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哥,你马上赶回去,告诉大人别被陈洪范那厮给骗了!”

    北京城中,两个商人模样的男人在一间隐蔽的房间中谈话。

    “二斗,那你一个人能行?”

    “二哥,放心吧。”

    此二人一个是刁二斗,一个是卞二,都是杨潮手下精锐。

    刁二斗看起来稍显瘦弱,他不是一个能打的士兵,但是学习能力很强,在军中几年间,不但各种武艺都学会了,而且马术也不错,上次去北京营救太子,他也参加了,算是熟门熟路,但是派他来北京最重要的是他识字,都是识字班中所学,目前已经能认识五百个字,书写不成问题。

    卞二则是因为武艺高强,而且颇有一些江湖门道,杨潮觉得他有用处,就让他跟刁二斗一起北上,在北京建立情报站。

    两人扮作商人,刁二斗打听到陈洪范投降的消息后,顿时觉得事关重大,让卞二亲自带信回去,他则留在北京继续组建情报站。

    “那你小心一些。”

    卞二哈哈笑道,他不是一个婆婆妈妈的人,还用力的拍了拍刁二斗的肩膀。

    “该小心的是你!”

    刁二斗弄到这个情报,其实并没有费什么事,不过是在酒楼中,听到几个投降的明军兵丁议论的。

    其实多尔衮并没有保密的意识,以皇帝的名义直接下诏,去鸿胪寺传诏,也许在多尔衮看来,公开招降一个使者的政治意义更大。

    但是清廷特使在明廷使团面前宣读诏书的时候,陈洪范是跪接的,所以当时左懋第等人都是知道的,这也是为什么陈洪范要清廷扣留左懋第等人的原因。

    这些兵丁恰巧得知了此事,就在酒楼中吹牛,他们本就是投降的明军,投靠了新主,自然希望新主事业发达。于是将这件事拿出来证明明朝大势已去,求一个心理安慰罢了。

    但是刁二斗得到消息后,却非常上心,他觉得如果陈洪范可能投降的话。就成了间谍,回到南京去肯定做不了好事,于是小心的跟这几个兵丁结交,多喝了几杯酒后,这些士兵就信誓旦旦的把自己所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原来陈洪范答应了投降。而且要南下去劝说明廷武将投降,刁二斗不由心惊,还有这种卖祖求荣的人,生怕杨潮不防备吃了大亏,所以让卞二赶紧南下。

    卞二日夜兼程,十日就赶到了徐州,然后在这里骑上马,飞奔江南,正月就赶回了南京。

    于是杨潮就得到了陈洪范投降的消息。

    “密切留意江北四镇的情况!”

    这个消息让杨潮很重视,立刻就给手下传下命令。让留在江北的探子们留意陈洪范的动向。

    陈洪范此时已经到了江北活动,只是他打着使节团回来复命的旗号,没人知道真相。

    如果没人注意,陈洪范的行动看起来也就没有什么特殊的,但是有人留意的话,不难找出蛛丝马迹。

    陈洪范路过徐州的时候借故跟高杰见面,高杰少不得宴请他,酒宴上陈洪范一个劲的感叹满清的强大,还悄悄告诉高杰说,他在北京的时候打听到刘泽清、刘良佐已经决定投靠。试探高杰说如果满清要拿下河南该如何?

    高杰驻扎徐州,如果满清攻打河南,就会与高杰冲突,而河南大半地域名义上还是归属南京明廷的。高杰驻扎在徐州,职责就是借机北上收复河南,高杰不疑陈洪范,直接告诉陈洪范,满清如果想要河南,除非拿北京来换。“彼欲得河南耶?请以北京与我互易之。”

    感觉到自己无法说服高杰,陈洪范这才启程回到南京。

    陈洪范上朝复命的时候,杨潮罕见的也上朝了,看着陈洪范的表演。

    这厮先是歌颂满清很尊敬明朝历代皇帝,入关后第一时间派兵保护皇陵,还安葬先帝,并祭祀不绝。告诉朝廷君臣,他觉得满清是有和平的诚意的。

    陈洪范上不知道有人早就盯上他了,连他跟高杰的话都打听出来了。

    杨潮心里冷笑着看着汉奸的嘴脸。

    替满清说完好话后,陈洪范开始编造谣言,说他打听到黄得功和刘良佐似有投靠满清的嫌疑,让朝廷要防备此二人。

    杨潮知道这厮又在挑拨离间了,在高杰哪里说刘良佐和刘泽清投靠了满清,在朝堂上却说黄得功和刘良佐二人,这是要闹得明廷不和啊。

    至于说刘良佐会投降,杨潮并不奇怪,那是一个很典型的军法,抢掠民财、杀人放火,什么都干。但是黄得功却让杨潮也有些刮目相看,因为这家伙竟然不抢劫,他的军纪跟杨潮一样好,只是他在自己的地盘上大大小小设立了几十个卡子,收过往商旅的厘金,因此黄得功在朝堂上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

    一个不是很贪财的武将,有什么投降的理由。

    朝廷上一个个文官也都是人精,竟然有人开始怀疑陈洪范,质疑陈洪范为什么左懋第他们都被满清扣留,唯独放他陈洪范一个人回来,扣押使节的行为都发生了,陈洪范却一个劲的说满清的好话?

    但是这时候杨潮站出来,他说陈洪范冒死北上出使,侥幸逃生复命,理应记一大功,而不该受到无端的猜测和诋毁,请奏皇帝给陈洪范加官进爵,不然以后谁还会为朝廷办事。

    杨潮说的有理有据,压下了少数质疑的声音,最后议定陈洪范留任,在兵部任职。

    陈洪范投降无疑,卞二从北京带回来的消息可不少,甚至包括满清礼部官员跟明廷使团的交涉大致内容,这些并没有什么保密,满清就差公开张贴告示了,用意是给明廷使团羞辱。

    可是他们在檄文中表示不承认明廷,可是派陈洪范回来,却在大肆宣扬满清有议和的可能。

    杨潮判定,清廷应该是还没有做好南下的准备,说明他们还没有完全打败李自成。

    杨潮不知道历史上朝臣怀疑陈洪范之后,就将他打发回原籍去了。

    他之所以建议留任陈洪范,就是因为放着陈洪范这个间谍不好好玩一把无间道,就太浪费了,从他身上基本上能够判定出满清的一些意图来。

    至于陈洪范会不会把明廷的秘密暴露出去,大概他在北京把该说的都说了,明廷的军事部署什么的,也没有什么值得保密的,防守的地方都是绕不过去的地方,满清知道了得从那里过,不知道也得从那里过。

    而且杨潮觉得还能留着这个人给满清释放一些假消息。

    陈洪范似乎急着给新主子立功,下朝后,立刻就请杨潮。

    借口是感谢杨潮帮他说请。

    在酒宴上,他又说了一番满清势力强大之类的说辞,杨潮充分肯定了他的话,表示自己在海州跟八旗决战,虽然最后侥幸打赢,但都是靠着城墙和水攻,如果正面决战,自己没有丝毫胜算。

    杨潮又询问陈洪范对借虏平寇的看法,陈洪范表示目前最要紧的是稳定中原。

    果然满清不希望看到明军北上,这证明此时满清控制下的地盘十分空虚。

    其实历史学家都认定,如果南明政权能趁着满清追击李自成的时机北上,收复山东和河南易如反掌。

    可是收复了又能如何?

    顶多是满清收回追击的兵力,将矛头指向南明政权,南明政权肯定是不会冒这个险的。

    就算能够顶住满清的攻击,也不过是造成满清、明廷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三足鼎立。

    而明廷此时还是把李自成看做最大敌人的,崇祯都是因李自成而死的,朱慈烺不给他爹报仇而跟李自成联合对抗满清,在法理上他的帝位就坐不稳。

    就算抛开这些,单纯从军事角度讲,谁去恢复山东河南?

    江北四镇肯定是不愿意动的,河南那么空虚,高杰只要派人过去,拿着诏书只需要接收而已,但是他不会去,因为到了他这种地位,立功已经没用了,手里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让他放弃江南富庶的地盘去接收一个被打烂的河南,打死他都不愿意。

    这也是目前四镇死活赖在江北不动,文臣如果催促,他们就要钱要粮。

    四镇不去,杨潮也不会放弃江南基地北上,背靠江南杨潮有信心阻挡八旗南下,但是让他孤军深入,别的不说光是粮饷都能耗死他,除非他也能靠着劫掠为生,但李自成那样的军队可以做到,杨潮做不到,不是道德层面的,而是军事上就做不到,因为他的军事装备,太过于依靠强大的生产力了,到了河南肯定无法获得足够的火药和铅弹供应,甚至连弓箭都无法保证,让自己的士兵沦落到纯冷兵器,还要饥一顿饱一顿的去作战,杨潮觉得不靠谱。

    所以陈洪范说得对,此时稳定江南才是最要紧的,虽然这是满清想要看到的,但明廷也只能如此选择。

    陈洪范又借机询问如果满清南下的话,杨潮该如何防备。

    杨潮却表现出一片悲观情绪,表示江北四镇肯定是挡不住满清的,恐怕都有二心。

    而长江也不可能挡得住满清。

    陈洪范听到杨潮的回答,险些就要趁机游说了,但他到底忍住了。(。)

第三百三十七节 情报站() 
“卞二,这次回去北京,记住三件事。第一告诉二斗我答应他建粮铺的事情了。不过不会走运河,那样太显眼了,我会走海路。让他在北京和天津找到合适的铺子,名字就叫二斗号粮铺。我会派人去找你们,来人会手拿折扇,扇面上画陈圆圆图像,他还会告诉你们天王盖地虎的暗号,记住了吗?”

    卞二点点头,他脑子还是很聪明的,杨潮考察过他的记忆力,最关键的是这小子对鞑子嫉妒仇视,哪怕被发现也不太可能投降。

    “第二件,你们去了后,可以适当的散发一些谣言,比如攻击那些投降的汉官跟南京有联系,比如说吴三桂意图南下归附之类。我们不可能经常联系,一切就看你们自己掌握了。第三件,不要急着发展内线,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要绝对做到单线联系,你只跟二斗联系,你发展的下线只跟你联系。记住你绝对不要光天化日跟二斗见面,二斗就只是一个粮店掌柜,绝对不可以暴露他的身份。”

    卞二点点头:“记住了。”

    杨潮又叮嘱:“你要明白,你传递回来的每一条消息,都能让我们的兄弟少牺牲,也能更多的杀鞑子。”

    安排卞二北上后,杨潮立刻赶到了金钗楼。

    柳如是等人此时就在金钗楼,杨潮正是来找她的。

    过年前柳如是就回了南京,跟卞氏姐们、草衣道人一起回来的。

    卞家姐妹家人从良了,姐姐卞赛嫁给了一个叫做世家子弟郑建德,妹妹嫁给了一个进士,也算是有了归宿。

    草衣道人和柳如是则直接住进了金钗楼,他们是来见杨婉的。

    对杨潮来说,解救杨婉并不算什么大事,委托给了王潇,王潇在北京城破三个月前就将杨婉接回了南京,当时田畹病死,杨婉果然要被大房发卖。王潇只花了区区百两银子,就将她赎了出来。

    杨婉回到南京,就一直住在金钗楼,帮着金钗楼训练一下小丫头。

    草衣道人和杨婉本来共侍一夫。他们的夫君在这时代并不算得意,但是后世的名气却不小,因为他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武备志,杨潮学习兵法的时候。还真读过这本书。

    “柳姑娘,怎不见周公子?”

    一到金钗楼,杨潮立刻打趣柳如是。

    柳如是来了,杭州的周瑞也跟着来了。

    周瑞一直对柳如是死心不改,为此被他家关了整整一年,可是去年柳如是去杭州,他听说后,悄悄的逃出家门,又去追随柳如是,但柳如是依然不冷不热。

    柳如是的眼界太高。是看不上这样的富商公子的,不由白了杨潮一眼。

    杨潮呵呵笑道:“周公子一片痴心,难得痴心人啊,柳姑娘何不考虑一下?”

    杨潮也觉得柳如是似乎有些过了,卞家姐妹都嫁人了,所谓一代新人换旧人,他们这一批名妓确实老了,现在秦淮河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是葛嫩娘那一代人的天下了。

    柳如是叹道:“周公子是好,可是我配不上他。”

    柳如是显然言不由衷。看不上就是看不上,或者说是她自己把自己逼的太过厉害。

    历史上柳如是嫁给了钱谦益,之所以嫁给钱谦益,不完全是因为钱谦益的地位。而是钱谦益肯满足柳如是的要求,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要求。

    柳如是择偶的标准并不是一个秘密,圈子里谁都知道,她不愿意像普通青楼女子一样,深根半夜一顶小轿就被人抬进家门,他要明媒正娶风光操办。而且要以正妻之礼迎娶她。

    显然周瑞的家族不可能做到。

    周家虽然是商人,但是绝对不肯接受明媒正娶一个青楼女子,要是柳如是肯做妾的话,估计周瑞家绝对不会阻拦,毕竟周瑞这个独子的表现也让家族无奈。

    “柳姑娘说笑了。不妨直说吧,要如何肯嫁给周公子?八抬大轿、明媒正娶、正妻之礼?还有其他的吗?”

    柳如是瞪了杨潮一眼,也不客气道:“他得有个出身!”

    周瑞始终考不中科举,因此依然是一介白身,而且看起来此生都无望考中了,柳如是这完全是在难为人了。

    杨潮却哈哈大笑起来:“那好,区区一个出身而已,我包了!”

    “你?”

    柳如是瞥了杨潮一眼,她也不敢说杨潮没有给书生弄一个出身的实力。

    但是柳如是摇摇头:“那可不行。得靠他自己。”

    杨潮道:“那就说定了!周公子进来吧。”

    很快周瑞就走了进来,他一直就在门外偷听。

    柳如是却不知道,此时突然见到周瑞,想到刚才跟杨潮的玩笑话,顿时面红耳赤。

    怒上心头:“周公子,想不到你是这种人!”

    杨潮帮忙解救杨婉,柳如是没法责备杨潮,火气都发在了周瑞身上。

    周瑞顿时一急:“柳姑娘你听我解释。”

    几年不见,秦淮八艳都老了,一个个都接近二十岁,柳如是更是已经二十六七了。

    一直苦苦追求她的周瑞也已经不小,可是却一直不肯成亲,之所以被家人禁足一年,也是这个原因,但是此人就死了一条心,非柳如是不娶。

    “柳姑娘,请听在下一言。这世上好男儿不少,但难得的是有情郎。周公子的心意你该知道。不过是一个出身而已,周公子已经决定北上,为朝廷做细作,如果能侥幸不死,立下大功,区区一个出身算什么。也许他没有文采,考不上一个举人进士,但是他这份心,就是把全天下的举人进士都加起来,怕是也赶不上。”

    柳如是一听,顿时一惊,他没想到周瑞竟然要北上去做细作,这可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不由看向周瑞。

    柳如是是一个很有正义感和家国情怀的女子,能够名留青史绝对不仅仅是因为懂得风胡雪月,历史上的事情很著名,她嫁给了钱谦益,清军南下,她劝钱谦益投水,钱谦益不肯,说水太凉。后来钱谦益投降了满清,去北京做了高官,柳如是就在南京偷男人,目的是故意羞辱钱谦益,所谓夫不做忠臣,妾不做节妇,钱谦益的儿子告状,钱谦益明白柳如是的意思,因此根本无脸责怪。钱谦益被罢官后,在她的帮助下,又开始搞反清活动。

    “你真要去?”

    久久柳如是才问周瑞。

    周瑞点点头。

    柳如是道:“你这是何苦呢?”

    周瑞笑了笑。

    不言自明,这是为了她。

    杨潮在一旁道:“柳姑娘你给个准话吧。给他个活着回来的念想。也许他此去,就是永别了。”

    柳如是有些心慌,他实在是没想到周瑞能做到这一步,以前周瑞对她想尽办法接近,她都无动于衷,因为追求她的男人实在是太多了,达官贵人、文士才子多了去了,周瑞只是其中最不显眼的一个而已,可是能为她做到这一步,不惜冒九死一生的危险的,却只有一个。

    柳如是的择偶标准之所以定的那么高,说清高不对,说贪慕虚荣也不对,其实更准确的来自内心深处深深的自卑。

    秦淮八艳之中,她的文采是最好的,但是出身却是最低的。

    陈圆圆、董小宛是富商家庭出身,李香君和顾湄是被杨母养大,自幼呵护有加。

    卞家姐妹更是官宦人家出身,只有柳如是连自己的出身都搞不明白,自小就被买来买去,连父母是谁,哪里出生都不清楚。

    所以潜意识中她就想要取得比别人更高的身份,所以要嫁地位高,名气大的人,而且要得到不一样的待遇,要明媒正娶。

    但这次她真的被周瑞感动了,甚至有些吓到了,为了她这样的女人,不惜冒生命危险。

    许久她点了点头。

    周瑞此时已经被幸福冲昏了头脑,激动地不知如何自处了。

    杨潮却在一旁觉得自己有些无耻,这明显是在利用这种单纯少男的感情吗。

    但是他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人了。

    要得找一个像样的人去北京,刁二斗心思灵活,但是出身军户,身上根本就没有富商身上那种气质,这不是能养出来的,杨潮必须找一个地地道道的富商出身的人来做这件事,而且又得绝对信任的。

    王潇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目标,可惜他跟杨潮的关系江南无人不知,他去北京太容易被满清发现了,周瑞不一样,他出身富商家族,而且对柳如是一片痴心,不惜去死。

    这样的人放在北京,杨潮一点都不担心他会叛变。

    所以杨潮的打算是让他北上,作为粮铺的东家,而刁二斗不过是给他做事的掌柜而已,在招一两个当地的账房和伙计,这样的商铺根本不会引起怀疑。

    利用周瑞这样相思病病入膏肓的人,杨潮也是实在没办法了,跟他有关系的商人多得是,但是能够绝对放心,保证刀架在脖子上也不会动摇的却不多,商人逐利,本来就是一个善于妥协和退缩的阶层,他们的文化注定他们中不会有太多烈士。

    果然将周瑞送走后,柳如是就责骂杨潮无耻。

    “当官的厚黑为本,做不来好人啊!”

    杨潮如此解释。(。)

第三百三十八节 荷兰人的样品() 
刚出正月,荷兰人就再一次来到了新江口,他们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