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行轮流进御的制度,有事没事的时候,都要来“坤宁宫”坐坐,老夫老妻每天都要聊上一聊。
现在两人正谈着朱元璋一怒之下将中书省和礼部官员全部被关押的事情。马皇后劝朱元璋少发些火,这样对身体不太好。况且这么多的官员被抓,朝庭里的事务也都被耽误了,只处罚几个有罪的大臣就行了。至于其他没有过错的大臣,还是尽快恢复他们的公职,让大家处理朝务。而朱元璋心里却另有打算,虽然在嘴上答应着马娘娘,可是心里想的却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两人正说着,他们突觉两眼一花,眼前便多了一个人出来。当朱元璋和马娘娘发现眼前多出一个人来时,心中的惊讶实在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宫禁之中有那多的侍卫,有那么多的高手在保护他们。可是眼下有他人潜入这些高手和侍卫们却都无知无觉,等到来人潜到他们的身边的时候,居然还没有被人发现。如果来人是刺客的话,恐怕朱元璋与马娘娘二人的性命此刻早已不在了。
来人是一个二十岁上下的青年,一身青布衣,也算是遵守了朝庭的制度,俊逸的面容上带着淡淡的笑意,正望着朱元璋与马娘娘二人。
朱元璋一见来人,却是自己曾经见过的,正是那个在栖霞山上连赢自己数盘棋的那个青年。他沉着脸向那青年道:“是你?”
“不错。草民吴天远见过陛下!”吴天远只是欠了欠身,并没有给朱元璋跪下磕头,这让朱元璋的心里很是不爽。
“你好大的胆子!你来这里作什么?”朱元璋的语音里充满了恼怒。他一方面恼怒吴天远的胆大妄为,竟然敢独自一人闯入皇宫大内中来。另一方面,他恼怒自己宫中的那些侍卫都是窝囊废,居然被吴天远闯到这里来了,至今还没有被人发觉。
吴天远并不惊慌,而是慢条斯理地道:“陛下,事情是这样的。舍弟李越前受了点伤,而他又道今晚轮到他宿值宫禁。可是他既然受了伤,便来不了宫中。所以便请草民今夜代为宿值宫中。”
朱元璋听到这里,确定了这个吴天远不是刺客,紧张的面孔松驰了下来,语音也缓和了许多:“原来如此!李越前怎么突然受伤了?是谁伤了他?”
“回陛下,是络绒登巴。”
朱元璋皱起眉头来,他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不过听起来倒有些象乌斯藏的人名,便又问道:“这个络绒登巴是谁的手下?”
“是阿古拉的召来的。”
吴天远实话实说,坦然地回视着朱元璋,这让朱元璋觉得很不舒服,他早已习惯了臣子对他低声下气的说话。很显然这个吴天远对他并没有敬畏之心。沉默了一下,朱元璋这才向吴天远道:“你先下去吧,就在门口候着,待会我还要召见你。”
吴天远却没有动,而是向朱元璋道:“陛下,长久以来草民一直有几件事情没有想明白,所以也一直想当面问问陛下。既然今天草民有了这样的机会,草民就放肆了。”吴天远的话音一落,抬手便弹出一连串的指风,直向马娘娘以及他们身边的宫女太监射去。
马娘娘为吴天远的指风所及,尚来不及作出任何反应,立时便昏死过去。而旁边的那些宫女太监也同样无一例外地萎顿倒地,自始至终,这些人竟连一点声息也未发出。朱元璋见着这情形,不禁又惊又怒。虽然自吴天远现身起,朱元璋便知道眼前的这个青年是不怀好意而来,可是他也没想到吴天远竟然还当真敢向马皇后动手。当下他向吴天远沉声喝道:“你对皇后做了什么?”他本想提高声音以惊动门外的侍卫,可是不知为什么当他出声之时,却觉得自己的声音似乎什么东西压抑住了,终究不如自己想像中那般大。
而吴天远一点也不惊慌,只是笑道:“草民中是点了皇后娘娘的穴道而已,不碍大事的。不过依草民看来,皇后娘娘身有暗疾,短一点不过是三四年的寿命,保养得好一些,性命能活长一些,也就能多活个六七载而已。嘿嘿,陛下又何必担心呢?”(《明史&:#8226:后妃传》记载:“后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
第一章 君民往事(二)
朱元璋闻言,面色又是一变。他自从在栖霞山上见过吴天远后,便开始派人对吴天远进行调查,虽然得到的消息不多,可是他此时对吴天远也是有一定了解的。他知道吴天远是天下第一神医“圣手银针”李青山弟子,医道上的问题自然是不会看错的。当下他急急地向吴天远问道:“你知道皇后娘娘的病该怎么治吗?只要你开出方子来,朕重重有赏。”
吴天远却摇了摇头,道:“对不起!陛下,草民的师父临终前曾让草民立下毒誓,决不为任何一个大明官员医病开方。连大明的官员草民都不能为之治疗,更别说皇后娘娘了。还请陛下体谅草民的苦衷。”
说到这里吴天远又想起什么来,道:“听说陛下的这宫里的女眷生了病,从来都不许太医院的大夫入宫来看看这些女眷究竟生了什么病。而是找人对大夫说发病的症状,然后让大夫开药。嘿嘿,这样看病,简直是将人命视同儿戏。似皇后娘娘这般,能活到现在也算是她身子骨硬朗。若换了一个人,恐怕早就一命呜呼了。”
朱元璋见吴天远越说越不象话,便怒道:“你到底想干什么?你知不知道?只要我大声一唤,外面立刻便能冲进来十多名高手和数十个甲士来。你的武功再高,也会在转眼之间被剁为肉泥。”
吴天远却对朱元璋的虚声恫吓满不在乎:“如果陛下愿意叫人进来,我也无所谓。不过在草民会不会如陛下预言的那样变成一滩肉泥这一点上,草民可不敢与陛下苟同。”
朱元璋狠狠地盯着吴天远,却没有大声地唤人来。他知道自己只要敢大声唤人进来,吴天远能不能变成一滩肉泥他还不能肯定,而吴天远届时一出手,自己转眼间便横尸“坤宁宫”倒是可以肯定的。
朱元璋将头转了转,向吴天远道:“你的名字叫吴天远?”
“是的,陛下。”
“你知道你的名字犯了禁忌了吗?”
吴天远微微一笑,道:“陛下是不是说您在在洪二年时曾下令,禁止民间用天、国、君、臣、神、尧、舜、禹、汤、文、武、周、秦、汉、晋等字取名?不过草民的父母为草民取名的时候却是在洪武二年之前。而草民的父母也因战乱不知去向了。所以在草民未曾见到父母之前,是不敢轻易改名的。”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天地君亲师。君命在亲师之前,你这样不遵朝庭号令,便是目无君父!便是乱臣贼子!”
吴天远却道:“草民只听说过‘百善孝为先’!草民平生只跪拜过父母和师父。至于其他人,也受不得草民一拜!至于草民到底是不是乱臣贼子,就随便陛下如何定论了,反正草民本来就是一介江湖亡命。”
朱元璋听着吴天远的意思,普天之下只有吴天远的师父和父母值得吴天远尊敬,甚至连天地,这家伙也不放在眼里,他这个皇帝在吴天远的心中自然更是没有一点地位了。朱元璋最为讨厌的就是吴天远这种不将他这个皇帝和他所建立的朝庭放在眼内的人。本来他还因为吴天远是李越前的大哥,对吴天远有一丝好感,想将吴天远也召到朝庭里来。可随着吴天远的那几指和刚才的这几句话,吴天远在朱元璋的眼中已不再是拉拢对象,却成了要被铲除的敌手了。
朱元璋听到“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后,不禁又联想到下句“万恶淫为首”来。这使他想到自己在栖霞山上曾对柳含烟动了淫心,而吴天远此时似乎也在用这句来讥笑自己。一想到这时,朱元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可是自己的性命现在却捏在吴天远的手中,自己发火也没有什么用处,弄不好还会惹出别的什么祸事来,因此他只有两眼望着天,不言不语。
两人僵持了好一会。朱元璋知道总是这样下也不是个法子,这才叹了一口气,道:“你有什么事情想不明白的,你就尽管问吧!”朱元璋此刻只想赶紧将吴天远骗出去,然后再找侍卫和甲士来收拾他。
吴天远的脸上笑容依旧,双目之中却是寒光隐现:“既然陛下让草民发问,草民便却之不恭了。草民要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吴天远说到这里时双睛紧盯着朱元璋的双睛),就是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朱元璋刚才在设想着吴天远会问他什么问题,也在肚子里拟好了各种答案,因此只要吴天远的问题正对得上,他便会随嘴将答案说出来。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吴天远竟然会问刘基是怎么死的,据他所知吴天远与刘基一点关系也没有。可吴天远就是问出了这样一个令他意想不到的问题来。仓促之下,他不及多想便答道:“刘伯温是病死的,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吴天远却摇了摇头,道:“据草民所知,并非如此。草民查过太医院的记录,说刘基死后,在他的腹内取出一块石头来。从这一点看来,刘伯温一定是中毒而死,而且所用的还是最为低劣的毒药。若是使毒的大行家,是不会用这样的毒药的。据草民所知,洪武八年刘伯温在京城生病之时,陛下曾派遣胡惟庸领着太医去为刘伯温诊治。可是他们去过后没多久,刘伯温便毒发身亡了。这难道是巧合吗?我看一点也不象,肯定是太医得了你的密旨,在看望刘伯温的时候,给他下了毒!”
说完吴天远双目中寒光四射,罩定了朱元璋,似乎要将朱元璋看穿了一般。朱元璋则显得十分慌乱。在刘伯温被毒死的这件事情上,他是问心有愧的。慌乱之中,他道:“不是朕干的,一定是胡惟庸干的。胡惟庸一直与刘基不合,肯定是他串通好了太医,给刘伯温下毒的。”
第一章 君民往事(三)
吴天远却不理睬他的辩解,自顾自地道:“陛下为什么要杀刘伯温呢?这件事情还真让人觉着奇怪啊!刘伯温可以算得上对陛下最忠心的臣子了。在陛下打天下的过程中,他独挽乾坤,帮你定下了先灭陈友谅,再并张士诚,最后鼎定中原的计策。他可以算得上居功至伟,可是陛下分封功臣的时候,刘伯温也只不过被封了个诚意伯,岁禄更是只有区区的二百四十石而已。而当时被封为韩国公的李善长,岁禄却有四千石。这是因为刘伯温的功劳没有李善长大吗?还是因为刘伯温不是淮西人?”
“刘伯温不是淮西人,在这个充斥着淮西人的朝庭里自然是无法立足了。所以当刘伯温向陛下提出致仕还乡的时候,陛下一口便答应了下来。可是刘伯温这个人太聪明了,聪明到你对他一点也不放心,你不但把他的儿子留在京城做人质,还经常派人去刺探他。后来胡惟庸说刘伯温要在有王气的地方修建祖坟,吓得刘伯温赶紧又回到京城来向陛下申辩。而陛下呢?你却不给刘伯温任何机会,直接将他的傣禄给夺了,还限制他的自由,不准他离开京城。刘基也没办法,写了一首咏梅的诗呈给您:‘我家洗砚池边水,朵朵开来点墨痕。不要枝头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虽然诗写得不怎么样,可是用以表明自己的高风亮节还是足够的。嘿嘿!即使是这样,这样一位人杰最终还是逃不了被你毒死的下场。而他的大儿子在今年年初也被人整死了,不过这件事情倒是胡惟庸所为,与陛下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是这样一个为陛下立下汗马功劳,在各位功臣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什么错也没犯,只因为不是淮西人,便被陛下弄得家破人亡。也的确令人心寒!”
朱元璋没有说话,可是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吴天远的话每一句话都象一支支利箭,直射入他心中最为隐秘的地方。而且他也的确是对不起刘伯温一家,他向来不愿提起这件事来,而这四年来也没有人敢在他的面前提起这件事情。没想到今天这个自己找上门来的吴天远竟然当着他的面将这件事情剖析得清清楚楚,令他感到十分难堪。
吴天远见朱元璋不说话,便冷笑一声,道:“草民再问陛下第二件事情,郭天叙是怎么死的?”
朱元璋咬着牙,面色极其凶恶,哼了一声道:“郭天叙是因为陈野先叛变,才以身殉职的。”
吴天远的脸上带着嘲弄的笑容道:“真的是这样吗?怎么草民看着不象呢?”
朱元璋狠狠地望着吴天远:“你是怎么认为的?”
“陛下的泰山老丈人郭子兴死后,军中便推举了他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而推陛下与张天祐为左右副元帅。可是在郭子兴的军中,陛下的队伍人数最多,军纪最好,不但有徐达、常遇春、汤和、邵荣这些猛将,还有李善长、冯国用这些人帮着你舞文弄墨。陛下又岂肯久居于人下呢?只是郭天叙既是你的大舅子,又是正职的元帅。人家名正言顺,你如果无缘无故地造反,你又怕众心不服,弄不好反而会闹个众叛亲离。”
“陈野先的投降是一个好机会。陈野先是因为兵败才近不得已投降的,可是他的骨子里却一点也不想投降,这一点你看得清清楚楚,还装模作样地与陈野先结为兄弟,以麻痹所有的人包括陈野先。你第一次攻打我们脚下的这座京城时,你自己的主力军队却是一动未动,而是让陈野先与张天祐和郭天叙等人去。本来陈野先的家小留在太平作人质的,而你也偷偷地将他们都给放了。陈野先便越发没有顾忌了,立时临阵倒戈,杀了郭天叙和张天佑。而陛下呢?自然而然成为了都元帅,郭子兴的军队也全都归了你。这个借刀杀人的计策简直是神来之笔,竟然不露半点痕迹。”
“而郭子兴的另一个儿子郭天爵到了那个时候居然还敢自不量力地与陛下争夺兵权。他哪里能是陛下的对手?最终当然免不了一死了。不过郭子兴也算是对陛下有再生之恩了,可以说没有郭公,就没有陛下的现在。可是郭公他老人家的尸骨未寒,陛下却接连将人家的两个儿子给杀了,嘿嘿,说起来也不免令人齿冷啊!”
吴天远说这番话的时候,满面微笑,似乎是在说第三人的事情,而非指责朱元璋。而朱元璋在听这番话时,却是又羞又怒。自吴天远向他问话以来,一直问的都是他的阴私而难以启口之事。朝中的许多官员都未必清楚,可是吴天远却都能娓娓道来,说得丝毫不爽。看来吴天远对这些事情调查了许久,也不知道吴天远调查这些事情,究竟是个什么居心。
朱元璋对吴天远所说的话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而是向吴天远问道:“你问这些事情,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吴天远道:“若说有意思,当然有意思。若说没意思,其实也没什么意思。我刚才所问的事情,都不是重要的事情,我主要想问你的事情,却是小明王韩林儿是怎么死的?”说到这里,吴天远的虎目中精光四射,如两道利剑直插朱元璋的腹心,似是要逼着朱元璋招供一般。
朱元璋没有回答吴天远。通过刚才的那段对话,他已经知道无论自己再怎么狡辩,吴天远都会自说自话一番,将自己的谎言戳穿掉。况且在对待小明王韩林儿的这件事情上,他也同样是问心有愧的。
第一章 君民往事(四)
果然,吴天远见朱元璋不说话,便自顾自地道:“其实,陛下这一生也没办过几件错事。可是在小明王韩林儿这件事情上,无疑是陛下平生所办的最失策的事情之一了。当陛下要出兵去安丰救小明王韩林儿之前,刘伯温是极力阻止的。刘伯温以为,只要陛下的大军一出,陈友谅便会乘虚来攻。况且将小明王韩林儿救出来后,又该如何处置?这也是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是继续让他当皇帝?还是要将他杀掉?如果是后者,还不如不去救他,要他作甚!而如果是前者,更是自讨没趣了,平白无故地给自己找一个顶头上司来,那不是自缚手足吗?而且既然接了小明王韩林儿回来,就得建造皇宫给他住,这又得多花多少钱啊!”
吴天远说到这里,痛惜地望着朱元璋:“如果当时你肯听刘伯温的话该多好啊!可是你当时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却就是不听。而刘伯温的话也同样应验了,你这边大军一出,陈友谅的大军跟着就来了。不过陈友谅不够聪明,那时他如果是大军沿江直下,直捣京师的话,嘿嘿,陛下却连回家的路都没有了。而陈友谅却是在洪都外一打就是几个月。结果呢,却被陛下回军鄱阳湖,一场决战,将陈友谅给灭了。”
“到了最后,小明王韩林儿也同样成了烫手的山芋。你自己要称帝了,可是小明王该怎么办?还是一个字——‘杀’!于是你就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走到瓜步时,廖永忠将小明王韩林儿杀了,然后将其座船凿沉。早知如此,你当初又何必亲自去救他?不过,你对自己弑君的这件事情,一直耿耿于怀,生怕别人将其揭发出来。而廖永忠实在不够聪明,他替陛下承担了这弑主之名,自然是陛下的一块心病。迟早有一天陛下会将其收拾掉,他居然仍然赖在朝庭里不肯离去。果然,到了龙凤八年,你随便给廖永忠罗织了一个僭用龙凤诸不法事的罪名,将他给杀了。说到这里,草民突然间发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无论陛下投靠谁,那个人都不会有好下场。而无论谁为陛下卖命,最终都会倒大霉!”
朱元璋这时已经恢复了平静,他的心里虽然对吴天远恨之入骨,可是脸上却不再流露出来了,只是坐在那里静静地听吴在远侃侃而言。他知道吴天远就要将谜底揭开了——为什么问他这些不着边的事情!
吴天远叹了一口气,道:“先师临终之前,曾遗令草民为小明王韩林儿报仇。我想陛下应该知道,先师早年曾受刘福通的邀请,去汴梁为红巾军将士治病疗伤。其间与小明王韩林儿相识一场。而后来陛下起事之初打的也是小明王的旗号,所以先师一直认为大明的天下便是小明王的江山。而陛下弑君,龙飞九五之后,以先师的武功和能力是难以替小明王韩林儿复仇的,是以先师便将这个重任传到了草民的身上。”
“自从草民武功大成以来,这几年,草民每年到要到皇宫大内来小住几天。每次草民前来之时,都是下定了决心要直接取了陛下的性命。为了这事情,草民也配好了无色无味的毒药,只要草民使出来,陛下手底下那些无用的庸医们是无论如何也查不出陛下的死因的。可是每当草民进了皇宫大内之后,见到陛下勤政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