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妙的消失了。

    这都怪生态太好的缘故。明代的荒山野岭还是很多的,没有一个山头不是绿意盎然。没有一处山林没有飞禽走兽,信鸽要在这样原始的环境下传递消息,确实很难为这群邮递员,竟然飞着飞着,飞过一座美丽的山林,还没来得及欣赏美景,就被不知道从哪里冲出来的一头恶鹰给残忍的杀害了,好吧。其实不需要一只鹰,一只瑶子就足够了。

    总是鸽子传递消息,除了自身失误迷路之外,被猛禽吃掉的几率很大,因此传递消息很不靠谱,但是速度确实快,所以王家还是养了不少信鸽,但是只在最需要时间的时候才会放飞信鸽,同时也会派出快马或者快船,来对信鸽做一个备份。

    这次运气很好。鸽子飞了一天,不知道打了几个圈后,就落到了南京。落到了王义和杂货铺的鸽棚里,咕咕叫着要求主人

    给它喝水、吃食。

    接着这消息就迅速传到了杨家。

    杨家破例摆了一桌好酒好菜,杨勇难得的喝了一顿酒,杨月则难得的吃了一顿肉,这大半年来,杨家主母赵兰就好像一头暴躁的母老虎一样,压在杨家父女头上,让他们喘都喘不过气来。

    喝酒?吃肉?

    谁敢!

    儿子在战场生死未卜,这个时候还要享乐。那真是不想活了,杨勇和杨月这些天在家里连大声说话都不敢。

    杨潮打胜仗的消息传来。赵兰阴沉了几个月的脸总算是雨过天晴,吆五喝六的让下人买酒买肉。同时还让人在门口放了一大挂鞭炮。

    其实赵兰不是因为儿子大胜仗,而是因为儿子本身,打胜仗那就证明儿子自身安全。

    杨家庆祝的同时,赵兰还没忘了将消息告诉娘家人知道,兄嫂家也着急儿子赵康呢。

    消息又传到了金钗楼,接着整个南京青楼圈子都知道了。

    听说还有几个姑娘为此特意聚在一起办了场诗会,是关于金戈铁马的边塞诗的诗会,不得不说杨潮在青楼圈里已经混起来了。

    当然还传到了官场上,结果又引起了一些连锁反应。

    先是熊明遇拒绝了镇远侯顾肇迹谋求他小舅子复起,再次担任水营副将的和解,生硬的回绝了。

    最后是,这一段时间跟锦衣卫千户许仲孝打的火热的南京锦衣卫镇抚使冯可宗,突然改了心性,狠心拒绝了许千户多次喝花酒的邀请。

    另外还有几个正在谋求杨潮北上后,留下的新江口大营中部千总缺额的几个武官,当即收敛了起来,对人决口不提想要升官的打算了。

    其实杨潮不知道的是,他在官场的能量,其实也已经不容小觑了,尤其是在南京官场上,已经算得上是一号人物,而且是别人都不怎么能摸得透的人物。

    当然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商场上。

    杨潮在的时候,南京附近一段水道上的货运定价都是他说了算,并且将定价明细通过金钗楼的交易场时刻公布,只接最优价格的货运单。

    可是杨潮北上后,这个运价行情就开始波动起来,张大桅带着船队不但越来越难以控制住运价,反而遇到了不少竞争对手,很多竞争对手开始模仿杨潮的船队,搞护航业务,其中有其他水营官兵,有南京一带的镖行等。

    造成的结果是杨潮走这半年时间,长江上的货运业务十分混乱,张大桅赚到的运费,还不到杨潮在的时候的一半。

    结果杨潮打了胜仗的消息传来后,很多常年在江面上户口的,包括那些镖行打手,竟然纷纷来拜会张大桅,表示希望大家有钱一起赚,运价商量着来,谁也不要恶意抢别人的生意。

    杨潮的消息之所以引起这么多反映,除了他已经拥有了一定分量之外,最大的原因其实还是打了胜仗的关系。

    这次东虏入寇,海州的杨潮不知道,可是其他地方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情况,比如官场上的人知道,东虏肆虐山东,周延儒为了在皇帝面前邀功主动要求督师,结果带着大军赖在通州根本不南下,根本不去山东。

    赖在通州整日间跟各级官员喝酒享乐不提,反而动不动就给皇帝报一个捷报。

    全天下都知道周延儒的捷报是怎么回事,唯独皇帝不知道,各种赏赐、嘉奖,一点都不吝啬。

    可是杨潮的军功,跟周延儒所报的那些所谓打退了几百上千的虏兵不一样,杨潮的军功是实打实的,每一个都有人头为证,而且还活捉了一大一小两个虏兵俘虏,其中一个还是带兵劫掠的虏酋,这意义可就太不一样了。

    因此在官场上简直是让人震惊,外加侧目,基本上没有人怀疑杨潮会因为这个军功而飞黄腾达,只要杨潮一直这么能打,成长成下一个左良玉是很有可能的,因此这时候得罪杨潮是不明智的。

    所以熊明遇本来已经打算跟镇远侯府和解,答应顾肇迹让他小舅子重新出山的事情了,这时候消息一来,熊明遇立刻就用南京兵部尚书的权力,将顾肇迹的保举给一句否定。

    所以本来因为许仲孝非常会做人,在杨潮北上,认定杨潮必死无疑的情况下,冯可宗早就没有了收拾许仲孝的心思,踏踏实实安安心心的享受许仲孝的种种孝敬,结果杨潮打了胜仗的消息传来,冯可宗当即就打定主意跟许仲孝断交了。

    其实听到这个消息,冯可宗当时就吓了个半死,杨潮在南京时候的操作,实在是给冯可宗弱小的心灵上带来了太大的伤害,别人只是知道杨潮不好惹,冯可宗可一直把杨潮当做活阎王的。可是活阎王托付他的事情他不但没有办好,反而跟许仲孝勾勾搭搭,分享好处。

    冯可宗顿时回忆起过去的感觉来,心中直骂自己愚蠢,杨潮去杀鞑子,怎么可能失败,杨潮怎么可能是那种冒失的人,怎么可能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杨潮要去杀鞑子那肯定能杀的吗,谁还管鞑子满万不可敌的传说,冯可宗只知道,只要杨潮想做的事情,就不可能做不成,他要杀鞑子,鞑子就是低着头乖乖让他砍,冯可宗都不觉得奇怪了。

    结果现在消息传来,让冯可宗顿时就手足无措,乱了分寸。

    不过没几天,又一个关于杨潮的消息就在南京传开了,杨潮被十万大军死死包围在海州城!。。。

第二百三十八节 杨潮的消息 2() 
“捷报,捷报啊陛下!”

    秉笔太监王承恩急匆匆小跑着奔向乾清宫西暖阁,结果太着急一下子给绊倒在高高的门槛上,一下子扑倒在地,一只鞋子飞过头顶,险些砸到正在案头批阅奏折的崇祯皇帝,接着王承恩顾不得爬起来,就连滚带爬的扑到崇祯案前。我会告诉你,更新最快的是眼。快么?

    崇祯看着滑稽的奴才,险些没忍住噗嗤笑了出来,幸好强忍了一口气,才没有失掉皇帝的威严。

    接着崇祯佯怒道:“你这奴才,慌慌张张干什么!”

    似乎是被皇帝的威严震到,王承恩跪在案前,瑟瑟发抖起来。

    但是仍然带着略显惊喜,却有惶恐的声音,颤颤巍巍道:“启禀陛下,捷报来了!”

    “捷报?”

    崇祯稍微愣了一下,但是就有继续批阅起了奏折。

    “又是周阁部的捷报吗?有捷报总比没有的好!”

    话虽如此说,崇祯皇帝还是不经意间稍微皱了下眉头。

    周延儒是他信任的臣子,东虏入寇,周延儒自请督师,这种态度让崇祯很欣赏,他就喜欢这种做事主动的臣子。

    结果周延儒到了通州后,三天两头的给他送捷报,一开始崇祯皇帝还很喜悦,可是这些捷报都没有人头送来,到了最后反而惹起一个个言官的弹劾,弹劾周延儒坐困通州,坐视鞑子肆虐滋扰百姓。

    王承恩抬头看着皇帝依然低头忙碌,他小心的说道:“启禀陛下,这次不是周阁部的捷报,是从淮安漕督府传来的,海州捷报,斩杀三百,人头已经送到,正在兵部勘验!”

    “什么!”

    崇祯这时候终于放下了手里的御笔,抬头愕然的看着王承恩。

    “到底什么情况?史可法的奏疏呢?”

    皇帝急问道。

    以辽东经常传来的没有人头的捷报,和这些天周延儒送来的捷报解释。鞑子都是骑兵,就算打赢了他们也往往没有人头,除非是能将鞑子击溃,否则根本就不可能有斩获。可是史可法送来了三百人头,这意味着江南有一场大胜,击溃的敌人远不止三百。

    王承恩磕着头道:“回禀陛下,奏疏刚刚送来,奴婢截下了。就在奴婢怀里。”

    皇帝已经站了起来:“还不快呈上来!”

    王承恩这才爬起来,一瘸一拐的朝着皇帝走去,手里已经拿出了一封硬纸奏折。

    皇帝看着这奴才的样子,脸上稍微露了一个不忍的神色,但是很快就一把拿过了奏折翻看起来。

    看着皇帝的手都不由的抖了起来。

    史可法在奏折中将前因后果都交代了一番,海州被围,史可法派一个从南京来的千总官去救援,这千总赶到海州,发现城外有三百多虏兵,于是一番激战。几乎将虏兵全歼。

    事情虽然简单,可是在史可法这样的文臣手里,妙笔生花,硬是写出了即视感。

    皇帝看完后,一把将奏折拍在了御案上,深吸了一口气叹道:“好一个猛将!”

    正面三百骑兵,径自冲锋,以步兵冲锋骑兵,阵斩三百,没想到自己治下竟然有如此猛将。当真是贤王出名臣。

    王承恩看到皇帝的表情,立刻就在一旁恭维起来:“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得此猛将。何愁不能平东虏!”

    但是随即王承恩露出疑虑:“只是那些人头兵部还没有勘验过,尚不知道真假!”

    王承恩说完小心的看着皇帝,自从从小在信王府侍奉崇祯的曹化淳回家奔丧后,王承恩就代替曹化淳成了秉笔太监,深得皇帝的信任,尤其在崇祯越来越对文官集团的表现失望后。王承恩几乎就成了皇帝最信任的人,就连周延儒要再相,也得贿赂他。

    王承恩之所以能做到这一步,绝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太监,而是因为他极懂察言观色。

    果然看到皇帝一副自信的口气:“史可法已经勘验过了,史可法是个办事认真的臣子,他勘验无误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王承恩暗自小小得意了一番,给皇帝递一句舒服的话,可以让皇帝英明一下:“圣上英明!”

    崇祯摆摆手:“如此猛将,如此臣子,当赏。就赏这个,嗯,杨潮一千,不赏三百两银子,史可法也要赏,赏五百两!”

    王承恩忙道:“陛下仁厚!”

    崇祯摆摆手:“快去办吧。”

    王承恩一溜烟的跑走了,就像他急匆匆而来一样,这也让皇帝点了点头,接着低头又看了一遍奏疏,欣喜中略带惋惜,可惜只有三百虏兵啊,不想周延儒总是报来成千上万的虏兵被打退的捷报。

    随着海州捷报,皇帝龙颜大悦,封赏功臣的消息传出来,很快杨潮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人提及,别越来越多人知道。

    杨潮的消息之所以引起这么多反映,除了他已经拥有了一定分量之外,最大的原因其实还是打了胜仗的关系。

    这次东虏入寇,海州的杨潮不知道,可是其他地方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情况,比如官场上的人,东虏肆虐山东,周延儒为了在皇帝面前邀功主动要求督师,结果带着大军赖在通州根本不南下,根本不去山东。

    赖在通州整日间跟各级官员喝酒享乐不提,反而动不动就给皇帝报一个捷报。

    全天下都知道周延儒的捷报是怎么回事,唯独皇帝不知道,各种赏赐、嘉奖,一点都不吝啬。

    可是杨潮的军功,跟周延儒报的那些所谓打退了成千上万的捷报不通,杨潮的军功是实打实的,每一个都有人头为证,而且还活捉了一大一小两个虏兵俘虏,其中一个还是带兵劫掠的虏酋,这意义太不一样了。

    因此在官场上简直是让人震惊,外加侧目,基本上没有人怀疑杨潮会因为这个军功而飞黄腾达,只要杨潮一直这么能打,成长成下一个左良玉是很有可能的,因此这时候得罪杨潮是不明智的。

    所以熊明遇本来已经打算跟镇远侯府和解,答应顾肇迹让他小舅子重新出山的事了,可是消息一来,熊明遇立刻就用南京兵部尚书的权力,将顾肇迹的保举给完全否定。

    所以本来因为许仲孝非常会做人,杨潮北上后,认定杨潮必死无疑的情况下,冯可宗早就没有了收拾许仲孝的心思,踏踏实实安安心心的享受许仲孝的种种孝敬,结果杨潮打了胜仗的消息传来,冯可宗当即就打定主意跟许仲孝断交了。

    其实听到这个消息,冯可宗当时就吓了个半死,杨潮在南京时候的操作,实在是给冯可宗弱小的心灵上带来了太大的伤害,别人只是知道杨潮不好惹,冯可宗可一直把杨潮当做活阎王的。可是活阎王托付他的事情他不但没有办好,反而跟许仲孝勾勾搭搭,分享好处。

    冯可宗顿时回忆起过去的感觉来,心中直骂自己愚蠢,杨潮去杀鞑子,怎么可能失败,杨潮怎么可能是那种冒失的人,怎么可能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杨潮要去杀鞑子那肯定能杀的吗,谁还管鞑子满万不可敌的传说,冯可宗只知道,只要杨潮想做的事情,就不可能做不成,他要杀鞑子,鞑子就是低着头乖乖让他砍,冯可宗都不觉得奇怪了。

    结果现在消息传来,让冯可宗顿时就手足无措,乱了分寸。

    不过没几天,又一个关于杨潮的消息就传开了,杨潮被十万大军死死包围在海州城!(。)xh118

爆发提示() 
“捷报,捷报啊陛下!”

    秉笔太监王承恩急匆匆小跑着奔向乾清宫西暖阁,结果太着急一下子给绊倒在高高的门槛上,一下子扑倒在地,一只鞋子飞过头顶,险些砸到正在案头批阅奏折的崇祯皇帝,接着王承恩顾不得爬起来,就连滚带爬的扑到崇祯案前。

    崇祯看着滑稽的奴才,险些没忍住噗嗤笑了出来,幸好强忍了一口气,才没有失掉皇帝的威严。

    接着崇祯佯怒道:“你这奴才,慌慌张张干什么!”

    似乎是被皇帝的威严震到,王承恩跪在案前,瑟瑟发抖起来。

    但是仍然带着略显惊喜,却有惶恐的声音,颤颤巍巍道:“启禀陛下,捷报来了!”

    “捷报?”

    崇祯稍微愣了一下,但是就有继续批阅起了奏折。

    “又是周阁部的捷报吗?有捷报总比没有的好!”

    话虽如此说,崇祯皇帝还是不经意间稍微皱了下眉头。

    周延儒是他信任的臣子,东虏入寇,周延儒自请督师,这种态度让崇祯很欣赏,他就喜欢这种做事主动的臣子。

    结果周延儒到了通州后,三天两头的给他送捷报,一开始崇祯皇帝还很喜悦,可是这些捷报都没有人头送来,到了最后反而惹起一个个言官的弹劾,弹劾周延儒坐困通州,坐视鞑子肆虐滋扰百姓。

    王承恩抬头看着皇帝依然低头忙碌,他小心的说道:“启禀陛下,这次不是周阁部的捷报,是从淮安漕督府传来的,海州捷报,斩杀三百。人头已经送到,正在兵部勘验!”

    “什么!”

    崇祯这时候终于放下了手里的御笔,抬头愕然的看着王承恩。

    “到底什么情况?史可法的奏疏呢?”

    皇帝急问道。

    以辽东经常传来的没有人头的捷报。和这些天周延儒送来的捷报解释,鞑子都是骑兵。就算打赢了他们也往往没有人头,除非是能将鞑子击溃,否则根本就不可能有斩获,可是史可法送来了三百人头,这意味着江南有一场大胜,击溃的敌人远不止三百。

    王承恩磕着头道:“回禀陛下,奏疏刚刚送来,奴婢截下了。就在奴婢怀里。”

    皇帝已经站了起来:“还不快呈上来!”

    王承恩这才爬起来,一瘸一拐的朝着皇帝走去,手里已经拿出了一封硬纸奏折。

    皇帝看着这奴才的样子,脸上稍微露了一个不忍的神色,但是很快就一把拿过了奏折翻看起来。

    看着皇帝的手都不由的抖了起来。

    史可法在奏折中将前因后果都交代了一番,海州被围,史可法派一个从南京来的千总官去救援,这千总赶到海州,发现城外有三百多虏兵,于是一番激战。几乎将虏兵全歼。

    事情虽然简单,可是在史可法这样的文臣手里,妙笔生花。硬是写出了即视感。

    皇帝看完后,一把将奏折拍在了御案上,深吸了一口气叹道:“好一个猛将!”

    正面三百骑兵,径自冲锋,以步兵冲锋骑兵,阵斩三百,没想到自己治下竟然有如此猛将,当真是贤王出名臣。

    王承恩看到皇帝的表情,立刻就在一旁恭维起来:“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得此猛将。何愁不能平东虏!”

    但是随即王承恩露出疑虑:“只是那些人头兵部还没有勘验过,尚不知道真假!”

    王承恩说完小心的看着皇帝。自从从小在信王府侍奉崇祯的曹化淳回家奔丧后,王承恩就代替曹化淳成了秉笔太监,深得皇帝的信任,尤其在崇祯越来越对文官集团的表现失望后,王承恩几乎就成了皇帝最信任的人,就连周延儒要再相,也得贿赂他。

    王承恩之所以能做到这一步,绝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太监,而是因为他极懂察言观色。

    果然看到皇帝一副自信的口气:“史可法已经勘验过了,史可法是个办事认真的臣子,他勘验无误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王承恩暗自小小得意了一番,给皇帝递一句舒服的话,可以让皇帝英明一下:“圣上英明!”

    崇祯摆摆手:“如此猛将,如此臣子,当赏。就赏这个,嗯,杨潮一千,不赏三百两银子,史可法也要赏,赏五百两!”

    王承恩忙道:“陛下仁厚!”

    崇祯摆摆手:“快去办吧。”

    王承恩一溜烟的跑走了,就像他急匆匆而来一样,这也让皇帝点了点头,接着低头又看了一遍奏疏,欣喜中略带惋惜,可惜只有三百虏兵啊,不想周延儒总是报来成千上万的虏兵被打退的捷报。

    随着海州捷报,皇帝龙颜大悦,封赏功臣的消息传出来,很快杨潮的名字也被越来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