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可宗不由得有些后悔自己的选择了,自己太贪心了,也是太相信自己的眼光了。

    还责怪自己不该相信那些南京名妓的说法。

    冯可宗也是一个风流人物,常常混迹在秦淮河,跟李香君等人关系密切,他发现李香君、柳如是等名妓,全都对杨潮充满信心。

    但是关于杨潮会如何做,这些名妓也是三缄其口,只表示肯定能办成。

    让冯可宗动心的,是这些名妓说杨潮连捧首辅上台的事情都能办成,怎么可能平不了小小的书生哄闹。

    当然捧周延儒当首辅一事,冯可宗可不相信是杨潮一人之力,那是适逢其会大势所趋,首先是因为皇帝对内阁不满,已经有换首辅的打算,周延儒才有这个机会,其他人做的,不过是推动而已。

    但是冯可宗也相信,杨潮起到的作用不小,而且杨潮通过那件事肯定跟周延儒有一定的关系。

    想到杨潮身后有首辅背书,后来有听说南京兵部熊明遇全力支持杨潮的消息后,冯可宗才下定决心抱上杨潮这棵大树,借助杨潮的东风给自己捞一个功劳。

    内阁有首辅,南京有兵部,这两大高层支持杨潮,冯可宗认为杨潮平息书生闹事的机会很高,因此非常主动的贴上来要求帮忙。

    可是他没想到,杨潮直接把他当枪使了。

    竟然让他干抓人这样的脏活累活。

    而且杨潮很明确的表示了,如果冯可宗不干,这件事就此作罢。

    冯可宗不认为杨潮会不管这件事,但是他认为,如果自己不去抓人,恐怕这件事就作罢了,不是这件事不做,而是这件事跟他冯可宗就没有关系了。

    跟他冯可宗没有关系,将来就没有功劳了。

    做事,就有可能做错事,可是不做事,就不可能有功劳。

    而且让冯可宗更犹豫的是,杨潮是水营武官,他自己手下就有兵,却不派自己人去,而要自己带锦衣卫抓人,这让冯可宗隐隐感觉是不是在坑自己。

    但是他随即就否认了这种猜测,因为大势上,杨潮肯定也是想平息书生哄闹的,这无论如何都是大功一件,如果能做到,没人不想做。

    可是为什么要让自己带人抓人呢。

    想来想去,冯可宗还是想起了杨潮最后告诉他那句话“要想取大利,就要冒大险”,现在想来,那是句真话啊。

    杨潮恐怕是不想自己冒险,才让自己去冒这个险的。

    冯可宗心中暗骂杨潮阴险,但同时也理解,如果自己不付出点代价,凭什么分这个天大的功劳。

    如果自己不干,杨潮恐怕回去找别人,总能找到不要命的。

    “看来这是投名状啊!”

    冯可宗想明白了,这次抓人就是自己向杨潮递交的一个投名状,杨潮就不会老实给自己功劳。

    想到这里,冯可宗才下定了决心,自己不交这个投名状换取功劳,别人就要抢走了。

    。。。

第一百三十二节 四公子() 
冯可宗的表现,杨潮也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他觉得冯可宗怎么也要犹豫好几天的,谁想到当天夜里,锦衣卫就将四公子给抓了起来。

    杨潮不但感慨冯可宗做事果断,而且也有些佩服这个锦衣卫选时机的眼光。

    如果大白天抓人,恐怕会引起很大的恐慌。

    当四大公子在媚香楼饮酒作乐,喝的酩酊大醉的时候,冯可宗不费什么事就将他们一网打尽。

    不过却没有全部抓住,特别留下了一个人,留下了四公子之中的冒襄。

    “杨大人,下面怎么做?”

    既然人已经抓了,投名状也已经交了,冯可宗认为自己算是杨潮的‘自己人’了,做事也不考虑后果了,现在才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或者说他冯可宗才是蚂蚱,而杨潮是站在一旁拎着绳子的俊俏少年。

    看到冯可宗态度坚决,没有以前的畏首畏尾,杨潮明白这个家伙豁出去了,此时让他干什么他都不会犹豫。

    能够忽悠到锦衣卫出面是最合适的,原来杨潮还打算,万一冯可宗最后退缩了,他就得去忽悠一下杨文骢。

    因为杨文骢最近也很着急,南京六部似乎达成了一致,要让十府巡抚张国维全权负责处理此事,南京方面只会派出府尹凌义渠,还有南京提学御史,他一个小县官似乎有点插不上手了。

    所以找过杨潮商议,杨潮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心想如果冯可宗不愿意干脏活,那就让杨文骢干,反正最后肯定能平息,只不过出现意外后需要有人交代,杨潮不想拿自己士兵的命去换功劳,杨文骢却不介意衙门里衙役的命,而那些衙役也没一个好东西,被杀了也算是报应,毫不可惜。

    只是杨潮下不定决心,因为上次跟杨文骢合作过一次,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他竟然首鼠两端,导致杨潮无法将许仲孝打倒,要是这次杨文骢中间又退缩,坏了大事的话,杨潮只能欲哭无泪了。

    所以杨潮第一选择才让冯可宗去做,将杨文骢作为备胎选择。

    现在好了,冯可宗决心很大,很痛快,不像杨文骢那样的读书人考虑的多,结果是多虑多败。

    不过杨潮看到冯可宗一副拼了的架势,也不想他太紧张,万一反应过度也不好。

    于是杨潮决定宽慰他一番。

    “冯大人,不用着急。慢慢等吧。”

    冯可宗依然焦急,昨天夜里按照杨潮的安排,抓了金陵四公子中的三个,故意放过了一个。

    可是今天一早,本来围六部的,围应天府衙门的书生,全都跑过来围了锦衣卫镇抚司衙门。

    现在整个南京的书生,全都在镇抚司大门外,结果今天一大早冯可宗就被镇抚使拉去大骂一顿,要他长个心眼,别被人给耍了。

    镇抚使以为冯可宗被人利用,将书生的火气都转移到了锦衣卫身上,这样文官衙门反而没事了,最后屎盆子都得扣到锦衣卫身上。

    冯可宗被吓了个半死,所以立刻就来找杨潮问计,他也担心是不是杨潮算计了他,让他去抓人,然后让书生把仇恨都转移到锦衣卫身上,从而为文官衙门解围。

    “杨大人,事不宜迟,镇抚使大人已经命本官放人了。”

    锦衣卫这段时间息事宁人,当书生哭庙后包围锦衣卫第二天,锦衣卫就赶紧将在媚香楼中抓到的几个书生统统放了。

    只是书生提出的要求‘交出田畹’,他们无法办到,因为田畹是他们的老大,而且见事态不妙连夜就闪了,早就不知道去了哪里,根本没权力交,也没有办法交。

    锦衣卫镇抚使没想到冯可宗如此大胆,在风头最紧的时候主动去招惹书生,抓了书生中风头正劲的四公子,结果把书生的怒火全都引到了锦衣卫身上,因此立刻痛骂冯可宗,让他立刻解决问题。

    “稍安勿躁。熬他几天。”

    杨潮笑道。

    冯可宗疑惑道:“杨大人到现在还不肯对在下坦诚吗?”

    杨潮笑道:“冯大人过滤了。”

    杨潮知道冯可宗对自己起疑心了,不过杨潮还不能够坦诚,因为具体主意是他最大的本钱,说出去了自己就没有利用价值了,也就没法给自己捞取好处了。

    杨潮继续道:“冯大人不必惊慌,退一万步讲,将来就是伤了几个书生,也追究不到冯大人吧。最多折几个锦衣卫力士而已。再说了,有冯大人在,该是万无一失才对。”

    杨潮的安慰冯可宗却不太认账,他是一点事都不肯出的,他要的是没有瑕疵的功劳。

    “杨大人是明白人,一旦出事,在下恐怕难辞其咎,希望杨大人替在下多考虑一下。”

    杨潮笑道:“冯大人大可安心。只需三天,三天后放人吧。”

    冯可宗道:“三天?”

    杨潮肯定:“三天!”

    冯可宗咬咬牙:“好,那就三天,多一天都不行。”

    杨潮笑道:“多一天也不需要。”

    冯可宗这才道:“那在下就告辞了,杨大人保重。”

    “冯大人稍安勿躁,不如随本官去媚香楼如何?”

    见冯可宗一副急匆匆的样子杨潮建议道。

    希望冯可宗能够淡定一些,杨潮知道这事放在谁身上,大概都不会轻松,否则杨潮也不会坚决不派自己人参合了。

    冯可宗摇头道:“算了。本官得去镇抚司盯着。”

    杨潮点点头,一直送出大营,看着冯可宗一骑绝尘,骑马离开。

    杨潮则坐上马车,往媚香楼去了。

    白天的媚香楼总是很冷清,白天书生们要去围官府,到了晚上他们才来这里疯狂。

    现在的媚香楼已经是这些书生一个最大的据点了。

    “杨公子,大事不好,到底怎么回事啊,锦衣卫怎么将候公子、陈公子和方公子抓起来了?”

    金陵四公子中,只有一个冒襄没有被抓,但是此前偏偏是冒襄带人围攻镇抚司,锦衣卫抓人却偏偏抓了其他三人,那三人不过是包围其他文官衙门,尤其是侯方域只是带人在江宁县衙聒噪,竟然也被抓起来了。

    一直围攻镇抚司的冒襄没被抓,就继续围攻镇抚司,带人围攻其他衙门的公子被抓了,哪里的书生群龙无首,加上怒火都到了锦衣卫身上,索性都来投奔了冒襄,一起围攻锦衣卫镇抚司。

    李香君等人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所以看杨潮一来她就焦急的询问。

    顾湄则冷静多了,看向杨潮的眼光充满怀疑。

    杨潮冲顾湄笑了笑:“呵呵,是在下让人抓他们的。”

    “啊!”

    李香君惊呼一声。

    “为什么?”

    顾湄则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但是她想不明白杨潮为什么抓他们,杨潮此前一直让媚香楼帮他们扬名,怎么突然就抓他们了,而且一下子抓了三个,独留一个冒襄冒辟疆。

    杨潮道:“为他们好。”

    杨潮的答案不但没有让众人明白,反而更是迷惑起来。

    顾湄深深怀疑,很替四公子担心,因为她觉得恐怕杨潮这次会把四公子收拾的很惨,杨潮可没有平白帮人的习惯,怎么看四公子都没给杨潮什么好处,金钗楼还被书生们给砸了,杨潮会不会报复,谁都说不好。

    李香君却有些盲目的相信杨潮的人品,就像她过去曾盲目的认为杨潮是小人一样。

    可她同样想不通这怎么是对四公子好,谁不知道一进镇抚司大牢,就先丢半条命,能平安无事出来的,少之又少。

    镇抚司诏狱的名声,比地狱好不了多少。

    于是李香君疑惑的看向杨潮,希望得到一个答案。

    杨潮笑道:“放心吧。锦衣卫还没有胆量把四公子怎么样。他们进一趟诏狱,只有好处。”

    李香君不说话,直愣愣看着杨潮。

    顾湄却道:“好从何来?”

    杨潮笑道:“因为他们不是为自己进去的,他们是为所有的书生进去的。”

    顾湄和李香君互视一眼,突然觉得很有道理,她们很聪明,很快就想通,如果从其他书生的角度来看的话,他们还真的会以为四公子被抓,不仅仅是个人原因,而是这次书生哄闹,因为四公子是名义上的领袖,所以才带来了这个灾祸。

    书生们会自然的差生一种,四公子是为了大家被抓进去的,所以才会在冒襄的带领下,放弃围攻其他衙门,全都去镇抚司哄闹。

    那么这样一来,四公子在所有书生的心目中,岂不是等于英雄了。

    李香君顿时道:“如此一来,四公子岂不是天下闻名了!”

    这样的话,确实是为了四公子好。

    杨潮却摇头:“现在还不是。”

    顾湄道:“那什么时候是?”

    杨潮笑道:“如果岳飞不是被冤杀在风波亭,未必就比当时的韩世忠等名将更出名,因为他的死,反而成就了他,他成了英雄,成了圣人。”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有些人死了反而比活着的时候更能让人记住。

    耶稣如果不是被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上,就只是一个传教士,不会成为上帝之子,更不会成为救世主。

    耶稣活着,只是一个人,耶稣死了,反而成了神。

    因为他的信众将耶稣的死不单单看做是一个人的死,而是当做为了所有人而死,这样的死就成了殉道。

    同样的道理,四公子被抓会被认为是替所有人被抓的,当然如果他们死了,也成了殉道,会进史书的。

    李香君和顾湄却同时惊呼:“杨公子,万万不可!”

    。。。

第一百三十三节 穷书生() 
“放了侯朝宗!”

    “放了方密之!”

    “放了陈定生!”

    侯方域字朝宗,方以智字密之,陈贞慧字定生。

    镇抚司大门外,聚集了近两百书生,大声叫嚷着,甚至推搡着镇抚司大门。

    还有拿着白漆四处涂抹抗议的,有拿石块砸大门的,有往高墙里面扔砖块的。

    但是镇抚司大门紧闭,丝毫不理会这些书生的哄闹。

    在一个角落里,冯可宗眉头深皱,书生的人数在增多,早上才只有一百来个,现在快两百了。

    但是整个南京城的书生在减少。

    张贴了两张威胁告示后,南京城的书生已经走了很多,抓人之后,又走了很多。

    可是没走的发疯了一般,全都跑来镇抚司了,看这样子大概快要控制不住了。

    一改往日还算斯文的哄闹,今天书生显然已经动武了,冯可宗很担心书生放火。

    如果镇抚司被一把火烧了,他冯可宗怎么说都是失职。

    真是给自己惹了一个**烦啊。

    冯可宗自嘲一般,拉过旁边一个人,这也是一个乔装成普通人的锦衣卫。

    “快去媚香楼找找杨公子,问问该怎么办。”

    那个锦衣卫知道形势严重,不敢耽误立刻骑马离开。

    ……

    媚香楼中。

    面对两个名妓的惊呼,杨潮不由哑然失笑。

    “你们该不会以为我要杀他们吧?”

    两个名妓同时点头,神色极为凝重,杨潮的表述太恐怖了。

    李香君刚刚听完杨潮对岳飞的论述,也觉得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却吓了一大跳,难不成杨潮是想让四公子殉难,然后名垂青史,这样确实是帮他们扬名了,可是李香君不愿意看到这些风流才子死,那样她就太内疚了,站在李香君的角度,始终认定这次书生哄闹是从媚香楼而起,她难辞其咎,无论谁死了,都是因她而死。

    顾湄也以为杨潮会杀四公子,但是顾湄却认为杨潮大概是出于报复,报复书生们砸金钗楼之仇,不过不可能向所有书生报复,就只能拉出书生中的四大公子来泄愤。

    顾湄反问:“难道不是?”

    李香君却叹道:“肯定不是吧。”

    杨潮摇头叹息道:“几个书生而已。犯不着杀他们!”

    李香君长舒一口气:“杨公子果然是识大体的。”

    顾湄却道:“难道你不恨他们砸了金钗楼?”

    杨潮笑道:“顾姑娘也太小瞧在下了。”

    顾湄哼道:“那就好。不过别忘了,你还欠我东西呢!”

    杨潮愣了愣,才想到,自己曾经答应帮顾湄作一首诗,不过到现在也没作出来。

    歉意道:“不敢忘。”

    顾湄道:“不敢忘就好。”

    说着白了杨潮一眼。

    其实顾湄是故意在媚香楼,在李香君面前说的,因为这样一来,她们都知道杨潮欠她顾眉生一首诗,在这首诗还上之前,她们任何人都不能够再找杨潮要诗词了。

    “杨公子有人找。”

    这时候一个丫头跑上来通知杨潮。

    杨潮点点头跟他出去。

    来人让杨潮看了腰牌,是一个锦衣卫,说是冯可宗让他来的。

    来问杨潮到底该怎么做。

    杨潮想了想,让他们在等一天,到明天去张贴第三封告示。

    第三封告示是减会额,打击的是整个江南的读书人。

    这封告示一出,肯定会让书生的情绪完全刺激到爆。

    同时也会将四公子的名声推高到一个临界点,近乎殉道的程度,然后就可以在疯狂书生的面前,将四公子放出来了,让书生觉得他们获得了一个小小的胜利,稍微缓一缓他们的情绪。

    其实杨潮猜测的到,书生此时其实也很怕,读书人不可能不怕官府,不怕国法。

    但是读书人受过教育,读过圣贤书,总认为自己该怎么怎么样,觉得自己有某种高于普通人的使命感,因此他们虽然恐惧,却依然闹事,而且因恐惧变得疯狂,似乎要用肆无忌惮来转移恐惧感。

    这时候官府稍微的一点让步,会让读书人的情绪得到缓解,让他们稍微平复一下,同时也让四公子的地位再次提高一步。

    杨潮认为,只要四公子被放出来,那么就会成为精神领袖,如果他们有点才干的话,也能让他们成为实际领袖。

    到时候杨潮就可以跟他们谈判了,通过四公子控制几百个书生,最后平息此次事件。

    锦衣卫回去后将杨潮的话转告给冯可宗,冯可宗也不知道怎么办了,只能依计行事,此时他已经没有**思考的能力了,包围镇抚司的一个个疯狂的书生,如同一个个恶魔一样折磨他,没有一夜能够安睡。

    只能寄希望于杨潮第三封告示可以吓退书生了。

    极度紧张的看着书生在镇抚司门外闹腾了一天,扔了一天砖块石头,写了一天打字诗词。

    镇抚司完全成了一个垃圾场一样,大门上,围墙上,到处是各种讽刺、谩骂的词句,有的还颇有文采,墙根下,墙里面,到处都是石块杂物。

    杨潮在媚香楼待到傍晚才走。

    没想到冒襄竟然再次来媚香楼了,自己三个兄弟被抓走了,他还有心情来青楼,杨潮不知道该称赞他是胸襟宽广,还是感慨他没心没肺。

    反正冒襄一来,杨潮就走。

    在大门口就碰到冒襄带着一大群气势汹汹,却一脸疲惫的读书人走过来。

    “冒公子,在下江宁黄凤府,久闻冒公子大名!”

    杨潮看到一个身着寒酸的书生,半路拦住冒襄介绍自己。

    结果冒襄瞥了他一眼:“童生?”

    黄凤府尴尬的点点头:“尚未进学。”

    冒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