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冬装的问题,熊文灿和于孝天谈妥之后,立即派人八百里急报,送往京师陈请圣上下旨,从松江府拨发数千套冬装或者是御寒棉花和松江布,交给于孝天使用。

    崇祯也觉得这件事理当如此,南方兵初到北方,受不了严寒气候,一旦大批冻伤的话,会耽搁平叛的事情,故此立即下旨着令南直隶方面督办,松江府负责承办,调拨一批御寒冬装棉袍给于孝天,数量不够的,以棉花和松江布冲抵,让于孝天自行想办法到地方之后找人制作棉衣棉被。

    其实于孝天在此之前,已经给手下们都准备好了御寒之物,每个人都发给了一条棉被,一个班一顶帐篷,一个排一辆大车,装载帐篷和其它物资,每个人都还发给了一套棉衣棉裤,包括棉靴在内,另外还储备了两千套冬装,随时给军中进行补给。

    敲诈松江府,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御寒之物,到了今年入冬之后,可以给临时征召的辅兵或者是发给难民救命用。

    松江府方面,在接到了圣旨之后,也没敢怠慢,立即开始着手准备,虽然并未按照于孝天要求办理全部所需,可是却还是捏着鼻子答应,三个月之后,于孝天可以另行派船到松江府提货,所以于孝天在船队抵达松江府的时候,并未太过难为他们,稍作补给之后,便继续北上。

    但是在进入山东境内之后,于孝天就没有继续靠岸去进行敲诈勒索,因为进入山东境内之后,便只有一个青州府,青州府虽然地盘很大,但是却是个穷地方,又紧邻莱州府,现在的登莱之乱,已经蔓延到了青州府地头上,大批兵马在青州府境内聚集,更是加重了青州府的负担,就算是于孝天想要敲诈,也敲诈不来多少东西,故此干脆做个顺水人情,先不得罪山东方面的官吏,直接赶往了胶州湾。

    至于胶州湾的事情,熊文灿也上书启奏了崇祯帝,崇祯在看了熊文灿的奏章之后,和内阁大臣进行了商议,虽然于孝天的这个要求似乎有点过分,可是却也在情理之内,朝廷对他的这个要求可办可不办,但是首辅周延儒最终却还是提议,可以开一个先例,下不为例,把浮山卫一带,暂时交给于孝天控制。

    但是要求是平叛之后,于孝天要将这个地方,还交还给莱州府,这么做的好处是,这些福建兵马,有了一个较为合适的物资转运之地,以及舟师停泊之地,省的他们和当地山东以及莱州官府,发生什么冲突。

    眼下平叛的事情最大,要是因为一些小事,让这些福建兵马在登莱又和山东地方发生剧烈冲突的话,眼看是不合适的时候,更何况熊文灿在递上了这份奏折的时候,已经私下里和几个内阁大学士都进行了沟通,于孝天的手下,也提前在他们之间进行了运动,该送礼的送礼,所以这次廷议并未出现多大阻力。

    (今天还算是不错,只被爆了一下菊花!嘿嘿!感谢诸位兄弟的支持,另外特别鸣谢叉鱼、鹰之武、筱灯、几位兄弟的打赏!)

第九十八章 登陆

    于是崇祯思量再三之后,最终还是准了熊文灿所请,同意将浮山前所一带,临时交给于孝天的福建兵作为基地,准其舟师将胶州湾作为在北方的临时军港,供他们的舟师进行驻泊停靠,并且准予他们在那里修筑码头和栈桥等码头设施。

    这些事情总算是办的都不慢,在于孝天率部抵达胶州湾之前,朝廷都批复了下来,不过这也只是书面上通过朝廷确认一下罢了,其实自去年开始,海狼集团已经在浮山前所一带,购置了大批土地,建起了一座大型的寨堡,并且在海边修起了临时的码头栈桥,供船只靠泊之用。

    只是这件事以前都是暗地里运作,地方官府睁只眼闭只眼,不管罢了,现在让朝廷明确一下,这也等于是正式把这件事合法化,使得以后于孝天在这边行事,更方便一些,更理直气壮一些,更肆无忌惮一些罢了。

    所以在于孝天率舟师船队抵达胶州湾的时候,浮山前所已经做好了交防的准备,另外先遣人员,已经在这里迎候海狼的舟师的准备。

    其实浮山所,就是后世青岛市的所在地,靠近后世的奥体中心,但是这个时代,这一带却还是一片毛地,人烟相当稀少。

    而海狼先遣人员,购置的土地,也正是于孝天指定的一块土地,正是后世著名的青岛港一带,正好处于胶州湾内部东北角,现如今在未来青岛港的位置上,先遣人员已经早在去年冬天之后,就在岸边建起了一座简陋的临时码头,并且向海水之中,修了两条栈桥。

    这段时间于孝天奉旨北上,这里的先遣人员来不及修建更多的栈桥,供海狼的舟师靠泊卸载人员和物资,于是干脆便在当地花重金,收购了大量的小船,用这些小渔船,直接排成排,在海水之中,夯入木桩,固定住渔船,在渔船上铺设原木或者厚木板,深入海水之中,成为了临时性的浮动栈桥,可供几条船同时靠泊卸载。

    总之这边条件虽然很差,但是青岛港本身就是一个天然良港,就算是不加任何修整,也足够上千条大船驻泊没有一点问题,后世这里甚至可以停泊世界上最大的三十万吨级的巨型货轮,现在于孝天手头上,充其量最大的船只排水量也不过千吨,最多也就是八百吨左右,在这里塞上千八百条,跟玩儿一般。

    只是这里的卸载条件远比不上围头湾那边,毕竟这里的基础设施实在是太薄弱了一些,只有几条简陋的临时栈桥和浮动栈桥,可供船只靠泊卸载。

    所以不管是人员卸载,还是物资卸载,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些船上的兵将们,在海上飘了一个多月,快两个月的时间,一个个早就急的嗷嗷直叫,看到目的地已经到了,当然各个都想尽快下到岸上去,踩到结结实实的地面。

    于是于孝天令船队之中,装载货物以及骡马的船只,使用栈桥进行卸载,其余人员则都使用本船携带的舢板,就近驻泊之后,直接用舢板将人员卸载到岸上去。

    一时间浮山所一带海面上出现了一片桅杆如林,舟船如墙的景象,一百多条舢板,同时被从船上放下,大批兵将喊着号子,兴奋的划着桨,朝着岸边冲了过去。

    这么大规模的一支船队,突然间出现在胶州湾之中,无疑是相当震撼的事情,北方虽然也有水师,同样渔船也不少,可是和这些南方过来的大舟船一比,就什么都不算了,登州水师和东江军水师之中,两百料的战船,就算是庞然大物了,可是那些船只,现在摆在这些福建水师的船只旁边,都成了小不点,根本不够看的。

    这里许多人这一辈子,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船,另外这一次同时还出现了这么多,这就实在是太震撼眼球了,不少人站在岸边,远远的看着海面上福建水师的这支船队,下巴掉了一地,眼珠子要不是有眼皮挡着,估摸着连眼珠都要滚一地了。

    于是很多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啧啧的称奇了起来,乖乖里咚!这么大的船是怎么造出来的呀!怎么能造的这么大呢?而且还这么多,这要花多少银子才能造出这么多大船呀!

    啧啧!这福建人真有钱呀!这水师随便拉出来一条船,都顶的上登州水师一大帮船了!就是不知道这福建兵,比起当年戚大帅的戚家军如何,要是他们能跟当年戚大帅的戚家军一般,那么叛军可有得瞧了!

    总之围在海边看热闹的人是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大多数人,对这次前来莱州的这帮福建兵马,还是持着一定怀疑态度的,不过对于福建的这支水师,他们却还是感觉很厉害,起码比起这边北方的水师要强多了。

    于孝天的座船当然是第一批靠泊的船只,早有在这里主事的先遣人员,换上了明军的衣甲或者官服,站在码头上迎接于孝天。

    于孝天下船的时候,默算了一下时间,现在已经到了五月初了,他这一路上虽然偶然也能在靠岸的时候,接到一些有关登莱方面的消息,但是整体上来说,远没有在福建那边时候获取的消息详实,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眼下的通讯手段实在是太落后了一些,没有无线电报,所以最快的传递消息的办法就是采用信鸽。

    但是信鸽传递消息又有相当的局限性,信鸽无法及时在海上,获取新的消息,只能单方面的放飞信鸽,对外进行传递消息。

    所以这一路上,他对这两个月来,登莱这边的情况变化,掌握的并不多,故此在他下船之后,甚至没有来得及查看这边接收军队的准备情况,便立即对这里主事之人问及了这边局势的变化情况。

    “启禀将军!这两个月来,叛军集结了重兵开始围攻莱州城!新任的山东巡抚徐从治徐大人,亲自坐镇莱州城死守莱州城,叛军屡攻不克,从登州运红夷大炮直抵莱州城下,架起红夷大炮攻城,就在半个多月之前,被叛军大炮崩起的砖石崩伤,眼下无法视事,莱州城现在由朱万年朱大人以及谢大人领军死守莱州城!

    目前徐大人受伤不能视事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京师,据说京师已经派曾经的福建按察副使朱大典朱大人前来接任山东巡抚之职,主平叛之事!而且据说眼下朱大人已经日夜兼程,赶往青州府坐镇,具体到没有到青州府,目前尚未收到消息!

    但是朝廷已经派人送来了圣旨,令将军率部抵达这里之后,立即便率部先行赶往平度州,攻打平度州,先打通官军南路通往莱州城的通道,击溃在胶州以及平度州一带活动的叛军!具体事情,眼下还没有接到更新的消息!”在这里主事的那个于孝天的手下,立即将近期这边局势的变化情况报知了于孝天。

    于孝天下船,尚没有来得及适应一下脚下坚实的土地,脑子便立即急转了起来,对于登莱之乱,他以前是曾经专门看过一些历史资料的,对于这段历史的发展,他还是相当了解的,大致上可以掌握住叛军以及登莱一带的局势变化情况。

    至于徐从治,他也是多少有些了解的,徐从治乃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能干的吏员,临危受命接替余大成,当了山东巡抚,奉旨率军前来莱州坐镇对叛军进行剿抚。

    但是之前朝廷方面对于到底是该抚,还是该剿的问题上,一直飘移不定,几个月来,一直都没有能彻底下定决心,起先是主抚的意见占据上风,各路官军都抱着侥幸心理,不愿意跟叛军死战。

    其结果是导致了军心不振,兵将们也都不愿死战,以至于导致了连连的军事失利,在叛军的攻击面前,损失了大批官军的生力军。

    这也直接导致了徐从治到了莱州城之后,很快就无兵可用,大批官军被叛军击溃,连援军都没有,就算是调来的官军,也远远的在观望情况,却不肯进兵,这使得徐从治、朱万年等官员,只能组织莱州城守军以及城内外军民,笼城死守,却无力对叛军发动任何形式的进攻。

    现如今叛军在孔有德和李九成的率领下,已经意识到如果他们想要扩大战果,获得更大的砝码,那么就唯有西进,打下莱州城,将整个登莱控制在手中,之后继续向山东腹地之中进攻,如果他们能把山东整个拿下来,就算是只拿下一半或者一大半山东的地面,那么也可以拥有和当今大明朝廷叫板的资格了。

    故此在三月之后,孔有德和李九成便调集大批叛军,在取下了平度州和招远之后,进而又取下了莱阳和文登两地,开始集结叛军,兵抵莱州城下,对莱州城发动了长时间的围城战。

    (继续高呼求月票!起码保住今天的菊花不被爆!弟兄们强力帮顶一下吧!)

第九十九章 老相识

    在于孝天接到圣旨令其动身前往登莱平叛的时候,那时其实叛军已经开始兵发莱州城了,这两个月来,叛军始终在猛攻莱州城,试图将莱州城也打下来,可是徐从治等官员,也知道莱州城的重要性,另外就算是为了他们自家的身家性命,他们也不得不领莱州军民,据城死战。

    历史上按照于孝天所记,徐从治大概应该就是在叛军围攻莱州城期间,在城上督战之时,中了叛军的大炮,当场重伤身亡的。

    但是这一次听手下人禀报,徐从治似乎并没有死,而是仅仅是受了伤,这一点似乎已经和历史原来的轨迹有所变化。

    可是大概历史发展的脉路,却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朱大典到底还是被朝廷任命为了新的山东巡抚,来青州府主持平叛之事。

    另外最大的变化,恐怕就是他自己引起的了,原来历史上最终击败叛军的主力,应该就是关外的关宁军,其中甚至不乏历史名人吴襄,也就是大汉奸吴三桂的老爹,也带着吴三桂参与了这次平叛。

    可是现在因为他的出现,使得这一段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朝廷这一次并未大批调关宁军入关平叛,倒是把他从数千里之外的福建,给调到了山东这边,参与到了这一次平叛之中,而他注定,也要成为这一次平叛大军之中的主力,并且通过这一战璀璨登场。

    而朱大典被任命为新的山东巡抚,主持平叛之事,于孝天也是心知肚明的,而且朱大典和他也算是熟人了,天启五年的时候,朱大典正好就在福建,那时候朱大典在福建乃是任福建按察副使。

    在朱大典到福建任职期间,也正是于孝天的海狼,在福建兴起之时,正好是朱钦相到任期间,想要对他下手的时候,当时荷兰人也在福建一带很活跃。

    这个朱大典作为他知道的名人之一,当然是要特别关照一下的,在朱大典任职福建按察副使期间,于孝天便暗中派人跟他打过交道,给朱大典送过不少厚礼,朱大典实际上对于朱钦相想要派兵攻打南日岛,是持着反对态度的,但是朱大典当时在福建话语权并不多,这件事上没能给于孝天帮多少忙。

    但是在对待红毛人的态度上,朱大典却很坚决,一直要求先对付红毛人,再说海狼的事情,这件事于孝天还是承情的。

    后来朱大典因为在对付红毛人侵扰泉州一事上,算是有功,被擢升为了福建右参政,于孝天知道此人今后可能有用,始终暗中和他保持联系,时不时的会派人给他送过礼,而且送礼的额度都不轻,朱大典对此还是承情的。

    父亲病逝,朱大典按照规矩,回乡守制,但是于孝天也没有因为朱大典人走茶凉,每年过节的时候,该给他的一份礼品,都没有省,特别关照人搞好跟他的关系。

    崇祯三年朱大典果真起复,回福建任右参政之职,可以说是官复原职,不久便被招到京师之中任右佥都御史,这一次正好赶上登莱之乱,徐从治受伤不能视事,山东要有一个人来主持剿抚之事,于是朱大典便按照原来历史上的轨迹,果真临危受命,被朝廷任命为了山东巡抚。

    一听到这个消息,于孝天就笑了起来,看来他提前花的那些银子,还真就没有白花,朱大典这条暗线,他已经养了很多年了,从天启五年开始,到现在起码已经七八年了,现在总算是用上了这条线。

    朱大典这些年可是着实从他这里,拿了不少实惠,但是于孝天却从未让他为自己办过任何事情,但是始终都对他客气有加,在朱大典三年起复,到福州官复原职的时候,于孝天还专程去拜访过他,朱大典那时候就试图含蓄的问过他,于孝天这么对待他,有很么要求没有。

    当时于孝天说的是大义凛然,好一通马屁,把朱大典拍的很爽,说什么只不过是仰慕他的为人罢了,并无要贿赂他的想法,纯粹只是为了交好于他云云。

    朱大典当时也真的信了,还拍胸脯保证,只要以后用得着他,那么一定会给于孝天帮忙云云。

    接着朱大典便到京师之中,当了右佥都御史,这一年多来,在京师倒是也为于孝天说过话,这一次调于孝天北上讨贼,起初朱大典还想要拦着,不想让朝廷给于孝天找这苦差事,可见朱大典也算是知恩图报,真的想替于孝天做点事情。

    现如今朱大典临危受命来了山东当了巡抚,第一件事就是要想办法讨平叛军,而眼下朱大典手头上可用的兵马,却并不多!

    在山东,现在有大概四千多人的川兵,七千多人的浙兵,不足一万五的鲁兵,但是这些兵马之中,堪战的兵马几乎没有,川兵不用说了,两个多月之前,他们还有八千多人,在明军总兵邓玘和副将王洪率领下赴援莱州。

    但是邓玘和王洪心知上面不知道接下来是否是要招抚叛军,所以裹足不前,距离莱州数十里停止前进,坐等观望风向,孔有德看准了他们怯战的想法,突然率军突袭他们的大营,结果川军大败溃散,现如今仅仅收拢起来了三千多人,邓玘也被朝廷罢官逮问,由副将王洪暂时率军。

    所以川兵新败叛军不久,军无斗志,士气低落,现在根本已经拿不到台面上了,而且他们当初溃败之际,差不多把家伙什子都丢光了,现如今三千多川兵,连武器都没有能配齐,甲胄更是少得可怜,当辅兵都嫌他们不够看,所以别指望他们有大用了。

    剩下的几千浙兵,更不用说了,浙兵从来都不是很能打,别看戚继光当初起家的时候,戚家军最初的班底,乃是浙江义乌人,但是这些年来,浙兵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谁能打的,而且这些浙兵,还是两年多前,从浙江调往北方的兵将,早已思归,战斗力据说十分低下。

    至于那些山东兵,就更是战五渣一级的,这段时间,叛军和山东兵马多有交手,山东兵从无胜迹,打一仗败一仗,损失惨重,不少山东兵为了活命,只能选择转投叛军,成了叛军的炮灰团。

    从心理上,现在山东兵将,提起叛军就觉得肝颤,两腿发软,指望他们去大败叛军,简直就是笑话。

    在历史上另一个时空之中,其实这次平定登莱之乱的主力,还是用的关外的关宁军,这帮关宁军刚刚在大凌河城吃了败仗,好不容易逃回了锦州,又被调入了关内平叛,别看他们打不过建奴军,可是对付叛军的时候,却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而且调入关内的辽东诸将,心知在大凌河城一战之中,他们表现不佳,朝廷正看着他们不顺眼,要是这次入关平叛,再不捞点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