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4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

    山东兵这边可就悲催了,本来他们就已经是强弩之末了,现如今又遭到叛军如此猛烈的攻势,这大阵更是变得岌岌可危了起来,如同狂风巨浪之中的一叶扁舟一般,在风浪之中摇曳不定,似乎随时都有崩毁的可能。

    南边那边的喊杀声也传到了这边官军的耳中,山东兵诸将纷纷大吼着弹压手下,吼叫着告诉他们,福建兵马上就可能会来救援他们了,令手下必须要坚持住,这样的吼叫声多多少少的起到了一些作用,让这些山东兵坚持的时间更长了一点。

    可是毕竟他们战力有限,另外对叛军心怀畏惧之心,这样的坚持也就仅仅又持续了小半个时辰不到,山东兵这边的大阵最终还是被叛军攻克,整个山东兵的大阵随即便开始崩溃,无数官军如同一窝蜂一般的,开始朝着后面溃退了起来。

    叛军立即开始尾随追击,一下子山东兵便彻底崩溃,漫山遍野的开始乱窜了起来。

    孔有德立即把手头最精锐的一批骑兵投入了战场,这时候西路这边的战场上,开始重演了南边战场的一幕,可笑的是攻守双方的身份却发生了转变,南边是叛军崩溃,被于家军追杀,这边却是官军崩溃,被叛军追杀,都是一边倒的战况。

    山东兵的溃败,也使得浙兵这边大阵变得同样岌岌可危了起来,眼瞅着友军已经崩溃,一旦叛军腾出手的话,接下来就会全力攻击他们,于是浙兵这边的主将高国柱只得下令缓缓后撤,和叛军脱离战斗。

    但是高国柱犯了一个大错,那就是现在他手下的兵将,已经是心惊胆战,士气低落,人们只想着赶紧离开这里,这个时候高国柱下令后撤,手下的兵将都立即争先恐后的试图尽快脱离战场。

    结果导致了浙兵这边,几乎在没有被叛军主力攻击的情况下,就自行溃乱了起来。

    孔有德也算是个名将,岂能抓不住这个机会,立即派出一支人马,杀向了已经自行开始溃乱的浙兵,浙兵一看叛军杀过来了,立即便更加慌乱了起来,如同一群受惊的羊群一般,掉头撒丫子就开始狂奔了起来。

    高国柱本来是安排有人负责殿后的,但是殿后的兵将根本没有听他的使唤,眼瞅着同伴们都在逃走,他们一会儿都没有坚持,掉头也跟着狂奔了起来。

    这一下算是热闹了,官军的整个西路军这边,都开始溃败,叛军也随即开始挥军掩杀,使得西路军陷入到了彻底的混乱之中。

    朱大典在高台上刚才还正在高兴,转眼之间西路军那边就被叛军击溃,这心一下就沉了下去,险一些一头栽倒在高台之上。

    “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传令给他们,立即归拢兵马,就地防守!坚持到于将军率部增援他们!”朱大典简直都快被气的哆嗦了,指着西边战场,大声吼道。

    可是他的命令在这个时候,是根本不可能被传达并且执行下去的,山东兵和浙兵都已经溃败,这个时候哪儿是他一句话就能再次整顿起来,就地转为防守状态呀!

    军队一旦溃散,那么凭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万难将其重新集结起来,这时候兵将已经都相互失去联络,惊慌失措之间,根本没人能指挥得动他们。

    所以在叛军的追击之下,山东兵和浙兵的溃败如同决堤洪水一般,是一发不可收拾,不少官兵当场就被追击的叛军斩杀,被叛军杀的是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孔有德心中狂喜,正待把更多的手下也投入追击之中,这时候从他们左侧后方,却传来了一通令人心惊胆战的火铳声。

    这种火铳齐射的声音,这些天在他耳中,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只要一听到这种声响,他就觉得肝颤。

    他扭头朝着侧后方向望去,结果立即便看到了高耸着于字的那面大旗,已经出现在了距离他们并不算太远的地方,跟一批试图拦截他们的叛军交了火。

    仅仅是片刻的工夫,那伙试图拦截于家军的叛军,就如同被捅了的马蜂窝一般,哄堂大散,在战场上直接就彻底崩溃,朝着他本阵这边奔逃了过来。

    孔有德鼻子都快气歪了,当即便气的当场骂娘,现如今他好不容易刚把官军的西路军给击溃,正待扩大战果,收获战争果实的时候,于家军在这个节骨眼上,居然赶了过来。

    如果于家军来的再晚两刻钟的话,那么他便基本上可以有把握,将山东兵和浙兵全歼,最起码也将他们彻底逐散,使之彻底失去战斗力,短时间之内无法得到恢复。

    可是他没想到,于家军来的这么快,那边就算是他们打赢了,应该也要再耽搁不少时间,重新整队才能赶过来应援,可是于家军似乎根本就没有做任何停顿,那边肯定是大败了他的手下叛军,并且毫不停歇的便赶了过来。

    这一下他没有办法再尽全功了,现在如果他还命令主力继续追杀那些官兵的话,他的后面这边就兵力空虚,肯定挡不住于家军,到时候就算是派去追击官军的手下,战果丰硕,可是他自己的中军被于家军击败,到时候还是算他大败亏输,这么做是得不偿失的。

    于是孔有德一边破口大骂,一边下令鸣金收兵,将派出追击官军的手下收拢回来,先稳住他的本阵再说。

    那些被派出追击的叛军,闻听本阵方向传来急促的鸣金声,虽然不甘不愿,可是也没有敢不尊号令,孔有德李九成这几个家伙,各个都是好杀之辈,一旦下令,不容更改,更不容抗命,要是他们抗命不尊,继续追击的话,就算是斩获颇丰,回去也最少要挨军棍,甚至可能被拖出去干掉。

    所以他们连叫可惜,眼睁睁的看着官军溃兵逃去,只得收拢兵将,开始后撤返回本阵之中。

    眼看着于孝天领兵赶至西面战场,和叛军已经交手,叛军开始鸣金收兵,让整个已经溃败的西路军算是得到了一丝生机,起码不至于被叛军全歼了。

    于是朱大典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连称侥幸,今天他这心脏呀!就像是坐过山车一般,一上一下简直是刺激到了极点,一会儿是西路军那边紧张,一会儿是为南边于家军这边高兴,这心情随时都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之中,时冷时热,心脏要是不好的话,铁定当场就要被撂倒了。

    于孝天领兵击溃了一伙试图阻拦他们前进的叛军之后,继续下令全军押上,朝着叛军中军位置进兵。

    这时候他在军中,也观察到了叛军已经开始鸣金收兵,大批被派出去追击西路军的叛军,已经开始掉头回转,重新开始集结了起来。

    于孝天心中暗笑,自己把握的时机还真是够恰到好处的,在这节骨眼上,居然赶了过来,这一下既让那些山东兵将和浙兵吃了大亏,好好的杀了杀他们的傲气和威风,同时也没有让他们彻底被叛军歼灭。

    经此一战之后,另外那些官军大将们,就在他面前再也不敢嚣张了,以后朱大典也更要指望他来力挽狂澜,不敢对他乱指手画脚了,这以后的仗,可以说就看他想怎么打了,他就彻底成了这些官军之中的核心,他说向左,估计没人敢跳出来说向右的,这以后对他来说,日子就好过多了。

    叛军收拢了兵马之后,再次列阵,抵住了攻过来的于家军,虽然叛军兵力这时候远比于家军多,而且还是携大胜之威,可是这场胜利,却让他们各个都觉得憋屈的慌,可以说是虎头蛇尾,好不容易把这边的官军击溃了,还没有等他们采摘胜利果实,于家军就来了。

    (第二更到,下午还有一更,请月票支持!多谢多谢!)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胜分赃

    所以官军这边的这帮家伙们在看罢了眼前的战况之后,各个都觉得心里面像是堵了点什么一般,可以说是要多不舒服有多不舒服,另外他们也对于家军各个心怀忌惮。

    要知道这次虽然孔有德留下了一批人马,在南边对付于家军,那些人马不算是主力,可是兵力也不少,但是也就是这么一阵的工夫,那边的自己人便被于家军全军击溃,甚至差一点就全歼,损失之惨重,这时候他们也都已经知道了大致情况。

    这于家军也太狠了点吧!这会儿居然又来找他们的麻烦,于是有几个叛将实在是憋不住气,跳出来找孔有德请战,要求去会会这于家军。

    孔有德看了看天色,这时候日头已经偏西,心知今天他已经没法彻底击败官军了,接下来如果继续打下去的话,估计他的手下在于家军面前,也讨不了多少好处,反倒是可能还会影响到他这边手下们的士气。

    于是孔有德不准这帮手下的请战,下令固防,原地等候于家军进攻,不得擅自出战。

    于孝天也看了看天色,看到孔有德在优势兵力的情况下,不敢对他发动主动进攻,于是下令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双方拉近到三百步的时候,于孝天下令停止前进,就地扎住阵脚,让士兵休息了一下,双方暂时转入一种微妙的对峙状态,谁都没有立即发动进攻,都在观察对方的情况。

    孔有德在看罢了于孝天的人马之后,心中暗惊,他已经知道南边留下的那支人马,已经被于孝天领兵击溃,损失极为惨重,虽然没有到全军覆没的程度,但是折损也超过了一半。

    原来他还以为,就算是于家军能打赢,估摸着也要付出相当大的损失,可是现在看吧了于孝天麾下的兵马之后,他才意识到事情没他想的那么便宜,于家军获得大胜之余,本身并未遭受到太大的损失,虽然远远望去,也可以看出来他们不少人身上沾满了血迹,可是这些血迹似乎并不是他们自己的。

    那么这就不好看了,这于家军的战力,现在看来,还是超出了他原来的预料,简直到了不可想象的程度,于是孔有德已经暗中心生畏惧,不敢今天继续和于家军死战了。

    而且他们今天已经激战了这么长时候,兵马都已经疲惫,接下来继续死战的话,不但可能无法取胜,还可能被于家军给干翻在地。

    可是他不想打,不代表于孝天不想打,如果孔有德表现出想要继续死磕的话,于孝天还真就不会跟他死磕到底,但是现在孔有德却摆出了一副要休兵罢战的架势,那么于孝天就不能让他如愿了。

    休息了一会儿之后,于家军阵中再次金鼓齐鸣,方阵一变,又一次开始缓缓前进,朝着叛军大阵逼了过去。

    叛军见到于家军又动了,开始朝着他们逼近,这心一下就又悬了起来,士气这东西,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刚才孔有德收兵之后,叛军士气正旺,确确实实很有战斗力,但是这么一歇,加之看到他们的主帅孔有德似乎没有想要趁势猛击于家军的念头。

    于是这些刚才还士气不错的叛军兵将,回想一下战场的血腥,顿时士气便开始衰落了下来,于家军随即又当着他们的面,歇了一下,这让他们又都回想起了这些天来,于家军的厉害之处,这士气顿时更加低落了下去。

    现在于家军再次动了起来,朝着他们逼近了过来,导致叛军开始变得紧张,于孝天一声令下,火枪手开始成排出列,端起了手中的火枪,战场上再一次响起了一阵爆豆般的火枪轰鸣之声……

    天渐渐开始黑下来之后,叛军灰溜溜的在孔有德的率领下撤回了他们的大营,而于家军在阵前发出了一片欢呼之声,然后耀武扬威的在外面转了一圈,收拾了一些战利品,高唱凯歌返回了他们的大营。

    这一天的激战,可以说双方各有胜负,相对来说谁也没有占住便宜,官军山东兵和浙兵被叛军击溃,可是叛军也被于家军打的丢盔弃甲,损失惨重,官军之中山东兵和浙兵虽然并未被全歼,或者全部被打散,可是短时间也恢复不了战力了。

    但是叛军这一战下来,损失也非常巨大,数千人马丢在了战场上,就算是核心兵将损失不算太多,可是对于他们士气打击也不小,特别是西边的战事转胜为败之后,更是让他们士气低落了许多,上上下下对于家军的畏惧之情更加严重了起来。

    在于孝天赶赴西边战场之后,孔有德畏战不肯进攻,被于孝天率兵按着痛打了一番,白白损失了数百人马,而且多是他的核心精锐,使得孔有德最终只能灰头土脸的败回大营。

    而且最让孔有德郁闷的是他明明也打了一场大胜仗,却没有来得及收获多少战利品,反倒是在于家军来了之后,又都丢在了战场上,后来便宜了于家军。

    当晚双方收兵之后,主帅都感觉很是不高兴,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朱大典晚上召见各路兵马主将,到他中军大营之中议事。

    少不了朱大典对吴安邦和高国柱等人怒斥了一番,把他们两帮军将骂了个狗血喷头,令他们一个个都跟衰鸡一般低头搭脑的不敢言语,谁让他们自己没本事,被人家叛军打的屁滚尿流,险一些全军覆没。

    挨骂最狠的还算是高国柱,他的溃败,几乎可以说都是因为他的指挥不当所造成的,如果他不是看到山东兵一败,就立即下令后撤的话,也不至于当场自行崩溃,他其实只要再坚持不多会儿工夫,于孝天便已经领兵抵达战场,他麾下的浙兵,完全不必遭受这样的损失。

    可是正因为他的失误,导致了浙兵当场崩溃,最终损失了大批物资和兵将以及器甲,也使得浙兵集团差一点就全军覆没。

    至于川兵那边的王洪等人,今天等于是看了一场好戏,他们没有直接参与作战,只是事后负责打扫战场,死了些人,但是却都不是被叛军杀的,全部都是被王洪下令自己宰的,就因为他手下一些兵渣不听话。

    只有于孝天和他手下的孟飞等人,在最后被朱大典着实褒赞了一番,今天要不是于孝天和他麾下的兵将们卖力的话,朱大典简直不敢想象这会儿官军这边是什么状况,估摸着这会儿连他,都已经卷铺盖在跑路的途中了,哪儿还能在这里耀武扬威的骂人呀!

    诸将有高兴的,有沮丧的,虽然吴安邦和高国柱对于孝天都颇有微词,认为于孝天今天如果是早点动手的话,他们也不至于落败的这么惨,如果于孝天早点先击败南路那边的叛军,并且赶来西路这边增援他们的话,他们也不至于被叛军打的这么惨。

    但是这话他们还没法说,因为今天要不是于孝天的话,他们会更惨许多,要不是于孝天临危赶到西路,逼得叛军不得不放弃对他们的追杀的话,他们今天差不多就要全军覆没了,等于是于孝天救了他们一命。

    这种感觉别提让他们多别扭了,一边是心中埋怨,一边是人家还救了他们,想埋怨不敢说,想承情却又觉得不是这么个事儿。

    更何况他们也看出来了,今后他们想要平定这场叛乱的话,他们自己是指望不上了,别看他们现在兵力加在一起比福建军那边多不少,可是他们已经彻底被排挤到了边缘地带,成了辅兵,只能给于家军打下手了。

    如果现在他们得罪于孝天的话,今后的日子铁定会变得非常难过,于孝天歪歪嘴,就能把他们弄去送死,他们都不是傻子,这种时候,是绝对不敢冒犯于孝天的。

    还有一点,让他们更不敢得罪于孝天,今天他们都损失惨重,但是于孝天却赚得盆满钵满,抓获了不少叛军不说,还缴获了大批物资器甲。

    他们眼下必须要得到补充才行,可是朱大典手中没有多余的器甲物资给他们调拨,所以他们只能指望,于孝天把这些缴获的器甲拨发给他们一些,补充一下他们的缺损。

    最后朱大典亲自出面,跟于孝天商量,请于孝天把部分缴获让给山东兵和浙兵,并且把部分俘虏送给这两边的军将,补充一下兵力。

    于孝天当然是犹豫了一下,表示说他眼下也损失不小,粮饷缺少很多,朱大典当然知道于孝天这是在趁机卖关子,敲竹杠,可是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了,表态军粮运到之后,有限补给给福建兵。

    于孝天这才松了口,装作深明大义的样子,慷慨陈词了一番,说什么当然不会坐视友军有难处不管,可以答应给他们补充一些缴获的器甲,至于那些叛军俘虏,他却不肯松口。

    这些被俘的叛军之中,多一半以上,都是山东旧兵,当初可以说是被强行裹挟入伙,其实并不愿意跟着孔李二人叛乱造反,只是为了保命出于无奈,才不得不加入叛军之列,现如今被俘之后,不少人自陈,说他们是被强逼的。

    这些俘虏中大部分人表态,愿意弃暗投明,掉头重新加入到官军行列之中,戴罪立功,随军讨灭叛贼。

    (第三章到!弟兄们查收吧!月票!我要月票!看着这月票榜,头晕的状况都好像好了很多的感觉!嘿嘿!)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炮对决

    另外于孝天想打这些劳力的主意,也不太现实,现在毕竟是朱大典在此坐镇,两军阵前,他也没法子神不知鬼不觉的把这些劳力给弄走,养活着他们,要消耗自己的兵粮,所以他肯定是不会留下这些俘兵的。

    但是这么白白送给山东兵和浙兵,让他们补充兵力,又太便宜他们了,所以于孝天对此支支吾吾推三阻四,最终朱大典表态,以后军前将以于孝天为主将,其余人等,除了他之外,都要受到于孝天节制,于孝天这才答应,把这些俘兵交给吴安邦和高国柱等人。

    接下来连续十多天时间,双方都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交战,可以说双方都在暗自添伤,养精蓄锐,只等接下来再次一决胜负。

    十几天之后,也就是八月初的时候,气温越来越高,和冬季的酷寒不同的是,夏季莱州的气温也相当热,太阳烤灼这大地上的一切,似乎想要把所有东西都燃烧了一般,对官军和叛军双方来说,这样的气候都不让人那么喜欢。

    而且头些天下了一场大雨,又连阴了几天,天晴之后,气温急剧上升,把地面的积水蒸腾起来,人更感觉着湿热湿热,仿佛如同在蒸笼中一般。

    所有人都对这样的天气感到不舒服,如此对峙下去,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煎熬,于是朱大典终于忍耐不住了,再次集合诸将,要求速战速决,先把莱州之围解开再说。

    于孝天也不愿意在这边浪费时间了,现如今登莱之地早已被叛军破坏的满目疮痍,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