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第4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需要40分钟,把情况研究一下,”
    在来这里之前,铁木辛哥和沙波尼科夫便已经开始讨论西方方面军的形势和苏军的能力。那里的形势比他们想象的更为严峻,不过只是短短7天,50万苏军便在明斯克被歼灭,除去极少数分散突围或在德军后方开展游击活动之外,在白俄罗斯境内,几乎再也没有了能够阻挡德军脚步的苏军。
    “……即便是少数幸存的部队,他们在撤退受到强大敌军集团的追击。根据目前的形势,我们建议使用第13、第19、第20、第21和第22集团军,立即在西德维纳—波洛茨克—维捷布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莫济里一线占领防御以外,拿不出任何更好的办法。另外,应当使用统帅部预备队的第24和第28集团军,立即着手在后方地域沿谢利扎罗沃—斯莫棱斯克—罗斯拉夫利—戈梅利一线构筑防御。除此以外,应该立即由莫斯科民兵师再组建2—3个集团军。”
    在这个时候,斯大林自然不会在干涉其它,或者对将军们充满怀疑,这些建议都得到他的批准,并立即发出了相应的命令。
    “……所有的部队都从一个总任务出发,即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建立纵深梯次防御,以疲惫敌人,将其阻止在某一防御地区,然后集中必需的兵力……”
    在提出这一要求时,沙波尼科夫朝着斯大林看去一眼,然后说道。
    “所需要的部队中,一部分从远东抽调,主要靠组建新编部队,组织反攻。当然,从远东抽调部队,不会超过十个师,同时远东军区应组建不少于二十个师,以用于防范日本人。”
    从远东调动部队?斯大林的脑海中立即想到了日本,考虑到远东面临着来自日本的威胁,他还是点头同意了,毕竟,在远东,还在组建新的部队。
    “那么,沙波尼科夫,现在我们将敌人阻止在哪里?哪里是合适的反攻出发地区?有多少部队用于反攻?”
    在接连问出这几个斯大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后,沙波尼科夫稍作沉默,稍加思索后才回答道。
    “这些我们当时还是不知道的。暂时这只不过是一种设想。但是,我们相信,我们完全有能力击退德国人的入侵!”
    “好吧!就这么干吧!”
    斯大林点了点头,在两位将军离开他的办公室后,他那张显得有些苍白的脸上,依然尽是愁容,不过只是短短半个月,苏军的防御几乎全线崩溃了,明斯克战役不过只进行了短短的7天,50万苏军中仅仅只有十余万人战死,超过三十二万人投降,尽管他已经签署了命令将数位将军送上军事法庭,但除去警告意义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军队在失败、军队在投降……苏联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就在这时,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走了进来,在他汇报了关于西方面军司令、参谋长以及各集团军司令、步兵军长被逮捕交军事法庭审判追究责任的事宜后,他又汇报道。
    “斯大林同志,作为内务人民委员,我有必要向您报告,在军队之中,之所以会出现大量官兵投降,是因为许多军人把这场战争看作是俄国改变制度的机会,他们希望德军胜利,所以便大批地投降……在地方上,许多苏维埃的高级官员也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他们甚至表示要对苏维埃作战。在那些被德军迅速占领的地区,数以百万计的百姓竟然夹道欢迎德军,把德国人当成解放者……如果局势持续下去的话,那么这一切无疑将是灾难性的!”
    贝利亚的报告让斯大林的眉头猛然一锁,他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数千万被镇压、被压迫的苏俄人,把德国人视为解放者,甚至就连军队亦是如此……
    “贝利亚同志,我们必须要阻止这一切,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握着烟斗,斯大林将视线投向贝利亚,尽管他的语气依如过去一般,但贝利亚还是听到一丝祈求的味道。
    “斯大林同志,我认为……”
    沉思片刻,贝利亚深吸一口气,而后用坚定的语气说道。
    “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实施一些能够激化被占区居民与德军冲突的命令,只有激化居民与德军的冲突,才有可能瓦解德军的解放者形象,从而令被占区居民主动的攻击德军或对德军的占领不予配合!”
    激化居民与德军的冲突?微微松开手中的烟斗,斯大林询问道。
    “那应该怎么干呢?”
    “……特遣队应主要穿上缴获来的德国陆军和党卫军的制服来实施这一毁灭计划,以此来激发对法西斯占领者的仇恨,并使得在法西斯后方征召游击队员更为容易。但是必须注意,要留下能够陈述“德军暴行”的活口。”
    在贝利亚讲述着他的计划——由内务部队冒充德军在占领区袭击集体农庄,以嫁祸给德军时,斯大林只是静静的吸着烟,最后他点了点头说道。
    “我认为是可以这么做的,我们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我们的祖国,在战争中,牺牲是不可避免的!”
    在同意了贝利亚的计划之后,斯大林又继续询问道。
    “贝利亚同志,我们在日本的同志有什么情报传回来吗?日本会不会配合德国人,对我们的远东实施入侵?”
    在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前夕,东京的情报小组便向苏联发出了战争警告:“进攻将在1941年6月5日拂晓全面展开。“但那时斯大林却不予理会,结果苏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丧师失地,一溃千里。也正因如此斯大林对于在日本的情报小组的提供的情报可以说是极为信任的。现在的苏联需要更多的军队,仅仅依靠新组建的部队是远远不能够的,对于苏联而言,唯一可以调动的部队就是远东的部队,但是大规模调动远东的部队,却必须保证一个前提——日军不会进攻远东。
    “斯大林同志,就在两个小时前,我们收到了一份从东京发回的密电!”

第三十三章 暗杀
    1938年10月17日,一艘豪华的日本邮轮停泊在长崎的邮轮码头上。
    长崎是个有二十万人口的城市,这个城市是建在一些陡峭的小山上的。它的港湾面对东海。长崎是寓言传说中风景特别秀丽的港口,此时,已稍有秋意,许多树叶已转红,或转黄,显得光艳夺目。市中心面朝港湾,浦上川从北面流进该湾。多少世纪来,长崎就以此地为中心,向各条山谷,包括向这条河形成的山谷扩展,此处是长崎的工业区,容纳了全市百分之九十的劳动力。
    一五七一年,葡萄牙人曾协助把长崎由一个渔村变成日本的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输入了烟草、军火业和基督教。由于对基督的信仰广泛伸开,日本政府便采取残酷手段镇压。所有的传教士不是被杀就是被迫离开该地,但十七世纪时,他们的三万七千名信徒群起叛乱,反对宗教迫害。他们在长崎附近的一个堡垒周围集合,在几艘荷兰船的帮助下,击退了幕府军,坚持了三十个月,最后几乎一个不剩地全被屠杀。
    然而,他们的信仰却流传下来了,直到现在长崎仍然是日本最欧化的、信基督教的人最多的城市,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它有许多教堂和教会学校,有数以百计的西式房屋,还有吸引游客的建筑物,例如传说中蝴蝶夫人的俯瞰港湾的旧居格洛弗大厦。
    林林总总的银行和洋行办事处的花岗石大厦耸立在街道边。在港湾中,邮轮和货船在海面上穿梭往来。满载货物的远洋轮徐徐地从港外驶进港口。这是一个繁忙且繁荣的港口……
    “呜!……”
    汽笛长鸣,邮轮,缓缓停在泊位上,随后抛下船锚。十几分钟后,邮轮放下舷梯,大批旅客涌出船舱。
    一位举止文雅、身材一般的亚洲人随着人流走下舷梯。在人群中,他并不怎么显眼,甚至可以说,完全隐于人群之中,几乎很难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这是一个典型的普通人,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地方。
    在海关检查口,他出示了护照,上面写着:渡边纯二,一个出生在东南亚的日本人。
    其实,他的真名叫李子国,毕业于调查部调查学校,在调查学校毕业后,他又在“村落”中接受着严格的日式教育,在“日本村落”中长达两年的生活,在那些旅居十余年的“村民”的教育下,他和一些同学,一举一动都和普通的日本人没有任何区别。
    而离开村落后,他便被派至日本,作为一名“侨民”返回日本,
    “欢迎回到日本!”
    海关官员的一句话,和印章盖上的声音,让渡边纯二整个人的心情随之一振,在步出海关的时候,看着身边的日本人,听着人们口中道出的日语,他的心底不禁一叹——从现在开始,再也没有李子国了。
    只有一个日本人——渡边纯二。
    昭和16年初夏,一场暴雨使得东京的街巷到处布满了积水,尤其是一些小巷那露天的下水道,这会再也无法发挥排水的作为——小巷中积满了雨水,在公路边,许多来不久回家的人们,这会大都站路边的店铺门前,以躲避大雨,期待着暴雨尽快停下来,雨越下越大,看来似乎没一点想要停下来的意思。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店前阳蓬下避雨的人开始离开了,人越走越少,最终,只剩下两个人了,站在阳蓬下避雨的两人,就那样站在那里,也许是因为无聊的关系,先前,他们两人已经聊了几句,而这会他们一起眺望着雨幕,不时的交谈着。
    “这雨似乎没有想要停下来的意思啊!”
    “越下越大了!”
    也许是为了躲避暴雨,两人慢慢的走近了,在两人间的距离只有不到半尺的时候,其中的一人看着落下的雨滴说道。
    “我想……这恐怕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
    稍微靠前站的人用一种略显有些低沉的声音说道。
    “你是要回家吗?”
    沉默片刻,渡边纯二用略显轻松声音地说。
    “恭喜你,你已很久没回家了。”
    回家……当初派至这里的小组,又有谁回过家呢?
    “可是,你知道的……”
    伸手手臂,感受着雨滴落在手臂上的感觉,渡边身前的人用略动情地口吻说。
    “这里有我的事业,我的朋友。”
    “以后还还可以回来嘛!”
    渡边轻声安慰道,但他却知道,驻外调查员被招回国,往往意味着升迁,在其升迁后,自然不可能再身入险境了。
    “我们都知道,再回来的可能性并不大。”
    摇了摇头,那人又继续沉说道。
    “不过在离开之前,我们要完成一个任务!”
    “嗯?是什么任务?”
    渡边身前的人并没有作声,过了一会儿他才说。
    “这个任务非常重要,我们要不惜一切完成他。”
    上司的话让渡边感到了一种不祥之兆,定了定神他又问道。
    “什么样的任务呢?”
    “这是你的任务对象。”
    从衣袋中掏出一个信封递给身边的渡边。
    “把他们都处理掉,其中特别备注的几人要象意外……”
    雨伞下,一个身材高大的欧洲人走进了东京警视厅,这个欧洲人有一双灰蓝色的眼睛,高而宽的前额,浓密而蓬松的深栗色头发和尖瘦的下巴更显果敢刚毅。进入警视厅,在前台,他出示了自己的证件,上面写着:亚历山大?约翰逊,德国《法兰克福报》驻东京特派记者。
    “凶器是一支点三八口径的手枪。是在很近的地方从正面开枪的,否则,衣服不会烧得那么焦。”
    警官边翻着笔记本边说,在说话的时候,他偶尔会看着这个德国记者,而死者同样也是一名德国人。
    “子弹穿透了心脏。当场死亡的。发现尸体的是路人,在早晨5点多钟。尸体头朝西倒在地上。在他5米远的前方,扔着一个公文包,是属于被害的,应该是被罪犯扔下的,尚不清楚。”
    “被害者还留下了什么吗?“
    亚历山大看着警察询问道,马克斯?克劳森的死亡让他意识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是谁?是谁在追杀他的小组?
    警察又翻开了笔记本。
    “其它的什么都没有留下。”
    “谁可能是罪犯?现在有怀疑的对象吗?”
    “还不知道。但,看来不是谋财害命。装有53元钱的钱包仍在死者怀里揣着。”
    十几分钟后,亚历山大?约翰逊走出了警视厅,尽管他的脸上看似平静,但内心却是紧张非常,勃兰科、宫木、尾崎……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在过去的一个星期中或是死于意外,或是被人刺杀,而现在又多了一个马克斯。
    不过只是短短的一个星期,他历时数年发展出来的仅有31人的“小组”中的23人被暗杀了。
    “一定是暗杀!”
    之所以会如此确定,是因为亚历山大?约翰逊知道,对方追杀的目标,无不是“小组”中的核心人员,至于其它人,只能起到掩护的作用,显然,对方对他的小组可以说极为了解,但……是谁在追杀他们呢?
    站在雨地中,亚历山大警惕的看着街道上那些行色匆匆的路人,也许,现在在这些路人之中,有人正盯着他,正在等待着下手的机会,也许……
    尽管内心极为紧张,但是亚历山大这时所考虑的却是另一个问题——是谁在追杀他们,对方是如何获得小组成员的名单,而且还能掌握小组人员的信息?
    会是谁呢?
    日本人?
    不,如果是日本人的话,现在恐怕他们已经被逮捕了,日本的反间谍机关,显然不可能采用暗杀的手段解决问题。
    可除了日本人又会是谁呢?
    突然,亚历山大的内心猛然一紧……难道!
    他的脑海中所浮现的不是敌人,而是他的……他想到老上级在三年前被清洗,难道是他们?是他们对小组进行清除吗?
    可这又是为什么呢?百思不得其解的亚历山大默默的在街上走着,雨水不断的落在雨伞上,此时,他并没有注意到,在他离开警视厅的时候,一个如公司职员打扮的日本人从一旁的书店中走了出来,然后相隔数米跟着他。在他跟出百米之后,他看到前方的小巷中走出一个青年人,那个青年打着雨伞,唇间叼着根未着的香烟,在距离还有十几米的时候,他冲着青年点点头。
    “哈喽!”
    青年冲着亚历山大打了个招呼,在亚历山大诧异的时候,青年指着唇边的香烟询问道。
    “可以借个火吗?”
    借火?
    疑惑中,亚历山大还是取出了火柴,就在他将火柴递给这个日本青年的时候,在那个青年的眼中,他看到了一丝异样的神采,在他的身后似乎走了过来,不待他反应,便感觉脖颈间一痛,下一瞬间,视线随之模糊起来,整个人便软软的倒了下去。
    雨水落在亚历山大的脸上,在模糊的视线中,摔倒在地的他看到那个青年打着雨伞离开了,此时,他似乎明白了一切,但却为时已晚了,当他的意识消失时,隐约的他听到了似乎有人在喊着什么……

第三十四章 尽量避免
    (祝大家中秋快乐、合家团圆!)
    “啾……”
    站在室内的女人睁大眼睛看着闯进来的人,不待她反应过来,伴着一声微弱的枪声,她便倒了下去,血从她的后脑涌出。
    “啊!”
    这时伴着一声尖叫,出现了一个老妇人,手持无声枪的渡边对著她的头部连扣了两次扳机,然后向右转身。屋内的最后一个人也被摆平了,她的脑袋正流出一片红色的鲜血。
    “安全!”
    渡边轻声叫道。
    “安全!”
    “安全!”
    “安全!”
    另外三人也跟著喊道。这时,其中的一人向后面冲去,而另一人则紧跟在后。他们到了后头,看到穿著黑衣服的两个人,两人的枪口都已指向天花板。
    “安全!”
    “安全!此区已经肃清!”
    在解决了房间内的所有人之后,渡边便立即展开了随身携带的电台,在他展开电台的时候
    ,队员们的情绪已经平静下来。
    “后门的情形如何?”
    其中的一个人问道。
    “没问题!”
    “那好,你们立即撤离!”
    “是!”
    没有任何疑惑,没有质疑,参与这场刺杀行动的几名行动人员便立即撤离了这栋房屋。
    “怎么样,有把握吗?”
    听着头的话,渡边只是点点头,在任何一个情报小组之中,他的中枢就是电台,而他们这个小组的电台则是由他掌握的。
    现在他们袭击的这所住宅,正是“亚历山大”的情报系统中,堪称中枢部分的应该是克劳森和他的电台,克劳森在昨天夜里被刺杀,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现在亚历山大应该已经死于“中风”,克劳森的电台已经属于了他们。
    不过因为时间关系,渡边并没有时间去搜索克劳森的电台,迫不得已,他只能携带他的电台,然后从这里向海参崴的情报机构发出一份电报——一份以“拉姆扎”情报小组的名义发出的电报。
    “家里已经给了电文和密码,应该没问题!”
    在话声落下的时候,渡边已经完成电台的调试,随后他拿出一出纸,按照纸上的内容开始拍发电报。
    一道无线电波随之划破天际朝着的千公里外的海参崴飞去,至于这份电报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恐怕只有时间才能够证明。
    夏日的娇阳灼晒着大地,在有着只见树木不见屋顶的北平城内那满城的嫩绿,在阳光下似波浪一般,于日光中颤抖着。一株株百年的高大槐树整齐的沿着胡同边散落着,在槐树巨大的树冠下几名军警来回走动着,军警偶尔会把视线投向不远处的西式门廊,偶尔的他们会记下这往来于公署的车辆,虽然看似无聊,可是他们却不敢有一丝的懈怠。
    “老板,一个小时前,我们接到驻东京情报站的电报——电报发出了!”
    面对着依窗而站的老板,曾澈用极为平静的口气报告着一件看似寻常的事情。
    原本正直视着后院湖面的管明棠在听到曾澈的汇报后,心脏却是不由自主的微微一颤,他静静的看着湖面,良久却是无言。
    一份电报,可以改变许多事情,而对于这场战争来说,这份电报,也许将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正如在历史上,那份电报改变了苏俄的命运一般。
    “……苏俄的远东地区可以认为是安全的,来自日本方面的威胁已经排除。日本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