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枪。

    有了第一个人的经验,这次士兵们稳重多了。

    哪怕虏兵已经开始加快马速。也没人射击,静静的趴在屋顶,等着敌人靠近。

    虏兵骑在马上,身子随着战马起伏,他们也压低身子,紧贴在马背上,这是长久以来的经验,这样可以减少打击面积。可是这样就能避开吗?

    一百步,八十步,放!

    只见虏兵进入八十步,同时松开了拉紧的弓弦。

    同时杨潮这边,队正率先开枪后,其他士兵才立刻开枪,枪声练成了一线,啪啪啪啪啪!

    应声的是一片人仰马翻。

    杨潮冷哼一声,以为趴在马上就打不到了?

    老子打的是马!

    射击的一共三队,杨潮所在这座屋顶。另外一边屋顶,还有两边屋子中间街道上的矮墙后,三队鸟铳手。三十发射击。

    而虏兵因为冲锋,八十步外松开弓弦,速度依然不停,而且开始聚拢起来,直冲街口。

    显然虏兵打算的是,用弓箭压制后,立刻冲上去厮杀。

    一个冲锋就打开明军军阵的经验,他们深入骨髓,一点都不会怀疑。

    可是他们碰到的不是以前遇到的明军。布置的军阵也不是北地明军的步兵阵。

    最关键的是,一波八十步的鸟铳射击显然把他们打懵了。好像撞到了一堵墙一般,立刻就有三匹马被打死。还有七八匹受伤,最严重的是影响了他们的阵型。

    而虏兵保持着冲锋的速度,混乱了一下后,散开了一个正面,并且失去了速度,这给了鸟铳手持续射击的机会。

    整齐的排枪声不断响起,等虏兵分开队形,绕过几匹死马后,距离已经缩减到了四十步。

    此时迎接他们的依然是一阵排枪。

    而他们这队似乎是被挑出来的炮灰,坚持要来攻击一下杨潮的军阵。

    杨潮这边就听到排头射击手不断的催促后边的装填手。

    “快点,快点!”

    然后是队正高声喊着:“射马,射马!”

    接着就是一阵排枪声。

    三十步,二十步,为了这二十步的距离,虏兵付出了十个人的代价。

    而这时候他们终于忍受不了了,已经完全停下来,并且一个个打马吆喝着往回走。

    这让虏兵露出了侧面。

    又给了明军射击机会。

    戚大帅训练鸟铳手,一百步三中二才是合格,杨潮的鸟铳手在淮安可是奢侈的实弹训练了一个月的,水平比戚大帅的鸟铳手只高不低,而现在虏兵距离他们只有三十步,这简直是百发百中,哪怕有一发脱靶,都算对不起在淮安城史可法拨下来那么多的火药铅弹了。

    结果就是三队鸟铳手只各自射击了一轮,然后刚刚露出侧面的虏兵,就全部倒下了。

    没有一个例外,第一波前来试探的虏兵,全灭!

    而且大多数死的都是马,倒是有几个人躺在地上哀嚎,左右翻滚。

    这几个人是因为他们的马被射杀,掉落马下,甚至甩出去的。

    杨潮能看到最近的一个被甩出来的虏兵,距离自己的军阵,只有十步距离,在地上大声叫着,却连翻身都做不到,弄不好高速从战马背上甩出去,他的脊椎都摔断了。

    看到有人朝着那个伤病射箭,是街道里的弓兵,弓兵因为射程的原因,只是在阵后,这次电光火石的战斗,他们连一次机会都没有,只是鸟铳手各自射击了大概五发后,就解决了战斗,让弓兵感到非常郁闷。

    所以就拿伤病解闷。

    杨潮立刻喝令停止,任由那虏兵在地上哀嚎,而他的同伴只能在远处暗自看着。

    杨潮觉得,这样不可能不影响虏兵的战斗意志。

第一百九十三节 声东击西() 
    第一阵,阵斩虏兵三十。

        这样的结果让大家都很开心,见到其他虏兵都不敢过来,有士兵忍不住欢呼起来。

        李五六更是得意,他大出风头,这都是他训练出来的鸟铳手。

        杨潮则暗自思考,在有防护的情况下,合格的鸟铳手确实能够做到对弓兵的压制。

        难怪西方的鸟铳淘汰了弓箭。

        但是平心而论,游牧民族的弓兵是很强的,强到足够跟火药武器对射。

        火药武器要做到压制,第一得有一个好的防护,可以让士兵从容不迫的射击,而不用顾忌;第二得保持一定的攻击密度,必须整齐划一的在合适的距离射击,而且需要持续不断的射击。

        这两点杨潮的士兵都能做到。

        但是刚才的战斗,杨潮觉得还是有不满意的地方,因为队正确实是在八十步处开始命令射击的,但是一枪过后对方就冲到了六十步,而三枪过后虏兵就能冲进到三十步。

        也就是八十步内射击,基本上也就是三枪了,后面需要装填其实时间根本不够。

        要不是刚才第一波打懵了虏兵,影响到了虏兵的速度,恐怕他们就能冲进街垒,然后隔着矮墙跟杨潮的枪兵来一次对刺了。

        杨潮心道,看来戚继光在一百步的最大距离射击,还是有一定依据的,这样至少能保持多一次射击的优势。

        想到这里,杨潮立刻下令,下一波虏兵骑兵冲击,一百步可以还击。

        “大人虏兵冲锋了!”

        这时候亲兵来报北边的虏兵冲锋。

        “所有鸟铳手一百步内开始射击!”

        “南边街口鸟铳队支援北边!”

        杨潮冷冷的回了一句,很快屋顶下面街道上就有士兵开始匆匆移动,排成横队往那边跑步。这是南边地面街口上布置的一队鸟铳手,至于房顶上的,因为不方便运动。因此待命防备。

        虏兵玩的还是简单的声东击西。

        派了三十个人从南边攻击自己,突然从北边大部攻击。这样就能杀杨潮一个措手不及的话,杨潮也不会傻傻的在这里布阵了。

        杨潮手下光是鸟铳兵就有一百,弓兵也有一百,但是自己需要展开的正面却非常狭窄。

        也就是不到一丈的街口,加上两侧基本上也就是一丈的房顶。

        一共三丈,杨潮布置了三十个鸟铳射击手,由于屋顶狭小摆不开,射击手后就只有一个装填手。并没有中间过渡的递送手,因此杨潮在一端只安排了六十个鸟铳手,剩余四十个则在没有受到攻击那一端待命,而且全都是趴在不方便移动的屋顶。

        那么袭击过来的虏兵,至少要面对二十只鸟铳,从一百步外开始的四次连续射击。

        同时这四次射击过后,他们还会遇到刚刚赶到的街口鸟铳射击。

        如果他们这时候能够攻到街口,倒是可以跟杨潮的枪兵隔着矮墙对刺,跟杨潮的弓兵隔着矮墙互相抛射。

        枪声已经响起来,杨潮趴在房顶。看到南边的虏兵似乎没有立刻攻击上来的打算,于是就走下了房顶,朝着枪声正密集响起的北边街口走去。

        啪啪啪啪……

        啪啪啪啪……

        啪啪啪啪……

        啪啪啪啪……

        杨潮听到了隐约可以连在一起的四排排枪声。冒出一股白烟。

        接着只停顿了大概十多秒钟,又是四排枪声,又是一股白烟。

        一切都按照自己所想,前面四排枪声,是屋顶上二十只鸟铳射击手发出的,后来四排枪声,则是街口支援而来的鸟铳手所开。

        杨潮走到街道中央的时候,又听到了啪啪响声,又是一阵排枪声。可以分辨出来这是两排枪声,应该是房顶打的第五轮排枪。

        接着就是声音稍弱的一排。街口的第五枪排枪也响了,因为街口只有十只鸟铳。因此比房顶上二十只鸟铳排枪声要弱了一些。

        往前又走了一半,第六轮排枪响起。

        刚刚走到矮墙下,第七枪刚好响起。

        “大人,不要过去了吧!”

        赵康穿着铁甲挡在杨潮身前,前面正在打枪,显然已经跟虏兵交上了火。

        杨潮点点头,一丈的距离内,十个鸟铳手排开,已经没有位置给自己了。

        但杨潮随即爬上旁边的梯子,爬到半中央,就看到了北方依次而来的虏兵骑兵。

        这些骑兵确实凶悍,他们排成一种楔形的阵型,如同钉子一般朝着街口扎过来。

        这样暴露出来的正面很窄,跟鸳鸯阵有异曲同工之妙,没有展开之前受打击面狭窄,展开之后自己的打击面积又变大,而且可以将对方阵型切开,可以说是最合理的骑兵阵型。

        但是哪怕这样的阵型,也没办法冲击杨潮的阵型。

        因为街口深入三丈后,正面就只有狭窄的一丈,对方根本就不可能展开。

        如果进入街口,不但展不开,还要遭受两面屋顶持续不断的射击,显然冲进街口十分不利。

        虏兵不是傻子,他们根本就没有直接冲进来的打算。

        他们只冲了六十步的时候,然后用弓箭抛射,抛射一轮后,接着是直射,等到了四十步的时候,他们干脆直接拉住战马,下马步射。

        他们主要的目标不是矮墙后的步兵,而是在矮墙后和屋顶上的鸟铳手。

        虏兵的弓手确实强悍,四十步距离,无论是威力,还是准头,他们都丝毫不输给鸟铳。

        结果一时间对射倒是不分输赢。

        只可惜的是,杨潮这边有矮墙保护,屋顶上的士兵则完全趴着,头上还带着铁盔。

        慢慢的优势就显现出来,虏兵的箭只大多数都扎到了盐袋上,少部分抛射进来的弓箭打在明军头盔上也没有什么杀伤力。即便射中肩膀的,射中脖子的,也没有任何作用。因为杨潮变态的给每个士兵都配备了铁甲,更变态的是。这些铁甲每一个都还有护住脖颈的帽帘。

        有矮墙保护,还身披铁甲,不知道要是虏兵知道这个结果,还会不会选择对射呢。

        杨潮蹬上了房顶,优哉游哉的看着。

        “大人,还是趴下吧!”

        赵康也爬上了上来,他是亲兵,必须随身不离。跟他一起的有几十个人,现在攻击根本展不开,防守光靠鸟铳和弓箭就足够了,倒是一时用不上他们。

        杨潮笑道:“放心吧,这里距离虏兵至少**十步,而且还是在房上,如果他们能从八十步距离还是仰射,还能射穿我的铁甲,那这仗也不用打了,直接认输就好。”

        赵康道:“还是小心为好。”

        杨潮道:“我知道”

        说着往下看了看矮墙后的战斗。突然杨潮愣了一愣,接着眼神立刻热切起来。

        他看到矮墙后鸟铳手自然是一刻不停的射击。

        对面的虏兵则下马步射,以战马为防护。战马大多都打死了,他们也不心疼。

        而矮墙后可不止有鸟铳在射击,弓兵竟然也在射击。

        杨潮原本的命令是,八十步外是鸟铳射击,四十步的时候,才是弓兵动手的时候。

        可是杨潮发现,虏兵在四十步左右停下对射,这边鸟铳手依然有条不紊的装填射击,而弓兵也同时还击了。

        不过是鸟铳手在前面直射。弓兵只能跟在鸟铳手后面,拉弓以一定仰角抛射出去。

        这样铅弹和羽箭等于同时落到了虏兵那边。而且一个是直冲身前的铅弹,一个是从头顶落下来的羽箭。打击部位还不一样。

        杨潮心中不由跳起来,这不是说,鸟铳和弓箭在不摆开正面的情况下,可以兼容,可以同时发射,而敌人就有承受双倍的火力打击了吗?

        造成的结果就是,虏兵不断的有人马被打死。

        最后在杨潮这边的鸟铳手射出了十轮,弓箭手也抛射了五六轮后,虏兵承受不住,扔下了五十多匹死马,三十多个人的尸体后,缓缓退后。

        杨潮不由冷哼,这既是声东击西,这样的声东击西倒是多来几次才好。

        唯一可惜的是,杀伤还是少了。

        虏兵这次借助战马,人力倒是大大保存了下来,直接射杀的战马就有五十匹,受伤的超过两百,而人才不过三十人,受伤的也不多。

        虏兵退了,但是却不退远,在大概两百步外,沿河停下来。

        而且还布置了一队队骑兵,留在一百五十步左右的位置。

        虏兵的布置让杨潮军中的士兵非常不满,在距离仓库这边三十到一百步距离内,散落着不少人马尸体,除去那些已经被收走的,还有大概三四十个,这可是三四十个人头啊。

        一个人头三十两银子跑不了,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头可是能让不少人升官的。

        杨潮也很无奈,虏兵这样做,就是不想让明军出去轻松砍人头,如果明军敢去砍头,他们就冲过来砍杀,到时候双方搅在一起,明军的鸟铳也发挥不出威力,冷兵器交锋的话,骑兵可不会怕步兵。

        杨潮心中暗叹,听说满清战阵之上,对待战死或者受伤的人,都是尽量救回。

        甚至有救受伤的人回去后,可以得到对方一半家产的规定。

        总是是尽可能不将自己袍泽的尸首留给敌人羞辱。

        同时大部的虏兵,开始沿河扎营,一副不攻破仓库堡垒,就不走的架势。

        用不知道是抢来的,还是随身带来的一些布匹,木棍虏兵搭起了简单的营帐。

        同时一直没有撤走在前面监视的游骑,让杨潮这边始终不能出去砍军功人头。

        对此杨潮除了惋惜外,还颇有一番感叹。

        

        

第一百九十四节 抢尸() 
就连这个刚刚脱离野蛮的民族,对待战士的态度都如此尊敬,远远高过了汉民族,而汉民族文化中却越来越看不起武士,于是武力也就越来越弱。

    杨潮可不认为汉民族文化中,就从来没有勇气这种良好品德的存在,相反春秋战国以前汉民族可是以勇武著称的,翻开史书春秋战国时期,充满了英雄色彩,武人的自尊心极为强烈,为了名誉一怒杀人的事情常常存在。

    侠以武犯禁,显然这样的游侠勇武精神,不符合统治阶层的要求,因此一代一代压制这种文化,加上独尊儒术后,皇权和儒教结盟,开始压制各方学派,带有侠客精神的墨家被禁绝,刚直的法家,坚强的兵家被压制,勇武精神慢慢丧失殆尽,整个国家的文化都以当兵为耻。

    而国家也将各种无赖、罪犯、人渣统统往军队中塞,把充军作为一种惩罚,更是让军队素质普遍低劣,更让人看不起。

    军人自己都没有荣誉感,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更不用说让别人看得起了。

    杨潮一直想改变这种境况,可惜发现自己的作为一直很徒劳,他手下的兵在军队中到还正常,可是一出军营,跟外人接触,总难免有些自卑感,走在人群中,不少士兵习惯性的都要地头走路。

    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改变整个文化氛围,而要改变整个文化氛围,杨潮就要跟掌权的儒教,跟整个天下的文人对抗,阻力太大了。

    杨潮心中对这种文化缺憾很遗憾,但是却更加坚定了改变的信念,因为不改变就得死。哪怕现在不死,将来还是得死,西方人都走遍了全球。可以说全球化的时代都到来了,可是中国你的军人文化却一步一步回到了奴隶制时期。士兵们犹如奴隶一般,没有荣誉感、没有自尊心,这样的军人组成的武装力量,如何能在大潮中为国挣扎,为民族开疆拓土。

    这种军人文化逐渐衰落的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杨潮感觉好像是宋代。

    汉代是独尊儒术的起源,可是汉代文化并没有完全文人化,而是带有很多的战国风气。汉高祖刘邦都是游侠出身,就难怪这个国家的风气了,因此汉代可以北击匈奴开拓西域。

    从汉代一直到唐代,文人文化都不占有优势,唐代汉人依然很强悍,当时有一汉抵五胡的说法,将军们计算兵力的时候,通常都是将自己的兵力乘以五,然后才跟草原上的胡人军队对比的。

    唐代之后五代十国混乱之后,文化几乎断代。春秋战国的刚烈之风慢慢消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