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杨潮花钱,他挣钱,但确实有些替杨潮考虑。

    匠头是个实诚人,上次合作清码头的淤泥时,杨潮就发现了,于是这次又找到他合作。

    “哈哈,白匠头,谢谢你提醒。不过本官觉得,钱还是花出去,才是钱,留在手里啊,就只是一堆银子。”

    “银子不就是钱?比钱更值钱!”

    白匠头心里暗自腹诽,老百姓说的钱,都是指值钱,就是那些孔方铜钱,有时候也指银子,但是明显银子比值钱更有价值。

    “白匠头你就干吧,算一算从秦淮河口我修的圩堤哪里,一直沿着长江到狮子山下,大概要多少银子。三万两银子可够?”

    杨潮修建新江口圩堤的时候,就花了一万两银子,不过那时候还加上码头清淤,长江边这一段圩堤比新江口哪里的长三倍多,因此杨潮说了个三万两。

    结果白匠头摇了摇头,低头掐指算起来。

    杨潮还以为不够,因为要一直修到狮子山下,跟眼神的坡地连起来,弄不好要超过四千丈,三万两不够也情有可原。

    结果白匠头算完后道:“两万两银子就差不多了。”

    杨潮没想到还少了一万两。

    白匠头继续细细报账:“上次我们修新江口那一段,因为有清淤,要雇船,加上人工,所费颇多,如果单单修长江边这一段,也就只要雇人挖沟,还有就是一些石材费用罢了。”

    杨潮明白了,这匠头根本就没算他的利润。

    上次他是通过黄锦,从工部派过来的,做的是差役,因此从来没考虑过利润的问题,难怪他会替杨潮考虑,表示杨潮修堤是赔钱了。

    杨潮笑道:“白匠头,如果本官包给你,你该要多少银子?”

    白匠头一愣:“什么?包给我!”

    杨潮点头:“如何?”

    白匠头脸都涨红了:“不成不成,这活太大了,赔了钱怎好?”

    明末的民间经济十分活跃,有大量的匠头从事包工头业务,白匠头也是知道的,只是他是一个修水利的匠户,水利大都是朝廷在修,是不可能包给私人的,因此他自己倒是没有包过活。

    杨潮道:“我说成就成。到时候一动工,必然是成百上千人在这里干活,管理这些人也要费心的,不能让你白白费心不是。”

    白匠头讪笑道:“小老儿可赔不起啊。”

    包工就有赚有赔,哪怕赚的时候多,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承担的起风险的。

    杨潮道:“谁说让你赔了,这样吧,给你抽成作为你的管理费如何?”

    相对于这样的大工程来说,哪怕是值百抽一,利润也不少,一两百两银子是有了。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按照施工费抽取,白匠头如果不老实,完全可以虚报工程量。

    当然一旦失去诚信,还牵扯到偷工减料问题,这点才是杨潮最不能容忍的。

    “还有,就定两万两。我也不给你抽成了,剩下的都是你的,多余的你可以管我要,只要合理,我都认账。不过你要是弄虚作假,偷工减料,就别怪本官不客气了。”

    虽然相信白匠头的人品,杨潮还是要给他打个预防针的。

    白匠头连连躬身:“哎呀,大人抬举了抬举了,大人放心,绝对不敢亏了大人的钱。”

    杨潮点点头:“好做。做好了,将来还有这些军营,我也都交给你修了。”

    白匠头又连连拜谢。

    修起一道圩堤,开荒几万亩田地,足够打发水营那些大小军官了,这样杨潮就等于从上到下,将水营中的官兵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了。

    新江口水营前后两个千总部没有废弛以前,有五六千的兵额,废弛了以后,就只剩下三千多,杨潮决定有机会一定运转一下,将规模恢复到五千的水平。

    白匠头速度很快,都是南京的工匠,熟门熟户,一声招呼,有的是没活干的匠人。

    不过白匠头精打细算,毕竟省下的都是他的,于是他本来打算招五百民夫的,硬是咬牙只招了两百来个人。

    两百多个人已经是极限了,杨潮可是要求他一定要赶在明年春汛前修好的,否则春水淹了农田,可就要找他白匠头算账的。

    至于开荒,已经零星有军官开始尝试了,趁着天干物燥,草木枯黄的时候,一把火烧光了野草,然后种下种子,至于能打多少粮食,就无所谓了,反正试一试,要是有圩堤,多少能收点,要是没有的话,他们死活都是不会让出营房的,更不用提辞官了。

    官兵们垦荒,民夫匠人们修堤,几乎是同时进行,一时间长江边上一片忙碌。

    但是很快麻烦就找上了杨潮。

    史可法来人请他去一趟。(。。。)。。。

第二百六十二节 大旗的召唤() 
果然是那两个千总,他们找史可法告了一状,告杨潮欺压下属,逼迫他们离开新江口,想要独霸这里图谋不轨。

    这样的事情,可是很严重的,这几年哪一年不传出来几个军官闹事,公开扯旗造反的,打家劫舍落草为寇的多了去了,河南哪里就不用说了,乱的已经分不清官兵还是土匪了,就是江南地区都有这样的情况,徐州、永城,都有总兵级别的武官带头造反的。

    不过起因往往都是因为积欠军饷,官兵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才造反,而新江口这里似乎不存在这种情况啊,杨潮新立大功,皇帝赏了一万两银子,又提升了一级,应该没有理由造反啊,可为什么刚刚上任就逼迫手下军官呢。

    因此史可法不敢大意,当即派人召见杨潮,以他对杨潮的了解,杨潮不是寻常那些鲁莽的武官,应该是读过书,心里还装有国家大义的,不然在淮安的时候,也不会主动前往救援海州了。

    同时史可法召见杨潮,也是想私下弄清楚,最后私下就解决了,等到惹出事端的时候可就晚了。

    史可法可不希望自己刚刚上任,结果就遇到兵变这种事情,尤其是闹事的还是杨潮这样的猛将,真出事了,史可法还真的不知道该找谁去镇压,因为杨潮带人能杀一万虏兵,如果造反了,恐怕就不是一万两万官兵能挡住的。

    史可法还有另外的心思,那就是他也不希望看到杨潮这样的猛将,也被逼的闹起事来,他还是有心保护杨潮的,前些日子上书跟杨潮绑在一起就是例子。

    史可法派人来召,杨潮并没有多想。立刻就跟着去了,他其实并不知道史可法已经将他当成心有不满,随时会闹事兵变的武夫了。

    到了兵部衙门。后堂中见到正襟危坐,眉头深皱的史可法。

    “末将杨潮见过史大人!”

    杨潮规规矩矩的行礼。

    “起来吧。”

    史可法轻轻说道。

    杨潮站起来。看到史可法示意,立刻就坐在桌旁。

    史可法这时候屏退左右:“杨潮,到底怎么回事,你为何逼迫新江口左右部千总?”

    杨潮不由暗叹,这两人果然告状了,看来是不死心,不过史可法新官上任,跟那两个武官显然没有什么交情。可是跟杨潮却是有些交情的。

    尽管杨潮不认为史可法会徇私偏袒自己,但是应该也不会是非不分,针对自己。

    于是杨潮将早就想好的一套说辞拿了出来:“史大人明鉴,末将手下官兵此次海州大捷立下大功。可是朝廷一句话就将人头军官全都抹掉了,这些大头兵一个个可是颇有怨言啊。”

    史可法点了点头,脸色更为阴沉,果然是因为不满啊。

    但是史可法规劝道:“这是圣上的主意,为人臣子可不能心怀怨愤啊。”

    杨潮叹道:“末将自然不敢心怀怨愤,可是手下有功不赏,一个个却满口怨言。这些人即是大明的功臣。又是末将的生死兄弟,责罚也不忍心,也怕激起兵变。所以下官就承诺帮他们活动一下。先将新江口两个千总的职位给谋到手里。这才跟左右部千总商议,希望他们能够去其他水营,将这两个位置腾出来。”

    史可法听着点点头,但是其中的关窍,他一时半会也弄不透彻,比如为什么杨潮不给自己手下去谋求其他地方的武职,就盯准了新江口呢。

    但是只要不是兵变,不是闹事就好,一切就都好商量。

    史可法听到左右部千总状告后。还真的翻看过新江口大营的兵册文书,倒是发现原本应该是有五个千总部的。只不过两个废弃了,一直也没有恢复过来。

    既然杨潮的手下是因为官缺的问题。那不如顺水推舟,将这两个千总部恢复过来。

    想到这里,史可法张口道:“杨潮,你的情况我知道了,你手下将官多有战功,可是朝廷这次也有自己的苦衷,但你放心,朝廷一定不会亏待了忠良的。虽然朝廷一时间无法赏赐,本官倒是可以从权一次。新江口还有前后两部,本官可以做主,暂时许给你。你回去可将有功将士的军功战册报上来,本官自会为你做主!”

    一听还有这种好事,本来不过是打着挤走那两个无所事事的千总,没想到却得到两个废弃的千总兵额,不过这种事对史可法来说,大概就是小事一桩,对杨潮来说倒是不太容易。

    其实杨潮不知道的是,这两个千总部虽然废弛了,但是却没有在兵册上注销,依然存在,因此史可法不需要任何流程,就能将其恢复,如果早就在兵册上勾销的,就是史可法想要恢复,也没有那么容易,得报到北京兵部,甚至最后要皇帝朱批的,几千人的兵营,不是谁说立就立的。

    不过恢复了这两个兵营,而且是两座废弃的兵营,那意味着不仅仅是两个千总,从把总、百总到普通士兵,都是空缺。

    意味着杨潮可以安插两个千总,四个把总,这样就能起家的那批军官全部升一级了。

    但不意味着,杨潮就放弃了左右部那两个千总部了,只是杨潮不打算在妥协了,那两个千总,各拿了杨潮一千两银子,结果不但没有让出位置,反而告了杨潮一状,如果他们当初不接那些银子,杨潮倒也不想逼他们,只会继续谈,可是他们拿了银子,反倒去告状,就不要怪杨潮不讲规矩了。

    只是一时还没有好办法收拾他们,杨潮现在自己的事情还没有理顺呢,尤其是自己的军队,也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首先是军官和士兵,有不少不想继续当兵了。

    这不难理解,这次海州一战,杨潮光是缴获,最后就得到了几十万两银子。就是最普通的小兵,最后也分到了两百两银子,军官更是有人拿到了五百两银子的赏银。

    过去是为了当兵吃粮而来的。结果一下子就发了财,如果不升起享乐的心思也才不正常了。

    所以自从回到南京。就开始不断有士兵悄悄通过军官向杨潮传递歉意,透露出想回家的心思。

    只是碍于情面和担心,在杨潮给他们放了一个月假后,还是陆续回营了,只是训练上再也没有了以前的积极性,一个个聚在一起整天谈论的就是盖房子和娶媳妇。

    士兵手里有钱,于是不想打仗,这种情况即便是放在后世都存在。

    在明朝更是十分普遍。在大观念中,都把当兵作为一种最下等的职业,只有实在日子过不下去的人才会考虑当兵,那么在他们有前后,想退出那就非常自然合理了。

    但是这种情况显然对军官极为不利,尤其是杨潮这种有目的的掌握自己武力,从而得到权力的‘野心家’就更是这样了。

    比如造反的张献忠和李自成,比如军阀左良玉和祖大寿那些人,他们也面对这种情况。

    左良玉和祖大寿这种军阀,往往习惯抢掠平民。有时候确实是没有补给了,但更多时候则是为了抢掠财物,他们跟在农民军后面。农民军抢一遍,他们再抢一遍。

    这些人手下自然也有发财的,左良玉和祖大寿应对的方法,是让士兵尽快将手里的钱花出去,他们允许,甚至是纵容士兵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鼓励他们大吃大喝,大嫖大娼,结果士兵抢来的钱往往很快就变成了享乐。接下来就有继续抢下去的愿望,就能继续给他们当兵了。

    杨潮当然不想自己的手下养成这种坏毛病。跟自己当一场兵,杨潮希望培养他们成为社会精英。当然这很难,这些文盲级别的士兵想要培养成社会精英,恐怕一千个里头也没有几个,但是杨潮至少希望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因此不会给他们惯那些臭毛病,那就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了。

    盖房子、娶媳妇,是好事情,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可是也让这些人心变得求稳了,就更没人愿意要去拼命了。

    所以杨潮一直没有找到好办法,也就一直放任自流,凡是跟他说过想回家的士兵,杨潮就允许他们回去,但是没有答应他们离营,只是给他们暂时放假,让他们回去好好考虑一下。

    杨潮认为在海州的时候,自己的士兵已经培养出了基本的荣誉感,在接受过那样的荣耀以后,杨潮不认为这些士兵愿意踏踏实实回家种地去,杨潮希望他们心里隐藏的荣誉感能够将他们召唤回来。

    所以才让那些士兵好好想想。

    没想到还真的有点效果。

    当时向杨潮间接表示过不想干的士兵,最初几天超过了一大半,一个月后,就有上百人改变了想法,他们在家里种了几天地,平静了一些日子过后,突然感到不自在,他们手里的钱似乎不足以改变他们的命运,盖了房子娶了媳妇,甚至有的连媳妇都没娶成,家里等媳妇的大哥都快白头了,当然要先紧着哥哥们来了。

    他们手持两百两银子,依然感到贫穷,依然要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却挣不到多少钱,这时候军营对他们的吸引越来越强烈。

    更重要的是,他们总感觉平淡的生活,让他们年轻的精神感到消沉,好像活着一点劲头都没有,慢慢的那杆写着‘杨’字的大旗,开始频繁的出现在他们的睡梦之中。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什么荣誉感,他们只是被这杆将旗召唤而已。

    一直到八月,愿意回来的人已经有四百了,但是依然有一百人,铁了心的不愿意回来。

    杨潮知道,这些人永远不可能再上战场了,杨潮这才决定重新整顿军营,这一次杨潮要更全面,更完整,也更正规,彻底将军事制度建立起来!(。。。)。。。

第二百六十三节 军事调整() 
在杨潮房间隔壁,腾出了一间宽敞的房子,当做固定的会议室,里面有一张三丈长的长条桌放在房间正中,四周坐着十来个人,不但有王璞、许多男这样的军官,也有黄凤府这样的文职,还有老金这样的无职人士。

    “本官升任水营副将,这中部千总的位置吗就腾出来了!”

    杨潮刚刚说完这句话,几个手下的神色很明显的动了动。

    王璞、李五六、赵康眼睛动了一动,然后低下头看着桌子,显然他们都打算争这个位置呢。

    许多男、宋坤、吕末稍微一动,接着就露出一副惋惜之色,这三人当然也想坐这个位置,可惜的是,他们知道自己的军功不够突出,在目前还不足以跟王璞和李五六竞争。

    杨潮笑了笑,军官中的明争暗斗他清清楚楚,不过一直都是良性竞争,还没有出现谁给谁背后使绊子,下黑脚等阴损手段,因此杨潮也没有干涉,这种竞争也不全是坏处。而且于私考虑的话,手下士兵们相互竞争,谁都不服谁,那就不会形成小山头,对杨潮这个大山头构成威胁。

    出于权谋,有些统帅还会故意挑拨手下将领之间的争斗,但是杨潮显然不打算用这种自残式方式来巩固自己的权力,杨潮更钟情于严密的制度,一个严密的权力体系形成后,就不会那么容易被打破了。

    “嗯,本官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调任——”

    杨潮故意拖了拖音调,看到几人都不约而同的抬起头来,颇为热切的看着自己。

    这才笑道:“调任李五六为前部千总,负责组建火器部队!”

    李五六顿时大喜。一时暗中用力过猛,竟然给站了起来,顿时尴尬起来。连连给其他人抱拳致歉,呵呵笑着坐了下来。

    王璞不由暗骂一声:“小人得势。”

    李五六是目前杨潮核心军官中。唯一一个不是出身孝陵卫的,也是第二批招收进来的,开始只是王璞手下的一名小兵,机缘巧合之下,从弓兵转而鸟铳队,结果屡立军功,论杀敌数量的话,他应该能排在第一位了。反超过去的长官王璞,这让心高气傲的王璞难以接受,只是人家军功在哪里摆着,倒也无话可说。

    这时有人突然感觉有些不对劲。

    “前部?不是中部吗?”

    吕末胳膊轻轻顶了一下许多男,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都察觉到这个问题了。

    只见杨潮不紧不慢继续说道:“调任王璞为后部千总!”

    王璞正暗自嘀咕的时候,突然一愣:“王璞,千总!”

    这两个字让他有些迷糊,连后部两个前缀都没注意,一脸迷茫的朝左右一看。发现别人都好像不太在意,顿时感觉自己好像漏过了什么。

    此时其他人哪里顾得着王璞,一个个都升起小心来。前部、后部千总都有了,唯独中部还没有着落,这个中部千总回落到谁头上?

    以前除了王璞是把总,其他人大都是旗总,谁也不输谁,赵康虽然是亲兵旗总,但是手下士兵数量却最少,最多时候也就是三十个人,其他人可都指挥过百人级别的军队的。

    也就是说。这个千总,吕末、许多男、郑永旺、孙长福等人都有希望。

    “调任许多男。为中部千总!”

    杨潮没有打磕绊,一口气就念了出来。

    自然几家欢喜几家愁。许多男呼吸都有些急促了,其他人颇为惋惜。

    尤其是赵康,他以为他作为亲兵队长,怎么也应该得到一个千总位置的。

    接着杨潮开始念其他的任命:“调任郑永旺为后部左司把总,调任孙长福为后部右司把总,归王璞节制!”

    这两人也算是孝陵卫起步的老班底了,一向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短板,因此让他们做王璞下属的把总,求一个稳字。

    “调任吕末为中部左司把总,调任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