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去年“经济”调查局,就提供了一份情报,去年3月3日,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到香港、广州等地拜访胡汉民、陈济棠、邹鲁时,曾表示愿意与中国共同防俄防共,因南京没有诚意,所以愿意跟西南合作,并称日本愿意借钱、借武器给西南来对付南京,作为防俄防共的条件。
    “老板,如果没错的话,西南会使用“抗日”行兵谏的名义发动……”
    “抗日!”
    唇角猛的一扬,管明棠的语气中尽是嘲设之意。
    “有日本人支持的抗日吗?”
    随后管明棠又反问道。
    “有得到日军谅解,并且获得日军实际援助的抗日吗?〃
    沉默依然是沉默,相比于老板的愤怒,曾彻反而显得更为冷静。
    “有日军顾问协助的抗日吗?”
    接连嘲讽之后,见老板冷静下来之后,曾彻又问道。
    “老板,我们是不是要做些什么?”
    做些什么呢?在来之前,曾彻已经和局里的分析人员进行了分析,他们完全可以策动一场粤军内部军变,如果有必要的话,甚至可以暗杀那位“南天王”。
    “什么都不用做!”
    看着曾彻,管明棠又开口说道。
    “他的那个抗日的名义,是骗不了中央和国人的,就是粤军内部,也不相信,其实,这也不见得是坏事,如果没料错的话,中央那边应该早有准备,甚至可以说,中央恐怕还期待着这位“南天王”起事,因为现在只剩下两广军阀还有那些人在搞割据………”
    过去的两年,对于中国而言,应该说是剧变的两年,通过追剿,中央控制了原由军阀割据的云、贵、川三省。中国残存的军阀势力,只剩下了没了地盘的张学良、占据山西的阎锡山、占据广东的粤系军阀陈济棠以及占据广西的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
    张学良自弃东北,仰人鼻息,阎锡山地狭兵微,加之刚刚得复出,因此都还算听话,与河北有宋氏、山东的韩氏一样,基本服从中央,而张氏更是乖乖地移兵陕西进剿。那时,不听话的只剩下财大气粗的两广军阀了,他们不愿意归附中央,一心想要割据。
    “那些军阀头子为了一已私欲,不惜牺牲国家民族利益,与日寇勾结,以求一逞。但中**人是有爱国心的,所以,此战即便是爆发,也不见得会战!”
    对此,管明棠并不怀疑,就像历史上一样,当一百多名日本军事顾问出现粤军之中时指导空军作战时,包括空军司令在内都投靠了中央,而在作战会议上,所有的军官都走出奇的沉默,最后各部一枪不放,选择了投靠中央,从而导致两广事变“戏剧性”的收场。
    “是!”
    对于老板的命令,曾彻不会有任何质疑,实际上,调查局之所以认为可以策反其部队正是因于——军人的爱国情绪,现在看来,似乎真的没有那个必要,既然他们可以策反,那位戴老板又岂会放过这个机会。
    夜幕低沉,放色已深,空气中已不见了五月底的燥热,反倒有些晚春的凉爽,而行走到邯彰城外靠近邯彰高等师范学院附近公园里的管明棠,内心却显得很是烦燥。
    就在两个月前,苏联与外蒙签订了共同防卫条件,表面上,那是苏联与蒙古之事,但其实那却又是在传递一个信号,而那个信号又是什么呢?民国二十五年……这一年的中国发生了太多的事件,一件接着一件,而管明棠之所以认定,这个时候不会有人关注自己,正是因于这一判断,苏蒙共防条约、南天王叛乱……在时近年中时,一个个大事件接连发生,而在这一件件大事之中,那一个个人、一张张模糊面孔,他们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呢?
    抬起头,望着天上的圆月,月并不圆,似如人间一般,看着那悬于空中的明月,管明棠不由长叹一声,泪珠却是不自主的从他的目中流出,现在,他甚至后悔了,后悔为什么非要办那个“经济”调查局,正早它的存在,使得自己掌握了太过不为人知的秘事,甚至……
    “去你他妈的污里巴糟的东西!”
    “怎么啦?”
    突然,一声娇脆的话声传了过来,回过身,看着身后的女孩,管明棠挤出了些笑容。
    “秋怡!”
    管明棠之所以会来这里,就是为了等秋怡,现在她在扫盲夜校教书,这个钟点正是她下班的时候。
    “怎么啦!”
    眨动着眼睛,李秋怡看着面前的男人,认识他这么长时间,还是第一次见他这般生气。
    “没什么,”
    勉强笑了笑,管明棠拉过李秋怡的手,看着眼前的女孩,至少在这里还能体会到一丝纯真。
    “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
    伸手在管明棠的眉间按了一下,李秋怡笑说道。
    “我还是第一次见你发这么大的火,一定是碰到什么烦心事了!”
    不过她并没追问下去,而笑嘻嘻的说道。
    “不过,我相信,不管是什么烦心事,你总能解决好!”
    “哦,你就这么相信我?”
    “呐,因为每一个人都相信你啊?”
    “每一个人?”
    “呐,是这样的,在扫盲夜校里,常听学生们提到你,过去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很多人都挨饿,可现在,专区几百万人,都能吃饱饭,连这样事情,你都能办好,更何况是其它事情呢?。”
    话语稍微顿了一下,李秋怡看着管明棠说道。
    “当然罗,更重要的是,你过去对我说过,你一门心思想给老百姓办点事,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些,他们的日子好过了,自然的也就会支持你,有了老百姓的支持,还有什么可烦心的呢?要知道好多人,想让老百姓支持他们,老百姓还不买他们的帐那!”
    “老百姓的支持……”
    李秋怡的一句话,让管明棠先是一愣,然后猛的笑了起来的,然后紧紧的握着李秋怡的手说道。
    “谢谢你!”
    看着似有些害羞的秋怡,管明棠笑的极为灿烂。
    “走,秋怡,我们回家!”
    回家,李秋怡的一句话,让管明棠不再像先前那般烦燥了,无论别人怎么样,自己只要坚持走下去就行了,只要有了老百姓的支持,自己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第四百二十七章 汽车伊始
    “六月初三夜闻蝉”,虽说还未进阴历六月,但是知了声却已经在邯彰大地上鸣,这蝉鸣似乎就是盛夏到来的信号,盛夏是丰收的,民国二十五年的盛夏可以说是难得一次风调雨顺之年,几乎全国范围内的获得了丰收,不过在丰收之时,国家似乎又多出了一些灾祸来,6月i日先是两广宣布“行兵谏”要“北上抗日”,可明眼人一瞧也知道这不过是只是项公舞剑罢了,盛夏的灼阳并不能抚去这战争的阴云,在“两广”发誓“抗日”后,全国各地通电不断,而另一边,数十万大军云集于西南,在这个盛夏,似乎战争一触即发。
    战争或许会爆发,但似乎打从民国二年起,中国似乎就没怎么消停过,老百姓就没太平过,无论两广与中央于报纸、电报中如何打嘴仗,局势如何紧张,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他们依然过着自己的日子,似乎影响并不大。
    6月26日清晨,这一天或许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日子,但是这一天,在邯郸西南的北方公司新区三期区,也就是所谓的“第三区”,却显得比往日热闹许多,从清晨开始,一辆辆汽车驶入第三区,来的人中即有邯彰专员公署的官员,专区各地的士绅,更有从南京来的要员,而在第三区的“新中汽车股份公司”的大门处,更是一片张灯结彩之色,而在这烈日下,在新中汽车股份公司附近聚焦了越来越多的民众,今天,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喜色。
    今天是新中汽车股份公司第一辆汽车下线的日子,在汽车制造工厂崭新的总装线上,被命名为“新中”牌的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在一阵阵欢声笑语和雷鸣般的掌声中,12辆东风型卡车徐徐驶出总装线,而管明棠的脸上带着笑容,他不断的和人们聊着,谈着,畅谈着这座汽车公司的未来。
    从民国二十三年,在过去的两年间,数万名军事化管理的建筑工人,在这片占地十数平方公里的地方,建立起了这座工厂,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在过去的两年间,共完成建筑面积702480平方米,铺设各种管道86290米,安装设备7554台,而现在,随着这座工厂的投产,不仅仅意味着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结束,更重要的是意味着一个新时代打开了大门。
    而此时,这不过只是它的一期工程,在未来的两年中,他的二期工程会继续建设,然后还会有三期,甚至四期,也许有一天,这里会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也许,也许真的有这种可能。
    “这是我们制造的第一辆汽车!”
    在黑色的卡车驶出总装车间时,看着那熟悉的外型,再望着那些在汽车驶出总装车间后,激动的人们抚摸着车首镀镇的“中”字标志,那是管明棠借鉴了后世“中华汽车”的标志“设计”的标志,而此时能吸引管明棠注意的却是那卡车熟悉的外形。
    老解放!
    如果抛开颜色、标志的话,把这辆卡车放在后世,许多人都会认出它来,它是老解放,此时看到着这辆汽车,管明棠似乎感觉自己又一次回到了童年,童年在公路上追逐着卡车,追逐着老解放,为什么会选择s…150呢?仅仅只是因为它的技术相对简单,更容易制造、制造成本低?
    还是因为其可以改装成客车、救护车等等?
    不,其实,管明棠选择这种车有一个原因,或许是因为这辆车一直刻在他的记忆中吧!以至于即便是在选择车型时,依然下意识的选择了s…150;要知道即便是在这个时代,它的技术虽说领先,但绝谈不上“最先进”。尽管现在公司使用是其后期型号,性能相比于s…150先进一些,比如其发动机功率加大的同时,相比旧型号油耗降低了10%,其技术更接近其后继型号l…164;但是在美国依然有比其更先进的卡车。
    不过尽管如此,在管明棠看来,能够批量制造这种卡车,也就足够了,至少足够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战争时期的运输问题,至少在未来的战争中,中**队的卡车,并不落后于美国,而且其制造成本低。
    当管明棠感慨万端时,他的视线不由自主的转向在场的那些外国人,在新中汽车公司不仅有超达三百名美国技术人员,还有数百名美国技工,这些美国技术人员为新中汽车带来了汽车生产管理以及制造技术,只不过管明棠所注意到的那个穿着西装的六十几岁的美国人,是这座工厂的设计者一一阿尔伯特卡恩。
    他设计的工厂建筑适于从事一连串移动装配线,在设计时引进最大化的自然光线和透过无数窗户、日光和屋顶显示器的结合所产生的通风效果,这种方式是使用连续窗带以及天窗来达成,而且其还根据多年的经验引进许多结构上以用在混凝土和钢筋的革新,包括使用长跨距的桁架使得在一个大空间中不需要任何一根柱子。
    不过在设计这个工厂的时候,根据管明棠的要求,工厂必须要考虑到战时灯火管制,因此他又对设计进行了修改,从而使得这种“玻璃厂房”可以在战时改成无窗、灯光照明的工厂,在过去的两年间,阿尔伯特,卡恩和他的职员于新区和专区设计了超过500座工厂建筑,培训了超过一千名中国工程人员和技术人员协助它的工作,甚至于就连同常备民团的军营亦是由其主持设计。
    “阿尔伯特先生!”
    面带着微笑,管明棠朝这位德裔美国人走过去,然后指着厂房说道。
    “记不记得,两年前,你曾说过,完成基建至少需要三年!”
    “管专员!”
    阿尔伯特,卡恩只是礼貌的笑了笑,然后说道。
    “谁也没有想到,你会像建筑公路一样建工厂!”
    建筑公路,这是阿尔伯特接受北方公司的合同之后,受益最大的地方,这种“北方式快速施工”完全颠复了正常的建筑施工程度,一般情况下,一座工厂需要首先完成基础土建,然后才会安装设备。
    但是在“北方式快速施工”中,他们却是根据厂房平面图纸的要求,在开挖墙壁地基的同时,整修车间地面,在地基尚未完工时,其厂房地面已经像是筑路一般建成了,而后又用简易草席、帆布搭起工作间,在工作间内开始安装设备,几乎是在厂房封顶的同时,车间内的设备已经接近完工,而在流水线配套完成时候,厂区施工也接近完工。也正得益于此,才使得他们将工厂建设周期压缩了到不及传统施工的一半,
    “但是我需要提醒您的一点是,如果不是因为你的公司拥有近十万名像军队一样的建筑工程人员,我想,根本就不可能实施如此快速的施工!所以,你的这个模式是不可套用的!”
    的确是不可套用的,阿尔伯特,卡恩曾尝试过于苏联实施同样的施工方式,但那些苏联建筑工人根本就无法承受每天12个小时,日夜两班,夜以继日的施工,在阿尔伯特看来,与其说是快速施工的成功,倒不是说是中国工人的坚毅与忍耐成就了这一切,他们甚至可以承受苏联工兵亦无未能承受的繁重在而紧张工作,这不能不让他赞叹,同样也改变了他的观点。
    “我说过,我们拥有最好的工人!”
    笑着,管明棠又说出了一句话来。
    “似乎,你和许多美国人都曾怀疑过!”
    “很早以前,我便不会再怀疑这一点了!”
    看着那些穿着劳工服装面色黝黑的中国建筑工人,阿尔伯特卡恩脑海中不由的浮现出他们在的酷暑与风雪下日夜施工的一幕,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他才知道,中国人是如何建成长城的,正是那种对严酷自然环境的忍耐,对繁重工作的承受。
    “我是从来不怀疑的!”
    管明棠笑着,而恰在这时,到了第一批卡车驶出车间,进行绕城游行的时候了,这是公司宣传部门的决策,也是增加工人自豪感的一选择。这时,在众人的提议下,管明棠跳上汽车,亲自驾驶着第一辆由新中汽车公司制造的3。5吨卡车,驾驶着汽车,缓缓向前行驶着。
    站在人群中的阿尔伯特,卡恩这个犹太人,同样也是新中汽车公司厂区基础工程设计师,他默默的看着驾驶着汽车,和许多普通的中国人一样,脸上同样溢满了自豪感的管明棠。
    尽管他无法理解一辆国产汽车对于中国的意义,但是他却知道,这位地方专员也许将来因此收获更多的民心,获得更为广泛的民意支持。
    “根本就是在做秀!”
    塞缪尔布劳恩哼了一声,在他看来,那位专员先生亲自驾车的举动根本就是政客的举动。
    “至少他有秀可做!”
    合伙人的讽刺让阿尔伯特卡恩有些不满的说道。
    “塞缪尔,不论你是否愿意相信,我可以清楚的告诉你,无论他……”
    手指着领头的那辆汽车,阿尔伯特,卡恩说道。
    “那个国家拥有他,也许都将是极为幸运的事情!这个国家也许会因为他而发生改变!你相信吗?”
    (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八章 希望之地
    北方新区中央区,这是新区最繁华的地段,这里如同上海的外滩一般繁华,林立的商业机构、百货公司使得这里充满了现代都市气息,而在其中自然也分布着一些高级饭店或者餐馆,而西餐馆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毕竟在中央区还有数千名外国雇员在此工作。
    在爱丝丽的西餐厅临窗的位置,一个身穿白上衣的侍者出现后。阿尔伯特·卡恩要了一瓶葡萄酒以及两份牛排。
    在享用牛排的时候,阿尔伯特·卡恩注意到塞缪尔·布劳恩的目光中似乎有些不解。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会恭维那个中国人!”
    塞缪尔·布劳恩放下手中的叉子,他刚从苏联来到中国,他将参与到北方拖拉机公司的建设之中,之前,他曾在斯大林格勒指导了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建筑施工,而让他疑惑的地方正在这里,因为即便是在苏联阿尔伯特也没有恭维别人。
    “他们不过就是中国人,他们……”
    “住嘴,”
    放下手中的叉子,阿尔伯特·卡恩认真的说道。
    “在这里工作,你必须要放下自己的偏见!”
    “我明白。”塞缪尔·布劳恩毗牙对阿尔伯特一笑。
    “一切为了生意,对吗?”
    “不。”
    摇着头,阿尔伯特·卡恩看了一眼塞缪尔·布劳恩,此时他甚至怀疑自己的这个决定是不是正确的。
    “如果你在这里工作之后,你就会注意到,这些中国人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
    他又半转过身子去,两眼直盯盯地看着窗外的这个“城市”然后开始描述他在这里的见闻,那些建筑工程师的好学以及工人们那无以轮比的忍耐与承受。
    “你不会相信,一个人可以连续工作12个小时,而且只休息不到一个小时,他们一天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三个美国人,五个苏联人。”
    “怎么可能呢?”
    塞缪尔·布劳恩不可置信的问道。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中国恐怕早就超过我们了,那里会……”
    “你没有看到吗?他们在这里,用三年的时间,完成的事业,在美国也许需要十年,即便是在苏联也需要五年。”
    看一眼塞缪尔·布劳恩,阿尔伯特·卡恩把坐椅向后轻轻一推。
    “你要知道,进行这一切的,并不是像苏联那样的政府,而是和美国一样的公司,甚至,他们都无法同美国公司相比,因为这里的政治环境,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恶劣,就是现在,中国的政府和西南的两个省,相当于我们的两个州,正在进行着一场内战,至少是内战的前奏!”
    “这些中国人,难怪日本人会入侵他们——”
    “闭嘴。”
    这一次,阿尔伯特·卡恩,真的因为高级合伙人的话语而生气了。
    塞缪尔·布劳恩凝视着他,然后,突然他笑了起来。
    “卡恩,你未免也太过于亲近他们了!”
    面对合伙人的固执,阿尔伯特·卡恩喝光他杯中的酒。
    “我现在真的怀疑,让你来中国是否正确!”
    此时,阿尔伯特的身子一动不动,只有他的手除外,他用一只手盲目地捏着另一只。最后,他把眼镜在鼻梁上向上推高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