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第5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仅只是一瞬间,数秒后斯大林又变得严肃起来。
    “也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要看到的是,现在随着世界革命中心被帝国主义列强联合摧毁,我们必须要重新建立一个世界革命的中心,而印度,印度就是我们的希望!不仅仅只是我们解放俄罗斯的希望,同样也是我们赢得这场世界革命彻底胜利的希望!”
    回过头去,斯大林看着莫托洛夫神情肃然的说道。
    “莫托洛夫同志,重担再一次压到你的身上,一但印度发生革命,届时,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众多问题,尤其是外部问题!这就需要你去努力工作,以协助印度人民赢得他们的解放!”
    
   

第1209章 苏俄印度(下)
    一座雄伟的黄色花岗岩拱形建筑物,巍然屹立在海滨的岬角之上,俯视着孟买码头的停泊场。拱门阴凉处,人群杂沓,摩肩接踵,玩蛇人、算命者、乞丐、游客、醉生梦死或因吸毒而神志恍惚的嬉皮士、流浪汉和被拥挤不堪的大都会遗弃的奄奄一息的人混迹其间。来往行人中,很少有人抬头望一眼镌刻在建筑物正上方的铭文,上面赫然书写:“为庆祝乔治五世国王陛下和玛丽王后陛下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日巡幸印度,特立此塔,以示纪念。”
    这座素有“印度国门”称誉的建筑物,是地球上盖世无双的庞大帝国的凯旋门。这个帝国的疆域辽阔,无边无际,太阳永远不会在那里坠落。凯旋门的巨大身影吸引了世世代代的英国人,他们向往光怪陆离的大洋彼岸,告别了养育他们的英格兰中部地区的村庄或者苏格兰的山丘。不少士兵、冒险家、富商大贾和行政官员穿过拱形大门,来到大英帝国壮观无比的领地,强制推行英国式和平,剥削被征服的大陆,传播白种人的法令,坚信他们的种族生而治之,他们的帝国千秋万代,永不衰败。
    不过世间没有永恒,帝国同样也是如此,在战争进行了第四年头,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大英帝国的衰败已经势成必然,帝国的长期战争和衰败同样影响到了这颗王冠上的明珠——宗主国的战争极大地加重了印度人民的经济负担。在大战期间被迫承担了高达6亿英镑的军费,仅次于英国。英国还向印度征调了大批的物质和粮食,英国从印度运走500万吨各种物质和装备以及500万吨粮食。巨额的军费和向宗主国无偿提供的“贡赋”,大量粮食的外运使本来就缺粮的印度粮价大幅度上涨,加剧了人民的痛苦,不满的情绪正在这个国家一点点的酝酿着。
    “革命的时机,正在一点点的成熟!”
    在书店中,看着报纸上有关“粮价高涨”的新闻,扎瓦德默默的在心中嘀咕一声,在过去的几个月间,印度各地的粮价高涨,这是因为商人的抢购倒置的,与英国实施配给制不同,在拥有三亿人口的印度并没有实施配给制,也许是因为在这么庞大的地区实施配给制并不现实,而这却给予投机商投机的机会,在战争时期,粮食是宝贵的战争资源,不列颠需要粮食,同样,印度也需要粮食。在投机商的操纵下,相比于一年前,粮价已经上涨了近六倍,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粮食。
    “民无粮要乱!”
    扎瓦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恰如二十六年前“十月革命”一样,它的导火索就是食物,现在,在印度导火索已经完成,只差一柄点燃导火索的火炬了。
    火炬,火炬在什么地方?
    扎瓦德朝着不远处的托尔瓦尔海军通讯训练基地的大门看去,半年前,扎瓦德回到了印度,在孟买开设了这家书店,而他之所以选择这里,就是因为这座训练基地。
    仅仅只用了半年时间,他和同志们便在基地发展了近千名同志,现在那些同志分散在印度皇家海军的几十座港口以及基地之中,相比于国大党以及穆斯森联盟,主张与英国合作,战争争取赐予**不同,刚刚创立的劳动者同盟却是旗帜鲜明的支持**,向那些士兵宣扬“用枪炮夺取**”。
    时机!
    凝着眉,扎瓦德站在店门前,看着训练基地门外的水兵,什么时候,这里的才会打响**的枪声呢?
    “咣……”
    似铜锣敲响的声音在托尔瓦尔海军通讯训练基地的3号食堂内响了起来,那声金属的脆响使得人们都纷纷将视线投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却看到一名英国少尉盯视着一名水兵,声音是餐盘发出的,餐盘被扔到了地上,咖哩饭散落了一地。
    而在他的面前一名身材高大水兵,用毫不客气的眼光回应着少尉,全没有因为他是英国人或者军官,而有一丝退让的意思。
    “现在,我命令你,把地上的饭捡起来,吃掉它!”
    少尉用不容易质疑的口吻命令道,同时轻蔑的看了一眼面前的水兵,而这个水兵却站在那里,像是根本就没有听到他的命令似的。
    “我命令你!”
    面对军官的命令,卡尔比依然用他的眼睛盯视着对方,但内心的愤怒却让他的拳头紧握着,
    “卡尔比!”
    战友们的喊声,听在卡尔比的耳中,却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他不想屈辱的蹲下去,捡起了那些饭。
    “这是命令!”
    又是一声音强调,从少尉的口中传出来。
    “我不知道,”
    这时卡尔比的嘴唇轻动,一个声音从他的口中传出。
    “我们为什么要忍受这一切呢?我们为他们去打仗,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待我们的呢?歧视,在他们的眼中,印度人,不论是印度教徒,还是穆斯林,我们所得到的只是他们的轻蔑与歧视以及侮辱,我们得到是满是蚊虫的帐蓬,而英国人却可以住在楼房内,我们所食用的……”
    也许,是卡尔比的反抗超出了少尉的意料,也许是少尉被卡尔比的话惊呆了,他几乎是瞠目结舌的听着卡尔比说完。
    “闭嘴!”
    训斥声从少尉的嗓间发出,但是却根本就无法阻挡卡尔比说下去,不单少尉被惊呆了,食堂内的印度士兵和基层军官同样也被惊呆了。
    “欺压,因为我们是印度人,而他们是英国人,所以,他们可以随意的侮辱我们,随意的欺凌我们,这,就是我们保卫不列颠而得到的回报,……他们,抢走了我们最后一粒粮食,为了保卫他们的不列颠,可是,谁来保卫印度呢?”
    “闭嘴!”
    这次少尉真的愤怒了,当他试图用自己的拳头迫使这个水兵服从命令时,他的拳头却被水兵一把抓住了,同时,他被猛的一下推倒在地。
    在少尉倒地的时候,原本似有所思的水兵们,先是倒吸一口凉气,接着人群中响起了一声声餐盘摔地的响声。
    “****!”“****!”……
    正当水兵们在那里叫嚷着“****!”以争取他们的权力时,在群情鼎沸之时,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打倒英帝国主义!”
    下一瞬间,喊声汇集成了一片,而那些目睹着这一切的低级军官,或是紧张或是兴奋,神情各有不同,在水兵们鼎沸的喊声中,一部分低级军官选择加入其中,还有一部分军官趁乱逃离了餐厅。
    而原本听到餐厅内的喧嚷声前来维持的秩序的水兵,更是拒绝了军官的命令,加入到“游行”的阵营之中,游行,这不过只是场水兵争取平等的游行,而许多事情总是会在不经意中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偏差,也许是因为英**官的长期压迫以及歧视,也许是因为多年来对英国人的不满,也可能是出于对印度**的渴望,慢慢的水兵们的喊声从一开始的争取权力、平等之类的口号,变成了“打倒英帝国主义”、“革命万岁”、“印度**”之类的口号,而水兵们的口号吓坏了训练基地内的英国指挥官,在数千名水兵前往指挥部示威时,枪声响了起来,指挥官命令卫兵镇压“兵变”。
    枪声!
    托尔瓦尔海军通讯训练基地的枪声,恰如同十月革命时的炮声一般,将事件推向了新的**,初时手无寸铁的水兵吃了大亏,可片刻后,拿着武器的水兵赶到了指挥部,与保卫指挥部的卫兵激战起来。
    李氏步枪、布伦轻机枪的射击声在空气中回荡着,不时的还会响起几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在水兵们没有任何组织的盲目进攻时,基地指挥官得已用未被破坏的电话线向上级作出汇报——训练基地发生“兵变”。
    训练基地内的枪声响起时,在基地外的扎瓦德同样也听到了枪声,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基地内就有他的同志跑来向他作了汇报。
    起义了!
    托尔瓦尔海军通讯训练基地发生了起义!
    作为劳动者同盟的成员扎瓦德除去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外,更是在第一时间,随同水兵进入基地,根据他的使命,他要领导这场难得的起义,领导水兵们为印度的自由而战。
    半个小时后,当附近的部队赶到通讯训练基地时,他们恰好目睹了惊人的一幕,在军营前的街道上,数以万计的民众拥挤着,人们不断的欢呼声,似乎是在为水兵们呐喊,而在呐喊声中,英印殖民地旗被降下了,一面印度旗帜被升了起来,随着那面十二年前由印度国大党设计的旗帜的升起,赶来“镇压起义”的印度士兵,无不是用异样的眼光注视着那面在风中飘扬着的国旗,而基层印度军官的神情同样变得复杂起来,在这一刻,在1941年的1月27日,没有人知道,这意味什么,同样也不知道,这象征着什么,此时,对于孟买的两万余名水兵来说,这一天,只是一个起义日。
    
   

第1210章 伦敦的愤怒
    刚刚开始的1944年,是英国人的第五个紧缩年头。在战争时期,几乎所有消费品,诸如食品、燃料、酒类、电力、衣服,直至举世闻名的黑啤酒和板球,均需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度。某些报纸甚至刊载文章,建议采用幽默画家提出的回收手纸的方法。
    “勒紧腰带,战胜德国”,这是为打败希特勒而喊出的口号,而这一口号的背后却是人民必须以顽强意志坚持着。在去年的圣诞节期间,每个五户中仅一户人家方可购买到一只火鸡。由于玩具的停产,不少孩子的鞋空空地摆放在壁炉前,至多他们只是得到一颗糖果。在商店的货架上和橱窗内,经常挂着“货物售完”的布告牌,人们买不到土豆、木材、煤炭、香烟和熏猪肉。
    战争带来的物资匮乏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另一方面,英国人是富有的。他们手持一张蓝黄两色相间的英国护照,即可自由往来,周游列国,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公民所不能享受的特权。由属地、殖民地、保护国和共管地组成的大英帝国,仍然疆域辽阔,完整无损,五亿六千三百万肤色各异、语言不同的人——泰米尔人、布须曼人、西南非洲的霍屯督人、达罗毗荼土著人、美拉尼西亚人、澳大利亚人、英格兰人、加拿大人等——的生死之权,至今依然取决于这些因无暖气而在伦敦冻得发抖、在物资匮乏中迎来新年的英国人。
    这天清晨,一辆黑色奥斯汀公主牌轿车向市中心悄然驶去。汽车经过白金汉宫,然后驶入马尔大街。车里坐着一位乘客,神情沮丧地凝视着眼前一掠而过的帝国大道。此时此刻,他陷入对往事的遐想:曾几何时,大不列颠在这里庆祝其辉煌胜利。近半个世纪前,维多利亚女王处于鼎盛时期,乘坐金碧辉煌的四轮马车,于一**七年六月二十日穿过这条大道,前去参加庆祝其结婚五十周年举行的盛大典礼。当时,来自尼泊尔的廓尔喀人、旁遮普的锡克人、阿富汗边界的帕坦人、黄金海岸的豪萨人、肯尼亚的斯瓦希利人、以及苏丹人、牙买加人、马来西亚人、香港的中国人、婆罗洲人、澳大利亚人和加拿大人,相继前来朝觐祝贺,受到大英帝国春风得意的统治者们的热烈欢迎。他们为属于帝国一成员感到无限骄傲。由于大英帝国的建立,英国人曾经度过一段天方夜谭般的生活,而现在,大英帝国却在德国的挑战中摇摇欲坠,在这场战争中,已经花掉了最后一个铜板的英国人,甚至不得不依靠美国人来保卫英国免遭德国的入侵。
    大英帝国时代即将结束,尽管不愿意面对,但是作为大英帝国的外交大臣,艾登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一明显的历史事实。
    这辆黑色奥斯汀公主脾轿车孤影悄然地出现在马尔大街上。前不久,作为外交大臣的艾登还和丘吉尔首相一同在开普敦参加“巨头会议”,几天前刚刚飞回伦敦,而一回到伦敦之后,他又在第一时间飞往了华盛顿,。
    汽车在唐宁街十门前停下。不言而喻,这是世界上被记者拍照得最多的大门。五年来,世界各国新闻界往往将这所官邸与人们所熟悉的形象联系起来:他头戴黑色礼帽,嘴上叼着一支粗大雪茄,一手拿着手杖,另一手高高举起,作出表示胜利的“v”的字样。
    现在,温斯顿?丘吉尔这位英国的战时首相,依然如过去一样,仍然在这里继续进行着他的战役,战胜希特勒,保卫大英帝国。
    但是现在,前者却已经化为了泡影,而对于丘吉尔以及伦敦政界而言,他们所思考的问题只剩下了一个问题——如何保卫大英帝国免遭德国的入侵。
    “美国人确定准备退出战争吗?”
    丘吉尔有些不安地问道,尽管在开普敦,对罗斯福的建议,他既没有拒绝,也没有表示反对,但是在回到伦敦后,他仍然派艾登前往华盛顿,探询华盛顿方面的态度。
    “在华盛顿,一些国会议员同样担心,中国是否会倒向德国,原子弹,不仅击败了日本,同样也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艾登如实的回答道,在华盛顿,他听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与原子弹有关的问题,同样的,那些国会议员们,所担心的是原子弹会不会落在美国,毕竟,众所周知,中国根本就未向德国宣战,而在中国退出战争后,又不得不考虑,中国是否会同德国结盟。
    “也正因如此,在许多国会议员看来,现在,如果能够通过谈判,结束与德国之间的战争,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当然,绝大多数国会议员认为,如果中国人能够用原子弹迫使德国人回到谈判桌上,可以避免美国人流血,他们……”
    话声稍顿,艾登有些无奈的耸了下肩膀。
    “在他们看来,如果希特勒愿意谈判,根本就没有必要再流血,那怕是为了英国。”
    “这正是我担心的。”
    丘吉尔有些无奈的回答说。
    “请您想想,如果德国人同意回到谈判桌上,好吧,也许,英国的安全得到了保证,但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是什么呢?”
    叼着雪茄烟,丘吉尔的神情中显得有些痛苦,为了击败德国,英国已经耗尽了最后一点家当,可是他从未曾想到,战争会以这种状态停战。
    “我们所要面对的是一个控制着整个欧洲的德国,在未来,英国将不得不面对来自欧洲的挑战,不仅仅只是德国的挑战!”
    这正是丘吉尔忧虑的,他的内心深处恐惧那个占领了整个欧洲的德国,那个德国,绝不是英国所能抗衡的,更不是英国所能挑战的。
    “在这里,有许多人赞同停战,在他们看来,无论如何,英国的安全都有了保障,是的,至少暂时我们不需要考虑德国的入侵,而且,美国……”
    脸上露出些许嘲色,丘吉尔看着艾登说道。
    “罗斯福告诉我,美国将会对英国的安全负起责任,美国的军队不会因为停战,而撤回本土,他们会继续保卫英国,是的,美国在保卫英国,可是不列颠的骄傲呢?”
    面对首相的不满,艾登大为惊愕,他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丘吉尔所考虑的是英国的骄傲,而不是现实的问题。
    “可是首相阁下,英国是不可能独力击败德国的……”
    艾登的话让丘吉尔的脸上再次流露出满面的忧愁之色,是啊,英国无法独自击败德国,在开普敦会议上,英国已经失去了许多东西,而又得到了什么?得到的只是中国人用高高在上的姿态给予的,所谓的“和平”,这就是英国所得到的。
    “那么,美国方面的条件的是什么?发生变化了吗?”
    “国会两党领袖均赞同罗斯福总统的建议,也就是德国必须从低地国家以及法国南部撤军!”
    “艾登,你觉得德国人有可能接受吗?”
    “我认为,如果条件恰当的话,希特勒也许会有条件的同意从法国南部以及低地国家撤出军队!”
    艾登的回答让丘吉尔顿时怏怏不乐,他知道,艾登说的是实话,德国并不反对有条件的从西欧占领区撤军,如果中国出面的话,极有可能导致和谈成功,而他将不得不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担负起一件极为痛苦的差事时,正当丘吉尔满面郁郁之色的思索着如何面对这一切时,办公室的门却突然被推开了,走进来的是他的机要秘书。
    “首相阁下,印度副王韦唯尔子爵发来紧急电报!”
    印度?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在丘吉尔有些不解的时候,机要秘书却已经开始汇报了。
    “本地时间六个小时前,孟买托尔瓦尔海军通讯训练基地发生了武装起义,”
    什么?
    原本正为对德和谈而郁郁寡欢的丘吉尔,被这个消息惊呆了,什么!印度发生了起义?这,这怎么可能呢?他清楚的记得,无论是甘地还是真纳,都曾向他保证——在战争结束前,绝不会谋求印度**,但现在,这是怎么回事?
    “……在叛乱爆发时,仅局限于印度皇家海军内,孟买港内20艘军舰和市内陆上部队20000名士兵参加,后扩张到孟买全城,许多殖民地兵团士兵和警察亦卷入其中。起义水兵组织起义委员会……”
    怎么会这样呢?
    丘吉尔瞠目结舌的反问道,而他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回应,可接下来的汇报,却让处于惊讶中他的心中顿时涌起了一团火。
    “……叛乱士兵扯下英国国旗,走上街头,高呼“打倒英帝国主义”、“革命万岁”的口号。叛乱水兵组织所谓的起义委员会,统一指挥,并提出释放全部******、英**队撤出印度以及印度立即**等要求。起义迅速扩展到马德拉斯、卡拉奇等港口的水兵中。”
    “是俄国人!一定是斯大林策划了这一切!”
    几乎本能的丘吉尔喊出了一句话来,是俄国人!一定是经他的同意撤入印度的俄国人策动了这次叛乱!那些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