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满城尽是黄巾军-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卓喜怒行于色,心里的想的事,让人一看脸色就能瞧出来,见董卓一副心急火燎的着急摸样,李儒暗暗叹了口气,其实他也明白,董卓纵然麾下兵精粮足,有称霸之宏愿,可是却并非明主,易不是雄主,他,差的太远。但是,为人臣子,加上李儒又是董卓的女婿,同属一家人自然不允许李儒再有旁的念头。
  “过了前边的飞虎崖,还有三百里便到了,主公不必着急,一路劳顿,可让兵卒好好休整一番,卑职这就派人打探前方的消息,看洛阳城有何异动。”李儒忙劝道。
  “对,赶紧派人打探,尤其注意黄巾徐峰的动静,看看他是否还在洛阳?”董卓点点头,着急的补充道。
  对徐峰,他格外在意。(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九章,三大宏愿

  “琰儿,你不怕吗?”跟随在众黄巾兵卒之中,见女儿四处张望,浓重的肃杀之气不但没有让女儿产生半分畏惧,小家伙竟然眉宇之间透着一丝好奇的兴奋之色,这大大超出蔡邕的意料。
  “万物皆有缘,聚散离合,天下分合,皆有定数,爹爹,万法自然,非人力能变,你不是常这般说吗?”蔡琰歪着小脑袋好奇的冲蔡邕道。
  “是啊,可是,汉室基业绵延四百余年,高祖斩蛇起义,开疆扩土,鼎盛繁华,历经文景之治,大汉国富民强,威震四海,眼下虽然略有波折,终究会度过难关,正如这黄巾逆贼,匪首张角已除,余众四散,翻不起什么大浪,至于这黄巾徐峰,孤树难成林,树大招风,想要改天换地,势必登天。”望着走在前头的徐峰,蔡邕摇头叹道。
  “老家伙,啰嗦什么,再敢胡言乱语,小心割掉你的舌头。”一旁的虎卫听到蔡邕唧唧歪歪不住议论徐峰,不满的呵斥起来。
  “爹爹,国家兴亡,本是定数,你何苦如此执着?”倒是蔡琰摇头晃脑,对蔡邕并不认同。
  “你还小,懂的什么?不是为父执着,汉室正统,纵然已成衰败之相,气数还在,单凭些许黄巾,想要推翻社稷,改朝换代,哼…无疑于痴人说梦。”蔡邕再次说道。
  “琰儿觉得不然,眼下洛阳城都被黄巾攻破,汉室气数。摇摇欲坠,锐气全无,等到此事天下皆知。汉室江山,必将威信扫地,到那时,群臣动摇,百官惶恐,天下百姓甚至还会群情欢呼,说不定反过来相助黄巾。毕竟黄巾兵所作所为,纵然可恶,却丝毫没有伤害无辜、残害百姓。民心所向,黄巾必将成燎原之势,难以阻挡。”
  “啪啪啪”蔡琰话音刚落,一旁紧跟着响起了鼓掌喝彩之声。
  “郭嘉?你为何会在这里?莫非你也……?”蔡邕打量良久。终于认出了郭嘉。毕竟颍川书院蔡邕没少去过,也经常逗留数日,为学子们开课讲习,郭嘉聪慧过人,跟陈群、荀彧、荀攸、钟繇等人都是学院的翘楚才俊,蔡邕自然记得,眼下见郭嘉身穿甲衣,混迹在黄巾军之中。蔡邕并不糊涂,眼珠一转。顿时猜到了究竟。
  “学生拜见先生。”郭嘉微微一笑,缓步来到蔡邕近前,弯腰鞠躬,躬身施礼。
  “想不到连你也甘心与贼为伍?奉孝,你天纵奇才,为何自甘堕落,要辅佐黄巾逆贼,难不成你想助他推翻大汉基业吗?”蔡邕手指郭嘉,气的手指不住的发抖。
  “呵呵,先生,乱世将至,汉室江山满目疮痍,为君者,贪图享乐,受十常侍蒙蔽,听信谗言,不辨是非,卖官鬻爵,不顾百姓安危,不求振作,不顾民生,哼,昏庸至极,如此君王,不值得我郭奉孝追随效命。
  为官者,鱼肉百姓,横征暴敛,压榨勒索,无所不用其极,官官相护,俱是一丘之貉,这种官场,奉孝深恶痛绝,纵有满腔才华,滔天宏愿,也不稀与之为伍。
  君王昏庸,奸佞当道,官吏贪婪,豪绅压榨,奉孝虽出身世家,却并没有蒙蔽双眼、阻塞双耳,自然分的清黑白,辩的明曲直,我主徐峰,身系苍生,为民请命,不惜逆天而行,替天行道,论胆色,我主乃人中龙虎,胆色超群。
  论谋略,取阳翟,夺虎牢,灭诸侯,败汉军,带领一支穷苦百姓,硬是攻城夺关,横扫疆场,智谋过人,谋略出众,不弱鬼狐之名。
  论志向,我主乃穷苦出身,体会百姓疾苦,为民请民,逆天而行,励志推翻暴政,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志向之大,无人能及。
  论人品,主公心怀天下,体恤百姓,重情重义,对百姓,秋毫无犯,对兵卒,兄弟相称,对贪官豪绅,果断狠辣,毫不姑息,对贤才,大开方便之门,广开门路,纳贤士,招良臣,奈何黄巾被世家不齿,贤才追随者,寥寥无几,主公却从不气馁,盼谋臣良将,如久旱盼甘霖,这份胸怀志向,普天之下,无人能及,奉孝不才,愿死命效劳,虽死无憾。”郭嘉侃侃而言,三论之言,让蔡邕听了为之一震,蔡邕不由得转身看向徐峰,徐峰正走在人群中,此时的他,跟兵卒混在一起,有说有笑,丝毫没有一丝上位者的气度。
  想起往日徐峰种种英武事迹,蔡邕也不得不为徐峰瞠目叫好,孤身奋战,率领穷苦百姓,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这徐峰的确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昔日陈胜吴广起义,高祖斩蛇举事,哪一个不是逆天而行,男儿在世,当手提三尺青峰,血战疆场,流血洒汗,立一番不世功名,奉孝不才,愿以毕生所学辅佐我主,待到天下平定,为主公实现三大宏愿?”
  “哦?哪三个宏愿?”乱世平定,果真如此,徐峰必将称霸中原,甚至会登上神座,面南背北,登基称帝,莫非还有别的志向,蔡邕顿时好奇的追问起来。
  “平定中原,扫灭异族,开疆扩土,一统盛世,此其一也。
  荡平海寇,建立无敌舰队,往来四方,繁荣我中原民生,维护一方安定,国富民强,雄霸一方。此其二也。
  重起丝绸之路,再创盛世王朝,此其三也。”
  “丝绸之路?水上舰队?开疆扩土?”蔡邕喃喃自语,不住的重复着,眼神禁不住迷茫起来。
  区区一个匈奴,历经数百年都没能剿灭,不但没有剿灭,反而匈奴等外族日趋嚣张,更加野蛮,不断冲入中原,劫掠钱粮,残害无辜,大汉铁骑,几乎成了摆设,对这些外族,愈发的无能为力。
  徐峰竟然有此等志向,要扫灭异族,还要开展水上路上贸易,蔡邕呆呆的望着徐峰的身影,良久之后,竟然哽咽的哭了起来,虽说他是音乐大家,但是蔡邕更是名副其实的史学家,想想昔日武帝雄风,再看看今时今日之沦丧,开疆扩土,剿灭外族,已经成了他此生不可企及的妄想,今日能听到郭嘉此番话,得知徐峰有此远大志向,对徐峰,蔡邕突然恨意少了许多,此人虽然残暴,志向却尤为难得。
  若果真如此,百姓幸甚,天下幸甚,大汉王朝多了这么一个可怕的对手,可悲可叹啊。(未完待续。。)
  ps:  逍遥决心爆发了,以后更新会越来越好,请朋友们放心。


 第二百二十章,血屠袁府

  青龙大街左首第一家,占地数百顷矗立着一座豪门阔院,朱红的府门上,高悬六个金漆大字——四世三公袁府,铁笔银钩,大气磅礴,府门高大,门楼雕梁画栋,尽显富丽堂皇,府门外左右石阶之上各有一尊威武雄狮镇守,雄狮张牙舞爪,狂性披靡,为身后的袁府平添无尽的威严。
  府门外,青砖铺地,马路宽阔,两旁设有上马石、下马石,左右两侧宛如长龙的白墙绵延数十里,府门之内到处轩榭楼阁,处处层峦叠翠,鸟语花香,有山有水,景色醉人,宛如世外桃源,楼阁恢宏,景色雅致,置身其中,如在画中。
  不愧为袁府,尊崇无比,霸气外漏,四世三公,果然名不虚传。
  此时袁府内外,灯笼火把,亮如白昼,袁绍袁术率领兵卒家将严阵以待,脸上均是面露警惕之色。
  至于那些家小,喊的,叫的,跑的,收拾东西的,乱作一团,宛如菜市场一般,给这座别致出尘的院落增添无尽的喧嚣之气。
  袁府四世三公,袁术高祖父袁安为司徒,祖父袁汤为太尉,其父袁逢为司空,叔父袁隗为太傅,加上袁绍如今为司隶校尉,袁术为虎贲中郎将,一家上下,都是贵胄重臣,论威望,论权势,论地位,一时无二,权倾天下。
  如今袁家的家主正是袁绍袁术二人的父亲司空袁逢。
  “不要惊慌,有本初公路率军镇守府门。黄巾逆贼定然讨不得便宜,四世三公之府,给他一个虎胆。谅徐峰小儿也不敢放肆。”袁逢强作镇定,不住的冲府内慌乱的人群呵斥。
  “哈哈哈,说的真好听,四世三公,好大的金字招牌。”就在这时,府门外传来一声洪量的讥讽,说话之人嗓门极大。声音震天,袁府之人俱是一震,袁绍冲出门外。打量来人,还没等看清对方长相,距离太远,只看到对面冲来不少头裹黄巾的兵卒。为首一人。手中拿着一对森寒铁戟,铁戟幽青发寒,映着火光闪着妖异的血色,让人望而生畏,心中发凉。
  “典韦?”袁绍当即一声惊呼,身子一歪,险些跌倒。
  典韦拎着双铁戟带领上千兵卒满脸杀气的走近袁府大门,冷眼扫视着袁绍典韦怒声问道“我家主公让某传话尔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是死是降,给个痛快。”
  “嘶…好狂妄的口气。”袁绍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发出一声惊呼。
  “速速下决定,奉劝尔等速速出门纳降,可不要逞一时之勇,步了何进的后尘。”典韦不耐烦的催促道。
  “喂…小白脸,问你话呢,你哑巴了不成?”见袁绍久久无言,一旁的张飞不耐烦出身怒喝起来。
  “恶虎典韦,猛虎张飞?”徐峰帐下两员大将都来了,袁绍瞥了一眼身旁的二千家将,虽说勉强能够一战,可是,二人皆万人敌,自己这点人马根本不够给人家看的,何况真打起来,鱼死网破,可就不好收场了。
  “本初,愣着作甚,我袁家乃当世名门,四世三公,世受皇恩,社稷危亡,匹夫有责,与逆贼势不两立,岂能心存他念,来啊,将这群逆贼与我拿下。”袁逢闪身出来,狠狠的瞪了袁绍一眼,一摆手,指着对面的典韦等人下达了迎敌的命令。
  “父亲?”袁绍想要阻拦,已经不及,两边人马眨眼的功夫就打在了一起。
  “哎,先礼后兵,真是麻烦,早这样多省事。”张飞挥动蛇矛纵身扑入人群之中,一边冲杀,一边大声的咆哮道。
  “呵呵,主公仁至义尽,如此可怪不得我等心狠手辣了,来啊,主公有令,若袁家不从,诛杀满门,一个不留。”
  “杀啊”众将士顿时如狂狼一般,高声呐喊着冲向对面的袁府家兵。
  “死开。”典韦铁戟左右一扫,随着一声怒叫,嘁哩喀喳,一阵骨断腿折之声传来,紧跟着就是一阵鬼哭狼嚎的惨叫,挡在典韦面前的家兵,只一个回合便被典韦砸死砸伤七八个,典韦双铁戟重重的砸在一起,惊天撞击声震天动地,气势惊人,惊的那些家兵无不丧胆后退,典韦腾腾两步,迈步登上了袁府门前的台阶,不屑的望了一眼高高在上的金子招牌,狠狠的吐了口吐沫,甩手丢出一戟,咔嚓一声,巨大的门匾,顿时被典韦砸的碎裂开来,当场粉碎。
  “啊?你竟然…”站在人群之中的袁逢见门上的牌匾被典韦砸碎,顿时气的满脸涨红,指着典韦惊叫起来。
  “四世三公,我呸,今夜之后,世上再无四世三公之名,谁敢阻挡我家主公霸业,这块牌匾就是下场。”手指碎裂在地的牌匾,典韦仰天怒吼道。
  “你…你…你…”袁逢气的说不出来,腹中一阵热血上涌,当场口吐鲜血。
  “老家伙,你的死期到了。”瞥了一眼袁逢,典韦右手戟猛然交到左手,右手在腰间突然一探,甩手丢出一柄飞戟,飞戟寒光一闪,出手如电,速度奇快,袁逢又不是武将,不过一文弱老者,如何能躲的过?
  噗嗤,带着红缨的小戟笔直迅猛的插在袁逢的喉咙之上,巨大的力道,直接射穿了袁逢的喉咙,夹着无尽的血迹,死死的钉在袁逢身后的一株枣树之上。
  “父亲…”
  “爹爹…”见袁逢惨死,袁家之人顿时纷纷大叫,不少男女纷纷跑到近前,大喊大叫,有的当场哽咽流泪。
  典韦脸上古井不波,没有丝毫动容,这是乱世,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试问若主公落在贼人之手,下场如何?毕竟惨遭毒刑,下场更加惨不忍睹。
  对敌人心存仁念,不智。
  “愣着作甚,杀。”见四周兵卒俱是一愣,典韦脸色一沉,怒声呵斥道。
  “诺。”
  见典韦出手狠辣,袁绍袁术虽然平日不合,此时却一致对外,纷纷率军迎敌,不住的催促家丁上前拒敌。
  “哈哈哈,困兽之斗,翻不起骇浪,乖乖投降不是更好,一群蠢货。”张飞一便奋力挑杀,一边不屑的冷笑道。
  袁府虽然家兵众多,但是也难以抵挡黄巾精锐的奋力冲杀,洛阳城都能被他们攻破,小小袁府,自然不会成为黄巾兵卒的拦路虎。(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一章,陈宫献策

  “报,有城中信使到。”丁原率军没等接近洛阳城,便有探马飞来传信。
  丁原一愣,心中疑惑,不知有何事发生,急忙摆手将信使招来,“带上来。”
  “诺。”兵卒答应一声,过不多时,有人带着一个信使走到近前。
  “小的拜见刺史大人。”
  “你是从内城而来?”丁原问道。
  信使点点头,知道丁原所虑为何,忙解释道“逆贼徐峰刚刚攻破东门,小的是从西边洪武门而来,正巧躲过了贼人查询。”
  丁原点点头,原来如此。
  “陛下有密诏传与刺史大人。”信使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黄绸包裹的圣旨,满脸恭敬的高举头上。
  丁原急忙翻身下马,伏地连呼万岁,极为小心的接过密诏,仔细一看,丁原顿时一愣。
  “让我按兵不动,屯兵子午崖,这是为何?”
  “小的不知,这是圣上的旨意,刺史大人照办就可,小是还要回去复命,告辞。”信使摇了摇头,连说不知,随即起身上马,在丁原愣神之际策马扬鞭瞬间消失在夜色之中。
  “义父,何事发忧?”吕布阔步走上前来,见丁原呆愣远处,急忙询问。
  “洛阳城势同水火,危在旦夕,陛下却让我等屯兵待命,为父颇为不解。”
  “竟有此事,难道陛下昏了不成,要拱手将江山让与逆贼徐峰?”吕布向来耿直,当即脱口而出。
  “我儿不可胡言。此事颇为蹊跷,速速派人跟上那传旨的信使,看看是否形迹可疑。”丁原忙道。
  “义父放心。孩儿马上命人去办。”吕布点点头,随即转身走了出去,招来曹性高顺二人,命二人跟着信使查探。
  不多时,二人回来禀告,“刺史大人,那信使没有回城。而是向西北飞驰而去,属下担心有诈,已经将那信使射杀。我二人从那信使身上搜出一道密诏,请刺史过目。”
  曹性百步穿杨,堪称神射,虽然借着黑色掩护。那传召的信使仍未躲过曹性的追杀。
  “还有密诏?”丁原当即一声惊呼。此事重大,也顾不得许多,忙打开密诏观看起来,吕布等人就见丁原的脸色随即阴沉了下来。
  “义父,发生何事?”吕布忙问道。
  “是传令西凉董卓的密诏,让董卓火速前来拱卫京师,诏书是假,乃是十常侍张让假传圣旨。看来洛阳城之危,明为徐峰。暗有董卓,形势堪忧啊。”
  “呵呵,刺史大人英明,竟然看出其中的端倪,令人钦佩。”就在这时,忽听一旁夜空下传来一阵赞叹之声,丁原等人当即一愣。
  “什么人?”
  吕布按雁翅,推绷簧,抽出腰间宝剑疾步上前,面无惧色的大步上前,不一会,拎着一个清瘦文士走到丁原近前。
  “汝是何人,为何在此?”吕布手中寒光一闪,锋利的剑刃便抵在了那文士的脖颈之上。
  “哈哈哈,将军息怒,我一个区区文士,手无缚鸡之力,纵然心怀叵测,将军虎威,又何惧之有?”
  “谅你也不敢。”吕布随即收回宝剑,宝剑归鞘,盯着那文士,狠狠的瞪了一眼,随即退到一旁。
  “在下陈宫,表字公台,现中牟县令,知逆贼作乱,兵进神都,特来相助刺史。”
  “陈宫?”丁原想了想,没什么印象,当即不屑的冷哼一声,“汝有何能?手无缚鸡之力,如何相助本刺史?”
  “呵呵,刺史能否将那书信密诏让卑职瞧上一眼,卑鄙自有妙计相助刺史。”
  “哼,汝一个小小的县令,有何德能,密诏也是你想看就能看的,真是狂妄,来啊,将此人拖出,杖责三十,以示惩戒。”丁原怒声咆哮道。
  “义父,不可,如今形式紧急,此人敢孤身前来,或许真有妙计也未尝可知,不如就让他瞧上一眼,若他无妙计相助,再杖责也不迟?”吕布出列上前劝慰道。
  刚刚被陈宫一番称赞,说吕布虎威,吕布对此人印象颇好,吕布草莽出身,一向不得文士看重,此时此刻,能被陈宫夸赞,自然心中喜悦,见丁原要仗着陈宫,急忙上前劝慰。
  “哼…看在我儿的面上,便让你看上一看,若想不出计策,必不轻饶。”丁原冷哼一声,随即叹了口气,将手中两道密诏交在陈宫的手上。
  陈宫冲吕布微微一笑,拱手道“多谢将军。”
  二目精光一扫,一目十行,眨眼功夫,密诏所言之事陈宫便了然于胸。
  “正如刺史所料,此乃十常侍假传圣意,密诏已经动了手脚,若公台所料不差,陛下之意,乃是让刺史率军入城,而让董卓屯兵不动,信使如此慌忙飞往西凉方向传召,不言而喻,就是让董卓火速前来,生怕刺史大人坏了此人所图谋之事?”
  “董卓,有何图谋?”丁原惊问道。
  “董卓豺狼也,麾下多有精兵猛将,早有野心,既然十常侍为此人内应,文台所料不错,董卓早已率军赶来,或许此刻已经相距洛阳不远矣,否则洛阳城危,此处相距西凉,相隔千里之遥,来回传信,颇需时日,等到董卓前来,于事无补。”
  见丁原沉吟不语,陈宫又道“明知洛阳城破,危在旦夕,却让刺史屯兵不动,看来这十常侍有恃无恐,徐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