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5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内阁大臣多次对于孝天上书劝诫,劝于孝天多理政事,不要沉溺在这些奇技淫巧的事务之中,以免荒废朝政。

    但是于孝天却振振有词,说要是让朕事必躬亲,大事小事都管,那么要你们这些内阁大臣还有其它那些官员作甚?

    既然朕已经把权力交给了你们,你们就在职权范围之内给朕办事就是了,谁干得好谁干的不好,朕也不瞎,可以看得到,朕要做的事情,是你们不懂的东西,同样也乃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你们休要唧唧歪歪的乱说。

    为此一些人在坊间暗地里腹诽,说当今圣上这么下去,可是有当年大明的天启皇帝的遗风,当年天启皇帝就沉湎在捯饬木工,漆工以及各种奇技淫巧的事务之中,荒废朝政,以至于导致天下大乱,当今圣上如此下去,恐怕不会是什么好事。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兴之世

    听到了这些传言之后,于孝天一笑置之,该干什么还继续干什么,为此一些大臣开始动了心思,觉得当今圣上现如今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锐意进取的圣上了,于是便开始懈怠下来,甚至于开始在下面做起了小动作,试探着干一些中饱私囊或者结党营私之事。

    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事情似乎没他们想的那么简单,一些大臣官员,刚刚懈怠下来,或者是干出了一些小动作,马上便被都察院逮住了马脚,立即奏明于孝天,很快将其逮了起来,送交了刑部审问之后,移交了大理寺速判速决,又一次抓杀了一批贪官污吏。

    这一下很多大臣意识到现在的这个圣上,表面上看似乎是不怎么过问朝政,但是实际上心里面却亮堂着呢!想要在他手下做小动作,恐怕当今圣上眼里面揉不得沙子,所以很快就把这种歪风给压制了下去。

    承天六年,东征倭国之战基本上宣告结束,于孝天下旨将原来的倭国改为东海省,并且下旨招募移民,移居东海省。

    这时候大中国内已经开始呈现出了初步的国泰民安的状况,各种惠民新政的推行,让老百姓们获取到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所以各种零星的骚乱,也逐渐的烟消云散。

    随着前期对于河道的巨量投入修缮工程的结束,原来各地河流泛滥区重新恢复平静,大量泛滥区的农田开始得以复耕,加之配套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北方产粮区的农业生产开始进入到了平稳提升阶段。

    随着连续几年的复耕面积扩大以及各种良种推广种植,使得北方虽然继续在受到小冰川气候的影响的情况下,但是粮食产量却年年都在稳步提升,而且随着各种高产作物比如良种稻子、旱稻以及选育出来的良种小麦还有红薯、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的推广种植,使得整个北方的粮食产量年年都在用一种翻跟头的速度,得到大幅的提升。

    而北方农业的逐步恢复,也使得北方对于南方粮食的需求量开始大幅度的减少,这也就大大减轻了南粮北运的压力。

    加之于孝天登基称帝之后,竭力推行鼓励工商业发展的各种措施,使得北方经济也在迅速的恢复并且大步提升,这也使得大中朝的财政收入年年都在翻着跟头的提高。

    这还是于孝天始终在坚持较低税赋结构的基础上所获取的结果,采取轻赋养农,轻赋养商等措施,多年未增加税赋收取比例和额度,并且要求这样的轻赋政策,一直推行下去。

    老百姓们从中获取到了大量的实惠,以前他们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当然手头不可能有多少闲钱。

    但是随着于孝天推行轻赋养农的政策,使得农民们渐渐的开始通过种田,可以得到少量的积蓄,虽然他们还是很穷,但是手头却多多少少的有了一点闲钱,人手中有了闲钱,肯定会大方一点点,对于各种日用品的需求也就随之提高一些,积少成多之下,也带动了小手工业者的发展。

    社会分工到了这个时候,开始变得比以前更细化一些,原来农民的那种几乎完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社会消费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而虽然明朝期间,表面上明朝重农轻商,但是所谓的重农不过是不断的压榨农民,从他们身上榨取更多的财富罢了。

    而轻商看来表面上是对商业很有好处,不收取商业税,但是实际上却只是便宜了一些和官府官员勾结的大商贾,真正对于普通的商人来说,官府经常性的强行采购,要么不结账,要么给的价格极低,使得商户或者小手工作坊经常性的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倾家荡产,最终只能走上破产,流落街头成为乞丐的道路。

    但是随着大中朝建立之后,吏治清明,严查严办各种官商勾结,或者是强行对商户进行加派的事情,表面上大中朝增加了对商人的收税,似乎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但是实际上对于很多商人来说,他们免去了被官府敲诈勒索的重担之后,却大幅度的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另外随着大中朝推出统一的货币政策,发行了统一的货币,把金融市场给控制了起来,大大方便了商业流通领域交易的过程,也推动了商业化的发展。

    还有就是大中朝不断的进行各种基础建设投入,官方采购数量逐年增加,于孝天在很多工程或者官方采购方面,推行了公开招标制度,取消以前的暗箱操作,把官方采购放在明面上,让商人们竞争。

    这就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官商勾结暗中作弊的手段,使得一些有技术有能力的商人,不再需要去贿赂官员,通过正常的竞争获取到官方订货,而且中标之后会和官方签订和约,也就是合同,官方被严令必须按照合同进行结算,不得拖欠或者是拒不结算。

    这样大批的官方订货,也大大推动了工商业化的发展,致富了很大一批商人。

    但是中国人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有钱之后,不知道该怎么理财,他们最喜欢也最习惯的办法,就是购买土地,好像土地是他们最放心的理财方式。

    而大中朝的大陆上,现在因为土地税赋结构的变化,从根本上遏制了这种土地兼并的**,买的土地越多,就要交税越高,以至于买的地多了,反倒非但不能赚钱,还要年年赔钱。

    这就让很多有了钱的人,不知道赚了钱之后,该把钱投到哪儿去,只能在家挖地窖把钱藏起来。

    这将会造成大量的货币最终沉淀在社会之中,对于经济发展将会构成相当不良的影响。

    在这方面户部方面和国有银行方面,也颇为头疼,于是于孝天指点他们,推出利息存款和放贷业务。

    其实放贷业务,在很早很早以前,钱庄或者钱铺就在做,但是这个时代私人钱庄的贷款业务,还有地主们私下里的借贷利率非常之高,一个月的利率最高的可以达到三成甚至五成,并且很多地主通过这种贷款的手段,来控制和剥削那些小户农民,从他们手中榨取更多的财富。

    这样也导致了很多迫不得已从他们手中借贷的小农小户或者小手工业者,最终因为还不起利息,而走上了破产的道路,不得不把他们的土地或者是房屋抵给借钱给他们的那些地主或者钱庄。

    在大明时期,这种情况十分严重,在最为富庶的南方等地,许多农户或者桑蚕养殖的农户,就因为这样的情况,而最终破产流离失所成为乞丐。

    现在于孝天在承天五年,随着新货币政策逐步落实,统一的货币,已经全面获得了民众的认可并且开始取代了旧式的货币,成为了唯一的货币之后,下旨从原来的大中国有银行之中,分出了两个分支机构,一个专司负责经营对农民的小额贷款,另外一个则主要负责针对工商业的较大额度的贷款。

    同时准予他们吸收存款,但是存款利率较低,贷款的利率也较低,使得老百姓从这两个分支机构贷款,免去了被那些地主或者私人钱庄的重利盘剥。

    本身大中国有银行的信用现在已经建立了起来,放眼那些私人的钱庄怎么都不可能在规模和信用上和大中国有银行相媲美。

    虽然国有银行吸纳存款利率不高,但是却相对比把钱放在私人钱庄之中稳妥万倍,大部分老百姓还是愿意把富裕的闲钱,放在国有银行之中,吃一点利息的。

    另外通过户部,颁布了一套规范私人钱庄的制度,限定了私人钱庄和私人借贷,规定了不得超出的最高利息额度,以及收储的利息额度,准予他们吸纳存款的时候,可以比国有银行高一些,但是也不能高的太多,同时放贷的时候,利息也必须被限定在一定比例。

    随着国有银行贷款的业务开始拓展之后,低廉的贷款利率立即吸引了大量的民众到国有银行借贷。

    这么一来原来靠着放高利贷过活的那些地主劣绅还有一些钱庄,就失去了业务,没人找他们贷款了,他们的钱就放不出去,放不出去还要给把钱放在他们手里面的人出高额的利息,他们就成了纯赔钱的买卖了,赔钱买卖谁都不干,所以他们只能迫不得已关停他们的业务。

    这也导致了大批私人的借贷逐步的被逐出了市场,倒闭了一大批小型的私人钱庄,表面上看来是一个坏事,但是却实际上使得大中朝廷掌控了整个金融市场,规范了金融市场,同时也避免了小型的私人钱庄出现风险,导致民间闹事。

    这也就把不少闲散的资金收到了国有银行之中,可以让大中朝廷有能力调度更多的资金,集中力量办一些大事,投资建立更多的国有工厂。

    (有兄弟可能发现前两章内容重复了,我解释一下,问题出在了‘历史谜案’这一章上,里面内容牵扯到了某些人不喜欢看的内容,所以刚刚更新就遭到了大量的投诉,以至于可能导致本书被封,所以无奈之下,只能将这一章内容大量删减,将后一章内容顶上,这才导致了这两章内容大量重叠,并不是我想要骗字数骗钱,而是某些内容得罪了某些哈、日的家伙,只能做出妥协!在此对大家说一声对不起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殖民之路

    当然这还不够,还是有很多有钱人的闲钱没地方放,于孝天便又推出了一个新政,那就是准许这些有钱人,到现在他们已经占领的一些殖民地购买土地,而且在殖民地之中,对于土地的税收政策,完全区别于本土国内的税收政策。

    在殖民地之中购买大量土地的话,税赋额度稳定在一个比例之中,税赋比之国内算是很低,而且不采用阶梯式的收税办法,这就使得有钱人可以购置更多的土地,并且利用这些土地来获取更高的利益。

    这个政策一经推出,立即获得了不少有钱人的欢迎,他们正愁没地方把闲钱投出去,现在朝廷开了这么一个口子,正好满足了中国人对于土地占有的**。

    虽然很多人对于在殖民地购买土地,有点不太放心,但是大中朝的国家信誉现在已经经过检验,这世上总是有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于是一些有钱人便跑到了刚刚被占领的吕宋,试探性的在那边购买土地,并且顺便购买了一些被俘的奴隶,为他们进行耕种土地。

    当第一批人在购买殖民地土地,获得了成功之后,殖民地管理方面,也切实落实了低廉的土地税赋政策,于是这一批人马上开始购买更多的土地,来扩大他们在殖民地的农庄。

    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第一批在殖民地购买土地的人获得了成功,消息立即便开始在大中朝本土扩散。

    于是更多的有钱人便开始蜂拥而上,纷纷跑到殖民地购买土地,建立属于他们私人的农庄或者庄园,顺便也带动了一些小手工业者,跑去在那边开始做买卖。

    承天六年,倭国被灭,于孝天将倭国改称为东海省,但是地位却划为殖民地,准予华人前往在那边购买土地。

    于是立即便招至了很多有钱人,蜂拥而上,跑去东海省圈地。

    于孝天这一下鼻子乐歪了,同时户部官员们的鼻子也同时乐歪了,包括银行的人鼻子也乐歪了。

    因为打下这些殖民地之后,单单是卖掉这些土地,所获的收入,就是一大笔不菲的收入,这就是战争红利,使得大中朝单靠着这些卖地收入,就顶上了以前大明全年的财政收入还要翻几个跟头。

    户部有钱了,当然高兴了,银行也高兴,因为户部的收入,要放在国有银行里面进行控制,这些钱很多时候闲着没用,便可以贷出去,赚取利润。

    而于孝天高兴了,他现在手头有钱了,就可以进行更多基础建设投入,可以招募更多的水手,建造更多的战船,铸造更多的大炮,建设起更多的国有工厂。

    所以大中的财政困局,在第一批殖民地开始销售之后,终于开始得以缓解,另外奴隶贩售的买卖,也相当赚钱。

    于孝天自认为他不是那种残暴的人,但是那也要看对谁了,他对于中国人可是爱护有加的,但是对于那些黑皮猴子和倭奴们,他就没这么善良了,土地以前是他们的,现在被于孝天的大中朝抢了来,就要把他们赶出他们的土地,全都杀掉肯定也不合适,这会影响到殖民地的开发,使得殖民地严重缺乏劳动力。

    所以这些黑皮猴子,便又有了被利用的价值,好吧!那就把他们卖掉,卖给那些跑到殖民地购买土地的农场主们吧,让农场主们来管理他们,利用他们耕作土地吧!

    跑到殖民地买地的农场主们,当然需要有人给他们种地了,但是国内现在他们吸收不到多少劳动力,正好殖民地管理者手中,有大批军方俘获的奴隶可供他们购买使用。

    奴隶和招募的佃户,是不一样的,看似购买时候价格高一点,投入看似比较大,但是却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买回来奴隶,就可以用到他们死,甚至于他们生下的孩子,还继续是他们家的奴隶,可以接着用,世世代代的用下去,这可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中国人很善于打小算盘,这道理一想就透,于是马上奴隶贸易便开始变得异常火爆,价格也炒得绝对不低,甚至于有些海盗或者欧洲的商人,发现了这个商机,也开始纷纷到处抓捕奴隶,低价卖给大中朝官方,再通过大中朝官方,卖给那些农场主们。

    后来居然连本土的一些地主,也发现了这个机会,于是跑去购买奴隶,取代他们的佃户,来替他们种地,比他们把土地佃给佃户,收取一些佃租,要更划算一些。

    这也导致了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一些原来自己没地种,要靠着佃租地主家土地种田的佃户们,因为地主东家现在购置了奴隶,顶替了他们种田,使得他们又一次失业,丧失了生活来源。

    这么一来也就又为大中增添了不安定因素,失去生活来源,无法维生的佃农,自然是要想办法生存的,于是捕头则抢,导致了一些地方出现了新的乱象。

    但是于孝天很快就想出来了新办法,对付这种局面,佃农不是失业了吗?而且他们对于土地不是具有极高的占有欲吗?

    不要紧,现在大中有得是殖民地了,另外在辽东、蒙古,现在于孝天也在鼓励移民,在那边暂时推行一些土地税赋收取的特惠措施,暂时甚至不收田赋,只要有人愿意过去种地开拓就行。

    现在国内还有不少无地的百姓,一时间工商业也吸收不了这么多人口,那么不要紧,签个协议,从大中国有银行之中贷点长期嫡系贷款,把他们运到殖民地或者辽东蒙古等地,去购买土地好了,而且田赋还很优惠,就算是那边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只要肯卖力种田,多开垦一些农田,照样比当佃户要强得多。

    所以这么一来,失去土地的农民,也就重新找到了可以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也大大推进了关内朝关外移民的速度,大批农民开始转到了关外,购置土地,进行拓耕开发,大大填充了关外那些大中领地的汉人人口,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就不用多说了,汉人很会生养,人口会越来越多,最后嘛……就不多做解释了。

    所以奴隶买卖,也让大中朝赚的是盆满钵满,这也导致了于孝天后来,给孟飞下旨,在东海省那边,除非对待那些试图反抗的家伙,一般情况下不得再肆意屠杀,对于那些试图反抗的倭人,都抓起来将其变成倭奴,运回国内卖掉,比杀掉还要找人埋更划算一些。

    于是这才保住了倭国剩下的一大批倭人,最后得以逃脱一死,被装入到运奴船之中,塞得跟沙丁鱼罐头一般,运回了国内。

    运奴船后来数量不够,干脆就把那些以前专用的运输大牲口的船只也投入使用,像是运送大牲口一般的把这些倭奴运回国内销售,或者干脆拉到吕宋那边卖掉,总之倭人不能继续留在东海省,必须要从根上,把这个狗屁大和民族彻底收拾的服服帖帖。

    至于东海省以后需要奴隶充当劳动力,那么不要紧,从东南亚抓黑皮猴子就可以了!实在不行去非洲抓黑奴也无所谓。

    整个殖民史其实就是一些弱小民族的血泪史,后世欧洲列强之所以发财,不也是靠着这样的途径发家致富的吗?所以于孝天决定昧着良心,也走这条路,只要中国人以后能雄立于这个地球,那么就算是他后世背上一些骂名也无所谓了。

    随着征倭战争全面胜利,大批倭奴开始被运回国内,各地基础建设在这个时候开始进入到了快车道之中,获得了大量的免费劳动力,道路施工和河道修整工程,解决了以前人力不足的问题,解决了必须要在农闲的时候征发民众才能施工的问题。

    现在有了大批倭奴,这些工程就可以全面铺开,不间断的进行施工,施工进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仅仅是承天六年下半年,这半年时间,全国各地特别是北方,就开工了上百条道路的施工,投入了大量的倭奴,在工地上进行施工,开建修缮官道里程,达到了数千里之多,另外还修缮了上千里的河道。

    而官府方面的投入,却可以说寥寥无几,反正倭奴不算是人,随便给点正常人不吃的东西,饿不死拉倒,至于累死了就埋掉,反正用起来也不可惜。

    只是让军方陆军方面,对此有点不高兴,他们必须要抽调兵力,到工地上监管这些倭奴,不让他们闹事,整天不像是当兵的,倒像是工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