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潮的估计还是太保守了,还没到晚上,媚香楼就派人来请杨潮。

    “杨公子,可算找到你了,你怎么敢在这里住?”

    来人先去军营,又去了杨家家宅,最后转了一圈才在金钗楼找到杨潮。

    他实在想不到,金钗楼才被砸了,杨潮就敢回来住。

    杨潮不置可否,只问道:“说,什么事。”

    媚香楼来人,肯定是有消息来了,这是正事。

    龟公道:“回杨公子,南镇抚司一个锦衣卫千户请您商议。”

    杨潮点点头:“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就说我马上到。”

    杨潮口中说马上就到,却刻意拖了半个时辰后才出发。

    一路上有些书生恣意放浪,似乎在进行着一场狂欢,肆无忌惮的释放着年轻人的青春,不用顾忌礼教,不用考虑斯文。

    “喝醉了?”

    杨潮都不由怀疑起来。

    到了媚香楼前,书生尤其多,在这里他们也不闹腾,就在外面醉态放浪。

    这是一些贫穷的书生,有的还不是城里的,又没有钱住客栈,索性就在媚香楼前席地而卧将就一夜,第二日继续去官府衙门前闹事。

    杨潮心中暗想,书生果然太多了,难不成苏州的书生到了?

    杭州路途遥远,书生肯定还没到,不过苏州更近一些,也许有脚程快的到了也未可知。

    这次可不光是生员,普通的读书人跟着秀才、举人一起闹。

    跟所有一切闹剧一样,当闹到奔腾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人知道为什么闹了,全凭着一股冲动的惯性往前冲,而这时候也是最危险的,因为没有目的的举动,已经失去了理性。

    杨潮在一群穷书生的羡慕眼神中下了车,走进了媚香楼,龟公一路带到一个偏房之中。

    路过几间雅间,不断听到里面的书生恣意高歌。

    “好一个‘一腔热血酬正义’,我辈读书种子就该有这种胸襟,朝廷不惩治田畹,我等誓不甘休!”

    又是一片叫好声,几个书生醉了,胡乱作诗,余众应和。

    “在下锦衣卫千户冯可宗见过杨兄!”

    杨潮已经踏进了屋子,绕过屏风后是一个小厅,正中摆着一张圆桌,早就置办了酒席,一个三十多不到四十模样的中年,躬身相见。

    这就是请自己的锦衣卫千户,杨潮心中暗道,摸不准此人是好是坏。

    同时回拜道:“在下新江口水营把总见过冯大人!”

第一百二十六节 熊大司马() 
上架前最后一周了,收藏惨淡,这周三更,希望大家帮忙收藏啊。

    锦衣卫千户冯可宗十分客气,对杨潮始终抱着一种请教的姿态。

    杨潮却左右打太极不漏口风。

    冯可宗穿着一身儒衫,显得斯文得体,丝毫不像是一个锦衣卫。

    说话绵柔致密也是丝毫不漏。

    杨潮心中暗道,忘记跟李香君打探一下,这个锦衣卫的来路了。

    两个人说了很多,但却什么都没有说。

    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

    冯可宗不断的想套杨潮的主意,杨潮则一个劲的强调事不宜迟,万一苏州、杭州的书生来了就来不及了,用事态严重来吓唬冯可宗。

    一直谈到了两个时辰,两人才分别,冯可宗留宿媚香楼,杨潮回金钗楼。

    弹劾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杨潮发现锦衣卫确实焦头烂额。

    田畹父凭女贵,女儿升为贵妃,崇祯皇帝最宠幸田贵妃,他也晋升到了锦衣卫指挥使。

    大明两个都城,南京、北京,锦衣卫就下设两个镇抚司,南北镇抚司。

    南镇抚司的权力没有北镇抚司大,但是同样归田畹管辖,这次田畹闹出事来,南镇抚司难逃其疚。

    头痛的不止南镇抚司。

    书生闹事,提学衙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提学负责监督科举,管理学务,这些书生中有不少是有功名的,闹事肯定是不对的,一个品格不逊就足以证明提学失职了。

    而提学衙门归礼部管,礼部的仪制清吏司直接负责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也就是说这次闹事最少要让一个管理仪制清吏司的郎中负责,同时吏部尚书也有连带责任。

    如果能够稳妥处理,最后罢免几个提学官那就能了事,如果此事最后闹到了兵戎相向,用兵镇压杀了书生的话,不仅是朝廷两百多年来最大的丑闻,恐怕最后就不是罢几个官了,以崇祯皇帝的脾气,肯定又要下大狱了,礼部侍郎最少发配,礼部尚书也得罢官,至于提学,怕是要拉出去杀头。

    反倒是对书生,法不责众,也无法责众最后会不了了之,优容读书人,这才是明朝读书人为什么脾气那么大的原因,到了清朝都跪着自称‘奴才’,一个个反倒乖巧的不得了。

    所以这次事件,锦衣卫和礼部最为着急,如果此时谁能解决了这件事,无疑是帮了这两个衙门大忙了。

    而两个衙门中,谁能处理此事,又是大功一件,所以冯可宗不时流露出来对此事的兴趣,怕不单单是为了解决麻烦,还想立功升迁。

    至于礼部那边,杨潮估计也快有消息了,锦衣卫、礼部,都是大衙门,杨潮得看看他们出的价钱,才会出手。

    但杨潮还想牵上兵部,不仅仅是为自己铺路的原因,杨潮认为这件事情没有兵部出面,也是办不成的。

    ……

    兵部尚书熊明遇,已经过了花甲之年,实实在在一个老人了。

    他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到今年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好当了四十年官,宦海浮沉了四十年,早就让他成了一个人精,政治斗争中的嗅觉极为敏锐。

    他不算东林党这个南直隶地方团地一员,可是政治思想跟东林一致,也总站在东林一边,过去共同跟魏忠贤战斗过,因此在南京也得到了东林党势力的支持。

    但熊明遇已经年逾花甲了,本来已经致仕(退休)了,可是却被朝廷招用,做南京兵部尚书。

    不是朝廷多需要熊明遇,而是因为朝廷这些年缺官缺的厉害,先是东北那几年死了几百文官,这几年又给李自成、张献忠杀了几百文官,崇祯皇帝大狱杀了几十上百文官,官再多也经不住杀。

    而南京兵部这个位子这几年颇为烫手,这些年张献忠、李自成已经活动到了江南一带,南京兵部虽然不如北京兵部那样需要全面负责,可是也有对江南一带负责的责任,一般的官员自然不行。

    崇祯十二年,李邦华做了南京兵部,此人热情颇高,能力也尚可,一上任就大刀阔斧裁撤冗员合并弱旅,视察江防,增设敌台,修建堡垒,绘出长江沿岸江防图进献,申请于要地增设哨所,屯垦荒田储备军粮,可惜的是没等北京批复他的改革计划,他爹就死了,回家守孝去了。

    十三年,邱维珍紧急调人南京兵部,可是邱维珍根本就不想当,上任前就辞职,朝廷不许,勉强上任后,也是隔三差五的辞职,他有个八十多岁的老母要奉养,朝廷也不好太过,最后做了大半年后,邱维珍成功辞职。

    一年多来两个兵部尚书都是非正常离职,实在是挑不出一个合适的尚书了,胡乱凑合又不行,张献忠就在附近的湖广折腾,李自成则在河南纵横呢,随时都能进入江南一带。

    这才想起了已经退休在家的熊明遇。

    熊明遇紧急之下火线上任,好在他过去就曾经做过南京兵部尚书,懂得这个位置就是养老的,只是最近流寇闹腾的厉害,才显得重要,而有政治抱负的年轻人只想留在北京,不想来南京,只能他老熊上任了。

    打着过一天是一天,谁也不得罪,不惹事不找事的原则,熊明遇上任了。

    但是他不找事,事却找他啊,让人头痛的流贼没来招惹他,一群书生却来惹事了。

    对于书生这个比流贼更麻烦的烫手山芋,熊明遇就三个字,‘沉住气’。

    反正差事办得不好,大不了在让他退休,他一把年纪了,皇帝也不可能杀他。

    至于礼部表示的,要派兵封闭四门,熊明遇推拉扯皮了十天都没答应。

    礼部说的好,希望兵部调遣兵丁封锁四门,防止外地书生进入南京,但是同时严格要求兵部不能伤一个书生性命。

    礼部要求也太高了,既要求立刻派兵,又不能跟书生起冲突,熊明遇根本办不到。

    办不到干脆就不办,熊明遇不是傻子,知道这是一个陷阱。

    礼部现在三番五次要求自己调兵,完全是在推诿责任,表明他们尽到了责任,最后打官司的时候,他们肯定会说,他们建议兵部出兵,可是兵部犹豫不决事情最后闹大了。

    熊明遇如果真的派兵,以目前书生的暴脾气,不出事才怪,出了事礼部就更好说了。

    礼部肯定第一个站出来弹劾兵部镇压书生,那样一来兵部就成了罪魁祸首。

    混迹江湖四十年,满头白发的老官僚熊明遇可不吃这套,反正现在自己不出兵,到时候追责的时候,顶多说兵部应对失当,他这个兵部尚书不堪任事,罢免而已。

    出了兵,礼部那些没节操的文官,到时候一推六二五,绝对不肯承担出兵的责任,而且会跟兵部来回扯皮,说他们只是建议出兵,而且强调不能诛一书生,结果死人了,那肯定是兵部没做好,跟他们无关。

    不出兵没事,一出兵肯定负主要责任,傻子才会选择出兵呢。

    这些天,六部衙门整天就这么来回扯皮,礼部推兵部,兵部推礼部。

    今天终于扯清楚了,熊明遇和礼部尚书同时聪明的发现,这件事除了锦衣卫要担主责,还有一个衙门跟书生都有关系,那就是南京巡抚衙门。

    南京巡抚现在是张国维。

    准确的说,张国维是十府巡抚,包括南京、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安庆、苏州、松江、常州、镇江与广德十府都归他管,权力比应天府尹要大的多,真正的地方大员封疆大吏,比传说中的八府巡抚都牛的多,因为他主掌这十府,乃是大明王朝最富庶的十个府,每年一百多万担漕粮都是这里出的。

    而这次闹事的书生,主要是南京和苏州的,正好归张国维管。

    熊明遇和礼部最后达成协议,立刻责成张国维立刻诫退南京生员,并且召回苏州生员,同时阻止杭州生员北上。

    两个衙门完全是在推诿责任,将责任下压给一个巡抚。

    官大一级压死人,顾忌张国维此时也头痛了。

    没想到刚刚作出这个决定,突然礼部尚书拿着一张荐书兴冲冲来找熊明遇。

    “熊老,熊老快看看!”

    熊明遇看过信后:“此子是谁?”

    指着信中推荐人名熊明遇问道。

    “筹十余万金,助周玉绳再相者,既是此人!”

    礼部尚书抚须说道。

    熊明遇纳闷:“不是阮大铖吗?”

    阮大铖这样的阉党,熊明遇也是深恨的,当年他多次被魏忠贤罢官、流放,险些丧命,因此生平最狠阉党。

    礼部尚书道:“以阮大铖和张天如之名,实乃此人一手操持。”

    熊明遇又道:“此人帮阮大铖,或帮张天如?”

    这个问题得问明白,到底是帮谁的,帮阮大铖就是阉党,帮张天如则是复社的。

    礼部尚书道:“怕皆不是,乃为搏名!”

    礼部尚书觉得既不是帮阮大铖的,也不是帮张溥的,而是纯粹一个博取名声的人。

    熊明遇点头道:“那么此人倒也可用。”

    如果只是一个纯粹帮人做事的打手,熊明遇认为用用无妨。

    礼部尚书一喜道:“熊老同意就好。此人要求兵部出面。”

    熊明遇一听要兵部出面,顿时上了三分小心:“要兵部出面作何?”

    礼部尚书道:“此人乃水营一把总,需要兵部行文,并派兵封锁四门!”

    还是派兵。

    熊明遇也不生气,不着急,慢慢道:“调兵兹事体大,尚需仔细斟酌。”

    他用这句话已经推脱了礼部十天了,打死不出兵,是他的底线,这次礼部弄出这么一封荐书,还是也县令的荐书,荐了那么个人,最后还是撺掇自己调兵,熊明遇不敢肯定这是不是一个陷阱。

    礼部尚书一听,老熊还是不肯出兵,顿时大急道:“熊老,事不宜迟啊。”

    熊明遇道:“兹事体大,须仔细斟酌。”

    两人反复扯皮,熊明遇死活不调兵,礼部尚书只能负气而走。

无题() 
温馨提示:网站更名为'狂潮',网址更换为:,请大家记住新网址。

    为了给读者一个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本站不会添加弹窗广告和有声音的媒体、色情广告,

    如果你觉得本站还不错,请介绍给你的朋友;同学!分享是一种美德、无私贡献精神!

    希望大家一如既往支持!狂潮为狂潮读者而生!

    中文简体中文繁體加收藏夹设为首页

    |||||||||||

    搜索书名作者

    用户登录 密码 保存一周

    您当前位置:→→→→

    更多分享:

    回到明末当军阀

    作者:

    滚屏速度:1档2档3档大众档4档5档6档7档 字体大小:再小小号中号默认大号再大更大

    温馨提示:如果此章节出现图片无法显示或章节错误情况,请点击下面的按钮发送报告,数千个在线编辑即可在一分钟内纠正。

    特别提醒:若是图片版的,可以发送错误报告,编辑尽可能转为文字版;若是文字版且没错误,请不要发送报告,否则封ip!

    的第1页内容:

    感谢书友rg1969、vdimir本周的打赏。目前收藏九百了,哎,这成绩!这几年最差了,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收藏一下。

    上一章:

    下一章:没有了;已经是最后一章

    回到明末当军阀的读者读了此章还读了:

    历史?推荐榜

    总

    月

    周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历史?点击榜

    总

    月

    周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按字母索引:

    分类列表:|||||||||

第一百二十七节 便宜行事() 
上架前最后一周了,收藏惨淡,这周三更,希望大家帮忙收藏啊。

    当夜,礼部尚书再次来访熊明遇,又拿出一封荐书。

    这次是应天府尹的荐书。

    推荐的还是那个人,同时还有自荐一封,表示自己也愿意出面。

    应天府尹参合进来,让熊明遇多少有点心动起来。

    如果说上次那封县令的荐书,还能说是冒失,说是一个前途无望的小官想搏前程,但是应天府尹也堵上前途就说不过去了。

    礼部尚书看到熊明遇露出动摇之色,立刻道:“熊老,只要调兵封锁四门,许出不许进,书生自然恐慌,逃回家的话,什么事都没了。”

    熊明遇却道:“兹事体大,须仔细斟酌啊。”

    派兵就是错,宁可不做事,也不能做错事,这是当了一辈子官的熊明遇的心得体会。

    礼部尚书都无语了,熊明遇总是这句话,就是不派兵。

    礼部尚书一急:“竖子不…”

    一句‘竖子不足与谋’险些脱口而出,却听到熊明遇慢悠悠的说话:“也许…”

    熊明遇突然停口,看向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老脸一红,忙道:“熊老请讲。”

    熊明遇也不计较道:“也许我可以见他一面。”

    ……

    柳如是回来了。

    一早入城,本来想派人请杨潮,却听闻金钗楼被砸,柳如是于心不安,结果亲自来看,看过后不由落泪。

    杨潮安慰了几句,柳如是又提出去看董小宛,杨潮让马车拉着一起回家。

    看到董小宛和陈圆圆住在杨家后宅,家具一应俱全(杨潮派人送来的金钗楼高档家具),四个丫头照顾周到,又想到金钗楼被砸的惨象,家具被砸坏,门槛都断了,一应瓷器装饰,统统被砸,被抢,柳如是不由再次落泪。

    “都是小女子的错,连累杨公子了。”

    柳如是已经说了几次。

    “姐姐说什么话,明明是我们姐妹害了杨公子,无以为报心实惭愧!”

    董小宛说着,跟陈圆圆一起拜谢杨潮,同时抹起眼泪来。

    杨潮道:“一间青楼而已,不足挂齿,要紧的是两位姑娘无恙就好。”

    柳如是下拜:“杨公子高义!”

    董小宛和陈圆圆也跟着拜。

    杨潮嘴上不说,心中却暗自得意不已,上次帮阮大铖做事,结果这些女人一个个跟自己绝交,这次自己不过是舍了金钗楼一些家具摆设而已,就让这些女子一个个改变了态度,连李香君都主动帮助自己,仅此一点就赚到了。

    更不用说,自己还得到了陈圆圆和董小宛两大名妓的感恩,这又是钱根本买不到的。

    别的不说,下次金钗楼开张后,有这两个姑娘坐镇,怕是就不愁没有顾客盈门了吧。

    在加上自己独创的大型音乐,以及正在排演的大型戏剧和舞蹈,想必能够引领一段时间的风潮了。

    “少爷,少爷,有人找!”

    杨潮正自得间,突然一个丫头跌跌撞撞的跑进来。

    “谁找我,慢点说。”

    杨潮轻声道,显得极为有涵养,柳如是她们都在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