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潮继续道:“还有——

    “军官无故责打士兵,责打五棍!

    “军官殴打士兵致伤,责打十棍!

    “军官殴打士兵致残,责打百棍!”

    八个队正一脸吃惊,没想到还有惩罚军官的。

    但杨潮还没说完:“还有——

    “无论官、兵,伤人致死者,斩首!”

    训练中没有体罚也不行,但是为了防止军官故意挑刺,借故欺辱士兵,也需要惩罚,不能让军官肆无忌惮,否则官兵感情比如势如水火。

    一旦冒着被打军官的风险,军官绝对不会无故责打士兵了,起码他们会找到合理的理由,而他们能找到合理的理由,那也就证明了士兵肯定犯错了。

    至于伤人致死的事,杨潮不想看到,无论是军官打死士兵,还是士兵打死军官,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杀无赦!

    “好了,都出去吧,把军纪、军法给我记清楚了!”

    全部说完后,杨潮把军官一个个都赶了出去。

    然后自己再次总结起来,军纪军法许多兵书上都有涉及,光杀头的罪名就种类繁多,有什么七禁令五十四斩,杨潮自己都需要不断的时间才能背诵,更不用说那些士兵了。

    因此杨潮想要简化,而且杨潮不认为有些情况会出现,他更相信自己看到的,他看到什么就设置什么军纪和军法,这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金钗楼那边,一切都步入正轨了,杨潮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军营这边。

    各种军纪也不断出台,违犯军纪惩处的军法也一起制定出来。

    虽然不要求士兵被褥都叠成豆腐块,但是要求每日必须折叠被褥,违反者责打十棍,军官负有监督不严之过,责打五棍。

    军营中修有专门的厕所,随地方便的责打十棍,军官负有督导不严之过,责打五棍。

    随着一条条军纪、巨烦的出台,军营也越来越像样子了。

第九十七节 比武() 
将金钗楼交给康悔,同时拜托王潇去经营那张关系网,杨潮就可以专心于军营了。

    杨潮不知道康悔和杨潮能把金钗楼做成什么样子,甚至不知道能不能达到自己预想的三成,因为还没有人做过这样的平台。

    现在的青楼行业,基本是高级妓院和艺术团的结合物,有高价的红姑娘侍寝,有优雅的名妓弹琴唱曲。

    而杨潮给金钗楼打造的发展蓝图,却是国家大剧院和高级交际场所,邀请名妓来演出,相当于邀请明星来走场,同时将文人、富商这样的人物牵连起来,形成一个高等人士交际的场所。

    不过做成什么,杨潮也没精力去管理了,最多是抽时间不定期的去看一看,然后提一些意见而已。

    金钗楼开张集会十分成功,但是练兵也没有耽误,毕竟杨潮只是集会当天去混个脸熟,其余时间都在军营中度过。

    一个月时间,在几个年轻队正,比杨潮更狠的体罚下,一百个新兵各项技能掌握很快,已经相当于杨潮当时训练这些队正三个月的水平了,也相当于后世大学生一个月的训练量,也就是完成了初级训练。

    接着就是技能训练了,主要是长枪刺杀。

    让队正带领士兵,清理出了靠近南墙附近三分地左右的菜地,在上面插上立木。

    立木一人高,又给上面裹上几层草席扎紧,用黑漆标画出胸部的位置,这算是靶子。

    用了三天时间,才树立了五排立木,前四排每排二十六个靶子,刚够两个队训练使用,第五排五个是杨潮和四个亲兵的靶子。

    接着每人发了一杆长枪,然后开始刺杀训练,训练的时候,杨潮也跟着练。

    练兵的目的是为了杀敌和自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道理杨潮懂。

    杨潮不希望自己的兵因为素质太差战死沙场,自己也不希望白白战死,所以自己也练。

    当然杨潮坚持跟士兵在一起训练,也有跟士兵同甘共苦的意思在里面,让大家不会抵触训练。

    另外杨潮还有一个担忧,那就是担心军官在监督训练的时候,再跟士兵产生冲突,自己在场可以立刻制止。

    现在不是过去了,现在开始练习刺杀,每个人手里可都是有长枪的,真爆发冲突,保不准那个二愣子气急了,给自己的军官一枪,那可就完蛋了。

    虽然在杨潮颁布的绝对服从命令,和违犯后的惩罚面前,士兵现在一个个都很听话,可是同时跟军官也更加的对立了,杨潮不得不防出现突发事件。

    杨潮也不会枪法,训练依然是照着靶子刺,刺到把心就好。

    具体姿势,前弓步,用力刺去,谈不上算什么武术,倒是有点拼刺刀的样子。

    军官喊号令:“预备,刺!”

    士兵喊一声:“杀!”

    每个队正带着十二个兵,杨潮自己带着四个老亲兵。

    看着一个个士兵不断刺杀,虽然在军官的监督下,中规中矩,但是显得没有积极性,好似在完成任务一般,

    杨潮心中暗自思索该如何鼓动积极性,现在不是战争时期,虽说农民军在湖广、河南一带流窜,但是南京近郊已经七八年没有见过战火了,战争似乎距离江南很遥远。

    要用战争来动员士兵的积极性,杨潮自己都觉得不现实。

    吃饭的时候,杨潮又闻到了肉味,发现不少士兵也抽动鼻子猛吸,隔壁的陈宽家又在吃肉了。

    杨潮不由得想起,几个月前才开始练兵的时候,几个队正也是这副模样,自己最后用肉作为奖励,训练效率有不小的提高。

    顿时杨潮灵机一动,心想自己怎么把这个诀窍给忘记了,下午训练时候,就宣布了奖励。

    “兄弟们,大人说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比武!”

    “怎么个比法,好,我告诉你,就是比刺杀。”

    “谁刺杀中的最多,谁就赢。”

    “八个队,哪个队今天赢了,今天吃肉。”

    “八个队,哪个最差,罚跑十圈!军官罚跑十五圈!”

    各个队正下午就在自己士兵面前当众宣布了杨潮的命令。

    比武,这就是杨潮想出来的方法,以前训练这些军官的时候,是对那些掌握技能最快最好的奖励。

    不过现在却有八个队,杨潮细想了一下,干脆就以队伍为单位进行比武,赢了有奖励,输了受惩罚,而且军官不但没有特权,反而受罚更重。

    这样一来,军官不但跟士兵同甘共苦,而且还受苦更多。

    希望能用这种方法,将军官和士兵的关系变得紧密起来,起码不能对立。

    “哈哈哈哈,听到没有,想吃肉,就好好刺!都给老子打起精神来。”

    赵康第一个发声,他显得精神十足,他觉得自己教导的这队刺杀水平最好,另外也有表现的味道,这段时间杨潮都冷着他,让他感受到了危机,不敢想以前那么安之若素了。

    他的士兵高声喊着:“吃肉,吃肉!”

    其他几个队正也开始喊起来:“你们想不想吃?”

    士兵喊:“想!”

    “那就招子放亮点,给老子捅准一点!”

    “是!”

    五排木桩,一百多个人,整齐划一,齐齐弓步,刺杀。

    杨潮一边走着,一边喊:“杀头!”

    八个队包括队正都大喊:“杀!”

    杨潮喊:“杀胸!”

    士兵回:“杀!”

    杨潮喊:“杀腹!”

    士兵回:“杀!”

    枪头扎进了木桩中,有的士兵扎进了黑圈的位置,脸上顿时露出欣喜,那些偏出的,则一副懊恼,但是都没有收枪,保持姿势。

    杨潮的四个亲兵,每人负责监督一排,同时手里拿着纸、笔。

    纸上列出一个个士兵的名字,名字下面则是一个个“正”字。

    那个士兵刺中一下,则画一下,五次才是一个正。

    不过这“正”写的是一点都不正。

    四个亲兵一一记录后,杨潮才会喊:“收!”

    士兵收枪。

    杨潮喊:“预备。”

    士兵弓步。

    杨潮喊:“杀头!”

    士兵喊:“杀!”

    再一次刺去。

    再一次统计。

    如此循环往复,每一个士兵神情都是很紧张。

    已经过了三天,其实杨潮意外的发现,当士兵在刺杀的时候,神情极为专注,这绝对不是因为什么红烧肉,有比红烧肉更重要的东西在里面。

    士兵的专注,来自对某种东西的渴望,这种东西叫做“胜利”。

    也许士兵自己都不知道,当他们专心刺杀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没有肉的,肉只不过是一个信号,只有他们结束训练的时候,才会想到吃肉,而在比武的时候,他们心里只有赢。

    男人,或者扩展到所有的雄性动物,没有不好胜的。

第九十八节 谈话() 
杨潮自己则住在一个单间,里面还有书桌。

    不是杨潮想搞特殊化,而是因为自己跟那些士兵住在一起,士兵们会非常不自在。

    杨潮也有很多事情要单独完成,跟士兵住在一起也不方便。

    比如书桌上放置的一个匣子,里面放着一百多张表格。

    这些表格都是杨潮画出来的,内容有名字和军训内容。

    简单来说,这是一份档案,每一个士兵的档案。

    杨潮试图用这种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军队。

    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单独的档案表,上面有他们的名字,简单的身份背景和训练情况。

    训练情况分为四个等级:优、良、平、差!

    ‘优’是最好,目前只有一成的士兵在训练中表现出了优,‘良’则有三成成数量,大多数人都是‘平’,平算是基本达到杨潮的要求,‘差’是不及格,目前只有四个人是差。

    八个军官也被杨潮分为优良平差四等,赵康被杨潮当做心腹,当做副手培养的,目前也不过是良。

    按照这份档案,杨潮隔三差五的跟军中的士兵和军官谈话,同时完善档案。

    “吕末!”

    “到!”

    今天吕末第一个被叫进来,走到杨潮书桌前,啪一声两脚并立,同时一个军礼,吕末是现在杨潮手下八个队正之一。

    “大人!”

    杨潮点点头。

    “坐吧。”

    杨潮指着桌前的椅子。

    吕末神态坦然的坐下,这样的谈话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士兵军官都习惯了。

    “你家里老四?”

    杨潮拿着档案表说道,上面记录这吕末在家排行老四,当然也是孝陵卫出身。

    “回大人话,标下有两个哥哥,还有两个姐姐。”

    “兄弟姊妹五人啊!”

    杨潮小小的惊叹了一下,同时在档案中标注‘男丁三人,非独子’。

    吕末也不隐瞒道:“回大人话,标下不是嫡出,所以要谋一个出路。”

    杨潮道:“那你现在当兵,你老实说心里愿意吗?”

    吕末半天没说话,突然抬头看了眼杨潮,犹豫着。

    杨潮道:“照实说!”

    吕末点点头:“回大人话,标下不想当兵,好男儿谁想当兵。”

    杨潮突然认真道:“吕末。谁说好男儿不当兵。让我说,好男儿就要当兵。我知道你心里不相信。但是我还是要告诉你,我们是不一样的兵,不是好人本官还不会要呢。”

    吕末轻声道:“标下都听大人的。”

    杨潮道:“我想听听,如果不当兵,你打算做什么?”

    吕末想了想道:“小人想读书。”

    吕末的回答让杨潮颇为惊诧,这时代读书的人太少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供儿子读书,就好像赌博一样,能考中一个功名那自然是赌赢了,而且非常赚,可是赢得机会太渺茫了,考秀才考到老都是一个童生的,都大有人在。

    “你怎么有这个想法?等等,你说你是庶出?你娘是?”

    杨潮突然想到,不是庶出,那一般都是小妾或者婢女生的,那这吕末就不是小户人家的子弟了,如果是大户人家的儿子,怎么会出来当兵呢。

    吕末不由低下头来:“我娘是侍妾。”

    吕末似乎深以自己的出身为耻。

    杨潮叹道:“什么出身你自己决定不了,但是你能有什么成就,就看你自己了。”

    吕末这时候抬起头来,显得很坚定:“回大人,小人就是这么想的,小人一直想考取功名出人头地,将来给母亲一个敕命。”

    读书人当官后,家眷也会跟着水涨船高,一品到五品官算是高级官员,如果为官清廉,或者作出功绩的话,朝廷会下发诰书进行封赏其本人和妻室,因此正妻往往称为诰命夫人,品级跟丈夫一致,六品到九品官员用敕书封赏,因此叫做敕命夫人。

    像吕末这样的,母亲是侍妾的,如果他做了官,并且作出功绩,得到朝廷敕命,母亲的身份地位上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起码不会像想在这样,要是父亲突然故去,主母完全有权力把母亲这个侍妾给卖掉。

    杨潮也对明代这种扯淡的制度感到不可思议,柳如是就是那么被卖到青楼中的。

    柳如是曾经嫁给了大学士周登道,周家可是名门望族,书香门第诗礼之家,可是周登道一死,主母还是把柳如是这个小妾卖到了妓院,要不是柳如是自己确实有才华,恐怕这辈子就毁了。

    这显然太无情了。

    不过一般情况下,如果小妾有所出,尤其是生一个儿子的情况,那么她就不会被卖了,因为她儿子有财产继承权,会赡养她,所以吕末完全是出于自身的原因,想要通过科举洗刷他妾生子的耻辱,看来这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

    杨潮点了点头道:“你的想法很好。不过武官也可以得到敕命的。”

    杨潮的把总是七品武官,如果他立下功劳,家人也会被敕封的。

    吕末点点头,但是显然没有信心,这些他早就了解的很清楚了,七品武官才有敕命,文书用铠甲葵花引首,抹金轴,柳叶篆织文,但是吕末不认为在杨潮手下能升到把总去。

    杨潮自己才是一个把总,除非杨潮能够升官,否则吕末没有任何希望。

    而且就算他能升为把总,还要立下功劳,这年头明军屡战屡败,不战死沙场就不错了,谈什么立功。

    杨潮知道自己说服不了吕末,也不费那个劲了,又聊了聊,得到了一些其他情况。

    吕家是制圃为业的,过去有十亩地,制圃一般指的是种菜,不过吕家主要是种花,附加值很高,所以吕家也是小有资产。

    吕末的父亲正妻一连生了两个女儿,之后几年都没有怀孕,于是狠心纳了一房小妾,结果纳完妾后,正妻却连生了两个儿子,小妾也给他添了一丁。

    因为家里小有资产,小时候吕末也开蒙过,可惜没读几年书,家道中落,家里的地被孝陵卫指挥使借故豪夺,吕末不但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从此艰辛度日租种别人家的土地,他小小年纪就要下地干活。

    母亲也时常受到大妇欺凌,常常威胁要卖掉他母亲。

    后来杨潮招兵的时候,吕末更是在两个长兄和主母的劝说下,被父亲送到了杨潮这里。

    吕末开蒙过,这倒是让杨潮颇为欣喜,这时代要在大街上撞到一个读书人,比后世碰到一个大学生还稀缺,因此杨潮有一种撞大运的感觉,现在军中所有的文案工作都是自己亲自做,这显然不合理,一百个兵的时候还可以,要是将来自己升官了,一千个兵,一万个兵的时候,肯定就忙不过来了。

    不过吕末老实承认自己很多年没读过书,已经忘了当年识的那点字了,这又让杨潮颇为可惜,不过吕末总是有基础的,如果能恢复读书,兴许能够重新识字也说不定,杨潮决定,该抽时间帮吕末识字了。

    “好了,你出去吧。把李五六给我叫进来!”

    跟吕末的谈话就到这里结束。

    李五六是一个大汉,有把子力气,就是反应稍稍迟钝了一些,上次跟队正发生冲突的,就是这个家伙,他是水军左卫的一个军户出身。

    “你爷爷五十六岁有了你,所以你叫李五六是吧?”

    开口杨潮就问道。

    李五六:“大人明鉴。”

    杨潮笑道:“闲话不多说了。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李五六道:“每天都能吃饱饭,又是还能吃到肉。小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杨潮道:“那么说我对你们很好了。”

    李五六道:“大人对小人好。”

    杨潮继续道:“老实说,你最近在训练中表现很好,本官有意提升你做队长。但是暂时还只能让你当一个兵,你知道为什么吗?”

    李五六道:“小人知道。因为小人老犯浑。”

    李五六说着露出歉意,这小子脾气不太好,大概跟他交代的祖籍山东有关,山东大汉,给人的印象就是脾气火爆。

    “大人明鉴,小人也不想跟王队正打架,就是他太欺负人了,俺爹都没打过俺。”

    杨潮道:“我知道,你身上有把子力气,刺杀也练的很好了,明天开始你学着拉弓射箭,如果到年底你学的好,我就给你一个队正,还给你长到一两的军饷,回去给你爹看看。”

    李五六忙道:“小人谢大人栽培。”

    杨潮点点头:“你出去吧,顺便把王璞我喊进来。”

    王璞进来后,杨潮把自己打算抽调李五六去练弓箭的事情告诉了他。

    王璞这时却颇有悔意,请求杨潮不要抽李五六走。

    “这个兵不是不听话吗,如果我没记错,跟你打过至少三次架了吧,板子没少挨,就是管不住。”

    王璞道:“是,他是不听话,可是他刺杀练的好。”

    杨潮心中不由暗笑起来。

    自从他开始让几个队比武后,每个士兵每天挥臂刺杀的量虽然少了,效果却大大提高,因为每个人刺杀的时候都十分小心仔细,因此技术增长很快。

    这个李五六大概有这种天赋,是所有士兵中名列前茅的,刺杀一百次,他至少有九十次能够刺中目标。

    而王璞队中却有几个拖后腿的,几次他都险些落到了最后几名,要被罚去跑圈了,如果把李五六这个尖兵抽走,他有很大的几率会成为末尾。

    王璞不是畏惧惩罚,而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