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牛男-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时候兴致来了,肖树林也会在家里教他两下子,不过并没有让他正式开始习武,因为猴娃子有先天性心脏病,在排除这个隐患之前,他俩也是不敢乱来的。

吃过中午饭略作休息,罗蒙就搬了两个泡沫盒到三轮车上,骑车去了三合院那边,当初这些三轮摩托车还真是买对了,十多辆三轮车在山上用着十分方便,车型小马力足,牛王庄上许多地方它们都能到,比使唤水牛效率高多了。

罗蒙骑着三轮车哒哒上了三合院,刚好院子这边的午休时间也已经结束了,该下地的都已经下地,院子里几个老人正不紧不慢地磨着豆子,还有翻晒红薯干南瓜干的,还有两个老太太正坐在墙根下刮芋头。

“胖子呢?”罗蒙停下三轮车就问了一句。

“大概还在睡呢。”老太太笑道。

“这是晚上要吃的芋头啊?哪儿来的?”罗蒙突然想起来他们家好像有阵子没吃芋头了,牛王庄上最近也没种芋头,不知道是不是罗红凤拿过来的,她现在认识的人多了,常常可以从这个村那个村的,弄点新鲜东西回来。

“是老杜他儿子,上午过来拉牛粪的时候给带过来的。”另一个胖一点的老婆婆说道。

“哦,差点忘了,今天星期六。”

老杜他们那边要牛粪还挺多,尤其这一年因为干旱的关系,小龙虾都没养了,尽种菜。

之前罗蒙他们养螃蟹溪石斑鱼要用蚯蚓,跟老杜打了一声招呼,他二话不说就让他儿子给把蚯蚓种拉过来了,后来罗蒙知道他们家今年种菜多,除了星期六他们自己过来拉一回牛粪,另外罗蒙也往他们那里送过几次。

“这芋头不错,只可惜今天的骨头不咋样,糟蹋了。”这时候胖子一路搓着眼屎也从楼上下来了。

“差不多就行了,天天都那么高标准哪里吃得消啊?”牛王庄上的荤菜没几样,也不怎么弄来吃,四合院这边每天消耗的鸡鸭鱼肉基本靠买,自产的只有鸡蛋豆腐和各种蔬菜腌菜以及干菜。

“这里边装的是啥?”胖子敲了敲三轮车后斗里的泡沫箱。

“花生芽,晚上炒了当菜吧,别都弄完了,记得给我姐留一点出来。”

“花生芽?你自己发的?”胖子身上的肥肉一抖,瞌睡虫顿时全跑光了。

“嗯。”老周点点头。

“哎呀东家!你咋这么多才多艺呢?”这死胖子一边拍着老周的马屁,一边三下五除二就把一个泡沫箱开了,从里面抓了两条花生芽,掐头去尾,直接丢到嘴里嚼着吃。

“咋样?”罗蒙问他。

“鲜!甜!”胖子把他那张大肥脸笑成一朵花儿:“包薄饼吃最好了。”

“现在?”罗蒙大概听明白他的意思了。

“是啊东家,你这会儿肚子饿不饿?我给你整几个薄饼垫垫?”侯胖子一脸狗腿样。

“成。”罗蒙点点头,掏出手机就给肖树林打了个电话:“猴娃子睡醒了没有?胖子说要弄薄饼。”

侯胖子这货又懒又馋没啥优点,就是弄吃的确实有两把刷子,整几个薄饼,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从和面到上桌,都没花半个钟头的功夫,这货说得对,这个花生芽炒了,卷薄饼确实好吃。

刘春兰和罗老汉吃了几个,肚子饱了就回小屋那边继续做饼干去了,罗红凤带着两个女儿上来的时候,那些薄饼和配菜基本上都快吃没了,罗蒙又让侯胖子去弄,侯胖子调好了面糊,叫他们自己煎饼,他去炒菜。

煎薄饼也是一个技术活儿,用一把刷子蘸了面糊往烧热的平底锅上刷,既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嫌厨房里地方太小不够敞亮,肖树林就提了炉子到走廊下煎饼,猴娃子和罗美慧罗美玲蹲在旁边眼巴巴看着。

肖树林煎好一个放到盘子里,他们就往里边加点胖师傅刚刚炒好的豆芽菜一卷,几口吃干净了。肖树林煎一个他们吃一个,肖树林煎一个他们吃一个,直吃了十几个,这才打着饱嗝意犹未尽地把地方让出来了,然后丫丫大宝带着东一东二来了,也蹲那儿……

“啥?薄饼啊,我就说闻着怪香,老周,我也尝一个啊。”一会儿,一些在山上干活的人闻着味儿也来了。

“这个真是怪好吃!脆脆的这个是啥?不像豆芽啊。”

“老周!这个是啥?一会儿我得买点回去。”

“花生芽,现在没有了,改天吧。”老周想了想,要是能把花生发成芽来卖,好像确实也有点赚头,起码比卖水煮花生赚得多,加上他们家的花生成熟度好发芽率高,稳赚不赔啊。

这天下午吃薄饼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肖树林煎薄饼还煎出兴趣来了,干得也挺起劲,老周一看,就让侯胖子把剩下那些豆芽都炒了,给大伙儿卷薄饼吃。

猴娃子他们都吃饱了,罗蒙就在一个小篮里放了一些卷好的薄饼,让他们给东南西北送过去。前阵子罗蒙虽然已经教过老大一家怎么轮流放风了,但是肥妹和老大却并不怎么离开它们自己的地盘,一般都是让东一东二跟着丫丫大宝出来玩。

既然花生芽这么受欢迎,老周自然不能错过这个商机,当天下午肖树林正煎薄饼的时候,他就喊了几个回来吃饼的壮劳力帮忙,把做馒头隔壁那间仓房收拾出来,打算以后发花生芽用。

发花生芽并不难,可能是因为老周家的原材料很好的关系,并没有发生像网络上一些人说的烂掉或者发不出芽的状况。平时只要保证温度湿度以及空气流通,及时去除病粒瘪粒破粒避免感染,据说只要不发霉没有感染黄曲霉素,花生芽不但对人体无害,其富含的白藜芦醇,还能起到很好的癌症预防作用。

马老板最近来牛王庄来得挺勤快,有事没事上水牛镇关心关心他们家游泳馆的运营状况,然后顺便上牛王庄蹭一两顿饭。

他们家游泳馆的运营状况当然是不错的,基本上每个水牛镇的孩子都让家长给办了游泳馆的年卡或者月卡,大人相对较少,一方面是镇上的人节俭惯了,就算是已经很便宜的门票,长期消费的话,也并不是完全没压力,还有就是镇上的女人们不太好意思穿泳装。

“你们说,在咱那个游泳馆弄个女性专日怎么样?”这天中午马从戎蹭完了饭也不着急走,在牛王庄上就跟大伙儿唠起嗑来了。

“那好啊,等你弄出来了,我也去办张卡。”一个老太太说道。

“咋,不搞女性专日你们就不好意思去了?”马从戎这小子在牛王庄上混得还挺熟,跟院子里的老人也都说得上话。

“嗨,主要是大家都太熟了。”老太太笑了起来。

“再说了,就算咱想去,男人还不答应呢,不是我说,咱镇上的男人真是落后得很,我们家那个自己都去好几回了,楞是不让我去。”

“就是,前几天咱镇上那谁不就去了,哎呦喂,背地里都叫人给说成什么样了。”

“还有说她身材不好的,哈哈哈。”

“上游泳馆就非得是身材好的,当是演电视呢?那些二百五!”

“哎呀,该洒水去了。”正说着,其中一个老人从口袋里摸出一个手机,眯眼一看,连忙就站起来了。

“我跟你一起。”另一个老人也跟她一起,两个人说着就往一间仓房里去了。

“洒什么水啊?”马从戎问道。最近马丁良收到邀请,出国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去了,天气冷了,马家老爷子也不大来四合院这边,花生芽的事情他还没听说呢。

“老周这不是在孵花生芽嘛,听说孵出来一斤要卖十五块,一斤花生能得两三斤芽呢,嘿,说要是卖得好,以后就不卖花生了,光卖花生芽。”就是个花生芽而已,也不是什么商业机密,老人们随口就说了。

“花生芽?好不好吃啊?”马从戎挑了挑眉毛。

“好吃的嘞,前几天不是卷了一回薄饼,又嫩又脆,香得很,比豆芽强多了。”

“那能不比豆芽强吗?一斤十五块呢。”

“那能舍得天天买来吃啊?过年的时候吃一回还差不多。”

“过年那肯定得买啊。”

“……”

马老板摸了摸下巴,要不怎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啧啧,离得近那就是有优势啊,然后他摸出手机就给罗蒙打了个电话。

“听说你最近在搞花生芽?”

“消息还挺灵通。”电话那头罗蒙笑着说道。

“先弄一点给我尝尝嘛。”没尝过他肯定是不会买的。

“等头一批花生芽出来,到时候就先给你发几斤。”

“这回要是合适,你可得多给我供点货。”年关近了,这段时间正是最好赚钱的时候。

“怕是多不了。”罗蒙说道。

“咋了?今年不是种了挺多花生?”马从戎一听,这不对啊。

“前几天香港那边已经给我下单了,一周走两次货,每次都要不少,价钱挺合适,我就答应了。”

“那么远,运过去还不得坏了啊?”

“掐了根须用保鲜车运过去,先走一趟试试,一般应该没什么问题,要是实在不行的话,那就只好算了。”

“不是我说啊,你这事干得太不仗义,咱俩可是老交情了,这花生芽的事,你跟我都没说,跟他们咋就先说了呢?”马老板不干了。

“我没说啊。”老周冤枉。

“你没说他们咋知道呢?”

“那我咋知道呢?”

“嘿!邪了门儿了还!”

224

224、最新更新 。。。

牛王庄的花生芽推出不多久;吃花生芽在他们当地便成了一种时尚;都说花生芽美味营养;还能抗癌。

只可惜牛王庄的花生芽并不是大家天天都能吃到的;一斤十五块,就算早起排队能买到;也不是个个都能舍得。再说吃这个花生芽的时候,还要掐头去尾;根须要去掉,花生瓣因为难煮,不能与花生芽同熟;也要去掉,如此一来,一斤花生芽能吃的部分,也就只剩下几两而已。

好在水牛镇上这些家境一般的原住民也不是老周的主要盈利对象,他也没打算从这些人身上赚多少钱,在几个熟人的三催四请之下,还没到年关,罗蒙就上自家超市门口去摆了一回摊。

时间就选在星期天上午,刚好罗美慧和罗美玲都没上课,就喊她俩过来帮忙,肖树林和猴娃子当然也是要去的。

“不是我说啊老周,谁家种子论颗卖的嘛?农业站那都是一包一包卖的。”

“农业站已经OUT了,你到底买不买啊?”

“买啊。”

“要点啥嘛?”

“给我来点韭菜种子,再要几个葱头,你这也忒贵了,葱头一个就要五毛?”

“啧,这咋叫贵呢?等明年春天你把这个葱头种下去,平时炒菜嘛,就摘摘叶子,等到秋天的时候,挖出来一看,哎呦娘诶,一个葱头都变一丛了。”罗蒙一边支使罗美慧罗美玲数种子,一边跟这些镇上的人拉闲扯淡。

那边,肖树林和猴娃子正在卖花生,最近水牛镇上花生芽热销,明年打算种花生的人也多。

“还好花生不是论颗卖,树林啊,你给我称五斤。”

“五斤,你明年要卖花生啊?”后边的人就问了。

“这不是快过年了嘛,顺便把年货也给置办了,五斤花生,吃到明年春天不知道还有没有的剩。”

“呦,就五斤花生,还想吃到明年?”

“那不是贵嘛,实在不行,到时候到街上再称几斤花生,掺一掺。”

“你们家那俩祖宗不闹腾啊?”

“闹啥?前阵子我就掺了一回,他们哥儿俩没事就抱一篮子花生挑挑拣拣的,忙活了好几天,要我说,那也比看电视玩电脑强。”

“这样能成啊?要不我也跟你学学?我们家那小子,这才二年级呢,看电视的时候那眼睛就眯上了,照这么下去,都还没念初中估计就得戴眼镜了。”

“现在的孩子都那样,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眼睛都毁了。”

“改天我也掺点花生叫他拣拣。”

“你孙子爱吃花生不?”

“可爱吃了。”

“那就成,记得要多掺点,要是掺得少了,他到时候直接全都给你吃完了省事。”

“嘿嘿,你不说我还真想不到。”

“……”

“你们家打算种哪儿啊?买这么多种子?”

“阳台上种点嘛,院子里也种点。”

“你们家院子还没鸟窝大,咋种得下这么多?”

“过两天打算喊几个人,把屋顶给平了。”

“啥?要改平顶啊?”

“可不是,要不然咱往哪里种啊?”

“那你可要想清楚了,这个弄得不好,要漏水的,再说还得审批呢,怕是没那么容易。”

“我们那边好几户人一起搞,有熟人,应该没问题。”

“你们这成本也忒高了!”

“弄得好了,要是能种上几十年,倒也划算。”

“哎,谁啊?谁要尖顶改平顶啊?”

“咋?你也要改啊?”

“我们兄弟几个正商量这事呢,申请都已经提交上去了,不知道批不批得下来。”

“放心吧,肯定能下来。”

“你咋知道呢?”

“咱县电视台的新闻你们没看?”

“没事谁看那个啊?咋说的啊新闻里边?”

“说是要搞特色城镇,争取发展旅游业,还打算在菜市场旁边开辟一块自由贸易区,让咱们这些种多了菜吃不完的上那儿摆摊去,不过依我看,真要去卖菜的话,肯定得叫他们收几块钱摊位费。”

“那要实在太贵,咱肯定不去啊。”

“晒成菜干,留着慢慢吃也是可以的嘛。”

“唉,要是能有几分水田就好了,种点莲藕,养点泥鳅,啧啧。”

“这会儿上哪儿弄地去啊?”

“咱镇边上那些地,前些年不是好多都荒了吗,这阵子经常看到整地的,明年大概都要种上。”

“那往后种地的人多了,种出来的东西卖给谁去啊?咱自家也有种啊。”

“你傻啊?那肯定得往外边卖啊。”

“放心吧,菜要是种得好,根本不愁卖,现在永青那边好多酒楼菜馆都愿意要他们大湾村的菜,根本不够卖我跟你们说。”

“听说老周家的菜都卖到香港去了,真牛!”

“肖树林的篮子还出国了呢。”

“你说他俩挣那么多钱,将来就都是那个娃娃的了?”说话的人冲猴娃子那边抬了抬下巴。

“可不是,这孩子命好。”罗蒙和肖树林对猴娃子的疼爱大伙儿也都是看在眼里的,到哪儿都带着,成天扛着走,亲爹都没他们这样的。

猴娃子这会儿正蹲在肖树林卖花生的那张小桌上搓着核桃,今天这活儿他帮不上忙,因为他既不会看秤也不会算钱。

之前猴娃子跟罗蒙一起盘的那一个手串已经完工了,拿到打铁铺那边叫安立君做佛头,刚好这阵子安立君生意也比较忙,罗蒙就叫她慢慢来,反正他也不着急。

这会儿,猴娃子手里盘着的,是肖树林最近做的核桃雕,之前已经被罗蒙盘过一段时间的这两枚核桃,在猴娃子手里盘了几天之后,很快就显出一些干净的浅茶色,肖树林有时候也会接过去盘几下,使得这两枚核桃的颜色比之前他们盘的那个手串,颜色又要更深一些,要是从头到尾都让肖树林盘的话,估计能盘出一对颜色很深的核桃来。

“老周啊,你们家小周是不是该送幼儿园了?”

“幼儿园?”罗蒙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总觉得猴娃子离上学还远着呢。

“咋?还不舍得啊?咱镇上的娃娃不都是这么大的时候送去幼儿园的,叫他们去跟差不多大的小孩一块儿玩一块儿说话,还有老师教呢,不比待在家里强?”大伙儿虽然没明说,但也都觉得老周家这孩子的性格是内向了些。

“我再看看。”罗蒙还是有些犹豫,猴娃子下山这才多久,就叫他上幼儿园会不会太快了点?再说这事他也不好自己做主,最起码还是要和肖树林商量一下,家里的老人什么意见,不也得听听?

“汪!”这时候,三毛这家伙甩着大尾巴就从小广场外边跑了进来,后边还吭哧吭哧跟着一个老头,养大狗就是这点不好,生怕他伤着人。

猴娃子见三毛来了,扯着肖树林的衣服三两下就下了桌子,凑过去摸了摸三毛的脑袋,又从口袋里给它掏吃的,花花从他怀里探出小脑袋看了一眼,很快又缩了回去,眼前这个大块头显然不是它惹得起的。

等卖完种子回到牛王庄上,罗蒙就跟肖树林商量了一下让猴娃子上幼儿园的事,肖树林也没什么主意,刚好罗红凤那时候也在四合院,就说了:“要不就趁这个学期还没放假,先叫他去上几天试试,要是可以,下个学期就给报名,不行的话就再等半年。”

两边老人的意见,也是让猴娃子早点上幼儿园好,都说罗蒙和肖树林不会带孩子,都不怎么教他说话,再这么下去,长大就该成闷葫芦了。

“儿子诶,上学去吧?”老周问小周说。

“呼……”大王让上学,那就上学吧。

猴娃子上幼儿园去试读的头一天,罗蒙让肖树林送去的,他自己没去,因为不想让别的孩子看到猴娃子有两个爸爸,虽然说这事镇上的人都知道,不过知道和看到,到底还是两回事。

罗美慧如今已经在水牛镇第一中心小学上学前班了,罗美玲还在幼儿园呢,猴娃子有她罩着,罗蒙也是比较放心。别看罗美玲这丫头年纪小话也不多,实际上比她姐有眼力劲,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罗蒙基本上没见她吃过什么亏。

“你好好照顾弟弟,舅舅明年给你种一院子瓯柑。”猴娃子上幼儿园的前一天傍晚,老周这么对她外甥女说道。

“真的?”罗美玲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都是向往。

“嗯,等到了秋天,就能结上满树的果子了,到时候你想吃,随便啥时候,上树去摘就成了。”老周给他外甥女画了个又大又圆的饼子。

“那要种多少棵?”罗美玲追问道,这丫头显然比她舅妈心细,没被一院子或者一小撮这种模糊不清的说法给糊弄过去。

“你说呢?”

“一百棵!”

“一百棵?那不行,太多了,咱家院子种不下。”

“那……”罗美玲掰了掰手指头,看向他舅舅:“七十棵?”

“那也种不下。”

“……”罗美玲又掰手指头:“三十棵?”

“你看咱们家这院子总共才有多少地方?最多种五棵。”

“五棵……”罗美玲热情顿减。

“你知道一颗树能长多少瓯柑吗?”老周又重新勾起她希望的小火苗。

“多少?”

“今年秋天咱山上那几棵柿子树看到没有?”

“那么多?!”

“唔……大概吧,你要是好好给它们浇水施肥的话。”这是完全不负责的说法,瓯柑树上的果子能跟火晶柿子树一样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天天给它们浇水!”可惜外甥女道行太浅。

“那不行,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