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击前夜,九江城一个副将悄悄出城,进入谢飞营中,跟谢飞当面商议,让谢飞给他一夜时间,他回去招呼旧部,第二天清晨就会发动,将九江城拱手献给谢飞。

    谢飞一点都没怀疑。安心的等到了第二天早上,可结果确实有人献城了,但不是那个副将,那个副将早就在昨夜护送洪承畴一起跑了。

    显然这个副将是洪承畴的亲信,欺骗谢飞的目的不过是让谢飞放松警惕,给了他们一整夜的时间。

    占领了九江,却丢了杨潮最看重的洪承畴,谢飞懊恼不已,派兵追出了几百里都没有追上。

    得知洪承畴成功从九江脱险后,杨潮不得不调整军事部署。北方多尔衮给杨潮的压力很大,不能动江北之兵,但是攻占九江之后,就不需要在九江附近部署太多军队了。

    让谢飞坐镇南昌。只在九江留下江帆的水军和一千守军。调吕末前往袁州府、吉安府,许多男则在赣州和南安府,杨潮可不想看到洪承畴再一次从中央突破自己。

    处理完这些后,杨潮才回到了南京。

    回家的时候,家人在龙虎将军坊前迎接自己,但是这次多了一个新人。弘光帝朱慈烺。

    “陛下!”

    杨潮老远的跳下马来,走到跟前就势就要跪下,但是却被朱慈烺一把抓住。

    “哎,忠义伯辛苦了!”

    朱慈烺双眼中满含一股饱经沧桑的神色叹道。ad2;

    “陛下受苦了!”

    杨潮客气道。

    朱慈烺摇摇头:“孤王已非皇帝,愿做一太平王爷足以,忠义伯切不可再称陛下。”

    杨潮哈哈一笑:“殿下!”

    朱慈烺这才点了点头。

    其实朱慈烺用不着住在杨家,南京就有皇宫,虽然失了两次火,一次是杨潮故意放的,目的是栽赃聚众闹事的书生,那次只是在空地上点燃了几堆木材而已,但是第二次却是真正的起火,第二次是孔有德放的。

    但是之后杨潮都找人修复,皇宫依然能够住人。

    就算不愿意住冷清的皇宫,可是南京城中还有去处,定王朱慈炯也在南京,朱慈烺当皇帝的时候给他修了个花园做定王府,朱慈烺完全可以投奔弟弟去,可是他还是没有去。

    他就住在杨家。

    这态度很明显,是摆明一种支持杨潮的态度。

    其实朱慈烺被俘之后,很多事情他都想明白了,他看通透了。

    在北京当俘虏的时候,整日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幸好有杨潮的兵威在,他始终有价值,这才没有被多尔衮杀掉,因为杨潮一直打着弘光帝的旗号,如果杨潮自己直接拉出朱慈炯另立新君的话,怕是朱慈烺早就没命了。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只是让朱慈烺认为杨潮念旧情的一件小事,真正的原因是,他看透了那一群满口仁义道德的文臣,平时一个个故作忠烈,可是到头来哪里有一个忠臣。ad3;

    他在北京的时候,每每被杨潮挫败,多尔衮就会把朱慈烺拉出来,让他陪着各个大臣,权贵宴饮,朱慈烺看到许多过去在朝中当官的文官,他们一个个的嘴脸让他感觉极其恶心,尤其是其中几个位高权重的家伙。

    “忠义伯若有朝一日能攻入北京,此等人物皆可杀,山东孙之獬,顺天冯铨等辈可杀,陈名夏等辈可活。”

    山东孙之獬、顺天府的冯铨,这两人都有阉党背景,冯家也是豪族,万历年间冯铨就中了进士入了翰林院,而他父亲也是当朝大官,刚刚入朝的冯铨因为受到他父亲牵连,父子一起被人弹劾罢官。

    到了天启年间,魏忠贤去涿州进香的时候,冯铨抓住机会,在路边跪迎,得到了魏忠贤的赏识,重新做官,魏忠贤倒台后,他自然又受到牵连被罢官。清军入关之后,为了拉拢人心,对冯铨这种在当地有势力有北京的大豪族官员,大加录用,冯铨也就顺应了满清的天命,踏踏实实给新主子卖命。

    孙之獬同样如此,魏忠贤倒台后,他也被罢官。但是此人在家不甘寂寞,等满清入关后,立刻按照满洲习俗,让老婆女儿放开了小脚,一家男丁剃了头发,并以此表功“臣妻放足独先,阖家剃发效满制”,以此取悦多尔衮后,果然得以入朝做官。

    孙之獬的卑鄙无耻还不止于此,当时多尔衮尚未下达剃发令,因为大量明朝大官投降,所以上朝之时,往往有两班,一列为汉臣,一列为满臣,孙之獬上朝之后,因为脑袋上顶了一根小辫子,汉臣不容他,满臣也觉得他是汉人,容不下他,结果很长一段时间,孙之獬只能站在中间位置,既不是汉也不是满。

    但是孙之獬很快就上书要求剃发易服:“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之从汉旧,而非汉旧之从陛下,难言平定,难言臣服也。”

    正因为孙之獬的谏言,多尔衮才顺势下达剃发令。

    像孙之獬和冯铨这种人,能够把魏忠贤这样的太监当做主子,显然没有一点文人士大夫的清高,因此是毫无廉耻心的,所以格外的引人憎恨。

    朱慈烺在北京的时候,也曾跟这二人宴饮过,但是在多尔衮面前,此二人对朱慈烺这个旧皇太子,新大明皇帝极尽挖苦讽刺,让朱慈烺的心灵很受伤,所以他觉得这二人皆可杀,但是陈名夏这样真正的文士,虽然也投降了满清,但是却有文人的操守,对旧主报以礼仪,让朱慈烺心怀感激,觉得他可活。

    “此辈汉奸,人人得而诛之,殿下所言下官谨记。”

    杨潮也很给朱慈烺的面子。

    朱慈烺叹道:“孤王亦有大错啊,若非当日亲信文臣之言,错怪了忠义伯,我大明天下何至有今日。”

    当年刘宗周那群人整天在朱慈烺耳边说杨潮坏话,搞的朱慈烺跟杨潮离心离德,结果清军南下,这些文人保护不了他,他只能逃走,最后被俘受辱,可是那群文臣呢,依然高官厚禄跑到福建忽悠另一个小皇帝去了,而且还依然享有盛名。

    而他朱慈烺却在北京朝不保夕,正日间被人羞辱还要赔笑,他很是体验了一般当年宋朝徽钦二宗的心境,也一直恐惧会像徽钦二宗那样被人杀掉,幸好他比徽钦二宗的命好多了,因为杨潮的关系,满清竟然把他给放了。

    杨潮也叹道:“文人吗,好名,不计后果,不能不信,也不能偏信!”

    朱慈烺叹道:“可惜孤王彼时不懂事。”

    说完默默看了杨潮一眼,突然躬身九十度鞠躬:“望忠义伯不计孤王过错,日后依旧一心为国尽忠,孤王感激不尽!”

    看到朱慈烺下拜,杨潮万万没有想到,愣了一下才赶紧扶他起来。

    “殿下,万万不可!”(。)

    printchaptererror;

第四百五十六节 妹妹大婚() 
跟杨潮见过面之后,朱慈烺这才离开杨府,安心的住进了他弟弟朱慈炯的定王府去了。乐文移动网【更新快请搜索】

    朱慈烺去了定王府,他弟弟朱慈炯却三天两头往杨家跑,借口是来看望他姐姐的。

    杨潮抱孩子的时候,时不时看到朱慈炯贼溜溜的样子。

    问朱媺娖,她也不说。

    为了不使内宅发生冲突,杨潮采取了严格的管理,以十天为限,正妻朱媺娖哪里四夜,三个小妾哪里各两夜,如此倒也平静,要是闹出甄嬛传那种宫斗来,杨潮想死的心都有。

    四天后,杨潮在董小宛房中过夜,将此事一说,才知道了实情。

    原来定王这小子看中了杨月,想娶杨潮的妹妹为妻。

    “这可不行!”

    杨潮搂着光溜溜的董小宛当即反对。

    “为什么啊?定王怎么说也是皇天贵胄,而且尚未婚配,如何不行?”

    董小宛奇怪的问道。

    “朱慈炯这小子花花的不得了,整天流连秦淮河,这样的男人靠不住!”

    杨潮十分坚决道。

    董小宛瞥了他一眼:“你不也是这样。”

    杨潮哼道:“我去秦淮河可没有睡姑娘!”

    董小宛娇笑:“可最好的姑娘都被你娶回来了。”

    “嗯!”

    杨潮不由看她,董小宛竟然也挑衅的看着杨潮。ad1;

    “呵呵,你个小妮子,是不是教训不够啊。”

    “你来教训啊!”

    又一番大战之后,累的跟一头老牛一般的杨潮喘着气。

    “你说朱慈炯这小子,哪里来的钱整天玩闹啊。”

    “定王出去玩,还要钱吗?”

    也对,作为崇祯的皇子,这个旗号还是很好使的,去哪个青楼,那是给面子,别提钱。不收青楼的钱就算是客气了。

    另外还有一群遗老遗少,比如南京城中的勋贵们,这些勋贵虽然操守不行,但是可是仗着朱家的牌子吃饭的。阿济格打到南京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投降了,结果等来的不是阿济格,而是杨潮,落了一身腥气。

    不知道是出于对朱家人愧疚呢。还是因为什么反省心态,这群人对定王可好的很,时常送些银子,朱慈炯在南京的日子过得可是很宽裕的,别的不说,就杨潮这几天看到他送来的那些礼物,没有几百两银子就打发不了。

    弄清楚这些情况,杨潮也不得感叹,谁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的,说这话的人肯定是鸡。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凤凰,这些皇族子弟,改朝换代除非被杀,否则依然是衣食无忧的。

    “爹娘怎么说?”

    虽然自己不太看好朱慈炯,但是父母之命才是最重要的,就看父母的态度了。

    董小宛道:“夫人很愿意,就是老爷有些顾虑。”

    “顾虑什么?”

    父亲会顾虑,这让杨潮没想到。ad2;

    董小宛道:“老爷说,以杨家现在的威势,已经娶了一个皇家公主。要是女儿再嫁给皇家,将来怕是要遗臭万年。”

    杨潮更觉得奇怪了:“这不像是父亲的话?”

    杨家老爷是一个铁匠,大字不识的,似乎还真的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关键是考虑不到那些东西。

    董小宛嗔道:“还不是那个黄凤府,让他爹来怂恿的。”

    黄凤府他爹?

    杨潮知道黄凤府他爹是小商贩出身,不过现在也翻身了,不说黄凤府一年上万两俸禄,家里还开了大铺子,从粮食到日用都做。一年下来也有上万两的利润。

    但是黄家跟杨家之间,除了黄凤府在为杨潮做事外,并没有太大的联系。

    杨潮倒是不知道,自己在山东的这段时间,黄凤府常常让他爹登门拜访。

    对杨潮的父亲杨勇说了许多话。

    “场外游说啊!”

    杨潮不由叹道,黄凤府显然希望通过影响杨家人来影响杨潮,还知道走他爹的路子。

    不过这种公关行为显然超出了杨潮的底线。

    “扣黄凤府半年俸禄!通报批评!”

    黄凤府希望杨潮抓紧时间窃取天下,他这种想法杨潮很理解,几千年来一直是这样,但是他试图用场外的方式来影响杨潮判断,这就跟他的身份不符了。

    “还有杨月自己怎么想的?”

    母亲满意,父亲顾虑,但是杨潮更在意妹妹的想法,如果妹妹不喜欢,杨潮肯定不愿意让他嫁给朱慈炯的,哪怕母亲用霸气都不行。ad3;

    董小宛道:“杨月当然愿意啊。”

    杨潮不由疑道:“她怎么会看上哪个花花公子?”

    董小宛瞥了杨潮一眼:“花花公子怎么了?他可是定王,嫁给他就是王妃了!”

    果然,王子的身份对女人太有杀伤力了,虽然朱慈炯没有白马,依然让女人挡不住。

    更让杨潮郁闷的是,他多次给郑成功制造机会,希望妹妹能看上这个英雄,可到最后,英雄气显然敌不过王子风度,在杨潮看来,英武的郑成功怎么也比胖胖的朱慈炯好。

    “罢了。既然杨月自己选的,做哥哥的该帮也得帮,她年纪也太大了。再不嫁,估计就嫁不出去了。说起来也是我耽误他了,不然怕是早嫁进豪族了。”

    不知不觉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快六年了,杨潮已经二十岁,妹妹今年都十八了,按照大明的标准,已经是十足的老姑娘了,闲言闲语肯定已经有了,估计妹妹压力也很大,否则怎么可能看上朱慈炯那个胖子。

    杨潮这样想着,对董小宛说道:“你去跟父亲私下说说,就说我的意见,不要有什么顾虑。将来怎么样我自己都没想好呢,他老人家就不要多想了。”

    董小宛乖巧的点点头,这婆娘,喂饱之后还是很乖的。

    把家里的“田地”都耕了一遍之后,杨潮这头老黄牛也结束了休假,开始上班。

    大都督府,位于过去的六部衙门边,除了刑部在北边,其他五部都在皇城南边。

    大都督府其实就是过去的宗人府,南京已经没有什么宗室了,留着宗人府也没用,干脆就改作了大都督府,东边正面青龙街,西边则是皇城伸出来的千步廊,往南则是排队似的五个衙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和工部。

    杨潮一恢复工作,黄凤府就迫不及待的跑来请罪,跪在杨潮面前,表示自己一片忠心。

    “凤府啊,用得着这样吗?罚你半年俸禄,不至于吓成这样啊。”

    杨潮不由苦笑,好似要抄家灭族一样。

    黄凤府道:“启禀大都督,这礼不可废!”

    杨潮当即明白,立刻喝道:“滚起来说话,老子不是皇帝。”

    儒家就喜欢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大臣在皇帝面前一定要有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表示被天威所摄,或者说用来彰显皇权,可是这太扯淡了,你能想象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大臣,跪在一个三五岁的小皇帝面前诚惶诚恐呢,这太虚伪了。

    黄凤府站起来后,继续道:“大都督,就算大都督要罚属下十年俸禄,有些话属下也不能不说。”

    杨潮叹道:“你说吧。”

    黄凤府道:“感情大都督早正大位,以安将士之心,以安天下之心啊。”

    又是劝进。

    杨潮摇头。

    心里不由沉闷起来,当皇帝,这个问题他一开始真的没有想过,杨潮的初心不过是想改变命运,改变自己的,也改变国家的。

    可是随着力量一步步壮大,尤其是大明皇帝一次次倒霉,让自己的手下们滋生了希望,他们想扮演郭威和赵匡胤手下的将士,想给他们的主将披上一身黄皮。

    无非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谁不想生死一场最后得一个富贵呢,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公侯爵位,留下千顷良田。

    “放心吧。等将来天下一统,本督保证,你们一个个都荣华富贵,一个个都出将入相。但是劝进这种话,在中原抵定之前,本督不想再次听到了。”

    黄凤府略微有些失望,没听到杨潮说做皇帝的事情,但是听到给他们的保证,也算满意了。

    杨潮不由想起前些天朱慈烺给自己鞠躬,希望自己继续为国效力,为国效力,其实就是为朱家效力,其实朱慈烺也知道杨潮要当皇帝,朱家已经没有人能挡得住了,他是在用这种悲哀的姿态恳求杨潮啊。

    杨潮突然对这些前朝皇子们有些同情了。

    董小宛玲珑八面,他出面很快就说服了父亲。

    接着就是朱慈烺以哥哥的身份,派人来向杨家提亲,接着似乎有点迫不及待一般的定下了日子,一个月后就迎娶杨月。

    杨家顿时忙碌起来。

    一个月时间匆匆而过,迎亲的队伍长达数里,南京大大小小的勋贵子弟都来捧场,抬轿子的都是伯爵以上的子弟,那些什么镇卫将军爵位的都不好意思出面。

    杨潮作为哥哥,骑着白马,一路将妹妹护送到了比邻中山王府的定王府。

    亲眼看到朱慈炯笑呵呵的将顶着盖头的新娘子牵下了轿子,跨过王府前的大火盆。

    杨潮突然心里一痛,妹妹从此就是别人家的人了。

    他突然追了上去,揪住朱慈炯,贴着他的耳朵狠狠说道。

    “听着,你小子要是以后敢去逛青楼,敢三妻四妾的话,小心我打断你的腿!”

    朱慈炯忙点头哈腰,连道不敢。

    要是这话传出去,估计又该有人骂杨潮了,凭什么你娶了公主反倒要纳妾,人家堂堂王爷,反倒不能纳妾了,没这么欺负皇族的!(。)

    printchaptererror;

第四百五十七节 谈判() 
朱慈焕从广东派来的使者,在路上硬是拖了一个月才来到南京。⊙

    他们是来找杨潮谈判的,关于在福建和广东开市舶司的问题。

    而起因是因为朱慈焕派李如月攻击杨潮。

    不怪这些人磨蹭,而是他们在路上的时候,被截住了一次。

    因为朱慈烺突然出现在江南,让朱慈焕不由慌乱,派人在浙江截住了他们,更换了其中的一大批人。

    显然朱慈焕担心这些人会投到朱慈烺一边去,然后都换成了自己的心腹。

    带队的还是一个藩王,南京人民的老朋友福王朱由菘。

    当年朱慈焕跑去了福建登基,南京一大批流亡的藩王就又跑去了福建,这些人觉得跟随一个姓朱的皇帝显然比跟着杨潮混要安全。

    尤其是福王,他可是跟朱慈烺争抢过皇位的,而杨潮则是朱慈烺一派的人物,没有杨潮,朱慈烺当不上皇帝,所以福王更没有道理留在南京,他带着一大帮妻妾,包括德川家光女儿等从日本带回来的一大批美女,也跟着跑去了福建。

    后来朱慈焕跑去了广东,一开始福王倒是没有跑,因为洪承畴向他保证过了,只要他归附清廷,荣华富贵是能保住的,这家伙就一直留在了福建,他显然很有福气,洪承畴打进福建没有动他,金声桓打进福建,也没有动他,土皇帝郑家同样没有动他,他一直安安稳稳,荣华富贵。

    这次朱慈焕派来谈判的人。本来是没有福王的。因为福王依然留在福建当太平王爷。但是发生了朱慈烺归来一事后,朱慈焕就拦住了以大学士为首的使者,专门派人去福建请福王带队去南京谈判。

    朱慈焕显然很清楚,分量足够,又绝对不会投靠朱慈烺的人不多,但福王绝对算一个,所以他专门请这个老宗室出山,代表他来南京交涉。

    福王一到南京。没有找杨潮,先去了定王府拜见了朱慈烺,虽然他是暗暗交涉的,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