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卡耐基人际关系学-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查乐斯·史考伯有一次经过他的一家钢铁厂,当时是中午。他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抽烟,而在他们头顶上正好有一大招牌,上面写着“禁止吸烟”。史考伯没有指着那块牌子责问,“你们不识字吗?”他的做法是,他朝那些人走过去,递给每人一根雪茄,说,“诸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去抽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尽。”工人们立刻知道自己违犯了一项规则,因为他对这件事不说一句话,反而给他们每人一件小礼物,并使他们自觉很重要。

约翰·华纳梅克也使用了同一技巧。华纳梅克每天都到他在费城的大商店巡视一遍。有一次他看见一名顾客站在柜台前等待,没有一人对她稍加注意。那些售货员呢?他们在柜台远处的另一头挤成一堆,彼此又说又笑。华纳梅克不说一句话,他默默钻到柜台后面,亲自招呼那位女顾客,然后把货品交给售货员包装,接着他就走开。

官员们常被批评不接待民众,他们非常忙碌,但有时候,是由于助理们过度保护他的主管,为了不使主管见太多的访客,造成负担。卡尔·兰福特,在狄斯尼世界所在地——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当了许多年的市长。他时常告诫他的部属,要让民众来见他,他宣称施行“开门政策”。然而他社区的民众来拜访他时,都被他的秘书和行政官员挡在门外了。

最后,这位市长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把办公室的大门拆了。他的助手们知道了这件事,从此之后,这位市长真正做到了“行政公开”。

若要不惹他人发火而改变他,只要换两个字,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很多人在开始批评之前,都先真诚地赞美对方,然后一定接句“但是”,再开始批评。例如,要改变一个孩子读书不专心的态度,我们可能会这么说:“约翰,我们真以你为荣,你这学期成绩进步了。‘但是’假如你代数再努力点的话,就更好了。”

在这个例子里,约翰可能在听到“但是”之前,感觉很高兴。马上,他会怀疑这个赞许的可信度。对他而言,这个赞许只是要批评他失败的一条设计好的引线而已。可信度遭到曲解,我们也许就无法实现我们要改变他学习态度的目标。

这个问题只要把“但是”改变“而且”,就能轻易地解决了。“我们真以你为荣,约翰,你这学期成绩进步了,而且只要你下学期继续用功,你的代数成绩就会比别人高了。”

这样,约翰会接受这种赞许,因为没有什么失败的推论在后面跟着,我们已经间接地让他知道我们要他改的行为,更有希望的是,他会尽力地去达成我们的期望。

对那些对直接的批评会非常愤怒的人,间接地让他们去面对自己的错误,会有非常神奇的效果。罗得岛温沙克的玛姬·杰各在卡耐基课程中提到,她使一群懒惰的建筑工人,在帮她加盖房子之后把周围清理干净。

最初几天,杰各太太下班回家之后,发现满院子都是锯木屑子。她没有去跟工人们抗议,因为他们工程做得很好。所以等工人走了之后,她与孩子们把这些碎木块捡起来,并整整齐齐的堆放在屋角。次日早晨,她把领班叫到旁边说:“我很高兴昨天晚上草地上这么干净,又没有冒犯到邻居。”从那天起,工人每天都把木屑捡起来推好在一边,领班也每天都来,看看草地的状况。

在后备军人和正规军训练人员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理发,后备军人认为他们是老百姓,因此非常痛恨把他们的头发剪短。

美国陆军第五百四十二分校的士官长哈雷·凯塞,当他带了一群后备军官时,他要求自己解决这个问题。跟以前正规军的士官长一样,他可向他的部队吼几声或威胁他们,但他不想直接说他要说的话。

他是这样讲的:“各位先生们,你们都是领导者,你必须为追随你的人做榜样。你们应该了解军队对理发的规定,我今天也要去理发,而我的头发比某些人的头发要短得多了。你们可以对着镜子看看,你们要做个榜样的话,是不是需要理发了,我们会帮你安排时间到营区理发部理发。”

结果是可以预料的。有几个人志愿到镜子前看了看,然后下午就开始按规定理发。次晨,凯塞士官长讲评时说,他已经可以看到,在队伍中有些人已具备了领导者的气质。

1887年3月8日,美国最伟大动人的牧师及演说家亨利·华德·毕奇尔逝世,他的伟大如同日本人所说的,他改变了整个世界。就在那个星期天,莱曼·阿伯特应邀向那些因毕奇尔的去世而哀伤不语的牧师们演说。他急于作最佳表现,因此把他的讲道辞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并象大作家福楼拜那样谨慎地加以润饰,然后他读给他妻子听。实际上,他写得很不好,就象大部分写好的演说一样。如果她的妻子判断力不够,她也许就会说:“莱曼,写的真是糟糕。你会使所有听众都睡着的。念起来就象一部百科全书似的。你已经传道这么多年了,应该有更好的认识才是,看在老天爷的份上,你为什么不象普通人那般说话?你为什么不表现得自然一点?如果你念出这样的一篇东西,只会自取其辱。”

她“也许”会这么说,而且如果她真的那么说了,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她只是说,这篇讲稿若登在“北美评论”杂志上,将是一篇极佳的文章。换句话说,她称赞了这篇讲稿,但同时很巧妙地暗示,如果用这篇讲稿来演说,将不会有好效果。莱曼·阿伯特知道她的意思,于是把他细心准备的原稿撕碎,后来讲道时甚至不用笔记。

要改变一个人而不伤感情,不引起憎恨,请按照下列准则去做:

“间接地提醒他人注意他自己的错误。”

卡耐基透彻地研究了人的本性,这是与人相处的基础。既了解自己,也了解别人,我们才能友好地与他人生活在一起。

清楚地认识自身在谈判过程中面临的形势。

这实质上就是前人所说的“审时度势”。无论是在正式谈判的准备阶段还是在谈判的实际过程当中,无论谈判是片刻见分晓还是旷日持久,也不论谈判的内容是简单明了还是变幻莫测,作为一个谈判者,你都必须牢牢记住一点:我正处在哪一个位置上?我是处于优势还是处于劣势?如果是优势,那么比对方“优”出多少?如果是劣势,那么比对方“劣”了几分?

为此,你必须学会从各个不同的层次、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考察涉及谈判的全部内容和相关要素。

锦联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名气颇大实力雄厚的刹车管生产制造商。利国汽车厂是一家成立5年小有名气的汽车厂,但很多部件均靠从外国进口或向外单位购买,尤其是刹车管,长期由锦联公司提供。新的一年中,虽然也有另外一些公司向利国汽车厂推销刹车管,但质量与信誉都不如锦联。利国汽车厂却凭有多家公司供货的优越感要求锦联降低价格,并带有如不降价则中断合作的威胁之意。

然而,非常熟悉同行之间竞争方法与市场现状的锦联公司却不为所动,因为锦联非常清楚自己在这场无形的谈判中所处的地位——绝对优势。结果锦联公司不但坚持了原来的价格,而且还就付款方式、交货期限等提出了完全有利于自己的新的条件。先强后软的利国汽车厂可以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除了老老实实接受外,别无选择的余地。

然而,如果进行一下相反情况的假设,即如果锦联公司未能充分认清自己的优势地位,失去自信,惊慌失措,一句话,就是低估了自己的实力,那么它绝对不敢以此强硬的态度来坚持自己的立场,对对方进行有力的反击,这场谈判当然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成这么有利于锦联公司的协议。

谈判者,请你时刻铭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 巧妙应酬的学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应酬恐怕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卡耐基对此有自己的心得。

卡耐基认为,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方式,从理论上说,无论如何也说不上是合理的。有许多事情,由于长期的习惯和惰性,变成无理。但你不要企图把这些不合理的习惯打破,不然的话,在应酬上,要遭遇到对方“心理上的抵抗”。所谓“心理上的抵抗”,是指对方认为你不近人情,既然对方有些感觉,你的应酬效果就会大大减低。

关于这些“不合理”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方式的例子太多了,最平常的小事,是日常见面那种礼貌。比如我们与友人见面,分明并无失礼之处,但一定说:“真是失礼得很。”分明是别人邀请你去,但临行时总会说句:“打扰你了!”你去某公司任职,分明不是某人介绍的,但他问起你时,你会说:

“托你的面子,我进了某公司。”

但如果你不说这种不合理的话,别人就会认为你太不近人情了。不过,假如你到了欧洲或某些其他地方,你照上面的方式讲这种礼貌话,就不合适了。

在日本,公共汽车售票员向每个下车的乘客说:“多谢你!”对上车乘客说:“对不起,让你等了很久”。如果国内的公共汽车售票员对客人这样说,恐怕客人要觉得这位售票员的神经有问题了。所以这种情况不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是因为每个地方的生活风俗习惯不同而需要注意。

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别人对你,或你对别人都是一样。

在应酬上,“第一印象”不好的话,如要挽回,就要作很大的努力,“第一印象”要特别注意不可。

怎样给人以好的第一印象呢?卡耐基认为,要有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要注意服装。

有人会有异议:“服装哪会成为问题?应酬的内容最重要。”

你看见一个成年人穿了一条牛仔裤,你会有轻佻的印象么?你看某人穿的长裤裤管正中没有一条线,你会有“不好看”之感么?如果你的答复都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不能不正视现实。留意你的服装吧,这意思并不是叫你穿上最流行的、最时髦的衣服,只是请你穿得使人觉得有整齐、清洁之感,至于衣服是新、是旧,质料是好、是坏,都不成问题。

美国有许多家大公司对所属雇员的装扮都有“规格”,所谓规格自然不是指定要穿得怎么好看或指定衣料,而是“观感”的“水准”。

专家们所著的书中,提出应酬前的衣饰应注意的六点:

一、鞋擦过了没有?二、裤管有没有线?三、衬衫的扣子全部扣好了没有?四、剃了胡子没有?五、梳好头发没有?六、衣服的皱纹是否注意到?

不只在美国如此,其实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一样。泰国有一家保险公司的外勤员向公司报告,当他们向农民进行劝说工作时,穿得整齐比穿得不好,在生意成绩上相差甚多,可见农民们本身虽然穿得不好,但对穿得整齐的人,总是较有信赖感的。

所以,不要过份嘲笑“先敬罗衣后敬人”这种社会风习。

我们进行应酬时,应该重视一下现实,要推己及人,不然的话,便会遭受一些不必要的失败。

对于陌生的人,我们应找个人介绍。以国外的人寿保险经纪人为例,他们去找新的主顾,现在都已采用“托人介绍”的方式,因为有人介绍,就绝不会吃闭门羹。当然,替你写介绍信的人,一定是在对方心目中,很有面子的,如果那是一个对方讨厌的人,当然例外。

现在社会上逐渐流行用名片加批若干字句代替介绍信了,这是较好的办法,因为介绍信对方要拆开来看,有些人看了信拒绝信内所提事项时,会把原信退回来人,这时就使来者十分难堪;如果写名片就不会有这种情形。

卡迪克在他所著的《应酬之道》中说:“和陌生人首次见面,最好用介绍人做初次见面的话题。”这话是很中肯的。

应酬时间的长短问题,在一种适当的应酬上,有很重要的价值。当然,我们要从应酬的本质、目的和种类去加以判定,不可一概而论。但我们要知道,现在的市内公用电话规定基本通话时间是三分钟,这一规定是有过极深刻的研究才作出决定来的。它表示了一件小事情,应该在三分钟内了结;

如果事情不是一说即合,或需要辩论的,就可能花上一小时也说不定。但是一种不变的原则,就是我们应该尽量缩短应酬时间,要提防自己和对方产生“疲劳感”。因为时间这种东西,有物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区别,当你和一位知己朋友谈了一小时,而他一看手表,啊呀,12点了,快没有公共汽车了,末班船也快开了……这样的应酬,是使人感觉到,分明物理的时间只有20分钟,心理上却有一小时以上的感觉。有些人参与应酬,对于物理时间满不在乎,却很重视心理上的时间,那就是说,当他对于这场应酬有兴趣时,他不计较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否则,心理上就有度日如年之感。

但毕竟我们人类是被物理时间控制着来生活的,所以最好还是不要浪费时间,方便自己,也方便了别人,更要紧的是使应酬本身有效。

卡耐基提醒我们记着,时间是应酬的最后一项要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好好掌握时间吧。

应酬学上有一条原则是:先适合别人的需求而达到自己的需求。但是非常遗憾,这个社会上,能够做到这一步的人还不是多数,因为人有怕吃亏的心理。

但是,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来说明在各方面都很成功的人,却总是运用这一套的,有时甚至可以反败为胜。

日本有一份大报,前几年总编辑换人,新人既未在报界担任过较重要的职务,甚至“连采访的大车都未坐过”(日本新记者在见习时多坐报社大车集体出发,如果资格较老,就可以自己开车了),这句充满敌意批评的话是出自一些新闻记者之口的,但是这些意见让新任总编辑知道了。他上任第一天,便在“就任演讲”中含笑对各位同事说:“我此次就任报社的职务,别说是做总编辑,就是当资料室职员的资格也有问题,因为关于资料的调查统计方面,我只对经济方面略知一二。所以我只有一种意愿,希望坐坐新闻记者的大车,同时也希望由于坐了大车能得到各位外勤同事的体验,将来去某银行请求他们合作,替本报同事办一种接近市区的购房分期付款。……”

他的话还未讲完,会议室里已是一片掌声,大家都拥护他的上任了。

有一位女歌星,从日本到香港,打算小住之后,再到东南亚表演歌舞。

她需要一两个短剧本,而在她心目中,香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如果能够为她动笔就太好了。这位作家学贯中西,文笔风趣,但他脾气古怪,而且也很忙。

这位歌星打电话给她朋友,说她已由某导演介绍,当晚就要和某作家共进晚餐,但她不知道怎样向他开口提出请求。

“你究竟打算请他写些什么短剧?”

“随便,只要他肯写就行。”

“这样是不好的,他不明白你的需要,可能写得不理想,而等他写完之后,你发觉不理想又要请他修改时,问题便会变得严重了!”

“我最希望他替我写哑女奇缘,不过要有新的内容,不要以前的故事。”

“这样很好,他以前写过不少这类东西,你只要说知道他曾写过这些剧本,并且十分崇拜就行。……”

过了两天,这位歌星给她朋友打电话,很高兴地说:“他不等我提出要求便答应替我写两出短剧了。”

她朋友说:“你们在晚餐时,你是不是一直在谈论他过去的那些得意之作?”

“你说得对,我主要是讲起他的作品在日本如何受人喜欢。”

“对了,这是应酬中迎合别人的兴趣所产生的成功。”

日本有一个妇女组织,每天下班时间过后,便有许多太太小姐在那儿打网球,但有一位先生却天天都到那个男人的禁地打网球。有一天他朋友应邀同去时,听他说起那个组织的名字时有些犹豫。他就问:“你怎么不去市立体育馆?”这位先生说:“我不只到那儿打网球,并且还是那儿的教练,有一次网球比赛我还担任领队呢!”原因是,那儿的女性网球好手不多,多半人还在学习阶段,她们有一条原则:“要来打网球就要好好地练。”换句话说,既然来到网球场,就要对网球发生兴趣。除非你生来就有打网球的天才,否则就要练习。

卡耐基告诉我们,在应酬场合中何尝不如此?我们可曾注意到别人的兴趣?我们与人交往,可曾在这方面努力过?有些人天生就应酬有术,这自然是可喜的。但如果不是天才的话,我们就需要学习了。

当我们赴一个规模较大的宴会的时候,大家都会有一种不约而同的想法,就是最好避免和陌生的人同席,因为和熟人同席就有说有笑,和陌生人在一起就失去乐趣了。其实,这种想法真正是逃避学习应酬的意识在作祟,正如走进网球场而不想练球一样可笑。

在陌生人的宴会上主动与人谈话,是获得更多朋友的方法之一,在应酬学上,我们可以引用一个名词,即“努力学习应酬的表现。”

只有想办法去认识更多的人,并使这些人都成为自己的朋友,才是人生真正的应酬方针。

你会说:“我又不打算在社交上大出风头,我只是脚踏实地,自己干自己的,我有什么必要去认识太多的朋友呀?”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么可以告诉你,马克·吐温也不是一个靠社交出风头的人,他的主要事业只是埋头著作,他只需要天才和更多的幽默感,然而,任何人都承认,马克·吐温是一个朋友最多,与朋友相处得最好的人。

他曾说过:“一个人,唯有可以和一个跟自己毫无利害关系的人都相处得十分有趣味,那才有真正的快乐。”

一位女学生从某地幼儿师范毕业归来,在洗尘宴上,大家庆贺她的学业成功,但卡耐基赞许她选择了这门最好的学问,因为幼儿园者,求学之门的“人之初”也。而初入学的小孩子是最难教的,她专攻这一门,算是难能可贵了。目前进师范的人不少,但幼儿园的师资非常缺乏,没有多少人愿意应酬初入学门的小孩。

卡耐基向她请教一些应酬小孩子之道,说道:“你在‘幼师’里一定会读到幼儿心理学吧,这比其他重要得多。”

“对的。”她说:“我们几乎花了十分之七的时间去学习这方面的理论和知识。”

“照你看,小孩子最难应付的地方在哪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