、比利时,同时也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港口,而不是马赛,因而敦刻尔克算得上是西欧大陆濒海地区最大的一个现代化港口城市。

    所设有的8大型船只停泊的深水泊位中就有一个属于中海运集团长期租用的泊位,另外港口内还有数个个干船坞以及长8公里的码头,繁忙的海港效益当然不错,而为了确保进出港大型货轮,尤其是共和国制造的动辄5万吨甚至是10万吨的大型货船进出,港口航道经过非常苛刻细致的疏浚,超大型油轮都可以自由进出,并且港口还有很完善的防bō堤和凸式码头可以有效抵御英吉利海峡的狂风大làng。

    如此一个设施完备、条件理想的港口,很自然成为了英国陆军总司令部在谋划撤退事宜中的首选目标,他们预计就算届时需要撤退的联军官兵人数在45万人,那么凭借他们紧急征调而来的各种大xiǎo吨位的船只辅助运输,最短可在5天之内运输完毕,最长时间也不超过一周。

    可惜,英国人以自己的审美观所看上的东西,自然成为了德国人首先要根除的目标,早在开战之际德国空军就已经蹂躏了这个很“yòu人”的港口,固定而不能转移的港口设施都成了一枚枚重磅航空炸弹的爱抚对象,甚至整个敦刻尔克市区内也遭受到了猛烈的轰炸,昔日huā费上亿法郎修建而成的现代化海港,到了8月3日这一天还在遭受轰炸,而且给希特勒拍xiōng脯保证过的戈林,他所掌控的空军部队也非常卖力。

    残酷的现实当然让英国人醒悟了,人不能够活在理想里,尤其是在惨烈的战争中。

    唯一没有被德国陆军部队占绝的敦刻尔克港,无论设施是否还健在,都已经成了他们不得不使用的对象,他们可以感觉到幸运的是,这座港口经过共和国海港建设企业的中标改扩建,港口设施虽然没了,但至少港口周边海域被疏浚过,不存在什么暗滩、暗礁等,而且已经犯不着再携带什么重型装备回国的联军官兵们,只需要一个简易的码头即可,轰炸中还幸存了一个堤坝,可能是中国人修建的质量的确符合设计标准,轰炸尚且没有导致它失去让人徒步通行的能力。

    除此之外,所有的条件都对于他们很不利。

    首先,从敦刻尔克到英国有三条航线中最短的Z航线,虽然只有40海里的航程但却处在德军炮火封锁下,自然无法使用,而航程55海里的X航线却遍布了英国海军布置的水雷区,不能让自己的水雷炸毁自己的船舶,所以他们只能选择走更远的Y航线,全程近90海里,就算征用了英国不少富豪们从中国购进的豪华快艇来撤兵,那驶完全程也需要三个xiǎo时,可他们征集到的大多数船只,能达到20节的船只都很少,航行时间太长就意味着遭受到德国空军的打击时间越久,损失自然越惨。;

    第二个不利条件,则是此次撤退无论是形势险恶程度、撤退人员规模、港口现状等等都不及于他们之前的设想,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过好的估计了形势,所以没有及时征调到足够的船只参与运输,虽然他们现在已经征集到了一百余艘大xiǎo船只,货轮、客轮、驳船等,甚至还高价租借了共和国两家海运企业的三艘原本用于运输汽车到欧洲的滚装船,但考虑到届时会遭受到德国空军的猛烈轰炸而不得不设定一定的损失比,因而要想撤出更多的官兵,英国必须征集到更多的船只参运输。

    第三个不利条件则主要因为天气,在另一个时空的撤退期间敦刻尔克周边地区大雾弥漫、不利天气很大程度上可以阻碍德国空军的出勤率,但今时今日按照英国海军气象部mén的预测,从8月3日到14日,敦刻尔克地区将会是难得的大晴天,良好的天气状况可以说是航空兵部队实施各种任务的绝佳条件,但不幸的是英国人要在这样的悲剧天气下大规模撤兵。

    因此,自身矛盾的人类便是如此的尴尬,和平时期自然渴望风调雨顺,但到了战时竟然还会有渴望天气恶化的时候,这样的戏剧xìng结果,其中自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德国空军面前,英国皇家空军没有了骄傲和自信,因为他们所要面对的是一支早已经过实战淬炼的部队,一支装备着欧洲最强航空工业所生产战机的部队,一支大至轰炸机、xiǎo至战斗机等所有装备都有着共和国血统的部队,而他们呢?

    德国人在两次军事技术贸易中huā费了百亿计的巨额代价,从共和国获取了大量的冶金、化工、航空、船舶、材料、电子、机械制造等等方面的技术,这些技术再加上本身实力就不弱的德国工业所催生出来的第三帝**事装备优势,岂能是英国能够比拟的?

    但倔强的英国佬他们从未打算放弃自己一如既往的傲气,尤其是坚信日不落帝国始终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更是一支历经数百年沧桑的队伍,作为世界海军强固之列多年的他们,自然希望在这危难的时刻展现出他们的能力,英国皇家空军也没有打算怯弱,英国远征军也未打算就此放弃,惨烈的敦刻尔克之战将用鲜血和生命来为英**人谱写一段彪炳历史的传奇。

    ''

第一百三十五章 第一天

    第一百三十五章第一天

    清晨,一轮浩日爬出了地平线向一望无垠的海滩上投来寸寸金光,随后薄薄的乌云终被穿透,天地之间放亮了。

    黎明的曙光让苍穹之下万物都沐浴在新的一天里,敦刻尔克的8月3日却是如此的静谧,曾今繁忙的港口没有了货轮的呜鸣,没有了港口装卸吊车、运输车辆的轰鸣,敦刻尔克港周边狭长的地域上,拥挤着一堆接一堆的军人,疲惫写在了他们的脸上,倦意成了他们无法拒绝的痛觉。

    逃,一路疯狂的逃,“逃”字似乎已经成了每一个英法联军心里刻着却不愿在脸上表lù的字眼,因为他们败了,败得稀里糊涂、败得干净彻底,连同比利时军队在内,数十万大军如今像赶鸭子一般撵到了海边,如果不是希特勒的一声命令让德军止步三天,估计此时此刻三面合围的德军已经将他们最后一寸立足之地也给剥夺,让他们全部跳进英吉利海峡里浸泡海水。

    上帝似乎在最后一刻眷恋了他们的,并未将联军官兵抛弃,可严峻的现状已经决定了他们只剩下一条路走,那就是撤离法国,离开欧洲大陆“转战”英格兰,而对于英国远征军而言,他们这一次回家,恐怕不能用以“衣锦还乡”来形容,倒颇有一番“落叶归根”的惨烈味道。

    可真正能够回家的英国远征军官兵,到底会有多少人?有哪些部队?又有哪些部队的官兵将被“无情”的抛弃在这敦刻尔克,献出他们宝贵的生命以求得更多的人得以回家?这些问题,有一部分是8月2日20时正式宣告成立的联军撤离工作组,他们能决定的,比如哪些部队将会留下担当阻击德军靠近撤离海域的必死部队,但他们却并不能决定那些上了船的部队就真正能够回到英格兰。

    战争是残酷的,它仿佛与时间一样毫无感情,时间有时候让人感觉无聊、烦闷、短暂、宝贵,而战争也能让人疯狂、兴奋、悲怆、哀伤,它们都如同8月3日的一抹朝霞一样,带给人美的享受,也带来了雄浑的悲壮。

    时间倒退5xiǎo时,由英国陆军总司令部直接领导,由英国陆军、皇家空军和大英帝国海军等三军jīng干军官们所组成的联军撤离工作组,便让第一批参与撤离的船只来到了敦刻尔克港口,从凌晨1点13分开始,在毫无任何干扰,往日德军的远程火炮打击也消失踪迹的情况下,第一批撤离的后勤部队和一些难民开始登船了,每个人都只限定最多带5公斤的行李轻装上上船,但即便这样由于港口设施全无,第一批撤离的最后一艘驳船是在3点45分离开的敦刻尔克。

    效率问题成了困扰工作组的最大难题,不过令他们感到欣慰的一点是,第一批撤离人员中有部分难民,非军事人员的素质问题在登船中造成了拥堵进而影响了撤离效率,所以他们当即将难民的撤离从计划中删除掉,让宝贵的海运力量全部为联军官兵撤离而服务,当然同样也加上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所有的重型装备都不能要了,甚至是重机枪、迫击炮。

    船只规模xiǎo一些的第二批撤离船队是在5点07分到达指定海域,当第一艘船开始让官兵们轻装上船的时候,东方已经lù出了鱼肚白,离德国空军可能到来的轰炸越来越近了,紧张、恐惧、死亡,这些都未能影响到绅士们的良好秩序,英军官兵在统一指挥协调下还是很有秩序的登船,并未发生什么sāoluàn,或许他们知道相对于剩下的三十余万人,作为第二批撤离的他们是足够幸运的,犯不着哄抢上船。

    撤离,撤离……发电机计划自实施开始,敦刻尔克的海边就开始密密麻麻的存在了许许多多的联军官兵,他们都是要撤离的人,而担负撤离任务的大xiǎo船只也忙得不亦乐乎,整个海滩都是一片热闹景象,但让关注的目光渐渐移往内陆,在敦刻尔克市周边地区,撤离部队被强制留下的大批军事物资堆砌成了一座座xiǎo山一般,而那些遗弃下来的坦克、吉普车、卡车、牵引式火炮等等,成片成片的安静停放在一起,不能跟随主人回到英国的这些物资要么成为德国空军轰炸的对象,要么成为留守部队用于抵抗德军的消耗品,或许舍不得炸掉的德国人更愿意将这些物资俘获。;

    无论如何,当目光再往内陆迁移,会很快发现在茫茫大地上已经是沟壑纵横,曾今的沃野桑田如今已经在留守的英军官兵们努力之下成为预备战场,他们从午夜开始就如同蚂蚁搬家一般疯狂的劳作在这片绵延于联军控制地域的超大环形土地上,他们要在这片土地上修葺出整整两道野战防线,而这些还在抢建中的工事,是他们至少坚守一周的重要依托,当然撤离部队遗留下的大量作战物资可以确保他们根本不需要担忧物资匮乏问题,但他们似乎更需要的是勇气、毅力和必死的决心,否则确保撤离部队安全离开而必须坚持的一周时间,恐怕将很难完成。

    “坚守、坚持、坚定、坚决”,英国陆军总司令部为了保全更多部队官兵的生命周全、为了保全下已经经过战火淬炼的作战力量、为了可以希冀的未来,他们壮士断臂之举的背后,将会有近十万人来阻挡届时如同钢铁cháo水一般扑向敦刻尔克的德军,同时也有一些防空部队将始终留在战场,确保撤离地区的空中安全。

    “用生命捍卫尊严,用鲜血浇筑明天”

    无情的战争已经将英法联军推向了危险的边沿,被西方人誉为万能的上帝却在接受人们数亿次、无数次的祈祷中并未显lù他的万能,只存活在人们臆想之中的他,比天空中的白云还飘渺、难以捉mō,危难关头还是只有自己努力才能拯救生命,韦斯利便是“救世主”之一,不过他似乎还并不适从这个特殊的“职业”。

    忙忙碌碌,原本以为自己所在的步兵团会成为撤离部队之一,但谁也没想到竟然成了第一个被命令留下阻击德军的部队,和他们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十几个团,按照联军撤离工作组的安排,他们都将以团为单位坚守于各自的阵地上,成为阻碍德军靠近撤离地域的一个个巨大障碍,形成层层阻击、多点阻击,以力求为撤离部队赢得时间,也就是说他们要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来换取更多的生命,同时尽量多拉一些德国士兵来垫背。

    “生命”二字俨然在他们收到命令的时候已经成为了遥不可及的词汇,韦斯利抬头看了看东方的那轮红日,又回头看了看英吉利海峡的方向,隔着太远他不能看到海滩上的忙碌撤离景象,但他可以想象那些即将踏上回家旅程的人是多么的幸运,可他自己呢?却只能在此时此刻用着工兵铲不停的挥舞劳作,为的就是装上更多的沙袋掩体或者挖出一条条战壕、防坦克壕。

    “嘿,韦斯利,你xiǎo子也想回去?”

    刚刚把装满的一沙袋堆放好返回来的乔治,踢了韦斯利一脚后,打开一新的袋子示意后者赶紧装填。

    “回去?”韦斯利狠狠的用铲子铲满了泥沙,吐了一口唾沫后说道:“等老子消灭掉古德里安,xiǎo爷也就该回家了。”

    乔治咧嘴笑了笑,前些日子撵得英法联军最凶猛的就是古德里安的德军第十九集团军,英法联军能有如此的境地,可以说是拜德军坦克部队所赐,这古德里安的部队便是最大的噩梦之源,谁要是能消灭掉这厮,自然能够成为联军的英雄,可韦斯利自量自己只有说说的份。

    韦斯利和乔治两人正如同众多的留守士兵一样,此时此刻他们都在抓紧时间抢建工事,要撤离的部队为他们留下了太多的重型装备和弹yào,所以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还得修建地下仓储库以储存这些坚守至少一周所必需的作战物资,因而整个防御阵地上都是一片忙碌的施工景象。

    可就在乔治和韦斯利又装好一沙袋,由韦斯利负责见将沙袋扛去堆放的时候,天空中突传来了一阵低沉的嗡鸣声,仿佛从东北面有一大批蝗虫正向敦刻尔克扑来一般,嘶鸣的叫声很快成为了视线里的一架架凌空飞过的轰炸机群,德国的陆军没有扑向敦刻尔克,但德国的空军却按时到来了。

    顾不得什么修建工事了,乔治和韦斯利两人以绝对的速度扑向了最近的一个防空dòng,天空中并没有传来熟悉的“呜呜”声,那些轰炸机根本没有将宝贵的炸弹仍在防御工事上的的打算,担负前进护航的德国空军战斗机更是一马当先的首先扑向了撤离海域,在乔治和韦斯利的耳朵里只留下一阵阵嗡嗡声。;

    而此时此刻的海滩上,敦刻尔克港口周围,正有无数的联军官兵正等待着乘船撤离法国,德国空军轰炸机、战斗机、俯冲式轰炸机等飞机到来之时,犹如一只只闻到了血腥味儿的秃鹫一般顿时撒野开来,那些冲在最前面的战斗机很快发现了整个海域都没有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掩护之时,顿时变得更为大胆了,飞出了外海后纷纷大角度转弯,同时下降飞行高度。

    就在这个时候,联军的防空部队也纷纷开炮了,各种口径的防空高炮都卸下了伪装,士兵们的cào作下、军官们的命令下瞄准着天空中的那些嚣张的德国战机,很快便开始喷冒了火舌,与此同时德国空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